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造不出來比現在更好的武器裝備了嗎?

據說美國的武器裝備已經停止不前幾十年,大多數用的都是上個世紀的老物了,如今中國武器發展蒸蒸日上,美國就只有眼巴巴地看著?

在武器性價比比不上中國之後連先進性也要比不上中國了?


洛馬、波音、雷神、諾格、通用:這鍋我們可不背!

看看冷戰結束後被砍掉和削減的項目:

XM2001 「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1987年開始研製,身管液冷,液態發射葯,激光點火等黑科技,僅3輛「十字軍戰士」就可以在20分鐘內以HitRun方式實施180發炮彈的攻擊,相當於18輛M109A2或者9輛M109A6「帕拉丁」的威力。由於使用M1底盤,推進速度能跟上「艾布拉姆斯」。

原計劃採購1138輛,2002年項目取消。

RAH-66「科曼奇」,1988年開始研製,最具科技感的直升機,具有全頻段低可探測性,戰場感知能力是阿帕奇的2倍,簡直就是陸軍的B2。

原計劃採購1200架,2004年項目取消。

EFV遠征戰鬥車,1989年開始研製,2000+千瓦的超高增壓發動機和滑行體水上形態,將使四等人首次擁有不間斷的兩棲突擊能力。

計劃採購1000+,2011年項目取消。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1989年開始研製,史上最安靜核魚,單價近30億美金。計劃建造29艘,最終僅採購3艘。後續的弗吉尼亞級就是海狼的乞丐版。

F22猛禽,1985年開始研製,五代標杆難覓對手。2011年最後一架下線,最終生產187架,成為美國史上生產數量最少的主力戰鬥機。

B2幽靈,大國防空網的噩夢。1981年開始研製,計劃採購132架,最終採購21架。

NATF和AFX:塑料蟲和肥電你們也配上艦。

侏儒彈道導彈,1983開始研製用於二次核反擊,是美國唯一研製的陸基機動彈道導彈。其起飛重量14噸射程11000km(作為對比起飛重量14噸的東風21射程為3200km)和200kg的50萬噸當量核彈頭,堪稱美國固體火箭技術和核彈頭小型化設計的集大成者。同時裝載「侏儒」的導彈運輸車也很有特點:運輸車為全封閉式加固的機動車輛,配有錨定器,密封圍裙,穿地樁等裝置,地盤上還有一個排氣室,能產生高真空,可以使運輸車像壁虎一樣「吸」在地面上,可承受210kPa的超壓。這樣,即使遇到強烈的核爆炸,也不至於翻車,等核輻射和衝擊波過後,運輸車即可打開車頂發射。

1992年項目取消。

…………評論區很多人對超壓沒概念,我就補個圖…………

LOSAT 超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1990年開始研製,用於摧毀下一代主戰坦克和戰場加固目標,最大速度與M1A2發射的APFSDS初速差不多,但金屬侵徹體的質量是M829A3的3倍!

「嘆息之牆?呵呵~~」---------LOSAT

2004年項目終止(但是三等人好像在搞更逆天的CKEM)。

死亡之眼

ABL機載激光武器,1996年開始研製,用於攻擊戰術彈道導彈(TBM)和上升段的ICBM。機上具有兆瓦級的化學氧碘激光器,平台為波音747-400飛機。試驗機戰績塗裝表明了該機成功進行了9次攔截試驗。上面七枚為靶彈,下面兩枚是真實彈道導彈目標。

2011年項目終止。

(這東西簡直就是給三胖準備的。)

……

以上均為美國上世紀8,90年代研製的項目。

(作為一個軍迷,天知道我們曾經多絕望!)

想了解美帝的軍事黑科技,可以看看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www.darpa.mil

說網際網路是它發明的也不過分。

元老院:這屆對手不給力呀~

……………鞠躬的分割線……………

謝謝大家點贊。

不介意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是沒有強大的對手了,國會不批神級武器的預算,Burbank那批怪胎,不是去加州理工泡男孩,就是設計誘導外星人攻打地球呢……

40年前那幾代武器,對付拚命追趕的世界第二綽綽有餘,對付維護費都快付不出來的世界第三,簡直都不想正眼看他們,好多老毛子到了加州救走不動路啊,尼瑪,十二月脫光了屁屁,居然還那麼暖和。


等哪天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防空巡洋艦和電彈航母下水,殲20開始跟殲10一樣大批量裝備部隊的時候。

你就會看到元老院

批准

下一代地面主戰平台重新啟動

「科曼奇」重新啟動

「十字軍戰士」重新啟動

AAAV重新啟動

海基猛禽重新啟動

F22生產線重開,F22改進型幾年就爆出幾百架,一比一替換F15。

「福特」級加速製造,5年下水一艘福特。

「朱姆沃爾特」「伯克Ⅲ」被一腳踹開。

新的CGX和DDGX計劃重新啟動。

甚至「星球大戰」都會重新啟動。

我估計這個時間點也不會太遲,最多到2025年左右。

甚至在這個期間中美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我覺得都有可能。

到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備競賽啊……

紐波特紐斯、英格爾斯、洛馬、波音、西科斯基、克萊斯勒、雷神、BAE、通用動力、諾斯洛普……

上一次和這些公司剛正面的是米里,卡莫夫,蘇霍伊,米高揚,圖波列夫,安東諾夫,紅寶石、伊留申、雅科夫列夫、莫斯科熱動力研究所。

他們都死了。

沒死的也半死不活了。

下一次就要換成中船重工,中船工業,中航工業,北方工業,中航科技,中航科工,中國兵裝,中國兵工。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願意不願意,在055下水,美國立刻宣布「阿利伯克Ⅲ」開建那一刻,競賽準備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不想打別人,但是為了活下去,總得有兩把刀。

最後附帶一句。

美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整個西方世界數百年的掠奪和資本醞釀出的超級怪胎。

擊敗美國 or 擊敗除了美國之外的全世界

你覺得哪個容易?

如果能把美國干翻,那橫推世界簡直是輕而易舉。


首先,不要亂奶,不要亂立flag

…………………………,你們也要負責任的!

出現了一種美國GG的感覺,還是宣傳出了偏差2333

21世紀兩個新研項目,一個胖35,一個豬母

胖35被空軍海軍瞎參和了一趟[四等人慾哭無淚]導致成本飆升時間延期,因為作戰思路的一些變化,賬面數據還沒有F22好看……但是F35絕逼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戰機之一(目測我已經說過很多遍了)

豬母目測是點歪科技樹了,但是未來海戰陸戰是怎麼一個方式大家也都還抓瞎,指不定還真的會脫離航媽戰鬥群走豬母的路子2333

所以,還是宣傳出了偏差

而且,即使是改改改

你M1和M1A2SEP能比嗎?

你伯克Fight I和Fight IIA能比嗎?

你蟲AB和超蟲電蟲能比嗎?

你鷹即使你阿拉斯加鷹和鬼畜2040C能比嗎

上面的跨越可比59到59D大多了23333還是,不要毒奶,不要立flag

好好發展,做好戰忽工作


小答一下,現在應該還有可能造出更好武器的能力,是否能成規模難說,二十年到三十年後能否造成更好武器,甚至保持現在的武器研發水平難說。

作為前美軍的一員,我持悲觀態度。

個人認為,保持武器的領先地位需要:

1。 有足夠牛B的領頭人(中國現在缺的就是這個,軍工科技這行一個牛領頭的關鍵性有多重要搞過都知道)

2。 有足夠大的中層工程師隊伍,進行項目進行中的質保,檢測,回饋,改裝嘗試等

3。 有足夠質量的,龐大的技工隊伍,即使現代開始大規模機器人生產,你也得有能造機器人的人。

4。 有足夠多元的科研團隊進行不定向的儲備。

5。 有足夠的資金保證1-4的一切。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1。是靠了二戰歐洲跑過來的那批逆天級別的天才加上本土那批井噴的天才。(冷戰是那批天才的學生),2,3 是靠了工業化培養的大批技工(造汽車的全部轉行造坦克)和工程師。 而美國那代崇尚技術的底子(來美國久的都知道美國白人很大群體都喜歡DIY,從房子到汽車,都自己搞)也成為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雙向的,兵源和技師) 而1導致4也有了龐大的各種方向的研發團隊。而一戰後美國得到了大量的資金,就滿足了5的需求。

這個先發紅利加上美國霸權對全球的經濟優勢,外加冷戰導致美國毫不鬆懈使得這一系統能夠運轉良好。

而冷戰的結束實際上為這個體系吹了喪鐘:由於沒有龐大的軍事競爭壓力,快錢成為了第一選擇。 然後金融,法律,醫療等傳統貴族行業,被界定成了「快錢行業」開始大批吸納原本屬於工程師的人才。(一個工程師干20年收入也就8-10萬,我老婆的老闆,23年工程師,年薪8萬7,而律師,金融等出門就是9-12萬的起薪)直接導致1。開始出現人才斷檔。 情況有多嚴重,很多大學理工科在讀研究生里6-7成都沒有出生在美國本土。 我聽過一個美國白人教授上著上著課突然摔筆,說我到底在為那個國家培養未來的人才(真。愛國者)由於整體數量下降,導致學生質量下降,那麼很多的傳承就會開始止步不前甚至停滯後退。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學生可以入美籍的啊。 我也可以告訴你,美國很多關鍵科技崗位的政審要求是高於美國總統的,總統僅需要自己出生時即為美國公民。 而那些科技崗位要求上推三代都得是美國公民且關鍵親屬不能住在美國國外。。。你覺得現在符合條件的美國人有幾個,他們中學理工的又有多少。這個也包括IT業,可以去看看各大IT公司里缺了亞洲人還能玩不。 真按上推三代都是美國公民的白人IT男水平有多少? 11年前我所知道的關鍵位置崗位需求是 1:7 7個位置搶一個合格的畢業生(美國公民,能過絕密政審,理工科碩士/博士),都已經不顧實際水平了。 現在呢?

當年F22造的時候專門創造了一個語言,F35 的時候卻回到了C++,導致這倆數據鏈不通,最後還得專門做Patch,為啥。 符合條件的IT人員不足了。。。

既然1和4都受到了影響,

2和3呢? 政府收縮,教師工會擴張,加上去工業化直接導致了美國公立教育系統在「素質教育」「快樂教育」下全面水平下降(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造出的廢物系統用福利撐著當票蛆唄),整個基礎教育比起baby boomer 一代來下降了多少? 有觀察的都應該有體會。中國理工科留學生當TA的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學生水平啊。 這些人本科畢業後可都是美國新一代的中層工程師喲。。。

本科都這水平了,你還指望高中畢業這群人進入工廠做合格的技工? 曹老闆的福耀玻璃已經體會到了問題吧(不是說他們公司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雙向的)

至於5,我們都知道,一艘055多少成本,一艘伯克3。。。那麼美國對比中國幾倍的軍費,卻要覆蓋被中國大的多得地方夠不夠就不說了。。。

軍工科技不是玩遊戲點科技樹,也不是紅警你一個工廠不用好久,點開馬上就能正常生產的。 這是一個綜合國力的體現。 二戰時期美國能下航母餃子是因為他們有龐大的民間合格船工可以招募,有足夠多的船廠可以轉產。有足夠工程師可以進行質檢。 但是今天呢? 靠著諾福克和聖迭戈保存了僅有的幾個船廠能做到這點么? 恐怕連足夠合格的焊工都招不齊。

砍掉的那些項目,解散的那些團隊,在整體研發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就會轉行,你指望他們再幾十年後回來繼續研發? 有多現實?

當然,軍工的老本能吃很久,90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老本吃到現在還有剩(雖然已經基本空了)美國就是停滯不前我預測到2055年還有得剩的,唯一問題是,兔子追得速度有多快。。。

沒了就是沒了。 希望MAGA能至少改變這一勢頭吧。

------------------------------------回答回復的分割線----------------------------------

1. 很多朋友說中國做金融的也很多,做工程的少,問題是比較級:

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左右,每年理工科畢業生上次我看得是美國的十倍(具體數據忘了,有數據的朋友請糾正),考慮到美國理工科畢業生里一半都是外國人或者歸化公民(也就是說不能進入核心機密的,等於無效人口)中國可選的池子是美國的二十倍左右。。。這個數量優勢很能沖銷美國的質量的。 況且天才是天賦的不是培養的。。。中國唯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鑒別天才重點培養的系統罷了。

2. 10倍是不是差距有點大?

還真不大,美國為了數據好看,理工科(STEM)里是包含醫學院的。 中國的理工科基本是數學 生物,化學,物理,天文和各種工程吧? 從2015年的報名數據看,美國STEM專業分配是這樣的:

醫學藥學:42%

工程技術:25%

科學:22%

IT與數學:11%

那麼如果我們按同比例畢業,76萬人分,31.92萬人直接就被醫學藥學分走了,剩下的44.08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意義上的理工科人才。 而中國同屆理工科人才超過300萬。。 幾乎10倍。

然後別忘了。按種族分的話:

亞裔 49% (不包含太平洋群島人種17%)

白人 32%

黑人 5%

拉美裔 13%

印第安人:8%

混血25%

這裡不是總人數比例,而是占申請本專業占本族裔申請數比例。 (亞裔僅有5%的總人口,但是100個亞裔大學入學生里有49個學的是理工科及醫藥。。。)而且這只是美國本土人才,不算過來的留學生。。。。

考慮到政審的需求,你覺得美國軍方是不是有點絕望呢。。。


懶得造≠造不出

你才吃幾天飽飯就開始意淫搶地主老婆了~


從僅有的海空軍裝備外貿訂單看,我不知道便宜很多這個說法怎麼來,便宜嗎?是便宜,便宜很多?

從過去052D只要60億人民幣造價比伯克便宜很多很多到現在某些答主嘴裡055隻要50億人民幣,J20隻要8500萬人民幣,你查過兩台AL31出口價多少嗎?

公布過的海軍艦船報價包括了哪些內容?包括武器系統,電子系統嗎?對於這些一無所知情況下就得出xxxxxx的結論,不可笑嗎?

我猜有人要說美國船廠現在只造軍艦,生產成本高之類,請去看伯克IIA 17億美元造價里的具體分配,除去所有的船體設計和建造費用,價格依然高於60億人民幣,這時候不想想哪裡出了什麼問題。

產量大,技術更加成熟的SPY1D和宙斯盾作戰系統更貴?還是爛大街的LM2500燃氣輪機比QC280更貴?而且不是貴一點點?

FY16的伯克IIA訂單里,電子設備+武器系統+動力系統大概是9億美元,按匯率已經超過50億人民幣,也就是055的這三項加起來要比伯克便宜出一個船體的價格,這個可能性多大?別忘了055上多的每一個天線都意味著打底千萬美元的價格。

至於船體,沒有什麼武器和電子系統(一個76炮,導航雷達,幾個水炮)的 056海警版是3億人民幣,單純按排水量和複雜程度算,055船體價格應該10倍於此,也就是保底20億人民幣(3億美元)

回到那句話,spy1d,宙斯盾指揮系統,指揮系統所使用的軟體,lm2500燃氣輪機等等設備對於美國來說都是成熟設備,國內要在一款全新的戰艦上使用類似甚至更多的設備,造價要比美國的7億美元少3億美元。。。你要信就信吧

我覺得翻一倍,如果這個造價要和伯克2a直接比較,既採用相同統計口徑,100億人民幣也許是一個靠譜的數字,依然比伯克2a便宜,但是並沒有那麼誇張

至於武器性能。。。舉一個例子吧

比如艦載AESA雷達,我們都知道346雷達很好很強大,「碾壓」還在使用PESA陣面SPY1D的伯克

but

這玩意叫SPY2,90年代洛馬公司開發,02年開始測試,原本計劃06年開始在伯克DDG88上裝備,但是測試結果並沒有比SPY1有明顯優勢,又要為AMDR計劃鋪路,被一刀砍了

如果只認得AESA四個字母,這玩意一點不比346晚,但是在美國人眼裡GaAS的AESA陣面就這個樣子,哪怕是相對更新的SPY3/4,最終也只是生產了幾套,然後在福特級上乖乖給GaN陣面的EASR讓路

AESA,PESA,MSA,對於非相關領域人士或者非有較深研究的愛好者以外的人來說只是幾個被賦予特定含義的字母,然後很方便得出346一定比SPY1D先進,再得出我國在艦載雷達領域已經超過美國.....

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1980年Mig31應該把美國空軍所有戰鬥機雷達踩在腳下,因為當時高大上的RP31 PESA雷達

而所有美國戰鬥機還在使用msa雷達。。。如果蘇聯人民有互聯網的話會不會就此得出我國(指蘇聯)在機載雷達領域遠超美國呢,然而事實怎麼樣?

我想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的是,一款武器的性能不是簡簡單單靠幾個定性的表述決定的,武器系統永遠是通過定量比較好壞的,越是接近越是如此

總結一下

一個裝備的好壞不是簡單的幾個定性的詞語可以概括的

一個國家軍工產業的某個方面好壞也不是通過一個產品來決定的

在說美國軍工xx領域不如中國前

或者說中國軍工在xx領域不如xx國前

或者說a國軍工在b領域不如c國前

先摸摸良心,問問自己對於這些領域的基本知識,裝備有多少了解


不造不等於不研究。

不要以為只有中國才有:服役一代,研究一代,預研一代。

美國有個專門的未來武器研究機構,DAPPAR貌似是這個。(DARPA有朋友指出是這個,也懶得改了。)

目前美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裝備先進武器,是因為沒有這個必要。這也是美軍要錢時為什麼要提中國威脅論的原因,因為那些老爺們就以美軍武器已經足夠先進為由,不給軍費啊。

從陸海空天四個軍種來說,哪個美軍裝備是落後的?不誇張說,大部分裝備都是領先世界其他國家一代!

所以,看現如今有哪個國家的主力服役裝備是超過美軍現役裝備的?

我們滑躍起降的航母還沒玩溜,人家已經在搞電磁彈射了。

我們船舶核反應堆這塊還在糾結,那邊福特號都第幾代了?

我們這邊航母還是三代機,那邊已經是四代了。

我們黑絲帶還沒成軍,那邊F娘娘生產線都停多久了。

我們的鶻鷹還不知道能不能裝備,那邊肥電都全世界賣了。

從直升機到大飛機,都不用舉例,哪樣超過了美軍?

人家B52都服役多少年了,最新計劃是要服役到2050年!!尼瑪都快100年了!算到現在60多年,咱們同等級的到現在還沒影呢!

更別提B2了。

就連局座都反覆的說,咱們的裝備和美軍至少還是幾十年的差距。

說實話,裝備研究這個東西和錢是真有關係。光看對科研投入就明白,咱們和對方差距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我們的基礎科研這塊,到目前還是在補課階段。有那麼一兩個項目領先,也不過是一步半步,遠遠沒有達到大規模領先的時候,也還沒有到咱們可以嘲笑美軍的時候,都輪不到咱們啊!

咱們這段時間是出來些好裝備,但套用局座那句話:「那也不過是在補課而已。」還遠沒到說超過美軍的時候,且在等個十幾年再說吧。按照中國目前科研資金投入水平,以及基礎研究的速度,咱們井噴的時候還沒到哇。


我的看法是

美軍最好的裝備,當今能稍微有效率弄出來的,就是以前的一批下馬型號了

和以前一樣人才濟濟一大批驗證機能隨便試錯,外加才用激進辦法的能力已經沒有了。

因為他們人員流失很厲害,人員審核比中國還要嚴,而且人還少了教育還下降了,而且美帝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一般高學歷行業還好,但是傳統的高技術行業簡直跑光了,比土鱉跑的還厲害,因為土鱉好歹還有很多高精尖教育是國家補貼的,還得干幾年才能走,而美帝這塊不行了,原來還是有的,現在自己廢了)。

換句話來說,如果要弄很先進的作戰理論啊,提出很多概念啊,美帝估計還能蹦達,但是這個實力會很快的減弱。

現在資深的人都老了,而替換根本就是青黃不接。

即便以前下馬的東西拉回來,在這些高級研究人員死了以前也是沒法量產了,後面拓展生產流程的重要階段恐怕很難。

美帝又沒有續命科技。

國會的敵人不僅是要殺掉項目,還要切小雞雞

國會勝利了,帝國修正主義腐朽了高貴的帝國主義,帝國修正主義的大旗已經佔領了國會山。


首先:認清一個現實——在軍事裝備方面,中國和美國比,各方面都差距很大!很大很大!

千萬別有中國要超過美國的錯覺。

美國軍備游太快了,褲衩都追不上了。

現在等褲衩追上來呢!

美國不是造不出更先進的,而是有沒有必要造更先進的。

武器是為了戰爭準備的。

美國這些年有了那麼先進的武器都打誰了?

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

現在的武器裝備已經足夠並且先進太過了!

在地球上,十年內,能和美軍正面PK的,沒有任何一個軍隊。

中國軍事裝備(紙面性能)全面趕上美國,樂觀估計,至少還要三十年。

比如:11艘核動力航母,就算從現在開始三年一艘也要三十年。

(表來自知乎用戶自行總結,忘記誰了,請費心提醒,如有知道請提醒,謝謝!)

但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有個段子:

某人在廣場大喊:誰敢打老子?

一壯漢排眾而出:老子敢打你!

某人大喊:誰敢打我們倆?

同樣道理,為什麼要和美國打。

完全可以和美國聯合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美國現在不也在為了美利堅偉大復興(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而奮鬥嗎?

中美目標相同,利益一致,共同合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合作共贏,為全地球、全人類的福衹而努力奮鬥。

中國和美國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未來,能無愧的說:我們的全部精力 都已經獻給地球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偉大而奮鬥終身!


我不說話!!!!

鏈接:美國的軍事武器先進到什麼程度? - 知乎

原文來源軍事雜談-軍事天地區- 華聲論壇

在2005年,美國終於結束了時長17年,耗資50億美元(平均每年經費3億美元)的宏偉工程——綜合高性能發動機技術(IHPTET),是一個包括了渦扇/渦噴:先進渦輪發動機燃氣發生器/聯合技術驗證機發動機(ATEGG/JTDE)、下一代戰區運輸機JRTL和下一代直升機的渦軸/渦槳:聯合渦輪先進燃氣發生器(JTAGG)和導彈上的UAV/短壽命發動機:聯合短壽命渦輪發動機概念(JTTEC)三個部分的項目。其的研究成果將會在其的後續成果轉化工程上得到應用。可能我們大家在這幾年沒有聽到美國的具體的新型發動機定型,這很正常,因為IHPTET只是一項實驗室計劃,所有的成果都是在實驗室取得,

所以外界對其獲得的成果相對來說沒有過多的關注,而自21世紀初的後繼工程VAATE將會完成IHPTET的從實驗室到工廠的實際技術轉換和新技術的革新,也就是說,美國在這未來10年,必然會出現可以看得到的發動機技術的井噴式進步,這是建立在長達17年的漫長預研所取得的巨大技術成果之上的!IHPTET作為一項橫跨空軍、海軍、陸軍、NASA、國防部高新科技預研局(DARPA)和工業巨頭以及各大高校聯合參與的國家級戰略性發動機技術預研計劃,其無論是參與的規模還是投入的經費以及所取得的宏偉成就都是前所未見的。在IHPTET之後的VAATE貫徹著IHPTET的步伐,繼續大踏步邁進。在這項國家級的發動機發展工程中,憑藉著IHPTET工程的如期進展,

美國進一步確立了其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發動機技術絕對優勢地位,並且正在利用IHPTET工程已經取得的成果開展低成本的VAATE工程。而對於後進者我們來說,美國人取得的這項技術躍進中能學到多少才是更重要的,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個空前龐大的發動機技術突進計劃。

二.IHPTET工程的由來和具體發展情況:

時間倒退回原點——1987年,隨著ATF的推重比10一級的下一代發動機PW5000(XF119)和GE37(XF120)工程的順利進行,美國人開始不滿足於已經獲得的成就,而將目光投向了似乎仍然遙不可及的20年之後——美國將不僅通過推重比10一級的第四代發動機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發動機領域獨步天下的優勢,更必須通過一項國家性的工程在21世紀整個前葉獲得絕對的技術霸主地位。因此,在87年末,由NASA牽頭,整合普惠、GE、艾利遜、威廉姆斯等工業界巨頭,**整個空軍、海軍、陸軍以及國防部高新科技研究局的經費以及霍普金斯、加州理工、MIT等著名高校的學者支持,美國正式確立了下一代先進渦輪發動機的發展計劃,這正是IHPTET工程的由來。而這個當時還在襁褓中的計劃,在日後將會

是也必然會引領整個世界的發動機技術革命。

IHPTET工程在88年開始正式步入發展軌道,計劃是到2002年截止,後來放寬到2005年截止,總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利用三個時期的技術發展實現發動機技術的三步突破計劃:

第一階段目標:在1995年之前試驗機型推重比相比於現有的F100/110發動機增加30%,渦輪進口溫度比現有先進發動機高222℃;第一階段驗證技術:小展弦比後掠風扇、整體式葉盤工藝、第二/三/四/五代單晶合金、Alloy C(Ti-1720——50Ti-35v-15Cr)阻燃鈦合金加力燃燒室筒體、納米雙合金粉末盤、金屬刷子封嚴、陶瓷複合材料火焰筒浮壁、超微孔洞式"超冷"渦輪葉片和球形收斂調節片矢量噴管(SCFN噴管)(註:此項技術本來預計要到第二個階段即95年之後才能取得技術突破,但因為實際技術突破快於估計,故將此技術提前至第一階段實現)

第一階段成果:渦輪進氣口溫度相比於要求指標還高55℃,並且不僅完成了原先預定的技術突破,而且試驗了超過要求的新技術SCFN噴管,完美超額完成任務。

XTE-65驗證機驗證的下一代二元矢量——SCFN矢量,可以實現俯仰、偏航與反推力控制。

第二階段目標:在2000年之前試驗機型推重比相比於第一階段已經達到的成就再增加至少30%,渦前溫度相比於第一階段成果再提高至少100K

第二階段驗證技術:壓氣機整體葉環結構、Lamilloy"鑄冷"渦輪葉片、整體葉環工藝、耐溫700~800°C的γ鈦鋁金屬間化合物靜子、周向分級燃燒室和陶瓷軸承。

第二階段成果:提前4年完全達到第二階段核心機目標。

第三階段目標:在2005年之前試驗機型推重比相比於第二階段已經到達的成就再增加50%以上,渦前溫度相比於第二階段成果再提高200K

第三階段驗證技術:帶核心驅動風扇級的變循環發動機(ADVENT計劃)、壓比相當於F100-PW-200發動機3級風扇的單級分隔式葉片風扇、高級壓比的金屬基碳化硅材料(TiMMC材料——SCS-6/Ti-6Al-4V)複合材料整體葉環結構的高壓壓氣機(3-4級達到F100發動機10級的壓比)、相對於Ti-1100性能更強的新一代鈦鋁金屬間化合物轉子和靜子、駐渦穩定燃燒室、燃燒室主動溫度場控制、玻璃纖維陶瓷基複合材料火焰筒、陶瓷基複合材料渦輪導向葉片、無導向器葉片的對轉低壓渦輪、雙輻板渦輪盤、旋流加力燃燒室、流體控制矢量噴管(可分別降低重量和成本60%和25%)、磁性軸承、氣膜軸承、內裝式整體起動/發電機和模型基分散式主動穩定控制系統。

第三階段成果:在2005年如期完成。

三.IHPTET的驗證機:

第一階段:PW公司為第一階段主承包商,GE為備選承包商,主要驗證機為XTE65-1/2,推重比12左右,驗證小展弦比後掠風扇、Alloy C阻燃鈦合金壓氣機材料、雙合金壓氣機盤、刷子封嚴、陶瓷複合材料火焰筒浮壁、"超冷"渦輪葉片和球形收斂調節片矢量噴管技術。

第二階段:GE和艾利遜聯合研製小組為第二階段的主承包商,PW為備選承包商,主要驗證機為XTC16/1A 和XTC16/1B核心機,驗證壓氣機整體葉環結構、Lamilloy"鑄冷"渦輪葉片、渦輪整體葉盤、耐溫700~800°C的γ鈦鋁合金、周向分級燃燒室和陶瓷軸承等技術。

在96年左右,GE和艾利遜又聯合完成了XTC76-1/2變循環核心機的研製,採用5級壓氣機和1級渦輪,採用的新技術為先進的2級變彎後掠風扇、無級間導向器對轉渦輪、陶瓷金屬基複合材料(CMC)低壓渦輪軸和鎳鋁合金渦輪部件,並且在此核心機基礎上在1998年左右完成了推重比16左右的XTE-76變循環(ADVENT)驗證機的研製。

PW的下一代發動機PW7000的驗證機XTE-66於1999年完成,推重比16左右,無加力狀態實現108N/kg/s左右的單位推力(F100/110的開加力單位推力),其相比於F100-PW-229,長度縮短了40%,壓氣機數量由10級減為4級並且不損失壓比,加力耗油率從2.0kg/N*h下降到1.4kg/N*h,成本降低30%左右。

第三階段:PW的第三階段驗證機為XTC-67核心機和XTE-67驗證機,試驗推重比20左右,驗證了單級分隔式葉片風扇、金屬基碳化硅材料高壓壓氣機、鈦鋁金屬間化合物轉子/靜子、燃燒室主動溫度場控制、玻璃纖維陶瓷基複合材料火焰筒、陶瓷基複合材料渦輪導向葉片、無導向器葉片的對轉低壓渦輪、雙輻板渦輪盤、旋流加力燃燒室、磁性軸承、氣膜軸承、內裝式整體起動/發電機和模型基分散式主動穩定控制系統。 其應用的部分成熟技術將用於為F135-PW-100/400/600的提升20%推力,目前工業尚不成熟的技術將會應用於VAATE工程的2017年節點。

GE/艾利遜公司在第三階段中製造了XTC-77/1核心機和XTE-77/1驗證機,推重比20左右。其中成熟的技術將轉化為增推25%的F414 EFE的應用以及F136-GE-100/400/600的技術應用,工業尚不成熟的技術將會應用於VAATE工程的2017年節點。

四.IHPTET的實際工業應用:IHPTET的部分第一階段技術成果已經轉化為實際工業應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技術目前還未見工業應用的報道。

典型案例如下——

第一階段成果應用:

1.小展弦比後掠風扇:無,不過F119-PW-100風扇雖然沒有後掠,但的確應用了小展弦比技術。

2.整體式葉盤工藝:F119-PW-100採用輪盤周向高速振動,在葉片和輪盤葉根界面產生一個窄的摩擦加熱區,當加熱區的溫度達到要求的溫度時即停止振動,葉片與輪盤固定直至固結在一起的工藝——即線性摩擦焊接工藝(LFW工藝)整體葉盤,相比於常規熱固式整體葉盤更為先進和節省成本。相比於普通榫接葉盤省去了榫接的過程,既簡化了生產,而且相比於常規榫接葉盤減重30%左右。

3.新一代單晶合金:F119-PW-100採用第三代單晶CMSX-10合金,相比於EJ200應用的典型第二代單晶合金CMSX-4來說,其相同應力條件下的持久溫度高了60℃左右。

4.Ti-1720阻燃鈦合金材料:F119-PW-100採用了Ti-1720阻燃鈦合金材料,對持續燃燒敏感度降低,減弱了常規鈦合金嚴重的燃烷效應。

5.納米雙合金粉末盤:F119-PW-100應用了AF115+MERL76納米粉末組合盤(外圍高溫區用耐高溫合金,內層用高強度合金)。

6.金屬刷子封嚴:F119-PW-100的刷式封嚴結構由一組緊密捆在一起的直徑為 0.0136毫米金屬絲鬃毛和內外夾板組成,鬃毛夾在內外夾板之間。鬃毛在軸的旋轉方向偏置一個角度以減少摩擦和磨損。軸發生偏轉時,偏置角度可使鬃毛彎曲而不致折損,保持良好的封嚴性能。相比於常規式蜂窩封嚴方式漏氣性減少5-7%。

7.陶瓷複合材料火焰筒浮壁:無

8.超微孔洞式"超冷"渦輪葉片:F135-PW-100上應用了經過改裝試驗的F119的超冷葉片,利用計算流體力學設計的數百個激光孔洞,F119/135-PW-100/400/600可以實現相比F100/110的常規葉片溫度耐受能力提升200K以上。

9.球形收斂調節片矢量噴管(SCFN):無

五.將實驗室里的IHPTET轉化為實際應用和更多新技術革命的後繼計劃--VAATE計劃

由於IHPTET計劃在取得空中優勢和商業競爭優勢中的重要作用和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功,美國準備從2006年開始實施IHPTET計劃的後繼計劃--VAATE計劃,其指導思想是在提高性能的同時,更加強調降低成本。VAATE的總目標是,在2017年達到的技術水平使經濟可承受性提高到F119發動機的10倍。技術驗證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到2010年,使經濟可承受性提高到6倍;第二階段到2017年使經濟可承受性提高到10倍。

推進系統的經濟可承受性的定義為能力與壽命期成本之比,其中能力為推重比與中間狀態耗油率的函數。

VAATE計劃的服務對象不僅包括有人駕駛航空器的發動機,而且還涉及無人機的發動機以及船用和地面燃氣輪機。與IHPTET計劃一樣,VAATE計劃仍由國防部主持,NASA、能源部和六家發動機製造商參與。其投資水平也與IHPTET計劃相當,每年3億多美元,由政府和發動機製造商均攤。VAATE計劃將通過三個重點研究領域的相互配合來實現經濟可承受性提高到10倍的目標,即通用核心機、耐久性和智能發動機。

●通用核心機  通用核心機研究領域是為一種多用途的4000h免維修發動機核心機發展技術。通用核心機為許多渦輪發動機提供一系列類似的核心機,從而達到高的通用性並降低成本。例如一個小的多用途核心機可以復蓋功率為7450kW的大型渦軸發動機、推力為3100~4450daN的軍用運輸機發動機、推力為2230daN的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動力或推力為710daN的先進巡航導彈的推進裝置;一個大的多用途核心機可作為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發動機的基礎。

通用核心機的好處有:軍民相關發展硬體可以共用;通用零件可以降低各種成本因素;分攤發展和翻修成本;加快技術向產品的轉化。通用核心機的通用性將通過下列方法實現:高的剩餘功率;優良的燃油效率;耐久/魯棒的設計;靈活、寬廣的流量範圍。

●耐久性 耐久性研究領域將研究、設計和試驗一些手段,來防止部件失效,延長壽命,提高可靠性,最終改善性能。

耐久性對戰備狀態十分重要。美國空軍和海軍都經歷過因發動機耐久性問題而造成的維修和備件不足的困境。發動機耐久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心,目前正有一項高周疲勞(HCF)科學和技術計劃在研究這個問題。在過去25年中,軍用渦輪發動機的高周疲勞(HCF)故障的發生急劇增加。在1982~1996年間的美國空軍發生的發動機有關的A級事故中有56%由HCF引起。HCF有關的維修費用估計每年超過4億美元。

1994年12月開始實施的HCF計劃是專門為了降低維修成本而實施的,它通過8個研究項目實現與HCF有關的維修成本降低50%的目標。這8個研究項目是:強迫響應、被動阻尼、材料損傷容限、部件表面處理、測試、氣動機械特性、部件分析和發動機驗證。HCF計劃將延伸融入VAATE計劃。

●智能發動機  目前,發動機是設定的、不靈活的,不能對變化的環境條件作出響應。它們不是按變壞的工作條件和性能惡化設計的,這導致在設計、使用和維修概念方面留有大的裕度,使性能受到不利影響,保障成本增加。

未來,發動機將發展成智能發動機。所謂智能是指能理解、調整或修改目標,並採取行動實現這些目標。智能發動機依靠感測器數據、專家模型和它們的融合,全面了解環境和發動機狀態,以提供最佳的信息和作出決策,並採取物理動作執行這些決策。它能對發動機性能和狀態進行主動的自我管理,並根據環境因素平衡任務要求,從而提高性能、可靠性和戰備完好率,延長壽命,降低使用和維修成本。這正是VAATE計劃的核心。

智能發動機關鍵技術有:壓氣機、燃燒室、間隙和振動等的主動控制,以提高性能、耐久性和生存性;帶有專門診斷感測器的精確的實時性能和壽命模型,以實現自動故障診斷和維修預報;磁性軸承、內裝式整體起動/發電機和模型基分散式主動控制系統;微機電技術感測器和作動器;信息融合技術(每台發動機就是一個網站),能夠在問題一出現時就發覺,根據余度信息作出正確決策,允許所有用戶接近;先進非線性技術,能夠實現自設計、"無程序"的自適應控制,這種控制系統可以自動重構,以優化性能並適應損傷和性能惡化;靈巧結構。

非傳統新型發動機的研究

除傳統燃氣渦輪發動機外,正在研究中的有前途的非傳統新型發動機主要有以微機電技術為基礎的超微型無人機用渦輪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超燃衝壓發動機、多(全)電發動機以及各種新能源動力。

●超微型渦輪發動機研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正在按軍方合同實施一項超微型發動機計劃,為各種用途研製超微型發動機,包括功率為10~100W或推力為0.005~0.05daN的渦輪發動機和推力超過1.3daN的火箭發動機。這裡只介紹用於微型無人機用的超微型渦輪噴氣發動機,

美國國防部預研局和陸軍在1998年4月與麻省理工學院簽訂一項合同,要求研製一種用於微型無人機的超微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無人機的翼展為127mm,重量為50g。安裝一台推力為0.0127daN的渦輪噴氣發動機.這種無人機可以以57~114km/h的速度飛行60~120km,每小時使用大約25g甲烷。發動機的最大外部直徑為20mm,長3mm。壓氣機和渦輪的直徑分別為8mm和6mm,渦輪葉片高度只有0.2mm。這樣小的發動機將用微機電系統技術由硅製造。

這種微型發動機可以組合起來產生較大的功率或推力。例如,一個直徑為200mm的微型發動機組合可以產生近9daN的推力,可作為總重為100~1000kg的戰術彈藥和無人機的動力。

●脈衝爆震波發動機 脈衝爆震波發動機(PDE)是一種利用脈衝式爆震波產生推力的新概念發動機。發動機一般由進氣道、爆震室、尾噴管、推力壁、爆震觸發器、燃料供給和噴射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組成,具有結構簡單、推重比高(大於20)、耗油率低(小於1kg/(daN·h)、工作範圍寬(M0~10)和成本低等優點。它在高超音速航空器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國外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PDE的研究,到90年代進入全面發展時期。目前,PDE已經完成了概念驗證,開始進行原型機的發展和試驗。美國的NASA、空軍和海軍都在進行PDE的發展。NASA的PDE計劃包括三個內容:脈衝爆震發動機技術(PDET)計劃、脈衝爆震火箭發動機(PDRE)和脈衝爆震發動機飛行計劃。PDET計劃的重點是發展混合PDE系統,在今後2~12年內研究在普通燃氣渦輪發動機的加力燃燒室里採用脈衝爆震燃燒,之後,在主燃燒室里採用脈衝爆震燃燒。2002年,NASA的PDE將進行飛行試驗。2003年,將在SR-71"黑鳥"飛機上進行M3的點火試驗。NASA的PDRE將在2005年進行驗證,到2009年將研製出可供飛行的全尺寸發動機。

●超燃衝壓發動機  超燃衝壓發動機(Scramjet)是燃燒室內氣流速度為超音速的衝壓發動機,適用於M6~25的速度範圍,是高超音速航空器、跨大氣層飛行器和可重複使用空間發射器的推進裝置。從50年代開始,國外就對Scramjet進行研究。在80年代中期,在國家空天飛機計划下,美國又掀起Scramjet的研究熱潮。隨著這項過於雄心勃勃的計劃的撤消,美國NASA轉為實施較為低調的"Hyper-X"計劃,其主要目標是發展在飛行條件下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然後發展高超音速飛行器和可重複使用的空間發射器的渦輪、亞燃衝壓和超燃衝壓組合發動機。該計劃的X-43驗證機裝一台長760mm的Scramjet,已於1998年8月交付給NASA作高速地面試驗,然後進行飛行試驗。X-43裝在"飛馬座"火箭的頭部,由B-52飛機將裝有X-43的火箭帶到空中後發射。然後,火箭再將X-43加速到所需的速度,脫開後打開Scramjet工作5~10s,將X-43加速到M7~10。雖然在2001年6月初進行的首次飛行試驗中由於火箭發射後失去控制而使試驗失敗,但NASA表示在2002年以前將按原計划進行餘下的兩次試驗。

美國空軍、海軍和國防部預研局也在研究用於高超音速軍用飛行器的推進系統,近期目標是發展M4~8的導彈用的雙模態Scramjet。飛行試驗將於2004~2006年開始。

俄羅斯、法國、德國和澳大利亞也在進行類似的工作。

●多 (全) 電 發 動 機  作為多(全)電飛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多(全)電發動機以支承發動機轉子的非接觸式磁性軸承和發動機軸上安裝的內裝式整體起動/發電機為核心,配以分散式電子控制系統,為發動機和飛機各個系統提供電力驅動。它可以取消傳統的接觸式滾動軸承、潤滑系統和機械(液壓、氣壓)作動系統,從而大大減小重量和複雜性,改善可靠性和維修性,降低成本。此外,所產生的電功率由兩根以上發動機軸分擔,可以重新優化燃氣發生器,有利於控制喘振和擴大空中點火包線,改善發動機適用性;利用磁性軸承可以減少振動,增大DN值,對葉尖間隙進行主動控制;發動機軸上安裝的內裝式整體起動/發電機能夠產生幾兆瓦的電功率,除為多(全)電飛機提供電力外,還可用於生成激光或微波束,作為機載高能束武器的能源。

美國和歐共體在20世紀90年代先後開始實施多(全)電發動機計劃。美國主要在多(全)電飛機(MEA)計劃和綜合高性能渦輪發動機技術(IHPTET)計划下組織實施,將其列為1997~2003年的第三階段任務。鑒於磁性軸承對航空發動機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重要影響,歐共體五國(英、法、德、奧地利和瑞士)在1998年正式啟動航空渦輪機主動磁性軸承(AMBIT)計劃。

●新能源航空動力  為解決石油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滿足某些特種航空器(如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需要,人們多年來一直在航空動力探索利用新能源,其中主要有太陽能、液氫、燃料電池、微波能和核能動力。

隨著IHPTET計劃和後續的VAATE計劃的實現以及其它相關研究計劃的完成,預計在21世紀30年代以前可能出現以下新型航空發動機。

2005年--涵道比為10~15的民用渦扇發動機,總增壓比為50~60,耗油率比90年代中期發動機低8~10%,雜訊和排放將滿足更嚴格的新標準。

2010年--先進超音速短距起飛垂直著陸戰鬥機JSF,其主推進裝置將是應用IHPTET計劃成果的F119的改進型;以微機電技術為基礎的超微型渦輪發動機;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用的PDE和Scramjet;無人機用的太陽能動力和燃料電池動力。

2015年--涵道比15~20的超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總增壓比60~75,耗油率比90年代中期發動機下降18~20%;多(全)電發動機。

2020年--推重比15~20的戰鬥機發動機,實現M&>3的不加力持續巡航;經濟和環境可接受的第二代超音速民航機。

2025~2030年--推重比超過20的戰鬥機發動機,與F119相比,耗油率降低25%,全壽命期成本降低64%,能力/成本指數為11.5倍;高超音速航空、跨大氣層飛行器和可重複使用天地間往返運輸系統的推進系統。

六.我們從IHPTET和VAATE工程中學習到了什麼:

宏偉的IHPTET工程作為美國的下一代發動機藍圖,其引領美國的發動機工業完成從80年代到21世紀初的推重比從10到20的整體性飛躍,而這個是非常值得我們這個學習者去思考與回味的。我們中國能從美國的成功經驗中獲取什麼呢?據我歸納應該有如下幾點:

1.高瞻遠矚的發展規劃:IHPTET和VAATE都是時間長達20年的三步走發展計劃,以現在人類的技術革新,準確把握20年後科技發展的脈搏,了解20年後下一代發動機技術的需求是非常困難的,這也反映了美國軍方和NASA的未雨綢繆和長遠目光,不斷地尋求突破也是美國之所以那麼強大的根本性原因;

2.整個社會各個層面一同參與的國家性發動機計劃:IHPTET和VAATE之所以能夠成功,其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它整合了美國全國的力量——軍方、宇航局、軍工企業以及著名高校都參與進了這兩個宏偉的發動機發展計劃,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法也是IHPTET迅速取得突破並且100%完成極高任務指標的最大原因;

3.完備的項目管理:在結束的IHPTET工程中,我們發現,整個龐大的三步走項目沒有出現絲毫的偏差,完完全全按照預定的方案行進,中間除了早期預計的延後3年完成外沒有發生其他大的變故,這對於一個這麼龐大複雜的計劃來說是萬分難得的,這也反映了美國強大的項目運籌和管理能力;

4.漸進式發展計劃:不同於以往的推重比8一級的發動機突破、推重比10一級的發動機突破這樣互相獨立的技術進步,IHPTET實現了推重比從10到12再到16最後到20的技術三步式飛越,而這個漸進式發展計劃統籌了以往的獨立發展計劃,並且降低了發展經費和保證了任務能夠按時如約完成;漸進式發展也保證了緩步投入經費,而降低了國家的經濟負擔;同樣保證了一次性研製應用的新技術不超過實際能力,保證了計劃的可完成性,而中途沒有因為相關技術暫時無法完成而出現計劃的延遲現象;

5.螺旋式工業應用新技術:美國在下一代發動機發展中,沒有盲目地追求最高新的科技,而是穩中取勝,只選取目前已經技術成熟的部分裝機,成功保證了新式發動機的可靠性,F119-PW-100也成為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長無故障運轉間隔的發動機。而螺旋式升級也保證了美國的發動機技術能夠不斷應用新技術達到新的指標,從而總是能夠在渦輪發動機上壓制國際上的競爭對手整整一代。

經過我的歸納總結,中國也必須馬上立刻建立類似於IHPTET的國家級發動機發展計劃——調動空軍、海軍和陸軍以及航天部門的經費,整合北航、西工大、哈工大、清華等著名工科院校的技術實力,以及西安航空動力公司和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等所有手頭上可以集結的力量,以三步式跨越實現從目前WS-15的10推重比到2025年左右20推重比的飛躍式進步。

實際步驟如下:

目前已經完成推重比10(包括TVC)一級的核心機和驗證機研製

1.在2015年之前完成推重比12(算上TVC)一級的核心機的研製;

2.在2020年之前在WS-15上應用第三代DD9單晶合金和納米雙合金粉末盤,並且製造推重比16一級的驗證機,應用下一代SiC/Ti複合材料葉片等新技術;製造出自己的ADVENT變循環驗證機;

3.在2025年之前,工業應用ADVENT變循環技術的WS-15改;製造推重比20一級的發動機驗證機,實現類似美國2005年已經完成的XTE-67/77的1+3+1+1的結構(1級風扇,3級壓氣機,1級高壓渦輪和1級低壓渦輪);研製超燃衝壓發動機的驗證機以及PDB脈衝爆震驗證機。

在2022年左右建立自己的類似VAATE的技術構思,並且調動全國力量分三步完成,第三步爭取在2035年左右完成。

如果以上能夠實現,那麼到中國版本的VAATE完成之時,中國和美國的發動機技術差距將從現在的25年左右大幅縮減為10年左右。並在本世紀中葉正式向美國的發動機霸主地位構成挑戰!

美國完成下一代軍用發動機國家技術規劃

據美國《航空周刊》報道,美國國防官員及工業部門正在對新的國家軍用發動機技術發展項目「經濟可承受任務能力先進渦輪技術」( ATTAM)規劃制定進行最後的收尾,除先進推動技術以外,該計劃將首次包含「完全一體化動力生成及熱管理技術」。」

美國首個國家推進項目名為「一體化高性能渦輪發動機技術」,於1987年啟動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主導的ATTAM計劃重點關注一系列下一代小、中、高功率渦輪軸發動機及戰鬥發動機技術發展;首次將熱管理及動力生成與推進整合到一起;試驗能支持激光武器等兆瓦級電力負荷的技術。之所以包含一體化動力及熱技術,是因為未來發動機需要支持更多電力系統、定向能武器、強大的感測器,並提升有關載具本身的推進效率和動力性能。ATTAM項目可能於2017年啟動,其具體細節將於9月12—16日舉行的政府-工業部門「渦輪發動機技術研討會」之後公布。ATTAM項目將取代空軍研究實驗室延用十年的「經濟可承受先進渦輪發動機」(VAATE)項目。引領自適應或可變周期技術時代發動機批量生產的VAATE項目將於2019年結束,也就是說,ATTAM與VAATE項目之間可能存在一個為期2年的重合期。

美國首個國家推進項目名為「一體化高性能渦輪發動機技術」(IHPTET),於1987年啟動。該項目首次將政府支持的研究集合起來,發展旨在使功率重量比翻倍的渦輪發動機技術。項目重點關注「法蘭對法蘭」發動機性能的提升,所發展的技術應用於F-22戰機的F119發動機、F-35戰機的F135發動機的設計之中。

VAATE項目於2005年取代了IHPTET項目。VAATE項目的範圍被拓展至包含從進氣到排氣的整個推進系統,並包含了可用於一系列軍用、民用發動機的多用途技術。與IHPTET僅重視發動機性能不同,VAATE尋求將發動機的經濟可承受性提升10倍,項目在啟動之初,也為每一類發動機甄別出了具體的可度量技術目標,用以衡量項目在實現經濟可承受性提升10倍這一目標方面取得的進步,譬如,為大型渦輪風扇/渦輪噴氣發動機制定的目標包括:發動機推重比提升200%,發動機油耗降低25%,發動機研發、採購、全壽命周期維修成本降低60%。AFRL航空航天系統理事會主管道格·布萊克表示,VAATE項目設定了若干具體的項目目標,其中很多目標已經完成,還有一些目標延續至ATTAM項目,譬如航程和續航力目標。ATTAM項目開啟了VAATE項目的下一階段。

「一體化推進動力與熱能」項目將成熟化及驗證一套全面一體化的動力和熱管理系統

美國一直在「能量優化飛機」國家計划下致力於改進第五代、第六代戰機動力及熱管理方面的技術發展。該計劃的核心是AFRL的「一體化載具能量技術」(INVENT)項目。項目使用基於模型的設計,研發自適應、智能飛機動力系統。一個名為「兆瓦飛機」的項目將在INVENT項目於2017年結束後啟動,該項目旨在試驗能應付未來戰機多兆瓦級電力負荷的升級版INVENT技術。「一體化推進動力與熱能」(INPPAT)項目將成熟化及驗證一套全面一體化的動力和熱管理系統。與此同時,為增進理解高空環境對發動機的影響,AFRL正準備在NASA格倫研究中心推進系統實驗室的高空試驗室,對1台F110發動機進行施加兆瓦級功率排放載荷的效果試驗,旨在理解高空環境如何對發動機產生影響。

具體舉幾個例子

美國陸軍已經開始裝備更多的頭盔式AN/PSQ-20增強型夜視鏡(ENVG),其強大的熱成像功能可以幫助士兵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進行觀察。2009年2月,美國陸軍第十山地師成為繼特種部隊之後首支裝備AN/PSQ-的部隊。AN/PSQ-20增強型夜視鏡於2000年開始研製,是第一種集像增強和紅外成像技術為一體的頭盔式單目夜視裝置,於2008年4月裝備美軍。

為了解決充電問題,美國國防部贊助了「可穿戴電源獎」競賽。169個隊伍報名參加。杜邦和德國一家名為SFC智能燃料電池公司的企業以M-25燃料電池獲獎。M-25是一種結合了燃料電池系統和直接甲醇技術的可穿戴電源。結果如何呢?這種設備比傳統電池的輕百分之八十,但卻能提供至少72小時的持續供電。M-25能持續不斷地提供最低20W,最高200W的電能。這可以說是性能上的一大飛躍,比美軍現在供電設備性能高三倍

LA-8/P(ALP)手指式激光敵友識別器,用於夜間特種作戰的敵我識別。

該系統具有充電效率高、重量輕、可彎曲和免維護等優點,適合在野外為GPS定位儀、電台、行動電話和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品充電,甚至可以通過多組級聯提高功率給汽車等大功率設備充電。

2011年6月16日,美國DRS技術公司偵察監視與目標捕獲分部與L-3通信公司勇士系統分部共同獲得了一份價值9.531億美元的合同,將為美軍生產AN/PSQ-23微型激光測距儀(MLRF)。 AN/PSQ-23微型激光測距儀由陸軍士兵項目執行辦公室(PEO Soldier)牽頭開發,其使用2節DL 123電池供電,質量為0.54kg,可大大改善步槍、機槍和「斯特賴克」車載遙控武器站的射擊精度。

輕型激光指示器測距機(LLDR)是一種可人員攜帶、組件化目標定位和指示系統。其主要部件有目標定位組件、激光指示器組件、電池和三腳架。LLDR支持直射、間射和激光制導彈藥。目標定位組件包含CCD攝像機、熱像儀、人員安全激光測距機、數字式磁羅盤、GPS和數字化出口。國防部/北約兼容的激光指示器組件能夠指示遠達5km距離上的目標。

美陸軍斥資1.51億美元採購AN/PPS-26系統,也被稱為「穿牆探測儀」。這種輕型探測儀能發出雷達波穿透20厘米厚牆體,發現牆後人員並探知其活動。 儘管該探測儀還無法判斷出藏身牆後的人員究竟是武裝分子還是平民,但已足夠大幅提升戰力。美國陸軍計劃在未來3年內採購9212套此類探測儀。

Nett Warrior計劃的新設備將是經過定製的強化智能手機。設備需要通過USB連接戰術電台,使用軍隊的戰場無線網路。觸屏也需要重新設計,「適合在潮濕和塵土飛揚的環境下使用,能夠接受防火手套的操作「,在日光下可讀性好。

「奈特勇士」(Nett Warrior, 以二戰時期「榮譽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奈特的名字命名)系統將不再使用攜帶型電腦,轉而採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型「奈特勇士終端用戶設備」。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是安全增強型安卓操作系統的應用,該系統解決了困擾民用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安全問題(敵人竊聽、劫持信號等等)。

美軍陸航的CH-47、UH-60、等直升機的成員都裝備AWIS陸軍全球軍事指揮控制/信息系統。

美國陸軍協會(AUSA)展覽上的Ensign Bickford公司MPLC單兵破障系統,用於通過雷區等位置,使用時,打開蓋子,把包對準目標地域,然後發射火箭,可以炸開一條84英尺長1英尺寬的安全通道。

10、AWIS陸軍全球軍事指揮控制/信息系統

概念是一個或多個數字化部隊向各梯隊指揮員提供信息和公共操作畫面(COP)的系統群。美軍陸航的CH-47 、UH-60 等直升機的成員都裝備AWIS陸軍全球軍事指揮控制/信息系統。

11、特種作戰士兵裝備AWIS陸軍全球軍事指揮控制/信息系統

最早是裝備在美82空降師,該裝備的目的 :為今後網路數字化戰場指揮系統的領導者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12、AN/PED-3激光目標定位系統

全天候為士兵提供觀察服務;為遠程火力支援提供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綜合系統。激光目標定位系統集成雙目激光測距儀(BLRF)與精密輕型GPS接收機(PLGR)提供目標網格坐標。有效觀察距離4公里(2.5英里)的範圍【白天】.晚上的能力為500米。

14、M25穩像望遠鏡

採取電磁穩定技術,是fujinon的穩像望遠鏡產品,可以放大14倍。

15、ICPE面罩頭盔

防即時爆炸物頭盔,適合兵種: 工兵、戰車成員。

16、模塊化睡眠系統(MSS)

17、模塊化輕型承載設備(莫爾)背包

18、攔截者防彈衣(IBA)

「攔截者」是模塊化、多威脅防彈衣的仿名。自從問世以來,已歷經了8次改進。單兵戰術防彈背心(OTV)以及最新改進的輕型快速脫卸改進型戰術防彈背心(IOTV)能防護彈片和9毫米的圓形彈。該防彈衣還有護喉、腹股溝薄片和環繞前面至後面的厚邊附件,配合模塊化輕型負載攜行裝備袋,提供了防止飛行物的傷害的能力。三角肌和腋窩保護插件是攔截者防彈衣的的一個部件,為手臂上部和下部區域提供對破片和9毫米大炮彈的額外保護。它發展用來保護戰士在當前戰場上遇到的爆炸裝置隨時可能的威脅。

增強型輕武器防護插件(ESAPI)提供額外的保護,能夠抵禦包括穿甲子彈的多重輕武器的打擊。增強型兩側彈道插件(ESBI)為兩側和手臂下的ESAPI不能覆蓋的弱點區域提供額外的彈道保護,它能夠抵禦包括穿甲子彈的多重輕武器的打擊。該插件板用一前後各一厚帶的橫袋安裝在防彈背心上,與三角肌和腋窩保護插件一起能提供更為安全的保護。改進型戰術防彈衣包括完整的ESBI橫袋。

陸軍戰鬥頭盔由四個殼體尺寸和兩個內襯尺寸決定,升級後,後部以填料加固,防止頸後破片威脅。模塊化的護墊懸吊系統改進了鈍感爆炸衝擊時的保護、穩定性和舒適度。頭盔的殼體邊緣已經用橡膠完成整理。棉/聚脂料的四點式顎帶允許快速地進行大小調整,包含的頸墊片改進了舒適度和穩定性。該頭盔根據大小,重約3到3.25磅,覆蓋物採用全偽裝模式。

19、單兵模塊化攜行裝備(MOLLE)

為今天的士兵提供模塊化、柔性的攜行裝備,能夠進行適當組合以適應任務需要。它包括可移除的間隔包組件和能容納用於裝載步槍、手槍和班自動武器可移除的小袋的戰鬥攜行裝備組成。它同時還有衛生員和手榴彈兵的型號結構。對於短期任務,還配備一個攻擊包和腰包。這種模塊性允許單兵根據任務需要組合這些部件。

20、T-11型高級戰術降落傘系統

為空降士兵提供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第一套完全現代化的降落傘系統。T-11包括一個完整的重新設計的主傘和備傘以及一個綜合的繩索系統。該系統在開傘時震動更小。可移動頂篷MC6為空降兵提供一種新易探聽操控的戰術降落傘。與MC1-1C相比,它具有開傘時震動小,下降時速度低小和更好翻轉等特點。T-11和MC6目前都還在測試中。

美國陸軍AN/PSQ

中國論文網 美國陸軍AN/PSQ-20增強型夜視鏡研製進展

ENVG的像增強系統在技術上優於AN/PVS-7D夜視鏡和AN/PVS-14單目夜視鏡像增強系統,可通過增強外界光線來支持夜戰行動。ENVG是美國陸軍下一代頭盔式夜視鏡的代表,其特點是可將來自像增強器和紅外感測器的圖像進行融合,協助作戰士兵在各種照明條件或具備能見度的條件下執行任務,顯著增強其態勢感知能力。

美國陸軍從2000年開始研製像融合系統。經過可行性研究後形成設想,即將熱相機與像增強感測器載入到一體化頭盔式夜視系統中,使陸戰士兵能夠在全黑暗的環境中進行觀察,並能看清具體細節,而且便於其使用安裝在所攜武器上的激光瞄準具。

2002年,該項目研究成果由工業部門轉交給政府實驗室,同時交付了用於實驗室測評和有限戶外野戰評估的ENVG技術演示硬體系統。先進技術演示硬體系統的生產與交付在2002年之後進行,初期用戶評估在2003年末及2004年初進行。

2005年4月,ITT公司夜視成像系統分部宣布獲得了由美國陸軍研究、研發與工程司令部(RDECOM)採辦中心及特種任務部授予的ENVG研製合同。該新型夜視鏡採用光學融合像增強與紅外圖像技術,提高了目標識別(像增強技術)及目標探測(紅外技術)能力,進而增強了作戰機動能力與態勢感知能力。

在過去幾年中,無論是像增強技術還是紅外技術都為美軍及其盟友的夜間作戰提供了支持。ENVG項目參與人員認為以上兩種技術都存在優點與局限,ENVG設計的初衷是將這兩種技術的優點集成在一起,使作戰士兵即使在遭遇暗光作戰環境甚至煙霧等不利條件下,也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務。

早期部隊試驗由單兵項目執行辦公室(PEO-S)負責。有消息稱,該夜視鏡最早應用於特種作戰部隊,2008年4月陸軍完成了首批ENVG的列裝。

陸軍裝備的ENVG重約0.74千克,其中包括4節AA鋰電池的重量。電池可支持連續7.5小時的圖像融合以及7.5小時的像增強。在150米的距離上,ENVG對於站立和移動人員目標的熱成像識別率為80%,300米距離上為50%。

早期的ENVG採用光學技術將像增強圖像與紅外圖像疊加在一起,自其列裝的同時,ENVG項目一直致力於未來數字像融合的發展。

根據ITT夜視與成像系統部的 ENVG研製合同,2008年,該公司與美國DRS光電子公司、BAE系統公司、美國Kopin公司以及Intevac公司共同參與了新一代數字ENVG樣品的研製。

2008年9月30日,BAE系統公司宣布他們研製完成並交付了數字融合ENVG,該夜視鏡為單目夜視鏡,可將微光增強圖像與紅外圖像實時融合,其數字化信息能在戰場上分享,使作戰部隊對數字化戰場一目了然。採用BAE系統公司微波紅外感測技術的數字增強型ENVG(D)提供多種融合模式,例如可見光圖像,紅外圖像,單色融合或彩色融合。ITT公司2009年向陸軍交付了ENVG(D)樣品。據稱,ENVG(D)能與數字化戰場連接,使未來的陸戰士兵能夠發送和接收圖像,可極大地增強態勢感知能力。

ENVG項目設計報告指出,ITT公司研製的數碼ENVG(D)採用數字感測器,取代了像增強管,可提供更優質的影像,並能與熱紅外影像進行數字融合。這些全數字融合影像可以發送到數字化戰場,為陸戰士兵提供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在ENVG項目將數字化戰場圖像輸出能力作為其長期目標時,由於光學ENVG在戰術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再加上持續的緊急作戰需求,促使美陸軍不斷地採購和裝備光學ENVG。2010年8月,美國陸軍研究、研製與工程司令部(RDECOM)採辦中心將ENVG項目的後續研製合同授予了ITT、L-3技術公司以及DRS系統公司。

在對數字ENVG技術進行探索以及擴大當前產品工業生產基礎的同時,ENVG項目管理與生產小組提出了幾種提高系統適用性及功能的設計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將系統電池組放置在頭盔後面以增強舒適度及穩定性。另一方案是採用現有的可衡量衝擊強度的眼睛保護技術以及更加容易的裝載技術來增強士兵的機動能力。截止2011年8月,大約4000部AN/PSQ-20增強型夜視鏡已裝備部隊。

美軍下一代夜戰利器——ENVG III/FWS-I整合式夜視瞄準方案

ENVG III/FWS-I

ENVG III/FWS-I整合式夜視瞄準方案是 美軍正在開發著一種增強前線士兵快速捕獲目標(rapid target acquisition,簡稱RTA)能力的新系統。該RTA系統是由兩個子系統組成:Enhanced Night Vision Goggle III(ENVG III),強化夜視眼罩III和Family of Weapon Sights-Individual(FWS-I),武器瞄具家族-單兵。

這兩子系統和整合都是有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公司所開發。

目前美軍現役的AN/PSQ-20夜視鏡是ENVG I和ENVG II水平,而ENVG III除了將繼承前代的微光+紅外複合夜視能力,將會獲得第四種複合夜視模式(以前是3種:純微光、純紅外、紅外疊加微光,現在增加了「紅外輪廊疊加在微光影像上」)。而且重量會比前代(2.0磅)略輕(目標是2.0磅以下)。

但真正讓士兵作戰能力產生差別的是FWS-I——「武器瞄具家族-單兵」。FWS-I咋看之下和一般士兵步槍上的瞄具並沒有太大差別(目前計劃中FWS-I將安裝於M4、M16、M249、M136火箭、M141 SMAW-D等……),但是其能將瞄準準星上的影像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到ENVG III上。然後ENVG III則通過士兵頭盔內的光纖數據線將數據傳輸到頭盔後部的「智能電池」和處理器整合包。處理器將整合ENVG III和FWS-I的影像,並空間校準後,合成一個實時、整合大畫面。(簡單點說,就是變成FPS那種畫面。你的視覺畫面上直接多了一個虛擬準星。)

據官方所稱,整合成一個大畫面,將無疑會提高士兵的戰場感知能力,使用起來也更方便。有了ENVG III/FWS-I,士兵在使用夜視儀時將無需轉換瞄具或是打開激光瞄準器。而且士兵在各種姿勢,包括抵腰都能進行精確射擊。

ENVG III/FWS-I所帶來的戰術優勢不止於此。士兵在ENVG III/FWS-I還具備了在掩體後露出槍械就能進行精確射擊的能力(夜視鏡上直接選擇FWS-I的瞄準畫面)。

除此之外,仗著系統更優秀的感測器,將能讓士兵從目前在夜間能看清550米敵人的能力提升到1000+米。

根據官方透露的消息,ENVG III將於今年夏天投入生產,並且於2017財年投入實戰使用。而FWS-I也將於今年夏天開始進入少批量生產,並預計將於2018財年末或2019財年初投入實戰部署。

ENVG III剛開始投入使用時將會裝備傳統電池,電池和處理器整合的「智能電池包」則要等到FWS-I投入使用後才會一併部署。

目前美國陸軍打算是給每個步兵排發配18套FWS-I和24套ENVG III。


美國軍方真是苦逼啊,和國會鬥了這麼多年,弄出的武器領先全世界幾十年,替全世界走了所有的彎路還給你們提供了樣板和經驗。結果現在,國會越來越不願意給他們錢,國外的論壇上還充斥著這種它們是不是已經不行了的論調,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的工作做的太出色了,這還有天理嗎?


別鬧了,就拿F-16來說,從紙面上來說,這種飛機已經定型四十年了,應該遠遠落後於時代了

但是,最原始的F-16A和最新型F-16E/F Block60完全就是兩架飛機

機體材料,發動機,航電,武器,局部氣動布局······隨著時代的發展改得面目全非

毫不客氣的說,兩款飛機除了看起來差不多,頂了個名字表示繼承之外完全不同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燈塔海陸空馬潤個軍中各主戰裝備上

從F/A-18,M1坦克,伯克驅逐艦····甚至B-52這種老古董上

其中美帝——人類燈塔的內涵不言而喻


Intel: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10nm突然就成熟了……


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軍力水平之低,根本沒法讓燈塔展示天賦。


啊?這種迷之自信是從哪裡來的?

咱們國家核動力的彈射航母至少還有十年,那時候人家尼米茲已經退役了。

認清差距,埋頭髮展,別樹Flag。


沒有經歷過那段時間的你們是不會懂的。

中國也就近幾年稍微闊綽了點。

美國真要打仗他庫存武器都打不完。現在不研究新東西完全是為了省錢。

等如果真軍備競賽了,我們都會見識到美國強大的研發能力的。

中國目前差美國還比較遠,需要繼續提升的。不要成天秒天秒地的,我們的國防戰略是積極防禦。

我這個答案就是針對這類似的想法來說的,朝戰是在家門口打的戰爭啊,我就請問你,「捏死美帝看心情」。。。。解放軍有哪怕航程超萬公里的運輸機嗎?連個人都送不到美國去,半個個航母戰鬥群就想打12個啦?反正你又不上前線是不是。。人死人傷都和你沒關係。。


某種意義上,算是吧。原因就一個字:錢。武器越先進,燒錢越厲害。美國的錢也是有數的呀。其實,隨著中俄等國的發展,美國也必將造更先進的武器。


確實大家普遍感覺美國這些年軍工進步放緩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蘇聯級的對手了。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整整三十年,剛好每十年海陸空主戰武器升級一代,然後蘇美都扛不住這種升級速度了。

各種原因,蘇聯先GG了。然後美國就開始徹底進入改進續十年,再改進再續十年的路了(禁止養苟)。

又因為海灣地區和阿富汗的治安戰把美國軍工研發思路帶偏了,浪費了接近十年。再者,美國聯邦政府最近確實相對中國政府缺錢一點。

所以你就覺得中國軍工技術追上來了,但是要知道美國軍工現在已經開始重新回到正軌了。較量才剛剛開始,到底是冉冉升起的帝國新星更勝一籌,還是巍峨不倒的老牌帝國棋高一著呢?

拭目以待吧。


事實是,燈塔國在技術上是真人類燈塔,可以略誇張的說,任何一個用電的物件,電器。美國人對其的理解和理論基礎以及技術優勢都比剩下的國家要強,再加上等於後面幾個國家總和的軍費,效果就是美國人的武器是真的在為人類探路,探明下一個極限在哪裡。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洲主要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不及美國?
美國吃住行的價格大概是怎樣的?
放棄了美國國籍的人,後來一般都選擇了哪些國家的國籍?選擇國家都是基於哪些方面的原因和考慮?
為什麼歐洲國家免費接受難民並給他們津貼?為什麼美國免費協防歐洲日韓?
外國人真的吃得飽嗎?

TAG:美國 | 軍事 | 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