《哈利波特》的小說中有哪些值得以心理學分析的意象、情節?


可以想到很多心理學朋友用心理分析的視角看這個問題。我換一個角度答吧,說一個很有趣的實證研究。

這是發表在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上的一篇有點開腦洞的研究,標題是

Harry Potter and the measures of personality: Extraverted Gryffindors, agreeable
Hufflepuffs, clever Ravenclaws, and manipulative Slytherins

霍格沃茨里有四個學院,分別是格蘭芬多,拉文克勞,赫奇帕奇和斯萊特林。分院帽會幫助挑選一年級新生進入不同的學院。而分院帽的運作原理是四大魔法師把他們的思想注入了這頂帽子當中,然後根據各自的特點挑選學生。

三位主角都是都去了格蘭芬多,最大的反派伏地魔來自於斯萊特林。

小說情節介紹到這裡,下面說論文。

研究者敏銳地觀察到,這種樸素的分類方式和人格特質論驚人相似。於是,她們開展了這項研究。首先,哈粉完成了原書作者JK羅琳編寫的分院測試題,然後又完成了大五人格問卷、黑暗三角人格問卷、歸屬需要問卷和認知需要問卷。

結果發現拉文克勞的學生與認知需要存在積極相關,斯萊特林的學生與黑暗三角人格特質存在積極相關,但卻沒有發現格蘭芬多的學生與外傾性和開放性存在相關,赫奇帕奇的學生與歸屬需要存在相關。

是不是很有趣的研究。

更詳細的內容歡迎戳哈利·波特與人格測試 - 心理-筆記本 - 知乎專欄。


謝謝 @劉柯邀請,只是這方面不怎麼研究,不好貿然回答。不過我看過一本書,叫和哈利·波特一起直面死亡 (豆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下面貼一下目錄:

導 言 繼續活下去的孩子們

作者的故事

本書使用指南

主題1:厄里斯魔鏡(包括主題使用指南)

主題使用指南

第一部分 讓《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來幫助哀傷的孩子

第1單元 從霍格沃茨進入魔法世界

主題2:哈利的傷疤

主題3:分院帽與霍格沃茨四學院

主題4:最喜歡的人物

主題5:魁地奇球員的位置

主題6:尋找一根魔杖

主題7:納威的魔杖—並非由死亡引起的哀傷

主題8:盧娜?洛夫古德和她的媽媽

主題9:名字及其含義

主題10:最喜歡的老師

第2單元 夜騏與幽靈:《哈利?波特》中的死亡

主題11:談論死亡

主題12: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主題13:超越死亡的信念

主題14:葬禮及哀悼

主題15:失去一個難以相處的人

主題16:希望我曾理解你

主題17:當大人無能為力的時候

主題18:忌辰晚會

主題19:失去寵物

主題20:「換了我也會生氣的!」

主題21:遺產

主題22:懼怕死亡

主題23:戰爭:「我總是看見他們死……死……死了!」

主題24:繼續活下去的讀者們

第3單元 滑稽滑稽:應對焦慮與恐懼

主題25:博格特、攝魂怪和守護神

主題26:福靈劑

主題27:大腦封閉術和攝神取念

主題28:承諾—牢不可破的誓言

主題29:一切平安

第4單元 用魔法物品來治癒哀傷

主題30:記憶球

主題31:雙面鏡

主題32:冥想盆

主題33:門鑰匙

主題34:有求必應屋

主題35:飛天掃帚

主題36:霍格沃茨特快列車

第二部分 用其他四部作品來幫助哀傷中的孩子

第5單元 《夏洛的網》— E. B.懷特

主題37:情感

主題38:心煩意亂

主題39:朋友們

主題40:娛樂活動

主題41:悲傷

主題42:逝者的特點

主題43:葬禮和紀念儀式

第6單元 《秘密花園》—霍奇森?伯內特

主題44:進入花園的鑰匙

主題45:孤獨

主題46:難以相處的孩子

主題47:同情別人

主題48:你怎麼可以死

主題49:積極思考的力量

第7單元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威爾遜?羅爾斯

主題50:寵物的真實名字

主題51:意外的死亡

主題52:宗教信仰與死亡

第8單元 《凡夫俗子》—朱迪?蓋斯特

主題53:令人身心俱疲的哀傷

主題54:謹言慎語的人們

主題55:如果悲傷有顏色

主題56:我現在是誰?

第三部分 遊戲

第9單元 巫師挑戰賽—規則與指導

卡片遊戲

第10單元 詞語遊戲

句子補全遊戲

補全故事情節

第11單元 索雷斯的故事

基本情節

第四部分 手工創意活動

第12單元 製作主題圍巾或毯子

第13單元 其他無需針線的手工布製品

第14單元 製作回憶之匣

第15單元 裝飾一個相框

第16單元 裝飾一個瓷器

其實任何童話作品都可以和青少年交流的心理材料。我們通過交流他們喜歡的童話作品,來理解和挖掘他們的興趣、情感和幻想。我們可以藉助童話來理解他們自己的故事,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創造新的體驗,進而鼓勵他們去創造自己的「童話」(或者神話、傳奇)。這或許就是童話對心理治療的作用——深入青少年心靈的魔法石。


哈利波特裡面還是有蠻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數不過來。

談談我印象較深的點,關於預言與命運:是先有預言才有了命運,還是先有了命運後有了預言?這恐怕是一個相當玄妙的話題。伏地魔親手製造了自己的宿敵,以及由此帶來的命運,他的恐懼從他的內心生髮出來,並成為真真切切的真實,不管最終這具化之物指向哈利波特還是納威隆巴頓,他都不得不以這樣的方式來面對其實只是他自己內心恐懼之物的外顯化客體。

so這個世界上,誰又不是如此呢?雖然我們沒有處在極端正邪對立的場景中,但一樣是對自己的內心之物無所察覺而勤奮且不自知以及絕對無意識的編織著自己的命運,然後發生著各種符合墨菲定律的事情……


看到一篇分析哈利波特第三本中講攝魂怪的,將之與抑鬱聯繫在一起,並深入淺出的道出了哈利和羅琳本人的心路歷程。

鏈接如下

http://m.douban.com/note/48072534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推薦閱讀:

Marina為什麼和Ulay分手?
女生劈腿的時候是不是感覺遇到了真愛?
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別人總看我,而且我會覺得很不自在,走路就會變的很僵硬,怎麼辦。?
設計狗最近特別暴躁 如何調整?
acg圈的「大觸」為何都特別謙虛。?

TAG:心理學 | 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