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詩詞解讀的書有哪些好的可以推薦?

想找些解讀古詩詞的書,可以長期閱讀的那種。求推薦


非文學專業的一般讀者,程千帆 / 沈祖棻 夫婦的《古詩今選》可供把玩一年半載。

鳳凰這個最新的版本,據說是程先生高弟莫礪鋒親自選定的紙張和封面,形式上非常完美。

內容上,程千帆先生與沈祖棻先生的才學自不必說,唯一的遺憾是有一些帶著時代印跡的表述和評價。

沈祖棻是富家小姐,大才女,」這是沈祖棻先生在1940年寫給汪辟疆、汪東兩位老師(這兩位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學大師)的信(河北教育出版社沈祖棻著《微波辭》p211)。自己每讀到這封信,心潮澎湃,難以平靜。在讀過的信札中,只有李密的《陳情表》有這樣的感覺。相信多年後大學教材中,會有它的位置「。此信較古雅,附在最後。

還是先看莫礪鋒的介紹吧:

《古詩今選》是程千帆先生與沈祖棻先生合作編撰的古典詩歌選本,此書的屬稿始於1956年,二位先生的工作態度極其認真,對選目和註解皆反覆推敲,幾經損益。此後適值多事之秋,二先生身罹禍難,更延緩了工作的進度。所以直到1977年沈先生去世時,全書尚未完稿。其後由程先生獨力從事,終於在1979年完成全稿,並於次年由南京大學中文系印行了徵求意見稿。讀者對這部徵求意見稿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也對它的一些疏誤提出了很好的改正意見。在此基礎上,程先生對全書進行了認真的修訂,並於1983年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初版便印行了6萬餘冊,且很快銷售一空,其後多次加印。到了199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為程先生出版全集,程先生把編輯全集的事情交付給我,並讓我乘機對《古詩今選》進行一次校訂。校訂的主要原因是此書正式出版後陸續發現了一些疏誤,例如陳師道的《九日寄秦覯》一詩,書中原繫於元符二年(1099),有讀者指出實作於元祐二年(1087),校訂時便予以改正。也有一些地方由於原稿撰寫的年代較早,難免受到當時風氣的影響,例如《前言》中關於古代詩人的階級分析等內容,時過境遷,已顯得不再合宜,便予以刪除。無論是修訂還是刪改,全都是遵照程先生的指示而進行的。有些修改意見雖然是由我提出的,但也得到了程先生的首肯。例如元稹《連昌宮詞》中的「二十五郎吹管逐」一句,原書中作「吹管笛」。我檢索了各種版本的元稹詩集,此句大多作「吹管逐」,且有元稹自注云:「玄宗遣高力士大呼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王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兩者可以互相印證。只有少數版本在「逐」字後注稱有異文「一作篴」。程先生當初認為當作「篴」,也即「笛」字。但我覺得「逐」字有「追隨」之義,在此句中可解作「伴奏」,句意頗順。如作「吹管笛」,反而語意拖沓。而且此句的前後兩聯的韻腳是「束」和「續」,皆屬「沃」韻,「逐」字屬「屋」韻,在古詩中「屋」、「沃」兩個韻部是相通的。如作「笛」,則屬於「錫」韻,與「沃」韻不相通。經過一番商討,程先生便同意將「笛」字改成「逐」字。總而言之,《程千帆全集》雖是在程先生逝世半年以後出版的,但收進《全集》的《古詩今選》的全稿都曾經程先生親自審定,可以視為定本。現在鳳凰出版社以《全集》版作為重版《古詩今選》的工作底本,是非常妥當的。

   文學作品的選本,不但是讓普通讀者進入文學殿堂的方便通道,而且是反映選者的文學觀念的重要文本。魯迅先生說得好:「凡選本,往往能比所選各家的全集或選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他又說:「凡是對於文術,自有主張的作家,他所賴以發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張的手段,倒並不在作文心,文則,詩品,詩話,而在出選本。」(《集外集·選本》)以古典詩歌為例,專治詩學的學者也許需要通讀許多總集,一般的讀者則往往是通過閱讀歷代詩歌的選本而了解古詩的。凡是在選本中入選較為頻繁、入選作品較多的古代詩人,便在後人心目中佔有較高的地位,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然而由於時代風氣不斷演變,同時代的選家也各有手眼,歷代的詩歌選本的標準往往大相徑庭。比如在唐人所選的唐詩選本中,杜甫的地位便相當低下。除了早已亡佚的中唐顧陶所選的《唐詩類選》曾選入較多的杜詩之外,唐代出現的其他唐詩選本對杜甫相當漠視。在現存的13種「唐人選唐詩」中,只有晚唐韋莊的《又玄集》中選了杜詩,其餘的12種中竟然不見杜詩的蹤影。可是自宋代以後,杜詩在唐詩選本中的地位便扶搖直上,到了清人所選的家喻戶曉的《唐詩三百首》中,杜詩的分量便超過李白、王維而獨佔鰲頭了。正因如此,普通讀者在閱讀古詩時一定要選取一種或幾種較好的選本,才能獲得關於古代詩歌的較全面、較準確的知識。也正因如此,儘管我們早已擁有多種多樣的古詩選本,但仍然需要不斷地推出更符合現代讀者需要的新選本。

   那麼,《古詩今選》的價值和意義究竟何在呢?換句話說,程先生和沈先生歷經幾十個春秋來編選這本詩選,其目的究竟何在呢?

   首先,《古詩今選》是一本通代的古詩選本。所謂「通代」,就是貫穿幾個朝代。對於《古詩今選》來說,便是貫穿了漢魏六朝(書中稱為「八代」)、唐代和宋代這三個歷史時期。在《古詩今選》之前,類似性質的古詩選本主要有三部:一是宋末元初方回所選的《瀛奎律髓》,它是一部唐、宋兩代的律詩選本;二是清代王士禛所選的《古詩選》,它專選歷代的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五古部分上起漢代,下迄唐代,七古部分則上起漢代,下迄元代;三是清代曾國藩所選的《十八家詩鈔》,它上起漢末的曹植,下迄金代的元好問,所包括的時段略同於《古詩選》。應該說,這三部古詩選本都是程先生、沈先生爛熟於胸的,也肯定是他們編選《古詩今選》時曾經參考過的範本。然而《古詩今選》畢竟有很強的獨創性,它所體現的選家眼光已經超越了前人。在詩體上,《瀛奎律髓》專選五、七言律詩而不選古體詩和絕句,《古詩選》則專選古體詩而不及律詩和絕句,《十八家詩鈔》雖然不限詩體,但它於王維、孟浩然只選五律,於宋代的蘇軾、黃庭堅、陸遊三家則不取五古,仍然多有局限。《古詩今選》則各體皆收,而且在五、七言諸體之外選入了少量優秀的六言詩、雜言詩以示在五、七言詩成為詩體主流後仍有其他詩體的存在。這樣就能讓讀者對古典詩歌的藝術形式有比較完整的把握。在時代上,《瀛奎律髓》限於律詩而只取唐、宋兩代,讀者雖可從此窺見律詩藝術之精妙,但難以理解其淵源。《古詩今選》則選取多首六朝詩歌中近於律體的作品,並在沈約《別范安成》的按語中指明其對後代律詩的影響:「齊梁時代,聲律說漸興,為律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先是五言古詩開始律化,然後是七言律詩和絕句詩。在完全律化以前的過渡形態,稱為『新變體』,本詩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所選的詩,如何遜《與胡興安夜別》、王籍《入若耶溪》、徐陵《關山月》、庾信《詠懷》、薛道衡《昔昔鹽》也都是由五古過渡到五律的『新變體』。到了唐代,就出現了完整的律詩和律化了的絕句。」我相信,此類作品及其按語對讀者深入理解律詩藝術的來龍去脈是大有好處的。

   《古詩今選》為什麼以五、七言詩為主?又為什麼上起漢代而下迄於宋代?其《前言》中有簡明的交代:「由於四言詩的盛行時期遠在周代,漢魏以下很少有人寫四言詩,所以五、七言詩是詩歌中流行的最悠久和最廣泛、作品最豐富的樣式。從漢代到現代,它們一直為廣大作家所喜愛和熟習,經常加以運用。從漢到宋這一千多年當中,更是其最盛行的時代。祖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流詩人基本上都是用五、七言詩這種形式來寫作的。」五、七言詩在元代以後並沒有停止發展,事實上程先生在日常的談話中也經常說起明清時代的詩人及作品,他對元代以後的詩歌史並不輕視。但是就整體成就而言,唐宋詩歌達到的輝煌程度確是後代無法企及的。《古詩今選》將選擇範圍定於自漢迄宋的五、七言詩歌,是非常合理的。

   當然,一部詩選最重要的內涵是入選的詩人及作品。正是在這個維度上,《古詩今選》有著非同尋常的特點和價值。在八代詩人中,入選作品較多的詩人依次是:陶淵明12首,鮑照8首,曹植7首,庾信6首,阮籍、左思、謝靈運、謝朓皆為4首。如果說陶淵明高踞八代詩史的首席是從蘇軾以來的傳統看法,那麼將鮑照列於第二位,以及將庾信列於大謝之上,顯然是獨到的選家眼光。此外,入選的漢代無名氏「古詩」多達24首,僅出於《古詩十九首》的便有8首,體現出對五、七言詩源頭的高度重視,也是相當獨特的選法。在唐代詩人中,入選作品較多的詩人依次是:杜甫33首,李白27首,王維16首,白居易15首,韓愈11首,劉禹錫、李商隱皆為10首,李頎、王昌齡、元稹、杜牧皆為7首,孟浩然、岑參、柳宗元、李賀、溫庭筠皆為6首,陳子昂、張九齡、高適、李益、韓偓皆為5首。在這份名單中,韓愈、劉禹錫、李頎、柳宗元、韓偓的地位都比一般的唐詩選本有所提升,像李頎超過孟浩然與岑參、高適,顯然是相當獨特的觀點。而入選杜詩超過王維詩的一倍,也是非常獨特的選法。在我讀過的唐詩選本中,只有馬茂元先生的《唐詩選》修訂版(1999年版)與之相近。在宋代詩人中,入選作品較多的詩人依次是:蘇軾22首,王安石17首,黃庭堅、陸遊皆為15首,陳師道、陳與義皆為10首,歐陽修、范成大皆為7首,楊萬里、林景熙皆為6首,梅堯臣、劉克莊、謝翱皆為5首。其中王安石之位居第二,黃庭堅之與陸遊平起平坐,二陳之超過歐公與范成大,還有林景熙與謝翱之列為宋詩大家,都是不同尋常的選法。如果從通代的角度來看,《古詩今選》所體現的獨特見解就更為清晰。比如把唐、宋兩代打通,那麼《古詩今選》中入選作品較多的大詩人名單中的前五位分別是:杜甫、李白、蘇軾、王安石、王維,然後是白居易、黃庭堅、陸遊三人並列第六位。顯然,這對於那種崇唐黜宋的傳統詩學觀念有著摧陷廓清之功,體現出宏通的視野和深遠的眼光。此外,《古詩今選》的選擇並不只盯著大詩人,例如南朝的蕭衍,宋代的楊億,都曾在現代的文學史著作中受到嚴厲批評,也在各種詩歌選本中受到長期冷落,但在本書中都有作品入選,以存其一體。

   從入選的作品來看,《古詩今選》也有鮮明的特點。此書對各種詩體無所軒輊,但對於各家在詩體上的特點則非常關注,比如王昌齡的7首詩全是七絕,充分顯示出這位「七絕聖手」的特長。又如韓愈的11首詩全是古體,充分顯示出其雄奇古奧的風格。此外如李商隱的10首中選律詩8首、絕句2首,陸遊的15首中選五言詩1首、七言詩14首,都充分體現出他們在詩體上的特點和優點。對於一些比較罕見的特殊詩體,《古詩今選》也給予充分的關注。比如聯句詩是由多人合作而成的特殊詩體,限於篇幅,本書當然不能多選。但它選了南朝范雲、何遜的《范廣州宅聯句》,中唐韓愈、孟郊的《鬥雞聯句》和晚唐陸龜蒙、皮日休的《開元寺樓看雨聯句》三首,並在前二首的解說中分別說明聯句詩這種形式的起源和發展過程,讀者把三首詩互相對照,即可對聯句詩的來龍去脈有較清楚的了解。又如六言詩的數量非常少,但也代有作者,《古詩今選》先選了庾信的六言八句的《怨歌行》,並在按語中說:「六言詩在古代詩歌中不很發達,唐宋以來的作家也偶然有寫六言詩的,但一般都是六言絕句。」然後又在唐、宋兩代各選一人為例:王維的《田園樂》二首和王安石的《題西太一宮壁》二首,由於四首詩都是六言絕句,這就充分印證了前面的論斷。又由於這四首詩確實是歷代六言絕句中罕見的精品,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豹。這種地方貌似不甚經意,其實都滲透著選家的良苦用心。對於常見的各種五七言詩體,《古詩今選》也盡量在選目中體現其淵源和脈絡。比如庾信的《烏夜啼》,按語說:「這篇詩形象不夠集中,不能算是一篇好作品。但它卻是七言詩律化過程中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一篇七言新變體。它證明:在五言詩開始律化不久,詩人們也就注意到七言詩的律化並從事實踐。就這一點來說,它是重要的。」又如庾信的《寄王琳》和《秋夜望單飛雁》二首,後者的按語中說:「從以上兩篇中,可以看到存在於五、七言的四言小詩中的律化痕迹,當然還不徹底,它們可以算是絕句詩中的新變體。雖然自來談新變體的,多著眼於五言古詩到五言律詩的變化,但在七言古詩以及五、七言小詩中,這種逐漸律化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否則初唐的七言律詩以及律化了的絕句的出現就顯得太突然了。」讀者先讀這種尚未成熟但已顯露出新變徵兆的作品,再讀後代比較成熟的同體作品,然後結合上述按語,就肯定會對相關詩體的發展脈絡獲得深刻而清晰的理解。

《古詩今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其注釋和按語。本書作為一本普及性讀物,不像傳統的注本那樣廣徵博引,而只取一種最穩妥的釋義,以求簡明。但是對於舊注未及而現代讀者可能難得確解的地方則盡量出注,例如詩人劉長卿的姓名,未見舊注為其注音,但本書則在「長」字下注音(zhǎng)。又如王維《送梓州李使君》中「樹杪百重泉」一句,舊注未注。本書則注云:「百重(chóng),猶言百道。」這種注釋雖然細微,但對讀者大有裨益。本書也不像傳統注本那樣只引古籍原文,而改以淺近的語體文來予以解說。例如《送梓州李使君》的末聯「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中即詳引《漢書》、《三國志》原文,本書則解云:「文翁,西漢景帝時蜀郡太守。他到官以後,看到四川地方文化不高,就一面派人到長安的博士們那裡去學習,一面又在當地開辦學校,培養人才,因此文化大為發達。翻,反。先賢,指文翁。這是對李使君的勸勉之詞,而以他的口吻說出,意思是像文翁那樣的賢人,反而注意教育事業,我還不如文翁,是不敢倚仗先賢已經取得的成就(就懈怠下來)的。」這樣的解釋顯然更容易理解,也更加準確。

   從表面上看,《古詩今選》的注釋相當簡潔,似乎難度不大。其實不然。試看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的開頭:「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注云:「[走馬川,雪海邊]兩句中各本均多一『行』字,誤,今刪去。」的確,各種版本的岑參集中此句皆作「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對此,程先生曾寫了一篇長達五千字的論文《讀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記疑》,專門論證句中的「行」字乃衍文。由此可見,《古詩今選》中寥寥十多字的簡明注釋,其實蘊含著深入研究的一番心血。這真如王安石評張籍樂府所說,「成如容易卻艱辛」。

   《古詩今選》的按語也相當簡潔,但大多十分精當,確實達到了言簡意賅的程度。本書的按語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以下幾類尤其值得注意,不宜輕忽。第一類是解說詩意的,例如崔顥《長干曲》二首:「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前人評此,往往僅著眼於第一首,本書則按曰:「這是兩篇擬民歌,寫一男一女初次相識的情形。女方先問,可見有情。男方回答,以早先不相識為憾,顯然由於這一意外的相遇而感到高興。」如此解來,則女既有情,男亦有意,一問一答,天然默契,遂成絕妙好辭。又如李端的《拜新月》和《聽箏》,都是五絕神品,前者云:「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後者云:「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本書合而評之:「這兩篇小詩都是寫少女情態的。前者寫有心事卻怕人知道,後者則相反,生怕人不知道。寥寥二十個字,情景交融,神形兼備,真是絕妙的寫生手。」這樣的評語,對於讀者深入體味詩意,從而窺見作者的藝術構思顯然很有啟發。甚至標點符號也被本書用來幫助讀者理解詩意,例如錢起的《歸雁》:「『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用兩對引號把四句詩分為兩部分,並進而解作這是詩人與歸雁的一問一答,單刀直入,探驪得珠。

   第二類是交代有關的詩學知識或詩歌史背景的,此類按語貌似信手拈來,其實大有深意。例如杜甫的《奉送嚴公入朝十韻》和《偶題》是兩首五言排律,本書對前者的按語指出:「五言排律是唐代詩人常用的一種詩體。由於它的音律是用固定的平仄反覆相間相重,同時,句法除一頭一尾之外,都要對偶,比較難於處理,後人寫的不多。杜甫在這種詩體上的造詣也是極其傑出的。現選此篇及《偶題》以見一斑。」讀者把這樣的按語與所選的作品互相參看,就能增進對五排的理解。又如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按語指出:「當形容琴聲幽細的時候,用的是閉口韻(語、汝),當形容琴聲昂揚的時候,用的是開口韻(昂、場、揚、凰),這就非常準確地表達了音樂家的感情和欣賞者的印象。」在評說韓詩藝術的同時,又交代了古詩用韻的情感內蘊。唐宋詩之異同優劣,是歷代詩論家聚訟紛紜的老話題。本書雖是一部詩選,也在適當的地方對此有所涉及。例如它選了唐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又選了宋人蘇舜欽的《中秋夜吳江亭上對月懷前宰張子野及寄君謨蔡大》,並在後者的案語中指出:「這篇詩寫太湖中秋月色,設想奇特,力求生新。我們讀過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那種風格安詳和雅的作品,再來念這篇主題相同的詩,就不難看出宋人在力求突破唐人成規所取得的成就。」又如王安石的《思王逢原》的次聯:「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按語評云:「寫人才難得,知人不易,關合彼我,力透紙背;雖若發論,實則抒懷。正是在這些地方,宋人力破唐人餘地。」這些按語雖只是點到為止,但它們用創作實例來揭示唐宋詩的異同,並著重指出宋人在唐詩已臻極盛後如何突破其范籠,很有啟發意義。

   第三類是關於不同詩人或不同作品之間的比較,此類按語初看似乎可有可無,因為它們往往逸出了本篇作品的解說範圍,然而我認為這正是《古詩今選》的一大亮點。舒蕪先生曾在《千帆詩學一斑》中說:「我佩服千帆善於比較。」又說:「千帆的詩學,善於比較。……我覺得,只有真正熟讀博覽,沉潛浸潤於古今詩歌之中,長時期積累了欣賞和理解的成果,讀書得間,自具慧眼者,才有可能運用這樣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較方法。」的確,《古詩今選》中的比較不但聯想豐富,而且對讀者深入理解文本具有重要的啟迪。本書最常見的比較是將兩篇或多篇作品進行對讀,有時是同一位詩人的不同作品,例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贈汪倫》,按語說:「以上兩篇詩是在不同的心情下寫的,但都體現了詩人對朋友最深厚的感情,一則寄與明月,一則比之潭水,都是眼前物,隨手拈來,而言近旨遠,這些自然的地方,正是難以企及之處。」有時則是出於不同詩人之手,比如它指出李白的《長干行》「顯然受了《西洲曲》的影響,音節極其相似,但彼多寫景,此多敘事,微有不同」。又指出杜甫的《無家別》受到漢樂府《十五從軍征》的影響:「它顯然與《古詩》的『十五從軍征』一篇有淵源,兩篇詩都突出了主人公對極熟悉的家鄉的陌生和非常難堪的孤獨。但杜詩更有發展,即這可痛的陌生和孤獨也不能保持了。」這種比較有時竟涉及多篇異代之作,例如評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說:「這篇詩在結構上與劉皂《旅次朔方》相同,均以時間、空間的迴環對照取勝。宋代的詩人,對於這種結構也很有興趣。如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與公京口水雲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里《聽雨》:『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篷窗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都是機杼相同的好詩。」讀者如能把這些成組的作品及本書的按語仔細對讀,肯定能對古人的微妙詩思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古詩今選》所選的作品都是五、七言詩,但是其按語所涉及的作品則超出了這個範圍。例如說溫庭筠的《蘇武廟》「顯然受了《答蘇武書》的思想影響,雖然它在藝術構思上是獨立的,甚至是獨特的」,又在宋人李覯《憶錢塘江》的按語中說「姜夔《點絳唇》云:『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則更進了一層,因為李詩不過形容斜陽下白帆之外表,而姜詞卻在揣摩暮雨中山峰的內心了」。顯然,這種詩文相通、詩詞相通的宏闊視野和銳利目光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更有甚者,本書在盧綸的《臘日觀咸寧郡王部曲娑勒擒虎歌》的按語中說:「讀這篇詩,請參看《水滸傳》第二十三回。同是寫打虎,盧綸的藝術構思和施耐庵就不一樣,娑勒和武松的形象也各有特色。這,當然不僅是個文學樣式存在著區別(一個是詩,一個是小說)的問題。」這樣的比較,不但會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而且能促進他們對貫穿各種文學樣式的藝術規律的深入思考。

   《古詩今選》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普及性詩歌選本,它浸透著編撰者在古典詩學上的深厚學識和獨特思考,在表達上則充分達到了深入淺出的程度。當然,《古詩今選》也吸收了其他學者的有關研究成果,書中時有註明。例如繁欽《定情詩》中的「日旰兮不來」一句,注釋云:「孫月沐君說:旰當為旴(yù)之誤。旴,訓日初升。詩由日旴、日中、日夕寫到日暮,是一天之內事。若作日旰,就變為兩天了。按孫說可取。」此注寫於1981年,當時的「孫月沐君」正是程先生任教的南京大學中文系的本科學生,可見程先生是多麼的虛懷若谷,又是多麼的從善如流。

   順便說一句,由於《古詩今選》是一本普及性質的讀本,它的按語都寫得文字淺近,明白如話,但是內蘊深厚,雋永有味,試舉一例:唐人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按語說:「如果這位閨中少婦做的夢是像岑參《春夢》和張泌《寄人》所寫的那樣,在夢中會到了所思念的人,那麼,這個『驚妾夢』的黃鶯兒就實在該打。但如果她做的夢是像張仲素《秋閨思》所寫的:『夢裡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那麼,就以不打為是。」思緒活潑,語言洒脫,讀來饒有興趣,頗像一則小品文。

   總而言之,《古詩今選》是一本對讀者非常有用的古詩選本,它已經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還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歡迎。

方湖、寄庵師座道鑒:

前上數稟,諒達記室。千帆轉來寄庵師論詞手諭一紙,亦已收到。教誨殷殷,不啻(chi)絳帷聆講時也。方期常列門牆,增進學業,孰知病入膏肓,此志恐不能竟,有恨如何!初受業在界石得疾,經醫診斷為慢性膀胱炎,醫治亦見效,惟時反覆。來雅後亦然。

迭經治療檢驗,所患日漸減輕,至今年三月二十日,人已漸復常狀,經醫檢驗,膀胱炎已告痊癒。方深慶幸,並擬不日赴樂山。而至四月初,復覺病痛轉劇,因疑為另有他病,請醫詳為檢查,始斷為子宮瘤;為時過久(已病十一月矣),為病已深,瘤已長大,不易治療,除手術外,已無他法。醫令東走成渝,遍訪名醫,詳為診斷,在大醫院施行手術。姑無論手術之有無危險,及受業體弱(現極貧血),久病不勝刀圭,即施行手術時,須全部麻醉,將子宮完全割去。全部麻醉,則於腦力有損;子宮割去,則不但生育有礙,切成為一殘缺不全之人。受業致力文學著作閱讀,悉本腦力,一旦毀之,情何以堪?受業向愛文學,甚於生命。曩(nang)在界石避警,每挾詞稿與俱。一日,偶自問,設人與詞稿分在二地,而二處必有一處遭劫,則寧願人亡乎?詞亡乎?初猶不能決,繼則毅然願人亡而詞留也。此意難與俗人言,而吾師當能知之,故殊不欲留軀殼以損精神。此其一。且受業平生愛好,於一切事物皆然,為師友所深知,又安能為一軀體不全者苟活於世乎?此其二。因之此病治療既不易,而受業復無意於此。家國殘破,人民流離,生命草芥,原不足道。惟平生幾人師友,數卷書帙,一束詞稿,不能忘情耳。所遺恨者,一則但悲不見九州同;一則從寄庵師學詞未成,如斯而已。與千帆結縭三載,未嘗以患難貧賤為意。舍間亦頗擁資財,過於十萬,受業未嘗取一絲一粟,而千帆亦力拒通用。平居每以道德相勖(xu)勉,學問相切磋,夜分人靜,燈下把卷,一文之會心,一字之推敲,其樂固有甚於畫眉者。受業平生待人最寬,而律己至嚴,於出處進退,尤所不苟。每念今世政治之混亂,教育之腐敗,其由雖多,而士大夫不講氣節,實為主因,故平居亦自勉勵,惟恐或失。尤嚴於義利之辨,家居以此自勉,在校以此教人,求能獨善其身,而弗負師長教導之苦心也。千帆亦以道德自勵,行動言談,一絲不苟,孤介自好,刻苦自勉,尤過於受業,而好學深思,亦較勝也。雖受業有時或病其迂,而未嘗不敬其志也。故我二人者,夫婦而兼良友,非僅兒女之私情。此方湖師所以許為不慕虛榮,寄庵師所以稱為婚姻之正。如一旦暌(kui)離,情何以堪?屆時伏望吾師以大義相勉,使其努力事業學問,效勞國家,勿為一婦人女子而忘其責也。是所至盼!茲有懇者,前千帆請寄庵師代受業作一詞序,死生之諾,望吾師志之,勿忘。受業病如不起,二師能為詩詞哭我乎?惜受業不及見耳。此外亦何所求何所戀哉!惟追憶秦淮舊遊,巴山小聚,不禁凄然。更忍令吾師共揮老淚為我招魂乎?念吾師之於受業,不僅教誨異於儕(chai)輩,而平時相處,關切備至,視同子侄,受業又何能忘師之恩德與情誼乎?伯璠(fan)、淑蘭(楠)、淑娟輩情如姊妹,何堪永別?而于素秋則尤有知己之感。素秋病甚,境復不佳,今方力疾教學,憊不能支,深恐其蹈受業之覆轍也。望吾師及早勸慰之。至受業之消息,暫秘弗予知,免重其憂而增其疾。並望吾師撥冗(rong)賜書,慰其病苦,勸其療養,則受業亦感同身受也。盼之!盼之!病榻孤凄,如處空谷,日惟小鬟相守而哭耳。方湖師當節飲養生,寄庵師當填詞遣恨,憂能傷人,酒足戕生,望以為戒。此為受業年來深以為念,每以為憂者也。望師納受業之勸告,尤所盼禱!已函千帆,明日即可抵雅,或同赴成都,以作萬一之望耳。近日病痛更劇,精神不支,勉力作此長函,以當面談,受業天性,淡泊寡慾,故於生死之際,尚能淡然處之。然平生深於情感,每一憶及夫婦之愛,師長之恩,朋友之好,則心傷腸斷耳。受業病或不致即死,但恐至病革時,又未能握管,故草此函,暢論衷素,吾師亦勿過為憂急也。寄庵師視政黔省,已行否?專此,敬請

道安!

受業沈祖棻上

4月11日


1、施蟄存《唐詩百話》

2、葉嘉瑩《顧隨詩詞講記》、《唐宋詞十七講》

3、顧隨《古典詩詞感發》

4、俞陛雲《詩境淺說》、《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5、繆鉞《詩詞散論》

6、龍榆生《詞學十講》

7、高步瀛《唐宋詩舉要》

8、錢謙益《唐詩鼓吹評註》

9、沈軼劉、富壽蓀《清詞菁華》

10、瞿蛻園《學詩淺說》


文心雕龍啊


推薦蔣勛老師的《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


張中行《詩詞讀寫叢話》,最好的古詩詞入門指南,沒有之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7065325/


葉嘉瑩先生出的一套講解古詩詞的都值得一看,在葉先生的講解中,能帶你細細的品味,詩詞本身所包蘊的情感內涵。還有葉先生整理的《顧隨詩詞講記》也非常不錯,與《人間詞話》有一拼。


吳真的《唐詩地圖》,把唐詩按照地理邏輯分成了幾條線,例如西域線、江南線...然後每條線上選擇代表性的地點以及詩歌,例如談到鐵嶺關就會介紹這裡誰寫了什麼詩,把歷史人物、故事、地理結合起來,很有意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結合。

=====倒追關係學電子書免費下載=====

* 情場:《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

* 職場:《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僱主倒追你「獲取

* 商場:《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客戶倒追你「獲取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鑒賞辭典系列值得你擁有,欲購從速:

《先秦詩鑒賞辭典》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

《唐詩鑒賞辭典》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

《宋詩鑒賞辭典》

《元曲鑒賞辭典》

《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遼·金·元·明)》

《元明清詩鑒賞辭典(清·近代)》

《元明清詩鑒賞辭典》

《元明清詞鑒賞辭典》(上、下)

名家典評,解說詳細,詩詞選量多,是你詩詞學習路上的好幫手。

我是認真的


如果只是想看看詩詞的話。而且你已經告別了看什麼,《一生只愛納蘭詞》《平生最愛xxx》那我說的這些有助於你更了解詩詞。

《人間詞話》王國維先生的一定得看看。

還有一些宋朝的詩論,比如《憂古堂詩話》,《藏海詩話》這裡都是加上個人見解以及文學分析。

當然明清時期的詩詞論,這兩個朝代已經不是詩詞的天下了,可是詩詞論倒挺多,有一句話說的是好的詩詞評論家,未必是好的詩詞人。想想的確如是。所以如果你看完了那些《唐詩三百首》《歷代詩詞名句鑒賞》之類的。不如去看看這些詩詞論,比如《詞品》楊慎的,就是寫那個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還有一大堆,如果感興趣,可以去圖書館找找。比比皆是。

如果你想學寫詩詞,那這裡有幾本書《詩詞格律》《白香詞譜》

最後說一下,喜歡詩詞,就要寫下自己的詩詞,不難的。而且,每個人都是詩人,當然感情迸發有條件,答主才不會失戀一次寫一首詩,那豈不是一直在失戀,咳咳,所以啊,把心中悸動寫下來,記下來,有時候想到一句詩,發現那實在是太美了,簡直如那個她一般。就像是那句「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猶如「冷香飄上詩句」。或者說像那個美麗的站在你面前,飄著面紗,你隔著面紗輕撫著她的臉,寫下,完成於紙上,就像第一次擁抱了她。精神上的愉悅。怎一個爽字了得。

好像跑題了,總之~世界是美的,她和詩亦是,多去看看她吧,那裡有她的眼睛,或許她也在看你。


葉嘉瑩老師的講稿都很好,也值得反覆閱讀。

以及沒人推薦周汝昌的書?他的《千秋一寸心》《詩詞賞會》也是百看不厭!


詞的話,推薦葉嘉瑩先生的一系列書,比如《唐宋詞十七講》《詞學新詮》《迦陵論詞叢稿》,她非常講究小詞的感發作用,所以在講解的時候非常注意小詞的象徵性以及能夠引起我們一種美好的聯想。詩的話,推薦《唐詩百話》,這本書,會告訴我們一些詩好在哪,比如作者比較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作者分析這兩首詩,從而說明哪首詩更好。作者很有自己的看法。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

夏承燾先生《唐宋詞賞析》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詩詞賞析叢書。


人間詞話

王國維

一定要看


國寶級大家葉嘉瑩先生在豆瓣時間推出的《以樂語教國子——葉嘉瑩古詩詞吟誦課》,從吟誦生髮,感受古詩詞之美。


錢鍾書的《管錐編》


《蔣勛說唐詩》——蔣勛

《蔣勛說宋詞》——蔣勛

《也說李白和杜甫》——張禕

《隨園詩話》——袁枚


推薦《唐詩百話》,不讀後悔。

宇文所安不錯,顧隨不錯,葉嘉瑩還不錯。


詩的話,個人不大能接受葉嘉瑩的講解方式,推薦宇文所安《初唐詩》《盛唐詩》《晚唐》,切入點與觀點都很新穎。

詞的話,暫時沒看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就不推薦了,看看那些詞集注評較為翔實的版本吧,比如崇文書局和上海古籍的就不錯。


《人間詞話》,

崇文書局出版的《唐宋詞鑒賞辭典》。這一系列的書都挺不錯的,封面比較古樸,詩詞的註解也比較細緻,完備。


人間詞話~


推薦閱讀: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如何回應?
定風波比起一首更工整的詩好在哪?
推薦一些令人驚艷的迴環詩句或對聯?
應該在語文學習中加大古文(包括詩詞)的比例嗎?
怎樣評價陶淵明的人生?

TAG: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