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徐志摩的情史?
民國年間的詩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戀愛史和婚變比他的文學作品更轟動於世。徐志摩出身於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學英國,他的原配夫人叫張幼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子和媳婦,又非常高興有了孫子。所以父母在經濟上是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們的。婚後,徐志摩便出國留學。
1921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學生林徽音,他一見鍾情,忘記了自己是已經為人之夫和為人之父了。徐志摩雖然很有才華,也很有錢,但是林徽音鑒於他已有家室,雖然和他交往頻繁,並沒有答應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裡,開始對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開的嫌棄,對她說「我要離婚!」但張幼儀還是默默地為丈夫洗衣服、做飯伺候丈夫。當時,張幼儀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國陪讀的,兩歲的兒子留在家鄉由爺爺奶奶照看。21歲的張幼儀已經又懷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勸她去打胎。張幼儀便說打胎很危險,徐志摩卻冷漠地說:「坐火車肇事還會死人的,難道你就不坐火車了嗎?」
幾天之後,徐志摩便不聲不響地離家出走了。可憐的年輕孕婦,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語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殺,但是後來想起了《孝經》上的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於是便打斷了自殺的念頭。她重新開始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后,開始求救於在法國留學的二哥和在德國留學的七弟。兄弟們都向張幼儀伸出了援助的手,勸她千萬不要打胎,說,若是生出了孩子,兄弟願收養。得到手足的幫助鼓勵,張幼儀在德國生了第二個兒子。
後來徐志摩又來逼她離婚。他們在一個朋友家裡見了面。張幼儀說:「你要離婚,等稟告父母批准才辦。」徐志摩用狠硬的態度說「不行!我沒時間等!你一定要現在簽字!」張幼儀見他如此無情,對第二個兒子的出生也毫不理會,知道無法挽回,於是被迫簽字離了婚。
因為徐志摩的喜新厭舊和見異思遷,1922年,一個曾經美好的家庭就這樣破裂了。徐志摩離婚後,心花怒放,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卻悄然回國了,不久與他人正式結婚了。徐志摩的追求變成了泡沫。有人評述,時值芳年的林徽音為什麼沒有嫁給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呢?因為林徽音憑直覺,覺得這個詩人的熱情不足以信賴。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是一個漂亮的才女,愛好藝術,擅長詩、書、琴、畫。不久王賡調往哈爾濱工作,陸小曼留戀北京,沒有與丈夫同去。在這段時間裡,徐志摩與陸小曼接觸的機會更多了。徐志摩開始追求陸小曼了。當時北京的知識界,對這兩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讚譽的,但因為他們兩個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禮度的範圍,徐志摩是在迷戀一個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會上的流言蜚語就多起來了。
本來這時懸崖勒馬還來得及,但是色迷心竅,徐志摩沒有回頭,最後的結局就是陸小曼離婚了,另一個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了。這件事成為當時轟動京城的新聞。陸小曼的父母不高興,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氣,他們中止了對徐志摩的經濟供給,並且根本不見這個新媳婦。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在他與陸小曼結婚時,訓斥他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壓力,經濟拮据。陸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僱傭人。公公婆婆堅持不見她,她的自尊心受打擊,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東奔西跑去兼課賺錢,來往於上海北京之間。
徐志摩在北京大學上課,希望陸小曼從上海搬到北京來。可是陸小曼迷戀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歡打牌、跳舞、看戲,特別是吃上鴉片膏和戲子們打得火熱。徐志摩對此非常不滿,夫妻經常吵架。
1931年11月,徐志摩聽說他過去追求過的林徽音將於19日在北京舉行演講會。他興奮地搭機趕往北京去捧場,結果這次飛機失事,這位才子結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時才35歲。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隨著自己的感覺走,不顧道德。雖然他做到了「我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但是他並沒有幸福。後人著述《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作者張邦梅)曾評論:「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拋諸腦後,對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結髮妻子,一點恩情也沒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訓,竟然與友人之妻陸小曼談戀愛,一手摧毀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個家庭破碎,更傷透了父母的心。」
徐志摩雖然會寫詩作文,但對愛情婚姻輕率的行為,違背了人倫道德,可以說對父母不孝,對子女不慈,對妻子不忠貞,對朋友無信義,並且他身為人師帶壞風氣,所以他的結局是不幸的。
與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被丈夫遺棄以後,重新生活,入德國學校學習,專攻幼稚教育,五年後學成回國。上海一家女子銀行聘她做總裁,並且她還經營了一間服裝公司,均大獲成功。她在百忙中還請了一位國學老師,給自己講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時從不間斷。她有留學的新學識,又攝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不忘中國傳統的美德,離婚後自己撫育兒子長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作為乾女兒照顧二老,為他們送終。
徐志摩罹難後,張幼儀每月還寄錢幫助陸小曼。台灣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編輯的。她享年89歲。張幼儀敬老愛幼,她寬恕了徐志摩,還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濟他的遺孀,而且經濟富厚,事業興隆,兒孫孝順。她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稱讚,她是幸福的。
從民國詩人徐志摩的例子便可以知道,男女之間違犯道德的行為會給人生帶來不幸的後果,甚至會給社會帶來極其不良的影響。
——無名
最近看陸小曼在徐志摩死後的《哭摩》。
還是跟他倆平常的做風類似。
肉麻的不得了。
摩啊摩啊。
他們兩是很有點意思的。
我們是很容易接受王小波的情書的。朱生豪的。
拿出來都是標準情書。
我們也很容易被很多祭文感動,比如梁實秋的。
可以當做範文學習。
唯獨陸小曼和徐志摩活在一個跟旁人完全不相關的世界裡。
他們的情書與祭文都非常私房。
《愛眉小札》里,很多人都說看不下去,矯情。
《哭摩》也是。
但是,人家偏偏也不要說給你們聽。
就這點,徐志摩就絕對不會真愛張幼儀。 張幼儀那樣規矩務實的人,時時刻刻像一篇標準範文的人,徐志摩怎麼會愛?
徐志摩陸小曼婚後,陸揮霍,徐家斷了經濟資源。
很多富家子弟,愛起來都轟烈,但是給生活一逼,都是要丟了女人回去的。
徐志摩這樣看起來天真兮兮的卻沒有,四處輾轉上課,身體力行,養活陸小曼。
陸的情緒常年不好。
徐跟她說,受苦的人是沒有悲觀的資格的,不要讓自己沉淪。
這跟普羅大眾對徐的想像其實已經不同。
徐飛機失事,死亡後,陸哭得要死要活。
此乃人之常情。
但是一代名媛從此深居簡出,卻是不容易的。
跟翁端午同居,人前人後,她都說她對他沒有愛情。
那愛情是屬於徐的。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
愛情也不一樣的。
張幼儀說,沒準她才是最愛徐的人,就憑她為他做的那些務實的事。
陸小曼只是拖累他,林徽因躲得遠遠的。
只可惜,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不明白這一點,本身就是悲哀。
他是我唯一不討厭反而還欣賞的渣男,真真兒的只能感嘆,從古至今只有徐志摩能當選風流二字。我雖然很同情張幼儀的遭遇,欽佩她的優秀,可憐她的處境,但是我卻理解徐志摩的行為,因為他是詩人,天生的詩人,他需要那種存在於自己幻想中的美好人物來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就像我們每個人真正愛上某個人,又愛而不得的時候,也會冒出一兩句既充滿感性又兼具哲理的話一樣。古今中外大多數詩人都是多情種,普希金為了討美人歡心弄得千金散盡的事深深地教育著我,找對象,真的不要找詩人或是寫詩的,虐戀無疑,虐戀談多了對身體不好。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所以人傻是福,遇上平靜甚至是平淡的感情也是一種幸福。
再來看林徽因,林徽因正是懂得徐志摩愛的是他幻想中的自己,所以很果斷的嫁給了梁思成。張幼儀端莊大氣賢惠,但是太過固執了,不懂變通,徐志摩那樣對她,她為什麼不離開?!我對她有點恨鐵不成鋼,明明她那麼優秀,只可惜,深情錯付,耽誤一生。到年老時,別人採訪她, 問她,你愛徐志摩嗎?她說你們都在問我愛不愛他,我想大概是愛過吧。我覺得這樣的愛情真的好悲哀。端莊賢惠的品質最是無法刺痛詩人那騷氣四溢的靈魂,幹嘛還那麼堅持,真的註定要被辜負。再說陸小曼,她跟徐志摩真的是絕配,一個風流不羈,一個蔑視一切,一個辜負原配夫人,一個辜負原配丈夫。這三個人,我其實最喜歡的也是陸小曼,我覺得她活得很真實,敢於追求理想生活。不過,徐志摩的詩真的感覺好清新好溫柔,最能疏解煩惱。。。可能是不成熟的想法但的確震撼細細想來徐志摩對陸小曼真的很夠意思。
可能徐志摩一生的真愛,只是林徽因,然而詩人的浪漫,讓人擔心他的感情有無出軌。他輕易的甩了張幼儀未必是錯,讓人詬病的是,為了給父母生孩子,他始亂終棄,拿張幼儀當了玩偶,而又沒人說的清楚,這場婚姻給他帶來什麼樣的痛苦,只能半信半疑的,聽憑他自家作無力的辯解。
林徽因是一個人精,她的遠離讓徐志摩的生活打亂了步調。陸小曼的適時出現,無意中填補他感情的失落,他們原非琴瑟和諧的一對,幻夢讓他們看不清真相,他們至少自以為是在真愛著。
然後註定悲劇了。徐志摩始終不變的真愛著陸小曼嗎?他滿頭血水,還得對抗社會的鄙視,他選擇了堅持到底,誰又能了解他的本心?
陸小曼的愛也可疑,她憑藉著多才多藝,嚮往一個放縱順心的生活,前夫不能給,後夫的浪漫,滿足她否?沒有翁瑞午引誘她吸大煙,也就沒有誘惑來毀她?你們在批判人家這那不好的時候沒有發現嗎,不是民國時期這些先驅者勇於追求真愛、反抗家庭,現在婚姻模式指不定還是三妻四妾、指腹為婚呢。
評價他的情史前我必須得承認他在文學史上的造詣,看過他的書就不難發現他的文筆極其風趣幽默,見解也很獨到,早年林微因大致是被他的學識談吐與文筆所吸引吧,但徐志摩的情感史在舊時可謂臭名昭著,有較真實來處可參考的就有兩處,一處是他的恩師梁啟超、梁思成的父親、林微因的公公、在他與陸小曼的婚禮上作證婚人時曾訓詞:我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過婚又再婚,都是用情不專,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往後你能恪尊婦道,檢討自已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誤再誤,自誤誤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行事的準則,總之我還是願這是你們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上段真實性較高,第二段可供參考處是來自於徐志摩的表弟金庸,這段看個人領悟,金庸筆下著作《天龍八部》,徐志摩有個筆名叫「雲中鶴」,而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這個名字被用在了四大惡人中排最末的那個淫賊身上,1931年徐志摩空難喪生,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鏞)送來的輓聯是「司勛綺語焚難盡,僕射余情懺較多」,毫不掩飾譏諷之意,查家不顧「死者為大」的傳統,家族裡對徐志摩的這種看法,顯然會使得當時年紀尚小的金庸耳濡目染。林微因,我們且先不談她的出身與經歷以及學識,林微因在徐志摩的情史里最確切的理解與評價應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林徽因的才調和氣質吸引著徐志摩,在異國他鄉徐志摩與林微因的相愛令徐志摩認為這才是他追求的愛情,和髮妻張幼儀離婚的決心更加堅決,打著反封建婚姻的名號誓做新中國史上首個離婚的男人,種種波折下徐志摩離婚成功,迫不及待告知林微因自已已是自由身,回國時卻被告知伊人早已嫁作他人婦,求之不得,夜不能寐。
1931年徐志摩為了去聽她的報告,在碧海藍天中,他把他36歲的生命回報給了愛而不得的林徽因,後來,林徽因喚其丈夫梁思成把徐志摩飛機出事的那塊殘骸拿回來永恆地寄存在她的卧室里。
陸小曼,她的出身與經歷也且不談,剛得知林微因與梁思成的結合,他哀痛、憂慮、更多的是思念,唯一沒有愧疚,這時他的生命中闖進了另一個超卓的女子就是陸小曼,徐志摩對陸小曼是愛的,是真摯出於一個男人對女人的愛,他不顧眾人譏諷反對迎娶陸小曼,讀過《愛眉小札》便知與陸小曼兩地分離時徐志摩所寫日記書信毫無半點掩飾對陸小曼的思念之情,徐志摩對陸小曼過慣的奢靡生活大筆用錢都以自已到處奔波講課以滿足陸小曼的需求,這還不都是出於愛她,他本不用這般,你要說這一切不是因為徐志摩愛她,那未免有點牽強,對陸小曼的評價有褒有貶,陸小曼是交際花,也是徐志摩留學國外最佳好友王庚的妻子,古人尚且懂得「朋友妻不可欺」徐志摩一介文人墨客不明其中的道理這實難說得通,陸小曼既是紅杏出牆,徐志摩乾脆連根一起挖過來,當時可謂轟動一時,行為其令人不齒,人人聞而唾之,通過長久時間徐志摩的屢次儘力,總算經得其父母的同意娶陸小曼為妻,婚禮實況上面已提到,婚後,陸小曼的鋪張浪費讓徐志摩身心俱疲,陸小曼常常將家中搞得一團糟,叫上一大幫人在家中聚會,一個星期沒有幾天是安寧的,兩人因而時常吵架,為了陸小曼的開支,徐志摩不得不在多個大學兼職,在各地之間奔於演講,與陸小曼成婚後他過得非常辛苦,1931年徐志摩順路回家,家中依舊是一團糟,徐志摩總算不由得了,兩人大吵一架,那晚還下著雨,昨夜的日記還在記述思念陸小曼之深,徐志摩拂袖而去頭也不回的走了,第二天他坐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不料飛機出事,徐志摩因而喪身。張幼儀,她可能從未激起過半點徐志摩內心深處情感的波瀾,作為徐志摩的髮妻,與徐志摩育有兩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時婚姻,張幼儀十五歲嫁予徐志摩,婚後徐志摩稱奉父母之命與其育有一子,後幾年隨徐志摩陪讀海外,懷第二個孩子時被徐志摩逼其墮胎,簽署離婚協議,崇尚自由婚姻與反封建沒有過錯,過錯在於不該立場不堅定誤她人一生,如若只是反封建,何不效仿魯迅而行。凌淑華,徐志摩對她的感情應僅是知已吧,徐志摩的日記手抄皆給她保管,徐志摩逝世後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太長太瑣碎暫不寫,感興趣可以自行翻閱了解。前者引用梁啟超的話在做人上與感情上他仍然很失敗,但在文學上他已有成就。推薦閱讀:
※現代社會,你願意和徐志摩那樣說話風格的人成為朋友嗎 ?
※有關徐志摩的小故事?
※後世對於徐志摩的評價褒貶不一,如何客觀評價他?
※徐志摩是人渣么?
※徐志摩真的是金庸的表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