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德不配位,必有災禍?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坤至柔而動也剛」,坤卦是柔到極點的,它六根爻都是陰爻,但是動起來的時候最為剛強,這就是物極必的,內心越穩重越安靜的人,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為動作就越方正。

「後得主而有常」,坤卦的卦辭說「先迷後得主」,先要迷失方向,後來才找到主人,這就有了「常」,「常」就是永恆的,也就是天道,坤需要找到主人才能發揮出它柔順的品性,所以要順應天。

「含萬物而化光」,它含容萬物化生出來的就是一片光明,「光」可以作「光明」,也可以作「廣」,坤包容萬物,所以才極為廣大,就像大地承載萬物,所以是最廣大的。

「坤道其順乎」,坤之道大概就是非常柔順吧。「承天而時行」,因為它順應天道,按時而行。

然後是非常有名的兩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兩句話引起一個事件:在西漢末東漢初,也就是距今2000年左右的時候,佛教傳入中國,剛開始中國人是不接受的,認為佛教講的「空」就是老子講的「無」,都是一回事。但是後來佛教的傳教士看到了這兩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發現這就是佛教講的因果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即報,從此佛教就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跟中國文化融合了。

一開始佛教說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這些義理不被中國人尤其是上層知識分子接受,但是跟《易傳》一聯繫,這是因果報應,一下就被中國人接受了,這是佛教中國化的關鍵。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積累善德的人家必定會有福報,而積累惡行的人家必定會遺留下災禍,古人是很少說「必」的,「必」就是一定,這就是因果報應,這種因果觀念就是從《周易》里建立的。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臣子弒殺君主、兒子弒殺父親,並非一朝一夕的緣故,不是一時衝動,作惡是長期逐漸發展而來的,這是由於沒有早早地辨清初始的苗頭,「辯」通「辨」。

這句話,實際上是解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所以坤卦講的就是一個順應過程,任何事物都是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善行和福報是慢慢積累的,惡行也是慢慢積累的,最後大臣把君主殺了,兒子把父親殺了。這裡強調的就是要種因,不要求果,出現一個果,一定要去考察它的因。

還有一個胡雪岩的故事,他是徽州人,徽商的代表:胡雪岩在杭州開藥店,取名餘慶堂,就是出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可是後來發現跟別人重名了,胡雪岩就把餘慶堂改成慶余堂,因為他姓胡,所以就叫胡慶余堂,現在成為中國四大老葯號之一,運營得非常好。


這句話主要是說給自己聽的,告誡自己要增強自己的品德修養,增強自己的能力,不然即使一時有好運,但是沒能力也是不長遠的。

但是這句話並不適合所有人。比如富二代們官二代等,他們有什麼德來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資源?比如很多官員,為何他們一直貪污也沒有事?

沒有的,他們沒有什麼方面比別人強而擁有了資源,僅僅是因為有一個好爹。而衰敗不衰敗,也不是依靠自己。德不配位,必受其殃這句話對於他們來說就不合適。

而官員貪污依舊沒事,是因為某些時候整體的環境就是那樣。所以德不配位,必受其殃這句話對於他們來說也不合適。

事實上,德不配位必受其殃這句話對於非常多的人不合適。因為這句話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句太過籠統,沒有加各種限制條件的 雞湯而已(當然用於約束自己,確實是非常好用的,雞湯在很多時候都不是壞東西)。

強行來分析這句話的含義,其實是根本沒必要的,因為它本來就非常不嚴謹。

同時,也千萬別牽扯什麼業力福報之類的東西,這個詞的概念,有幾個人能夠說清楚?

比如為何有人出生於貧困地方有人出生於富裕家庭。福報會告訴你說這是你的業力導致的,你業力不好就出生貧窮,業力好就出生富裕。但是問題在於這些論點都沒法被驗證,誰能夠驗證生前的事情?其實說不定只是因為概率呢?

或者是為何有人容易有成就,有人一輩子貧困潦倒。福報又會告訴你貧窮的人是福報不夠。但是這問題完全可以從其他更細緻的角度來看,比如有成就的人一般都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比如他們一般都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比如可以用八字算出來的命運等等。但是無論如何,後面的都是要比前面的那個「福報」更加細緻的,而且是可以被驗證的。

所以,對於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類的話,自己相信就行了,沒有必要非去思考背後的邏輯關係。因為這些話本來就不是有邏輯的,它只是人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和嚮往罷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的人自己什麼水平心裡沒點兒數

沒有那蓋世之才偏要去指點江山

本來是個笨蛋還自以為聰明

明明是他爸有錢卻誤認為自己牛叉

對於市場規則政治經濟一竅不通還硬要玩兒股票

自己的事情一大堆解決不了還硬要教育別人

教育失敗怨孩子生的不好

看見周圍人不勞而獲眼紅了跟著就要放高利貸

覺得自己有點錢了就跟風炒房

參加一些垃圾國學培訓班了以後就覺得自己很有文化

戴著個佛珠背兩句論語結果家庭關係一片糟糕

看見單位有好位置想盡一切辦法往進鑽,說那是社會規則

自己人生已然是不幸福了結果天天追著別人指導人生經驗

得不到尊重就怪怨別人不講究道德

弄來弄去,結果自己倒了霉,回頭來怪怨命運不公

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德在中國古代不僅指人的道德水平,也指人的能力。如天子唯有德者居之,這裡德不僅說道德也代表實力和能力。後晉就有人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為這句話作出了很好的註解。

人的位置不同影響力也不同,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你一小人物再怎麼喜歡肥胖的女性也不會有女的為你去增肥。所以上層人物的德行直接影響到天下的安寧。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小人物一個你私生活咋樣沒人管,假設某家大公司新上任的富二代總裁,一上去你仗著股份給老人都踢了,找一幫在社會上認識的地痞流氓來當公司高管,這消息傳出去公司股價會不會大跌?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陞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這麼多為什麼,答案只有四個字:德不配位!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只有厚德,才能承載萬物。這就是厚德載物。

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個詞叫德不配位,位指的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配不上我們的福報。

打個比方說,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你非得給它放上 15 斤、20 斤、50 斤的重量,那這個桌子會怎麼樣呢?它會抖動,慢慢開始變形,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們要明白古訓厚德載物。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我們的福報,都是壓在我們身上的物,靠什麼承載?靠的是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比如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對他非常有好處。

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譬如吃得好、穿得好,這些都是福報。中國人講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這樣才能積攢自己的福報。

過去有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太重要了!

有的商人,以不法的手段,去要那些命里裝不下的東西,這不是惹禍嗎?因此判刑坐牢,這是他的德行跟待遇、福報不相稱。

若沒有德行,卻要極致享受,要賓士、寶馬、豪華別墅,頓頓飯都是上千上萬……這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折自己的福。

現在的人們瘋狂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惜一切手段。完全不懂得道德,結果會如何呢?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現在的學生、孩子也是如此。不管自己是什麼身份,就是要最好的。現在一分錢不賺,就是要最好的。這些是誰教的?電視教的,社會在教,家長也在教,老師也在教。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會怎麼樣?

我們老祖宗講的,這會折損福報。我們老人過去講折福折壽,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個能量體。現在很多人對孩子的那種愛完全是違背常理知識的。越溺愛,孩子身體越弱,小毛病越多,越容易出災禍。

為什麼現在年紀輕輕自殺的那麼多?二三十歲,突發疾病的那麼多?因為他們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所以吃得簡樸,用得簡樸,真有好處。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知道厚德載物,才敢消受。有什麼樣的德行和福報,才能坐在那個位置上,方能坐得安穩。

再說一句《周易》里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因為現在很多人沒有德

以至於並不能在其位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啦


在什麼環境,就要遵循什麼環境的道德倫理。

說白了,就是四個字,入鄉隨俗。

處卑鄙之位,鋒芒畢露。居廟堂之上,和光同塵。

德配其位,大抵如此。

當年知青下放的時候,很多知青無法適應環境,過得很苦,被老鄉罵棒槌,假清高,這就是德不配位。

士兵在戰場上拒絕殺人,堅持要用愛感化敵人,槍口抬高一厘米,結果他和他的戰友一起被敵人打死。這就是德不配位。

不顧本國人民利益,出於道德的高尚,大量接納他國難民,結果偏偏不給出適用的難民吸收管理政策,導致本國國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和損害,這就是德不配位。

明明需要用同歸於盡的方式來避免敵人幹掉自己,偏偏為了表現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把同歸於盡的手段放棄掉,這就是德不配位。

明明在爭奪天下,可以簡單的解決最大的對手,偏偏出於驕傲和面子,把對手放掉了,最後被對手反殺,這就是德不配位。

明明佔據大義,偏偏為了不沾染污名,不想擔上傷害親族的名聲,這就是德不配位。

還有啥?我忘記我想說啥了。

反正,道德不是越高越好的。在什麼位置上,就要用什麼樣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否則,就是在招惹災禍。


別聽那些人胡扯,怎麼界定什麼是德,怎麼量化指標,多大的德配多高位,對應關係怎麼樣,啥都提不出來,唬人而已


和最簡單的例子

看一看現在的被抓貪官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說的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配不上他所處的位置,說白了就是品德內涵修養不足以撐起他的地位,便會有災殃。

現在來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也可理解為,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情,否則定會引來災禍。

我拿喝酒來舉個例子,你本來只能喝四瓶,你非要和別人說你能喝一打,現在這種人太多太多了,結果一出去,來者不拒,整桌第一倒,有的還耍酒瘋,丟臉嗎?背後會有人說你嗎?能談成事情嗎?所以最近有個段子就說,父親把女兒帶出去喝酒,讓女兒喝到爛醉如泥,然後告訴她,這就是你的酒量,今後記住自己能喝多少,這就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德」。

所以說,我很尊重老師這個行業,一堂課四十分鐘,你得用自己的知識撐起整堂課程,特別是一些老教授,讓人聽完還覺得津津有味,留連忘返,有的人說教授講課就瞎吹,瞎吹也得有知識啊,沒點知識哪裡來的談資?要是他自己沒這點知識,一堂課都講不清楚,就像一個英語老師講課,課本上的單詞還得在課上去查,干不尷尬?這樣的老師還有學校敢留他嗎?定會為自己引來「離職」之災。同樣,品德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德」,像前幾天那個阻擋火車關門的那個老師,她有知識有能力,自身品德不行,這不就引來了災禍?

「德」集品德道德修養知識能力等等等等於一身,你沒有這足夠的「德」,你就不要去謀其「位」,否則終會給自己引來災禍。

《亮劍》中有句台詞很好「你沒有這個金剛鑽,就別攬那個瓷器活。」


道是什麼?是辯證法的世界觀暨歷史觀,或者說世界的歷史規律。

德是什麼?是辯證法的社會觀暨歷史觀,或者說社會的歷史規律。

拿現在來類比。

辯證法的世界觀暨歷史觀是什麼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辯證法的社會觀暨歷史觀是什麼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

大德之人也是近道之人,這樣的人是「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的,白話說,就是知道社會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知道社會的潮流。

這樣的人,正確考察了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宏觀狀態,正確考察了國際、國內的階級、階層、產業之間鬥爭的形勢變化。

這樣的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正確的考察,選擇如何站隊,如何決策,如何順應社會潮流乘勢而起,從而建功立業。

舉個例子:

中共是無產階級政黨,可是早期的建設者確沒有一個無產階級,是一群大德之人。

他們知道當下的國家機器已經統治了中國三百年,內部矛盾錯綜複雜,無法凝聚無法依靠,改朝換代的時刻到了,必須建立一台新的國家機器替代他。

他們知道當下的國家外部有著強大帝國主義力量,他們試圖通過中國舊勢力控制中國,但是又互相鬥爭。

既然帝國主義是敵人,中國的舊國家機器已經被帝國主義撕裂,那麼革故鼎新必然是取自於最廣大的工農無產階級的力量。

把這一力量組織發動起來進行革命的鬥爭就是符合歷史潮流的,能夠建立的功業,是因為順天應命。

相反,另外的一群人,認為可以繼續想辦法團結舊勢力舊國家機器實現對帝國主義的抵抗實現中國的復興,他們對於德和道的理解就顯然不夠了。

任何事物都是無和有的循環。

舊勢力雖然強大,但是確是要被歷史拋棄的力量。新勢力雖然弱小,但是確實要被歷史選擇的力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唯一要做的就是開啟這一歷史進程。即使從零開始,只要走在正確的歷史道路上,也必然會被社會、被歷史推動著前進、發展、壯大。

德是一種深刻的歷史的認識,如果德不夠又居於高位,就會有災禍。

蔣介石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中國的領袖,但是他沒能認識到中國的未來屬於無產階級,他站在了要被歷史拋棄的隊伍里,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能避免這一力量被歷史拋棄的結局,不就是必然會有災禍嗎?


《黃帝四書》德者眾人之所願也。

對一個領導者來說,德就是實現團隊中大部分人的願望。如果德行到不了這個程度,那麼團隊自然就無法維持。

我個人是比較反對,把概念和經典神秘化,因為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學一個東西不能和現實產生聯繫,拿來幹嘛。要學的實在太多了。

當然以忽悠為職業的,到時應該玩神秘化,不明覺厲才容易忽悠。瓜啦瓜上來扯一堆文言文…………同學能不能說人話。


就是說,大家都想打德,德走位不好的話,就被打死了。


所有被打倒的大老虎,是剛剛開始墮落的嘛?

德不匹位是一天兩天的嗎?

說白了就是幸災樂禍!


引左傳語: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為卿。伯廖告人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弗過之矣。」間一歲,鄭人殺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鄭國的公子曼滿對王子伯廖說,自己想當鄭國的卿。事後伯廖和別人說:「居功自傲而且貪得無厭,這對應著《周易》的豐卦的上六爻。用這個爻的爻辭很來描述他,一點兒也不會有錯。」一年後,鄭國人把曼滿殺了。

《周易》豐卦之離卦,就是豐卦上六,繫辭說:「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凶。」廣大他的屋子,修飾他的家門,從明堂窺視裡面,靜悄悄地不見人的蹤影,就算等待三年也見不到一個人,兇險。

德不配位,換某種說法也就是無德而貪了。

豐之上六,居震之極位,而雷電合而章的天時早已過(二五爻應),不知反身修己,尚求至大的功名利祿,況離中虛,有腹內沒點真材實學的象,故伯廖才有「無德而貪」的斷詞。震為足,立足於此道者,必凶。


德不配位里的德,現在解釋為「道德」,其實古語的德可以作為「規則準則」去解釋。直譯過來已經非常好理解了 - 如果在這個位置上卻不能遵守這個位置的規則,肯定會導致災禍。規則被破壞一次就會被周圍的人懷疑,破壞幾次就會招致閑言,一直是規則為無物就會被敵視,群起而攻之,導致大禍。比如是一個商業合作群體潛規則是有錢大家賺,有賺錢的機會大家合作,結果其中的其中有一個人賺了錢獨吞,結果可想而知了。雖然這說法相當的混蛋,但是規則無好壞,不管是好的規則還是壞的規則,明規則還是暗規則,都是規則,而規則有範圍,小團體有小規則,大團體有大規則。綜上,這句話的本意是:身在其位,先搞明白在這位置上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什麼事情,不然做事顛三倒四隻會惹禍上身。


很明顯的 別人的東西你搶了 並且你做的不好 底下就有怨聲了 但是呢命理中不是這樣的 管你好不好是你的就是你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