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選擇才不會後悔?
我是學這個的,但今天不想提理論了。。。說點個人感悟
上面的答案好像都默認題主問的是重大的人生抉擇, 我理解的再加上一類,我們日常面臨的小選擇。我的經驗就是,大的選擇盡量遵循感性,小的選擇盡量遵循理性。
大的選擇如升學,求職,買房,結婚。我見過的幾乎所有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的,從事了喜歡的工作的,大體都比較成功,每天能做喜歡做的事,也過的比較開心。我見過的所有權衡利弊,成天盯著新聞里那些「專業就業率排名」「未來二十年的高薪職業」做出選擇的,基本都混得不好,更重要的是,生活不幸福。更不要說那些算賬算出來的夫妻了。
小的選擇,如今天晚上是學習還是出去玩,明天早晨是賴床還是起來吃早飯,這件貴的離譜的大衣我要不要買?這些選擇,理性地做一下損益計算,別憑情感和一時衝動選擇一般會比較好。對於小的選擇,理性權衡(e.g. 這件大衣我計劃穿5年,每年平均支出為X,那件便宜的大衣我只會穿兩年,每年平均支出Y,X&
當然我們希望的最理想的情況或許是,大的小的選擇都能憑理性計算出成本和收益。但遺憾的是,重大的人生選擇基本不可能通過理性計算出來,沒有人知道這個職業五年之後的平均薪水,也沒人能預計你在進到大學後能和這個看似前程似錦的專業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更不可能有人通過損益計算預測未來婚姻中的柴米油鹽。在這種數據缺乏,不確定性過高的大型選擇面前,人本身的內在動機,情感和態度,才是結果的決定性因素。所以,上面大家回答中的結論——選你喜歡的,我很贊同。
不能說一定不後悔,但一些專家、學者對這方面研究了很多年,總結一些成功率相對高一點的選擇方法,前段時間看《決斷力》就學到一個流程,覺得書中的流程很實用,最近試用這個判斷流程來處理一些事情,效果還行,看過很不少判斷或選擇方法的書,到目前為止,這個流程基本是實用性非常強的一個,如果你有一些重大事情面臨選擇,嘗試用WRAP推導一下,看看能得出什麼樣的結果:出處: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當你沒有選擇餘地的時候,努力是唯一的變數。當你有選擇餘地的時候,選擇(運氣)比努力重要。
這本書通過一個流程來幫你判斷怎麼做出更好的選擇,這個流程叫WRAP,是決策流程四步驟的首字母組合:
(1) Widen your options(拓寬選擇空間)
(2) Red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把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
(3) 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在做出決策前,留出一段距離來考慮)
(4)Prepare to be wrong(做好出錯的準備)
正常情況下,你可以按次序一步步來,但並不是一點不差每次都按流程,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這種方法的核心是讓你跳出當前的角度,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不在依靠光前迫切引起你注意的原因,比如本能情感、自我證明的信息和自信過度的預測等。讓你開始考慮更多的因素和選擇,把將「燈光」調向更廣闊的風景,讓它把黑暗的角落照亮。
生活中,我們常常是在「自動駕駛」的狀態下過日子,做著日常做的事情。可能每一天,我們做出的清醒的、深思熟慮的決定都是屈指可數的。雖然這些決定並不太佔用我們的時間,但卻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爾(Roy Baumeister)用駕車打了個比方——可能我們90%的時間都是在直行,但決定我們停在哪裡的還是轉彎處。
1、拓寬選擇空間避免思維狹隘
通常一件事情只考慮是和否兩個決定, 第一步就是要學會不信任「是或否」式決定。實際上,我們希望每當你看到或是聽到那幾個字時,腦海里就要響起警鈴,提醒你思考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維狹隘的誤區。
多目標追蹤
當你有3或4個決定做選擇時,效果會更好一些,如果你能進行多項選擇,效果可能會更好
1.多目標追蹤等於同時思考一個以上的選擇。
2.當你同時考慮多個選擇的時候,你認識到了問題的「形狀」。 3.多目標追蹤同樣也使我們時刻自省——速度更快! 當你僅有一個選擇時,你的自我意識被束縛其上。4.考慮數個選擇可能引起決策癱瘓,因此我們只可再多考慮一至兩個選擇。這樣,得到的收益是巨大的。
5.警惕「虛假選擇」。 一個診斷法:如果和你在一個團隊的人對選擇持有異議,那麼你就得到了真實的選擇。 6.在預防心態和促進心態間轉換。 預防焦點=避免消極結果。促進焦點=追求積極結果。 7.爭取「兩項都選」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找到那個已幫你解決了問題的人
當你陷入僵局時,應該去找那個已經幫我們解決了問題的人。理論來說,你遇到的問題,應該已經有人有好的解決方案,如果你能找到人,就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為了找到這個人,我們可以從內部尋找(尋找亮點),或從外部尋找(尋找競爭對手和最優方法),或者著眼於遠處(運用爬梯子法)。
通常,好的選擇乍看上去都不顯眼,雖然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偏向。所以為了對其進行討論,我們就需要搜集更多信息。然而我們卻遭遇了阻撓這些努力的因素:證實傾向,它誘使我們只搜集那些支持我們直覺偏愛的信息。
2、把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考慮相反的情況
因為我們會自然地去尋找自我證實的信息,所以我們需要訓練自己從相反的原則考慮問題。
縮小,放大
縮小時,我們會採用外視觀點,向那些做過類似選擇的人求教經驗。放大時,我們會利用「特寫」觀察情況,尋找可以使我們做出決定的「本質」。這兩種策略都是有用的,它們都會以某種方式增加我們對情況的深入了解,而這卻是辦公室里的自負談論很難做到的。 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同時採用這兩個辦法。
嘗試
現實檢驗的終極方法是嘗試:在行動之前,先對我們的選擇進行實驗。 就是產品經理常說的小幅試錯。
3、做好出錯的準備克服短期情緒10—10—10方法?意味著我們要以三個不同的時間範圍為基礎對決定進行考量:- 從現在算起的10分鐘後,我們對這一決定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 再過10個月後呢?
- 10年後呢?
在個人做決策時,最有力的問題可能會是:「如果面臨這種情況的是我最好的朋友,那我會告訴他/她如何去做?」
尊重你的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長期的情感價值、目標和志向。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要建立什麼樣的組織? 目標並非是消除情感,而是尊重那些有價值的情感。
將你的核心價值觀視為神聖的東西,在解決現在以及未來遇到的困境時,就可以更容易一些。
4、在做出決策前,留出一段距離來考慮讀檔未來
玩遊戲時,可以存檔,如果我們能提前讀取未來的存檔,然後就能知道當前應該選擇什麼了。
對問題做出預期能夠幫助我們處理問題。 「真實工作預覽」:預先揭示一份工作的缺點,給人們「注射了不滿意疫苗」。
可以預演一下自己將如何向老闆提出加薪要求,以及在出現各種狀況時,應該會怎麼說和做。
通過讀檔法——同時對逆境和成功做出預期和準備——我們預先做好了有利於自己決定的布局。
設置一個絆網
給自己設置一個絆馬索,提醒自己
a.在生活中,我們會自然地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將以前的決定擱置一旁,不對其進行檢查。 例如,我們一直從頂端剝香蕉皮。沒有任何事情迫使我們重新考慮這個做法。
b.一個絆網可以令我們清醒過來,並使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個選擇。
c.在變化緩慢進行的時候,絆網特別有用。
d.受困於「自動駕駛狀態」中的人們可以考慮最後期限和隔斷。
e.我們易於增加自己對糟糕決定的投入;隔斷能幫助我們阻止這種做法。
f.實際上,絆網可以為冒險行為提供一個安全空間。它們:
(1)規定了冒險行為的上限;
(2)使你的精神獲得平靜,直至碰到「觸發器」。
g.許多有力的絆網是被模式識別的,而非日期、度量和預算所觸發。
信任流程
同一個流程能夠對所有的這些問題起到指導作用:我們可以只再尋找一個選項;用事實檢驗自己所做假定的真偽;以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做出艱難的選擇;謙遜地做好迎接自己出錯的準備。
這個流程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發揮效用。即便你只有45分鐘的時間去考慮一個重要的決定,但其實你是可以完成許多事情的:使用「消失選項測試」,看看你自己是否正在忽視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打電話給某個曾解決過相同問題的人;
問問自己,我會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如何去做?(或者,如果你在工作的話,你可以問,我的繼任者會怎麼做?);把三個朋友或同事聚在一起,然後做一個「事前驗屍」。
在尋求去說服你相信一個流程所具有的優點時,我們認識到自己一直在面臨著一個艱苦的戰鬥:要在英語中找到沒有「流程」一詞所吸引人的詞是很難的。這就像是嘗試讓人們對一種演算法暈頭轉向一樣。
然而一個流程卻可以提供更令人振奮的東西:信心。這一信心並非是過度自信——源自於對偏見性信息的搜集和對不確定因素的忽略,它是一種真正的自信——你明白自己已做了能力所及的最佳決定。一個決策流程的使用並不意味著你的選擇將會一直很容易,也沒有意味著那些選擇的結果總會光輝燦爛,然而,它卻意味著你可以讓自己的思緒安靜下來。你可以做到不再問「我正在錯過什麼」的問題,你可以停止痛苦的循環。
變得果斷本身就是一個選擇。果斷是一種行為方式,而不是一個遺傳特質。它令我們做出勇敢而又自信的選擇,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將會是正確的,而是因為在嘗試之後失敗要好過於在延期之後的懊悔。
我們做出的決定雖然永遠都不會是完美的,但它們卻可以不斷得到完善。變得更加大膽且更加智慧。正確的流程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正確的選擇。
在對的時刻做出對的選擇,一切將大不相同
每一天,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大大小小的選擇。
大到生死存亡,小到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
去年(2016年)11月,奶茶前往英國倫敦開Renext 我敢演唱會的同時, 受邀參加了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的校園座談。
現場,就有同學問道:
倫敦對於留學生有吸引力,但國內有家人朋友,人生十字路口你會怎麼選擇?
我當時做選擇的原因是,沒有真正畢業時,已經進滾石了,公司前輩讓我回去把書念完,萬一當歌手不紅,起碼要有文憑,書念完回來做歌手。
當時我申請了舊金山我很喜歡的學校,但是我很喜歡唱歌和音樂,另外我當時看到很多同學留下來後,沒有辦法好好發揮,常常都是兼顧旅行社,或者餐館打工,真正去做白領的也沒有那麼多,20幾年前還是有點排華的,不像現在,會中文是很棒的,我那時覺得在國外的工作機會不是很好,再加上已經有一份工作等著我,所以選擇回去。我承認我當時沒有考慮家人,那時他們來來回回很方便,我祖父母還年輕,現在我祖母90幾歲,我現在無法離開很久,所以會有另外的考量,但每個人遇到的狀況不一樣。我的人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我能承受的,所以試試看,哪一個比較不痛苦,選擇了就不要抱怨,都去看好的一面。
電影常講,某一瞬間你走了某一條路可能就決定你之後的人生,但是都有它好的地方,選擇你能承受的,因為有的東西我們是不能承受的。
一句話,願賭服輸。
很長時間裡我也在想,如何做選擇,才不會後悔?
而現在我覺得,比起思考「如何做選擇才不會後悔」,更重要的是:不論做了何種選擇,都不要後悔。
我會努力做到的,希望你也是。
01
高三的時候,我對床被H大預錄取了。
很誘人的條件。985大學的免費師範生。每個月有600塊的補貼。
不說別的,零食錢就有著落了呢。
那段時間裡,我們戲稱她為人生贏家,不是沒有認真的成分的。
所有人都得埋頭讀書的時候,
她只要,悠哉悠哉、輕輕巧巧地跨過一本線就好了。
這對她來說實在太容易了。
所有人的未來都霧茫茫,只有她的,格外明晃晃。
沒有人知道自己會在哪裡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是沿海還是內陸。
她即將去我們我們都最想去的上海,度過四年。
命運已經為她指明了一條路,要她做和她性格很合適的老師。
她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
甚至開始在深夜裡長嘆。
時不時地冒出些羨慕我們的怪話。這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都覺得她在裝逼。
尤其,對於一本線上蹦噠的我來說,實在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某天她失眠,深夜翻書,擾得我們沒睡好覺。
我們三個無產階級不由自主地一起抵抗起地主階級來。
第二天中午,我們吸溜著泡麵,間隙里,
也不記得是誰冒出一句:「w姐最近好煩啊」
我們默契對望,點頭,迅速附上一句:「自從被預錄取以後。」
我憤憤咽下一口泡麵,喪氣地趴在桌上: 「這都三輪複習了,我歷史書還沒翻完一輪。」
說著瞥了一眼攤在一旁的歷史書。
哦,中東戰爭。
想起我生活在和平時代,還擔心炮火連天的對床。不禁翻了翻白眼。
那天夜裡,她又傷春悲秋起來。
我們齊齊對她說「人生贏家別鬧了」。
她徐徐吐了一句:「我是真的羨慕你們。你們還有無數種可能性啊,我大概,真的要做十年的老師了。」
聲音里有顯而易見的失落。那一刻,我們都沉默了。
有人小心翼翼地接過了話茬,
「老師很好啊,有寒假暑假!」
「相親熱門誒!我都好怕我嫁不出去。」
「w姐!以後孩子就靠你啦。」
這個話題,到底還是,嘻嘻哈哈地過去了。
那麼幾秒鐘的靜默,卻在我心裡駐了很久。
02
我是在後來,才意識到選擇的重要性的。
我的好朋友結婚了。
不是為了寫文強行捏造的朋友,
不是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小青年。
是我青春期里重要的人,
是和我一樣,還沒畢業的女生。
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這已經是個既成事實了。
她一遍一遍地問我「你是不是覺得我很幼稚,很輕率?」
我很想告訴她,
你知道嗎?
但凡你事前問我,有一分猶疑,我會攔你。
我一定會。
我甚至會堵在民政局門口,像以前每次你犯傻時一樣痛罵你。
我寧願背上背叛你的「惡名」,偷偷地告訴你的家人,只為讓他們勸住你,不要那樣任性。
但當你隱瞞了所有人,我忽然,好佩服你的勇氣。
所有的指責和反對都在喉頭打了個旋,不見了蹤影。
不想跟你說,婚姻大事,非同小可。
這些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的話。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一定知道。
年輕而熱烈的愛一旦上升到了婚姻層面,是很容易被恥笑的。
總有人言之鑿鑿,說你一定會後悔。
彷彿自己經歷過你的人生。
你問我,相不相信你會幸福的時候。
分明還是那個想要被肯定的小女孩的樣子。是一如既往的撒嬌語氣,和說「你幫我選衣服嘛」的時候,別無二致。
自己卻著急地想要知道我們有沒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喜悅。
我自問一直以來都和你一樣,莽撞又衝動,乾脆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向來最照顧你的姑娘。
她告訴我:「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愛她,陪她笑陪她鬧陪她長大。如今我學會退遠一步,旁觀她的喜怒哀樂。」
是啊。時間教會我們退遠一步,旁觀你的喜怒哀樂。
你選擇,跟帥氣的男友做一對受法律保護的小情侶。
我不想罵你蠢,也不想誇你酷。不想給你的選擇以證明或痛斥。
那是時間會做的事。
我拼了命也跑不到時間的前頭,所以我咽下那麼多想說的話,我在屏幕這頭刪刪減減,像個冷靜的審判官。
最終只打下一句:
「希望你既已有做到最好的決心,也要承擔得起最壞的結果。」
03
長輩和老師變著法兒地勸我學習的時候,那麼多道理中,我最聽得進去的,是關於選擇的那段。
你一定也聽過許多次,版本不一而足。換湯不換藥。是龍應台寫給安德烈的那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與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生活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那年我們剛從高考的渡輪上下來,沒人管你暈不暈船,卻多的是人著急地要推著你選另一艘船。
從一開始的選擇聽從父母,而不是內心的聲音,到後來的因捨不得浪費四年的時間,而選擇從事本專業。不斷抱怨當年的錯誤選擇,卻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的人,你我身邊都不少。
真正的「月亮我想有,六便士還嫌少」。
也有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早慧少女。
每每猶疑不定時,我總會想起她曾經同我說過的話。
「不是我說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軟弱又磨嘰。」
「對我來說,一切都可以用選擇來做。」
「就像我選J大,就是我願意用很差的生活條件,來換一個985,和自己最想要的專業。」
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樣子,真迷人。
我一直記得她的話:「只是你要記住,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
可我始終學不會。
我觸摸不清自己的慾望的形狀,我只能,跌跌撞撞地試錯。
選擇的當口,我著眼於失,畏首畏腳過。
我一心求得,用力過猛過。
我曾被那個早慧的少女拉扯著,跑了許多年,到底是沒能跟上她的腳步。
後來她猛然切斷了跟我的聯繫。我得以自在地選擇,對過,也錯過。
終於能和當初的她一樣,心平氣和地說一句「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
你說選擇真難。不是這樣的。
人總有趨利避害性,潛意識會替我們選擇更好的。
或者說,我們做選擇的時候,難免假定自己的選擇是好的。
但其實未必,只是人生最容不得耍賴,要你真正落子無悔。
明明接受是比選擇更難的事。
朋友的知乎主頁上掛著一句:「生活給我什麼,我就熱愛什麼」。
真他媽酷。
最令人艷羨的從來不是一手好牌,
是我連命運的慘淡,都熱愛。
時至今日,我仍然感謝那個要我記住「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的人。
可是現在的我,更想做個哪怕被推著上賊船,卻能迷得賊祖宗都分不清東南西北,直往自己想要的地方去的少女。
來吧,一起上少女的公主號賊船:
[1] 陶傑,《殺鵪鶉的少女》, 2012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而平凡。當時還以爲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1]
我做過很多決定,從來不覺得後悔,因為我知道,之所以會下如此決定,是因為我需要下如此決定。
即使後來回想,當初的自己是多麼的天真幼稚,但是當時的自己,就是這個水平,不能以現在的心態去做當時的決定。
所有的錯,都是該犯的,所有的明白,都是事後的,我們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只要不放棄,最終總是有收穫的。大伯講的兩個故事,受益匪淺:當年單位分房,他特意選了開窗可以看到圓明園風景的房子。津津樂道了沒幾年,前面又蓋起一棟樓,風景看不見了。姐姐同時拿到了兩個offer,放棄了排名更靠前的那所,只因為北京可以直飛另一所大學所在的城市。第二年,直飛取消了。就沒有不後悔的選擇,只有「管他媽的」心態。(借林語堂先生的「粗口」一用)
自己做出的選擇,而不是父母朋友幫你做的選擇。
人,終究要為自己負責。事實上,無論你如何科學決策、怎樣理性選擇,都不可能避免後悔。
只要你還在回頭。
問題的關鍵在於,由於受到種種「局限」,過去的那個你,無論如何不可能選擇出一個「最優解」。這些局限包括並不限於:認知能力、決策能力以及所掌握信息的全面程度。
十年前的你終日而思也只是浮在問題的表層,十年之後的你卻能輕鬆觸摸到真理的脈絡。
此謂「認知能力」。
十年前的你二分看世界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十年後的你已經懂得一利生一弊,肯為「全局最優」犧牲「局部最優」。
此謂「決策能力」。
十年前的你霧裡看花總也看不真切,十年後你再回頭,卻早已開啟了上帝視角洞悉十年來每一次風口與浪潮。
此謂「掌握信息的全面程度」。
其中又以第三點最為關鍵。無論認知能力、決策能力怎樣不足,十年前告訴你帝都房價走勢、五年前給你看下今天比特幣的瘋狂,相信在這兩道選擇題上沒有人會選錯。
既然說起比特幣:
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www.zhihu.com這篇答案在知乎早已封神,很多人在評論區頂禮膜拜。可我問你?放在11年的環境下去思考,題主的的選擇真的有錯誤嗎?別忘了,那時知乎只是一個小論壇,回答者名不見經傳,比特幣鮮為人知,答案本身更是僅僅給出一個結論而沒有絲毫解釋。只給你上面這些「信息」,相信任何一個理性健全的人都會做出不買的決定。你之所以覺著題主愚蠢,唯一的原因僅僅是你活在2018,手裡掌握更多信息罷了。
基於同樣的道理,當你回頭看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與決策,它們中的大多數也必然顯得愚蠢——如今這個認知能力更為強大、掌握信息更加全面的你,永遠都能為過去找到一個「更優解」。除非你真能夠雲淡風輕,否則面對自己曾經的愚蠢,尤其是在這份愚蠢已經釀成惡果之後,很少有人能夠真的放得下。
對每一個埋頭趕路的人而言,這種回望過去所產生的「上帝視角」必然是痛苦的。因此對你而言,若想從根源上避免後悔,最重要的就是:
不要回頭。
我曾經匿名提問過類似問題,只是當時我問的與題主恰恰相反。
其實後不後悔只是心態問題,若你覺得是,就是,不是,便不是。
我提供一點經驗,很簡單,學會承擔責任。
你在做選擇時要明白,這是自己的選擇,一切後果自己負責。
即使最後結果不盡人意,你卻也不會感到很後悔。
其實,世界上最後悔的事往往是別人幫你做的決定。
樓主,我想跟你講一個關於選擇的小故事。
上周六,帶著女朋友,叫上一票好友結伴出行。周六陽澄湖,周日18點15從蘇州返滬。開了兩輛車,我帶著女友及另一對情侶4個人為一輛,另外4人為一輛。蘇州別過之後,我們走的都是京滬高速,路況很好,一直開到崑山的花橋收費站,此時時間為19點。
百度地圖告訴我去松江最近的線路是過花橋收費站後轉A30上海繞城高速--轉G50到趙巷出口--嘉松南路一路向南到大學城。
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走這條路。
剛駛出花橋收費站就出現了兩條岔路,我特地在緊急停車帶停下,double check。是的,這個岔路就是轉向A30的。哈哈,多虧我機智,停下確認,不然我就要錯過這個無比正確的選擇了呢。如果一直往市區開,那得繞多遠的路啊!
從緊急停車帶啟動、出發,彷彿是一個更莊嚴的儀式——恩,我做出了我的選擇,右邊這條路。
這是我第一次開上海繞城高速,我也在心中對自己發誓,這一定是我最後一次開這條高速——因為,它太破了。沒有一段路是平整的,猝不及防的大坑小坑、上坡下坡,被超載車輛摧殘的遍體鱗傷的道路啊——你真的對得起上海繞城高速這個名字嗎。
就這麼開了25公里,道路很黑彷彿沒有盡頭,兩旁的路基長滿了蘆葦,一股荒涼和蕭索,把鬱悶催化成了激憤,我咒罵道路咒罵世界更加咒罵自己。如果沒有選擇這條路呢?
後來思考的東西是——對於這個選擇,我很後悔,但如果再給我選一次,我一定還是選這條路,畢竟它近啊。
雖然很坎坷,但還是在19點45左右到了松江。同車的男人說,你開了一路車辛苦了,我也沒能分擔什麼,反正時間還早,我請你們吃晚飯吧。真是盛情難卻啊,雖然這一路開得一肚子氣,但還是吃個飯吧。
男人選了松江萬達評分最高的泰國餐廳。冬陰功湯地道,豬頸肉脆嫩,「下次我們再來這家店,點三份蝦餅,我覺得也夠了」,女朋友連聲不停地嗯嗯,臉上笑開了花兒。
20點30,酒足飯飽,四個人躺在沙發上刷微信。「什麼,你們晚飯都已經吃好了?」「對啊,你們堵在哪裡?」「安亭」。出城的時候,我們經歷過收費站外2km堵上2個小時,還憋著一泡尿。
所以,剛才的選擇又變成了——我們在發生堵車的800米開外機智地轉上了A30,雖然道路崎嶇坎坷,但好歹避開了大擁堵,享受了美味的泰國大餐。雖然是夜裡,但我依稀看到了一縷陽光投進飯桌,通過銀盤反射到眼裡,多麼閃閃發亮的決定。直到——女朋友突然緊緊捂住肚子,痛苦異常,無法直立,趴在我的肩頭哭泣。她不是第一次犯胃病,卻是第一次痛到流淚。我呆站在旁邊手足無措。達喜,壓不住。送去醫院,急診室也沒有太有效的辦法。
醫生說,這就是胃酸過多導致的絞痛和噁心。你晚飯是不是吃了很多刺激性的東西?23:45,我怔怔地站在用力壓著肚子蜷成一團的女友旁邊,感覺整個世界的燈火突然熄滅了。
一切又要回到緊急停車帶的那次選擇。如果被堵在路上的是我們,女友沒有吃到這頓泰國菜,她還會犯這麼嚴重的胃病嗎?我不知道。
如果女友沒有犯這麼嚴重的胃病,我送完她就回家,會不會躲不過那晚本該在10點左右發生的一場車禍?很有可能。
我們都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要是你深思熟慮權衡過後的選擇——即使退回到那個點再給你一萬次機會,你仍然會那麼選——那麼這就是一個不應當去後悔的選擇。因為後面的事情,不得不,交給一個叫做命運的東西了。
每一個選擇都可能通向最好的結局,也可能通向最壞的結局。上一秒,它還是萬分明智的選擇,下一秒,它就可能成為無比愚蠢的選擇。
沒有人知道的。
有一部叫做《蝴蝶效應》的電影,其實還挺誤導人的。它讓你誤以為,有一些特定時刻特定環境下的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任何細小的差異都會引發你和周遭所有人截然不同的人生。
所以有了樓主這樣的問題。如何做選擇才不會後悔?其實也是在說,我真的好害怕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不小心就把我人生online的這個號玩壞了。
怎麼會呢。
你選錯一雙鞋,你可以選擇再買一雙,你可以選擇記住這個牌子以後一定不會再買;
你選錯一個人,你可以選擇把他踹了,勇敢地選擇一個更高更富更帥的;你選錯一種人生,你可以選擇換一種活法,之前的錯實際是為了成全你之後的對。我淪落至此都要歸因於那一次選錯了公司,哎,這都是命啊,看來也只能如此了。你明明可以選擇跳槽、讀書、重新開始,但你偏偏選擇抱怨。
沒有哪次選擇可以決定一切,因為你每時每刻都在做出選擇。把所有的失意失敗全部歸到某一次選擇上,然後強調這一次選擇的無可避免與無可奈何,然後人生就可以得過且過了。少年,你也是挺懶的。
車子快開到萬達的時候,其實還有這樣一段對話。
男人:去萬達吃什麼好呢?我:大眾點評找評分最高的吧。男人:豆撈坊口味9.0,泰谷8.9……我:泰谷吧然後我女友遭受史上最嚴重胃痛就成了停車帶那次選擇的錯,錯在命運的無常。
我也是蠻能找借口的。男同胞請不要向我學習。老婆不要打我。
完。
有問題歡迎到值乎上問我https://www.zhihu.com/zhi?__pathname__=%2Fzhi%2Fpeople%2F723274743259631616選擇的困難在於,害怕承擔選擇的後果。
不後悔的方法:提升執行力,快速糾錯。
一旦選了A,A走不通怎麼辦?選了B,還沒有A好怎麼辦?
小時候有件事情標誌著我選擇困難的開端。記不得幾歲了,反正很小的時候,每過幾周媽媽就要回姥姥家過周末,這時我就有2個選擇,跟媽媽回姥姥家還是留在家裡跟爸爸過周末。記憶中,不管我怎麼選,周末過後總會非常後悔沒有選另外一個選項,總會覺得自己選了最差的那個。回姥姥家的時候在想,說不定在家跟我爸玩更開心;而跟爸爸在家過周末的時候,又想著要是在姥姥家玩估計更好玩兒。
就是恨不得自己分成兩半,同時去這兩個平行宇宙都去試試。
後來慢慢摸索,摸到一些方法。
選擇困難分兩種情況:小事vs大事。
小事的選擇困難比較簡單,通常可以通過「消除選項非此即彼的排他性」來解決。因為小事選擇有非常大的復現性,而且沒有明顯的效果差別。每天都要吃午飯,每天都能刷淘寶,每周都能去萬達。我們可以今天選A明天選B,或者努努力or咬咬牙AB今天都選了。比如今天午飯吃了黃燜雞,可以明天再吃肉夾饃,或者,黃燜雞肉夾饃各來一份。畢竟不管吃哪個,都滿足填飽肚子味道不錯的需求。
實踐下來發現一套操作流程相當實用:
1. 列出篩選條件和初步選項
2. 果斷踢掉不符合條件選項
3. 只剩二選一的情況就隨便選一個(反正下次來還可以選另一個),或者兩個一起選。
4. 接受自己選擇的後果,手動糾錯。
比如買衣服,首先篩選條件是:買裙子,長袖,過膝,稍微正式,可以通勤穿。然後一邊逛一邊找出喜歡的裙子,然後根據條件,去掉太casual的,短袖的,無袖的,太短的,太長的,進試衣間,進一步剔除上身不好看的,最後留下的,估計就1,2件。這時候問題來了,同一個款式,不同顏色,怎麼選?額,我通常都是選2個顏色各拿一件。買回家之後不管好不好看都接受,好看就多穿,不好看就壓箱底,退貨or上鹹魚。
而大事的選擇要困難的多,因為復現性不高,後果嚴重,時間上有排他性。這時我們容易落入三個邏輯陷阱:
1. 信息不全面所以我選不了;
2. 一旦做出選擇就沒有回頭路;
3. 給我足夠的時間我就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事實是:
1. 就算給你所有的信息,你也不一定能選擇,因為很多選項沒有可比性。比如說去國外讀MBA還是在國內創業,怎麼選?就算告訴你所有信息,MBA的種種優劣職業發展方向,創業可能的成功失敗等等,你還是選擇不了,因為沒有可比性。
2. 即使看起來非常重大的選擇,還是可以有修復的方法,雖然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上大學專業沒選好,可以轉專業,入行第一份工作沒找好,可以再跳槽,選擇了讀書沒有創業,讀完or讀一半還是可以創啊。
3. 就算給你無限長的時間,你也不一定能做出你不後悔的選擇。拖延時間,只能讓你暫時逃避選擇焦慮;收集信息,也只能給你描畫大致的未來。可是一味拖延時間,你能夠糾錯的時間就被浪費掉了。
做出人生重要選擇的重點在於:全面了解,快速決定,承擔後果,及時糾錯。
Dr Chang這場TED 很有啟發,How to make hard choices . 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讀書創業跳槽轉行,結婚生子,沒有正確和錯誤的選擇,你的選擇反應了「你是誰」,所以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希望有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就選擇什麼。
人生重大決定的操作流程:
- 列出每一個選項的利弊和生活方式,
- 弄清楚你自己的價值觀,優缺點和期望的生活方式,
- 設想每一個選項失敗你需要承擔的後果,
- 根據「你想成為的樣子」做出選擇。
你所做的每一項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對的,你的種種選擇造就了今天的你。
如果你不喜歡今天的你,大概是你選擇的選項跟你的價值觀有很大差異。
所以,做讓「你成為你」的選擇,做符合你價值觀的選擇,努力make it right.
基本上那些講故事的答案還可以看看,排名第一的方法論就是在扯淡。問的是如何不後悔,而不是如何做更好的決定。你們以為,做決定就是買彩票?除了徹底接納,避免後悔只有一條路,就是在做了一項決定後,你對這個決定的執行程度是否徹底。當你選擇走某條路時,只要你能有走到黑的心,你才能夠不去後悔,你也沒時間後悔。所謂後悔,就是你一邊走著自己的路,一邊還停下來看著另一條路上的人,幻想著自己在那條路上會如何。不要給自己這樣的機會。另外,永遠看著bigger picture。讓自己的所有行為都瞄著那裡走,你根本就沒有時間進行攀比。
勇往直前,竭盡全力,不斷地突破自己的極限,即便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盡全力爭取。只要你下決心去做的,就是正確的。
我相信大部分人最後悔的不是選錯了路,而是明明可以選擇正確方向之時卻選擇了放棄。
Ajahn Brahm在Google的一個談話中被問過相似的問題:「能談一下疑惑嗎?生活中我們總會想要達到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但內心深處總會懷疑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選擇的方向是否正確。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很難做到簡單地『放下』。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Ajahn Brahm認真地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人在沙漠中迷路了,各種缺水中暑要死掉了,突然看到了海市蜃樓。他好像看到了一個愛斯基摩人和他的狗,他覺得這一定是海市蜃樓。但是越走他覺得愛斯基摩人離自己越近,甚至能聽到狗叫聲。終於他看到愛斯基摩人站在自己面前。這不是海市蜃樓!他開心地對愛斯基摩人說:『太好了,我迷路了以為自己要死掉了,現在終於得救了!』愛斯基摩人淡淡地說:
『你以為就你迷路了?』」
……好冷。
下面來貼Brahm的正經回答。
「我小時候有一次在蘇格蘭的深深深山裡迷路了,不知道往哪走。我聽過很多在山裡迷路的人的故事,沒有方向感,他們一直繞圈子走不出來,很多人很久以後才被發現死在山裡。當時沒有食物和水,我支持不了太久。然後我想到了基礎的科學:重力。水總是向山下流的。所以我找到了一條小溪,一直跟著它不管它流向哪。它一直帶著我向下走向下走向下走。我知道只要向下走得足夠遠就能走出迷霧看到路。我確實走出了迷霧,看到了出去的路。
我對疑惑也是這樣處理的。即使你還不能看到全局、還沒有走出迷霧,你至少知道水向下流。不論你在做什麼,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你在變得更好,快樂、平和...無論什麼你想培養的特質,如果它們在增長,你的方向就沒有錯。繼續下去。這是你可以克服疑惑的方法。直到時機成熟,你走出迷霧,明確看清了你要走的路。」
不論現在發生什麼,在未來它們都將成為過去,並永遠地留在過去。你能帶到未來的只有這些經歷留在你身上的烙印。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快樂,你要把怎樣的自己帶到未來?弄明白這點是不後悔的最佳保障。
當你做困難的選擇的時候,想像一下自己躺在床上即將去世,你希望當初選了什麼?
附上談話的視頻鏈接:優酷 - Ajahn Brahm- -Don"t Worry. Be Grumpy-Youtube - Ajahn Brahm: "Don"t Worry. Be Grumpy" | Talks at Google - YouTube我時常覺得這個時代是一條疾速行進的列車,每個車上的旅客都行色匆匆,沒有空閑的座位,缺少適度的空間,一切都太過擁擠。
車道永遠是有限的那麼幾條,座位永遠是有限的那麼幾個,而人生的選擇卻又那麼多,尤其在還沒上車的前夕。
當你站在月台那一刻,所有事情都是未知,唯一確定的是眼前的列車會一輛接著一輛魚貫而出,駛向茫茫黑夜,而你並不知道何時會衝出黎明,也不曉得是否車毀人亡,滿心焦急盼望,雙手合十,祈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哪怕心中早已經有了答案,也選擇繼續躊躇踱步,不敢踏上未知的路途。
馬伯庸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當你怕鬼時你到底在怕什麼》,你說你害怕鬼,可是你具體怕的到底是什麼?
是它的青面獠牙?還是對它可能奪走你生命的恐懼?還是單純對漆黑的走廊前方充滿未知的不確定?
如果你害怕殭屍血淋淋地尖牙,那麼應該繼續追問下去。
為什麼會怕殭屍的尖牙?具體害怕的是牙齒的什麼部位,是臼齒?犬齒還是智齒?不妨再進一步想,殭屍也會長智齒?他們也會疼嗎?也會一邊捂著腮幫子哭泣一邊追逐活人嗎?
如果你害怕貞子,你也可以繼續問自己:貞子是怎麼從電視里爬出來的?跟頻道有關係嗎?跟制式有關係嗎?電視關掉以後,她還會出來嗎?如果把電視放在高處,她會掉下來嗎?如果把電視對著牆,她會撞頭嗎?
馬伯庸說,當你問的問題越多,就會發現你和現實的連接越緊密,你的恐懼就會越少。恐懼源於無知,而很多時候未知只是因為我們太過驚慌而忘記思考。思考並不意味著要找到正確答案,只是讓你進入理性思考的節奏。當理性開始發揮作用以後,很多可怕意象就會被大量的現實細節消解,變得不足為懼。
同樣的道理,你說你害怕選擇,不會選擇,當真是這樣嗎?
讓我再和你分享一件事情。
有個女孩喜歡美術,選細分專業時擺在她面前有兩條路,選擇設計類,未來工作,當設計師;或者選擇史論類,未來留校,當老師。
她說很糾結,不懂得選擇。
我告訴她,這兩條列車,一條是職場,一條是校園。
你知道職場是怎樣的環境?當設計師,可能成為一個乙方,熬夜,比稿,挨批,被客戶一次次的否定。
可硬幣的背面是成就感,是學習能力,在爬樓梯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學習,各個學科,各種知識技能,是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願望和動力。
校園又是怎樣的光景?當老師,教書育人,平和輕鬆,每月固定工資,每年固定兩個長假。
以及為了穩定犧牲掉變化的可能。
很自然的,前者意味著挑戰,變化,不確定,以及伴隨大量的機會。後者安穩,牢固,確定,平平淡淡,毫無波瀾。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問她你更喜歡如履薄冰,充滿壓力和挑戰的刺激,大富大貴或身無分文,還是簡單輕鬆,也許是穩定不變的堅固和永遠?
答案昭然若揭,近乎是義無反顧,秒回我要選擇未來的變化和可能。
我並沒有提出任何的建議,只是告訴她我的看法,我只是問問題,一直問問題,她也只是回答問題,問著答著,答案就在眼前浮現。
不停追問,你會知道自己要什麼。
很多時候,人早就有答案,可能是不清晰,可能是不確定,也可能是不敢自己做出最後的決定。
所以需要拋硬幣,心中默念是字或花,期待自己心中想要的那面,然後歸結為天意和命運,為自己的選擇尋找借口和理由。
在寺廟裡求籤問佛的人大多也是如此,雙膝跪在神像面前,總是需要憑藉和依託,告訴自己是神的旨意,驗證自己的想法。
每到填報志願,選擇工作,甚至是擇偶結婚,都需要詢問許多人的意見,直到認同的數量多到足夠說服自己。
一個人奔跑的確太累,渴望能有同行的夥伴和友人,累了扶一把,倒了攙一下,可是這都是在做出選擇之後才會發生的事情。只有當確定自己要踏上哪一條列車,駛向哪一路深夜,才會決定碰見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哪一個適合你,就像剛剛看到的兩件事情一樣,不停的問自己,一直問,一直問,直到你發現眼前所有模糊的道路都清晰可見,走過去,點亮未來的陰影。
然後,自己承擔。
即使你從別人身上獲得鼓勵和認可,因為被推了一把才走上未知的路途,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牛鬼蛇神,豺狼虎豹,都是自己的事情。
所謂的負責,在我看來就是獨立承擔所有的因果。
當你懷有這樣的心情,就會認識到一個人生默認的設定,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人,鼓勵,批評,欣賞,嘲諷,全部是一開始一群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人說的。既然毫無關聯,為什麼要別人擔責。
可是人生最奇妙之處也是在這裡,每個人在面對十字路口時,總會選擇其中一條探索行走,而在這條大道上,都是和自己有共同想法的人,會彼此陪伴,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
周而復始,循環往複,最終每個人會走出只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而在眾多行跡之中,一定有相交的交點,行走的路途越遙遠,做過的選擇越繁複,遇見的人就會越特別。
所以不要懼怕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會決定和怎樣的人同行,或者是,在每一個路口,你都有機會,選擇你將和怎樣的人同行。
公眾號:Banana蕉皮 (iBananaPeel)
首先,題主真是太不負責任了,這麼大個問題拋出來一點描述都沒有。好歹給些悲傷的例子大家一起開心開心啊。
------------------我是來自糗百的分割線---------------------------
好的,不開玩笑了,下面認真回答:首先是比較適合推薦給大多數朋友的:
做決定至少要分大小決定。大到影響人生走勢的比如決定愛情,決定要上哪一所大學或者要去哪一個公司甚至是否自殺。小到今天中午吃什麼,明天早上幾點起床。顯然我這樣的男子會把最難的放在前面來說。人生中的大決定如何做?
最關鍵的一個詞就是:信息。
真正很重要的決定都是一場戰役。決定戰役的「天時、地利、人和」在這裡也適用。
天時:時代的節奏。具體一點就是你處在一個怎樣的境況下需要做出這個決定。最比如現在這個年代要在中國做生意,電商已經是不可避免的。又比如,在十五年前如果能認清天時,進軍房地產的話,必然前途大好。這些並非靈機一動就會懂的,而是日積月累需要自己耐心細緻觀察、總結、反思而訓練得到的敏銳嗅覺。有的人能在恰當的時刻走出正確的一步,絕非偶然。Jason Hu說過:知己知彼才是做出正確選擇的必然條件。
再舉個接地氣的例子:你看到了一個漂亮妹子,要不要拿下,能不能拿下?稍微留意一點,搞定她的生理周期。哪怕平時劣跡斑斑,但每到日子包里常備著紅茶包,對她十分溫柔體貼。只要你長的很帥,妹子一般就很好拿下啦。。。。。。。。。。看到這裡大家一定覺得我是扯淡,太玄乎了是么?
地利: 這個相對容易理解一些。最最簡單的例子:在中國你要知道潛規則和關係。在國外交朋友你要懂得人家的humor sense,做生意找工作得明白產業結構和資金流向。具體一點吧:我要高考啦,報哪個大學呢?北京還是上海呢?ok,我是北方人,北京對我來說文化氛圍、語言、飲食以及和父母的距離都要優於上海。決定:北京。那麼是北大還是清華呢?這裡要用到天時了:再過兩年台灣大選和美國大選要趕在一起,馬英九和奧巴馬這樣「溫和」的同志下台之後肯定是鷹派上陣。到時候台海局勢可能緊張,想一想這幾年軍工重視程度肯定高,清華的理工那麼強。決定:清華。你看這不就用上了?
人和:說實話這個我不是太有資格說啦。剛過了18歲生日就出國,很多東西都不了解。但既然到這裡了就講一講吧。就近來說就是:你在哪個位置上有認識人,那個位置上的人對你在哪些方面會有幫助。當你在遇到選擇困難時,你的長輩和朋友里有很大幾率會有人有一些經驗可以告訴你。這時對很多朋友來說只要聽從就好,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背負著超越父輩的期望。
但是對於有野心的人和不想後悔的人,我建議你們要慎慎思考,因為你長輩的話或許符合地利,但未必符合天時。答主本人的家庭構成比較那啥那啥,爺爺是幹部,奶奶家裡是地主,爸媽都是教授。小時候學習跌跌撞撞的也還算挺好。考大學那年除了國內一所不錯大學之外,還拿了一個top30的offer,當時沒啥見識,感覺能出國就是好的,於是我就跑出去了。後來我意識到,我的原始驅動力是要走一條長輩沒有走過的路,因為他們的路都被他們走的太遠了,我沒有信心也沒有慾望去接班,而且我想賺錢。當時的專業是母親幫我選的工科,講實話不喜歡,成績也不好。過了21歲,面臨畢業的我開始思考,我這成績找好工作是有點難了,我他媽到底想幹啥?當年不是雄心壯志的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么?第一年,我去了研究所。一年結束的時候,我決定辭職了。天時:這個時代做研究已經到了規模化產業化的地步了,早就不是居里夫人那個靠一腔熱情和基礎科學知識就能出大成果的時候。尤其在我的這個領域裡,每一個很大的實驗室所研究的只是學科里的分支里的一個小小的課題。地利:其實地利蠻不錯的,是我自己的原因。人不和:一不感興趣,二沒有大牛來指引我。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我在這裡是一個人。然後我和朋友開了個公司,利用自己之前在這個學科里這些年的一些淺薄經驗和知識以及對當地語言文化的了解,做起來sales的工作。
這個決定我沒有後悔。現在我過的很充實快樂。最關鍵的是賺到了一點點錢,而且可以展望未來的發展曲線了。
說到這裡,請大家不要誤解。個人的事情拿出來純為分享,來應用一下自己前文所提出的理論。
下面,說下日常生活中的小決定怎麼做:
糾結了半天,我的小甜心終於來了:
連吃個飯點啥菜都會糾結乃至後悔的人,能有啥大出息?
個人的做法:
無關緊要的小事情拋個硬幣來決定就好。
稍微重要一點的事情:隨機做一個選擇,然後開始假想之後的後續情節,如果想著想著你就不開心了,果斷放棄,然後選擇另一個做下去
就是這麼簡單。
接下來說一說我自己得以不後悔我所做決定的方式:
信仰!信仰!信仰!
在十八歲那年我信了基督教。從那以後我有了一個漸漸堅定信仰的過程。到得最後我深深的相信,god has a way for us。人生中的每一個曲折都有其意義。當我在遇到「天時地利人和」法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難以決斷的選擇時,閉上雙眼,默默禱告。有得時候心裡會有感動,holy spirit會給我一個信息。不過很多時候不會有那麼明確的指引,這時我真的會隨機選擇一個並且相信這是神給我安排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和別人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不會迷茫,不會害怕。當一個人對未來沒有恐懼的時候,他還會後悔么?布拉格的橋頭『Good Enough』
了解到這個表的時候正值選擇工作,大三的假期參加某日企夏令營,和一個活的很開心的HR聊天, 談到了我的各種選擇,國企,外企,私企或者說延續大學的創業,然後他給了我這樣一個表格。恩,我知道了有時選擇可能沒那麼複雜,像我又要考慮家人、女友、個人價值、資源什麼什麼的。但是,我現在選擇事情還是考慮好多的因素,但是呢,我學會了裡面一句話『Good Enough』。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現在選擇了一份很累,又不是能讓我很開心的工作,但是我知道這些都是為了我想達到的目標,我想要的那些東西現在這個工作能讓我最快的達到。So I accept 『Good Enough』後悔與選擇無關。
會後悔的人,如何選擇都會後悔。不會後悔的人,如何選擇都不會後悔。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概率是另一種:結果比較好不會後悔,結果比較壞就會後悔的唯結果論。而在作選擇的時候是無法預知結果的,每個選擇都是向著好的結果努力的,所以只能建議你在選擇的時候盡量考慮清楚,全面,提高自己選擇的質量了,等你達到了「如果讓我 再選一次,我根據當時的情況和信息,也依舊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的地步時,你也就成為不會後悔的人了。推薦閱讀:
※女神跟外人說我是她表弟是什麼意思?
※還有哪些在網上消失的名人?
※為什麼我爸覺得小孩要打才能成材?
※失足婦女普遍排斥和客人親吻在心理學上有何理論支持?
※自閉症的生理機制是什麼?近年來是否有新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