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人年三十晚要摘檳榔?
月光光照地堂
蝦仔你乖乖訓落床聽朝阿爸要捕魚蝦啰阿嬤織網要織到天光哦蝦仔你快高長大啰划艇撒網就更在行哦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檳榔五穀豐收堆滿倉啰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呵蝦仔你快D的眯埋眼啰一覺訓到大天光 請求大神講解出處和典故
修改-廣東800年前確實有檳榔
原粵語童謠,來自百度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
摘檳榔,檳榔香,切紫薑,紫薑辣,買胡達,胡達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馬鞭長,頂屋樑,屋樑高,買張刀,刀切菜,買籮蓋,籮蓋圓,買條船,船沉底,浸死呢班大懶鬼!一個浮頭,一個沉底,一個躲系門角落,
一個鑽入床下底,仲有一個隨街去,賣油炸鬼!以下來自金羊網
原文鏈接:https://zm8.sm-tc.cn/?src=http%3A%2F%2Fwww.ycwb.com%2FePaper%2Fycwb%2Fhtml%2F2011-01%2F12%2Fcontent_1015868.htmuid=675c86f7248fabea732cc142175234fdhid=8ddcd30832b1b7855734c7661553351cpos=1cid=9time=1461204848538from=clickrestype=1pagetype=0000004000008402bu=structure_web_infoquery=%E5%B9%BF%E4%B8%9C+%E6%A7%9F%E6%A6%94mode=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svpi□趙立濤
800多年前,廣州。
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大家都嚼著檳榔,兩頰緋紅,面帶喜色,如醉酒一般,時人稱「寧不食飯,唯嗜檳榔」。這便是當年廣州嚼檳榔的勝景,記載在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的《嶺外代答》里。
在廣東民謠里,也常見檳榔的影子。廣為傳唱的《月光光》中,一句「年卅晚,摘檳榔」,已足見食檳榔風俗曾經在廣東的普及程度。只是,如今民俗漸變,人們在傳唱著優美的《月光光》的時候,已經意識不到「摘檳榔」在廣東人的日常生活中,屬於怎麼樣的文化符號。
「檳榔」一詞來源於印尼語,原產於馬來西亞,在中國廣西、雲南、福建、台灣、廣東等地皆有種植。檳榔是作為一種草藥來治病的,如明朝學者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說:「閩廣人常服檳榔,雲能祛瘴。」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檳榔有四種功效,一是醒能使之醉,二是醉能使之醒,三是飢能使之飽,四是飽能使之飢。李時珍則概括為殺蟲,破積,下氣,行水。
但人們嚼檳榔的意義似乎並不僅只於此,因為人們並不是在得病時才嚼檳榔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檳榔』與『賓』『郎』諧音,賓與郎皆貴客之稱。」一語道破了「檳榔」與「賓郎」之間的關係。
早在西晉時期,植物學家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說:「交廣人凡貴勝族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可見,檳榔在交廣,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一帶,應該是待客的主要道具。明末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中乾脆把檳榔等同於茶,稱廣東人最重視檳榔,把檳榔當成禮果,款待客人時必定先端上來。
從中,我們可窺見到檳榔演變為「茶」的清晰脈絡。「閩廣」地區夏天溽熱無比,而檳榔恰好有「去瘴」的功效,向客人獻檳榔,以抵禦瘴氣,順理成章;而在寒冷的冬季,「閩廣」沒有東北的火炕,只好另外尋找避寒良方,於是檳榔登場,正如廣東諺語所說:「素馨避暑,檳榔避寒。」檳榔最初是作為一種「去瘴」「避寒」之物出現的,隨著歷史的演變,檳榔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禮」,成為人際交往中一種重要道具。
在潮州等地方,除了向客人獻上檳榔,還有橘子。「檳榔大橘」諧音為「賓郎大吉」,成為致意、吉祥的一種象徵。在廣州,檳榔甚至被當作福佑安康的吉祥物。
呈獻檳榔,成為待客時必不可少的禮節。一旦這種禮節缺失,就是不尊重人,不給客人面子,「不設檳榔,便稱簡慢」,嚴重者會惹怒客人。
更有趣的是,檳榔還是化解矛盾的媒介。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有斗者,甲獻檳榔,則乙怒立解。」清朝張湄曾經寫過一首詩,專門誇讚檳榔這種功效,「睚眥小忿久難忘,牙角頻爭雀鼠傷。一抹腮紅還舊好,解紛惟有送檳榔。」此時,檳榔已經成為一種象徵「禮」的文化符號,意味綿長。
除卻「茶」等功能,檳榔還扮演著「定情信物」「聘果」等角色。
求婚時,男方把檳榔送女方家,女方接受或退回就表示同意與否。在雷州,女方接受檳榔後有種說法,叫「吃了人家的檳榔」,委婉地表達了女方的態度。「男送檳榔,女受之,即私焉,謂之牽手」(《諸羅縣誌·風土誌·番俗》)。屈大均《廣東新語》說:「聘婦者施金染絳以充筐實,女子既受檳榔,則終身弗貳。」檳榔,成了定情物。
為何檳榔成了定情物?這還得從檳榔的吃法說起。
對此,屈大均介紹得很詳細:「凡食檳榔,必以蔞葉為佐。……蔞與檳榔,有夫婦相須之義,故粵人以為聘果。」原來,古人吃檳榔,必須以蔞葉為佐料,二者誰也離不開誰,恰巧象徵了夫妻二人的親密關係。以檳榔為定情物和聘果,正是表達了人們對新婚夫婦的良好祝願,檳榔的內涵也因而更加豐富。
亞運開幕式似乎將《月光光》推向了世界,據說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收集到的「廣府版」《月光光》有35個之多。但不管這首民謠有多少個版本,多少種變體,在「定情信物」和「聘果」的意義上,有這樣一個版本,更具廣東文化符號的表徵:「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娶二娘,二娘頭髮未曾長。再過幾年梳大髻,嘀嘀打打娶返歸。」
作為一個廣東人,表示只吃過一次檳榔,而且還是為了嘗鮮
走開,我終於等到我能回答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東人,這個問題我包了。
我也不知道年三十摘檳榔這個習俗是從而開始,只記得小時奶奶總拉著我的小手,喊著:「年三十摘檳榔,家家宅宅都奔朗。」
奔朗在我們粵語當中的意思有著幸福安康的意思,當然現在這個詞語估計也沒太多人懂,畢竟粵語中有好多詞語是在不斷的退化的,但我覺得你或許會在老一輩口中偶爾聽聞,只是這個詞語太少用才導致大家都忘了這回事。但檳榔不單單有這層意思,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下面我說說檳榔另外一層意思吧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 L.)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沒錯,大家平時在地上看到像狗屎一樣卻踩上去沒有狗屎的感覺的就是檳榔,說專業一點就是嚼過的檳榔。但我們年三十摘檳榔並不是給人嚼的,而是因為檳榔長的像"榔嚼"。
每次看到腳上那道疤痕,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年三十那個場摘檳榔比賽,老人總說誰家孩子摘的檳榔最大誰家孩子的「榔嚼"就越大,為了我的"榔嚼"我一馬當先,飛速的爬上樹頂尋找最大的那個檳榔,可惜我看來看去那些檳榔都沒有我的"榔嚼"大,我心裡想著這一抓會不會讓我家的"榔嚼"變小阿。
就在我猶豫下手的那瞬間,我奶奶喊道:「你摘的有多大的檳榔,你的"榔嚼"今年就能長大多少。」
我眼中冒著火光,一把抓向幾個大檳榔,心想這次要發了,嘿嘿嘿,鄰家的林妹妹這次肯定愛上我。
但我太貪了,我用了雙手去抓。
我就這麼比同齡人早知道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大概是多少.
但我手中還是誓死護著我的檳榔,不!!那是我的"榔嚼"。
雖然我那年春節在白繃帶纏繞中度過,但我心裡還是很開心。因為我抓了好多個檳榔下來,成為了小夥伴們的口中的「牛哥」。
好了。。。我編不下去了。。。。請誰告訴你廣東年三十有檳榔的摘的??種都沒種好註:"榔嚼"是是我們廣東特有的一種鳥類,但長得像蘑菇,所以給稱為"榔嚼"。連檳榔都沒有種
為什麼北京人端午節要吃哈密瓜?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你是二次元的廣東?
哈哈哈哈,因為月光光,照地堂啊,所以年三晚要摘檳(beng)榔
有些人為了押韻,什麼都敢做!
湖南人看到這問題 微笑了起來;
不識檳榔不丟人我連檳榔都沒吃過
什麼是檳榔?
上面有人說沒吃過檳榔,我想說我做了二十四年的廣東人連檳榔都沒見過。
我是廣東人。我知道檳榔是小時候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裡面經常提到的檳榔西施。
第一次吃檳榔是高中一個女生給的,嚼完後只是有種咖啡味,沒有啥反映。
那個女生吃完臉紅頭暈,吃檳榔要謹慎。
不過我也就吃過一次。年三十我們都祭祖去了,哪有空摘檳榔。海南很多人有吃檳榔的習慣,這首民謠是不是在海南還屬於廣東的時候編寫的?我也是瞎猜??
知乎那句話有時候還是有道理的,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反倒是這種莫名其妙的問題,大部分原因都是
廣州的表示並沒有聽過這種習俗,連檳郎都沒有吃過。以後出了什麼報道出了什麼偏差,你等於也有責任吧。
活了二十多年還沒吃過檳榔呢
為什麼你年三十晚吃漢堡?
推薦閱讀:
※怎麼從零學粵語?
※怎樣烹飪神奇寶貝比較好吃?
※廣東本地的學生很多都不願意出省讀書?
※如何從零開始學習廣東話?(不是指髒話,而是正常交流時說的話)?
※廣東人不吃早飯只吃早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