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後,城商行的競爭點在哪裡?怎麼看其未來的發展?


又見城商行問題,怒!答!

樓上幾位答主一直放筆墨在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但其實利率市場化的概念和可能引申出來對銀行的影響可深可淺,現在還一直沒有定論,相對比較主流的認知是:

1. 市場充分競爭下的利差(貸款-存款)收窄:

但具體在中國會怎麼收窄,幅度是多少,現在不確定,我個人認為:向下是大趨勢,但肯定不會一路掉頭向下,您不能老盯著美國不是,歐洲幾國全面利率市場化的時候,前半年利差不但沒收窄,還加大了。另外可以走走看看各銀行現在推行的存款利率上浮,基本都沒有到頂,這說明,人民銀行在推動全面市場化之前已經給足了市場消化,適應的空間,則,一旦2015年底(預期)全面推動,還能有多大動靜,多大影響,是不是穩中有降,目前存疑留觀。

2. 不良率上升:

實際上是上一條結論的推論,利差收窄,銀行利潤縮水,為了完成既定目標,某些銀行很可能飢不擇食。尤其是地緣性強,依靠傳統息差生存的小銀行,勢必要提高風險耐受,去市場上抓一些急需融資的企業,這樣雖然能帶來較高的貸款利息收入,但是這些企業要麼處於高風險行業,要麼自己經營不善,隨之而來不良和呆賬的可能性大增。

先不說這個觀點本身就是基於第一條推出來的,其實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反向推論呢:既然利潤縮水,小銀行就更應該精挑細選客戶,因為壞賬的容忍程度應該更低了,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們不但沒降低授信標準,反而撥正了信貸偏好。所以其實也是仁者見仁的問題,具體怎麼樣,是否真如推論一般?還得以後的事實說話。

簡單說就是這樣,作為一個只依賴數字和事實的人,我不太願意過早的根據一些過去的經驗就下定論,經驗主義害死人啊,同志們。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表達:現在聊題主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基於利率市場化「可能」帶來的「大概率」事件來聊的,也許利率市場化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劇烈的變化哈,而且我個人覺得這種可能性也還不小。

回來談談題主的問題:利率市場化之後,假如發生如上變化,城商行該如何應對,競爭力又如何體現?

由於工作原因,每天都要接觸各地大量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數據,其實城商行和城商行之間差距真的不小,你說一個資產規模100億的小城商和破萬億的北京銀行能比嗎?為了精簡,我這裡不談資產逼近萬億的幾家主板上市城商行,他們已經有和股份制掰手腕杠大腿拼正面的底蘊和勇氣了,主要還是說說咱們老闆姓廣義上的地方「城商行」該怎麼做:

1. 做實股東資源,深度開發存量客戶

先不聊花花的,說到底,城商行想吃飯,甚至想吃好飯,還得依靠股東資源。絕大部分城商行帶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原因就是大股東要麼是政府,要麼是一線國企。但是你翻開信貸台賬,貸款規模倒是都給了,結果全是流貸,固貸,然後沒了,沒了....這就好比你到你爸公司上班,那空著資金部主任你不幹,非跑到走廊掃地一樣;抓著金主了,還是自己親爹,趕緊招呼啊,客氣什麼啊,供應鏈上下游搞起來啊,現金管理搞起來啊,信託貸款搞起來啊,投行、零售、國際業務都趕緊跟上啊,也許你想說,資金部主任可能咱幹不了,呵呵,深度接觸銀行業務的都知道,沒什麼你行我不行的,在規模以內,有錢有人全搞定。關鍵是渠道跟那擺著,你不用,這不是暴殄天物嗎。

就圍繞股東客戶指定一攬子金融方案,讓他們舒舒服服的同時,自己把錢還揣兜了,同時帶動了多部門協同作戰,拉動了產品線,這就可以開始由點及面的推廣了,這是後話。

其實啊就先別看著鍋里的,碗里的你能吃完就不錯了,自己股東資源和上下游,吃好飯妥妥的。

要問利率市場化以後這部分客戶會不會流失?反正我爸不會因為我沒出息不給他零花錢就不認我這個兒子了....

2. 維護同業關係,開發同業業務

上面有好多朋友答提高中收,怎麼提?天天拿喇叭對著西天大喊二十遍「我要中收」嗎?沒用,城商行作為信用中介平台提供的擔保和服務能力根本沒法拿到檯面來和股份銀行比,還有人提招行已經在重視中收收入了,人家重視快20年了,現在中收佔比已經超過30%,能比嗎?

還有人聊互聯網金融,別鬧了,互聯網金融現在正是往裡燒錢的階段,有賺錢的嗎?說一個我聽聽唄,或者誰能和我說一個成熟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都沒成型的事,能讓城商行往不知生死的大坑裡跳嗎?要聊互聯網金融,頂多也是嘗試合作,算個概念噱頭,真靠這個活不下去。

那怎麼辦?吃好飯了,但想隔三差五下個館子就靠同業兄弟幫忙了。

大部分城商行在同業業務中處於拆出資金、拆入資產的位置,買入販售這兩年做的這麼火,接著做吧,票據業務,過橋業務,接著發展吧,玩的再好點的,和非銀機構,信託啊,金融租賃啊、財務公司多聯繫聯繫,有政府層面的關係托著呢,再牛點的,PPP(不是P2P)融資這麼火,銀團貸款機會這麼多,關係好,人家不就捎上你了嗎。同業業務大都是走的是流水,佔得是同業授信,又有好多可以出表,風險相對小,收益又很客觀,幹嘛不做呢?

要我說,利率市場化以後,不但要做,還要做好,做出規範,做出品牌。同業關係好了,資金網搭建起來了,配合行內FTP系統,本身就是對資本資本的管理,價高者得,行內行外全面市場化,興業怎麼起來的?不就靠牛X的同業業務嗎?

3. 零售轉型 下沉經營

感覺今年「轉型」這個詞從上到下都快說爛了,但到零售這個環節還是得說,誰轉型的好,誰就能天天下館子了,得零售者得天下這話在中國還真是句真理。

怎麼轉型? 下沉,以前在市域的,到縣域去,以前在縣域的,到村域去,做小,做微,做社區,做品牌。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不難理解,鬧市區,CBD你拼不過人家,根據長尾理論,做終端做細分市場一定有出路,不做的話別人吃肉你連湯都喝不著。

利率市場化以後,城商行在利率的競爭中不佔優勢,靠傳統理財產品吸引零售端客戶的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在零售產品上,要想其他營銷方法,比如以年齡為切割鎖定目標客戶,或者推出與物業、開發區等區域物業綁定的銀行卡或ETC等等吧,這部分要「非常」貼近當地實際情況,也要考慮自身的規模,沒有模式化的東西可以參考,爭取做百姓身邊的銀行吧。

其實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來說更像一次大考,誰準備的充分,誰的底子好(風控、流程、系統、資本充足等等指標),誰的市場嗅覺更敏銳,誰就能勝出,而不敏感的城商行在存款保險制度下的確有大幅衰退甚至破產的風險。

所以,對於城商行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們來說,狼也許就在門口了,戰略層面千萬別像以前喊著做大,跨區域,海外分支,上市這些不切實際的了,對於城商行,踏踏實實的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紮實,攏住人心,無論是員工還是客戶,這樣即使你不特意某發展,錢和資源也會自己來找你。

希望無政府調控的全面利率市場化儘快到來,這是現代金融市場成熟和走向下一個階段的標誌。


利率市場化,僅僅是為了促進金融行業的市場化。說明現在我們市場化程度不高,金融還很不發達。那麼市場上的機會還是很多。具體過程參看改革三十多年糧油服裝這些日常用品從短缺到極大豐富的過程。城商行肯定有很多機會。最起碼不會死,因為他是地方政府的錢袋子。但活得如何,就看一把手的志向了。你就把城商行看做剛剛改革之前你家門口的一個百貨公司


利率市場化是指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根據自身資金狀況和對市場走向的判斷來自主決定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各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層有效傳到的利率體系。

理論上講,一國在利率市場化之前,由於銀行存款利率有最高限制,貸款利率管制相對較少,所以銀行存貸利差較大;利率市場化之後,存款競爭更加激烈,銀行要擴大資金來源,只能提高存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因此利差會減小。其實不然

1971-1990年美國存款保險銀行存貸利差

1971-1990年是美國利率市場化推進時期,存貸利差總體呈現先上升、後下降、再穩定趨勢。

1960-1995年世界實際利率的中值

Patrick Honohan,How Interest Rate Changed Under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A Cross-country Review [EB/OL],IMF Working Paper,2003

1970年-1995年間,世界主要國家存貸利差隨市場利率的提升呈穩步上升趨勢,說明銀行成本轉嫁能力強。

對於城商行而言,利率市場化後其競爭優勢表現在:

1、價格優勢。城商行平均貸款利率較高,可容忍較高的存款利率,在存款競爭中具有優勢。此外,其固定成本低,各項開支少,業務靈活性高,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

2、信息優勢。城商行紮根地方開展業務,注重對小微企業扶持,有利於信息獲取。

劣勢方面:

1、規模偏小,資產負債結構單一。

2、成本偏高,分布散

3、中間業務佔比低

建議

1、利率市場化後,城商行面對負債成本上升壓力,將資產更多轉向利率名感性資產上。

2、隨著金融創新加強,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對存款的替代越來越強,城商行可搭建綜合化金融服務平台,加大中間業務比重,挖掘客戶價值,增加客戶黏性。

3、變傳統服務模式和業務流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城商行,顧名思義,城市商業銀行,多半有地方財政背景,城商行的發展目標是升格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當然這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從發展路徑和手段來說,城商行需要獨闢蹊徑,建立區別與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獨特優勢和獨門武功。從零售業務來說,目前城商行多半都會辦理不需要取款手續費的借記卡,部分城商行的個人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錯,另外就是在勢力範圍內網點鋪的比較多。但網點雖多,服務質量卻還有待提高,零售業務上,無論是服務還是產品,城商行都應該向走在行業前列的招行等同業學習,鍛煉好服務,打造好產品,特別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產品,這一點要向互聯網企業學習,把用戶的客戶體驗做到極致,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成為忠誠用戶。城商行資本金實力與國有行和股份行相差甚遠,應該集中力量干好一件事,在一個著力點上發力。利率市場化,特別是存款利率完全市場化之後,各家銀行必定會不惜血本高價吸存,這一點從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產品加入與傳統銀行的資金競爭即可見端倪,在互聯網理財產品拿出了讓利於百姓的誠實態度後,不僅使得傳統銀行業個人儲戶資金大幅外流,而且提高了同業吸存價格,不得已之下,興業等各家行也紛紛創設了類似於寶寶類的理財產品,真刀真槍的讓利於民。由此可見,未來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後,價格競爭必將趨於白熱化,而城商行先天處於競爭劣勢,為了更早規避這種劣勢,城商行必須儘早打造好自己的拳頭產品和服務。抓住自己的忠誠客戶,才能依靠差異化經營在未來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未來的銀行業必將是零售型銀行的天下,以往的靠對公業務賺取存貸利差,和近幾年興起的同業業務豐厚利潤,在利率市場化逐步放鬆的背景下難以再長期持續,這個問題暫且不展開談了。


城商行的存在就是因全國性行對地域性的服務力度有限,因此未來的發展也應立足於地域性特點,發掘地域性的企業和政府的資源優勢來經營,利率市場化並不能改變這一比較優勢,存、貸在地域都有優勢,應同時加強中間業務在地域的收入,為企業提供資產管理、市值管理、搭建資源平台等提供存貸外的增值服務。


1.為地方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2.代發工資代繳水電費3.與地方政府合作


前邊好多答案確實想當然了,估計是沒有在城商行工作過的緣故吧。從旁觀者的角度,難免看偏了。

談一點吧,關於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確實有一些資金是放在城商行的,因為城商行可以作為政府的錢袋子。二者是互惠互利的,雖然搞不好會放大風險。談不上政府對城商行偏愛有加。

想想看,地方政府把錢都放四大行,關鍵時刻地方政府想借錢出來,四大行看到風險會有N種拒絕地方政府的方式。

城商行就不一樣了。地方政府與城商行還有委託代理的關係,不聽話直接把城商行領導KO了。


被兼并。

看前面的幾個回答,覺得都想當然了。當然,我也說不出更好的理由。。

民生銀行董事長:建議政府全面退出城商行


城商行自有其存在的意義,在許多農村地方,四大行和大商業銀行觸及不到的地方,有地方企業和政府支持,只要能夠取得一個平衡點,城商行還是很好過的,畢竟不是大家都是高大上,貌似民生就在社區服務這個思路走吧


這是個問題,城商行的立足必須是當地經濟發展和資源稟賦,為當地經濟服務,這點從他們的股權機構就可以看出。利率市場化後,最大的應該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無疑拉高了全社會的借貸成本,對所有的以利差為主的商業銀行都是一個挑戰,有以下幾個思路可以借鑒:

1、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和社區金融,發揮其網點多,人脈廣的優勢,但是據我所知,目前大部分銀行都不屑於玩這個,除了民生銀行的社區金融外;

2、發展中間業務,既非資本性業務。這才是最最最終的思路,目前較大的股份制銀行都在轉變,例如招商銀行,其利潤中非利息收入比重在逐漸攀升。

3、依賴當地政府發展。城商行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扶持,光是地方財政對其的扶持就是其他銀行沒法比的,但是要把握其自身的發展獨立性,很多城商行的發展走下坡路主要原因莫不是成了政府的錢袋子,財務不再可持續,公司治理出現問題就麻煩了。


明年的今天,我願為這家小銀行撒上一抔黃土。


PPP

更容忍風險去向實體經濟融資

地方社區銀行


認真學習美國的credit union是怎樣在大商業銀行的夾攻下找到自己的一番天地的。


推薦閱讀:

金融人才流向互聯網科技公司,真的存在這種趨勢嗎?為什麼?
國內券商投行部的日常實習發布一般有哪些渠道?
目前哪些區塊鏈項目你認為是有前景的(未來有可能影響世界金融秩序,淘汰某些傳統金融參與方的)?
2014 年的時點,Quant 行業在國內的現狀以及前景?

TAG:銀行 | 銀行業 | 金融 | 城市商業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