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經濟還有希望嗎?

陝西的教育,資源,航天等等都不錯,可是感覺陝西經濟看不到騰飛的希望!


發達與不發達是不能僅僅看GDP的,山東GDP一直高於浙江,但是經濟實力落後於浙江。這幾年一直在外面遊盪,西南,東北,華北,東南都待過一年以上。陝西發展相對成片發達的東南肯定差太多,但是跟其他地區還是可以比劃比劃的。算上中等偏上的省份。話說回來,全國有幾個省份能比東南牛逼? 你說陝西沒有發展潛力,我反而認為在西部各省份中陝西發展潛力最大。

自信從何而來?陝北的能源,關中的高科技人才,陝南的青山綠水,全省富得流油的旅遊資源。看一看全國哪個省份有如此全面的發展基礎。為何這麼多資源,沒發展起來?鄙人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思想觀念的保守,包括政府官員和百姓。

思想觀念的保守體現在兩方面,1.不知道自己窮;2.不知道自己富。

1,大西安牛逼,陝西牛逼,動不動就是西安第三大國際化大都市,中央一提到西安,立馬就有群人感受到西安馬上就是宇宙第一了。說句實話,幾乎任何一個來過沿海的陝人聽到這些都會被臊的臉紅;有部分個別的工資其實並不高,但是相對在陝西算是高工資的人,說話辦事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特別是公務員;仔細觀察就可發現很多不知道自己窮的現象。

2,不知道自己富,其實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王炸;陝西最牛逼的最出名的王牌就是文化,可是文化並沒有給陝西帶來多少經濟效益,憋出來個曲江文化集團也主要是開發古建築,曲江模式成了帶動周邊房地產殺雞取卵的模式,曲江模式將陝西的王炸打成了對子。

陝西文化有多富?在我國最經典的文獻古籍中,有哪本沒有提到過陝西?《史記》中一大半故事都發生在陝西或與陝西相關。當我們著迷於日本京都的文化底蘊,被泰國清邁的風情所折服,是否想到西安是座歷史底蘊更加深厚的世界名都。

不知道自己窮,所以很容易自我滿足;不知道自己富,也肯定不知道自己優勢在哪,才總是踏錯步子,走彎路,經濟發展慢。造成這樣的原因是走出省門太少,看的太少,所以不清楚陝西省的定位。

以下談談文化發展方面的:

隨著最近幾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強勢崛起,近幾年來國內旅遊產業也迎來井噴式發展勢頭。

那麼應該如何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文化產業?仔細想一想上到皇炎帝時期下到民國,我們的祖輩是怎麼將自己的文化隔代傳給我們的?其實就是通過耳朵,眼睛和嘴巴。偉大的祖先遺留下來的生活生產實物,同時通過發明文字書籍,歌劇(秦腔),飲食,各種地方節日民謠傳說等等軟文化,將中華璀璨的文明一年年一代代往後代相傳。

文化旅遊不同於山水游,這個山頭,瀑布是我的,劃片地,風景秀麗,圍起來開個門收門票就可以過上好日子。而文化旅遊不同,因為文化是流動性的,必須採用互動的方式進行展示。曲江模式是典型的用靜態的方式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修個古建築,圍起來,收門票,遊客遊玩一圈看現代仿古建築,大呼上當受騙;有遊客去看兵馬俑,具有如此深厚歷史氣息的古文物,被有些遊客說成不就是一堆泥人,直呼不值得看,還不如去遊山玩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僅僅通過靜態的文化展示並不會讓人置身於歷史的長河源頭與厚重之中。

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走動靜結合的模式,才能讓遊客身在其中夢回歷史起點的體驗到中華文明的深厚大氣悠久的魅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很明顯目前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困局,不是如何做宣傳吸引遊客來陝旅遊的問題,而是如何提供優質的讓人留戀忘返的文化旅遊產品與服務,讓遊客切身體驗到中華歷史文化的底蘊的問題。

旅遊文化,陝西有什麼?在關中: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過年時的鑼鼓震天?你是否還記得元宵節來臨之際整個村子去縣城看社火的熱鬧場面?每當鑼鼓聲響起,每當社火大戲唱起,那種讓人有種蕩氣迴腸的舒坦是否讓人激動。對於很多人來說西安大雁塔和塔前的唐三藏雕像就是一個塔和雕像而已,可是他所蘊含的大唐長安,中華精神的內涵真的有人感受到了嗎?我寧願去漢長安城遺址的廢墟上啃肉夾饃看打鼓看社火,也不願去大唐芙蓉園看偽古建築。在陝北:陝北漢子激情的腰鼓,是否讓你精神澎湃,感受西北人的豪爽熱情;今天幾乎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去延安旅遊就是看看當年老一輩革命家住著的窯洞,拍拍照走人,可是你真的能體會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快要被亡國滅種危難之時,延安曾是很多國人最後的希望。陝西搞文化旅遊隨便翻開本古籍就可以找到很多典故,實在太多,這裡就不累贅了。

陝西應該大力邀請張藝謀等知名導演為陝西多開發幾部類似長恨歌類的大型歌舞,深度開發挖掘社火鑼鼓文化等民間特色藝術活動,做到任何一個知名的文化景點必有大型歌舞劇等活動表演,讓遊客全方位感受到夢回大唐夢回歷史。

堅持採用動靜結合的模式,打造具備陝西文化旅遊文化特色的精品。等待這些做起來後,就可以走出國門大肆宣傳了。

---------------------------------------------------------------------------------------------------------------------------------------------------------------------------------------------------------------------------------------------------------------------------------------------------------------------------------------------------------------------------------------------------

其實仔細來看,西安最近幾十年以來一直都沒有在衰落,而是在崛起。

大家感覺衰落是因為參考系不同。參考系就是國內各大城市。所以一切的對比與分析應該基於國內各個城市的情況來分析。

西安是一座用千年時光來衡量的城市.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歷史。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鼎盛期:

漢唐時期長安是其歷史最為鼎盛時期。在漢隋唐時期,帝國最大的外部威脅是匈奴,突厥。而且秦朝及漢初,打仗敗多勝少,國際環境與本朝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而匈奴突厥幾百年來一直盤踞帝國西北,對於一個強勢的地區霸主,不得不說當時的匈奴和突厥文明綜合實力強於或不弱於漢文明,其文明本身一定具備漢文明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差距是比較大的。

關中平原地勢平坦,水土肥沃。定都長安恰好可以靠近對手,了解對手,學習對手,從而超越對手。

張騫出使西域,一條絲綢之路帶來的不僅僅是商貿與文化,強大的西域文明精華通過一條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被輸送到長安,與東方文明進行互補融合,吸收對手的文明精華極大地彌補了漢文明的缺陷。為漢文明的強勢崛起奠定基礎,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學習,終於在武帝時期,一舉擊敗匈奴。

同時這條絲綢之路在之後的幾百年來也一直滋養著漢文明,最終也造就了唐王朝幾百年的強盛,讓長安成為當時人們的夢想之都。

衰落期:

後唐時期,五代十國,戰亂連連,西域文明漸漸衰弱;宋元明時代,北方及東北民族先後崛起,政治中心東移,兩宋更是幾百年被遼金契等國輪番暴揍,北方根本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文明中心開始南下。

西方工業革命後,海洋強國崛起,清朝被一群"天神"從海上用艦炮撕開了一條大門。清朝的閉關鎖國與孤芳自賞,在加上近代連年戰亂與內憂外患,造就了中華文明無論是技術還是制度文化方面全方位的讓人絕望的落後,都快二百年了,面對西方,中國人一直自卑到現在。

1840年以後,中國被迫打開海岸,幾千年以來一直處於落後地區的沿海小縣城、小村莊逐步成為了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前沿哨所。天津,旅順,上海,廣州,廈門等沿海城市開始崛起。從1840到2016,一百多年時間裡,西方文明通過海洋像一股強勁的海嘯,從沿海登陸,一直不遺餘力地使勁的往中國內陸吹來,即使在最混亂的戰爭年代也沒停止過。

從1949年,本朝在國際上對蘇實行「一邊倒」政策,沿海鎖國,向北開放,靠近蘇聯的北方廣大地區得到大量經濟技術援助,以軍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紛紛落戶北方,東北,西北,華北經濟騰飛。同時在國內實行的三線建設,大大改善了西南,新疆等內陸地區的發展。

中蘇交惡之後,文革十年鎖國,東亞日本韓國逐漸崛起,蘇聯漸顯頹勢。中國又一次更大的拉開了與西方的差距。

中國路在何方?一堆爛攤子交到了小個子手上。1978年之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嘗試引進吸收西方文明同時外交實行韜光養晦,力保穩固和平的國際與國內政治環境。西方文明登陸大陸是從海洋上來,很顯然對外開放的窗口與大門肯定是沿海地區,80,90年代到新世紀初,大連,青島,煙台等非省會城市成為了對日韓開放的橋頭堡,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成為對西方文明開放的橋頭堡。從那時起,內陸地區的發展逐漸被沿海地區越拉越大。

機遇期:

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成功舉辦,中國經濟體量穩居世界第三,綜合國力極大提升,表明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已經取得巨大成就與成功。

西方抹黑中國3.14事件的那個宣傳片整整的教育了一代中國人,同時讓很多中國人回歸理性。從之前對西方的全面西化開始走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性。

08年後,隨著沿海地區與內陸經濟差距加大,社會分化嚴重;同時世界經濟危機的到來,多年來對內黑貓白貓政策,對外綏靖政策積攢的社會矛盾處於一觸即發之勢。以烏有之鄉為首的左派網站開始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銀行私有化,石油國企私有化等謠言開始廣泛傳播。極左派文革勢力開始抬頭。

也從2008年起,內陸城市開始加大投資,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關中天水城市群等概念開始提出。內陸地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凡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發展最快也最發達。其原因就在於,其可以很快的吸收各個文明的精華為己所用。

在之前看到的一篇評論中,有網友指出,西安改革開發沒跟上來是應該自己瞎的原因。其實不是西安自己瞎,而是當深圳的人們站在山頂拿著望遠鏡看世界的時候,西安的人們只能在山溝溝里放羊;當無人機,互聯網,vr等新概念與新產業從海上吹來時,深圳的人們迫不及待的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而西安的人們只能拉著架子車在黃土坡上揮灑汗水。地域劣勢決定了西安不可能具備比沿海地區更加先進的產業,畢竟一百多年以來技術領域的創新發展一直來源於西方。

唐山,大連,青島,煙台曾經輝煌一時,其原因就是日本經濟在80,90年代騰飛,帶動這些地方的發展,而今日本經濟疲軟多年,這些對日開放的城市開始走下坡路(相對南方沿海城市)也就不足為奇。

西安如何抓住機遇?

目前國內內陸城市積極開括國際航班,設立領事館,建立空運港務區,標誌著改革開放進入第二個階段,由沿海的區域開放向全國全面開放推進。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以來,海洋經濟崛起,各國的貿易幾乎都是走海洋。

而高速鐵路技術的發展將很有可能扭轉這一現象。高鐵為我國實行全面開放提供了新選項。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條貿易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其意義重大。不僅僅是技術和經濟上的,更是各個國家民族文明上全方位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渝新歐鐵路的開通標誌著路權經濟回歸的開啟,也為我國內陸地區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捷徑。

很顯然烏魯木齊到蘭州一線將會成為我國今後幾十年中對西開放的交通大動脈。蘭州往南過成都重慶到達中國南方,蘭州向東經西安到達北京甚至東北。西安作為西北地區的科教中心,路權經濟回歸後將必然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匯聚點之一。

因此在對外開放方面,西安應積極主動協商中亞歐洲沿線國家在西安建立大使館。積極擴展國際空中航運航班,同時建議國家修建直達歐洲的高速公路,聯合蘭州,烏魯木齊積極向西推廣西安品牌。在向西開放的眼光一定要長遠,大氣。西安向東區域位置上比不過河南,只有向西才是機遇。西北強則西安強,西北弱則西安弱。

西安成都區域對比:

成都向西全是山,發展受限,向東有重慶,向南是雲貴,也全是山,從區位優勢上來說,西安強於成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就是為何古代天府之國成都一直未被當做過國都的原因。其次西安的輻射面積不應僅僅局限在陝西,自古晉陝甘一家親,河南西部洛陽等地自古與西安就是兄弟之城,完全可以向東攜手聯合一起打漢唐牌。西安的輻射面積及人口不亞於成都。


題主,別黑陝西了行不行?

陝西一直在大踏步前進好嗎?

2014年陝西省GDP排名全國16,人均排名14,在全國是中游水平。

但是陝西十年前是什麼樣?

GDP排名全國22,人均gdp排名25,人均居然落後於西藏四川青海重慶寧夏這些西部省份?!!

陝西十年間GDP總量超過天津,江西,廣西,黑龍江,吉林,雲南,山西,人均gdp從西部倒數到了目前的西部第二,僅次於重慶,超過了河南,湖北,河南,四川這些經濟大省。

再往前的1997年,陝西一省的GDP總量還不如當時剛剛直轄的重慶市?!

可以說二十年間進步最大的就是內蒙古和陝西。

西部省份中,陝西是僅次於四川第二個破萬億大關的省份,全國gdp前100的城市,陝西有3座,四川,甘肅,貴州,雲南只有1座,四川省GDP第二名的綿陽在陝西省只能排到西安榆林咸陽寶雞之後的第五名。

多看看書吧,好好了解下自己的家鄉。


我不要看這樣的問題了,前幾天是山西的經濟還有救嗎?沒有。安徽的經濟還有救嗎?沒有。東北的經濟還有救嗎?沒有。現在陝西又來了

經濟形勢不好,大家都感覺的到,可是誰能告訴我該怎麼渡過難關,而不是一直說沒救。

我指的渡過難關是個人,不指望國家的前提下


這個問題我要佔個坑最近研究一下。

我覺得回答這種問題需要冷靜理性,第一個回答的拋數據的盆友,我感覺每個省都可以拋出一堆展示自己發展的好的數據和項目。數據是可以bias的。

我自己是個西安人,也愛家。但最近幾年陸續由於學習工作遊走了中國各地,我個人感覺總體來說覺得陝西發展得不行,或者沒有發揮潛力。但是跟家人說這個,家人反應就跟第一回答的朋友一樣,說,呀你胡說呢,我們陝西最近幾年發展得好得很,等等。私以為這樣聊不下去。因為橫向比較真的不行。西安跟成都就差得遠,差距越來越大。心裡滴血,但還是要理性。

占坑


陝西經濟一直靠陝北的煤炭和石油拉動!西安只是一個外包城市,毫無創新能力,一堆一堆圍著國家軍工企業研究所的吸血蟲。在互聯網創新、製造裝備、服務業等未來發展的主航道上,陝西基本無任何建樹和積累。老祖宗的庇護也已經被揮霍殆盡,旅遊業就是騙子集散地。來陝西旅遊的人,一般不會來第二次,可惜了大秦嶺!


評價西安沒有北京的命,得了北京的病

賊城叫了這麼多年,沒有看到一絲西安市政府準備治理的想法。西安火車站的髒亂差,本科研究生7年也沒任何一點改變。

問了問同學的平均工資,感覺西安都臊得慌,就那點錢你到底能找來啥人。

好不容易有點關係的一帶一路和西咸新區,現在看也爛得可以。


這個問題同樣困擾了我很久,帶著問題跑了一些地方之後,個人的觀點是:陝西的經濟在海權時代,騰飛不了。如果陸權還能起作用,結合自身的優勢,有一絲曙光。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去試分析陝西的前景。

有句話說:「」上海帶動了整個長三角的發展,北京吸幹了整個華北平原。「」一個區域內的大城市對地區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對陝西而言,這個城市無疑就是西安。西安對對全省是什麼樣的意義?

1.天時

常言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曾借政治優勢使這一地區佔據了發展優勢。

然而,自唐以後,似乎長安(西安)再沒有統籌全國的政治首府地位了。(一位河北的朋友在我提到西安古都時,略帶諷刺地提醒了一下。所以很多人說西安沒有首都的命,卻有首都的病)小時候經常聽周圍人說遷都、西安建直轄市,信以為真。現在除了老人,沒人會相信這些論點。海權時代,政治首府需要的資源,西安一個都給不了。至於直轄,憑什麼?人口?經濟?

天時已不再具備,西安無法通過政治優勢帶動全省發展,其原因詳見地利。

2.地利

這是網上找來了一張中國地形圖,這是我們常見的地形圖。

平原地區的耕地面積,一方面決定能夠供給多少人口,另一方面決定了陸地的交通便利程度(貿易運輸條件)。從以上地圖可以看出,中國的幾大平原全部(除四川盆地外)集中於中東部地區。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擁有三大優勢:靠近河流入海口、平原、臨海。

河流入海口,便於將其他地區物資在此地周轉、平原耕地提供了大量的勞動人口、臨海便于海運出口。具備有利於貿易的一切優勢,才能在新的海權秩序下佔據優勢。

這張圖與上面那一張不同之處在於標明了海岸線與周邊國家。臨近發達經濟體的地區目前算是全國日子最好過的地區了。有一次去江蘇丹陽,一個看起來土裡土氣的小老闆在我們聊天的時候突然說他打算移民日本。因為他和日本人做生意,對日本比較熟悉,對環境也滿意,再加上資金也夠......想像一下這種事在陝西發生的概率。

陝西的地域優勢應該一直都存在,無論海權還是陸權時代,中國的大一統並沒有改變。古代定都長安,因為關中平原相對算」長治久安之地「,參見天府之國也是如此。這兩個地區相比東部的平原、西北的動蕩算近期歷史上戰亂較少的地區。

生活在西安,常有人說我們有那麼多高校,培養了那麼多人才,大都去了東南......這個觀點有些本末倒置,本地實力強一些的高校,本來就不是陝西這塊地長出來的。西安交大,是上海交大搬來了,西北工大,東南航空學院和哈軍工合併來的。為什麼要搬來?且985,211工程對這些學校也有所傾斜。

其原因我認為是戰略布局。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北方地區攻打到了河南和山西,向南攻下了廣州,仍有兩大人口聚集地沒有攻陷:分別是關中平原-河西走廊、成都平原。關中平原函谷關-黃河-華山古今是易守難攻之地、蜀道難使成都平原「不與秦塞通人煙「。陝西的高校情況與成都、重慶類似,在戰略考量上也是類似的。圍繞高校建設,一批以國防建設為主的研究所也星羅棋布,吸納畢業生。在與外界交流較少的內陸地區部署國防是再合適不過了。

問題在於,國防事業創造就業有限,無法拉動GDP。但是,軍用技術向民用技術轉化可以緩解這種局面,比如航空航天,也並非一蹴而就的事。陝北和陝南也不同,陝北歷史上一直是比較貧困的地區,好在近期能源開發富裕起來,陝南我沒有去過,不了解歡迎補充。

3.人和

這是最難描述的一點。「窮」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很多人來旅遊,被小偷小摸坑蒙拐騙。商品經濟不發達造成大量城市失業人口。就以我自己有限的經歷來看,蘇南地區很少有遊手好閒的青壯年,而整個陝西......這是大量的貧困人口,外來人口以河南最多(此處不想黑河南,現實情況如此),「人和」不能期望太高。

但以上的問題還是不能抹滅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此地帶來的獨特風格。許多朋友旅遊雖然會經歷種種不愉快,但是對陝西的風格還是肯定的——歷史感。黃帝陵、兵馬俑、華山。這類體驗是在國內其他城市不多見的,許多其他省的朋友都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在陝西的旅遊經歷:華山的險峻、城牆的厚重、黃帝陵的滄桑感。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歷史景觀,都離不開人文氛圍。這種氛圍和體驗其實是一個整體的系統,而往往被忽視。

比如城牆,建國初期許多城市都有並沒有什麼獨特性,各種運動之後,許多古都(如南京、洛陽)僅保留下了部分遺址,西安保存較為完整,整修後成為一體,成為了城市的象徵。為什麼西安的城牆相對保存完整?自唐代以後,離政治中心遠——政治運動影響有限(參見北京城牆)、經濟不發達(沒有建設工業化廠房和工業園區,參見蘇南城市帶),大規模戰亂不多(清末、民國、建國後),長期的自給自足,更像是一個被忘掉的角落,在歷史的年輪上優哉游哉地走著,不管外面發生了什麼,因此許多守舊的東西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了這一地區人的精神支柱。在今天看來,守舊的象徵(建築、文化)並不一定就全是錯的。

曾聽說日本人將「京都」視為故鄉,即便是東京、神戶新的都城更新換代,京都還保留著曾經的建築風貌,古老的寺廟,古建築中隨處可見的漢字。所謂的故鄉,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故鄉,在這種地方,有民族感、歷史感。西安如果去除那些不好的方面,算得上「精神故鄉」的一個選擇吧(全國這麼大,故鄉肯定有很多了)。人文氛圍不僅來源於實體建築、歷史博物館,還來源於一些陝派作家:路遙、賈平凹、陳忠實的精神作品,一些藝術形式:搖滾、信天游、秦腔、老腔,一些文獻資料等等。這些零碎的特色文化組成了一個系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想要將這類資源傳承開發,除了保留遺產外,也需要不斷智力創造。

讓我覺得很意外的是,許多人厭棄陝西的落後離開,也有許多人在東南飛後回來(人才外流)。西安的高校招收了許多外地學生,也有想留下來發展的,只是此地提供不了太多的就業機會。想留下的原因有很多,感情因素一定是有的。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上海帶動了整個長三角的發展,北京吸幹了整個華北平原。「西安目前的狀況是吸納了全省的優質資源,還沒有起到帶動地區發展的作用。省會除了文化立市之外,在經濟上謀求一定發展,陝西才有希望。

陝西目前的情況,有點像《百鳥朝鳳》在電影市場的口碑一樣。不去努力,哪有明天呢?


從陝西高校對西安的評價就知道了,西安的基礎物價已經很不便宜了基本到了廣州的百分之90左右,然而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對不起人才,陝西的高校數量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師範大學畢業招聘會上還有這樣的招聘,小學教師1800底薪!!!!!

有雙氣空調的房子租金也達到了北京的一半了吧,然而西安紡織城附近的爛尾樓,還有北邊的爛尾樓,火車站附近的治安,整個餐飲業的服務態度。

西安你拿什麼留住人才???

同樣的工作崗位拿著廣州五分之一的工資!體驗著廣州百分之九十的基礎物價,愛理你不理你的第三產業服務,每個月都會光顧我的小偷,你拿什麼說服我留在西安???

大學同學畢業那會還有一半的人留在陝西,但是不到一年留下的那部分走的也7788了,西安已經走在東北的道路上了,衰退!哦,不!它也沒興起過。


沒山西爛,就還有希望。我為什麼這樣說?我先給你講一講山西的腐敗鬧出的大笑話,山西省原平市的一個局長,開著用公款買的別克,在車裡和二奶做活塞運動,結果給出了車禍了,當地的老百姓調侃的罵政府說:這遇難的局長和他用公款包養的二奶的感情是永恆的愛情,還永垂不朽。就這樣調侃,結果更牛逼的事情發生了,當地的政府竟然要給這位挪用國家救濟老百姓資金包養二奶的幹部申請一個烈士頭銜,我剛聽這個故事的時候也不相信,據說當年的山西省省長知道以後氣了個半死不說還沒招,這事已經被中央那位用高清攝像頭全部錄成視頻發給了山西省委,把山西省委氣的沒把桌子拍爛。貪污國家公款買車包養二奶還能當烈士?山西得有多腐敗?可是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國家幹部帶頭貪污挪用公款為自己謀福利還包養二奶結果最後死在了二奶的肚皮上。只要陝西不走到這一步,陝西省還是赳赳老秦。這是山西十幾年前的事了,記住我的話,聽懂我的話,只要陝西不走到山西這一步就會有希望。


陝西在中西部也算是模範省了吧,為何那麼悲觀呢


國際化大都市,要搞絲綢之路,路上各種「斯坦」國,拿出一個吉爾吉斯坦,人口500多w,其他也差不多,這這點人還國際貿易?還是 搞旅遊,等通脹,提票價。


看和哪裡比了啊。去和南方比當然差的不是半點,和山西比簡直是在天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陝西少年公車上指認小偷 卻遭拉下車群毆」事件?
如何評價陝西漢中這個城市?
為什麼從山西打進陝西難?
胡辣湯算是中國的特色小吃嗎?喜歡吃的人多嗎?
如何評價榆林這個城市?

TAG:經濟 | 發展 | 陝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