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高刺激的娛樂狀態中靜下心來,適應低刺激/枯燥的學習或工作?

本題的出發點和「低刺激」的概念來自於:生活中有哪些壞習慣一旦改正就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 - edmond 的回答 - 知乎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一個人從適應高刺激的狀態轉為適應低刺激的狀態,從而適應枯燥的學習或工作?

或者,怎樣從高刺激的狀態平復下來,迅速進入低刺激狀態?

歡迎參與知乎想法 #我有八天假期# 討論,用視頻分享你的精彩假期~


這種情況跟環境、大腦和習慣都有直接的關係,絕多數年青人的注意力都處於一種不受控的態度,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年青人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

美國的市場研究機構Fluryy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美國人每天在移動終端上所花費的時間平均達5小時。今年1月份有報告稱,美國人花在移動應用(mobileapps)上的時間同比增長69%。

我們的大腦開始習慣越來越多新聞、碎片化消息、視頻和遊戲,甚至幾分鐘的碎片時間也可以隨手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和新聞,而這種每天重複數百次的高頻行為,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條件反射,在大腦形成新的習慣,然後就不斷的循環下去。

一旦大腦適應這類快速或實時反饋行為,後果就是注意力聚焦的時間越來越短,喜歡多任務切換,在進行低刺激/枯燥的學習或工作時,無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想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從習慣開始著手,改變一個壞習慣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個好的習慣去代替它,可以從以下幾個建議開始改變,但千萬不要指望,短期內就能立刻看到非常明顯的改變,習慣的形成和改變並不是太容易並且需要一定的時間,會經歷多次的反覆,才能慢慢看到效果:

減少刺激的來源

常規的刺激來源無非手機中的微信、視頻、遊戲、新聞和各種APP通知,想完全不用手機不可能,但我們可以減少各種手機的提示、通知開始,嘗試關閉朋友圈、退出無關的微信群,退訂好長時間沒打開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各種遊戲、APP在通知中心、鎖屏中的通知,以及各種小紅點、提示之類的。

手機上的視頻、新聞和遊戲類APP的通知一旦關掉,能節省不少的注意力,不用每隔一段時間就蹦出各種吸引人的標題或通知來干擾你的注意力。

另外不讀新聞和關閉微信朋友圈都能讓你節省大量的時間。

在操作電腦上也是同樣的建議,想辦法取消所有能彈出各種提示的軟體,減少在工作或學習時突然彈出某個新聞、聊天或收郵的窗口來干擾自己的注意力。

關注注意力的轉移並尋找替代行為

並不是把這種通知、提示、小紅點都關掉,就能立刻適應低刺激/枯燥,應該刻意的進行訓練,對自己的注意力轉移行為有所覺察,絕大多數人在使用手機或電腦時對注意力轉移情況毫無覺察。 本來玩看5分鐘手機,一不留意就變看到半小時、1小時。

當時列過一個清單,準備一些可以替代的行為:

  • 自己隨身帶個Kindle,從包里拿出來只需要幾秒中時間,用Kindle來取代手機,對我來說就是管用的。在Kindle準備一、二本非常有趣的書,最好不是玄幻或言情小說。會用一切空閑時間來閱讀。
  • 在電腦上工作時可以把在要做的重要事項用彩色的即時貼寫下來,放在電腦屏幕上或屏幕跟鍵盤之間。可以從生活中一些小事做時,重複的一直到變到習慣為止。 第一個目標是做100天次
  • 每隔半小時或1小時,來記錄一下自己現在在做什麼,這樣哪怕你正在發獃或忍不住刷微信、看新聞,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 下載一個記帳APP,一旦發獃時,就打開記帳的APP,記錄一下當天或前一天的花銷
  • 找一些有趣的外語學習軟體,發現自己在看新聞或刷微信里,先背5分鐘單詞或者閱讀一篇英文新聞,哪怕是看英文笑話也可以。
  • 使用音頻APP來聽一些有聲書、詩詞或文學名著,用有聲書來替代音樂
  • 刷知乎時,多回答問題而不是多閱讀,用輸出而代替輸入
  • 在工作學習時把手機調成震動,倒扣過來,並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 用幾分鐘做個拉伸:《拉伸:最好的運動》適合在辦公室里做的5個動作
  • 100天行動之辦公桌-效率提升從整理辦公桌開始

你也可以給自己列出一個類似的清單,準備幾個相應的替代行為,發現自己在刷微信、玩遊戲時可以去做的事情。

擴展閱讀:

  • 集中注意力的入門方法
  • 增加註意力小技巧--觀察自己的呼吸
  • 31條幫助你減少經常分心的建議

通過每天的運動和冥想改變行為

嘗試過各種100天行動,發現運動和冥想對注意力的改變最快最直接,通常1、2個月就會有所變化。每天幾分鐘,只要你堅持做下來,都會有效果。

經常做大量的運動。你必須安排固定時間運動,不要偷懶。運動可以讓你發泄多餘的精力,可以讓你減少攻擊性,降低腦內的雜音,刺激荷爾蒙分泌和神經傳導,使身體平靜下來,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運動的好處這麼多,你一定要堅持。找一些有趣的運動,你才會持之以恆。

另外,手機上有不少冥想類的APP,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做一次,比如蘋果手錶自帶一個 「呼吸 (Breathe) 的系統應用就非常不錯。

可以從每天幾分鐘的冥想開始練習,100天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已經有所改變。

擴展閱讀:

  • 增加註意力小技巧--觀察自己的呼吸
  • 怎樣進行冥想?
  • 推薦幾個冥想APP

推薦使用100天行動來培養習慣,在100天內只專註一個習慣,成功幾次之後,開始用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

有空的時候再補充。


不講廢話大道理,只給一個黑科技:

你需要的工具:秒錶,草稿紙。

當你決定從高刺激的娛樂,切換到低刺激的學習時,執行以下步驟。

1.

整理桌面,確保無雜物,秒錶放在桌面中央。

坐直,自然垂首,按下秒錶。

盯住秒錶三分鐘,要點:全身不準動,假裝你是木頭人,眼睛只能盯著秒錶的指針或數字流動。

(如果沒有秒錶,手機置於桌面,關閉後台應用,開啟飛行模式,打開手機自帶秒錶)

同時深呼吸,有雜念,或者想別的事都可以,只要保證身體和目光不動即可。

2.

三分鐘過後,準備好你要學習的內容,然後把草稿紙,放在右上角。

在草稿紙上面寫下:

【當下要完成的任務】用時:

拉回:

備忘:

1.

2.

3.

重點來了!

無法專註的根源是信息干擾,而一味逃避信息源甚至會加劇大腦的負擔。

因為當你正在專註一個任務,突然想到另一個事情,這時就面臨一個兩難問題,如果去做就會打破專註,如果不做,大腦勢必要分擔出一部分注意力來記住這個信息。

所以,執行的步驟是,按下秒錶,開始學習。

每當,有雜念浮現,快速辨別,如果是純粹無意義的雜念,就在「拉回」一欄打一個勾。

如果是有意義的信息,就在備註一欄,逐步記下關鍵詞。

核心原則是,在學習過程中,一切與你表頭寫下的當下要完成內容無關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在紙上標記,或雜念,或備忘。

等學習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按下秒錶。

回頭依次處理紙上備忘即可。

此方法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夠訓練人對思想雜念的覺察。

人很難從高刺激娛樂拉回,根源就在於高刺激項目信息量巨大,而學習過程中,會冒出無數雜念,每一個雜念在意識到的時候,大多都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

而及時在紙上記錄,相當於製造出一個大腦後台,把前台完全放空,保持穩定集中。

以我今早複習數學的草稿為例:

就這樣,是不是乾貨,各位自可嘗試,實踐出真知~

至於如果滿足了以上要點,每個雜念都及時拉回,還是沒能沉浸在當前任務至少30分鐘。

那就是目標和規划出了問題,當前任務與自身水平難度不匹配造成的,不在本題討論範圍內。

日後再說。

倘若各位覺得這個輪子管用,可以看一下我剛開的另一個坑,正在製造新的輪子。

如:如何通過一塊錢,來糾正駝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000916/answer/154590337


這個問題我思考過很久,從小作為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到現在沉迷於遊戲微博等高刺激的娛樂荒廢學習現在還在掙扎畢業,可以說高刺激的活動荼毒我已深。

大學時我雖然經常放飛,最後都能在關鍵時刻把自己拉回來,比如考試前考gre考托福的時候。這樣僥倖成功後我根本就沒有把拖延症把貪玩當回事。出國後,這一兩年,我發現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了,畢業論文一拖再拖,已經影響到我的生活,我就覺得必須要想辦法了。

試過很多方法,最後在減肥的過程中找到了靈感。其實減肥也是一樣從習慣高刺激食物(燒烤,火鍋,甜食等)到必須吃低刺激食物(蔬菜,土豆等)的轉變,我在減肥初期也是完全無法忍受每天吃草吃沒油沒鹽的食物,但是為了體重秤上的數字只能強制性控制自己,但是後來發現效果並不好,吃一段時間齋之後總是會又控制不住自己暴飲暴食,之後又後悔不已,反覆幾次就失去了減肥的信心,跟我掙扎著寫論文的過程一樣,強行在圖書館狂寫一兩天後總是會懈怠然後又回歸到以前天天打遊戲的日子。

後來,在體重達到某種峰值我又不得不減肥了,嘗試了一種新方法,以前我是逼自己吃素,現在我盡量說服自己本來就是喜歡吃素的,其實蔬菜也是很好吃的,想像自己變成了超模只能吃素保持身材等等,改變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潛意識裡讓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你最想成為的那個人。然後我並沒有完全不吃那些以前喜歡的食物,而是每幾天就會吃一點巧克力冰淇淋之類的但是會控制好量。用這種方法減掉了八斤。

運用同樣的原理,我告訴自己,我是喜歡這個專業的,我是喜歡寫論文的,有時候心理暗示的力量比你想像的更強大,人的大腦其實很好騙的,不斷強化暗示大腦就會信以為真,有時候裝著裝著你就真的會變成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理論我是在哈佛大學的著名課程,積極心理學中學到的。課程里反覆提到了積極地心理暗示的重要性。在這裡也向大家安利下這門課,在這門課中學到的東西都能受用終身。

每天開始寫論文之前我都會讀半個小時自己喜歡的書或者背單詞,最好是短篇或者散文,不會一口氣讀完但是會讓你從高刺激的狀態轉變過來。寫兩個小時後我就會獎勵自己打半個小時遊戲或者刷微博之類的。

在這個充滿高刺激活動的社會裡想完全戒掉遊戲微博之類的似乎不可能,但是只要控制好量不影響正常生活我覺得沒有問題。但是當你發現打遊戲或者其他高刺激的活動讓你失去了自制力,無法正常生活了,就真的需要改變了。其實最好的改變方法應該是去看心理醫生,因為每種成癮的活動背後都隱藏著一些心理問題,像我是因為孤獨,之前研一的時候有很多朋友天天泡吧party之類的,後來朋友們接連有了自己別的圈子或者畢業之後,我沒有人說話又無法從之前泡吧的高刺激後遺症中緩過來,只能打遊戲。

如果你不想看心理醫生,就只能和我一樣自醫了,不斷地自我暗示,建立良好的獎勵機制,偶爾沒控制住自己又頹廢了也不要放棄自己,第二天重新開始就是。不要給自己設定過高的自己根本達不到的目標,比如睡覺前暗示自己明天我一定要六點起來然後在圖書館學到半夜,然後虔誠的把鬧鐘設到5點50,結果第二天可能醒了卻根本沒有爬起來的力氣,因為你一想到自己要學到半夜就已經絕望了啊。你要是跟我說要我一周減十斤我也做不到啊,除非割肉,可能還會因為達不到目標的焦慮而吃的更多。

這種轉變跟減肥一樣註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希望一天之內自己就變了一個人不可能吧。重新從低刺激活動中發現樂趣和成就感,就像看著體重秤上的數字慢慢變小一樣,把從遊戲里獲得的成就感轉移到閱讀學習中,讓自己做到說打遊戲就打遊戲說學習就學習就可以了。完全戒掉高刺激活動?不可能也沒必要。你說你完全戒掉遊戲了現在不打lol了,是不是開始打王者榮耀陰陽師了呢?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能改變一些行為慣性的關鍵,往往不在做事的方法論上,而在思維方式的轉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即使遠離了手機、互聯網這些高刺激源,我們還是總能找到很多學習和工作以外的事情去做:

我們會去打掃衛生,好像房間乾淨了就會好好學習和工作一樣;

我們會去整理文檔,好像資料規整了就會好好學習和工作一樣;

我們會去做一份完美的計劃,好像有了計劃表就能好好學習和工作一樣;

我們會去做運動,好像神清氣爽了就會元氣滿滿的學習和工作一樣。

我們還會去做許多平時不會做的事,比如自己做一頓美味的宵夜、修剪植物、練琴、翻閱充滿回憶的老照片……

總之,就是不會去學習和工作。

我們不由自主的逃避自己討厭的事情,並寄希望於未來的自己。

我們潛意識認為到了 deadline,會有一個我2.0(更好的自己)在那裡等待。我2.0效率極高,自控力極強,不僅能彌補當前沒有做的事,還能做到更多,迅速搞定一切。

事實上,大部分時候,到了最後時刻,「我2.0」卻不見了,我們不得不被迫面對現實,為即將到來的考核交上一份倉促的答卷。並陷入自我懊惱、自我厭惡,只有再次回到高刺激的娛樂狀態,才能擺脫這種負面情緒。

這樣的循環一次又一次發生。其實是由於我們高估了學習和工作給我們帶來的痛苦,也高估了未來的自己。

刷新潛意識裡對自己和枯燥工作的評估,重新認識未來的自己,重新看待低刺激的學習和工作,也許會有所幫助。

1、重新認識未來的自己:現在的我 = 未來的我2.0

高估未來的自己,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在《自控力》這本書中提到過,腦成像研究發現我們在考慮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時,運用的是大腦中不同的區域。當人們想像未來時,想在考慮別人的特徵一樣,大腦中想像自己的區域毫無反應。

心理學家們用「未來自我的連續性」這個概念,表示「你在多大程度上認為,未來的自己在本質上和現在的自己是一樣的」。較高的「未來自我的連續性」會讓人現在就做到最好。「未來的自我連續性」較弱的人,會傾向於把不想做的事情推給未來的自己,而讓現在的自己享受即時的滿足。

我們要意識到,明天和今天的自己毫無區別,一個小時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也毫無區別。今天不想做的事,到明天並不會突然變得樂於去做。現在的我 即 未來的我2.0,現在我會怎麼做,未來也會一樣。

所以當電腦里還躺著未完成的報告,卻忍不住想打遊戲時,不要再問自己「我現在想不想打遊戲?」,而是問自己「我想不想接下來整天整夜都在打遊戲?」。

當拖延著不去學習或工作時,不要問自己「我是想今天做還是明天做?」,而是要問自己「我是不是打算永遠拖延下去?是不是打算讓『現在這個自己』承擔後果?」。

不過,要承認這一點現實,好像打破了一些對未來美好的期望,還真是有點憂傷啊!

2、重新看待低刺激枯燥的學習和工作:它們真的那麼令人討厭、讓人痛苦嗎?

很多時候,令人討厭的不一定是學習和工作本身,而是不知道這件事到底有沒有意義/價值的不確定感。

不確定背了這麼多單詞考試到底會不會用到,

不確定加班做出的方案會不會被老闆認同,

不確定每天的練習究竟會不會讓自己有所成長,

不確定付出這麼多代價去學習和工作是否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這種不確定感,成為我們心裡的噪音,讓我們很難靜下心來。

面對眼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當我們不去想結果時,往往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這樣想著,邁出第一步後,你會發現:

這本總是看不下去的書,慢慢讀倒也還好,沒有那麼晦澀嘛;

這個託了很久的報告,拆解下來好像也沒那麼複雜嘛;

那個難搞的方案,好像有點初步的思路了哦。

一旦擺脫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感,開始專註於事情本身,我們反而能夠更加放鬆和平靜。

慢慢的,完成了這個一直抗拒的任務的一小部分,也有了少許的成就感;

慢慢的,沉浸在當下這一件事情中,感到一種和高刺激娛樂不同的快樂,這種快樂中帶著自我認同,和發自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慢慢的,也從這些學習和工作中找到了樂趣,是不是不知不覺中也變成了高刺激的事情呢?

不過,擺脫不確定感的噪音,完全做到並不容易。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想:決定事情結果的很多因素(如客戶會不會滿意、考試會不會考到),並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與其在不可控的事情上焦慮和擔憂,不如把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而當下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要不要開始做這件事。

最後總結一下,

從現在起,不再逃避低刺激枯燥的學習和工作,而是選擇面對,它們其實沒那麼討厭;

不再對未來的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承認現在和未來的我是一樣的這個現實;

不再糾結於任務完成後的結果和回報,而是關注任務本身。

這幾句話看上去簡單,但做到卻不容易,需要我們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和慣性。也許不能馬上做到,但可以經常提醒自己,慢慢嘗試。

還是那句話,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能改變一些行為慣性的關鍵,往往不在方法論上,而在思維方式的轉變。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早8:45到晚10:00、一周五天、周六周日至少需要睡一天、公司位置偏僻、沒什麼娛樂設施、每天工作還有很多又累又臭的人和事需要應對、唯一的樂趣可能是打兩盤爐石。

是不是很刺激?

然後我用工作的閑暇時間複習考完GRE、托福(當然我有一些基礎)、因為我從進公司就打算干三年後換個環境、那時每天我都想time to go。

所以可能切身經驗是、先安靜下來、定一個大的目標、然後按邏輯把分解成一個個細小連續可實現的小目標、就像練級通關打怪一樣、當時用扇貝單詞就有點類似、實體書不太適合我。

然後勞逸結合、及時行樂。

當然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剛剛和一個愛作的前女友分手後任何困難都不是困難了(逃


先:再次感到遺憾,學習竟然成為了一件不快樂的事情。

給葯:針對語言學習者,必須要背誦的學習者。最近普通話都快說不流暢了,笑。

1.把要背的資料,用朗讀的方式錄下來。

2.聽一遍,聽兩遍,聽三遍....在此期間什麼都不要做,就聽,走路聽,吃飯聽,整理房間聽。

3.反覆!直到你腦袋對這篇資料產生共鳴。例如,我學英語時,用新概念2,直接用裡面的磁帶,反覆播放,一整天,我沒刻意去背英語,但我面對我父母,脫口就是第一篇的文章。(暴露年齡了,笑)由於慣性,學西班牙語的時候,老師被我流利的西班牙語折服,攤手。

4.靜心。耳朵插上耳機,你要相信,你到了另一個世界。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工作以結果為導向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7.


題主之所以問這道題就是因為從那道題的高贊答案中,了解到無法堅持做一件事情的原因,但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方法。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先弄明白,為什麼我們會頻繁的被所謂的「高刺激」所吸引。

高票答案提出一個說法:刺激。我喜歡把它叫快感。

實際上並不是那些干擾我們的事情能讓我們獲得多大的快感(很多快感實際上很快就會消失),只是獲得它們的成本很低,低到我們可以輕鬆地以高頻率獲得,這才是我們為之瘋狂的原因。

互聯網技術的爆發,導致我們獲得信息的成本大幅減小。大腦是有惰性的,如果在最短時間內就能夠獲得快感,它就不會傾向於花費更長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各種微博段子、短視頻、網劇吸引的原因。相比之下,讀完一本難以咀嚼的好書,進行半小時枯燥的慢跑,獲取快感的成本就高太多了!

實際上也有很多以前就存在的低成本快感誘惑,比如甜食,比如性愛。一個可以迅速升高我們的血糖讓大腦獲得快感,一個可以迅速刺激多巴胺分泌讓大腦獲得快感。但它們都不是無窮無盡的,身體獲得滿足後會自我調節停止這種慾望。

但是互聯網的世界是千變萬化的呀!有無數款遊戲、無數的段子、無數的短視頻、無數的零碎知識點,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二十四小時刺激你脆弱的大腦。

試問你還有多少意志力支持你去堅持那些高成本快感的事?

-------------------------------------------------------------------------------------------------------------

似乎到現在還沒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面對這麼多的誘惑,我們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試圖與生理本能對抗是愚蠢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這種本能?

我們做每件事情大腦都是希望獲得反饋的。小到吃一口甜筒,刷一條微博、看一個笑話;大到我們通過一門重要的考試,再到結婚、生子,都能夠刺激大腦獲得不同程度的快感。

事實上我們總想堅持看書,想堅持鍛煉,想堅持學習技能,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正是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達成目標能給我們帶來更高級的快感啊,光想想就很美好了啊!

下面是我畫的一張關於快感和時間的曲線圖,可以更直觀的看到高級快感和低級快感的獲取所消耗的不同時間成本。

我們花費高時間成本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在前期階段會有無數個低成本快感干擾我們,一旦熬過前面的低谷,後面的快感獲取時間成本反而大幅度降低。且會提升快感的閾值,更不容易被低成本快感干擾。

舉個例子:粉絲少的作者(比如我)認真寫一篇回答,收取的贊和關注的量遠不如我去看美女寫真集帶來的快感,而大V隨手抖個機靈,往往就斬獲上千贊,引起評論區激烈的討論。而往往我就會傾向於轉向去看寫真集,大V則已經開始醞釀下一篇回答。

例子很糙,但表達的道理不糙。我已經享受到了高級快感,還願意回頭去感受隨手可得到低級快感么?

回歸正題,我們如何熬過初期的低快感期?

篇幅原因我簡單的羅列幾點。

1、循序漸進。先在你能接受的基礎上完成一件時間成本稍高一些的事,之後再完成耗費更多時間才能完成的一件事,如此遞進,直到適性了可以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

2、與自己的昨天做對比。不要與別人對比,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獲得正向反饋。而不會感覺目標遙遙無期,甚至差距越來越大。

3、心態要擺正。不要覺得目標是美好的,而過程是痛苦的。要認為我們堅持鍛煉、堅持學習是一種常態,就如洗臉刷牙一樣。進步的過程是能夠從中獲得快感充實感的。

4、主動尋找反饋。和懂得給予積極建設性反饋的人在一起,你會源源不斷獲得激勵獲得快感(這個似乎可遇不可求)。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看我這篇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怎麼樣的體驗? - 魚丸的回答 - 知乎

-------------------------------------------------------------------------------------------------------------

你們是否願意讓我體驗答題的快感,幫我擺脫寫真集的誘惑。

----------------------------------------------

五一更新一發。

首先感謝大家為了幫助我走出寫真集的漩渦,紛紛伸出了愛的援助

勞動節全世界都在忙碌著朋友圈杯攝影大賽時,我沒有辜負大家對我的愛,潛心在家研究正規書籍而非我曾經心愛的寫真。

假期打磨時間的就是下面這本。

哈哈,絕不是人「性」。

這本書從人的嬰兒時期開始解讀人形成各種性格、行為習慣的原理。其中有段關於「移情」的心理學解說,我覺得有些感悟,同時也可以補充一下這個問題。

故在此分享給大家。

「移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當我們注意到別人正處在危險中時,我們自身也會跟著產生一種奇怪的不安感。這種移情的作用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雖然並沒有真正的威脅靠近,我們仍然會不自覺地做出防禦動作。例如,我們都會在別人的眼鏡突然掉在地上的時候做出撿拾動作;在保齡球場上,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運動員追著保齡球的運動軌跡,就像是他們可以影響它的運動一樣。同樣,在觀看足球比賽的時候,看台上的觀眾會不自主地傾向自己喜愛的球隊。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當感受到威脅時,汽車中的乘客往往會做出剎車的動作;看到高樓大廈的窗戶清潔工時,我們幾乎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害怕顫抖;當公共演講者因為忘記稿件內容而不能繼續演講時,台下的觀眾往往會產生某種焦慮和尷尬。我們生活的所有內容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這種身份認同的能力。如果繼續探尋這種使我們的動作和感受跟別人幾乎一樣的能力的根源我們就會發現,移情是一種存在於所有人身上的天生技能。這是我們對獨立個體統一於宇宙的普遍感受和反映,是人類必然擁有的一種特徵,它使我們認同自身直接經驗之外的世界。」

我覺得這可以很好的解釋人為什麼容易受電視劇、小說、別人的動態等等所影響。我們通過移情這種本能將自己帶入其他人發生的事件,可以體會到當事人類似的感受和刺激,使我們獲得爽感。

就如我們看知乎答題,也更容易被有故事情節的內容打動。就算是乾貨類的答案,也是需要答主舉實際發生的例子才讓人更容易理解深刻。同樣在看書時,我們也更喜歡看人物傳記等類型的書籍,因為可以如同小說一般將自己帶入主角的世界體驗到不一樣的快感。

反過來想,讓我們讀不下去的確實也就是一些光講道理,講邏輯,或者很抽象的一些書籍。但是往往很多對我們有用的工具類書籍,都是這類書籍。但凡暢銷類書籍,很多是作者用自己的理解把隱晦難懂的道理,用講故事舉例子的形式簡化地表達了出來,但是犧牲的就是書籍專業性和嚴謹性。

我們不能指望每本好書,作者都能夠生動簡化地表達給我們閱讀,所以需要我們自己去想像,去舉例子。比如上面文中的那段話,如果作者只寫「移情使人能夠迅速認同並帶入他人的角色,移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為,當我們注意到別人正處於危險中時,我們自身也會跟著產生一種奇怪的不安感」這樣的概念,可能我們就沒有之前那樣理解的透徹。此時我們為何不自行去腦補實際生活中,又哪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能夠印證這個理論。我們通過思考就會發現,確實在看到高樓擦玻璃的工人時,我們也會跟著緊張,好像那就是自己一樣,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如此恍然大悟對於這個理論的理解比作者直接舉例子給你甚至還要深刻,並且因為你主動參與了思考,相當於用自己的思維去描述了一遍這個問題,也更加助於你記住這一塊內容。

因為人的記憶是傾向於記住「有用」的東西,關於記憶這點本書也有相關的解釋,等我看完後面再更新吧~


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

首先給你的慾望取名。

如果你想在讀書的時候玩玩手機,就給他起名「貪玩的手機的不及格先生」。

如果你想在工作中劃划水,去偷懶看一會美劇,那就給他起名「喜歡金髮小姐姐的無業游民先生」。

根據你的慾望,隨便給它起外號。

在取好外號以後,你在做其他的事情時,你就會發現你會面臨選擇。

「這個美劇更新,我要不要先看看一會再去碼字。」

「啊,剛發一個說說女神會不會回復我?我要不要看下手機?」

這些問題會在你的內心裡出現,你就會情不自禁的開始思考問題,從而陷入糾結,最終選擇屈服自己的慾望。

但是如果你給你的慾望起了外號,你會發現一旦這些慾望來臨,你會清楚發現這是在誘惑你。

你可以在外號的提醒下,非常輕鬆的拒絕這些誘惑,轉而繼續學習。

至於效果,舉個栗子筆者身為220斤的巨胖在給自己的慾望取名為「熱衷於吃沒有女朋友的肥宅醬」後,體重極速下降到160斤。【雖然在高三一年屈服於慾望,我快到了享年180斤的地步】


一直困擾於自己難以專註於學習、工作,卻總是被手機、遊戲、微博、朋友圈吸引,就算有時候玩手機玩到頭暈眼花也沒什麼可玩的了,也還是抱著手機遲遲不放。自從前幾天看了那個答主關於低刺激高刺激的分析之後,下定決心不能放任自己被高刺激的事物控制了,這樣只會變成廢柴(當然是對於正在讀研的我來說,不保證所有人做的高刺激事情都是消耗心智的)。事實證明,我這個周末的學習效率確實比之前高了許多,我能成為高科技的主人而不是讓它主宰我的生活了,這對我來說是很值得開心的事。智能手機剛流行那會兒,我特別受不了身邊人都抱著手機玩不和旁邊的人交流,後來沒想到我自己也掉坑裡成這種人了。其實有沒有發現,高刺激的事物很多時候給你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快感啊,之所以我們難以從高刺激轉向低刺激就是因為我們接受不了停止高刺激之後的那種失落感抽離感空虛感,這就像一場看演唱會突然就結束了一樣,而低刺激的事物其實往往你長時間的堅持下來之後,即便停掉,你會覺得,誒?好像蠻充實。就像那位答主說的,接觸高刺激久了人真的會很浮,做什麼都只想著快快快,只想要看到結果,而只有沉下來你才能享受低刺激,低刺激同時也能幫助你沉下來,就像我經過這兩天看書看文獻,讓自己靜下來思考才總算蹦出來論文靈感,敲出來框架(大哭)。高刺激的網路世界固然有趣新奇,在那裡我們可以有很多我們可操控的身份角色,但是朋友們,在現實世界裡也要好好生活才行啊。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低刺激和忍受煎熬痛苦劃等號,也不要把高刺激和興奮輕鬆愉悅對等。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人的感覺尋求水平的生理基礎是不同的。一個人的感覺尋求水平會受到神經遞質中的某些酶,尤其是單胺氧化酶的影響,也會受到神經遞質本身,例如多巴胺,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影響。所以有的人先天感覺尋求水平就高,有的人先天就低,如果你感覺自己無法忍受低刺激的生活,不要急著否定自己,你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是生理原因決定的。

其次,在考慮如何才能降低自己的感覺尋求水平的之前,要問一問自己,問什麼要讓自己適應低刺激的生活?你一定要明白你不是為了降低感覺尋求水平而降低感覺尋求水平的,不同的任務適合不同的喚醒水平。是不是低感覺尋求水平者就一定好?顯然不是,社交活動中往往是高感覺尋求水平的人才能如魚得水,而內向、自閉則更符合我們心中低感覺尋求水平者的形象。另外,如果你在運動、銷售、演藝行業,我都不覺得做一個低感覺尋求者對你來說是一個好事。

說了這麼多,我知道你們還是想知道如何降低自己適合的刺激水平,而且我知道你們為什麼想適應低刺激水平的生活,因為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啊!因為學習的刺激水平低,作為一個高感覺尋求者,你們實在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啊!雖然我萬分理解你們的心情,但是作為一個積極的學習者,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究竟值不值得為了學習降低自己的感覺尋求水平。

我們無法靜心學習是因為學習對我們來說太不刺激了,我們往往只能堅持開頭的幾分鐘然後就刷知乎去了,於是我們的學習收益是:野心勃勃的開頭結尾幾分鐘 x 高刺激水平下的學習效果。

假設我們成功降低了自己的感覺尋求水平,然後過上了開掛的人生,一天從早學到晚不覺無趣,我們的學習收益是:認真學習的一整天 x 低刺激水平下的學習效果。

然而,如果我們決定不折騰自己的感覺尋求水平,轉而去提高學習對我們的刺激水平,比如給學習發掘動機,或者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從低刺激水平的活動中感覺出高刺激來,這樣我們的學習消耗變大了,肯定堅持不了一整天,最多一次幾個小時,我們的學習收益是:認真學習的幾個小時 x 高刺激水平下的學習效果。

哪種更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第一種不好,至於選擇第二種還是第三種則見仁見智,我願意選擇第三種,學習不只是一種由當下效果衡量的活動,說簡單點,學習不是往框里裝土豆,裝得越多越好,框里的土豆常常會自己漏出去,或者躲起來,但是如果你碼放地好,土豆與土豆之間產生了偉大的友誼,那麼你的學習效果就遠遠好過簡單的線性堆放了。

多出來的時間,你可以約個妹子,擇一個清風朗月,寂寥無人的晚上,攤開一冊吉米多維奇一起探討,豈不美哉?

------------------------------------------------------------------------------------------------------------------------------

看到評論說這篇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具體的方法可以看我另一個回答:能否將學習變為一件高刺激的體驗? - 知乎

我的其他回答:有哪些建議可以送給20歲的年輕人? - 知乎


小黃人你又提問了。

嗯。沒錯。我不是來終結這個問題的。

你的問題是。「怎樣從高刺激的娛樂中靜下心來。適應低刺激/枯燥的學習或工作。」

但是我想把這個問題改變一下。「怎樣從高刺激的娛樂中靜下心來。適應某段時間為低刺激/枯燥的學習或工作。」

那麼好。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我們認為會學習是一件低刺激的事情。

學習所屬的層次在最上層。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想要先實現下層的需要再解決上層的需要。

也就是說。在你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有一本書和一個麵包擺在你的面前。你肯定會選擇先吃麵包。

所以此處我提出第一個建議:

假如吸引你的高刺激事物是一個可完成的。持續吸引你注意力的。那麼最好先將這個事情解決再做低刺激的事情。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這個疑問是學習類似於低刺激的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你學習的時候。你的胃沒有得到滿足。你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看書也沒有作用。看書會使你獨自一個人脫離社交。

可是學習能夠使你擁有更優越的生活。不必為食物擔憂。教你在遇到危險時如何保護自己。使你的氣質得到提升而在社交中更受歡迎。

但是。人的大腦是趨向於即刻滿足的。並且在學習與獎勵間隔較長時。會出現兩種現象。

①無法使學習與獎勵之間形成聯結。認為學習是一件無獎勵的事情。

②在獲得獎勵時。不將獲得獎勵的原因歸於學習。也會使大腦認為學習是一件無獎勵的事情。(和小黃人說的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差不多。)

此處我對這兩點分別提出不同的建議:

①在學習之後給自己一個可以獲得良好感覺的獎勵。

②看看學習都給你帶來了什麼獎勵。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改變小黃人的原問題。因為在我看來。學習實際上是一件高刺激的事情。只是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而已。)

但如果你說。我不想完成高刺激的事物。也不想把低刺激的事物變成高刺激的。我就是要強行把注意力從高刺激轉移到低刺激。方法也不是沒有。但是。慎用。

要知道。注意力只能夠從一件事物轉移到另一個事物。所以。盡量減少高刺激事物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首先。可以選擇這樣的一個環境。

但是。遠離電子設備。

遠離電子設備。

遠離電子設備。

這樣的環境的存在目的在於減少刺激物。卻無法使我們從一個活躍的情況下變得安靜。即便你的身體可以。你的大腦也不行。

假如你剛剛結束一個聚會。你體內殘餘的激素例如荷爾蒙。多巴胺。乙醯膽鹼。等會會使你進入一個激進的狀態。這個狀態會對你造成兩點影響。

①你的神經處於活躍狀態。無法使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

②你會不停的回想參加聚會時發生的事情。

如果是這種狀態首先你需要一個上圖的環境。然後。我建議試下冥想練習。(冥想練習可以在網上搜下方法。)因為激素不可能一直對你產生作用。但是你需要給大腦一個信號。我現在已經結束聚會了。給我停止激素的分泌。

如果你不想進行冥想練習。也可以。但是我禁止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學習。當你準備在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狀態下進行一件需要耗費精力的任務時。只能夠使你對這件任務產生厭煩以及無法完成的感覺。

為什麼我說這個方法要慎用呢。因為我不確定你會不會在看書的時候把書撕掉。

最後。我不確定小黃人的問題有沒有「在高刺激的環境下進行低刺激的活動」的意思。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比較麻煩。等我有時間再做更新。

接下來介紹具體方法。

如果面對的高刺激是可以完成的。我推薦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具體可在知乎搜索。怕侵權就不貼出具體流程了。)

②如果面對的高刺激是無法解決並且是持續性的。我們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強迫中止。也就是選擇安靜的環境。另一種則是使低刺激變成高刺激。建立賞罰機制這已經是一個比較廣為人知的方法了。(可以去看看小黃人的答案。)我也就不再贅述了。

我這裡想要說的是另一種方法。

「客觀的評判學習產生的影響」

前面我也說過我們認為學習是低刺激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無法把我們的成就歸因於學習。

反智主義的出現可以證明這一點。「初中學歷的小王年入百萬。」「清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賣豬肉。」這些會使我們對學習做出錯誤的評價。

那麼我們如何對學習做出正確的評價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表格。

這是我自己的一個例子。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種歸因可以把獲得關注和學習聯繫起來。獲得關注是一種獎勵。基於社會需要形成的獎勵。這樣更容易使學習變成一種高刺激的事情。

而第二種歸因則把學習歸於「我存在」。我存在並且說話了就會獲得關注。便不會把獲得關注這個獎勵和學習聯繫起來。並且注意到了學習付出缺少獎勵。

對於其他的低刺激但是是長期收益的活動。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使自己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這個活動。所以。要不要點個關注來給我讓我形成正確的歸因呢。


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會列一張 TO DO LIST,讓自己的對自己的學習或工作任務有更加直觀且清晰的認知。

答主呢,通常在列完TO DO LIST後,想玩的心就涼了一半了,因為預估下時間,都會發現時間緊,必須馬上開始動手。(別學我,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能說明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這樣一來,會開始感到壓迫感,自然而然地心會開始靜下來。

心靜之後,無論是開始學習或者工作都會變得更加順利。


這個問題源自高票答案的回答,我也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過一些補充。在這裡我在重新總結一下。

高刺激事件之於低刺激事件的區別就好比出去找小姐啪啪啪和心愛的女朋友滾床單的區別。

一個是心理和肉體的雙重興奮,一個只是肉體的生理需要。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受電子大麻的影響,只喜歡高刺激事件,有需求的時候就喜歡找小姐,很難在靜下心來去真正談一個喜歡的女朋友來滾床單。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想要真正適應低刺激事件,真正結束這種循環,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充足的睡眠!

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不就是早睡早起,睡個好覺么?那能改變什麼?作為一個曾經失眠大半年的患者,我來告訴你睡眠對你的影響!長時間的睡眠不足,輕者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做任何事情無精打采,重者會使人嚴重情緒化!(想想一天都帶著起床氣是什麼感覺)最嚴重的是會干擾你的自制力!你本來做了好多正能量的計劃,一旦睡眠不足,全部都成了扯淡。不信的可以熬夜晚睡一個月,自己慢慢驗證一下。

第二:做一個清晰的目標規劃

其實所謂的低刺激事件說白了也就是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比如看書,運動,學習,這些是可以給我們帶來確實收穫的行為事件,卻因為過程中的枯燥,孤獨,勞累讓我們望而卻步,我們大多數人根本還沒有從這其中找到興奮點就已經被逼的放棄了(相比於費盡心思追一個喜歡的女孩子滾床單,找小姐確實來的更直接一些)作為低刺激事件,本身的興奮點來的就比較慢,那我們應該如果熬夜它的枯燥期來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呢?那就是給自己定一個清晰可見的小目標!然後定期給自己灌點雞湯!比如健身:我想著先減肥,讓我的女神不那麼討厭我,然後我在增肌,讓我的女神崇拜我,這樣當你每次感覺累的時候,想想女神看你那崇拜的眼神,是不是感覺幹勁十足呢?(咳,長得太丑的可以換個別的目標)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就如同汽車一般,不可能有無限的動力去一直跑下去,所以我們得自己想辦法給自己加油!先定個小目標,比如先活它個500年~

第三:遠離電子產品!(手機,ipad 等)

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徹底被電子產品包圍。高刺激事件的由來便是電子產品帶來的副作用,它在讓我們生活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的精神一直處於一種亢奮狀態!我們現在和當年的網癮少年並無本質的區別,電子產品就如同當年的大麻一般,讓我們欲罷不能,一個是肉體上,一個是精神上,都讓我們日益消沉,變得醉生夢死。我們應該清楚,電子產品只是一個工具,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適時的娛樂並無可厚非,但是長期的沉迷只會讓我們難以自拔。或許會有人說那我無聊就是想玩啊!嗯,當年吸大麻的哥們跟你想的一樣。我承認,我也經常玩手機,但是我分得清場合時間,也分得清它只是一個工具,出去吃飯我從來不看手機,和朋友聚會我也從來不看手機。所以,不要說戒不掉,不現實這樣的話,手機在我眼裡只是個移動錢包和通訊工具而已。我也沒有ipad~

工作一天無聊的很,下班之後很累什麼也不想做,然後回家洗個澡吃個飯開始刷手機,明明很晚了,很困了,就是不想睡覺,繼續刷手機,不知不覺已經深夜,然後躺床上半天才睡著。第二天起來感覺無精打採的,然後想著不能這樣了,要改變!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下班去健身,早晨給自己訂了一個完美的改變計劃,然後下班又很累,什麼也不想干,還是回家早點休息,明天在開始吧,然後又忍不住熬夜刷手機……周而復始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無限循環在這個怪圈中,想改變,卻不知如何去做,曾經那些遠大的夢想都因為這個惡性循環和我們漸行漸遠。所以,改變吧。我說的這三條缺一不可,第一條是前提!睡眠不足情況下是自制力真的很渣,沒有目標的堅持也真的只是曇花一現,而不遠離電子產品,那一切都是白搭。

養精蓄銳,提高自己的自制力,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慢慢來,美好的人生其實一直在等你,如果你老是原地玩蛆,怎麼去發現更優秀的自己?

共勉!


你學不進去習,說明你還是不夠怕。

你還是不怕你的未來達不到你的預期;你還是心存僥倖,不夠執著;你還是缺乏某種特定的心理素質,那種破釜沉舟,風瀟水寒的決絕。

你可能會反駁,說我講的這些道理假,大,空。你自幼便耳濡目染,類似版本聽過九九八十一種。這些東西毫無建設性balabala。

那說明你還是沒聽懂。

有哪些驚艷到你的句子?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

舉個幾個不恰當的例子:你看到和頤酒店事件,你到底思考有多深?你會不會在內心用力的告訴自己,天黑了絕對不讓女朋友獨自在外?

你看到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事件,你會不會進一步明白安全條例,制定時的深意?

你看到天津大悅城事件,除了感慨熊父母真奇葩,自己真的能做到時刻保持敏銳嗅覺,保護孩子不受高處低落之外的何種其他傷害嗎?

或許這些你都懂,學習和成長的道理不也一樣嗎?

回歸具體的問題,@edmond小哥的理論很有道理,也明白曉暢。而且有趣的事,他自己都沒注意到,他口中「低刺激」的事情,其實對他來說,刺激極了。但凡有心人,對於自己都有一條內心深處的紅線,他們無法承受從上跌落,換句話說,他們真的在害怕。你姑且可以將這種情況稱為「暗刺激」,而暗刺激的刺激之處,就在於刺激尚未發生。有心人為了規避未來可能的落差,不停的在努力,持續的進行看似「低刺激」的行為。事實上他們收穫的精神體驗,別有一番風味啊。

若是想感覺到怕,方法也很簡單:深想(不是多想)。有多深想多深,有多用力就想的多用力。你越害怕,越說明你越接近了你心中的紅線啊。

祝題主好,祝看答案的人也好。


降低娛樂高刺激
關於降低刺激有知友說的已經很明確了,戒掉。

戒東西我一般是直接給自己下一劑猛葯(喜歡上網就一個月不去上網),破壞心流和習慣。
通常下猛葯會逐漸熟悉低刺激的事物以及心流模式,可以以此作為突破口。
然後找到問題根源,傷痛會使你反思。

建議:
1.不要再次進入高刺激,反覆提醒自己目標。

2.反思與改變優化高刺激環境
(計劃目標長跑冥想,做收益期長或你認為有趣且有益的事,並減少高刺激事物)

3.使自身厭惡厭倦高刺激事物以及環境
(意識到高刺激的危害以及虛無感,思考其是否能使自己獲得巨大的正向反饋價值)

現在我認為和發現,對於戒掉壞習慣,勸誡自己循序漸進只是一種推諉和借口。
只要不放任自流就肯定有效果,馬上開始,並認清自身現狀。

提高學習工作的低刺激

如何提高呢?

1.知識變現(活學活用)
背一篇古詩背一篇文章當然是很枯燥的,但是你要想在女生面前,或者知乎上裝逼那麼是必須背的。

2.模仿遊戲模式(產生習慣)
通過模仿遊戲模式改善生活學習的樂趣。
建立三大機制:一.目標。二。反饋系統(獎勵,一盒萌妹子要不要)三。清晰的排名與等級定位(加強自身能力定位與思考自身境地)

3.保持高參與度,從心底發出訴求,建立場景舒適區,當然還要意識到:
行為(心理.身體)=激勵(自我與外部激勵)-成本(心理.行為.環境)

發揮自身長處,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最開始學精不學雜,發揮自身長處到極致通常能加快知識使用及變現)利用空閑時間學習感興趣的知識。

彩蛋
——————————————————分割線

為了精簡答案,有什麼疑問我會在評論區補充和回復。


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非常平淡無奇的。

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非常平淡無奇的。

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非常平淡無奇的。

然後,正如@edmond在題目的另一個問題提到的,我們總是傾向於做那些高刺激的事情。以至於無法集中精力做想做的事情,最後生活陷入死循環。

想從適應高刺激的狀態轉為適應低刺激的狀態。方法就是盡量少做或者不做高刺激的事情,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大腦中都下意識思考一下,這是一件高刺激的事還是一件低刺激的事,看電視劇,刷微博,刷朋友圈,打遊戲等等都是高刺激的事情,如果同時有重要的待辦事項,這些舉動還會增加焦慮和拖延。盡量不去做這些高刺激的事情,如果實在覺得無聊,可以做些算中等刺激水平的事情,如聽音樂,跑步,做想做的運動。

等到嘗試做過一段時間低刺激的事情,就會發現靜下心來做學習、工作等不再那麼困難了。

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盡量少做或者不做高刺激的事。


人一旦習慣了某種高刺激的生活方式,如果在沒有外力強制約束的前提之下,再想適應低刺激的生活方式,是比較難的。

因為追求歡樂,逃避痛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本能。但是,這種歡樂與痛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比如說前一陣很火的冰桶挑戰,大冷天的把冰水扣在頭上,從生理角度來講,這是痛苦的。但是從心理角度講確是歡樂的,因為有種別人不敢而我敢,別人不能而我能的快感。再比如說被老闆上司各種罵各種侮辱卻不能辭職的,因為辭職可能會沒有飯吃了,這種屬於心理上痛苦,生理上卻可以滿足!所以人的本性一定是追尋快樂,逃避痛苦的。只是這種快樂與痛苦有心理與生理之分,現在與未來之別。

總結而言,其實人生在世所有的矛盾與糾結都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取捨!高刺激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得到什麼?又可以讓你失去什麼?低刺激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得到什麼?又可以讓你失去什麼?你想追尋生理上的歡樂,還是心理上的歡樂,你想追尋現在的歡樂,還是未來的歡樂!

搞明白你想要什麼?你能要什麼?搞明白孰輕孰重!那時,你自然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當然以上回答,不適用於哪些既可以讓自己生理上歡樂,又可以讓自己心理上歡樂,既可以讓現在歡樂又可以讓未來歡樂的人。呃,嚴格來說,能達到這種狀態的已經不是人了!


有辦法,你一直問是沒有用的,總之先清空桌面上所有東西,然後開始做你要做的事情,覺得做不下去的時候忍住,然後你就進入狀態了,連時間表還有待做事項都不要列,什麼都不要想,先開始做。

很多時候問題就是想出來的,想想懶得去做,想想好難,想想好麻煩,那還不如玩遊戲,不如做更輕鬆的事情。

但你一開始做,其實就沒工夫去想那些事情了,事情不難做,而是你想想就不愛做。

那就不要想啊。

我以前也想了很多辦法引起自己的興趣,去愛做這件事,但是你沒有發現這件事有趣的地方前,你是不可能感覺有趣的。

也試過按時間表去做,但我本身不是個自律的人,我會覺得很痛苦,後來覺得我就是想太多了,把桌面一掃,把自己按在桌子前,總會做完的。


是不是「明明知道該學習了卻還是無法靜下心來學習」的狀態?

如果是的話,試一下我的方法:

自己給自己出幾道乘法計算題做一做。

最好三位數以上的乘法,反正我每次只要做個3、4道就可以進入學習狀態了。

來,給我計算一下693*864=?

-----------------------------------------------------------

3/22

=。=感謝點贊的同學。也感謝你們的嘗試,因為這是我最近自己總結的東西,對自己有效果,並不保證對別人有效,不過看到評論里的反饋,看來對於一些人還是有效果的。加之回答評論的「持續性」問題,那麼就多說些有用沒用的話。

先說一下,我這個方法的實際功用吧:

我這個方法就是打破對學習的排斥,讓你進入學習狀態。並沒有讓你進入持續學習狀態的能力。(喂,先別急著跑,我下面會說很多東西,可能有一些對你有用)

嗯,先介紹我為什麼會搞出這個方法來。

我的狀況就如同題主給的鏈接,那位edmond的答主相似,甚至更嚴重。

惡性循環,無限娛樂,難以中斷。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反正我是這樣的。

每當,進入這種惡性娛樂狀態下時,本身是能夠意識到自己必須停止的,但就是停不下來。電子書就放在桌面上,「想打開看」但就是不會去打開,有時就算打開了,也不會看。這種狀態真的極其噁心,彷彿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廢物。這個時候,我往往會感嘆「跨出第一步」真的很難。(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你還沒經歷過。至於我的自制力如何,我下面看情況說說)

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作了很多思考。(很多人可能會說,遠離電腦手機或許很容易解決,是的,我有試過,確實有效果,但我是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我的學習是離不開電腦。而且我本身有一種執拗,我在內心深處很鄙視這個惡性,想靠自己的毅力克服這個問題。有點中二吧,事實上我也一次次地失敗)

就在前段時間某一天,就有一個想法冒出,我能不能做個過度,就是做一件事,不太需要廢腦力,但又可以以此略微地進入學習狀態,想了想,感覺做幾個計算機或許可以。事實上也確實可以。

嗯,就這樣子。

我這個方法就是讓你從娛樂狀態進入學習狀態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至於在持續性上,說沒作用沒錯,但說有作用也是可以的。

要產生持續性效果的話,你可以在你每次又玩起電腦或手機後,再寫幾個題做一下,進入狀態,如此反覆,這會漸漸地增強你進入學習狀態的能力。

這種方式就是和練習冥想相似,一般人冥想(先不要把冥想當作奇怪的東西,關於冥想,下面我會給個哈佛一個心理課的視頻鏈接,你去看看,再做判斷)時很容易走神,但對於初學者,練習就是要不斷的從一次次走神後,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來,放到呼吸上。如此,後面注意力才能長久保持。

對於提高人的自制力,就我所知的話,就是

1. 練習冥想

2. 運動

冥想有沒有用,我不太清楚,因為我每次想要養成這個習慣時,都會被各種原因打斷,而冥想的效果是短期內不明顯的,所以有沒有用,我無法給出答案,但各位不煩試試。

至於運動,效果很明顯,有運動的話,你會發現心態會變得比較積極。對於很多問題,會比較正面的看待。

下面給個我上面說的哈佛課程

網易公開課

關於冥想和運動對於人的影響,可以看看網易公開課《幸福課》第17講 運動與冥想

《幸福課》這個系列應該很多人知道吧,它是一個哈佛教授開的心理課程,裡面探討了很多東西,沒看過的人有時間的話,建議去看一下(別被課程名字嚇到,課程內容不是心靈雞湯,放心食用)。

上面我說了這句話 「至於我的自制力如何,我下面看情況說說」。

=。=現在我的決定是不想說了

我是廣東某個985 211大學學生,所以我高中自制力總不會差的。

至於我的自制力如何螺旋爆炸到今天如此慘狀,這裡就不說了(如果很多人想知道我再說,打了挺多字也有點累了)。

小總結,我給的方法是一個好的(起碼對於我的效果很明顯)自製手段,至於提高自制力的話是「反覆自製」,「冥想」,「運動」。

最後,我想提醒一下進入惡性娛樂循環的人:

要認清你進入惡性娛樂循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在逃避壓力?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你很可能是在逃避某個問題,你先把那個問題看清了,不然這個問題也解決不了。

我曾經以為我有遊戲癮,有網癮,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是因為我為了逃避某個問題,才不斷地通過娛樂來緩解積累在內心的巨大壓力和痛苦。

可惜,借酒澆愁愁更愁。沒有吧那個問題看清了,想戒酒?難!

當然,這可能是我的個人情況,或許你只是單純的網癮。

------------------------------------------

先到這裡吧,有問題再補充。


暴露療法

將自己置於超高刺激中(不要因為累了就停止),直到自己永遠厭惡這種環境。


推薦閱讀:

生活在連雲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一個光頭,如何優雅地生活?
目前國內收入水平不高但消費水平偏高的城市有哪些?
為什麼動漫里妹子普遍內八?
掃地機器人可以踩嗎?

TAG:學習 | 生活 | 心理學 | 自制力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