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相機是否正在經歷二次流行?如何看待此事?
流行是因為現在很大一班90後趨向復古,包括復古衣服,復古造型,還有膠捲色。
膠片的好處是,不需要調色,只需要拍好了,給淘寶店家沖掃即可啦。
拍攝方便,有很多網紅攝影師用的只是一百多的傻瓜機就好好拍了。
以下是我拍的膠捲會選擇富士c200,業務卷。相機型號佳能kiss ,1n謝邀。不專業人員,只回答個人意見。膠片機對於使用者的要求很高,對於曝光度的判定較依賴個人能力,沖洗膠片需要比較多的步驟,對於單純想要炫耀的人,很難有這麼大動力。膠片的好壞是受時間影響的,買之前要注意量。數碼相機對於曝光度的判定則沒那麼繁瑣,對於過曝或曝光不足的可以檢查,重拍。如果僅僅是想要膠片機拍出來的效果,Ps基本可以滿足。
我因為輸出的原因,用黑白膠片……光學放大比數碼的畫質好一些而已!對妝面的要求更高一些,一般不轉數碼文檔,直接製作成品!彩色片還是用數碼更好,方便調整色調,以及後期!我不怎麼熟悉彩卷,偶而拿一捲來玩玩還行……對彩卷的處理還是不熟悉,彩卷的色彩更有特性,但是這種特性不一定被大眾接受……自己喜歡的東西,不一定能拿得出手!題主不說「復興」。我還真沒那個概念!哈哈哈,慚愧
謝邀
目前數碼相機在各方面性能都全面碾壓膠片機~測光、畫質、高感、後期……尤為重要的是效率和成本~目前還在用膠片的專業攝影師,我一個都沒見過(有見過的可以在下面留言)。基本都是想感受或者懷念膠片拍攝流程的愛好者們~體驗那種手動的機械感吧。
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就像有人喜歡老爺車、機械錶、朋克鍵盤等等~
或者是因為喜歡那個時代留下的各種美好記憶的照片而愛屋及烏的喜歡上了那些精巧的機器了吧~
柯達都倒閉了,膠片只屬於那個時代的記憶。流行,復甦都不管我的事兒。作為一名攝影人員,我喜愛這個膠片的形式,我喜愛古法攝影就夠了。我也做了自己的沖洗掃描小店讓更多人喜歡膠片攝影
謝邀一方面是商家炒作;另一方面是,玩攝影嘛,總得找點新的樂趣吧?就像我這種
膠捲都買不到幾個稱心的牌子,哪能叫流行………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在文化娛樂方面的項目也更豐富了
挺好的,不會滿腦子只想著大寶劍根本不是二次流行,而是炒作。
看下膠片相機、膠捲、沖掃服務的價格,就知道流行不起來。價格實在太離譜了。
柯達停產之後,膠捲的選擇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沖掃服務千篇一律富士魔術手,連以前隨處可見的9000ed都不好找了。而現在的X5估計要100多塊錢一卷。
T3、fm2、2.8f、contax 645、503cw等等各種有代表性的經典型號,在幾年裡瘋狂漲價。存世量越來越低,物以稀為貴沒錯,但炒作的成分肯定是很大——大家都別賣了,一起用個高價掛在平台上,等有錢的土豪當收藏品,就像房子一樣,降價是不可能的,總有人會買,壓手裡總之不會虧。
老玩家慶幸手裡還有機器,但會為膠捲的價格和類型變少、沖掃服務難找而難受。新玩家估計在看機器的時候就會被嚇跑不少。
以前可以說玩膠片系列的成本比全幅數碼低,現在拍10卷20卷(反轉片+好點的沖掃——真正想好好拍照的人,不可能是135負片+富士魔術手)差不多可以買個很不錯的數碼機了。
目前來說在玩膠片的人有兩種,並且呈嚴重的兩極分化趨勢。一種是攝影老司機,經過了膠片時代和數碼時代,從驚嘆於數碼機的便利性,使用了大量的高端數碼器材之後,發現還是膠片出的片子更有味道於是堅持膠片。還有一種是屁都不懂的自稱文青,用一種裝逼和復古的心態玩膠片,以期能在裡面找到「小資」的感覺。這兩種人,一看片子就能看出來。
比135大的不懂,也沒玩過。135膠捲主要是便宜。一個全幅單反怎麼也要七八千,二手也要五六千二手膠捲機幾百,二手底掃幾百,膠捲若干,一千元出頭,一個文藝攝影師誕生了。
流行?我的F80掛在鹹魚好久都沒有賣掉。有誰要?
謝邀!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
僅談論我對此事的看法。
1,不排除二手膠片相機的賣家在抬高炒熱市場,以及相關生產和維修以及服務的利益方。
2,一些不擅長電腦後期處理的攝影愛好者,藉此穩固自己的法師地位。
3,因復古情懷而產生的收藏舊物件的偏愛,比如老爺車,舊電器,磁帶機,膠片唱機,老鐘錶等。
4,膠片相機沒有好或不好,純屬個人偏好,我沒有權利點評別人的私人愛好。
數碼革命把每個人都變成了攝影師。玩攝影的人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是喜歡把玩機械器材和享受玩味的過程。膠片的機器有很多手工製造的精品。攝影的人基數大了,玩膠片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只不過膠片的角色有變化了。
不請自來我家裡有一台理光的膠片機,用了很長時間。我看過我以前拍攝的照片和現在用數碼機器拍出的照片,個人感覺數碼的好一點。也有可能是技術有所長進吧……但是說膠片第二春,實在不能苟同。我特別記得小時候出去玩,膠片機那一點點兒膠片根本不夠。數碼機就簡單了,兩個卡槽,或者入門相機的一個卡槽如果只是為了簡單記錄的話,j格式可以存儲好多,相比之下,高速膠片機甚至3秒就可以用掉一卷膠捲了。同樣,你也可以說:我可以多帶點膠捲啊,我不嫌麻煩。這不可以不稱為一種方法,但是,你能完全保證膠片外殼不受擠壓嗎?一旦擠壓,哭暈在廁所……還有就是小時候的我是個熊孩子,根本不懂相機成像原理,於是玩過一個地方後很手賤的抽出的膠片,悲劇了……個人認為膠片機如果出現抬頭的現象,或許是一個意外吧!我最近就想入一台尼康f3二手機器,就是為了體驗下,你要讓我真正去用它拍片,那可能就要悲劇了,作為手殘黨,估計一卷膠捲用完都不一定能拍出一張哪怕曝光正常的吧……對於我這種新手小白來說,我還是老老實實用我的D750吧,即使曝光失手,後期也是基本可以救回頭的。ps我沒用過幾次膠片機,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歡迎猛噴
個人覺得膠片相機是工藝品,和數碼相機這種快消品不能對比。再好的數碼相機,入手就是貶值。除非是工作幹活或者著急發朋友圈什麼的,數碼相機還不如手機用的多買一台膠片相機認認真真拍,慢慢感受就會明白速溶茶包和手沖的區別...
謝邀,說實話玩膠片就是燒錢啊!不是做這行或者大款錢多的人就不要好奇膠片機了~真心貴!
作為一個入坑不久的初學者,也用過尼康D90,大法α6000,理光gr2和富士xe2,但就是對膠片機的那種操控與質感愛不釋手。沒錯富士的無反也在刻意地模擬那些古董相機的感覺,很多廠家也踏上了復古的浪潮,但數碼相機終究感覺少了點什麼。作為學生黨,在攝影方面無力投入太多。而幾十年前的日系135相機如今價格大多在千元水準,這是什麼概念啊。千元機,就可以等同於全幅,全幅,全幅啊(滑稽)。記得有個玩膠片的前輩說過,玩膠片,拍照時爽一次,拿到照片又能爽一次,多好啊(逃)。
家裡有台祖傳的美能達X300s
突發奇想拿來拍著玩發現效果不錯,沖掃價格也可以接受
至於為啥堅持拿膠片機拍
一是因為懶得後期
二是因為沖掃店就在我家旁邊
確實是。目前膠片相機的價格已經隨著使用人群增加而大幅上漲
業務是又增加但是沒什麼用啊,這本就是夕陽產業,再怎樣都是迴光返照,在這最後的關頭,讓我們還是狂歡一把,享受這膠片的美好
嗯我已經開始寶麗來了 ♂?1、膠片的效果確實和數碼差別很大2、36張的限制讓人拍之前得思考3、如今消費能力都起來了,膠片卻還是那個價,總體並不貴所以,為什麼不玩一玩呢?
圖是冬天去俄羅斯然後壞了 回來後更換了一下部件我想說的所有,其他的答案都說了。真高興,還有那麼多熱愛膠片攝影的人。我之前一直覺得很難受,沒人理解。真開心吶。
本回答不代表公司立場
==================================
我個人是數碼起家。。。5d3,6d,1dx,d810,d610,a7r2,m-p都玩過
現在有兩套佳能的135設備和一套索尼的135設備
然後我入了膠片
但是我玩的和大多數膠片不一樣
我玩的是彩色正片
沒錯我就是這麼調皮
所謂彩色正片 顧名思義 在你洗完膠片之後 你可以直接在膠片上看到「正確的」色彩圖像
而不同於黑白以及負片的是 彩色正片洗完後,放在專用的相框內可以搭載專門的膠片的投影儀(當然別的也能放上去 效果很差就是了)
(這個投影儀上面還要專門接個鏡頭)
然後你能用投影儀在各個地方投射你拍出的照片!膠片!投影!正確的顏色!
而且 emmmmm
夢想是把玻璃窗沾滿
最後一張是在放大鏡里翻牌 有變形
當然黑白我也玩。。只是我感覺這個趣味更大
=====================================
由於索尼的法蘭距 天工的自動對焦。。手動鏡頭重新迎來第二春
所以膠片機有些價格不貴。。。。同卡口系統的可以上一個玩玩(我就是福倫達轉萊卡)
當然攝影本事就是小眾愛好 膠片更小,,,與其說膠片二次流行 不如說國內玩攝影的越來越多了吧
匿
膠片洗著太麻煩,有台膠片機6年了,還沒拍完5卷。單反按幾十萬次快門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佳能G7X?
※為什麼1寸底的黑卡和比它畫幅大2倍的M43畫質差不多?
※為什麼索尼e卡口的全副鏡頭這麼少,而第三方也罕見e口全副鏡頭?
※對於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單反鏡頭如何選擇?
※如何選購 UV 鏡?標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