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到底講了什麼? ?


1)永遠不要相信美女異地戀的忠誠;距離產生不了美,只產生綠帽子

2)沒有個人魅力的男人,縱使家財萬貫也駕馭不了一個美女

3)有一個有錢有勢的爹,即使你是個醜女,高富帥也會搶著追你。女人的家境比美貌更有力量

4)不要高估年輕男孩的擔當,不要高估年輕女孩的智商

5)人生在世,無非身處囚籠;起落浮沉,最可貴一片赤子童心

6)沒經歷過戰爭的人,常常感嘆它的壯美

7)綠茶婊永遠在尋找下一個接盤俠,但看命運饒過誰

8)在死亡面前,沒有貴族與農奴;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9)日久不一定生情,但患難一定見真心

10)錯誤的婚姻和愛情足以毀掉幾個家庭和幾個人的命運;但真愛一定會回歸原來的軌跡

11)庫圖佐夫:君子有不戰,戰必勝;夫唯不爭故不能與之爭

12)上帝終將獎勵那些獨立善良的女孩

13)真正的愛,是放手

14)未經歷苦難,難以珍惜富貴的生活

15)死亡寬恕了我們的恩怨情仇


引用托爾斯泰說過的原話:

只有了解一切,才能原諒一切。

托爾斯泰以龐大的歷史背景(兩次俄法戰爭)和眾多人物(四大家族)的愛恨離合試圖闡述他的思考:歷史的命運並不由人類自由主觀的思想來決定,事件的結果是成千上萬微小活動匯聚而成的。

除此之外,他嘗試在本作品中探索生的意義和包括愛情、宗教、婚姻、榮譽在內的種種。

以下是 略談《戰爭與和平》 是托爾斯泰完成《戰爭與和平》後寫的一篇說明

我在最優越的生活環境里,花了五年連續不斷的艱巨勞動,寫成了這部作品。值此出版之際,我想在序言里說明我對它的看法,以消除讀者可能產生的誤解。

我希望讀者不要在我的書里看出和尋找我不想也不會表達的東西,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要表達的東西上。

……

……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它不是傳奇,更不是長詩,尤其不是什麼歷史紀實。

《戰爭與和平》是作者想藉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的內容的那種形式。,即長篇小說。

……

……

第六,最後一點,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想法。我認為,在歷史事件中,所謂偉大人物只有微小的作用。

不知道這是不是錯誤,但我在寫作過程中完全相信,當我在描寫1807年的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的歷史事件時,這種宿命的規律格外明顯,我不能添寫那些人的意義,他們似乎控制著事件,其實他們比其他事件參加者更少作出自由的人的行為。我對這些人的行為之所以發生興趣,只是想用他們來說明依我看是支配歷史的宿命,它促使著人們作出最不自由行為的人從回顧往事中虛構出一系列結論,以證明他本身的自由。


讀完《戰爭與和平》,寫了篇個人推薦,沒有劇透。

首發在這裡好書一起讀(33):《戰爭與和平》,世界第一名著,做個廣告~

好小說要從三個角度來不劇透地推薦:歷史地位;個人閱讀體會;優秀影視作品。

1)歷史地位

《戰爭與和平》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和文學名著。

體會一下這句話的分量,多的不用說了。

2)個人閱讀體會

這部小說非常長,所以我讀得有點急,關於戰爭的描寫和作者的長篇議論都是跳過了,我喜歡看自己感興趣的人物的故事,所以某種程度上算是跳著看的,不是跳著翻,而是看到戰爭描寫和長篇議論就整屏整頁地(過程中穿插著用手機和電腦閱讀來著)翻下去,就這種閱讀方法,還是讓我感覺很過癮,收穫非常大。

說很過癮,是因為書裡面人物形象的鮮活、情節的起伏、人物心理描寫的細膩,讀著特別爽。尤其是最後一點,人物的心理描寫,太真實了,太精確了,讓人感覺震驚,好像是親身體會一樣,那樣的矛盾,糾結,在神性、人性和獸性中掙扎,這種震撼在《悲慘世界》中也體驗過很多,比如冉阿讓自首前的心理鬥爭、沙威在投水前的迷惑和矛盾,在《戰爭與和平》中,這樣的震撼也很多,時常讓你對著屏幕發獃,好多認識的人和見過的事在眼前漂浮,然後瞠目結舌,恍然大悟,或者微笑,或者嘆息。

因為作者寫的是人性,而人性是永恆的,比起「超我」和「本我」這樣晦澀的詞,我更喜歡用「神性」和「獸性」來表達,人時常在掙扎:神性多了,太過辛苦;獸性多了,太過低俗;人性多了,太過庸碌。人都是在多重價值體系中切換和取捨,所以人非常複雜,正因為人本來就非常複雜,所以一部小說能以有限的篇幅(雖然很長)包羅人性百態就尤為難得。

當我讀完這部小說,我有點發愣:它說了些什麼?明明這部小說里我喜歡的人物很多,他們的故事我也看得很清楚,但我還是發愣,總感覺這小說和以往讀的小說不一樣,好像主角不是主要描寫對象——當然配角更不是主要描寫對象,主要描寫對象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其實小說雖然長,但故事發生的時間很有限,空間更有限,然而我總覺得小說的主人公——「真實的世界」,衝出了這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貫穿古今,升天入地,充沛其中。

當我嘗試從這種奇怪的感覺中理出頭緒的時候,我想到了這部小說的介紹中的「百科全書」這四個字,沒錯,這是一部百科全書,而我剛剛通讀了它,當我從小說中出來,將視線移動到窗外的時候,突然感覺世界變得友善了一些,之前因對世界陌生而產生的恐懼感和敵對感,似乎減少了一些,這就是百科全書的功勞,它讓世界變得熟悉。

「了解」是一項很有趣的活動,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問題束手無策,不是因為才智不足或勇氣不夠,而是因為對問題的領域感到陌生,因陌生而迷茫,因陌生而敬畏,便體現出又無能又膽怯的樣子,如果著手去研究那個領域,往往發現也沒那麼難懂,於是隨著陌生感降低,就不再驚訝也不再恐懼,雖然在這個時候也未必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案,但你會感到信心和勇氣都回來了,這就像一個經驗豐富、士氣高昂的將軍,在研究地圖、實際觀察之後,才會放心一樣。用現在流行的話講,這是「信息」的問題,但信息也有價值之分,有的信息毫無價值,有的信息只在特殊情況下有價值,有的信息在其領域有廣泛價值,有的信息則在幾乎全部領域都有廣泛價值。所以,在信息時代,決定怎樣獲取信息、怎樣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取捨和使用,是每個人面臨的課題。

《戰爭與和平》,恰好就是讓人對人性有充分認識的作品,人性,是世界上最需要了解的東西,了解人性,有助於對人對己有公正平和的心態。有讀者說,《戰爭與和平》讀後,對多元化的世界更有豁達和包容的心態了,我深有同感,當對人性有了一點了解之後,就會對很多現象和行為沒那麼大火氣,可以理解了。什麼叫「可以理解」?現在常說「xx的世界yy不懂」,雖然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是顯然在邏輯上分成若干個「世界」,這些「世界」的劃分有很多因素,包含但不限於這些:地域、物質條件、知識水平、道德觀念、信仰、職業、性別、趣味……生活在不同「世界」或者說「圈子」里的人,相互間的理解往往非常困難,人們常常對不理解的人產生反感、敵對、排斥的態度,因為人常有一個「非對即錯」「非黑即白」的錯誤的二分法觀念,所以在「因為你和我不同,又因為我當然對,所以你錯」的邏輯推導下,人們就對「非我同類」有了負面的態度。

讀書的最大幫助,在於讓人懂得世界的廣闊和不同時間空間的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像《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名著的意義在於,讓你不僅知道不同時間空間的人們做了什麼,更讓你看到了他們的心理鬥爭,你就會明白「人們都是一樣的」,進而明白「只是所在的場景不同,所以他看起來和我不同」。這樣你劃分「同類」的圈子就從自己身邊一個窄窄的小圈,拓寬到更寬、更寬,寬到把全人類都包進來了,不同人的不同表現你也能包容了,只是細節差別,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身上既有神性,又有獸性,人性在其中輾轉。

對人類在本質上的相同有了理解,才能對個體屬性上的差別用尊重、平等、包容的心來對待,才會寬厚地對自己、熟人、陌生人、所有的人,對自己不會太寬容,對別人也不會太嚴苛。當然,反過來對自己太苦、對別人太好,也是不可取的極端,《戰爭與和平》中的索尼婭的不幸就反映了這點,當然海倫是更被批判的,而既有無私的一面、又有自私的一面的娜塔莎和瑪利亞,才是書中最可愛和真實的角色,作者一定比較偏愛她們,作為讀者,我最感動的也是娜塔莎和瑪利亞這兩個人,因為她們像我認識的人,雖然她們兩個相貌上都很醜,瑪利亞公爵小姐尤其丑得慘絕人寰。

「女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原來這句話就是出現在《戰爭與和平》里的,是說娜塔莎還是說瑪利亞的,我再翻書卻找不到了,書實在太厚了。不過,我清楚地記得作者先描寫娜塔莎的不美麗的五官,然後讓娜塔莎一動一說話,整個人都活了,非常可愛;瑪利亞也是如此,先寫丑得像鬼一樣,到了生命和希望在身上蘇醒的時候,瞬間一雙眼睛光彩照人,人也可愛起來了,尤其到了書最後,日記那裡,誰能說她不是一個人人想娶回家的人呢?到這時候,她多麼慘絕人寰的丑,似乎都不重要了。

於是想到,金庸先生《飛狐外傳》里的程靈素,金書最受歡迎的女性角色可能沒有之一,剛出場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頭髮又黃又疏,夠丑的了,只有一雙眼睛黑漆漆的,十分明亮,到了後來,讀者知道了她的善良、正直、聰明絕頂、算無遺策,誰還能在乎她表面的不漂亮呢?與胡斐結拜時的略帶狂態,進入北京城時的一滴淚水,到最後壯麗決絕的死去,都讓讀者撕碎了心,到最後連作者都忍不住跳出來讚歎和歌頌。這世界雖然被戲稱是個「看臉的社會」,但男人畢竟是人,是人就不止有獸性也有神性,主要的還是人性,所以,「女人因可愛而美麗」,實在是至理名言,值得每個漂亮或不漂亮的女性深思。

所以,連尼古拉這樣的俗人(俗到了雖然戲份一點不少但沒人認為他是主角),都能在美麗又無私的索尼婭和醜陋又真實的瑪利亞中你猜選擇了誰(評論區有人說劇透),所以很多女孩說男人只會看臉,這實在是太冤枉人了,也許你接觸到的男人都是這樣,但不代表世上所有的男人都一樣,所以,讀書,讀名著,越讀越知道世上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才不會把共性誤解為個性(比如獸性廣泛存在而不是只存在於某些討厭鬼身上),也不會把個性誤會成共性(比如男人也不都是看臉)。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由於沒見過瑪利亞公爵小姐家教那麼好的,或者程靈素這樣智商逆天的,所以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更喜歡漂亮的女孩一點(笑),這倒有個道理,漂亮的女孩可能因為認識的男孩會更多一點,對世界的認識就會更完整和全面一點,這會讓她們更寬容和更自信一點,從而氣質更好(我真是在認真地講道理)。當然,不那麼漂亮的女孩,也可以通過閱讀《戰爭與和平》之類的名著,認識世界,提升風度和氣質。

3)優秀影視作品

因為小說實在夠長,估計大多數人沒勇氣讀,那看電影也不錯。

首推當然是蘇聯版,五個小時,評價極高,網上能下載。在那之前還有一部美國版,奧黛麗赫本演的娜塔莎,好像過於漂亮了。

蘇聯版最牛的是蘇聯的體制優勢,動用幾個正規軍拍的戰爭場面,恢弘壯麗得讓人驚嘆。

後來還有英國版和義大利版,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看看吧……個人不推薦。

附:我的名著讀後感們


男三的妹妹 和男二、男主分別談戀愛

男二死了

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

男三和男二的妹妹在一起了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讚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小說之一」,「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在整個俄國文學的發展歷史中,《戰爭與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它剛一面世,便令歐洲和全世界的讀者感到新奇、震撼。人們既津津樂道於小說中的人與事,也為小說所體現出的巨大藝術表現力所傾倒。《戰爭與和平》構成了俄國小說乃至整個俄國文學崛起的標杆。

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從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衝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在這幅畫里都應有盡有。托爾斯泰以一天才之筆,游刃於戰爭與和平、心理與社會、歷史與哲學、婚姻與宗教之間,主次分明,匠心獨具。人一生其實不用讀太多的書,有個七八本便足矣;但是,為了找到這七八本最值得讀的書,則必須先讀完兩三千本。在數以千計的文學名著中,《戰爭與和平》這部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無疑是我們最該讀的那幾本書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一言以蔽之,講 人生觀(主要是為什麼要活著)和歷史觀。


經常看到諸如 「你真的打算讀完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寫的很"晦澀"、『無聊』(非貶義)」,但是...當我用一個月時間讀完它的時候,恨不得托翁再續寫97萬字才好...

整個閱讀過程,可以用手不釋卷,欲罷不能來形容了。感覺很抓人,技巧和節奏一流,也並無乏味、晦澀的感覺。

當然,無法超越紅樓夢和霍亂時期的愛情。


如果把戰爭與和平的主線剝離出來會讓人覺得是一個三角戀故事,但是這些人物故事都只是引子,引出的是俄羅斯社會的剪影,還有就是托爾斯泰對於歷史宗教很深沉的思考。所以戰爭與和平最好讀一讀小說,裡面有很多東西不是光靠影像就傳達的出來的。


生活的原貌,僅此而已……他本來想寫戰爭,卻寫了生活;他本來想寫和平,卻寫了生活;他本來想寫宗教,卻寫了生活;他本來想寫政治,卻寫了生活;他本來想寫愛情,卻寫了生活;他本來想寫星空……


推薦閱讀:

如果想把名著改編成漫畫,需要注意些什麼?
有什麼好的外國文學適合初三女生?
人應該在人生什麼時期去讀那些推薦的名著?
如果把《三體》倒著寫會是什麼樣?
《風之影》名言西語原文?

TAG:名著 | 戰爭與和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