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武松的喝的酒和現在的普通酒什麼差別?酒精度數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陳年老酒最飄香。慢著!先看看真·老酒的度量。
我想,世界上所有的小男孩在第一次讀到諸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樣打來打去的書的時候,第一個關注的問題都一定會是,這裡面到底誰最狠?
這完全可以理解,你總不能讓一個十歲冒頭的小孩子去關注西門慶的潘驢鄧小閑到底是什麼意思。就算你拿著書讓他琢磨,結果無非是他回家去問他爸,繼而收穫一頓胖揍,從此失去了對古典名著的興趣。根據蝴蝶效應,這件事可能引發太平洋的一場海嘯。為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要讓小男孩去研究潘驢鄧小閑。
隨著年齡漸長,每個人關注的重點就產生了分歧。就拿《水滸傳》來說吧,我見過研究服飾的,研究兵器的,更喪屍一點,還有根據蛛絲馬跡去推斷誰是水滸傳第一胸器的。
我們都知道,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似乎是山賊的標配。酒量小,在山寨里跟人打招呼都不太好意思。但是作為金聖嘆所說的「天人」武松,他的酒量卻似乎成謎。對於我們這樣一個關注酒類文化的公眾號來說,我的疑問便圍繞在酒上——武松的酒量到底怎樣?他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那我們橫向比較一下武松兩次著名的喝酒情節。第一次自然就是景陽岡上的三碗不過崗了。武松在景陽岡上的小店喝了三碗之後,店小二就不再上酒,揚言這種酒正常人喝不了第四碗。但武松卻恰恰不是什麼正常人,一連喝了十八碗。當初我讀到這裡之時,一度懷疑武松聽過伍佰的歌:「來來來,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所謂心中有曲自然嗨,武松可能是在心裡反覆唱了六遍這首歌,所以才得以豪飲十八碗。
總之,十八碗喝完,小二提醒武松山上有老虎,但是武松卻認定小二是為了讓自己住宿而撒謊騙人,抑或是他沒帶身份證,無法住宿,為了面子,他毅然走上了山。又或者是武松聽過「這裡的山路十八碗」?可能他認為如果走山路就必須先喝十八碗?這就不得而知了。
書中記載:「武松走了一程,酒力發作,熱起來了,一隻手提著哨棒,一隻手把胸膛敞開,踉踉蹌蹌。」這明顯就是上頭了。後來的結果我們也知道,武松打死老虎,來到陽谷縣,怒殺潘金蓮,上得梁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想當土匪,就記得隨身攜帶身份證,並且少聽歌。
第二次痛飲的經過則是要幫助施恩奪回被蔣門神霸佔的快活林。為了對應三碗不過崗,武松特意定下了「無三不過望」的規矩,也就是每到一家酒店,就一定要喝三碗再走。說到這裡,我更加懷疑武松和伍佰之間有些神秘的聯繫。
武松一路走一路喝,最後來到蔣門神的酒店,趁著酒勁,把蔣門神和其老婆痛打一頓,這一段的描寫格外精彩,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至於武松到底喝了多少,書里也有記載:「施恩說:『出東門到快活林總有十二三家客店,這樣喝過去要喝三四十碗酒,還沒打先醉倒了。』」
這回武松喝得比在景陽岡還要多。讀者朋友們可能會驚嘆武松的酒量,並且感嘆人心不古,為什麼現代社會就沒有這麼能喝的大漢呢?我朋友曾經在酒局上拿出了武松的豪情壯志,一連幹了十八杯酒。當然,後來他並沒有打虎,而是去醫院打針了。
但是,敲黑板,但是!知乎有句名言,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在感慨武松酒量驚人之前,我們不妨看一看武松喝的是什麼酒,飲酒的碗又到底有多大。
眾所周知,酒在今天分為兩種:蒸餾酒和非蒸餾酒。說得通俗一些,白酒即為是蒸餾酒,而黃酒、啤酒和葡萄酒,都屬於非蒸餾酒。
宋朝並沒有蒸餾酒這個概念,也就是說,武松他們喝的白酒和我們今天喝的白酒,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宋朝釀酒是通過大米發酵,並未使用蒸餾技術。
同樣被稱為「白酒」的原因,則在於宋朝釀酒時,使用的是白酒麴,成品酒顯白色,故稱之為白酒。是不是感受到了勞動人民樸實直接的命名方式?
發酵酒的製作過程如下:蒸好米飯,隔夜放涼。可不要用它們做了炒飯,接下來的程序是拌,不是石鍋拌飯,而是拌上酒麴,讓它發酵起。等發酵到米飯變成酒糟之後,再把米飯用篩子濾一遍,隨後密封一段時間,時間長短取決於饞酒程度。如果是我,可能第二天就開蓋豪飲了。
通過這種方法釀成的酒,度數並不很高,最多十五度左右,但是一般來說,只在六度。六度啊朋友們,這是什麼概念?還沒有我們今天喝的精釀啤酒度數高。
而武松的計量單位「大碗」就更可疑了。
現在,我們可以在博物館找到北宋時期燒制的酒碗。據介紹,滿打滿算也就兩百毫升,兩百毫升大概就是四兩酒。要是沒概念的話,你現在下樓去大排檔要個塑料杯看看,比那個稍微大一些。
宋代吉州窯斗笠碗
也就是說,武松是用這樣二百毫升的酒碗,連喝了幾十碗六度的酒。那麼我們可以算一算,換算下來,其實不難發現,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大概能有五六斤酒,在快活林能喝了大概有十一二斤左右。
最後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掉下來了嗎?一代酒豪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六瓶啤酒之後,不聽人勸,執意走上了山;在快活林,喝了十二瓶啤酒之後,耍起了酒瘋,毆打了快活林酒店老闆蔣某及其夫人。這在現代社會妥妥是要上法制進行時的節奏啊。
武松上了梁山之後,改頭換面成了行者,但依然痛飲不停,山上也有很多可以陪他一起喝酒的兄弟。只是不知道在征討方臘之後,梁山十損其七,留在杭州六和寺的武松在獨自面對青燈古佛的時候,會不會想起當年快意恩仇,大碗酒肉的日子。
————————————————————
以上回答,來自酒研社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繫我
我認為這個問題,參考的應該是明代的酒的度數,而不是北宋的酒的度數吧。畢竟水滸成書於明代。那個時候應該已經有蒸餾酒了吧,度數不至於太高,但2,30度應該有吧。
PS:我曾與三個同事在一個武俠主題的餐廳吃飯,點的是號稱餐廳自釀的黃酒,用碗端上來的,一碗大概也就三兩左右,但度數卻有30多度。那酒喝著綿甜清爽,就和普通的紹興黃酒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喝了4碗,中途小二過來勸我們別喝了我們沒在意。結果結完賬一出門,一吹風四個人都斷片了。
結果就是:一個哥們弄丟了筆記本電腦,另一個哥們弄丟了手機,兩人第二天在一個洗浴中心醒來,甚至不知道自己怎麼到那的。第三個哥們在餐廳附近的衚衕里見門就拍,引得街坊報警,被110過來盤查,發現只是喝醉了,教訓一番放走了,第二天發現自己手機也不見了,再一打電話,居然沒關機,電話那頭的人是我!沒錯,電話那頭是我。我也不知道他的手機為什麼會在我手裡,我那天晚上坐在街邊,靠著牆爛醉如泥,手裡的電話響了,過了一會來了一個小夥子,就是第三個哥們的表弟。他說接到他哥的電話,說是喝多了讓過來接,到了之後四處找不到他哥,打電話卻發現他哥電話在我手裡一直響,得知我是他哥的同事後,小夥子很貼心的打了個車把我送回了家……好像跑題了,不過這次之後,我是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三碗不過崗。明代才出現了蒸餾酒,之前無非米酒黃酒之類,順便說下女兒紅就是黃酒,這種酒度數都不會很高的。
那個時候應該不會有烈酒吧,應該是類似米酒或者黃酒之類的東西。
推薦閱讀:
※《水滸傳》中的「篩酒」是什麼意思?
※泡酒科學嗎?
※中藥泡酒?
※湖北白雲邊酒,包裝上的戴帽子的古人是誰?
※在蘇格蘭喝威士忌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