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同樣作為舶來品,並不是中國的首創,但發展速度卻遠遠甩開其他國家,可畢竟才短短數年的發展,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那普羅大眾應該如何正確的看待它?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是中國金融體制極其落後,以及中國極其落後的監管法律造成的產物。
換句話說,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看起來「非常發達」遠超歐美髮達國家,是因為中國金融體制太落後了。
多謝邀請,這邀請放我邀請里已經1年多了。本來不想來答這題,上次說上面那句話,被一堆人懟的跟條狗一樣,包括某些大V。但是我還是很想答這題,這個答案也寫了很久了,今天修改了一下發出來。因為我希望只要有一個人能看明白這一答,就能多多少少避免錢寶3M之類帶來的悲劇。也能給我國金融業朝正常軌道上發展多一些助力。
我把最重要的一句話放在第一句。如果你因為第一句話不看了,那可以直接關閉了。為了避免一群鼓吹「互聯網金融」的傻X們再來噴,我這次把答案寫的不管多外行都能看懂,省的一些人看不懂就噴。就當上了一堂金融課吧。
由於我必須把答案寫的不管多外行都能看懂,所以答案比較長,可能會顯得比較啰嗦,多多諒解。
==================================
在最開始,我必須解釋一下,同工業,農業不同,「金融業」「非常發達」不是什麼好事,可能是一件能危害到國民根本利益的壞事。
這點必須首先明確,如果你認為金融越「發達」越好,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我要解釋一下「金融商品」,否則一般人無法看懂後面所有的內容。
金融商品,是一類特殊的商品,和傳統的實物商品(衣服鞋子電腦等),或者服務類商品(快遞,按摩等)不同。
金融商品有兩個非常典型的特徵:
首先,傳統商品,你買鞋子是為了穿,你買電腦是為了用,你去看電影是為了爽。但「金融商品」不同,任何人,買金融商品的目的是為了「以錢生錢」。你買定期存款是為了利息,買國債也是為了利息,你買股票是為了股息以及未來股價變動的差價,買保險是為了保險金。
這點,就決定了,評價金融商品「好壞」(這個「好壞」,後面會重點解釋。),和一般產品不一樣,鞋子好壞看質量做工外型,電腦好壞看材質配置性能壽命,電影好壞看評價。
但金融商品的好壞,在普通人眼裡,只跟一個因素有關——收益率。
銀行理財,一年8%收益率的,就是比5%的「好」。100萬的車險,5000塊錢保費的,就是比8000塊錢保費的「好」。
這點沒有疑問。如果A銀行一年存款利率5%,B銀行一年3%,那傻子都知道去A銀行存錢,因為A銀行的存款產品「好」。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金融產品第一個特徵——以錢生錢。如果專業點說,叫「利殖性」。
「金融商品」的第二個特徵,也是不同於一般商品的。
你買鞋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好不好你能當場判斷,你覺得值就買,不值就不買。你付錢,鞋子給你。
你買電腦,你看性能配置,品牌和使用壽命,覺得好不好,值不值這個價,你覺得值,付錢電腦搬回家。覺得不值,不買。
而「金融商品」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不論任何金融商品,你購買,和你獲得商品的回報,中間存在一個時間差。
這個時間差,可長可短,可能是幾分鐘,也可能是幾十年。比如賭博,你下注,到開注,就是幾分鐘的事情。你存定期,那就是一年一結算。你買保險,那可能就是到死了才能獲得回報。
這就是金融商品的第二個特徵——付款和獲得回報不同步,存在時間差,我們簡稱「時間差」。專業點說,叫做「風險負擔性」。
由於這個「時間差」,你付了錢,並不能當場看到「商品」,你去店裡買電腦,當場就能看到電腦質量如何。但金融商品,你付了錢,必須到期,才知道這個「商品」到底質量如何。你借出去的錢,到期了才能拿回本息。你去賭錢,開盤了才知道贏沒贏,你去買彩票,開獎了才知道中沒中,你去存款,到期了,才能拿到利息,你去買保險,出事了才能拿到保險金。
那麼第一講就結束了。
「金融商品」具有兩個特徵,
1,以錢生錢。
2,時間差。
這兩個特徵,是金融商品的「充分必要條件」。
任何買賣只要符合這兩個條件,就必然是「金融」,「金融商品」也必然符合這兩個條件。
通過這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存款,國債,借貸,股票,信託,保險,賭博,彩票。全部都是金融,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OK,只要能理解「金融產品」,後面就非常好理解了。
接下來,我們講金融行業。需要解釋一個詞「道德風險」。
我舉個例子,債券股票和保險對於一般外行人比較難理解,我們就拿非常簡單的彩票來舉例子,來幫助理解,因為他們都是金融商品,本質是一樣的。
例:
假如你設計了一款彩票,1-100,100個數字,選一個,下注,一注100塊錢。一天後開獎。
那麼請問獎金是多少你不賠也不賺?
顯然,一萬塊錢獎金,你是不賠也不賺的。
但是你想賺錢,你把獎金設置成1000,那麼你每賣出去一萬的彩票,你就能賺9000,沒問題對吧?
但是對於買彩票的人來說,他們就是想碰碰運氣,100塊以小博大,賺10倍,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他們就來買了,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概率是個很玄學的東西,大家都更相信運氣,哪怕是長期看穩虧不賺的彩票,也有很多人買。畢竟我也不是長期買,萬一一次就中了呢?
於是第一次,1000個人來買你的彩票,你賣了10萬的彩票,你賺了9萬。
你看,金融業賺錢,就這麼容易。
你的同行看不順眼了,TMD憑什麼你小子空手套白狼,躺著賺錢這麼舒服?這錢不能就讓你賺啊!於是你的同樣也設計了一款彩票。一樣1-100,100個數字選一個下注,一注100塊,一天後開獎。
但是他的獎金是2000。
於是彩民們一看,一樣的玩法,一樣的價格,這家獎金高。
所以大家都去買你同行家的彩票了。
然後你一看,TMD還是這孫子會玩,我的錢你也敢來賺?那我能服嗎?
第二天你把獎金提升到3000,於是彩民們又都回來買你的了。
你同行不服,提升到4000。
你不服,提升到5000。
……
最後,你們都把獎金提升到9999。每一萬賺1塊,畢竟不能再少了,再少都不賺錢了,於是你和你的同行都是9999的獎金,達成了默契,大家誰也別把誰逼死。
你們兩個各平分了彩票市場50%的份額。
這就是金融業的市場競爭。通過讓利給消費者,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不論什麼金融業都有這樣的競爭。在銀行業,叫做「利率競爭」,在保險業叫做「保費競爭」,在證券業。叫做「手續費競爭」,在信託業叫做「託管費競爭」。
但這個時候,你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TMD老子本來賣彩票賺的好好地,10塊賺9塊,還不是你這個傻逼來跟我競爭,搞得我1萬才賺1塊?」
於是這個時候,你把獎金提高到2萬。反正你經營彩票多年,手頭有很多錢,也能虧一陣子。
所有彩民一看,啊,這彩票獎金這麼高?都來買你的,於是你又霸佔了市場份額,而且由於很多人從你的彩票賺錢了,又有很多新的人來買你的彩票。
第一次你2萬獎金,之前的1000人都來買你的彩票。你一次虧了10萬。
第二次你還是2萬獎金,之前的1000人又帶了1000個人來買你的彩票。你一次虧了20萬。
第三次,「你的彩票能賺錢」已經在江湖流傳開來,大家都來買你的彩票。一次有50萬人來買你的彩票,你賣了5000萬的彩票。
但是這次,你直接卷錢跑了,沒有再發獎金。於是你一次「賺」了5000萬!
一次性能賺5000萬,毫無技術含量,這就是金融。
之後,你被警察抓了。但是這5000萬,你已經轉移到國外,追不回來了。沒錯,你坐牢了,但是你騙走了50萬人一共5000萬的積蓄,引發了巨大的社會群體事件,這50萬人跑去政府門口抗議,要求把你放出來,讓你繼續做彩票。
但是你知道,這彩票做不下去,根本不賺錢,你之所以弄個2萬的獎金,就是為了一次捲走這5000萬。
你賺了5000萬,但是社會損失了5000萬的財富。
這就是金融的「道德風險」,那為什麼金融會有道德風險呢?
我們之前提到,金融的兩個特徵:
1,錢生錢。
2,時間差。
由於你的買賣是錢生錢的買賣,對於一般民眾,「風險」這東西畢竟太高深,只要有得賺,就是「好產品」。賺的越多越「好」。
但是不同於你賣電腦,好不好是人家看了才知道。金融產品這個「好不好」,是你說了算。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特徵「時間差」,付錢在先,交貨在後。這產品「好不好」,你事先告訴消費者。但是「商品質量」如何,事後交貨才知道。
這就產生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你告訴消費者,你的彩票是能賺錢的,消費者先把錢給你了,但是賺不賺錢,消費者事後才知道。這個時間差,你就可以做手腳,把錢捲走跑路。
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金融的准入機制」,金融不是誰想干就能幹,金融是個非常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如果人人都能幹,那麼「道德風險」就會非常高,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
所以社會,不論銀行,保險公司,借貸公司,擔保公司,信託銀行,證券公司,必須有政府頒發的牌照才能開業,否則是嚴重的犯罪「非法設立金融機構罪」。如果你還因此損害到了公眾利益,那麼會非常嚴重,「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都等著你……
知道錢寶是怎麼賺錢的嗎?
好,我們接下來再講,我們有了准入機制。
那麼政府允許的金融公司就能好好經營嗎?
我們知道,之前的彩票的例子非常簡單,我們再舉個例子,這次呢,我們用「銀行」來舉例,因為股票和保險確實比較難理解。
例:
你是一家銀行。
很多人來你這裡存款。
你給存款的人一年3%的利息。
於是有1000個人,一人放了1000萬在你這裡,你一年要給每個人支付30萬的利息。
你就有了100億。
但是你每年要給他們3億利息,怎麼辦呢?
那你就要用這100億去賺錢,賺的比3億多,多出來的都是自己的。
你用這100億去放貸,找你借錢的人,你一年收他們6%的利息。
存錢3%,借錢6%。
那麼請問你用這100億一年能賺多少錢?很簡單,3億對吧?
OK。但是呢,人類社會,並不是所有人都講信用的。你能把人彩民的錢捲款跑了,你借錢給別人,別人就一定會還嗎?
如果別人不還,就叫壞賬,如果壞賬率1%,也就是說,你借出去1億,就有100萬不還。也就是你借出去100億,實際上你只能收回來99億外帶利息。
那你一年還能賺2億。
你說,沒關係,我控制一下壞賬率,借錢之前評估一下別人沒有能力還就行了。穩賺不賠,金融業賺錢毫無技術含量。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東西,叫比特幣,價格瘋漲,本來1塊錢一個,一個月漲到100塊,再一個月漲到1000塊。
很多人看著都眼紅。他們都去買比特幣,低買高賣。
但是很多人呢,都沒有錢,問你銀行借,你就借給他們。
隨著比特幣瘋漲,他們用你的錢賺的盆滿缽滿,都按時還錢。
於是你說,你看,他們信用都很好的,都按時還錢。我還借給他們,穩的一筆。
突然有一天,比特幣一下從100000塊一個跌倒1塊錢一個,瞬間借你錢的人把你借給他們的錢虧的乾乾淨淨,誰都還不起錢了。
恭喜你,你遭遇了「系統性風險」,你這100億,借出去,一分錢都沒收回來,在你這存錢的人,你也沒錢給他們提,於是銀行破產。這1000個人把一輩子的積蓄存在你這裡,你給他們全虧了。他們去找政府算賬,銀行居然倒閉了!政府你們要兜底!
於是社會不穩定,治安惡化,你損失了社會100億財富。
你說沒關係,讓借錢的人用東西來抵押,我再借就行了啊。穩得一筆。
於是很多人用現在最值錢的「房子」來抵押,1000萬的房子抵押,你就借700萬,你覺得很穩!他們不可能不還,不還我還賺300萬呢!
不過某一天,房價暴跌,本來1000萬的房子,就值100萬了,他們借了你700萬不還了,還倒賺600萬呢!
恭喜你,你又一次遭遇了「系統性風險」。
於是你就很穩,只借給還款能力超強,工作超穩定,資產超多的人錢,他們肯定還得起。穩得一筆。
但問題來了,沒有那麼多還款能力超強的人啊,沒人問你借錢,你還要每年給存款的人3%的利息,沒人借錢你怎麼賺錢?
於是你不得不把錢借給一些還款能力不太行的人,拿一些垃圾擔保物抵押。不然貸款放不出去啊,沒人問你借錢你怎麼賺錢啊?
當然,最後他們不光不還給你利息,連本金都不還了。
恭喜你,你遭遇了「次貸危機」。
所以,如何控制風險,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你說這風險到底怎麼控制啊?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你看,金融也不是那麼「毫無技術含量」對吧~?
另外還有個問題,別人在你這存錢,偶爾大病小災,婚喪嫁娶,約炮看電影總要用錢,平時總得取一點。別人在你這存了100億,你總不能把100億全部拿去放貸吧?萬一人家急用錢跟你取錢,你沒錢給他怎麼辦?
所以呢,你就必須要留「準備金」,以防平時的日常兌現。
但是這個「準備金」是多少呢?留多了,賺的就少了,搞不好還虧。留少了,人家來取錢,你給不出就麻煩了對吧?
你看,「風險控制」「準備金」這個深奧的學問你就不懂了吧?所以金融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其實是一個技術含量特別高的行業,連美國的銀行精英們都搞不定,把雷曼兄弟搞破產了。何況一般人呢?
你看,而且就算是正經搞金融的,也會出事。還是因為「金融」的那兩個特徵。
1,錢生錢
2,時間差
哪怕是專業的機構,有時候也搞不定這兩個問題,錢收到了,但是沒用好,會虧錢,用錯處了,也會虧錢。外部波動,也會出現問題。
關鍵這錢還不是你自己的,是社會大眾的。
而且金融業是面向社會大眾的行業,一旦金融機構發生問題,受損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成千上萬的人……你想想錢寶有多少人受害?
所以對於金融行業,就必須有嚴格的「監管」。
監管分為兩部分,就是我們說的兩個例子:
1,准入機制。
2,風險控制。
政府必須有專業的部門,這個部門在我國叫做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來管理這些金融機構,首先,政府覺得你沒這個能力,就不能讓你干金融,萬一你卷錢跑了怎麼辦?
第二,監管部門必須嚴格按照程序,設立一系列指標,來控制你的風險,包括「準備金」「內部風險負債率」「會計規範」「信息公開」「產品備案」「資金運用」「消費者風險提示」「信用審查」「定價標準」等一系列規範
這一系列監管,都是必須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來確立的,一旦違反,就是犯法,會被罰款,停業,甚至坐牢。
也正是金融「時間差」「錢生錢」這兩個特徵,讓金融對於一般人來說非常神秘,因為他們評價「金融產品」「好壞」一般是通過「錢生錢」,也就是收益率,而會忽視「時間差」,也就是風險。
所以現代正規監管體制下的金融商品都非常複雜,買一個保險,條款就N頁紙,買個理財,風險說明也是一長串。也正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
所以我們舉的兩個例子,就對應了兩個「監管原則」。
首先,你有沒有資格去干金融?
第二,就算你幹了金融,你能不能控制好風險?
也就是說,金融發不發達。跟規模沒有任何關係,規模特別大可能說明你特別落後。監管力度和制度,是評價一國金融發達不發達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其次才是看規模。
在良好的監管下,能做到規模很大,那才叫發達,像歐美日那樣的。
監管一坨屎,什麼人都能幹金融,干金融的想怎麼定價怎麼定價,資金想怎麼用怎麼用,信息不用公開,風險不用跟消費者提示,根本不管「風險」,大不了就跑路。這叫「發展」??
很遺憾,我國「高速發展」、「非常發達」的「互聯網金融」屬於後者,根本不能叫「發達」,無序發展,一坨屎。今天這個跑路,明天那個跑路,借貸利率動不動就10%朝上,互聯網保險保費比白菜都便宜。
賭場都比他乾淨。
缺乏監管的金融,不存在「發達」和「發展」。很不巧,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極其落後,相關法律法規也極其落後。
「互聯網金融」現在就是誰都能幹,想怎麼干怎麼干。可不就「發達」嘛?
有了完善的監管和法律,才配得上談「發達」「發展」。
金融業不同於農業和工業,規模和「發達」並不能劃等號。
不誇張的講,如果我國有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和法律法規,那些「互聯網金融」至少死90%,只能留下一些螞蟻,京東,騰訊這些有實力,按照規矩來辦事的。
你說美國也有「互聯網金融」,抱歉,人家那是「金融科技Fintech」,跟我們的不是一碼子事,中國基本不存在真正搞科技的,都是去干「毫無技術含量的金融」。金融業用的科技,全是國外的,我國的科技什麼水平內行心裡都有數。
作為一個金融體制非常落後的國家,信貸覆蓋面和規模極小,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風險控制能力極差,還在用人家早就淘汰掉的「準備金率」,利率都沒自由化國家,股票還有漲跌停板用T+1,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範圍極窄的國家,消費者信用金融才剛剛起步的國家,就已經覺得自己「金融發達」了?
你跟我說中國金融發達?你TM逗我呢?
已經有多少人被所謂「發達的金融」弄得傾家蕩產,我朝的金融業什麼樣,自己心裡沒點B數么……
還是那句話。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是中國金融體制極其落後,以及中國極其落後的監管法律造成的產物。
正視差距,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才能穩步發展,慢慢追上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別整天做著春秋大夢,自己什麼水平自己不知道么。不讓某X寶,錢X的是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少讓一些人因為金融傾家蕩產,多給社會一些活力,讓企業融資容易點,讓企業融資成本低一些,能給員工多發點工資,讓消費者和企業在融資的時候能少承擔點風險。才能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好。
哪怕有一些真的是想好好搞金融的,不是抱著騙錢的目的來的,他們沒有監管和政策技術的指導,就能幹好嗎?缺少監管的金融業必然一團亂。
我是神煩那些鼓吹「互聯網金融」的,包括某些名人和V。
你們愛噴就噴。
答案有點長有點啰嗦,感謝耐心看完的各位朋友。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PS:本人聲明放棄本文版權獨佔,隨意轉載,不用署名。可根據轉載媒體需要隨意改動內容,別改動原意就行。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人心所向,無可抵擋。
對於悲觀的人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樂觀的人來說,這又是最好的時代。拒客宰客的計程車成就了滴滴打車。
漲租抬租的房地產成就了淘寶京東。墨守陳規,態度傲慢的銀行成就了互聯網金融。存在即合理,存在還能發展壯大那就是人心所向了。
無他。下雪的時候,都想著瑞雪兆豐年。
雪崩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最無辜。有中國這樣的基礎設施,互聯網金融在哪個國家都會火
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和迅猛,互聯網金融覆蓋了越來越多的人,隨意以後互聯網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對於一些思想比較落後的人,就肯定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但是我還是感覺自己挺幸運的,自己可以跟上互聯網的節奏
推薦閱讀:
※越南未來二十年里,政治經濟發展潛力如何?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均GDP可以達到一萬美元?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還是手段?
※張五常提出的「縣域競爭」能否解釋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