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作品可以改編為電影嗎?
主要是小說,如《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尋找無雙》《紅拂夜奔》等。我的感覺是,小波小說的畫面感非常強,有極為細緻的描寫,但似乎沒有很連貫的故事情節,如果要拍成電影,只可能會是王家衛的風格吧,靠大量的畫外獨白支撐,知友們怎麼看?
PS:不用提《東宮西宮》
什麼樣的小說是容易改編的小說呢?舉個直觀的例子:《了不起的蓋茨比》,故事很清晰,通篇都是再現性的描寫,把人物的每一個動作和語言描寫的細緻入微。這樣的小說對導演的挑戰是比較小的,只要能準確還原原作的場景,演員的表演到位,片子效果就應該不錯。也有很多不好改編的小說。有的小說故事比較零散,沒有清晰的脈絡,比如《在路上》,這種片子對導演的要求就高一些(個人認為《在路上》的電影拍得還算可以)。還有一種小說看似篇幅不長,其實信息量超大,馬爾克斯的小說就是這樣,改編的話不得不很多東西,但刪掉了就會顯得單薄,《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的就不算很成功。還有一種小說,通篇都在夾敘夾議,議論是小說有機的組成部分,比如昆德拉的作品,改編的時候不得不把議論都刪掉,但刪掉故事就不完整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電影到了中國被翻譯成《布拉格之戀》,就側面反映了這個問題,一個很有哲學味道的故事被拍成了簡單的愛情故事。
回過頭說王小波。王小波的小說難改之處在於它與以上三種小說都沾邊,此外王的不少作品心理描寫很多,這很難拍。比如說《黃金時代》,小說里對陳清揚的心理描寫很多,有些還很重要,比如下面這段文字:
真實就是無法醒來。那一瞬間她終於明白了在世界上有些什麼,下一瞬間她就定了決心,走上前來,接受摧殘,心裡快樂異常。這幾句話用影像是很難表現的,如果捨棄掉,人物的行為又顯得不可理喻。《黃金時代》當然可以按墨鏡王的風格來拍,但如果太依賴獨白來敘事,而畫面的表現力不足,不但畫面缺少吸引力,還會削減語言的魅力。這麼說不是說王小波的小說沒法改,而是說改王小波的小說對導演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改編想要達到很好的效果,就不能一味忠於原著,導演必須按自己的理解對故事去重新組織,去創造。
還有就是個人認為,王小波的不少作品可以改編成動畫片。王小波的小說里有太多夢幻式的元素:《2010》里大腹便便的數盲症、奇形怪狀的柴油機、冒黑煙的大機器豬;《萬壽寺》里的大茶壺、薛松的攻城器械、還有黑白兩色的世界、雪中的長安城。這些東西很美,但攝像機對於它們顯得太過客觀了,而動畫就沒有這些局限,我們可以藉助動畫,把那些超現實的東西視覺化,把王小波的故事畫得很荒誕 很美麗。荒誕與美麗的共存,這也正是王小波的動人之處。
文字當然可以轉換為電影語言,只是我感覺這需要一個重新豐富過的劇本,特寫鏡頭,和擷取自作品文字的字幕卡。 王家衛式的獨白,感覺不太適合,語氣說的太正經就失掉文字里的幽默,說的輕鬆又會丟掉作品深刻的內在。 所以我看著適當數量的字幕卡比較合適。
以「黃金時代」為例(飛舞金蠅、水牛鈴鐺、十字山路口),我看到過的氣氛相當、畫面如詩的作品有: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請將字幕卡替換為:走上前來,接受摧殘,心裡快樂異常。
那一定是限制級的
剛剛看了一篇 《地久天長》出自王小波全集的第八卷,覺得就挺適合拍電影的。不過不會是一部精彩的電影。
推薦閱讀:
※我國當今社會的優秀詩人有哪些?
※如何將《全職高手》寫出《水滸傳》的感覺?
※為什麼現在作家寫不出古詩詞的韻味?
※有哪些形容歷盡苦楚後仍然相信世存美好的詩詞/句子?
※看過《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的,你認同書中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