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以後發展的趨勢?

如題


日前,松下發布了DMC-CM1,把1寸的CMOS塞進了智能手機,雖然要價高達7000多元,雖然厚度高達15mm以上。但是配備萊卡鏡頭具備ISO100~25600的感光度設置,並能夠錄製高畫質的4K解析度視頻,絕對的拍照優勢值得期待。需要注意的是,DMC-CM1的設計風格也與現在的主流輕薄大屏的智能手機完全不一樣。性能超群,設計獨特,在這款手機上我們隱隱能找到部分未來手機的一些影子。於是我們的問題來了,未來的全能手機會是什麼樣?

一、 同質化的智能手機

隨著蘋果iPhone6和三星note4的發布,主流的智能手機已經越來越像。從屏幕大小到UI,從交互方式到硬體配置。連蘋果都跟了大屏幕的風,其他安卓手機就更像了。

隨著MT6595的上市,到了2014年四季度,1000元到1500元的智能手機將有著頂級的體驗。未來一個小品牌1500元的手機,可能有著與三星note4這種頂級手機接近的體驗。看不出顆粒的漂亮屏幕,流暢的體驗,清晰的拍照,差不多的音質,看上去都不錯的做工……

在技術上,智能手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平台期,一流廠商和三流廠商共用供應鏈,做出來的產品自然也沒有太大差別,產品溢價來自於品牌。

從PC的發展來看,進入到同質化,就是低端品牌不斷侵蝕市場份額,不斷打價格戰,最終把這個行業做的大家都不賺錢,智能手機已經有了點苗頭。

二、技術的再突破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要找到差異化,就要建立硬體的護城河。大家都用高通驍龍處理器,都用JDI的屏幕,都用索尼的imx214,結果就是大家的機器都一樣。蘋果目前有自己的高性能處理器和IOS操作系統,三星目前有自己的OLED屏幕,vivo有自己的音頻HIFI設計,如今松下搞起了大尺寸CMOS和伸縮式萊卡鏡頭,這都是技術再突破的嘗試。

如今,智能手機的速度已經接近幾年前的電腦,屏幕解析度也達到頂級,大多數手機的音頻水平已經達到早年MP3和電腦的水平,拍照達到DC的水平。

而技術的再突破,就是把這些大家都做到的標準再提升一個級別,APPLE的A7處理器已經是6發射,超過酷睿2,和i7同級別(主流的a15處理器還是3發射);三星的OLED屏幕把對比度和色域都做到了桌面LCD顯示器無法企及的程度,達到專業監視器的水平;vivo的Xplay系列手機從技術指標上看已經接近過去的入門級專業音效卡,而松下的DMC-CM1是奔著入門微單去的。

桌面級別的高性能處理器,監視器級別的屏幕,專業音效卡級別的音質,微單級別的拍照將是未來幾年高性能手機的標籤。只有技術再突破,才能帶來真正的差異化。

三、 完美的未來手機

從技術上看,完美的未來手機並非空中樓閣。

在處理器技術上,nVIDIA日前公布了丹佛的技術指標,性能超過蘋果A7,已經非常接近Intel的桌面處理器。未來只要工藝進步把功耗降下來,就完全可以讓智能手機的速度達到桌面級別。

在顯示技術上,除了三星的OLED技術以外,量子點LCD也能達到高色域和高對比度,經過調教,有希望達到監視器級別的顯示效果。

在音頻方面,vivo的產品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高性能DAC加上高品質運放,經過幾代積累進步以後,PC時代專業音效卡並非不可超越。

在拍照上,松下的DMC-CM1隻是指明了一個方向,一旦索尼、佳能、尼康甚至哈蘇跟進,把大面積CMOS、高品質鏡頭、高速處理器結合起來。通過處理器多幀合成技術做畫質加強,智能手機戰勝今天的主流單反並不是神話。

當然,技術進步是有限的,達到上述要求的未來全能手機也許會是一個大塊頭。樣子也不是輕薄大屏主流手機的樣子。但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的同質化就孕育著明天的破局。在黑白機時代,曾經的直板數字鍵盤機也是千人一面,而後來才出現大塊頭的拍照手機、彩屏手機和早期的WM智能手機,讓手機完全改變了模樣。

也許,未來出現的全能手機將成為手機又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我認為手機以後發展的趨勢主要是提供更加完善的互聯網服務,支付工具和智成為能外設的控制中心。

此外就是工藝的進步,比如超薄,支持指紋識別,匹敵相機的拍照能力,支持更多的感測器等等。

當然手機品牌會走差異化路線來吸引用戶,這對手機市場是一大進步。比如國產廠商自定義ROM差異化越來越明顯。


以後手機會消失,人們想看手機只能去博物館或某些收藏家裡去看。


電池


手機和電腦不一樣,手機的發展潛力顯然要更強一些。

首先,手機將各種手持設備集成在一起,其初衷並不是要超越單反、電腦,而是不斷接近它們。

其次,手機只是搭建一個互聯網和軟體的平台,任意擴展,無限擴展潛力才是亮點。

先寫到這裡


說來有趣,手機最早定義是「無線攜帶型電話終端」的存在,追求的核心是便攜。即使如同板磚的「大哥大」相比傳統電話機也是當年便攜性的代表。

之後的十幾年,發展趨勢依舊按照「更便攜」為目標,更輕、更薄、更小是曾經的市場主旋律。

再時候進入了智能機時代,這時人們對便攜性已經沒有當年的熱衷,轉而開始追求更多的視覺享受,手機開始越做越大。

一樣事物的發展往往包含了人們對它的期待,當人們對手機的需求只是打電話的時候,它變的越來越小巧;而當人們認為手機並不只是打電話,還要承擔更多影音娛樂的時候,它反而變的越來越大了。

長期來說手機之後發展必然是更全面性的「個人移動終端」,而不再是可以出門打電話的設備了。而這樣的變革,還需要技術上能實現階層的突破。像各種科幻片一樣,今後手機也許將不再具備獨立的外型而寄存與微小的晶元之上,但這時其實它已經不能再被叫做「手機」了,或者說今後人們進行溝通也許不再需要手機這麼一樣設備了。

在這個大前提下,目前在物理技術階段人類正處在「瓶頸期」。務實的說,這些年的只能手機已經幾乎「完全一致」的態勢,向某個領域縱向發展是現在許多廠商尋找的一個出路。

雙攝、四攝等突出相機功能的手機是近年不少廠商的核心思路,今年手游的強勢崛起已經突破了原有玩家的圈層,許多「新人」在選購手機時都將遊戲性能作為重要的參考之一,前些日子雷蛇也爆出即將推出一款針對遊戲深度優化並配有外設手柄的手機即將面世。

「遊戲手機」這個概念不是現在才有,但一直不溫不火。在如今這個上至50.60歲大叔大嬸,下至2-3歲小寶寶全民玩手游的時代,也許這個概念將成為下年度的關鍵詞之一。


手機的未來在感測器,感測器的應用在軟體,軟體的未來在大數據。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我覺得未來手機這個概念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可穿戴設備,例如谷歌眼鏡,可以通過腦電波控制,畫面直接投射到眼睛內,進行聊天、遊戲、甚至是文件處理,手錶可能是硬體擴展的一類。


今後的手機會弱化或刪掉手機的電話功能,電話功能會用一個無屏幕、非常小的工具來完成,以後的"手機"會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體積適中的平板腦,它將成為我們生活中各種信息交流的工具。


任何一項技術產品,都會經過萌芽期,增長期,爆發期和最終的平穩融合期。

手機的爆發期就要結束了,大家可以拿收音機對比一下,

未來的手機,就是一個平常的日用工具。


推薦閱讀:

為什麼b站上面但凡涉及到泰國彈幕就會調侃性別?
知乎PC端競品分析報告,如何評價?
周杰倫在掌盟錄製的讀心術是什麼原理?
如何評價谷歌應用商店(Google Play)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最大應用商店?
怎麼看 IDC 國內市場數據:小米在 2016 年銷量同比大跌 36%?

TAG:互聯網 | 手機 | 數碼 | 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