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對安德烈的教育?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可以從中受到什麼啟示?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章?


讀 親愛的安德烈的時候,我是一度不忍心讀下去的,總覺得讀完了就沒了。。

對於普通家庭的我,並沒有龍先生那樣卓越的父母,而我更沒有安德烈21歲就有的獨立人格和自己的思考方式。所以,非常的羨慕。龍先生再有閱歷再有多高的學術建樹,她也是一位如同萬千母親一樣,想要被孩子愛被喜歡被依戀,害怕孩子的遠離,害怕自己不能給予孩子一個明朗未來的母親。但同時,正是由於龍先生有知識有文化的愛,她知道自己作為一個成年歐洲男人的母親應當做什麼。她愛的理直氣壯,也愛的畏手畏腳。

以前,(先聲明我是個21歲的姑娘╮(╯▽╰)╭)我總是以為養育教育一個孩子是一件浩大的工程,當然也確實是,甚至為人父母一輩子都在殫精竭慮,因為走過更多的路,有過許多遺憾,巴不得把自己收益的,還有那曾經沒得到的都一下子都給了孩子,巴不得為他畫好一條線。更是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陰暗面會影響到他,因為自己的無能而讓一個無辜的生命去承擔後果。。。

好吧,我就是這麼想的,好像有奇怪。。但是後來,我的哥哥和嫂子有了他們的孩子,然後我慢慢的意識到,其實呢,一個生命來到這世界上,是美好且善良的,嗯,大概我是想說人之初性本善吧,我不喜歡基督教的人生來是有罪的,而且覺得古希臘初始造人的神話故事,簡直腦洞大。╮(╯▽╰)╭。。也就是說,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要去看,父母不是要去塑造一個生命,而是引導他,甚至連引導這個詞用的都不恰當,而是,告訴他"諾,你看,這有一個世界呢!"

更何況,每個人都是一輩子的孩子,一個永遠的學習者,父母與孩子是相互學習,相互照顧的。。所以,後來再想到"家長"這個詞,覺得呵呵呵呵呵。。所以,龍先生在接受過中華文化的教育(不知道這樣用詞對不對,畢竟台灣。。),又去看過這個世界以後,也在努力的告訴自己,自己是安德烈的旁觀者,一個有著不盡關愛的旁觀者,想要引導他在少走彎路的情況下去成為一個更好的安德烈,去幫助他過他想要的生活的旁觀者。

所以我覺得龍先生深知,安德烈的生活是安德烈的。而這一點,是國人很難理解做到的。

。。。

沒了,首答,多多指教╮(╯▽╰)╭,蠻擔心自己寫的太渣的。。額。


羨慕。身在小城市,我的父母不能和我談人生,當我想和他們討論時,他們也會拒絕,對於他們而言,他們的所有熱情用來忙於生計。所以看到這本書,其實是蠻感激的,一方面,是裡面一些自己從沒有想過的東西讓自己感覺認識世界,思考人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在裡面理解了另一種人生哲理。當我的父母無法與我進行對話時,所幸看了這本書。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句,眾多促使我去復讀的原因之一。

後來把《親愛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來》《目送》都拿給我麻麻去看了,麻麻說她喜歡安德烈哈哈哈哈,在我周末回家的時候還會有短暫的關於書的交流_(:з」∠)_

雖然那麼多人說龍應台不好,但我覺得至少她給了我和我麻麻好的影響啊~


作為龍先生的人生三書,我先看的其實是《目送》。在龍先生經歷父親去世的變故後,對時間和生命的思考,像一個娓娓道來人生感悟的老者,此書給我一種看早了的感覺,人生都是自己過得,別人說的再多,經驗也沒教訓來的深刻,所以觀感一般!

而《親愛的安德烈》不一樣,這是兩代人的溝通,雖然相比安德烈來說我是90後,但自愧的說我好像白晚活了10年。我18歲時,雖然已經過了玩泥巴的年紀,但也是個對國家大事、人生方向都不感冒的小屁孩!更別提安德烈的問題意識和民族意識(當然不能忽略安安是個中德混血的寶寶和人家老媽可是中華一支筆的特殊性),也許是生存環境差異、家庭教育多變,別說起跑線了,我都沒找著線······

我不是來憤青的,而是對龍先生和安德烈的交流方式感慨的!試問中國有多少家庭教育是提前進行的?我們都是在孩子做錯或者面對事情時,告訴他這樣不對那樣對巴拉巴拉的,可是問題已經出現了不是嗎?換句話說,就是晚了!如果把這一切提前呢,像龍先生告訴安德烈的那樣,道德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有一種消極道德叫做好自己,當我們沒辦法像當權者一樣去制止或者保護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作為。像前些日子國民大討論的,我應該警告我的兒子不去犯罪而不是告訴我的女兒少穿點,再和平的年代也有匪類,既不是立法者也不是執法者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守法!

除了理性的高瞻遠矚外,龍先生對兒子的感情世界也是無比關心的,果然,當媽的都一個樣!龍先生告訴安德烈:"我們自己心裡的痛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它對別人也許微不足道,對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重大,很痛』有的父母有時候會認為小孩子是在無病呻吟的矯情,熟不知每個階段都有年齡性的惆悵!當你嘲笑自已還有為得不到一顆棒棒糖抹眼淚的時候,日後也會看不起現在為了芝麻大小事要死要活的白痴!每到了人生感悟的一個階段,總會覺得自己上個階段活的像個250,反正我經常覺得自己昨天活的特傻逼!

所以現在是要立志當龍先生一樣的MM了嗎?哈哈,還是不要了,不是說優秀的人註定孤獨嘛,我還是喜歡熱熱鬧鬧的····


又重讀了一遍《親愛的安德烈》,上一次讀還是我兒子剛滿3個月的時候,結束了產假的新媽媽坐在辦公室用力地搜尋關於親子的書,惡補育兒知識。那時候就好感動,看到好的句子就標註下來,全程淚眼婆娑。做了媽媽之後,心變得格外柔軟和敏感,而且,他們寫得真的很好,特別是MM,很多句子和感情都寫進了我的心裡。特別是關於年老的那一段,年老就是敗壞的過程,我甚至從這一段,延伸了一篇演講稿《如何優雅的老去》。這篇演講稿去參加單位組織的青年演講比賽,結果因為不是假大空,講的太投入等等原因,得了二等獎。這就是我和這本書的緣分。

讀書就是認知自己和世界的過程。MM的很多思想和見解,很多經歷和感情,寫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突然是如此的感動和心安。自己內心無法表達的東西,模糊的壓力和不可名狀的情緒,在讀到那些句子的時候,放佛得到了表達和釋放,得到了撫慰。非常喜歡這本書,非常喜歡龍應台和她的孩子們。

這次的重讀,因為自己又長大了一些,在這幾年裡面又經歷了很多事情,讀了很多不同的書,所以又有很多不同的感悟,特別是關於和孩子相處的地方。

這本書的起因是MM要重新認識自己長大的日漸陌生的兒子,想讓兒子更多的了解自己,自己也能更多的進入年輕的世界,和孩子們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和親近的感覺。我的孩子還小,我不是很能理解這種感覺的迫切,但是,我知道我的爸媽對我了解的那種迫切。

我10歲開始寄宿讀書,每周回家一次,上大學後每月回家一次,參加工作之後半年回家一次,直到26歲,生下了我的兒子,爸爸媽媽幫我帶孩子為止,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溝通屈指可數。爸爸媽媽就是供養我的人,就是遠方的家。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為自己選哪所大學作決定,選擇專業,選擇公司,選擇人生伴侶,全部都是我自己決定。直到我們又一起生活,一起養一個寶寶,我感受到了爸媽想對我了解更多的渴望,爸媽對我愛的深沉,爸媽對我的擔心和期望。經過這麼幾年,我們消除了16年的陌生,我會挽著媽媽的手上街逛市場,會在下班後跟爸爸說說公司的事情,討論一下新聞。雖然,我們還是有很多分歧和視角的差異,但是,我們都覺得現在是我們關係的黃金時光。

嬰幼兒期,媽媽和孩子是最最相愛的一對人,彼此都是真愛和深愛。3歲時候兒子對我說過的深情告白,我對兒子的親吻和愛撫,都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愛,幾乎比的上炙熱的愛情。

青少年期,叛逆和衝動的孩子,壓力和挑戰的中年,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是他能接受的部分,比如殷實的家境,堅實的後盾,充沛的知識以及社會地位所帶來的視角。我們不應該以愛的名義,以那種嬰幼兒期的純真的愛的名義去捆綁和束縛住探索世界的青少年。所謂愛,就是給予他想要的。

青年時期,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世界在他們面前徐徐打開大門,他們要學習,要認識,要掌握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們能擁有的朋友和愛人也很多。這個時候的父母,就是他們生活中最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也應該放開手,讓他們忘記我們。

成年之後,特別是他們長大了,也成家了,經歷了失敗和傷痛,見識了現實的冷硬和矛盾,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的父母,會重新回到父母的身邊,聽父母的教誨,陪伴。

所以,養育孩子,就是要順其自然的相處,而且,每個家庭模式,每個個人,因為自身經歷和感情的不同,會有不同的需要相處的模式。前提就是,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就是把人權擺在親子相處的前面。自己無法忍受的不要強加於孩子,自己夢想渴望的也不要強加給孩子,自己體會和感悟的,也不要強灌給孩子。在充分的相處時候,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孩子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順其自然的相處,順其自然的了解彼此,順其自然的相親相愛,不用用力過猛,不用煽情至上,在這個世界上,我想,最相似的還是親人,無論是處理事情和討論問題,因為,我們的基因和生活方式已經擺在了那裡。

在這本書里,MM和兒子討論的問題有的離我特別遠,我想,如果我和我18歲的兒子溝通,會討論些什麼呢?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有文化差異和地域差異。因為我們順其自然的相處模式,我們幾乎在相同文化中生活,哪有什麼差異,我覺得,我們極有可能什麼都不會討論。看這本書是因為擔心教育不好兒子,將來不知如何跟他溝通,看完之後,收穫最大的反倒是意識到我和作者的育兒差異,但感情幾乎是一樣的。


其他就不說了。直接看他在做什麼吧。

Andreas Walther | LinkedIn


期待卻尊重 眷戀卻放手 深愛卻不束縛


怎麼說呢,這是我認真看的第一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我是90後,與母親之間也常常有深刻的交流,但分歧總是難免,所以我想去了解,別人的家庭、別人的交流是怎樣的,特別是一個文學家、名人與自己兒子的交流,我想知道我們有什麼不同。

第一 強烈的共鳴 在這本書,母子二人的交流坦誠的令我驚訝,但我卻從中感受到了共鳴,很多時候我與母親也是如此交流的啊!哦,原來他們的交流也是如此。

第二 方向的指引 今年我才18歲,不敢說我對人生有怎樣怎樣的認識,我是溫室中的花朵,未曾經歷什麼生死磨鍊,也未嘗為衣食生計而苦惱,但困難誰都碰到,在這時候,我看到了龍應台在書中所寫的一些片段,現在看來可能沒什麼,當在苦惱的那刻,給了我精神上的支持

對於文學,我沒有太高深的見地,在我看來,能夠給人方向指引,引起共鳴,給人力量的,就是好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過來說,一本書也有一個讀者,書中的橋段彷彿只為他所設,那麼這個時候,別人如何評價這本書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是你的名著,這就夠了。


早晨剛剛讀完這本書,趁著記憶還在,從剪切本里還原幾個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1.如果你年輕卻不激進,那麼你就是個沒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卻不保守,那麼你就是個沒腦的人。

2.我不是個獸性發達的叛逆少年,所以請不要下斷語「評判」我。問我,瞭我,但是不要「評判」我,真的。

3.無法表達自己的人——不論是由於貧窮,或是由於不自由,或者單單因為自己心靈的封閉,而無法表達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4.你又是否學習到,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失敗者,如何從四腳朝天、一敗塗地的地方,從容地爬起來,尊嚴地走下去?

5.「我評斷一個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拋開政治,拋開中國。這本書對我一個95後而言,意義深刻。對我的價值觀也有深刻的影響,最起碼是涉足我身邊的生活,從批判性思考開始。


這本書旨不在教育,在於和成年的孩子的情感溝通,兩代人關於世界的看法,兩代人出身不同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三觀完全不一樣,因為媽媽最愛自己的孩子,哪怕以最民主的方式讓孩子答應信件交流,其意旨也是想以孩子的世界捆綁在一起,私以為,《親愛的安德烈》在三部曲中是最好的。不禁想到一個問題,你若出身貧窮,你若感慨競爭,為物質患得患失,為孩子設計人生,但是在優越的物質條件成長的孩子並不會感同身受,他們會問:為什麼要努力,為什麼要擠擠做精英?平庸怎麼不好。龍應台說:你若勝券在握,便會有更多的選擇權。原話是這樣說的: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你將來會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殺。


音樂成了安德烈生活的一部分, 陪伴他每時每刻; 喜歡收集冷門的曲子和朋友討論,對歌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當私己的歌變成了流行曲時,心中是無法解釋的心痛。

芝士姐特別能理解這種心情。 因為從小跟媽媽練瑜伽的緣故,對瑜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剛上大學,就組建了學校第一個瑜伽社團,和隊友們排練曼妙瑜伽,大學的每個課後都忙得不亦樂乎,也因此練就了平和的內心、柔韌的身體,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現在即使工作到很晚,我也會練瑜伽冥想,拉伸身體。

見過很多女孩子和我一樣,她們或喜素描水彩記手賬,或堅持鍛煉只為馬甲線,或做美食甜點po朋友圈,亦或飽讀詩書分享隨筆。業餘的時間不再只是追劇淘寶,充實的小興趣把她們裝點得像個女王。愛好讓她們結識更多朋友,眼界更加開闊。

因為興趣愛好,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快被淹沒在平庸瑣碎的生活中。愛好中的那些經典也提醒著我們,眼前的生活里,也有詩情畫意。

梁文道曾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

女孩子一兩個私己的興趣,即使沒用,即使不能改變什麼,也足以抵擋來自生活的瑣碎,保持生活的溫度。因為有愛好的女孩子都是自帶光環的。

有所執著,才能在百無聊賴之中,讓生活芳香而絢爛。


作為一名寶寶剛滿三個月的媽媽,慢慢的開始關注育兒方面的書籍,對於龍教授在育兒方面的經驗早就有所耳聞,特意看了她寫的《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以及《目送》.

作為媽媽,非常羨慕她能一直陪伴孩子成長!

作為安德烈,歐洲一個富有家庭長大的孩子,接觸的事物及成長的環境使年僅18歲的安德烈就具備了自己特有的看待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相對成熟的價值觀,對於這樣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成年人,一般人估計是不屑去溝通的,但龍教授的淵博的知識面以及自己看待問題獨有的視角讓他的兒子願意與她溝通,給我的啟示就是讓自己擁有廣闊的知識面,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我們的孩子及他所熟悉的東西,並且平等對待他,成為孩子的老師和朋友!

關於學習讀書,本人學歷不高,只有大專,這也是心裡的一塊痛,只因不夠努力,總覺得要找機會把本科甚至研究生文憑拿到手,雖然文憑只是一張紙,但我相信在拿到文憑的過程中自己已經掌握不少知識。

龍教授對安德烈說「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句話對我的孩子也同樣適用!

好的句子太多,相信大家也都看了,龍教授其它的關於教育的書也準備著手去看,此為首答,還有太多不全面,或許也很啰嗦,個人感觸!


我覺得我爸是一個很有思想的農民,他沒有看過龍應台的書,但是他讓我在看到龍應台那段關於讀書的話時第一反應是感覺那彷彿是我的老爸的原話!在四川貧困的農村,我和我的哥哥可以說是村裡最優秀的大學生,哥哥 211,我雖然只是二本但是也算脫了〃農皮〃當了一名專業課老師。我覺得龍應台的作品值得一讀。


道理是道理,實際是實際,如何相處和自處,其實很難用文字來寫出來,真正最有用的經驗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推薦閱讀:

年紀大卻不懂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哪些幫助人打開心智的書?
學生時代有沒有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或者事情?
從你的經驗來看,「乖小孩」普遍會長大後沒出息嗎?
你把什麼定義為成熟?

TAG:書籍 | 成長 | 龍應台 | 親愛的安德烈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