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殺嫂後不自首的個人原因和社會原因?

石秀為什麼不自首


謝邀。

石秀是個闖江湖的人,沒有家室沒有功名,完全可以一走了之。而且當時官府力量也很弱,不像現在這樣全國公安聯網說跨省就跨省,基本不可能抓到這樣一個走南闖北的人。

《水滸傳》里有兩個人是殺人後投案自首的典型。

一個是武松,殺死西門慶、潘金蓮之後就自首了。還有楊志殺牛二也是自首的。

但是……

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之後,就不再想著自首的事了,立馬逃往十字坡。

楊志在弄丟生辰綱之後,也不敢回京復命,而是糾結之後投奔梁山了。

可見他們之所以自首,並不是因為武松遵紀守法,也不是因為楊志忠良之後。

真正的原因是:

即使殺了人,他們仍有翻身的機會,比亡命天涯落草為寇強得多了。

比如武松殺人之後是這樣的:

且說陳府尹哀憐武松是個仗義的烈漢,時常差人看覷他,因此節級、牢子都不要他一文錢,倒把酒食與他吃。陳府尹把這招稿卷宗都改得輕了,申去省院,詳審議罪。卻使個心腹人,齎了一封緊要密書,星夜投京師來替他幹辦。那刑部官有和陳文昭好的,把這件事直稟過了省院官,議下罪犯:「據王婆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又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兄,以致殺傷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倫。擬合凌遲處死。據武松雖系報兄之仇,斗殺西門慶姦夫人命,亦則自首,難以釋免。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姦夫淫婦,雖該重罪,已死勿論。其餘一干人犯,釋放寧家。文書到日,即便施行。」

……

那兩個公人,知道武松是個好漢,一路只是小心去伏侍他,不敢輕慢他些個。

可見武松關係非常硬,殺了人不用償命,路上押送他的公差還要伏侍他。不像林沖受那麼多委屈還差點被殺。

而楊志殺人之後是這樣的:

且說楊志押到死囚牢里,眾多押牢禁子、節級,見說楊志殺死沒毛大蟲牛二,都可憐他是個好男子,不來問他取錢,又好生看覷他。天漢州橋下眾人,為是楊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斂些盤纏,湊些銀兩,來與他送飯,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也覷他是個身首的好漢,又與東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沒苦主,把款狀都改得輕了。三推六問,卻招做一時鬥毆殺傷,誤傷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滿,當廳推司稟過府尹,將楊志帶出廳前,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墨匠人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那口寶刀沒官入庫。

當廳押了文牒,差兩個防送公人,免不得是張龍、趙虎,把七斤半鐵葉子盤頭護身枷釘了。分付兩個公人,便教監押上路。天漢州橋那幾個大戶科斂些銀兩錢物,等候楊志到來,請他兩個公人一同到酒店裡吃了些酒食,把出銀兩,齎發兩位防送公人,說道:「念楊志是個好漢,與民除害,今去北京,路途中望乞二位上下照覷,好生看他一看。」張龍、趙虎道:「我兩個也知他是好漢,亦不必你眾位分付,但請放心。」楊志謝了眾人,其餘多的銀兩,盡送與楊志做盤纏,眾人各自散了。

和武松的情況一樣。

然後武松就遇到了施恩,楊志就遇到了梁中書,從此案底洗白、重新做人。

但是兩人第二次犯的罪,和前一次有著本質的不同。

武松殺的張都監是官員。楊志失陷的是生辰綱,是梁中書的私人財產。這次兩個人動的是權貴階層,再沒有機會翻身了,只能有多遠跑多遠。

武松心理活動:

這口鳥氣,今日方才出得松臊。『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只可撒開。

楊志心理活動:

這紙領狀須繳不得,就扯破了。

水滸中很多人都是這樣,就是一群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終於惹到了不能惹的人,然後走上逃亡之路。


我覺得應該從石秀的殺人動機來分析。

石秀為什麼殺人?

潘巧雲與和尚通姦,被石秀髮現。石秀告訴楊雄,反而被潘巧雲幾句枕頭風給趕走。潘巧雲還曾經用肚兜撩撥他,潘巧雲在楊雄面前還說石秀曾經調戲他。石秀殺人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同時也是為了報答楊雄收留他的情義。如果他沒有跟楊雄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自首,他在牢里想見楊雄很困難,說不上話,不僅無法在楊雄面前證明自己的清白,楊雄反而還會把他當成殺妻仇人。而且,石秀也不能在大堂上或者其他地方當眾說出殺人緣由,畢竟妻子與人通姦,楊雄的頭頂綠油油的,楊雄肯定不願意這樣的家醜被當眾揭露。試想,如果石秀當眾說出來,楊雄定要當眾蒙受奇恥大辱,到時,他是把石秀當兄弟呢,還是當仇人呢?所以,石秀採取了最完美的辦法,先殺姦夫,再綁了潘巧雲和她的丫鬟,拉著楊修一起審問,不但自證了清白,免掉了爭風吃醋所以殺人的嫌疑,也維護了楊雄的面子。

@居士說的分析也很到位了。石秀就是一個闖江湖的人,沒有牽絆和拖累,大可瀟瀟洒灑地一走了之,不用擔心家人會有麻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武松哥倆重逢,武大郎說他既怨武松又想武松,因為武松當年惹了禍才遠走他鄉,當地衙役抓不到武松就去騷擾武大郎,所以武大郎怨;但武松走之後其他人欺負武大郎,所以武大郎想弟弟。當年武松犯的還不是殺人命案,武大郎就有了這麼多麻煩。還有李逵接母親的時候,他的哥哥也說李逵上梁山之後當地衙役不斷地過來找麻煩。至於宋江殺人之後遠走他鄉,他的家人沒有被騷擾,第一是因為宋江家有錢,上下都打點了;第二是因為宋江名氣大,當地衙役捕頭差不多都是他朋友,所以他的家人沒有被為難。

對比一下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

武松的殺人動機和石秀不一樣,武松的唯一目的是報仇。

因為潘金蓮不僅與人通姦,還謀殺了武大郎。這樣,武松和潘金蓮、西門慶就有了殺兄之仇,這是血仇。作為血親,武松必須復仇,在當時這是他的義務也是他的權力。

一開始,武松走法律途徑,但是西門慶勢力龐大,此路不通。

所以武松只能走別的途徑——手刃仇人。這是當時社會習俗賦予他的權力,也是武松自己的選擇。法律方面我不太懂,不知道這個選擇在宋代算不算自力救濟。

武鬆手刃姦夫淫婦,報了殺兄之仇,他為什麼要選擇自首?因為自首才能宣示他的行為的正當性,才能讓他的兄長安息。至於綠帽子,武大郎都死了,這個就不用太在意了吧?畢竟人命關天。而且當地有誰不知道嗎?從武松殺嫂之後,眾多證人紛紛站出來作證,說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對西門慶是有民憤的,也說明武松殺嫂在群眾心中是正當的。

反觀石秀殺嫂,楊雄的綠帽子畢竟還沒有大白於天下嘛,楊雄自己都不知道,楊雄畢竟沒有死,在當地又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面子還是要照顧的;另外由於石秀楊雄的義兄弟關係,他們有擬血緣關係,使得石秀對楊雄也有一定的義務,但是石秀被趕走的時候,楊雄可是跟他斷義了,雖然石秀當楊雄是兄弟,楊雄可沒把石秀當成兄弟,這使得石秀的行為有點尷尬,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所以石秀的首要目標是自證清白,然後修復和楊雄的義兄弟關係。其實捉姦之後再和楊雄審問同樣可以達成這個目的,但是石秀的外號是拚命三郎,透著一個狠字,所以他還是殺了潘巧雲。

同樣是殺嫂,因為習俗賦予武松血親復仇的權力,當時社會對武松的行為也認可,武松為了宣示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必須自首。而石秀,要顧楊雄的面子,又要修復兄弟關係,還要出心中的惡氣,加上了無牽掛,他的目的在審問潘巧雲和丫鬟的時候已經達到,沒必要也不可能通過自首來宣示行為的正當性,所以不會也不願自首。


梁山好漢的口號所謂「替天行道」,他們自認是規則的執行者,所作所為乃是伸張正義。那為什麼要自首呢?在石秀的道德認知里,他根本問心無愧嘛。

扯句題外話,武松殺嫂事件中,他是先試圖報官解決,但西門大官人家勢力太大,擺平了官府,於是武松失去對官府的信心,轉而決定自己來伸張正義。

而石秀這邊,楊雄是兩院押獄,本身是公檢法系統的人,潘巧雲家又沒聽說有什麼勢力。因而石秀的做法,並不是不信任官府,而是他天然的把個人暴力當做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


補充一下@居士不說 的,這個跟武松和楊志完全不同。

武松當時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雖然違法了,但是正義的一方;第二武松當時屬於官府的人。

而楊志也是屬於正義的一方,屬於為民除害,而且當時處於鬧市區,不太容易逃跑。


為什麼要自首?魯智深殺了人,跑路了,在五台山名剎出家了;武松殺了人(其實沒有),跑路了,在柴進莊上好吃好喝半年;宋江殺了人,逛了一圈清風寨,柴進莊上,潯陽江,順便拜訪了老友,結交了新兄弟;李逵殺了人,到江州混了個公務員;周通王矮虎等人殺了人,直接落草為寇,當起了山大王。你告訴我,石秀為什麼不跑路。

水滸傳中我記得的投案自首的有兩起案件:

1,楊志殺沒毛老虎牛二,背景:身處鬧市,圍觀者眾,所有人都看見了(魯智深是用拳頭,群眾無法第一時間判斷人死沒死;魯智深還說了句「你詐死,我還要和你算賬」拖延時間);同時,楊志是將門之後,有家族的優越感使命感;最後,牛二挑釁在前,而且是個慣犯,楊志無性命之憂。

2,武松殺潘金蓮, 武松不得不自首。去年看過《琅琊榜》的都知道,梅長蘇堅持要讓皇帝翻案,而不是等靖王繼位後翻案。武松自首異曲同工,他是為了還哥哥一個清白才殺的人,如果他殺人之後一走了之,那就是武松冤殺大嫂,武松成了罪人,潘金蓮倒成了無辜的人。

再回到石秀案中,如果石秀自首,那麼他和楊雄都要被問罪,其罪當誅(具體判刑的時候應該是石秀死刑,楊雄發配某地);同時,楊雄被帶綠帽子的事也就都知道了,對於那個時候的男子來說這種奇恥大辱比死很難受。你妻子通姦,你不願意公布,自己殺了她,殺了之後又自首,別人一定會以為你是個神經病。而且,石秀已經有了一條退路,完全沒有被通緝被追殺的風險。


喂喂你們老說石秀殺嫂,但潘巧雲實際上是楊雄自己動手殺的,石秀幹掉了裴如海和頭陀還有侍女迎兒,唯獨潘巧雲是楊雄親自上陣,綁樹上開膛挖五臟虐殺的,病關索畢竟是薊州頭牌劊子手,專業人士下刀比拚命三郎這殺豬屠夫狠多了


大哥,石秀並沒有殺嫂,殺嫂的是武松。

另外,以水滸傳那幫人的平均道德水平,你能指望他們干出多少正常事?


施蟄存的心理小說《石秀》可能會有你想要的。


那時的社會風氣是如此的呀,而且之前戴宗跟他說去梁山泊落草,然後等朝廷招安做官,你會去自首么,自首的結果就是被流放或者殺頭,對當時社會稍有判斷都不會去自首的呀


石秀在小說中做事不計後果,端的是一個亡命之徒。比較一下,武松楊志宋江等人殺人後去自首,石秀魯大師殺人後遁逃,這與作者為人物賦予的性格和身份相關。

小可以為石秀獨身闖江湖,狠,絕,精細,重義輕功名,浪跡天涯瀟洒自在,自首致使自己深陷囹圄是不會做的。

魯大師同樣重義輕功名,愛自在,也不會去自首。

武松楊志宋江等人殺人時或為小吏或意圖謀官,自首是為了前途。

其實石秀和武松二者殺嫂比較一下非常有意思同是精細狠絕之人,作者卻寫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真乃古今奇書!


推薦閱讀:

《水滸傳》有哪些笑點?
水滸傳里高俅在歷史中真有這麼壞嗎?
為什麼梁山水軍總司令是李俊,是為了平衡水軍各家族的關係嗎?
如何把NBA眾星與水滸傳群英進行匹配?
關勝為何能壓林沖成為五虎上將之首?

TAG:水滸傳書籍 | 水滸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