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眾和豐田誰的減配更嚴重?


假如一個配了6氣囊但沒esp;另一個配了esp但少了幾個氣囊。你能說誰更良心誰更無恥,可能在一場事故中是氣囊保了你的命,換了另一種情況就變成了esp。不管是大眾還是豐田,作為普通消費者,在盡量捂緊錢袋的情況下想挑一輛各方面都稱心的車總是太難了。esp啊、氣囊啊、日行燈啊總總和命相關的關鍵配置,在歐洲、美國、日本甚至韓國都陸陸續續的成了法律法規規定的不得不配的配置,這種情況下一個再沒良心的車企他敢簡配嗎?

其實企業都是要賺錢的,沒有良心一說,為什麼我們買車的時候在一些保命的關鍵配置上還要這麼糾結? 一怪法律法規不完善!二怪本土車企太弱勢,對外來和尚沒有形成足夠的壓力!三怪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觀點不成熟,各種奇奇怪怪的迷信太多!


在國內某廠呆了幾年,崗位原因,多少接觸了一些業務,感觸還是很多的,如果有哪裡不對,希望大家指正,我盡量避開缺乏事實依據的地方

既然要談減配,就不得不扯成本

工廠的成本涉及方方面面,以合資為例,我能列舉的大概有工廠建設成本,設備採購與維護成本,零件採購成本,整車投產開發成本,供應商專供零部件研發成本,人力成本,銀行貸款利息,營銷公關,國家稅費相關,以及購買外方特有技術的成本

列舉了這麼多,而且既然要談配置加減,咱就來說技術成本

技術成本主要包含

1.整車投產開發成本。這個比重不大,我印象里大概也就碰撞測試,風洞測試,跑帕斯卡這一類的比較花錢,以及給外方專家的人力費用

2.供應商特殊零件的開發成本。比如,決定汽車造型感的前大燈,影響乘坐舒適度的座椅,對耐久性至關重要的線束等等,這些零件想不花錢就國產?你說大燈嘛,不就玻璃加銅絲,最多充點惰性氣體,座椅不就是沙發么,呵呵呵呵呵。算是爆料吧,特殊零件的單個開發成本,差不多能買帝都三環的一套大別墅。博士,電裝,博格華納,法雷奧……沒點自己的東西,它們能做這麼大?而且,技術上,特別是工藝上,這些大牛在國內的合資公司,也無法拍胸脯說能百分之百達到國外的水平,為什麼呢,因為設備達不到要求。如果要達到,不是不可能,但這又是一個需要考量成本與收益的過程。

3.向外方購買技術的成本。合資廠要用外方的技術,特別是一些所謂黑科技,是要花錢的,而且一般都是獅子大開口。對於外方而言,合資廠是用來賺錢的,不是用來給中國培育人才,共享技術的。同時,外方又希望國內的車都能用到他的技術,因為可以用中國市場攤銷其全球開發成本,同時提高產品競爭力。所以就有了一個很奇葩的現象就是,對於中方非常需要的,特別高端的技術,比如混動相關,人車交互相關,外方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宰刀,而對一些真的可以減少的,無用的垃圾配置,卻拚命想要加到產品上,矛盾就在此,這又是利益博弈。

綜上,國內一台合資汽車的開發成本,特別是B級往上,就是這麼被抬起來的。

那麼回到這個出發點無趣的,撕逼的問題上來,豐田和大眾哪個減配更厲害呀?我告訴你我無可奉告,五十步笑一百步。日吹也好,神車黨也好,減了就是減了,不要靠拿人墊背來洗地。卡羅拉ESP的梗,高爾夫懸架的鍋,廣大媒體朋友們表示,如果親開的價合適,他們可以一手扶著雞雞撒尿,一手把你黑出屎。而兩家的這些減配,真的是耿直BOY,因為你知道他減了。而有些廠,對發動機缸體活塞,鈑金材料,線束成本的打壓才是最討厭的。具體哪些廠不點名,我只問發動機抖動厲害嗎?你的轉向,剎車助理還好使嗎?你的天窗還能打開嗎親!如果不能,而你的車才買了三年且無重大事故,那麼恭喜你,你跳坑了。所以如果要買廉價車,不是不能買,但請做好耐久性,可靠性差的心理準備。


14年底去日本,最大的感觸不是日本技術多好,而是日本人的用心,對製造業的一絲不苟,家家戶戶都有車,不管是豪華點的雷克薩斯還是低端的車都有一個共同點,做工好。坐在車裡非常舒服。

以本田為例,本田在中國有兩個製造基地,一個技術中心(本田技研中國)坐落在廣州,成立時間2013年。

我們的情況是:

外方在中國投放車型,車型進入中國的技術中心修改,根據中國市場情況,小改款或者差異化(有朋友可以理解為減配),凱美瑞在國外的標配,到這裡就都減配了。誰來主導修改呢?這個就有意思了,這個技術中心的基礎工程師很大比例都是中國人,日方把關審批,這完全就是一個坐落在中國的外資公司。改款完成後,公司試製部試製車輛,製作生產標準。然後投放中國合資工廠。

合資工廠,如果生產線合適,則直接投產。如果生產線不合適那需要做生產調整,這是個合資技術中心就粉墨登場了,圍繞生產各種調整~外方目的是掙錢,利潤第一,當然因為外企本身的工藝水平高,按照日本標準的工藝做出來的車子水平也很高。

合資廠,負責生產,質檢和銷售。成立了中國技術部以後,供應商開始採購自國內,用哪個供應商產品,價格,數量包括最重要的SQE開始由中方進行選擇,日方把關。供應商的選擇上,也是行業內公開秘密了,越來越多的中方供應商,在基礎工業上,國內相比國外差的挺多的,比如原料和設備。

日本車美國車德國車在海外市場的質量和安全有一定的反應:海外不好,說明設計問題。國內一樣有,因為合資廠沒有海外級別的生產環境,海外好,國內未必好。浮誇躁動急功急利的大環境下,誰能安下心來做好生產?工資低工作累家庭負擔一大堆,誰能安心下來做研發?

具體工藝上,差距最大了,國產車為啥質量不好?工藝上不去。自主品牌為什麼便宜?工藝成本低。可是這些不是參數配置表能看出來的

以後聊一下工藝的東西,歡迎評論一起討論


反對高票答案把所有責任推到中國技術中心身上。

你自己也說了,外方要對設計方案的變更把關,說明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甚至外方是最終責任,結果臟活兒讓中國人幹了,你說這都是中國人的責任。

這叫不要臉,這叫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

宣傳的時候不忘你的「全球標準」,結果提起褲子就不認人了?

那麼有節操,你倒是否決中國團隊提出的技術方案啊,你倒是派日本人接管中國團隊呀,用美國日本市場標準要求中國團隊呀,因為成本過高導致在中國干不下去,合資公司死了,我敬你是條漢子,可你並沒有啊,當婊子不是這麼當的。

說到認真做車,那就更可笑了。中國的技術團隊水平咋樣大家心知肚明,為什麼要引進車型呢?為什麼不根據中國市場需求,讓中國團隊開發新車型呢?一來是因為成本,二來因為中國團隊做不了。關於第二點,不是因為你外方保密工作做得好么?你們特么自始至終沒打算用你們自己的體系、標準和經驗培養中國技術團隊,自始至終就讓中國團隊打打下手,結果現在怪我們咯?

中國汽車市場與國際有別,主機廠每年有降本壓力這不假,你去跟消費者抱怨啊,你敢么?你不敢,消費者分分鐘教你做人,所以你就讓中國技術團隊背黑鍋?

還好意思說外放只管掙錢,別的基本不干涉,笑了。中國技術團隊如果要求你把最新最好的技術全盤拿來中國生產,你們答應么?核心部件還有多少是進口的?中國技術團隊如果要求增配加價你們同意不?

最有意思的,是明明日本人以及其他外方公司掌握著最終決定權,身為日企員工自己卻被像防賊一樣防著,結果有些中國人被忽悠兩句就感覺日本人比親爹還親,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這算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么?


一分價錢一分貨,豐田中低配車型安全配置沒法看,大眾用料廉價化。而且不簡配,車價怎麼下降啊。一句話,大眾沒那麼不堪,豐田沒有那麼神。


豐田要是簡配,能給你上6AR-FSE這台發動機?放眼去看全球所有四缸NA引擎,哪台有這6AR-FSE技術加持屬性高?

豐田可以一萬公里一次保養配礦物油,大眾敢嗎?

豐田能在15萬以下家用車市場搞油電混合,大眾也就搞搞汽油+機油混合動力,高爾夫GTE不說別的,賣16萬試試?

公車採購豐田都是一水兒的Coaster,你看同樣價格Gov採購過大眾凱路威嗎?


減配不是只有這兩個廠家在做,9代雅閣懸掛降級,天籟V6變L4,賓士C的駕駛感受質的下降,最明顯的例子是那些幾代同堂的車型。馬自達6開始要賣到近30萬,現在12萬多。曾經的標配的真皮座椅現在多少變成真革座椅的。

大眾在減配之前的速騰落地要20萬,顯然價格對銷量的影響是嚴重的,大眾從06年開始公關,但2011年以前雅閣凱美瑞卡羅拉思域加價到爽翻天,同級銷量依舊碾壓大眾,大眾的真正的爆發點是在B7L的邁騰和新速騰的出現,外觀好看,價格便宜了導致了銷量的瞬間提升。降級懸掛也無所謂,瞧!那邊的卡羅拉都沒用過獨立懸掛。

反觀豐田,卡羅拉的VSC就不說了,銷量這麼高的車,發動機防盜鎖的閹割我實在想不透。說句題外話我猜豐田的銷量下滑和新外觀有很大關係。還有一點就是不降價。

保守的陸巡系列的價格降低讓LC的銷量出現了一次小爆發,即使低配沒有VSC,性價比不如漢蘭達也阻擋不了城市人們對低配LC的喜愛。有位朋友說兩者減配是國人手藝,但是中東陸巡也是沒有VSC的啊!!

兩家公司減配的功力絕對是一流,而且因為銷量過大導致兩者聲名顯赫。

大眾的減配通常是不能選裝回來的。

豐田的減配擺明了就是想要賺更多錢的。

大眾的主要集中在速騰和EA888上,豐田主要集中在VSC和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小玩意上。

大眾的減配比較可氣,豐田的減配比較可笑。

最後。減配都是價格戰導致的,你們知道現在4s賣新車如果非常實在都不怎麼賺錢了嗎。


豐田可以說是選裝,低配的你想要的沒有,只有高配有,讓你去選擇高配版本,而大眾的簡配是你選裝不了的,比如獨立懸架,發動機雙噴射,不容易鼓包的輪胎,


謝邀。

看起來又是一個挑起日吹和神車黨撕逼的帖子啊,圍觀。

話說誰簡配又有什麼關係呢?消費者又不是傻x,覺得不能忍就不買唄。


國產化最大的問題可能不是減配,而是整車和零部件質量下降,涉及到國產化工程變更是不是合理(例如加長)、設備是否到位(這個實在差距)、監管是否放鬆(這個不清楚)、降本更換零部件供應商帶來的零部件質量是否下降(基本上都是下降的)。

有些車型減配是為了好賣,在價格上形成優勢,說好聽是滿足盡量多人的需求。

哪個減配的厲害,這個要看減啥,如果砍掉ESP,這算是比較大的變更了。但很多時候只是部分配置減(乞丐版、標準版),再往上的可能依然配置,那麼我們也不能說他就減了,我們只能說,買車的時候有些盡量有的最好都有(類似ESP、倒車影像),不要圖省錢。


為了競爭,怎麼可能不減配?不減配就造成以前老速騰和四眼polo那種車了,11萬起步的polo你買嗎?還是03年的11萬。豐田或者日系也不像某些人口中那麼神那麼厚道,反正我對現在20萬的豐田可靠性不是那麼相信,16、7萬的凱美瑞怎麼可能和以前40萬的佳美一樣,這其中還不考慮通貨膨脹。

所以我感覺大眾也好,豐田也好,減配都差不多,減的方面不太一樣,豐田喜歡把安全方面的減了,而留下真皮天窗之類的。大眾喜歡在內飾用料和舒適性配置上減了。這個就要看每個人的需求了。反正你相信15萬買不到20萬的東西就行了,都一個鳥樣。


在知乎這種明顯粉日系車的社區問這種問題何必呢?


經濟原因,我13年買的榮威350。當初也不懂車,覺得便宜,配置還可以就買了。後來才發現沒有ESP啊,沒有ESP啊,這怎麼搞啊,這多危險啊。這上了高速一個急剎車不就翻了咩。這不行,我得換車,換車,換車!

後來,我哥們兒開個卡宴出了事故,腿都斷了。他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開車要小心!

ESP、氣囊、霧燈、併線輔助、倒車雷達什麼的都是浮雲啊。開車注意安全,小心、謹慎、不鬥氣,好過所有的配置!

也許會有人說,你那是沒碰到事故,換成你的車遇到車禍,就不止斷腿了。是,是這樣,但是世上沒有如果。如果真的有,我想吃個長生不老丸,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所以減配這個問題,討論來討論去有何意義呢?

中國人好面子,沒有買車需求又非要買個車,錢不夠咋辦,人家只能減配了,無非就是減配的方法不一樣罷了。國家為什麼不出法律條款必須ESP,必須這啊必須那的,我說個不好聽的,就是人口太多,你買車交稅,我黨當然歡迎啦!你開車不小心,掛了,以後國家不需要給你養老了。等到我天朝人口少了,經濟能趕上老美了,我黨要求一律上市車型都是全鋼結構,標配防彈玻璃、防爆輪胎、一鍵呼叫直升機救援功能,還是24小時X365天的……


最近要買車,所以在知乎上關注了很多汽車問題,自己也去車托之家,充值車評等網站逛逛,神車大眾的EA888燒機油一直被黑,途觀的一鍵自燃廣為流傳,高爾夫換後懸架不瘟不火,牛頭標低配車型沒ESP不能忍。

各有個的陰暗角落,誰把誰說的車企良心。

你要問哪個減配最嚴重最不應該我不清楚,我也不了解這玩意,但是你要想拿高票贊同我知道怎麼辦,你就可勁兒黑大眾就行了。


無論是大眾豐田還是其它廠商。

減配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價格戰。同級別車,一家廠商靠減配降低了售價,其它廠商不跟進在市場上就很被動。

其實國內車價【稅前】相比那些「不減配」的市場車價【稅前】甚至要便宜一點。那些喊著減配的中的大多數人想的是在不漲價的情況下把配置加回去,幾乎沒有可能性。

某種程度上大家一起減配就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


最近正好入了大眾的坑,確實沒有後防撞梁+esp讓我心裡覺得很彆扭,但是作為一個開了很久07年出廠安全配置只有一個氣囊加abs的車的人,面對手裡的不到十萬的預算也沒啥好的選擇,私認為其實車上最安全的配置就是安全帶+小心駕駛,一旦需要彈出安全氣囊和esp介入的時候,慘烈程度也不是這些能挽回的了,再好的車,再多的配置,都不能太依賴了。


什麼叫減配?


又想少花錢,又想啥都有,又想啥都高品質。

這麼能,咋不上天呢。

糾結這個還不如多琢磨琢磨賺錢的事呢。30w+的車沒聽誰抱怨減配的。


現在的心情,不想多說,另外豐田我也有.

土掉渣的中控 配置更是低 但是他真的是一個好工具,從不亮故障


對於各種簡配到沒有霧燈的神車,你給我個理由!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小鵬汽車量產車G3 ? 假如補貼後約20萬,你會購買嗎?
聽了局座的節目,說日本的汽車,同一款車日本本土銷售的車造型和中國國內銷售的車造型不一樣,是真的么?
直噴發動機到底是進氣門還是節氣門積碳?
為什麼本田遲遲不在國內引入性能車?
為什麼大部分合資車在遠光時可以做到遠近光一起亮,而很多國產車不能?

TAG:汽車 | 豐田Toyota | 大眾集團Volkswagen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