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原著《愛麗絲夢遊仙境》?

原著哦,不是電影~


只從很片面的個人觀點評價,不說它對全世界兒童文學的巨大貢獻,單說它的荒誕不經本身就是至為可貴的財富。

我說現在,哪怕過去的太多舉世聞名的所謂「童話」,實則全是成人們披著「童真」的羊皮試圖對幼童們進行「道德洗腦」的產物。包括格林童話,包括安徒生童話。甚至我心愛的《魔戒》,葉聖陶的兒童文學,都不能成為是「純粹為孩童準備的睡前故事」,最多也就是適合剛入學齡的小朋友拿來識一下文字而已。個人觀點,對先賢筆者們不抱有任何程度的意見,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愛麗絲與他們相比,到底贏在哪裡?接下來就要引出最重要的一句話——

純粹的荒誕不經才是童話的靈魂。越是童話,就越不應該有「寓意」存在,任何的寓意,都只是成人們一廂情願的強加附屬品,即是成人拿來哄騙孩童的寓言教育故事。

說點極端的話,我最反感的就是明明是童話卻還要強加各種寓意的做法,簡直是把孩子們當做手無寸鐵的獵物無情虐殺。除了卡羅爾,另外一個基本上配得上成為童話的,也就只有聖愛克蘇佩里的《小王子》了。只是《小王子》里的斧鑿之功還是過分明顯,不夠無理,不夠詼諧,所以在我心目中依然差了愛麗絲一個等級。

很多人喜歡分析說愛麗絲實質抨擊的就是當時貌似繁榮過度浮誇的維多利亞時代。其實,你們都錯了。卡羅爾寫愛麗絲,可壓根不是那群心懷鬼胎、詭計多端的成人們試圖以此嘲諷當局的武器,而恰恰純粹是給三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講故事逗她們開心而已,出發點都完全不一樣,試問作品的高度怎麼能夠相提並論?童話,本身就是講給小孩子聽的。既不是教科式的寓言,更不是拿來出版發售的商品。童話本身就是毫無目的性的,也正是它的毫無目的性,才能保障童話的純潔性不被玷污。沒錯,我在說格林玷污了「童話「二字的聖潔。

上文內容應該已經把愛麗絲荒誕不經的可貴程度解釋清楚了,那麼,進入下一環節——童話的想像力。

大家似乎喜歡說鄭淵潔,但是我實在對他無感。鄭的想像力,實際上是建立在學齡孩童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展開的疑似「荒誕不經」,但是嚴格說來,其想像力的受局限程度已經不是可以拿來和愛麗絲相媲美的了,壓根沒得比,你說焉河伯,我說北海若,這根本不是能比較的數量級。難道不怕見笑於大方之家嗎?就算不稱讚卡羅爾的俚語、諧體,但是把愛麗絲的單個場景拎出來,其想像力之豐富就已經足夠震撼人了。人們喜歡拿卡羅爾和安徒生、格林相比,其實後二者壓根比不上卡羅爾。因為寫童話的初心與表現手法都是相悖的。既然不可避免使自己的作品帶上了成人倫理的色彩,那就乾脆承認自己是兒童文學而非童話,而不要模稜兩可地扭曲人們對「童話」二字的理解。唯一當之無愧能成為童話作者的,在我心中目前只有卡羅爾,連我的男神托爾金都不能算。

事實上,真正的童話也只有真正的孩童才可能寫出來。難得卡羅爾身為成年人依然保有純潔的初心,並藉助其絕妙的語言藝術與教主級別的純粹想像力,才誕生出愛麗絲這一絕妙的作品。世上能理解清楚「凡事萬物都本就毫無意義」這句話的人實在不多。而親愛的愛麗絲佐證的正是這「毫無意義」,並以他的純潔治癒、娛樂了多少童男童女,以及童心未泯的我們這些成年人們。

我認為童話的第二點特徵,便是沒有愛情。真正的孩童沒有慾望,沒有邪念,甚至不知情愛為何物。在真正的孩童的世界裡,是不可能有「愛情」這個定義存在的。很多人不相信,總是辯解說愛情是最神聖的東西,是美好的聖物,錯了,你們所有人或引以為傲或求之不得或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愛情」,本質就是慾望,是不潔的,是愚痴的。我一直反對宮崎駿電影里的愛情,道不是因為刻畫手法太突兀,而是因為其主體,尤其那部波妞,親愛的,除非你們發育提前或是性意識提早覺醒,那麼小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愛情的。對此我真的對宮老很無語。雖然人家也是個少見有良心的志士。這也是《紅樓夢》里說賈寶玉比賈璉還痴迷情色的原因。13歲剛剛發育的少年那,便是個無可救藥的痴情種,便視愛情比情愛更高,除了能看出寶玉的愚痴之外,更說明了連曹雪芹也覺得愛情本身是比情慾更甚的慾望,是嗔痴,是毒。我也看過仙度瑞拉啦,白雪公主啦,人魚公主啦,但都覺得怪怪的。那就是因為他們描寫的是愛情。愛情本身就是與「純潔」相悖的屬性,因此,越是童話,越不應該有愛情。即使要寫沾邊,最大尺度也就是聖埃克蘇佩裏手中那朵紅玫瑰而已。

愛麗絲難得地保有了純潔。她身為男性強權社會下的弱女子,沒有向「愛情」這塊污泥低頭臣服,也沒有像小紅帽那樣被獵人從狼肚子里就出來,甚至沒有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慘死街頭,而是很自我地展開了純潔的、奇幻的、冒險的旅程,自行成長,經歷悲歡。這也是愛麗絲最可愛的地方之一。

童話的第三點,沒有絕對陰暗。現實生活也是如此的,世人無論殺人犯還是大統領,沒有一個人是善的,或惡的。鬼畜格林喜歡出來嚇唬沒見過世面的小孩子,但其實小紅帽遇到大灰狼也不應該被吃掉,真正的現實社會裡,大多只有紅皇后的蠻橫跋扈和雙子小人們的滿嘴胡話,是很安全的,沒有那麼多的恐懼與邪惡存在的。再說即使對大灰狼而言,吃掉你不是一件喜劇故事嗎。只是看的角度不一樣,所以格林的取材有失偏頗。相對地,愛麗絲真的是難得地還原出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們,乃至成年人們的遭遇的跌宕起伏,充滿的是未知的驚嚇和熟悉後的親密。再加上卡羅爾最拿手的諧體俚語,愛麗絲整個流線里的健康、荒誕、幽默的氛圍才是最契合孩童心理的。正如現實生活,每天都是周而復始的新經歷、新體驗的旅程。你會與千千萬萬人相遇,與千千萬萬人相識,發生交集,會面結束,離開。我們興許會有回不了家的恐懼,興許有卡片人斷頭的同情,但,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世間一切萬物,歸根結底都是毫無意義的nonsense,荒誕不經。斷頭的卡片人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呵呵,這樣一想就會感到更加奇妙了。

說句題外話,在beatles飯里還經常爆發討論誰才是「樂隊之魂」、「舞台支柱」,大多數人在列儂和保羅里偏向保羅。但是,呵呵,很抱歉答主是個列儂黨。列儂的新奇樂風,以及脫團後期的音樂造詣,哪裡是泡兒可企及的呢?大概天朝人偏向喜歡傳統保守的,其實全世界範圍內的人美大多數都是偏好傳統保守的,規規矩矩的,符合章法的,所以你們這些下里巴人無法體會陽春白雪之妙啊……俗話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作為列儂廚的我不能更加贊同了。世界未來的腳步,都是由列儂這種少數的革命精英引領起來的,而不是在現有的音樂體制里符合章法地做些小動作,(我沒有噴泡兒的意思,本答禁噴)所以這些社會前沿的改革推動者往往孤立無援……也希望你們能夠理解何為真實,何為藝術。真正的藝術往往是像列儂一樣容易遭人誤會並難於為人認可的。所有人類的私生活,無論是糜爛還是墮落,都跟他們的事業成就無關。請擦亮你們的眼睛,不要輕易用道德標準評判一個人創作的作品價值。你們想要倫理楷模,那每年評選的感動中國人物各個都能滿足你們的偶像需求,就不要再用道德標準綁架充滿創造性的改革者們。沒有他們,世界的腳步將會緩慢到原地踏步。現代人實在是太缺乏藝術美感了,大概是在二戰戰火硝煙後的經濟騰飛過程中迷失了靈魂吧,但我還敢斷言,正如唐詩宋詞元劇明清小說一樣,下一批的文藝盛世,將在不久後到來。其興盛程度將不僅能填補文革十年的歷史空白,還能使中國文化娛樂向前更進一步,(雖然不太相信天朝能在娛樂文化上超越日韓歐美,不過會有進步是一定的)且不止中國,全世界都會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紀颶風,到時候的社會,一定與現在大不一樣。只要經濟是真的在騰飛,那就一定會有相應級別的文化造詣跟上經濟的步伐,來配上時代所應當有的繁榮。一旦中國的文娛起步了,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就不會太遠了。我的要求不多,只希望那個時代能產出能跟愛麗絲相媲美的童話就是最大的安慰了……(艾瑪話題扯遠了)

卡羅爾的愛麗絲,為世界作出的最大的貢獻,既不是穿插其中的哲學片段、奇幻想像、甚至不是娛樂我們在壓力巨大的現實生活中差點被榨乾的靈魂,而在於,他用最接近純凈的童真詼諧,喚醒了我們幾欲未死的小孩。


兩天讀了一遍英文版。

個人感覺晦澀至極。自己小瞧了這本僅八十幾頁的小冊子。

主要是壓根沒看到什麼激動人心的情節。Gryphon,footman之類的詞兒僅僅把它們當Tom和David一樣代換,沒啥感覺。讀完後用有道一查,也沒有那種弗如遠甚的感覺。但是有的詞如hatter,如果不懂就很影響理解。

唯一的笑點是(也許我足夠無知),當用有道查March hare的意思後,我心想,它和Alice說話幹什麼。


作為從小看遍各國主流童話的,我小時候最不喜歡愛麗絲。就是無趣,情節不吸引人,沒有矛盾衝突,角色太多,細節太多,不適合小孩子。


推薦閱讀:

網文是垃圾文學嗎?
關於小說,是我層次不高,還是小說里深層次的意義都是後人所賦予的?
有什麼比較好看的成人也喜歡的童話故事?除了安徒生、格林、王爾德之外?
反烏托邦三部曲為什麼敵不過國內的科幻小說?對此我們值得深思些什麼?_?
國內為什麼沒有流行「文庫本」那樣尺寸的書?

TAG:小說 | 閱讀 | 書籍 | 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