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現在繁瑣的付費排隊方式能有所改進嗎?

跑了幾次醫院門診,發現每次都要花個大半天,其中大部分時間花在排隊上:挂號付費要排隊,到了科室要排隊,開了單子抽血要付費排隊,抽血的地方要排隊,(等待抽血結果),化驗結果回醫生科室又排隊,配藥付費再排隊,拿葯再排隊。 這個過程難道不能改進嗎?


門診就醫有「三長一短」的說法,一般都在大醫院出現,醫院的流程管理跟醫院信息化程度有關,例如:

  1. 門診大廳自助挂號能縮短挂號排隊時間
  2. 網路(電話)預約挂號特定時間就診,能省去挂號、候診時間
  3. 有些醫院和銀行合作搞一卡通,卡內充值,就診完以後預扣相應費用,減去了就診檢查過程中的收費排隊,檢查完開藥最後一齊結清費用

上面都是燒錢的東西,日門診量沒有幾千上萬的醫院,不可能搞這些,不同的「特大」醫院都在不同方面做「白老鼠」,沒有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業內共識。至於等抽血結果,這個難免的,一個小時才能出的結果,不可能5分鐘就給你弄出來。


你說的不同項目之間付費排隊的情況在有些醫院有,有些醫院已經通過 @石藝峰 提到的方式改善了這樣的問題。但這些只能提高排隊的效率,沒法不排隊(電話預約後排號也是一種排隊)。

但是 @江南刀客 說的問題就與此無關了,號販子的問題只是很小一方面,只涉及挂號這個環節,還有等待檢查、拿葯、拿結果報告等必須的環節,現在大醫院的排隊顯然是不可避免的,每天門診量上萬,門診患者與住院患者共同等待各種檢查和結果,供不應求就肯定會等。其實我國的挂號、等檢查的等待時間已經很短了,好歹上午去上午能拿到,只要是當天出結果的東西當天能解決問題。到美國去看,要麼掏一大筆錢,要麼等很長時間,人家的醫生一天可只約幾個,不像我們這裡一天能看幾十上百個病人。

@秦鵬 你說醫院如此改進了對醫院本身沒好處,我不贊同。我體會很深的一點是,一些患者在住院期間,有一部分時間純粹是在等待檢查結果,以明確診斷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減少每個患者排隊等待的時間,是可以縮短從醫生開檢查到拿到報告這個周期的,做得好說不定能將患者住院時間縮短一天甚至更多,這對於醫院提高周轉效率意義是很大的。可能還是 @石藝峰 的角度正確——如果醫院運營規模本來就沒那麼大,這麼改了造成的成本難以收回的話,本來公立醫院就自負盈虧,沒有改的動力了。

說到頭,其實可能適合國情的解法,除了 @石藝峰 提到的細節外,更重要是如何讓小病、簡單病、慢性病患者向基層醫院分流,充分利用好初級衛生服務體系,越好的醫院,服務越危、重、急、難的患者,這才能緩解各級醫院的壓力,物盡其用,也是對患者最好的方式,參考英國。我看到的情況是,不少平時都很少疼痛的膽囊結石的患者,等待三四個星期時間入頂級醫院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實在是殺雞用牛刀,浪費資源了,也怪不得等待得久了。


會不斷改進的,但是就目前不用排隊比較難,醫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需要診斷,排隊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流程。

現在唯一可以便利的是挂號的流程,網上、電話上、手機上、微信上,都可以預約挂號,各大平台的預約挂號服務遍布了各類渠道入口,方面了許多的患者,以避免了排隊挂號的麻煩。相信之後在互聯網和醫療就診服務的不斷整合完善中,還會有更多更便捷利民的服務,幫你解決排隊的煩惱。


就杭州來說,三甲裡面唯一沒有黃牛的就是邵逸夫醫院。專家門診全部通過電話預約,3次爽約取消資格。黃牛最泛濫的是省婦保、其次市中醫院。如果沒有利益關係,我想所有的醫院都應該模仿邵逸夫的做法了。


醫院信息化建設應該是比較現實能解決的辦法。比如樓上說的互聯網挂號等,還有比如醫生的處方開出來,患者一交藥費,門診藥房自動開始配藥取葯,等患者一下樓,就可以很快拿到葯了。


減少排隊時間的解決辦法就是做預約制——比如美國。但預約制也只是將在院的等待時間轉化成在家的等待時間。這個就看如何選擇了,你是想看個感冒也要先預約後在家等兩天,然後到醫院花上15分鐘呢?還是願意直接殺到醫院然後在醫院等一個小時?


改進了不會給醫院帶來更多患者,好醫院無需改進繼續人滿為患,差醫院改進了更是無人問津-生怕被宰的更狠,除了政績從盈利角度醫院沒有任何理由做改進。當社會輿論壓力足夠大的時候會有zf出台政策,自然演化成了了政績工程,參考鐵道部網上購票。


推薦閱讀:

流程管理和質量體系管理怎樣有效的整合?
專利事務所用什麼軟體來跟蹤專利流程?哪些效率比較高?
細緻的網站開發流程是怎樣的?

TAG:管理 | 醫院 | 流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