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龍陽縣青草湖》中的「一夜湘君白髮多」該作何解?
01-20
網上資料解釋:
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夠悲切的了。而今日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 但湘君難道不就是舜帝嗎?
謝邀。但這個自己百度一下就好了嘛……湘君不單可以指舜帝,也可以指帝女娥皇。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
為了避免答案太沒有技術含量。簡單說說詩。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一夜湘君白髮多,化自李商隱的一夜芙蕖紅淚多,但比原句還是差不少,是點金為鐵。但好歹此句雖然造境下字都一般,李商隱的節奏踩位還是繼承下來了,是以用來承起句還是足夠,甚至這個點金成鐵的化用要比原句的檔次更適合這個位置。
前兩句是唐人語感,這也是這首詩被全唐詩誤選的原因之一,第三句轉得也輕盈,但最後一句則還是很見雕琢,猶甚於晚唐。
天水相合的詩作有不少,杜甫著名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趙汝茪的「一目清無留處,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虛。」比較來看,其實都比這一首下字經濟,文法蘊藉。唐溫如這句,句法和節奏都有微瑕,雖清美,力道卻沒收住。絕句最講結構及氣息流轉,此首末句中,作者想將「壓」字下作詩眼,卻失於用力太狠,又偏偏在最後一句的第五字,把作勢流動的句子全然釘死,與前面行文流暢雅順的唐人風氣即無法完美相承了,更談何氣息。另則清、星同結構位置用了八庚九青同韻,讀之也有賓主互喧之失。滿紙疏朗,清字實不必出,是舉輕若重,大不合算。是以末句人皆以為好,我以為敗。就是這樣。ps.「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可與李賀的「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參照相看。一天在水,一水在天,前者是真中之幻,後者是幻中之真,相映成趣。推薦閱讀:
※魯智深和林沖關係好還是和武松關係好?
※你最喜歡的一句關於時間與人生的古詩是什麼?
※韓愈《馬說》中「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石」究竟讀「shí」還是「dàn」?
※那些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比較好?
※晉人和宋人重理(理趣)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