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說我國造不出發動機?

最近剛剛發布了工程類世界大學排名,清華,浙大,哈工大光榮進入前十。

可是看評論總有一幫人在說「造個發動機試試」之類的話。

真是讓人頭疼…我記得一次講座上,中航科工某院的總師給我們講過。我國是有能力造出來這些東東的啊…難道我記錯了?


能造,造不出頂級的而已。

中國的資本並沒有投入在其中。

材料、精密儀器、機械加工一直是中國弱項。


抱歉我看成了永動機。。


艦船,飛機,重型車輛,這些發動機是有相通的地方。全世界能造的國家一隻手數的過來,我國水平處於墊底的。造出來並不難,仿造也可以,但是有代差,差很遠。

簡單說幾個原因,設計圖紙可以仿造,但加工能力不足,材料也是問題,長時間點火無法保證強度,還容易停車。工藝水平相差更多。加工扇葉用的應該是五軸聯動機床,做肯定能做,精度能否保證?所以,不光高精尖的技術有差異,基礎加工能力也差很多。我們在學毛子技術,毛子和英美也已經差了一截。

據說美國已經有一體成型鑄造技術,無縫扇葉在保證剛度情況下,內部留有細密複雜的散熱紋路,跟樹葉一樣,別國基本焊接或其他。這種逆天技術一般人搞不來的。

雖然我們在猛追,但是別人的發展速度一點沒有減弱。聽一個相關行業50+前輩說,航發與外國一流發動機望其項背的日子在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想想都感到無力。


除了火箭那種一次性發動機以外,我國的飛行器,汽車發動機,都大規模落後西方國家10年以上,殲十那台發動機哪裡來的?還不是買的


造發動機肯定是能造出來,不是說奇瑞實驗室早就躺著一個自主研發的6缸發動機么,據說造價幾百萬,可是你得量產啊,造一個誰不能造出來,一量產考慮的問題就多了,你得控制成本,質量,精度,裝配工藝等等,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所以中國在這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


好像從沒人說你國造不出發動機,不要斷章取義。

航天發動機都能自己造,區區內燃機更是小凱斯

知乎網友的普遍觀點是中國造出的發動機沒有 市場競爭力,自然也就沒有市場,當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就是說同樣的價格、性能、功耗以及壽命綜合比較放到消費市場根本就不會有人買。這樣說OK?

當然你可以說那些什麼大功率船用發動機啦,鑽井平台的柴油機啦... ...這就當我沒說。我指的是消費市場


只能說我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的民族吧,誰讓我們當了很長時間的世界第一呢?

做不到最好對於我們來說約等於沒做,就是這麼叼~


我高中同學西工大碩士畢業去成飛一月到手才六七千,本科要好,考研要400多

看半學期C語言去華為作碼農在西安一月到手還7K多,考研比國家線高几分隨便整個專業,打幾年遊戲就好

造發動機就全靠信仰了,造不出來還是信仰不足


就說機械加工,因為職業感受很深。目前我們很多大型機加企業存在很多共性問題:設備老舊機加能力低下、採購國外淘汰設備、操作人員水平層次不齊缺乏標準化操作能力…這裡面涉及方方面面問題,關鍵是在這些企業的中高層很多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奈何缺少資金投入,而這些企業又普遍資金狀況緊張…歸結最後,就是這些企業窮啊地位低啊…


因為火箭,飛船,航母都是舉國之力研製而成,沒有批量生產的壓力!所以,只要靠舉國之力就能出來!而且不考慮成本。


發動機不一樣,造出來,面臨批量生產的檢驗!如果按照舉國之力的搞法,成本必定高的驚人,這不如去國際市場買!

我們科技成果是舉國之力弄出來的,沒有社會基礎,而需要大量社會基礎的科技成果,我們沒有!


其實,我們取得無論多高的科技成果,都不值得誇耀,因為我們科技的社會化基礎,根本沒有!


而要推進社會層面的科技進步,唯有一個辦法,科研機構社會化,大學社會化,企業社會化,把權力之手從大學,科研機構,企業中收回來。淡化科技的國家意識,才是促進科技進步的真正動力!


那是實話。

高端發動機(不要告訴我拖拉機的發動機也算進去)真心是造不出來。

以前(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國內發動機這一塊首屈一指的是北航,可是他也不能自主造,雖說近些年來我國科技有較大的發展,但是發動機自主生產依然沒有聽說過。

(造出來不能用不等於可以自主生產吧?教授,我讀書少別騙我)


因為真的是無力啊。。。


造一點問題都沒有,後面的調校匹配標定現在是弄不了。

話說回來製造、開發的就是沒有別人好,因為這是時間和很多方面的問題,反正中國才建國70年不到,我們應該有信心


可以設計,圖紙可以畫,理論的東西都很厲害。但是材料,加工呢?


僅僅只需要一個反例就能讓這種問題滅絕

但問題就在截至目前也舉不出反例。。。


這方面差距太大了,原因很複雜,也很荒唐。深深無力感


能造出來不稀奇,舉國體制什麼造不出來?造出來以後能不能量產?量產以後有沒有國際競爭力?


放屁!

胡說!

扯淡!

為什麼我朝不能自主造發動機?

能!能!能!

強烈建議國家支持這類新事項~

給中科院撥款~

去德國買世界最頂尖、最頂級的設備、

六軸CNC、能研磨精度為0.0000000000001的磨床等等等等。

用來造發動機。

我就不信了!我朝會造!不!出!來!?!


2015年6月9日,以「大變革,重構產業體系」 為主題的全球汽車論壇第六屆年會在重慶舉行。未來汽車產業格局變遷成為關注之重。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戰略,打造信息網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國家競爭新優勢;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倡導智能製造與智能工廠;印度2014年9月推出「印度製造」戰略計劃,宣布了一連串吸引外資的重大政策,意圖打造新一代的世界製造工廠。

  回顧前三次工業革命,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國並沒有參與到前三次工業革命中,而工業4.0革命是物聯網和製造服務化迎來了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革命。「中國製造2025」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參與到第四次革命中。雖然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新思維、新模式也在嘗試顛覆,但中國汽車工業其實正處於最好的時代: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在亞洲領導的清潔能源革命,清潔能源、互聯網等為汽車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我國製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前後夾擊」的雙重挑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交匯,新的國際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特別是隨著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湧現,製造業內部也在發生深刻變革。

  當前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平均在50%以上,比照一般發達國家是30%以下、美國和日本是5%以下還有很大差距,原因在於創新能力不足與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難同時並存,致使我國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自給率低。一方面,研發投入強度與創新型國家相比明顯偏低,同時,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存在分散封閉、沒有形成統一的資料庫的問題;另一方面,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在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產學研用脫節,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由於核心技術缺失,使得眾多高端產品不能自主保障,嚴重依賴進口。每年生產兩千多萬輛汽車,但是發動機基本都是合資的,很多部件都是國外技術。要改變這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發動機核心技術的差距,我們要縮小差距、改變現狀。我認為有四點關鍵環節:一是國家政策支持;二是觀念轉變;三是人才培養;四是企業的準確定位、嚴格的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國家政策傾斜也可以調動企業積極性,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真正強大,自主創新是唯一道路。國家必須制定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發展自主品牌的產業政策,而不僅僅是單一的產業政策。政府相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徹底調查,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出台具有權威性的指導意見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學習借鑒各國針對其本國汽車品牌的法律法規的保護規定,制定具有約束力、保護性的政府採購法規,明確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採購規定。我國在參與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過程中,也要立足於充分發揮中國現有優勢。智能產業涉及領域較多,應在政府部門引導下建立創新模式即多產業聯盟。

  作為製造業者們首先要轉變觀念,變浮躁為務實,從技術發展的角度講,模仿是難以避免的,也是有效學習的最佳方式。日本不僅是汽車技術,還有重工等都是後來者居上,通過逆向工程,就是拿來美國、德國的發動機、底盤,進行解剖,吸收消化生產日本自己汽車發動機。

  韓國汽車業與日本有著極其類似的發展路徑。當其他企業都在合資、合作的時候,他們撇開了眼前豐厚的回報,全身心投入研發,當然這其中也需要對歐美國家的汽車技術進行逆向工程,吸收借鑒對方的先進成果,同時開發、改進適應本土市場的技術和成果。德國的工業發展初期不如英法,也是這樣做的, 成套進口外國新型設備;派出人員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僱用外國技術人員;讓外國企業建廠;實行嚴密的科學管理制度;德國高等學校為工廠企業培養了大批科學家、工程師等高級科員,中小學教育為企業培養大批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只有轉變觀念、潛心鑽研才會縮小差距。真心希望通過踏實努力的追趕後, 發動機的自主研發能力快速提升。

  我們國家也要學習德國,注重後續人才的培養, 開設技術學校培養發動機研發人才和熟練的技術工人。形成高端人才群體是我們創新發展至關緊要的前提和基礎。要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要給他們提供一切我們能夠提供的條件,使他們儘可能釋放聰明才智,把他們的研究成果儘快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優勢。要從觀念、投入和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靈活多樣的職業培訓學習制度,提升職業技術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水平,創造有利於創新的人才激勵機制。

  發動機企業發展是把企業的戰略定位、市場調研準確定位和經營模式緊密結合起來,如何用創新手段使產品在市場脫穎而出,是企業思考的頭等大事。2012年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公司受國內汽車市場環境和產業格局調整的影響,公司主配車廠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發動機產量逐年下降,公司市場部準確調研,針對第四階段油耗和國V排放法規,制定發動機產品油耗排放法規應對策略,積極主動向車廠推介,提供動力總成解決方案,研發中心規劃雙VVT、增壓、直噴和新能源發動機平台,為公司DAM系列產品推向市場奠定基礎。制定車發項目分級方案,通過對轎車、MPV,還有微客、輕卡和微貨等細分市場進行全面掃描,結合客戶整車現狀及產品規劃形成「一廠一策」推介方案,己開拓了北汽福田、北汽股份、奇瑞汽車及福建新龍馬等十餘家新車廠的發動機項目。2014年有效地提升了DAM系列發動機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公司還搶抓了柴改汽市場機遇。隨著國家對排放量的加嚴,公司市場部瞄準商用車企業柴油機更換汽油機市場機遇,搶佔了柴改汽輕卡、微卡市場。與輕卡領軍企業——福田諸城奧鈴合作的PT車型搭載DAM15R發動機項目正在進行整車標定及耐久考核試驗。進入汽車新能源領域,與北京新能源公司開展紳寶電動車搭載M10增程器項目,並成功入選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該項目將有效促進公司後續新能源市場的開拓。三年磨劍終有收穫,2015年公司產量大幅提高。

DAM缸蓋生產線

DAM缸蓋生產線

  發動機企業作為車企的配套行業,要適應車企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加強研發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創建叫得響的品牌。


推薦閱讀:

汽車的油門控制的是「發動機每個循環的油量」,還是「單位時間內噴射的油量」?
渦噴發動機的怎樣起動的?
中國 C919 發動機是世界先進的LEAP-1C,C919目前已獲 400 架訂單,如何評價這件事?
F1 的引擎參數既然是固定的,那麼換不換供應商有什麼區別呢?
如何看待「中國航空發動機材料重大突破,壽命優於美國 1~2 個數量級」?

TAG:教育 | 科技 | 機械 | 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