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面課題組的大佬自己不做實驗,那每天會忙些什麼?

導師基本不在實驗室出現,不知道大佬的工作主要是哪些。


說下我老闆吧,應該算當之無愧的」大佬「了。我們組規模大約30~40人,沒有小老闆,有一個專職秘書幫老闆處理雜事。

老闆平時做的事大致如下:

一年發大約40篇paper,第一單位的應該有30篇,也就是差不多每兩周就是一篇,每一篇paper老闆要改10遍以上,這個佔據了他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時間。

每年出去作報告10+次,長的一兩周,短的一兩天。

每學年中有一學期要上一門課,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

每年向funding機構交涉總結4次的樣子,他說和這些不懂Science的行政人員打交道是他最不願意乾的事。

參與系裡的事物(學生答辯啦,例行會議啦,blabla的)

另外他每天收到的email數量應該是3位數,其中大部分秘書幫他處理掉,小部分還是得自己來。

他70多歲了,是組裡工作最努力的人,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其餘大多數時間都在工作。自從他妻子10年前去世後他就一個人過,每年少有的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估計也是拿著一大堆paper和email陪著。。。


你做的實驗課題是誰申請的?

申請課題首先要確定研究方向,需要閱讀大量文獻,需要參加會議了解最新研究方向。

確定研究方向以後要制定具體研究方案、參與研究人數、具體實驗經費,寫成項目申請書,提交以後要做PPT彙報,要辦理各種申請項目的手續。

項目申請下來以後要安排具體學生展開實驗,過程中需要開組會了解學生實驗進度,與學生一起討論實驗設計和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寫文章要指導要幫忙修改,學生要畢業要答辯要幫忙組織。

項目結束要結題,要整理各個學生的研究結果撰寫結題報告,要做PPT要答辯,要辦理結題的各種過程手續。

一個導師肯定帶不止一個個學生,管理可能不止一個課題。導師統籌規劃安排學生做實驗,各司其職。導師們也都是碩士博士一路讀上來的,論實驗技能絕對不會差,但若要導師親自做實驗,一來他不可能忙過來,二來科研效率低下。就像高年級學生安排本科生做一些簡單的工作,自己好騰出更多時間做更深入的實驗,或是處理數據寫文章,高年級學生當然自己也能做這些簡單重複的工作,而且據對做得比本科生快,但這樣效率就低了。

剛讀研究生不懂這些我可以理解,但是題主問這個問題的語氣讓我替你的導師感到悲哀。

2014.8.11 補充說明

laboratory的回答和其他一些評論認為我說的很多都不是「大佬」或者說「大老闆」做的事情,而是「中佬」或者說「小導師/小老闆」做的事情。

他們說的沒錯。大家可以綜合參考幾個答案。

很多比較大課題組(包括我所在的課題組)里最大的導師通常比其他小導師更多在外拉項目、參加會議,與學生交流相對少(但不是沒有,比如我們組大老闆每周是會給我們開一次大組會的),而小導師相對來說做那些雜事比較多,能與學生交流比較多的也主要是小導師。

如果是比較小的課題組,可能只有一兩個導師,那麼上述事情他們就都要做了。

上述我所說的每一項事情,在實際課題組裡都很可能不是由一個導師完成的,雖然寫成文字總結出來就那幾句話,但每一項都可以說工程浩大。這就是為什麼大老闆光拉項目、開會就得常年在外面跑,小導師幫辦理各種手續基本就要佔用每天的工作時間,有時候項目書可能也需要學生幫寫。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範圍內的「各司其職」罷了。

不知道提問者是哪種情況,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個人對提問者提問的語氣和「大佬」這個詞很反感。


@Linda Lin 所回答的這些不能算錯,但是更適合於描述國內課題組裡的那些「中佬」(也就是小老闆等等)。真正的大佬的任務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利用自身的學術能力和學術地位,為實驗室團隊實現資源和利益最大化。(這裡面的資源和利益包括很多方面,包括經費、合作人脈、投稿關係等等等等)。

我師兄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別看老闆一年也不來實驗室一兩回,但是沒了他,明天實驗室估計就玩不轉了。(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在裡面,呵呵)

推而廣之,大學校長的任務其實也差不多,最要緊的就是為學校多拉贊助,做好宣傳。鄙人在美國待了幾年,國外的學校不論好壞,校長們都是能說會道人脈極廣的老油條,每天就是和學校的金主啊,議員啊,電視台之類的打交道。相比而言,國內在這方面明顯是走偏的,具體的就不多說了,大家意會就好:)

// 關於大學校長和大學管理模式的上面的評論屬於跑題行為,直接加以「走偏」的觀點也比較偏頗,請大家還是不要在這個問題上過多附會,回到問題本身來為好。

(2014.8.11中午,根據與 @李紹唐 的討論,修正部分觀點)


科研是一項基於現有科學基礎的創造性勞動。基礎和創造缺一不可。課題組大佬一般來講都是基礎紮實,對問題具有更深層理解力的科學家。因此,他們需要在大方向上進行判斷,做別人沒做過的,想別人沒想到的,一個好的方向可以決定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工作成果和優勢。因此,相對於親自做實驗,大佬們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領域動向的把握以及學術交流上才是關鍵。

其次,科研經費是科研工作的命脈,是稀缺資源,分配上兩級分化嚴重,富的撐死,窮的餓死。大佬要利用自身的資源爭取到更多的經費,至少不能餓死吧。這樣才能保證良性的運轉。

第三,目前的現狀就是看人下菜碟,頭銜最重要,大佬對課題組自身品牌的宣傳作用顯而易見。因此,他們要更可能多的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畢竟現在早不是閉門造車的時代了。ps:開會時,跟著大佬一塊和獨自參加所受到的關注度也是大不相同的。

第四,維持好課題組內部的氛圍,穩定各中關係也是大佬們的重要任務。1加1就算不能大於2,至少也不能小於2吧。

綜上,大佬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做實驗只是一種執行工作,一般的研究生都可以完成,何必事事躬親。而且,不進實驗室不意味著大佬丟掉了科研基礎。由於他們所處的高度,對一個實驗現象,他們一句話的點撥可能比做一個月的實驗更有效果。


改文章,寫基金,聯繫同行,看文獻,指導學生,應付管理事務


頂樓的回答出現在時間線上,有不少大V贊同,就在這裡提提不同意見吧。

大佬的這種說法,明顯是針對中國的環境來講的,而非國外。只有在中國這種不缺乏人力資源的地方,可以形成大佬們手下幾個小長老,再往下一大批本碩博學生,彼此之間存在嚴重的依附關係,這時老大才能稱之為大佬。

故而大佬們位置越高,責任越大,需要申請國家課題、地方課題以及企業的橫向課題;需要參加各種會議、展覽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來把握整個大課題組的方向。而課題的中期考核、最後考核都需要他們來費心,尤其當成果沒有預想那麼好時,企業的合作更要拿出讓人家滿意的東西。

他們要培養自己的學生,也要經常去做別人畢業生的答辯顧問。組裡經費的支出,大型儀器的購買也要把關。組裡的學術論文,學生的畢業論文,自己被邀請的審稿論文要過目。

總之呢,國內的大佬們是很忙的,而國外同等學術地位的人(正教授)手下就那麼幾個人,稱不上大佬,實驗自然要靠自己做。再往大恐怕一樓也沒見過吧,但費米、丁肇中這樣大牛的經歷還是知道的,人家做研究的時候好像真沒脫離一線。

一樓最後要推而廣之就更不對了,大學校長和科研大佬是兩個不同的位置,對應不同的評價方式,在國外一個人做了校長,面對的就是另一套考核方式,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不會像國內這樣還考察你的論文,還可以培養學生什麼的。所以談大學校長屬於離題。而說國內走偏就更可笑了,到底什麼是正,什麼是偏,一個學校的校長,就應該對學校做好定位,把握好發展的方向,在國內還要考慮校園建設、學生就業等等,怎麼整天做外聯部長就算走的正呢?

(所以我懷疑一樓有這種看法很可能是沒有將大佬在承擔科研職務和行政職務不同時期做的不同事務進行區分)

——————————————————

話說回來,國內的大佬不做實驗,仍然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習慣了做其他的事務,有人幫自己干,自然不太願意去一線。本人的導師可能是在日本養成的習慣,雖然也比較忙,但學生的小論文和畢業論文可以不怎麼看,但實驗還是會拿出時間自己做。


樓上關於國內的情況,已經說得夠多了,那我就來說說一些國外的情況(美國)。

不同意學長 @李紹唐的一些觀點。

總之呢,國內的大佬們是很忙的,而國外同等學術地位的人(正教授)手下就那麼幾個人,稱不上大佬,實驗自然要靠自己做。

就我所見的情況來看,美國教授很多時候也不做實驗的。這裡舉幾個例子:

S教授,我們學院的chair professor。70多歲的人了,還活躍在教學科研一線。現在還帶著一個Ph.D.,自然也會親自教Ph.D.做實驗。我們也經常能看到自個在實驗室做實驗。去年還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刊物Acta
Materialia發表過一篇paper。工作基本都是老爺子一個人完成的,當然了,老爺子的工作也主要以模擬為主,沒有那麼多實驗工作。老爺子在學院是出了名的tough,資格考試中讓我們這些學生嘗盡了苦頭。不過話說回來,老爺子治學嚴謹,確是我們後輩的楷模。

S教授算是李紹唐學長指的那類教授了,但並不是每個教授都是這樣了。接下來說說我的導師B教授。

B教授同樣也是我們學院的 chair professor。實驗室里大概有7,8個phd,還有2個博後,同時他還是我們學院的副院長。這裡要贊一下美國的行政效率,我們整個工學院也就一個院長,一個副院長。院長就專職做行政工作,就像 @laboratory提到的,最要緊的就是為學院多拉贊助,做好宣傳。而對比國內,一個學院通常有好幾個副院長,還有黨委副書記。關於這個問題,就不在這裡展開敘述了。B教授因為同時兼顧行政和學術事務,平時自然是非常忙,早就脫離實驗一線了(注意,我說的是脫離實驗一線,不是脫離科研一線)。平時我們就每周一次組會,大家彙報一下進展。你不去找他,他一般不會找你。但如果你想找他,絕對不存在見不到的情況。想跟他討論問題,提前發個郵件就好。也就因為這樣,雖然B教授自己很厲害,但實驗室的學生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牛哄哄的學霸,也有混日子的學生。

再說一個例子,L教授。他算是介於他們兩者之間。

L教授是助理教授,中國人。據我所知現在還是中國人,不是華人。學神級的人物,MIT畢業後做了三年博後,就在藤校找到教職。據他的學生說,L教授基本也不做實驗,但是對於一些關鍵性的結果,他會去實驗室,讓學生重複給他看。學生實驗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也會去實驗室和學術想辦法一起解決。但總而言之,基本是不做實驗的。這裡插一句,華人AP一般在學生中的名聲超級差,因為大都超級push。但L教授卻是出了名的nice,他的一個女學生曾經淚汪汪的跟我說:「L教授把壓力都一個人扛了,從不push我們。」

回到樓主的問題,這些教授不做實驗,他們都在幹嘛呢?如 @laboratory所說,他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搞funding。這裡大家不要想歪,其實寫proposal也很花時間的,特別在美國整體科研經費縮減的情況下。另一方面,美國的教授,特別是私立學校,承擔了相當重的教學任務。在美國,不管你是什麼級別的教授,你都得上講台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課。而且課程都需要精心設計,不可能像國內一樣照本宣科。

因此,對於一個教授來說,脫離實驗一線很正常。但在美國,如我所見的,沒有脫離科研一線的。儘管他們不做實驗了,但是還是活躍在學術一線,在讀paper,思考學術問題,能跟你討論實驗,給你提供實際有意義的建議。而在國內,很多學術大佬,不僅脫離實驗一線,而且也脫離科研一線。這樣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只能給你提供一些大方向的建議,對於具體的實驗和學術問題,已經完全沒辦法給你任何幫助和建議。這才是最可悲的!


你做實驗用的東西要經費。申請經費的porposal你也可以寫。但人家大佬交上去就能批下來而你就不行。


導師寫的綜述剛中了TRANS,告訴我們讀了一千篇paper..


忙撈錢養你啊


我建議題主補充一下自己所在的學科、方向,這樣才能具體討論這個問題。:) 我見到過以下幾種可能:

1.拉科研項目,實驗經費的主要來源。為了實驗室正常運轉,大老闆必須善於交際,而小老闆需要專攻硬實力。科研生命不止包括論文和影響因子,也包括科研相關人脈(有時候金主們就是上帝~)這樣才能保證最高效率地把實力和經費互相轉化。

2.參加學術會議。我博士期間的導師是個pure scientist,常出現在領域內各大會議中,與本學科真正的大佬有持續的聯繫。參加會議除了為了拓寬人脈,也為了更高效地獲取本領域信息。他擅長發現空白區域、找到methodology,而執行的過程就交給學生們了。學生們是他的雙手。

3.干私活。本科時,我所在的學校工科強勢,商業氣氛較濃厚,各工科學院瀰漫著濃烈的拉企業項目賺錢的氣氛。從院長副院長,到某些教授,許多位都是名副其實的「老闆」,有自己的公司或者工廠。沒有自己產業的教授,也會承包企業的項目。不要覺得「企業」一定是騰訊這樣的高大上IT公司,山寨公司作坊工廠都包括哦。那時有幸和一位老師一同去過他承包水處理工程的工廠。那是一大片破舊的廠房,工人滿身滿臉染料,地上堆著一堆堆染黃色的牛仔褲。而承包這樣一個工廠的水處理工程資金是千萬級。而教授負責的部分是什麼呢?所有的部分。計算、繪製工程圖紙,設計在位培養工藝,監督採購壓縮本錢,etc.

4.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常務。老師們除了做自己的事,「被安排」的時間也有很多噠…尤其是在國內。學生需要一年一度總評,老師們就不用?學生有學生會,老師也有工會啊。學生有黨支部活動,老師們也有…甚至教職工球賽什麼的文化娛樂生活我會亂說…

不過以上三種,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大老闆底下有靠譜上進的小老闆,可以幫他打理好實驗室和學生(甚至幫他打卡=.=),向優秀的「小老闆」們致敬~~

我也沒見過大老闆很多次,但我知道他一定不會比學生閑比學生壓力小。一起努力吧少年~


大佬都是找校友要錢的,管理系的,出去開會的。


國家領導人每天不在辦公室呆著,那每天都忙些什麼?


推薦閱讀:

大學績點高低能反映學術能力高低嗎?
清華計算機直博與美國專排25-50的博士選哪個?
有什麼事是你之前認為自己永遠無法學會或者掌握的,但是最終竟然「不小心」學會了?
泊松分布族是指數型分布族嗎?
你在寫論文的時候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TAG:科研 | 學術 | 研究生 | 科研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