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岩層是如何形成的?
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張照片,求地理大神從專業角度解釋一下成因,尤其是那一條筆直的白色岩石,謝謝大家!
白線顯然是一個台階,很有可能是此國道/省道改造工程之前的老路。白色的一條是鋪的路面(多半是水泥的),跟地質一點關係也沒有。至於這個剖面嘛,是不等厚箱狀褶皺,轉折端發育小型逆斷層(圖中左側中部)。此剖面是典型的強硬岩層夾軟岩層(估計是砂岩和泥岩)時會形成的箱狀褶皺構造。
我來過這裡,是一條公路
這幾天正好在做褶皺運動學模擬
先上最終狀態
模擬的紫色的線的形態還是和實際比較吻合的,而且隨著往圖片右手方向走,次級的尖棱狀褶皺消失,歸為一個統一的較大的褶皺。這和模擬的也是一樣的。在最終狀態上加點剝蝕就和剖面形態完全一致了。初始狀態:紅色是斷層形態,綠色為原始地層參數設置:因此,可以回答提問者的成因了。@雲舞空城 @Tony Soup
突然看到一張圖,跟題主的情形很像,其實就是路旁修築邊坡挖出來的,應該不是斷層
The Sideling Hill rock cut is famous for its impressive geologic display, exposing layers of sedimentary rock folded in a broad syncline.
Photo credit: Schnabel Engineering, Inc.
Geology IN: 10 Amazing Geological Folds you should see
經過一群博士和碩士的熱烈討論,形成了兩種觀點:
1.是一條公路
「白線」兩側地層錯動距離的變化,實際上是因為觀察角度的問題造成的透視現象。如下圖所示:
ABCD四個「地層」厚度均勻,將紙摺疊成有個半山腰公路的樣子
找一個角度斜視:
可以發現,在特定的斜視角度下,ABCD四個「地層」發生了顯著的「視覺錯位」,自左向右,錯位距離越來越大。
這個想法符合光學原理,符合圖片的大致信息,但是這裡有一個假設:「白線」兩側的同一地層實際厚度相等(D上=D"下),變化的只是視厚度。
--------------------------
2.沉積盆地中的古代生長逆斷層,被後期地下熱液充填,形成特殊脈體。
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模型,它成立的基礎是「白線」兩側地層變化的不僅是視厚度,地層的錯動也不只是透視現象造成的錯覺,而是由於地層真實厚度發生變化,造成「白線」兩側地層厚度不同所形成的斷距S(上一種公路假設中,斷距 S』=0),且「白線」以上的真實厚度比「白線」以下的地層小,斷距S自左向右變大。
在假設這種情況成立的前提下,解釋該模型的成因。
所謂生長斷層,是在沉積地層形成的同時發生活動的斷裂。生長斷層的活動會造成一個典型的特徵:斷層兩側地層厚度不均勻。
【a】對於生長正斷層/同生正斷層來說,斷層的活動造成斷裂上盤(hanging wall)地層厚度大於下盤(footwall)地層厚度,如圖所示:
在斷層右側上盤區,1』、2』、3』地層的厚度均顯著大於下盤的對應地層。斷距S1=1』厚度-1厚度;以此類推。
【b】對於總體沉降背景下的生長逆斷層來說,斷層的活動造成斷裂上盤地層厚度小於下盤地層厚度,如圖所示:
實際例子:
(斷層V的左側上盤,地層厚度比右側下盤對應的地層厚度明顯偏薄。)
在本題圖片的斷層假設中,白線上部地層為上盤,厚度以ABCDEF表示,下部地層則為A"……F"
若這種厚度的差異排除掉透視效果後,仍然能反映真實地層厚度差異,則白線兩側地層存在斷距,且斷距S&>0。
於是,一種理論上的古代生長逆斷層假設可以成立。
在古代某個時期,整個區域為整體沉降的構造背景時,一個小型逆斷層伴隨著這沉積地層的發育而逐漸形成。它上盤的地層厚度逐漸小於下盤的地層厚度。後來,更強烈的構造活動將整個區域的地層揉皺變形、抬升成山。強烈的構造活動中,一些地下熱液沿著這條小型逆斷層上涌,逐漸在此充填並發生熱接觸變質作用,並最終形成一套沿著斷層展布的小型礦脈。
-------------------
3.斷層假設存在的問題:
(1)該逆斷層過於平直光滑,沒有彎彎曲曲、沒有小的地層彎折(牽引褶皺)、沒有次生的更小斷裂(小毛刺兒)。作為逆斷層,這不太科學。
(2)作為逆斷層,應當封閉性較好,斷面發育破碎帶,不太容易被後期熱液充填。所以,這也不太科學。
(3)一個地質發育史,如果存在太多的巧合、正好、未嘗不可,那一定是有漏洞的。所以,這還是不科學。
------------------
4.總結
公路派觀點明顯佔據優勢,也更為合理。
作為死不知悔改的斷層派,我表示在沒有更多角度的照片提供更多信息前,你們怎麼知道我口中的那些「巧合、正好、未嘗不可」都不存在呢?
嗯,這很不科學。
白線兩側地層接不上,可能是斷層。
圖片右側,大樹附近,白線上下明顯可識別出上下兩個不同的坡積段,顯示存在一個台階。白線可能真是道路,該路右手側寬,至左手側漸窄!
不同成分的砂礫沉積造成一層層沉積岩,如下圖:
板塊運動,地殼擠壓,形成褶皺:
參見書本彎折,折到一定的程度,岩石脆了斷了形成斷層。路。至於為什麼看起來離我們越遠位錯越大焦點透視啊。。
地殼運動導致岩層斷裂,白線是斷層帶。
推薦閱讀:
※新手是用雞嘴地質錘還是用鴨嘴地質錘比較好?
※霰石、方解石、長石、輝石、石英、雲母等什麼石什麼石的是按什麼分類的,怎麼歸類區別?
※推薦一本地質學入門書籍?
※如何確認這種紅色的石頭是什麼岩石?
※火成岩分類標準中使用了各種三角圖,比如QAPF分類。可是這個圖該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