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各位好漢的官職都是什麼級別?

本書出現的武官官吏眾多,相對於今日都是什麼級別


首先,水滸的官職有許多是施大爺瞎編的,融合了後世對宋代官制的各種錯誤認識。但其中也有一些是找得到出處的。

太尉:洪信、王晉卿、高俅、童貫、陳宗善、宿元景等
太尉原本是宋代武階官之首,位在節度使之上,然而逐漸成為了高級武官的尊稱。所以這時稱太尉範圍就很廣了,而水滸傳中也有很多或真或假的「太尉」。
洪信。這位架空的放走妖魔元兇,安的也是施大爺發明的官職「提點殿前太尉」,歷史上不存在,其他如陳宗善、宿元景等也是同樣。
高俅、童貫。高俅遍歷三衙,童貫領軍北伐,兩人僅從差遣上就完全夠得上「太尉」尊稱。而且細考兩人的官階,也曾經官至太尉過,這可以稱得上是真太尉。
王晉卿,書中喚作「小王都太尉」,是高俅的引薦人。這位駙馬都尉,因為尚公主也確實有過擔任觀察使、刺史等武職的經歷,屬於高級武官,所以他的「太尉」屬於尊稱。

經略相公:种師道、种師中
與尊稱太尉類似的,還有官人、相公。到了明代,女子稱呼丈夫都可以用這兩個詞,乃至有了名作《官人我要》。然而在宋代,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官人一般指有官身的官員,差一點也是對有地位者的尊稱(所以魯達一聽鄭屠也稱「大官人」就來氣,類似的還有西門慶);相公最初也僅限於宰相的尊稱,連參政也只能稱呼大參,到了北宋後期才逐漸成為其他高官的尊稱,例如水滸中的老種、小種經略相公就是經略安撫使尊稱相公的例子。

提轄:魯達
水滸中的描述是「經略府提轄」、「軍官模樣」,應該是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司轄下的軍職差遣,然而在宋代這個「提轄」卻是個文職差遣。
南宋時有四個差遣合稱為四提轄。謂榷貨物兼都茶場、雜買務雜賣場、文思院、左藏東西庫。以提轄榷貨物兼都茶場為例,提轄官是提領官的副職,然而卻是實際管理崗位。榷貨物兼都茶場是尚書省的中央直屬機構,負責鹽、茶等國家專營產品的管理,一般是由文職擔任。其他名為提轄的差遣,也大多是這類行政事務性崗位。
提轄,與提舉、提領、提點等詞一樣,最初是意為「主管」的形容詞,加諸具體事務或者機構之前,就變成了差遣名。然而這類詞久而久之自有其特殊指代,明顯是施大爺張冠李戴了,如度娘百科所說「專管統轄軍隊,訓練教閱、督捕盜賊」云云完全是強行洗地了。

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林沖。
對於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什麼級別的官,有很多不靠譜的猜測,從團級軍官到排級軍官諸說紛紜。然而水滸中林沖一出場,其實就說得很明白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武師」。

宋神宗時,主掌訓練的軍職人員依次有:巡教使臣、都教頭、教頭。巡教使臣是最低級的八九品武官,在此之下的都教頭、教頭都是不入流的無品武官了。另有一證,都教頭享受吏人階層的倉法政策,所以級別也就是軍吏。

歷史上開封一次民兵軍訓,就拉出了「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使臣十」,也可見這八十萬禁軍教頭有多泛濫。

虞候:陸謙
這也是一個容易混淆的名詞,宋代軍職中有所謂「三司都虞候」、「軍都虞候」、「將虞候」等,為各級軍事單位的副長官。所以比起教頭,對於虞候是多大的官,腦洞更是多的多。
而小說中的虞候到底是什麼呢?小說中的陸謙,是高俅家的幫閑富安推薦的「門下知心腹的陸虞候」,水滸中這樣的底層虞候比比皆是,隨楊志押運生辰綱的就有兩個虞候。這種稱呼,在宋人的《夢粱錄》中歸類在「雇覓人力及幹當人」里,與門子、園丁等同屬於行會中僱傭的人力。就如同茶肆里的茶博士不是真博士一樣,虞侯也不是真的軍官。換成今天的概念,大到總書記小到團支書都是書記,但是意義卻完全不一樣。與高俅門下的幫閑為伍,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林沖所處的階層。

節級:朱仝、戴宗、楊雄、蔡福等
宋代有兩種「節級」,一是軍職,為都一級(百人隊)的士官的統稱,即副都頭以下的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等;另一種則是吏職,以職名較高者充,六人一節級。
水滸中比較清楚的吏職是戴宗、楊雄、蔡福等,是各州的兩院押牢節級,小說中特別說明「故宋時,金陵一路節級都稱呼做『家長』、湖南一路節級都稱呼做『院長』」,所以有戴院長的稱呼。然而司理院的長官司理參軍由進士或選人充,節級作為屬吏稱作「院長」應該只是一種民間尊稱。
比較有意思的是朱仝,他十八回時是縣馬兵都頭,捉拿晁蓋時與雷橫手上有「馬步弓手並士兵一百餘人」,則是軍職無疑。然而到了五十一回卻成了當牢節級,按照上面所說,如是軍職,則至少比起都頭貶了兩級,如是吏職,則從百人將貶到了只管六人的小吏。這明顯又是施大爺搞混了。

(土鱉抗鐵牛)

相關回答

唐宋官員頭銜格式? - 紅茶魔術貓的回答

《水滸傳》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紅茶魔術貓的回答

水滸108將,哪些人曾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 - 紅茶魔術貓的回答


談一談招安後的官職,根據水滸傳第119回:

上皇覽表,嗟嘆不已,乃曰:「卿等一百八人,上應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見存,又辭去了四個,真乃十去其八矣!」隨降聖旨,將這已歿於王事者,正將偏將,各授名爵。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惟有張順顯靈有功,敕封金華將軍。僧人魯智深擒獲方臘有功,善終坐化於大剎,加封義烈昭暨禪師。武松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於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已故女將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陽郡夫人,孫二娘加封旌德郡君。見在朝覲,除先鋒使另封外,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制;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管軍管民,省院聽調。女將一員顧大嫂,封授東源縣君。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

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

戴宗授兗州府都統制。

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

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

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制

宋代稱將軍的官銜,只有兩種:1.武散官中高級,但是武散官授予在記載上很少,主要是冊封番官;2.環衛官即沿襲唐代六軍十二衛的諸衛將軍。但都沒有武節將軍之稱。

——

(按)重新查了下,武節將軍是元明代的武散官階。又查《宋會要輯稿》:

九月二日,詔趙社特補承信郎。以淮西制置司言:「社系遼東蓋州人,女真馬軍千戶,授廣威〔將〕軍,南京屯駐。因虜界專尚酷虐,苦害軍民,於嘉定十二年乘騎將軍老小,歸順至唐州。蒙隨州借補承信郎、充克敵軍訓練。同康用攻打毗陽縣立功,補準備將。虜賊犯蘄、黃,京湖制司令隨扈再興於馬鞍山林家店見陣,升補副將。節次先鋒,血戰重傷。今齎偽界付身宣武廣威將軍宣帖、修武校尉敕黃、武節將軍官資,比附換授真命。」故有是命。

這麼看來,武節將軍是投降前官名,到了宋朝換授了承信郎。

——

統制,是南宋駐屯大兵一軍長官,不該是以州名為前綴。

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

武奕郎,疑為武翼郎,武官低級官階。此文還有忠武郎、義節郎等,但均無此官階。

統領無加都者,是南宋駐屯大兵一軍副長官,不應當是以州為前綴。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武德大夫、武功大夫均為正七品,武臣中級官階。但武功大夫比武德大夫高,卻反而授予盧俊義。

安撫使,宋代戰區長官,慣例帶都總管,文臣從四品太中大夫或侍從官才得任,盧宋均不可得,而副都總管才由武臣任。另外,安撫使前綴應為路而非州。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承宣使,若不帶武階,則為高級武官正任官第二級僅次於節度使,吳用反而比盧宋高了。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都總管以路不以州府為前綴,一路戰區最高統兵官。

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御營司,宋高宗即位時設,統轄諸路勤王兵馬。但編製不再採用廂-軍-指揮,故沒有指揮使。

……某州都統制

全稱某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是南宋駐紮前線的各支駐屯大兵的最高長官,以正四品承宣使以上充。反而比盧宋等高。當然淪陷的北方州府不可能有都統制。

綜上,宋江等招安後所封官職主要是南宋軍制而不是北宋軍制,錯誤頗多。但可窺見這部分話本成書年間。

官職是個很重要的鑰匙,可以很快辯證材料正誤。比如這篇家譜里的錯誤:岳飛幕僚祝允哲家譜考。


@紅茶魔術貓貓叔已經答得很好啦,我拿王曾瑜先生的《用現代史學眼光去重新審讀&<水滸傳&>》補充一下。

感謝兢兢業業發論文的吧主 @忠武腹心薛直老 ,大周整理的年鑒真是excited!我至今還在拿年鑒里的論文騙贊2333333(學渣淚目中)

依筆者個人之見,《水滸傳》反映的社會生活是駁雜的,宋、元、明代都有,正好遺留下各代說書人對《水滸傳》故事進行增補和加工的蛛絲馬跡。本文所使用的是較早的百回本,一般研究認為,征田虎和王慶的內容是後來添加的,便成一百二十回本。今分述於下:

  一、官制:小說第三回有「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按種氏是北宋三代將門,如依小說所述的宋徽宗時推算,有种師道和种師中兄弟。據《宋史》卷335《种師道傳》和《种師中傳》,北宋季年,种師道「天下稱為『老種』」,他曾任知渭州,按照宋制,必兼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种師中曾任知慶陽府和秦州,按官制必兼環慶路和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經略相公」確是保留宋人的稱謂習慣。如岳飛當低級武將時,給大將劉光世的公文中稱對方為「安撫相公」。他任高官後,百姓或可稱他「宣相」,即「宣撫(使)相公」。小說第七十六回稱童貫為「樞密相公」或「樞相」,這也是宋人的習慣官稱。相公一詞,宋時是對高官的尊稱,後代卻愈來愈貶值。如元雜劇關漢卿《錢大尹智寵謝天香》中,稱錢大尹為「相公」,就不算高官了。小說第十八回稱鄆城縣的「知縣相公」,第二十八回稱施恩之父為「管營相公」,又是宋代社會不可能有的稱呼。

  此外,如小說第二回稱高俅為「高殿帥」,第五九回稱「殿司太尉」宿元景。殿司是殿前都指揮使司的簡稱。金朝改為殿前都點檢司,而元朝不設。殿帥或殿司太尉都是宋時的習慣稱謂。在此種場合下,太尉是作為武人的尊稱。宋朝也設正式的高官太尉,但人們卻習慣另呼為「兩府」。如小說《碾玉觀音》稱太尉劉錡為「劉兩府」。

小說第二十回說濟州府府尹更替,「新官取出中書省更替文書」,「新官宗府尹到任後」,「一面申呈中書省」。第五十九回為騙賀太守,「將出中書省許多公文」,殺賀太守後,宿太尉「便叫本州推官動文書申達中書省起奏」。第八十三回「說中書省差到二員廂官」,克減酒肉。北宋後期到南宋,中央政府還是稱三省,金朝改為尚書省,元朝則為中書省。可見是反映元代的官制。

小說第十六回引「昔日吳七郡王有八句詩」。用排行加郡王也是宋人的習慣官稱,如南宋初大將張俊稱「張七郡王」。此處似亦留下宋人說書的痕迹。按話本《菩薩蠻》有「高宗皇帝母舅吳七郡王」。但宋高宗的母舅應是韋淵,其皇后吳氏之弟見於史籍者,有吳益和吳蓋。宋孝宗雖非吳後所生,但吳益和吳蓋可稱其母舅。

小說第十二回有「北京大名府留守司」,「那留守喚做梁中書,諱世傑」。按宋時設東、西、南、北四京,知大名府必兼北京留守,這是符合宋制的。但應稱梁世傑為「梁留守」,或官高者可稱「留守相公」,決無稱梁中書之理。按元代行政區劃,大名府為大名府路總管府,其長官為達魯花赤(宣差)和總管。小說中所以訛為中書,顯然是受元代最高的地方政區為行中書省的影響。當然,電視劇《水滸》中居然出現了梁世傑自稱「我梁中書」,更屬不認真讀小說造成的笑話。

小說第十七回有「緝捕使臣何濤」,人稱「觀察」或「緝捕觀察」。按使臣又是宋朝特有的官名,是八、九品小武官的總稱。有時又在「使臣」之上另加其職能稱呼。如《宋會要》食貨46之12載有「押綱使臣」,是押送綱運者。同書兵11之7載有「捉賊使臣」。《永樂大典》卷14626《吏部條法》第25頁就有「臨安府緝捕使臣」。可知這確是宋制。

  第四十六回店小二介紹祝家莊:「莊主太公祝朝奉,有三個兒子,稱為祝氏三傑。」古人有避名諱的習俗,尤其是店小二,不應直呼莊主名字。宋朝文階官有朝奉郎,自金以後無此官名。「祝朝奉」應是官稱,何心先生在《水滸研究》第十九章中認為,第五十回「祝朝奉坐在庄門上,左邊欒廷玉,右邊孫提轄」之描寫不合情理,「朝奉只是富翁的尊稱,並非現任上級官吏,怎能端坐正中,發號施令,而孫立反如偏裨牙將一般,在旁侍立」。實際上,此處應是留下了宋人說書的痕迹,祝太公有朝奉郎的官位,可以居中。當然,在往後的明人小說中,又將「朝奉」作為老闆等的尊稱。《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十八卷《程朝奉單遇無頭婦》有一段解釋:「成化年間,直隸徽州府有一個商人,姓程。他那邊土俗,但是有資財的,就呼為朝奉。蓋宋時有朝奉大夫,就是象稱呼富人為員外一般,總是尊他。」此段解釋顯然有不確之處。宋朝文武階官往往是官高者名大夫,官低者名郎。如朝奉大夫是從六品,朝奉郎是正七品。人們在稱呼其官稱時亦須有別。據《鄂國金佗續編》卷5,岳飛為親衛大夫,則稱「親衛岳大夫」,朝奉大夫的稱呼亦當依此,故稱祝朝奉者,應為朝奉郎。類似的實例不少,如《夷堅支乙》卷7《姚將仕》說:「姚將仕者,納粟買官。」將仕,即將仕郎,為從九品末等文官。此外,第五十二回有柴進叔父「柴皇城」,此亦當是宋時官名皇城使或幹辦皇城司之類。

小說第五十回孫立說:「總兵府行下文書。」按總兵又是明代的官名。

  總的說來,小說中對官制的描述駁雜而不準確,但正好是跨越了宋元明三代。

附上鏈接:王曾瑜:用現代史學眼光去重新審讀《水滸傳》

【2013-2014】宋吧乾貨年鑒


水滸人物官職戲說 引自《黑色水滸》

先簡單介紹一下宋代的官制。宋代的官職分官、職、差遣,宋史上說,「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
官用於寄祿,相當於現在的行政級別,僅用於確定待遇,宋代官名和實差大多數情況下是無關的,部分有實差的官又叫做職事官,用以區別寄祿官。職是指館職(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等的職位),加上些虛銜如大學士,學士等,來表示高級文官的清貴地位。差遣才是真正的職權所在,一般都帶有「判、權、知、直、監、提舉、提點」等字,理論上算是臨時性的職務。光有官名而沒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處級科員一樣,待遇上去了但毫無實權。水滸中,節度使、承宣使、防禦使、團練使是官名,是單純用來表示級別的虛銜。小蘇學士的學士是個館職。知府、通判、都監、安撫使則是差遣。到了神宗元豐年間,由於寄祿官和職事官混在一起、顯得非常混亂,於是就將大部分寄祿官改成散官階。元豐改制,共定了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到迪功郎共37階,武散官、太尉到承信郎共52階。比方說宋江當過的皇城使,既可用作寄祿官、又是職事官,元豐改制後,用於寄祿的官名就改稱散官階武功大夫了。水滸中的太尉、保義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都是武散官階。除此之外,還有爵和勛。勛在水滸中沒有出現過,我們不加討論。爵是給宗室貴族的,比如宋徽宗繼位前的端王,就是爵的第一等——王爵。

現在我們來舉個例子,比方說,《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曾擔任過的一個職位,「龍圖閣直學士、戶部郎中、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其中戶部郎中是寄祿官,元豐改制後改為朝議大夫、正六品,不過范仲淹另帶館職——從三品的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其地位等同於從三品,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經略安撫使節制一路軍政大權,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軍政大權。再舉個例子,岳武穆岳飛曾擔任過的一個職務,「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縣開國子」,節度使是個官名、從二品,宋代最高武職,制置使是南宋才設置的實差遣,相當於北宋的經略安撫使,掌管一路或數州軍政大權,也就是說湖北路的荊州、襄州、潭州三州均歸岳飛節制,開國子是爵位的第11等。

從整部水滸來看,施大爺對北宋的官制的了解基本上是一塌糊塗。他老人家所犯的低級錯誤很多。比方說梁山平定田虎、王慶之後,宋江被封為「為保義郎,帶御器械,正受皇城使」,盧俊義被封為「宣武郎,帶御器械,行營團練使」。根據宋史職官志,皇城使相當於武功大夫,正七品官,而保義郎僅為正九品、武散官第49階。根據宋代官員的敘遷制度,從保義郎要爬上個十多級才能到武功大夫(皇城使)這一級。盧俊義的團練使是從五品官,在宋代算相當高的武職,宣武郎則不見於宋官制中,但既然是個「郎」,級別肯定要低於「大夫」,從最低的武義大夫到武功大夫大約要爬六七級,而從武功大夫(皇城使)要爬到團練使,大概又是10級左右的樣子。從常理上講盧俊義的官職也不應高於宋江,顯然施大爺在這裡是鬧了個大笑話。最後平定方臘後,宋江被封的是「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而盧俊義卻是「武功大夫」,武德大夫低武功大夫一級,最多就是個正團級級別,而安撫使是個實差遣,兼管一路軍政,本身就包含兵馬都總管的職位,按職能相當於副省部級文官兼正軍級軍官。這裡施大爺又鬧了另一個笑話。

如果完全用宋史職官志來考據水滸人物的官職,難免又有些不妥,因為可能會背離施大爺寫書時的真實想法。而且有些官職根本就查不到,比如提轄、制使、都統領。再說施大爺基本上是把官、職、差遣混在一起的,常常只給出了一個,也不管是官名還是差遣。比如說施大爺把團練使置於都監之下,其實兩者一個是官名,另一個是差遣,毫不相干、也沒有上下級關係,團練使本身就可以兼都監這個實差。本部閑話水滸是一部遊戲文章,而不是研究宋代官制的學術文章,所以將照施大爺的樣子,把官、職、差遣等混在一起戲說為主。基本上是根據水滸的具體描寫,再參考宋史職官志而寫的個人理解,只求自圓其說。

要考察當時的官制,先必須介紹一下今時的體制。國家領導人以下,總理,副總理級,下面是大軍區級,省部軍級,地司師級,縣處團級,鄉科營級。我國恢復軍銜制後,根據199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共設3等10級,從上將到少尉,所對應的級別為:

上將:軍委委員以上,各總部首長,及正大軍區級。

中將:副大軍區級

少將:正軍,副軍級 (省部級)

大校:正師級 (地市司局級)

上校:副師級(正旅)

上校:正團級(副旅) (縣處級)

中校:副團級

少校:正營級 (鄉鎮科級)

上尉:副營級

上尉:正連級 (股級)

中尉:副連級

少尉:正排副排

水滸上也出現過的官職的次序為:

1)第12回,梁中書大名府曾帶文武官員出場,排列次序是都監(聞達、李成),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將、校尉、正牌軍(當時索超的位置)、副牌軍。

2)宋江清風寨一節,秦明的統制(兵馬總管)高於黃信的都監、高於花榮的知寨。

3)武松孟州一節,張都監高於張團練。

4)呼延灼征討梁山時,呼延灼的都統制應該高於韓、彭兩位團練使。

5)關勝征討梁山一節,關勝的領兵指揮使應高於原來的蒲東巡檢司和宣贊的衙門防禦使。宣贊的防禦使要遠高於蒲東巡檢司。

6)梁山受招安後的第一次封官,宋江的皇城使應不低於盧俊義的團練使,雖然正史上正好相反。我們還是取水滸為準。

7)梁山平定方臘後的大封官,宋江盧俊義的安撫使應不低於吳用的承宣使、不低於關勝的大名府正兵馬總管,不低於呼延灼的兵馬指揮使、不低於其餘天罡星的都統制、高於諸地煞星的都統領。

我們還需要一個假設來作為基準。從水滸上的描寫來看,團練使是一個州軍分區的軍官,所指揮的軍隊最多也就在2000至3000人左右這個規模,相當於一個團級的軍事單位,而級別上低於州兵馬都監,更低於知州,所以無齋主人將團練使對應為今天的團長上校正團級。但查宋史職官志,團練使為從五品,相當高的武職,根據宋史上記載的武官敘遷制度,從團練使到武將最高官職節度使不過相差5級(遙郡防禦使、防禦使、觀察使、承宣使、節度使),月薪150貫,而當時縣令不過從八品,月薪15貫。我們知道現在的體制縣團是同級的,這是個矛盾的地方。但從水滸上的具體描寫來看,團練使當作實差來寫的,差不多一個七品中級武官樣子。無齋主人以為這裡是施大爺將團練使與後世的團練混淆了,宋代團練使是個虛職,只表示高級武官的行政級別,並不到各州上任、實際統領兵馬。

此外從宋江、盧俊義的第一次封官來看,施大爺顯然認為盧俊義的團練使,要低於宋江的正七品皇城使。此外,宋代的縣令也是虛職並不到縣赴任,真正執掌縣政的是作為差遣的知縣,而知縣的寄祿官完全可以高於從八品。因此我們假定宋代的知縣等同於現在的縣長,水滸上的團練使(不是宋史上的團練使,下文若不加特別註明,團練使均指水滸中的團練使)等同於今天的上校正團(縣處級)應該是合理的。由於本書是關於水滸的遊戲文章,而不是專門研究宋代官制的學術性論文,有關官職上如果出現水滸與宋史上矛盾的情況下,而水滸上又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的情況下,採用的是水滸的說法。

如果依據團練使為團長的假定,並將其作為基準、則根據水滸上面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大致濾出一個基本上符合施大爺心目中軍職高低的序列。

安撫使,承宣使,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少將正軍

領兵指揮使,兵馬指揮使,都統制
–少將正軍

大名府都監 -少將副軍

防禦使 -少將副軍

州兵馬總管,統制官 -大校正師

州府都監,指揮使 -上校副師

皇城使 -上校正團

團練使 -上校正團

蒲東巡檢司 -上校正團

正制使,統領使 -中校副團

牙將,校尉 -少校正營

正牌軍 -上尉正連

副牌軍 -中尉副連

下面我們來詳細看看水滸人物的具體官職,先從中樞說起。

(一)中樞

1)皇帝宋徽宗 –
領導核心

建國以來,我國共有4代領導核心,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雖然國家元首是國家主席,黨的最高職位是總書記,但查4位領導核心均不一定兼任這兩職。而真正標誌性的職位是軍委主席,這一等同於三軍總司令的職位。看一個新的領導核心是否確立,主要還是看他是否已經接任了軍委主席一職。但是將皇帝對應為軍委主席,總是覺得不倫不類,所以就將皇帝對應為國家領導核心。

2)太師蔡京 –
總書記兼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太師是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於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的宰相,最初只是個加官、表示地位尊崇,但到了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間,就變成了個實權位子。宋代的宰相名稱繁多,按時期不同,有「中書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右僕射」、還有
「中書侍郎」、「太宰」等。比如蔡京在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就當過「司空行尚書左僕射」這個宰相的職位。哲宗時,又設立了「平章軍國重事」一職,在宰相之上。爾後蔡京升為「太師總三省事」,等同於「平章軍國重事」,顯然水滸中蔡京的太師職位要高於宰相(宋史上,政和末、宣和初宰相叫做「太宰」,是余深,後為王黼)。如果將宰相對應於國務院總理的話,蔡京的位子就應該在總理和領導核心之間。所以無齋主人就將太師對應於總書記,這個高於總理,但在不兼任軍委主席時、又低於國家最高領導核心的位子。同樣從蔡京能夠通過樞密院破格提拔關勝來看,樞密院實際上受蔡京節制,所以應該還兼一個軍委副主席的位子。

3)樞密使童貫 –總參謀長上將兼軍委委員,政治局委員

樞密院同中書省分立並稱二府,樞密使主軍而宰相則主政。宋史上說「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樞密使相當於副宰相的級別,從一品。樞密院下設宣徵院和殿前,馬軍,步軍三衙,三衙掌管國家的正規軍禁軍,似乎集總參和國防部的職能於一身。但是樞密院有個缺點就是有軍令權,但無統兵權。簡單說,樞密院如有軍事需要可調集部隊安排將領,但不具體統帥軍隊。所以職能上更像總參謀部,何況樞密使的地位應該是副總理級,要高於國防部長這個內閣部長職位。所以無齋主人將樞密院對應於總參謀部,樞密使對應於總參謀長兼軍委委員、上將軍銜。

4)殿帥府太尉高俅 –
國防部長上將,政治局委員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高於節度使的從二品。元豐改制後,太尉為武散官第一級,所以應該對應為上將。查宋史並無殿帥府這一建制,當然也不存在殿帥府太尉一職了。但是看水滸上高俅的職能,似乎又掌控國家正規軍禁軍,80萬禁軍教頭林沖、王進都是他下屬,身為制使的楊志也是他的部下。而後高俅能節制 10節度使(相當於大軍區級上將司令員)征討梁山。水滸上也說,高俅帳下牙將極多。可見不同於樞密院,高俅的殿帥府是實際掌控統兵權的,但沒有調兵的權利(樞密院的許可權),類似傳統兵部的職能,所以就將高俅的職位對應為國防部長。雖然北宋有兵部這個設置,但從水滸上看,好像這個兵部形同虛設,所有跟軍事相關的事宜,不是通過樞密院就是殿帥府。所以無齋主人將殿帥府對應為國防部。

5)殿前太尉宿元景 –部長級高官,上將,政治局委員

宿太尉是後來梁山在朝中的奧援,身為太尉至少是個上將。水滸上說他是宋徽宗的近侍,寸步不離的人,也是作為蔡京童貫高俅的政敵出現的。殿前二字不知道如何解,若指樞密院下的殿前司的話,最高長官應該是殿前都指揮使,從2品的大官(但低於太尉的正2品),相當於東京衛戍部隊司令。但看水滸上的描寫,宿元景不像是童貫的屬下,職能上更像個文官,具體什麼職位不詳,但至少應該是個部長級的人物。

宋代太尉,又是對高級武官的尊稱,但看高俅和宿元景的太尉,應該是實職。但後來李逵大鬧東京李師師家時,那個楊太尉的「太尉」,可能就是個尊稱了。

蔡京、高俅、童貫、宿元景,均有權力在御前會議上說話,所以均為政治局委員以上的身份,蔡京的太師應該相當於政治局常委。

(二)地方官職

宋代吸取唐朝和五代節度使尾大不掉,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地方行政上分路、州、縣三級,但是路一級諸司並立、各有統屬,雖然路轉運使地位最高,但並不存在一個最高行政長官。這就好比,雖然有河北省的行政區,但不設立一個省政府機構,而由中央直接管轄河北省財政廳,公安廳等下屬機構。所以地方上的最高的行政機構實際上是州。與州同級的行政區域,還有府,軍,監。府的地位略高于于州,宋代在比較重要的州設府,軍是軍事重地,監設在有重要資源的地點。中央直接委派州縣的長官。一般來說,中央派往的地方官在中樞都有職位,到地方上稱「知某州軍事「或「知某府事「,宋史上說:「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諸鎮節度會於京師,賜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其後,文武官參為知州軍事,二品以上及帶中書、樞密院、宣徽使職事,稱判某府、州、軍、監。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

1)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世傑 –
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兼大名軍區上將總政委

大名府為北宋的4京之一,地位特殊,又是北疆重鎮,對金遼的前線。所以本身行政級別就高於一般的州府。留守司又高於大名府尹。北宋置留守司的四京為,東京開封,西京河南(今河南洛陽市),南京應天(今河南商丘市),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縣)。

留守司地位極高,宋史上記載,「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者,皆謂之使相」。樞密使,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等都是宰相級的官員。這也就是為什麼人稱梁中書,「中書「,就是指中書省(相當於國務院)的中書,留守又同樞密使等同稱使相。因此留守是個相當於副總理級的高官,高於一般省部級的官員。

留守司是集民政和軍事大權為一體的,水滸上也說「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現今體制,省(直轄市)委書記已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我國曾經有過大局書記(比如東北局,華東局) 的設置,對應於留守司文官職能可能更妥切。但這個設置現今已經撤銷,所以文職上只能委屈梁中書為省級市的市委書記了,但為了表現梁中書的副總理級地位,就給他加了個政治局委員頭銜,(現在的上海、北京市委書記多半也兼政治局委員)。大名府是相當於省級的行政單位,大名軍區則相應為省級軍區,而大名軍區的軍事主官(大名府兵馬總管)亦要受留守司節制。為了體現梁中書副總理級的地位,所以就在省級大名軍區上面虛設一個正大軍區級北京軍區的上將總政委一職來體現這一點。

每年10萬貫(30萬人民幣)送蔡京的生辰綱,也符合梁中書位高權大的身份,否則要僅僅是個知府級別的,就算再能刮地皮,也難以負擔吧!

2)東京開封府藤府尹 –
首都市長 (正省級)

東京開封府是北宋首都,開封府尹是從三品的高官。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北京市長。宋代開封府尹位置極為重要,一般儲君繼位前都要擔任這個位子歷練一下。

3)大名府尹王太守 –
省級市(直轄市)市長 (正省級)

北宋四京地位相當,三京府尹同於首都開封府尹,也是從三品的高官。如果將州按其職能對應為現在地市一級的話,大名府就應該比較東京開封府相當於現在的省級直轄市(如上海,天津等)。所以王太守的級別高於一般知府知州,宋史上也有,「政和三年,資政殿大學士鄧洵武言:河南、應天、大名府號陪京,乞依開封制,正尹、少之名。從之」。可見大名府的地位等同於東京開封府。宋代,大名府尹可以兼北京留守司,但水滸上的府尹王太守沒有這個兼職,梁中書的留守司應該是中央特派的、地位要高於大名府尹。

4)知府,東平府知府陳文昭等 –
副省級市市長

還有青州知府慕容彥達,高唐州知府高廉,江州知府蔡德章,濟州府知府張叔夜等(查宋史地理志,青州江洲濟州是州而不是府,高唐州宋代實際上叫做博州,也是個州不是府)。宋代在重要的地區設府,府的地位高於一般的州,所以以州為地市一級,府應該算副省級行政級別。府的最高長官知府應相當於副省級市的市長。知府低於北西南三京留守司和東京開封府尹,但高於知州,一般由相當於正5品官以上的京官擔任。超過二品的京官被下放到地方就不叫知府了,而叫做「判某某府」。

5)知州,泰安州知州 –
地級市市長

按照州的職能,應該等同於現在的地市一級的行政級別。看施大爺恐怕也未必弄得清知府與知州的區別。水滸上出現的州一級地方官幾乎均為知府,只有 74回燕青去泰安州參加相撲比賽的時候,出現過一個無名的泰安州知州。宋史上有州刺史一職為從五品,知州應相當於刺史,一般由從五品京官擔任。

6)通判黃文炳 –
副市長

通判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對應為副市長。舉報宋江的反詩給蔡九知府的黃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從六品京官中委派。

無論知府、知州還是通判,理論上都算是臨時性的差遣,不是常設官職。擔任知府、知州和通判的官員的具體行政級別,是由他們的寄祿官或散官階反映出來。上面所說的正五品知府、從五品知州、和從六品通判只是個大致情形。作為臨時性差遣的知府、知州、通判等,並沒有確定的品秩。比方說,知州可以是低為七品,也可以高為三品。舉個例子,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蘇東坡貶官後起複以正七品的朝奉郎知登州,而在哲宗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則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知杭州。

7)知縣, 鄆城縣知縣時文彬
– 縣長

宋代的縣按人口多少分為赤縣(京城內,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面的區),畿縣(京城外,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面的縣),望縣(四千戶以上),緊縣(三千戶以上),上縣(二千戶以上),中縣(千戶以上),中下縣(不中千戶),下縣(五百戶以下)。從轄地大小上來看,同現在的縣差不多(宋史地理志,宣和四年,全國共有 1234個縣,基本數量上與漢族本土18省的縣的數量相當)。查宋史,東京的赤縣縣令為正七品,另外三京的赤縣縣令和所有畿縣縣令為正八品,其餘縣令均為從八品。不過縣令與州刺史一樣都是虛職,真正執掌縣政大權的是中央委派的知縣。

與知府、知州類似,知縣也是個臨時性差遣,若京官知某縣,其品秩也未必一定是從八品,根據其寄祿官可以高也可以低。比方說包青天包拯,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中進士後的第一個官職是「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大理評事是正八品的寄祿官,要高於建昌(今江西永修)縣令的從八品。

雖然一般知縣在宋代只是個八品左右的小官,不過我們還是根據其職能和所轄區域對應為今天的縣長(正處級)一職。

8)都管 –
秘書

梁中書派楊志往東京的押運生辰岡時,派了個謝都管,相當於梁中書的秘書,考慮到梁中書的級別比較高,謝都管可能是至少是個副處級。

9)押司宋江 –
鄆城縣政府正科級幹部

押司主要從事縣府的文書工作,是吏途。應該低於副縣級的縣丞,縣尉,主簿。但看縣長時文彬對宋江比較倚重而且交好,而且地方上呼風喚雨,宋江的職位在鄆城縣政府裡面也不會太低。以縣為處級,宋押司為一個正科級縣府幹部還是比較合理的。

10) 保正晁蓋
– 村長 (相當於排級)

大宋最小的官,比鄉長還小。

(三)地方官職 - 公檢法系統 (以下基本均是吏途)

1)三都緝捕使臣,觀察何濤 –
市公安局局長 (正處級)

宋史上觀察、使臣都是從八品的小官,相當於縣令。看水滸上的描寫,這個觀察似乎地位也不是很高。知府說要發配就發配。三都緝捕使臣,看名字就像個公安局長的角色。何濤的具體工作就像個公安局長。生辰岡一案,中央和外省高官巨款在本地被劫,市長當然要壓公安局長儘快破案了,也不可能越級去壓公安局下面的一個小幹警。地級市的公安局長應相當於正處級。

2)都頭武松、朱仝、雷橫、李雲 –
縣公安局刑警隊長 (正股級)

都頭的職能就是抓捕犯罪分子,下面還有土兵。雖然縣公安局長一般是由縣尉(副縣長)兼任的,但縣下面的局應該是正科級的,再下面的刑警隊則應相當於股(連)級。

3)公人董超、薛霸、張千、李萬等
– 普通公安幹警

還有很多無名無姓的,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普通幹部都叫作公人,沒有行政職位。

4)孔目 –
檢察長 (正處級)

孔目是個吏途,相當於各級政府的辦事人員。梁山上的裴宣當過這個官。水滸中好漢吃官司時,公訴狀均由孔目提出,判詞也由孔目決定。從水滸上描寫的孔目來看,相當於一個檢察長的角色。宋代法官的職能是由知府、知州兼的。地市一級的檢察長應相當於正處級。

5)州兩院節級戴宗、楊雄、蔡福 –
市監獄長 (正處級)

看水滸上的描寫,兩院節級又稱院長相當於現代的市監獄長。宋代的監獄長似乎還兼任劊子手,楊雄,蔡福都有這個兼差,從這點看節級的地位又不高。地市一級的監獄長應該是正處級。蔡福身為大名府的監獄長,地位應該更高點。

當然這是個吏途,跟縣長的正處級相差之大不可同日而語。其實今天也類似,一般來說,監獄長仕途上很難再能往上發展。但如果是縣長,還是有可能將來升到市長,省長,甚至中央的。

6)鄆城縣當牢節級朱仝 –
縣監獄長 (正科級)

縣一級監獄長應相當於正科級。朱仝是從都頭(正股級縣公安局刑警隊長)任上提拔到這個位置的,也算合理。

7)管營,施恩的父親 –
勞改大隊長 (正科級)

相當於勞改營的最高領導勞改大隊長。水滸上的描寫,地位上要低於兩院節級,所以相當於正科級。施恩的父親為安平寨管營,似乎一個州內不止一個勞改營。

8)差撥 –
勞改隊長 (股級)

陷害林沖而被林沖在山神廟殺了的那個差撥就是這個官。管營的屬下,相當於勞改隊長,具體管理犯人的幹部。正股級。

9)押獄蔡慶,牢子李逵樂和 –
監獄看守 (普通幹部)

監獄裡的普通看守。似乎押獄地位要高於牢子,但都是普通幹部沒有行政職位。

(三)軍職

1)節度使 –
正大軍區司令員上將

高俅征討梁山的十個節度使如王煥徐京王文德等人。節度使級別很高,從二品,相當於正大軍區司令級別,高於路安撫使和州府的兵馬總管,地位尊崇、是宋代武將的最高榮譽。俸祿每月400貫(12萬人民幣)甚至高於宰相的300貫(9萬人民幣)。唐五代節度使權高位重,但宋代中央直接控制各州軍事,這個大軍區建制(節度州)名存實亡,雖然級別很高但沒有實權,也並不到各州實際統兵。從水滸的具體描寫來看,高俅率十節度使攻打梁山時,每個節度使能控制的人馬也不過一萬人這個師級的軍事單位。

2)領兵指揮使關勝 –
野戰軍少將軍長

查宋史,都指揮使不過正五品。所以指揮使最多也就是個從五品。按前面梁中書大名府閱兵時的序列,指揮使應高於從團練使,但低於都監。所以指揮使差不多是個上校旅長(副師)的位子。但根據宋史兵志,一個指揮使不過下轄500人,這樣看連個副師級都未必有,這兒我們仍以施大爺的說法為準。

從水滸上看,蔡京將關勝從巡檢司提拔到領兵指揮使這個職位,讓他去救援被梁山所圍的自己女婿的大名府。考慮到一萬五千精銳這個量級超過一個師的建制,而且身為陸軍上將(步軍太尉,從二品)的段常來負責關勝部隊的後勤、充當監軍,總參少將高參(防禦使、從五品)的宣贊受其節制,由此可見,關勝這個領兵指揮使至少應該是少將軍長的級別。

從宋史上看,武將五品在宋代算很高的軍職了,元豐改制後的武散官共52階,除第一級的太尉是正二品外,第二級的通侍大夫就僅為正五品。而武將大部分的官職(幾十個級別)集中在5品到9品之間,從二品的節度使下面一級就是正四品的承宣使,再下面的兩級就是正五品的觀察使和從五品的防禦使了。

一種合理的解釋為,加上定語的指揮使(如領兵,兵馬,親軍),地位要大大高於普通的指揮使,相當於正五品的都指揮使。比如漢代的將軍是個中級軍官,但加上車騎兩字,車騎將軍就是一品大員了。以此類推,普通指揮使為上校正旅(副師),但領兵指揮使就是少將正軍級了。

3)汝寧州都統制呼延灼 –
野戰軍駐汝寧地區少將軍長

宋史上,「舊制,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制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名官自此始。」從中可以看出,都統制實際上是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才開始設立的官職。都統制下面有副都統制,再下面有統制和統領。率領朝廷正規軍駐守各州並在前面冠上州名。好比現在 38集團軍駐守保定,就叫做保定38集團軍軍長一樣。都統制要高於統制。所以如果我們認為統製為正師級的話,都統制應相當於少將軍長。從水滸上看呼延灼雖然本部只有5000人,但是有3000連環馬,算是個高科技裝備的重裝部隊,好比現在一個坦克軍,人數雖然少,但是質量卻不低,維持費用也比一般的一個步兵軍要高多了。

都統制高於統制還可以參考高俅率10節度攻打梁山時,所帶的水軍都統制劉夢龍,就是因為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從統制升上來的。

4)衙門防禦使保義宣贊 –
總參謀部少將高級參謀 (副軍級)

宋史上,防禦使為從五品,是高級武官,從防禦使到節度使僅3級(正五品的觀察使,正四品的承宣使,從二品的節度使),薪水每月200貫(6萬人民幣),相當於參知政事(副總理)的工資,至少應該是個少將副軍的職位。看宣贊在蔡京召開的軍事會議上能發言並為蔡京採納,也說明其級別不會很低。而且宣贊說關勝
「屈在下僚」,以少將的身份這樣說一個上校也算合理。防禦使是個虛職,水滸上又說他」不得重用「,而且同童貫不睦,因而應該是個閑差。因宣贊在樞密院任職,所以對應為總參副軍級少將高參。

5)大名府都監聞達、李成 - 大名軍區少將副司令 (副軍級)

查宋史,「路分都監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州府以下都監,皆掌其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資淺者為監押「。都監分成兩種,路分都監和州府都監。前面說過大名府是相當於省一級的軍區,宋史中亦稱大名府為大名府路,軍事最高長官應該是大名府正兵馬總管,所以大名府都監應該是相當於兵馬副總管。少將副軍職。看水滸的描寫,梁中書閱兵時,其他將領階下分立兩旁,而聞達、李成站在梁中書身邊,也顯示出他們地位遠高於指揮使,團練使等一眾軍官。

6)青州兵馬總管、統制秦明 –
大校師長兼青州軍分區司令

兵馬總管和統制是兩個不同職位。州兵馬總管掌管一州兵馬等同於軍分區司令。州軍分區司令應該低於都統制但高於都監,而都監高於正團級的團練使。州府是地市或副省一級的行政單位,所以相應的軍分區司令對應為大校正師級,應該是合理的。

宋史上,兵馬總管實際上是應該由知府、知州等文官兼的。另設的武職應該是副兵馬總管。所謂「知州軍事」本身就包括軍事。但水滸上看,施大爺似乎將兵馬總管同知府、知州分離成兩個獨立的職位。除了明確寫明高唐州知府高廉兼任兵馬總管外,水滸中其他知府都沒有這個兼職。青州兵馬總管是秦明,也不是慕容知府兼的。所以這裡還是參照水滸的說法,也將這兩職分開。

統制官則是朝廷派駐各地野戰軍部隊的軍官,在都統制和副都統制之下。看秦明同時身兼州兵馬總管,此兩職級別應等同。另外從都統製為少將軍長來看,統制官為大校師長也算合理。水滸上的統制官還有高俅手下的黨世雄、黨世英兄弟。

7) 御前飛龍飛虎大將酆美、畢勝 –
大校師長

童貫征討梁山時帶的十都監外,從御營挑選出來的兩將,級別上應高於都監,相當於統制,所以為大校師長。

8)州府兵馬都監黃信、董平等 –
軍分區上校副司令 (副師級)

州府都監高於團練使但低於州兵馬總管,應該是副師級。類比大名府都監,州府都監相當於州軍分區副師級上校副司令。這是黃信、董平上梁山前的職位。陷害武松的張蒙方都監。童貫鎮壓梁山帶的十個都監段鵬舉、陳翥等也是這個位置。

9)團練使 –上校團長。

梁山上韓滔、彭[王己]、單廷珪、魏定國上梁山前就是這個位子。前面已經解釋過,水滸上的團練使,對應為上校正團。

10)蒲東巡檢司–蒲東市警備區上校警備司令
(正團級)

關勝最早的職位,宋史上關於巡檢司的記載是「巡檢司有沿邊溪峒都巡檢,或蕃漢都巡檢,或數州數縣管界、或一州一縣巡檢,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可見巡檢一職可大可小。而水滸上有首稱讚關勝的西江月中有一句,「蒲東郡內產豪英「,蒲東稱郡,那麼關勝這個巡檢司應該是州一級的,比照團練使,應該也是個上校正團的級別。

雖然宣贊稱關勝當時「屈在下僚「。但考慮到軍事會議的級別,軍委副主席蔡京和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童貫同時參加的高規格軍事會議中,討論的話題又是如何救援蔡京的女兒女婿,宣贊也不可能推薦職位太過低微的人。另外從關勝上梁山後招降單廷珪,魏定國兩位團練使的態度和口氣來看,關勝原先的級別也不會低於團練使。

警備區上校司令略微有些牽強,巡檢司職能上更像民國時期的稅警團團長,但現在並沒有這個職位。

11)金槍班教師徐寧- 中央警衛局上校侍從武官 (正團級)

從林沖對徐寧的談話來看,徐寧的地位應不低於林沖。而且徐寧家的排場看似也好於林沖。另外據宋史,金槍班屬殿前司,相當於皇家近衛隊,水滸上也說了徐寧要隨侍皇帝的。所以級別不會很低。徐寧作為皇家衛隊軍官,又是大內高手——相當於今天中南海保鏢的教官,至少應該是個上校正團的級別。

12)行軍統領官凌振
– 炮兵營中校營長 (副團級)

宋史上統領在副統制之下,下面有同統領和副統領。考慮到水滸中還有都統領一職高於統領,而且根據梁中書大名府閱兵的次序團練使下面兩級才到統領,所以統領是應該是個中校副團級別。凌振的炮兵營算是當時的高科技部隊,所以炮兵營長為副團職也說得過去。

13)80萬禁軍教頭林沖、王進- 國防部士兵訓練局中校教官
(副團級)

禁軍是北宋正規軍的統稱,北宋後期禁軍紙面上的人數大約為60萬。80萬若單單指駐守東京軍隊人數的話,那麼應該是個虛數,不可能有這麼多人。根據宋史,禁軍教頭是從士兵中選拔出來的。按現在的體制,除國防科大外,一般軍校校長不過就是個少將。林沖不過是個普通教頭(宋史上記載東京禁軍教頭有 270人之多),上面還有都教頭,而且是訓練士兵的,地位也比不上今天的軍校教官,所以級別不會很高。

但從水滸上描寫來看,林沖的職位也不會太過低微。這從高衙內同林沖相互認識,以及高俅派人騙林衝進入白虎節堂可以看出,林沖至少能跟上將國防部長高俅混個臉熟的。看林沖的家境,也差不多就是個中級軍官的樣子。要是級別很高,就顯得有些寒酸了。要是級別很低,林沖畢竟家有使女,隨手就能拿出1000貫買把刀,不是個低級軍官能輕易辦到的。而且林沖看似地位要比他的朋友虞侯陸謙高。綜合一下,無齋主人給了個中校副團的級別。

14)殿帥府制使楊志
– 國防部中校副團級軍官

楊志最早就是擔任這個職務押運花石綱。從梁中書閱兵的次序,可以看出制使低於團練使但高於統領使,所以是個中校副團級的位置。

15)提轄魯達、索超、孫立等
– 少校營長

另外,楊志到大名府同索超比武后也被提拔為提轄官。無齋主人以為提轄官應該是少校正營級的位子。理由如下。首先索超同楊志比武,索超當時為正牌軍,下面至少還有個級別副牌軍,梁中書喜歡,於是同時將兩人提拔為提轄,正牌軍似乎應該是個連級的位置,提一級就應該是營級。第二梁山攻打大名府時,聞達、李成(兩個均為都監),在研討作戰計劃時,索超請纓,李成命索超率本部到城外三五十里處、下寨防守。兩位少將副司令召開的軍事會議,哪有一個小連長能插上話的?再說如果提轄僅為一個連長。李成副司令派一個連的兵力出城去下寨防守豈非兒戲?第三,孫立為登州提轄,水滸上說是登州的土匪之類的均為他所綏靖。單靠一個連的兵力能綏靖整個州(地級市)也是說不過去的。所以提轄應為少校正營級,下轄四五百人馬比較合理。

16)清風寨知寨花榮
– 少校武警大隊長(正營級)

清風寨為青州主要關卡,所以駐軍不可能只是個百多人的連級軍事單位。否則恐怕連清風山的匪徒也對付不了。另外花榮同劉高發生衝突是黃信(都監)來調解的。黃信為副師級軍分區副司令,若花榮僅為一個小連長,焉能出動一個副師級的人來調解?應該派他的頂頭上司才對。因此花榮的位置不會太過低,至少應該是個少校正營。另據水滸的描寫,清風寨應該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大鄉鎮,那麼花榮的知寨為鄉鎮一級也無不妥。考慮到花榮的責任主要是為了綏靖地方更接近武警的職能,所以給了個正營級少校武警大隊長的級別,而文知寨劉高對應的就是武警大隊政委了。

17)虞侯陸謙
– 少校正營職參謀

虞侯的職能是參謀。宋史上可查到都虞侯一職,略高於防禦使(宣贊的職位),從五品,是高級武官,相當於今天少將副軍級軍參謀長。但虞侯就則個低級軍官,宋史上有「每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承勾、押官」。指揮使是上校正旅(副師),虞候最多是個少校正營。另外看水滸的描寫,陸謙的職位也不應高於林沖,所以這位出賣林沖的陸虞侯差不多就是個少校正營職參謀,甚至可能更低。

(四)再論軍職 –
梁山招安後諸好漢之封官

梁山招安後,眾人並未馬上得到朝廷封官。等梁山征完遼、掃平田虎、王慶後,朝廷才給宋江封了個皇城使,盧俊義封了個團練使的官。其他人,天罡星給了個正將軍,地煞星給了個副將軍的空頭官名,類似西遊記里的齊天大聖,只是名義上讓眾位好漢爽一下的名銜。再看有資格朝見的只有宋江和盧俊義兩人,就可知梁山的其他人眾除得了個虛名外,並不算在宋政府的正式幹部編製內的。有關宋江的保義郎、皇城使和盧俊義的宣武郎、團練使,前面都已經解釋過了,這裡不再贅述。平定方臘後,梁山剩餘的27人都受到了朝廷封官,這次的職位相對還不錯。

1)安撫使 –
副省級市市委書記兼正軍級少將政委

梁山平定方臘後的宋江和盧俊義的職位,宋史上上記載「經略安撫使一人,以直秘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另有「若河南、應天、大名府則兼留守司公事。太原府、延安府、慶州、渭州、熙州、秦州則兼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定州真定府、瀛州、大名府、京兆府則兼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瀘州、潭州、廣州、桂州、雄州則兼安撫使、兵馬鈐轄。」安撫使低於經略安撫使和留守司,但比知州知府大。地位上比市長大但比省長小,只能對應為市委書記。同時又兼管軍事,類似留守司職能,但地位低於留守司兩級。比照留守司為正大軍區級上將總政委,則安撫使低兩級為少將正軍級政委。

宋江還有楚州兵馬都總管的頭銜,看楚州設安撫使,應該是個正省級的軍區。所以兵馬總管前加了個「都「字,相當於正軍級。所以宋江的頭銜應該是楚州市委書記兼楚州軍區少將司令兼政委。而盧俊義的「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其副總管,實際上是指副都兵馬總管,盧俊義的頭銜應為廬州市委書記兼廬州軍區少將政委兼副司令員。

而確定宋江盧俊義行政級別的散官階武德大夫、武功大夫,均為正七品的中級軍官級別,顯然這裡是施大爺犯的錯誤。雖說宋代不乏有低的寄祿官去擔任比較重要的差遣,但武功大夫與實差遣的安撫使相差實在太大,好比今天讓個縣級幹部去代理省長一職,顯然不合常理。宋江比較合理的官銜,應該是「某某州防禦使(或觀察使)、淮南東路(楚州所在的路)安撫使兼知楚州」。

2)武勝軍承宣使吳用 –
正軍級少將政委

宋史上,承宣使是正四品的高級武官,距節度使僅差一級,工資每月300貫(9萬人民幣)跟宰相一樣,從宋江的武德大夫到承宣使中間要差上十幾級,這當然是施大爺犯的另一個錯誤。宋史上說:「政和七年,詔:觀察留後乃五季藩鎮官以所親信留充後務之稱,不可循用,可冠以軍名,改為承宣使。」,從這段看承宣使原本是個監軍的角色。武勝軍的軍指府州軍監的那個軍,朝廷在軍事要地設的行政機構,軍事地位較高,應等同於大名軍區的級別,相當於省軍區。當然宋代承宣使是個官名不是差遣,如同節度使,防禦使一樣僅是個虛職,並不真的去地方上任。如果按宋史上描述,僅次於節度使的承宣使應該是個中將,但從水滸上的描寫來看,施大爺把這個職務是當成實差的,而且也不應高於宋江的安撫使。所以我們還是按照水滸的說法,對應承宣使為正軍級少將政委。

3)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關勝 –
大名軍區少將司令員(正軍級)

前面已經介紹過大名府是省級軍區,所以大名軍區的司令官應該是少將正軍。實際上如同前面提到的州兵馬總管,大名府兵馬總管其實也應該是大名府尹兼的,但是水滸上既然將其分開,我們還是以水滸為準。

4)御營兵馬指揮使呼延灼 –
東京衛戍部隊少將軍長

參見前面關勝的領兵指揮使。根據呼延灼在梁山上排名,這個兵馬指揮使的封官,也應該不低於餘下的其他天罡星的都統制的職位,而都統制前面已經分析過是少將軍長的級別。所以兵馬指揮使應該是至少等同於都統製為少將正軍。查宋史,御營是南宋建炎年間才設立的機構,「又別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相當於御林軍,御營最高指揮官就是都統制。從這個角度看,呼延灼的兵馬指揮使也應等同於都統制。

5)諸州都統制 –
少將軍長

梁山平定方臘後剩餘天罡星花榮、柴進、李應、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均被封為各州(府,軍)都統制,前文已經解釋過,都統制相當於正規軍分駐各地的少將軍長。

6)都統領 –
上校旅長

梁山平定方臘後所有地煞星朱武、黃信等人的封官。查宋史有統領一職,但沒有都統領一職。從都統制到統領中間有副都統制、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等職,統製為正師級,都統領有個都字應高於統領,所以可能相當於副統制。考慮到都統領是正職,所以對應為上校旅長。如果按軍-旅-營三級的新建制(解放軍目前主流還是軍師團營四級建制),天罡星為正軍,地煞星為正旅也比較合理。

(五)軍職補遺

到目前為止,基本上將水滸人物的官職大小都介紹清楚了。還稍微有些遺漏,這裡補充一下。

1)張清、龔旺、丁得孫

張清雖然水滸上沒有明寫官職,但是作為東昌府的主將,應等同於東平府的董平的軍職(否則攻打東昌府的盧俊義也太差勁了)。差不多上校旅長或副師級軍分區副司令,而龔、丁兩人作為張清的部將,應為屬下的少校營長。

2)郝思文

郝思文原先是關勝擔任蒲東巡檢司的副手,相當於副團職軍官。關勝被蔡京提拔為少將軍長後,任命郝思文為先鋒。這個職務應該是正職,關勝提兩級而郝思文提半級也算說得過去。以一個軍的兵力,派一個團作為先鋒也非常合理,所以郝思文應該是上校先鋒團長。

3)丘岳、周昂

此兩人是高俅征討梁山不利時,朝廷派去的援軍。一個是80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將軍,另一個是80萬禁軍副教頭,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將軍。

禁軍都教頭要高於林沖的禁軍教頭,應該差不多是大校正師的級別。若左右義衛為諸衛將軍的話,則地位很高、是從四品的官。不過宋史上諸衛中沒有左右義衛,諸衛稱將軍大將軍也不叫作親軍指揮使。而護駕將軍和車騎將軍北宋並無此官職。諸衛將軍高於通侍大夫(武散官職第2級)的正五品,所以至少是個少將軍銜。親軍指揮使可能略低於或等同於諸衛將軍,所以丘周兩人差不多是少將軍長的級別。這也符合前面關勝的領兵指揮使,和呼延灼的兵馬指揮使的分析。


反駁黑衣大葛戈的胡說八道。

陸謙說過:「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兄的本事?」很明顯禁軍中和林沖同級別的教頭只有幾個,非拿現實中的官制去硬套小說,純屬耍流氓。一個排長輪得上讓太尉陷害嗎?一個排長有資格和太尉比刀嗎?根據曹正和陸謙的話一對照,林沖應該是禁軍中槍棒這一科的都教頭。


按順序簡單說一下吧,個人理解,可能不太對。

宋江:押司,辦公室主任,但不是公務員。

關勝:蒲東巡檢,差不多相當於公安部直屬人員,征梁山的時候給了個領兵指揮使,帶1萬5千人,差不多相當於宋朝一軍的人數,臨時職位應該就是正軍級了。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後面具體說了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趙畫家那會禁軍教頭應該有5000個以上,林沖算個專職的,排長不能更多了。順帶一說,禁軍教頭檔次最高的是十節度使里的丘岳和周昂,一個都教頭一個副教頭,都是將軍級別的。

PS:曹正曾經說林沖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但仔細想想吹牛的可能比較大,周月和丘昂這兩位給的批語可是「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鎮京師。」林沖真是都教頭這種軍級的,不可能慫。

呼延灼:汝寧郡都統制,但都統制是個軍隊的臨時職位,就是各軍隊集結的時候的統兵大將,後面帶兵是八千人左右,師級。

秦明:青州指揮司總管本州兵馬統制,比呼延灼低一檔。

花榮:清風寨武知寨,相當於空降的武警大隊長。

魯智深:經略府提轄,最多營長,孫立同檔。

武松:都頭,從職能來看類似刑警大隊隊長,雷橫朱仝李雲也是。

董平:東平府兵馬都監,差不多相當於一府的軍事總管,跟秦明一檔但略低。

徐寧:金槍班教頭,金槍班是從禁軍中選拔"善用槍槊者增補"而成的。南宋時,殿前司所屬有24班直,共有兵卒2252人,負責皇宮的禁衛工作。金槍班與銀槍為其中兩個禁衛班,約有200兵卒。差不多相當於中南海一個警衛連的連長。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這裡有一個點是索超不是「正牌·軍」,是「正·牌軍」,牌軍要比提轄低一檔,提轄最高也就是營長,牌軍最多是連長。

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監獄長,楊雄差不多是一個職位,不過還兼一個槍決手(劊子手)。

黃信:兵馬都監,跟董平一檔,但略低於秦明。

宣贊:衙門防禦使保義,保義是宋朝最低的武官職位,這個自行帶入吧。

凌振:東京甲仗庫副使炮手,甲仗庫就是存放兵器盔甲的地方,就相當於某個後勤部門的一個小官。

其他什麼副將先鋒之類大多是臨時授予,就不一一說了


我不建議以任何宋朝或明朝的官職系統來解釋水滸的官職系統,當然包括如今的官職系統。這還是與水滸的成書背景有關,畢竟從南宋到明朝幾百年,不知道有多少文化水平參差的作者向其中添加了屬於自己朝代的官職或者是對以前朝代官職的種種誤解。

總體來講,水滸的官職系統是自成體系的。你或許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對應的官職名,但其中的權力大小甚至意義都可能相差甚遠。比如林黑人士的著名論調,教頭在北宋根本不是一個正式官職,整個東京像林沖一樣的不知道有多少個,所以林沖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和秦/呼/董/花等人相去甚遠,更有甚者,不如虞候陸謙。但書里明確有原文:陸虞候道:「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得兄長的本事?」再參考一下林沖的家境和社會地位也可見一斑。另外不知有人記得丘岳周昂兩個炮灰否?這兩個三敗高俅時高俅帶在身邊「屢建奇功」的「心腹之人」,同時也是這支大軍的高級指揮官,正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和副教頭。通過這些例子,也可以大概看出「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官職在水滸作者們的設定里的地位和職能。

然而水滸的官職系統雖然自成體系但不代表它可以自洽。同樣是由於水滸作者眾多的緣故,他們並沒有商量好去構建一個統一的官職系統。畢竟在一本地理都有明顯bug的書裡面苛求官職的統一不是很現實。所以具體每個官職什麼意思,還是得聯繫上下文,分析人物關係、人物語言、對周圍人的態度balabala……然後可以得出一個大概的印象,哦,好像這個人比那個人牛逼一些,這個官職貌似在這個州權力很大,僅此而已了。


看了一下資料,級別最高的應該是關勝和呼延灼,相當於現在的軍師級軍官,關勝當時是蒲東巡檢,這個官職可大可小在宋代,但是能讓高俅在軍事委員會上提名選出清剿梁山,級別應該不會低,呼延灼類似而且還有當時算是重裝部隊配置的連環馬,而且這二位都是名將之後,多少都會因為萌蔭於祖輩的威名而得到宋朝的重視。 級別相對較低的就是雷橫朱仝武松魯智深的都頭與提轄,相對於現在就是當地的刑警隊長,提轄不太好講但是充其量也就是個連級軍官。 李成聞達是兵馬督監,比關勝等人高一級別,相當於現在的集團軍司令或者軍區司令員。 秦明董平張清黃信孫立級別相差不多,秦明級別略高相當于軍分區的司令員,其他幾人大概在當時也是起到這個作用的,只是從官職上來說無法對於今天有詳細的對比。

還有就是林教頭了,雖說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頭銜看起來很大,但是只是一個中級軍官營連級別的,同理還有徐寧,

謝謝各位的參與,以上均是在下拙見,如有異議,願聞其詳


水滸傳》中梁山一百單八將在接受招安後,征討方臘,最後生還的獲得封賞,犧牲的也得到追贈。但是每個人的官職並不相同,可能是作者有意混淆,或者對宋代官制不夠熟悉,有的地方很不和常理,卻很有意思。

我們先看宋江,原著中說:「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其中「武德大夫」是階官,為武官五十二階中第二十六階,正七品。而「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應該是實職,但在宋朝卻不存在。宋朝「安撫使」負責一路軍政,一般由文官擔任,併兼本路馬步軍都總管,由武臣擔任馬步軍副總管。比如楚州屬淮南東路,正式名稱應該是淮南東路安撫使兼馬步軍都總管,但淮南東路安撫使駐揚州,再根據小說中描述,宋江的許可權並非一路長官,不過相當於一州知州而已,還只能拿正七品的俸祿。

關於盧俊義,原著中說:「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其中「武功大夫」是階官,雖然同是正七品,卻是武官五十二階中第二十五階,也就是說盧俊義比宋江還要高一階。廬州屬淮南西路,盧俊義也不過是個正七品的知州。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這個官職同樣不存在,大名府是宋北京,屬河北東路。按原著描述,此「兵馬總管」應該為一府最高武官。

「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宋徽宗時無「御營」,「御營」由宋高宗設立,將領稱統制而非指揮使。呼延灼在投梁山前已經是汝寧州都統制。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應天府為宋南京,而宋徽宗時「都統制」只是用於出征的統帥,並不用於駐軍指揮官。

「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唐末五代在滄州設橫海軍節度使,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節度使漸成虛名,不赴任,只作為加封。按作者之意,柴進應為滄州最高武官。

「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中山府、鄆州並非一地,而李應作為兩地最高武官,則又強於花榮、柴進等人,不知何以如此。

「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what?保定府是什麼?明朝時才改保州為保定府,作者來了個大大的穿越。

「戴宗授袞州府都統制」。兗州府又是什麼?唐宋時候,州就是州,府就是府,想什麼揚州府、杭州府這樣把州府混在一起的在明清時才出現,作者再次穿越。

「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今江蘇省鎮江市隋唐稱潤州,宋改鎮江府,作者又在這混淆感念。

「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蓋天軍不僅在宋朝,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都不存在,不知作者為何只給阮小七杜撰地名。

從關勝到阮小七九人又各封武節將軍,但宋並無此稱,只有武節大夫,武官第二十八階,正七品。

其餘偏將十五員,分別是朱武、黃信、孫立 、樊瑞、凌振、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楊林、穆春、孫新、顧大嫂,封武奕郎、諸路都統領。武奕郎宋無此稱,只有武義郎、武翼郎,分別是武官第三十九、四十階,從七品。

陣亡正偏將佐五十九員,其中正將追封忠武郎,偏將追封義節郎。宋並無二者之名。其中韓滔在上山前已經是陳州團練使,彭屺是潁州團練使,團練使為從五品,義節郎應不高於從五品,還不如前。

通過上面的梳理,我們發現梁山眾人的官職都不高,在七品左右,但是有一個卻高過大家好幾級。他就是軍師吳用,他雖然也被授予武節將軍,還還有一個官職——武勝軍承宣使。熟悉南宋歷史的都知道,岳飛就曾擔任武勝、清遠軍節度使,承宣使僅在節度使之下,為正四品。因此,我們可以說吳用是所有人中官做得最大的。當然,後來李應也官至太平軍節度使,這是後話了。

話說回來,從第十回吳用攛掇晁蓋等人劫生辰綱,梁山的樁樁件件都有著吳用的身影,作者給他個最大的官也是有道理的。


—我是八級。

—哦,我也是八級…


語文老師說:我才教你們這幾號人

林沖可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啊

那是多大的官呀!

某同學:教育局局長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對當今社會有何意義?
怎樣評價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行為是否合理?
老舍是否被高估?
有哪些「作品風格與作者人格」相差甚遠的例子?
請問水滸傳108將誰最厲害呢?肉搏是武松嗎?那其他的呢,求大家科普

TAG:文學 | 水滸傳書籍 | 四大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