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支電影鏡頭的好壞?主流的包括蔡司、阿萊、庫克、安琴;便宜的品牌包括佳能、索尼、Samyang

最近在研究電影鏡頭,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包括蔡司的CP、阿萊的UP、MP、庫克和安琴,這些一支的鏡頭價格都是從5萬到50萬不等;也有些相對便宜的電影鏡頭,佳能、索尼出的一支3萬左右,Samyang出的Xeen只要1萬左右,更便宜的還有4千左右的。問題來了:

1、如何評價電影鏡頭的好壞呢?除了MTF,還有沒有其他可以量化的電影鏡頭評價指標呢,感覺色彩、畸變、暗角等都只能靠感覺。。

2、對於資金有限的攝像人員來講,選擇佳能、索尼,甚至說Samyang電影鏡頭,攝影攝像效果來說真的比蔡司CP差很多嗎?


我們公司有一套三洋,

借出去了都不用押金,

就沒人拖著不還過。


我覺得有必要吐槽一下所謂「電影鏡頭」了。

其實都不用我說,就你看看無忌那些,1080P這種AV畫質都要哭爹喊娘求廠商給超採樣的老法師們,你再看看吹捧老安琴順便吹捧新安琴的人,這兩種人他們的重合度有多高你就知道了。

你再看看所謂畫質吹上天,這個幾千萬像素解析力了,那個上億像素解析力了,這些個新老電影鏡頭,他們的畫質到底怎麼樣,有沒有和大量的普通單反鏡頭的對比測評?

你就沒覺得不太對勁嗎。

你再看看生產電影鏡頭的廠子,他們的產品線上有沒有非電影鏡頭,他們之間有什麼差距?

你就不懷疑么。

什麼需求用途不一致,怎麼比之類的話還是省省吧。再不一致,花的錢都是人民幣。你看看佳能的50/1.2,攝影版和電影版差了幾倍價錢?有沒有一位影視行業的工作者能給我解釋一下,差的這20000塊錢,到底滿足了什麼電影行業必不可少的剛需(滿足了系統的焦距標尺,無極光圈,是剛需沒錯),而技術含量又超過一輛二手夏利?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個行業的人都比較能掙錢,也從不購買器材。

但是你去嘚瑟什麼解析度,什麼球差相差彗差炫光鬼影,是什麼居心?讓小白們去買?買了最低端電影頭以後發現還不如FD口一千塊錢買一送一的破爛?

但是好在世界上還是有人識貨的。

以前你要說你拍個片子,不是這個畫風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突然出現了一個異教徒:

眼尖的電影行業從業者可能已經發現了,機器還不錯,但是這個鏡頭,看起來像是單反頭啊,垃圾。

行。

那請您找出一支,可以和下面這隻18~35mm T2.0 媲美的其他超廣角S35變焦鏡頭?

這是同一顆鏡頭哦。只不過就是電影版的價格上漲了五六倍吧。

但是你可千萬別怕沒人用。這顆1835的攝影版,在電影版出來之前,出鏡率真的已經可以和doge媲美了。而電影版更是增加了行程達到180°的對焦環,330°的變焦環和60度的光圈環。

什麼 Σ( ° △ °|||)︴這就漲了五六倍?

對。而且我告訴你,它不僅僅要漲五六倍,而且還能保證自己在電影鏡頭領域的性價比保持在一個很無敵的位置。

就像4000塊錢的Art50mm敢和蔡司20000多的otus比,20000多的1835T2.0也敢和六位數的安琴入門變焦比。(具體來說的話就是安琴的1640T2.6-2.8,適馬速度快接近一檔,焦段掐頭去尾,安琴16mm好評,適馬體積和重量完勝。畫質不好說。但是姑且相信列位RED用戶的判斷吧。畢竟一套RED一般也二三十萬呢)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你不需要環上的齒輪卡預先設計好的位置,那麼你是100%不需要電影鏡頭的。

如果你需要卡位置或者上跟焦器,你考慮清楚是不是你的每一支鏡頭都需要。

如果你需要,那麼請你考慮一下在上面綁一根齒條可不可行。

如果你覺得即使綁了齒條,行程方面也太短,而且我還想無級光圈,那你考慮三陽的電影鏡頭。

如果你希望所有鏡頭有相似的尺寸和完美的畫質,請你考慮蔡司的LOXIA系列的三支鏡頭。

如果你害怕呼吸效應,建議你去蹭玩,摸一下就知道有沒有。這不是什麼特殊的技術難關。一個鏡頭可能剛好呼吸效應很重,也可能剛好很輕微或者幾乎沒有。

不要覺得害羞。沒有必要再三陽前面加上甚至二字。大大方方用。你用省的錢買了個如影,別人只能手持。

中一光學用戶也是。別人比比你理他呢。你的光圈(0.95)比他大3檔,他用ISO6400,你用800,別人畫質再好也得糊。

你看高票答案也只敢找軟柿子捏,就說了三陽的鏡頭畫質不行。你倒是說說其他攝影鏡頭哪裡不行了?

你看,像是蔡司的FE55/1.8這種,四千多的頭,誰敢說它畫質不行?8K解析度的A7R2喂得飽飽的,餵飽FS7有懸念?

謝謝。


實際是有超過50W的頭的,一般是Anamorphic(寬熒幕)的

評價好壞?

一般來說,看以下三點:

1、光學性能

2、機械性能

3、耐用度

以及重量

量化的方向可以很多

品牌也是重要的一點

指導的偏好也是一個因素

色彩,這很難說誰好誰壞,而一般說整體的色彩趨向。

如果一套同品牌的鏡頭,32mm和85mm一個冷一個暖,那很明顯會帶來額外的校準問題。這樣不好。

好的鏡頭,一整套會顯示類似的色彩風格。

比如,Cooke的S4系列整體影調偏暖,色彩對比比其他的要柔和。

畸變

保持邊角失光很少的情況下,越小越好

不過,畸變大在2x的Anamorphic上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這個也用作一些特別的畫面風格里

這裡主要說的是鏡頭的畸變,而非透視畸變

暗角

最好的,是基本上看不到暗角(不會邊角失光)

光學原理決定,是個鏡頭,就會有邊角失光的

因此,好的鏡頭是很難見到邊角失光超過1EV的

其他的還有呼吸效應

在此不進一步展開了

對於資金有限的攝像人員?

拍廣告?拍電視劇?拍短片?拍作業?

至於你用的是18-300,還是28-340,不那麼重要

在普通條件下(業餘),攝影機的影響看起來比鏡頭要大一點

具體給出結論的話,很容易被噴,如果能選好的鏡頭,還是選吧

一些照相機的鏡頭看起來反差太大,對焦行程太短,可能光圈環是click的,有的可能還沒有光圈環,這類鏡頭說實話,不是很適合用作錄製視頻。但條件限制的話,這些並不算太壞的選擇。

你提到的單個鏡頭,並不比Zeiss的CP會差很多,而且Zeiss的CP也是MP、UP、CP三個之中最低級的了。

我自己的經驗,選擇非PL口的鏡頭,這三種卡口:SONY FE、Canon EF、Nikon F,不能完全卡得緊,總是有一點點曠動,可能有1~5絲的那種,總會有,口徑越大越明顯。除非你用特別的縮緊制環,Kinemax就有出過。

PL口則不會。

其他的話,Sony有一套還不錯的PL口三件套,不算特別好,但比剩下兩家要強的。

Canon的鏡頭主要在於便宜和特殊規格,比如Canon CINE-SERVO 50-1000mm。

Samyang的鏡頭,高性價比(便宜),不建議入手,但如果你只是玩玩的話,隨意。我看有的小朋友買的這種頭,很難對焦(全開軟,並伴隨著軸向色差干擾判定焦點,85mm那隻)。

這裡額外提下卡口鬆動的問題,愛好者們可能這個問題不重要。

但這個會隨時摧毀攝影的好心態。嗯。


評價標準挺多的,比如 銳度、呼吸效應、紫邊、眩光、色差、膚色還原、畸變、反差、暗角、散景、焦外、最近對焦距離、像場面積、變焦阻尼、光孔大小、是否是變形寬銀幕等,同時重量和體積也會考慮(比如MP就是因為太重了,有些無人機和電子穩定器承重不夠用不了)

以上的指標有部分是可以量化,有部分是只能主觀來評價

有些導演/攝影指導偏愛某些品牌的鏡頭,比如有些英國導演/攝影指導偏愛用Cooke,國內用Cooke的比較少(個人看法)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阿方索的《電影攝影技術測評》

補充一點,太便宜的「電影鏡頭」不要買,因為這種鏡頭只有符合電影鏡頭的工業設計,卻沒有電影鏡頭應有的優秀光學素質,比如某韓國品牌


被教育過,原來想買烏鴉,買ursa pro 後來不怎麼想了,第一是租的價格足夠便宜,第二是自己如果買的話連同套件亂七八糟的怎麼著也得10w

話說回來樓主的問題,鏡頭之間是有區別的,成像質量,還有畸變

http://www.xinpianchang.com/e5547?from=square_dynamic

這個是一個橫向對比各個鏡頭的文章,你可以看看。

這個工作是個吹毛求疵的工作


今天我怕是要炫個富了…

那些年我用過的非常見牛逼頭


電影鏡頭紙面上的東西很少,公開了mtf的鏡頭更是非常少在,只有部分的panavision、極少數蔡司UP和MP。想了解一支鏡頭的性能,還是要實拍。

另外,畸變和場曲是比較依賴投影檢測的,前提是檢測設備精度夠高。


第一個問題:沒有最好的鏡頭只有合適的鏡頭。看你片子咯,便宜鏡頭的紫邊也很美……

第二個問題:適馬18 35 50 100 兩個鏡頭就好了…… 再有點閑錢買適馬的art定焦系列吧。有大案子肯定是租啊(自己那套也唬不住人) 艾麗莎mini 加up 全套一天也就3000不到…… 你買一套要差不多100呢 身邊的攝影師雖然也有買鏡頭的,但是人家買來是往外租的…… 。

總結一下:努力幹活兒,有一天你會不用帶機器,拍片子只用構圖按rec鍵,連穿b罩杯你都只用抬手,有人給你穿好。


在影視攝影里,評價電影鏡頭時看的方面有:銳度、呼吸效應、紫邊、眩光、色差、膚色還原、畸變、反差、暗角、散景、焦外光斑、對焦距離、覆蓋畫幅面積、變焦阻尼、光孔大小、是變形寬銀幕或是球面鏡頭等等,都是評價標準,當然重量和體積也考慮在內。不過國內有一個索尼PK6和索尼FS7的測評,兩位博主也都表明了,正規的拍正經影視劇的劇組,不太會考慮因為鏡頭和套件產生的重量或體積問題,畢竟人家人多、輔助器材多、解決方案多,願意為了給觀眾呈現出最好的畫面而付出努力。YouTube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電影攝影頻道,有一期講的是專業人士怎麼評測電影鏡頭,當時測評的是安琴EZ,人們把鏡頭安裝在Lens Projector上,就像一個投影儀,看打出來的畫面。再聊聊稍微民用級的電影鏡頭,此時很多細節出現了,重量、體積、價格、電子性能、光孔葉片數量、卡口是否直接對應機身、是否能換卡口和焦段、是否為相機頭改造、夜晚焦段處能否有熒光顯示、聚焦環和光孔環是否在同一位置,如果是變焦鏡頭的話是否為Parfocal、到底覆蓋S35還是全畫幅、是否支持8K等高解析度、是否值得投資。還有一點,對於電影攝影機來說,同廠的鏡頭和該廠的機身一起用,自動對焦性能大大提升,比如索尼套頭配索尼機身。對於民用級來說,顏值也是一個大問題,畢竟天天當自己的寶,不好看怎麼能行呢?跟人炫耀的時候也好。


這個級別的鏡頭好壞差別不大了,還是要看拍攝的形式,主題還有導演或者攝指的喜好。最重要的是製片給你多少預算。

鏡頭都是設備商買劇組租,誰閑的蛋疼自己買啊,拍完賣了嗎哈哈哈。


之前沒聽說過這個牌子,上網搜了一下都說這款鏡頭性價比高,具體怎樣並不清楚....觀望中


我也在觀望中....同樣看到samyang的那款才4000多的電影頭,感覺too good to be true啊……不敢剁手


11.24更新:

@Alex Lyon

反對我又不圈我,碰巧讓我看到了,我就再說兩句。

確實,電影鏡頭說畫質,相當一部分確實沒有多牛逼,不過也確實,電影鏡頭就是貴在統一性上。統一性有多重要?行程和焦環位置不一導致每次換鏡頭都要調整跟焦器然後重新校準。重量不一樣導致每次換鏡頭斯坦尼康要重新調平。口徑不一樣導致遮光斗也要跟著換donut。色彩傾向對比度不一樣導致DI要來回校色。知道ARRI的LDS或者Cooke的i嗎?鏡頭內置的數據系統,相當於高級版的exif,實時記錄鏡頭所有參數,跟焦器可以實時計算景深,包括鏡頭序列號,攝助和後期特效的福音。

你看我說了這麼多都沒提畫質的事,因為拍電影,好看是一半,快也是一半,你攝影組慢了五分鐘,可能就浪費了演員五萬片酬,那你說,鏡頭賣這點錢,有什麼貴的?

那我們再說畫質,解析度上,35MM時代的球面電影鏡頭也就2k解析度,因為電影院輸出就2k,這怎麼和攝影頭比?不過跟著潮流現在有了4k 6k的頭,追平了單反頭們的解析度。

不過說到變形寬銀幕,單反頭就沒法聊了,我也不用展開了吧。

其實對電影拍攝來說我們經常追求的都不是畫質,我們不靠什麼mft來挑鏡頭,也不追求刀銳奶化,像我之前說的,我們看的是色彩和對比的風格,我們甚至會為了風格而去用解析度沒那麼高的老頭,我們會因為數碼機器太銳而加柔光片。可能這就是電影攝影和老法師攝影的最大區別吧。(但是像三陽這種一無是處的鏡頭還是沒人用)

ps.看到那張Fs7加佳能30105的圖感覺很親切,那家租賃公司我之前經常去。

————————————————

謝邀。

頂級電影頭的選擇不是看哪只最好,而是看哪只最合適,這就是為什麼攝影指導在拍攝前會對不同鏡頭進行測試。不同的鏡頭有不同的影調,對比度,畸變,眩光,光暈等等,要看拍什麼而決定用什麼。

當然這不適用於中低端市場里的鏡頭,這些鏡頭之所以便宜要麼是解析度不夠,要麼是不夠快。尤其是三陽的鏡頭,如果用4k以上的機器,解析度根本跟不上。另外還有鏡頭大小不一,對焦行程不一等等問題。

更不用說安琴這樣的變焦頭了,因為中低端廠家根本沒有變焦頭。佳能的變焦頭一點都不便宜。

參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353769/answer/71656496

我不知道攝像人員指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買電影頭。


推薦閱讀:

膠捲的像素是無限的嗎?
為什麼單反的畫質比貴一倍的高清攝像機要好很多?
大型現場直播的攝像設備陣容是怎麼樣的?
如何評價 GoPro 的實用性?
智云云鶴和飛宇mg哪個更值得入手?

TAG:攝像器材 | 電影攝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