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哪些領域有進口替代前景?

具體來看,進行進口替代的行業有哪些?各行業進口替代進行到哪一階段?目前實現的成果有什麼?未來中國進口替代會有怎樣的發展?


謝邀。最近剛好參與了一份關於進口替代的報告,在此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知識。

一、液晶面板產業

當前進口替代發生比較明顯的產業之一是液晶面板產業。LCD技術起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90年代初,日本在TFT-LCD領域率先實現商業化量產,並一度佔有全球LCD市場份額的90%以上。1995年開始,韓國三星、LG等企業大力發展LCD技術,並將市場份額提升至30%以上。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日本為減輕財務壓力,向台灣轉移LCD製造產業,台灣LCD產業在日本的技術支持下迅速壯大。到2009年,全球40%的LCD面板來自台灣,自此,全球面板產業形成了由日本、韓國和台灣三大巨頭主導的形勢。

相較之下,大陸的面板行業發展較晚。大陸第一條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生產線是1998年由吉林彩晶從日本引進的舊線,但該項目未能實現量產。大陸液晶面板量產要從京東方2003年收購韓國三條生產線算起,隨後深天馬、華星光電等一批企業接連上馬面板產業,面板產業才逐漸向大陸轉移。

下圖展示了09年以後全球面板產能轉移情況。截至2016年底,大陸面板廠商出貨量已佔全球份額30%以上,超越台灣列居第二位。預計2017年底,大陸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面板生產地。

LCD產業鏈上游為生產設備和基礎材料、中游為面板加工製造、下游為手機、電視、電腦顯示器等消費品。其中,上游設備購買約佔面板製造投資的90%。然而設備領域核心技術基本被日、韓壟斷,中國設備製造廠商若想近期趕超基本無望。上游基礎材料領域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大陸則有望實現進口替代。

中游面板加工製造環節進口替代正在大規模發生,目前大陸、台灣和韓國佔全球份額90%以上。

下面對上游和中游分別進行詳細介紹

1、上游——玻璃基板

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的核心部件,在液晶面板產業鏈中相當重要,因為液晶顯示器的很多性能比如解析度、透光度、重量、視角等都與玻璃基板的性能密切相關。一片TFT-LCD面板要用兩片玻璃基板,其成本佔TFT-LCD總成本的10%-20%左右。下面是一張中關村在線的圖,能大致看出來玻璃基板在液晶面板中的位置(上下最厚的兩塊黃色板)。

長期以來,玻璃基板的市場被美日高度壟斷,大陸需求量大,自給率低,進口替代剛剛開始。

玻璃基板的毛利率位居LCD產業微笑曲線的前端,差不多有50%。

2016年全球玻璃基板需求量大約5億平方米,每年的利潤大致在200億美元左右,基本全部被美日兩國壟斷;其中美國康寧全球市場份額佔到50%左右,日本的旭硝子、電氣硝子和安瀚視特合計佔比也將近50%。

最近幾年,美日公司也在大陸投資建廠,但由於還沒有量產,大陸面板產能又擴張非常迅速,因此大陸大多只能靠進口滿足需求。京東方、三星主要從康寧買玻璃基板,華星光電主要從旭硝子,LG從電氣硝子買玻璃基板。大陸生產玻璃基板的公司主要有東旭光電和彩虹股份,但是自給率只有10%左右。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家企業非常有限的產能。

隨著面板產能向大陸的轉移和面板前期產能逐漸釋放,個人認為這個產業進口替代的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

2、上游——偏光片

另一被日韓壟斷的上游材料是偏光片。偏光片是通過將聚乙烯醇(PVA)拉伸膜和醋酸纖維素膜(TAC)複合、拉伸、塗布而製成的一種複合材料,大約佔液晶面板成本的10%。偏光片的產業集中度相當高,行業前三廠家的產能達到整個行業的60%以上。目前全球生產偏光片的公司主要有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日本的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子,台灣的奇美材料、明基材料和大陸的三利譜和盛波光電等。而全球90%以上的偏光片由日、韓、台地區的企業提供。其中,由HIS給出的2016年數據顯示,韓國、日本、台灣偏光片年產能分別是2.16億平方米、2.23億平方米、1.16億平方米,而大陸的產能僅為0.82億平方米。

生產偏光片的技術壁壘在於生產設備的研發製造,對各種薄膜的拉伸、染色、複合、塗布的技藝經驗積累等。國產偏光片在某些技術指標上能達到進口產品水平,但良品率往往無法保證,導致製造成本無法控制。此外,下遊客戶的認證需要經歷樣品認證、小批量試產、中批量試產、大批量試產等多個階段後才能形成穩定的供貨,整個認證周期甚至會歷經數年,偏光片製造商前期投入成本很高而下游的面板廠商,由於轉移成本高也不會輕易更換供貨商,故而成熟企業具有一定先動優勢。種種因素造成了大陸公司偏光片產能還明顯較小,截至2016年末,大陸擁有的TFT-LCD用1490mm寬幅偏光片生產線僅有3條,國產化率很低。

而從需求側看,大陸下游企業對偏光片的需求遠高於自身產能並且仍在穩步增長。預計到2017年,對偏光片的需求將逼近5億平方米。其他地區,日本的供給顯著大於需求,韓國供給與需求基本持平,台灣地區供給明顯小於需求。根據IHS預測,按5.34%的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全球偏光片需求將達到5.45億平方米。按照2016年每平方米140元的價格計算,LCD偏光片市場空間約為618.8億元。考慮到技術成熟和產能擴張,儘管需求量在穩定增長,但未來價格會趨勢性下降,保守估計市場空間會穩定在600億左右

總體來說,大陸偏光片市場國產化率偏低,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3、中游——面板製造

2010 年以前,中國液晶面板主要依賴進口,金額曾高達470 億美元,僅次於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通過WitView看到的數據顯示,2010年,大陸廠商在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LCD面板的出貨量份額分別僅為1%、10%、2.9%和0.4%,而到2016年則分別增長至31.3%,24.5%、23.8%和25.3%。單從數據分析來看,如此短的時間內,大陸液晶面板產業從無到有、再到成為全球巨頭之一,實現進口替代可能性很大。

全球LCD格局調整告一段落,大陸市場份額持續上升

2010年起,在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伴隨著國產終端品牌的逐漸崛起,全球液晶面板產能持續從日本、韓國和台灣向大陸轉移。

從供給端看大陸面板生產線市場劇增,具體數據如下。

而國際範圍內出現大批量減產。三星在2015年關閉了5條生產線之後,2016年又停產了1條5代線和1條7代線產能。LG在2017年也有兩條小尺寸a-Si產線停產,且已經有兩條該類產線轉為其他用途。對此我個人認為,2017年LCD國際市場新增產能有限。

從需求端看,我國對LCD產能需求增加。2017年全球LCD保持4.5%的穩定增速,與此同時各類電子產品顯示屏大屏化趨勢持續,大尺寸顯示屏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比保持平穩上升;電視顯示面板大屏化也是愈演愈烈,而且國內電視面板的自主供給率也相對較低,60%左右,離政府80%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國產化替代效應持續進行,這些都增加了對我國LCD產能的需求。另外,車載、工業數控、醫療設備等領域顯示屏及物聯網的發展將擴大顯示面板的應用領域。

最近研究了一下全球液晶面板需求的變化,發現整體的趨勢是穩步增長,對於整個行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大家分享一下:

總結一下,經歷了前期面板產能的全球轉移及價格調整,LCD產業即將進入新一輪的穩定發展期,大陸產能提升,國際產能下降,需求保持穩定增速,大陸面板份額位居全球第一,指日可待。

-------------------------------------------------------------------------------

上次談到了面板行業,今天有時間,跟大家聊一會兒另外一個存在較大進口替代空間的領域:工業機器人

二、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由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和感測器組成。精密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傳動裝置,其精度決定了機器人運動的精度。現在主流的減速器有諧波減速器和RV減速器兩種。伺服系統作為執行單元驅動機器人按照特定的軌跡運動,使其達到運動速度、動態響應、位置精度等方面的技術要求。精準控制器是機器人的大腦,通過發出指令控制機器人完成特定動作。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仍處於發展階段,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2015年年底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49,不僅低於69的全球平均水平,更是與機器人密度達到300以上的德國、韓國、日本有著顯著的差距。儘管如此,中國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相關產業將收益明顯。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應用範圍不斷拓展。目前,廣泛應用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有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家電、機械加工、電子電氣、橡膠及塑料、食品、物流等,機器人最典型的應用包括焊接、噴塗、組裝、檢測、採集、放置等。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經濟活動的進步以及全球迎來工業4.0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的適用範圍將不斷拓寬,需求將倍增,相關產業將迎來爆髮式的增長。

目前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零部件進口比例非常高。

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以及控制器。據我了解,儘管到中國工業機器人在不斷進步,但是核心零部件仍大量依賴於進口,尤其是精密減速器,更是被國外幾個大廠壟斷。全球主要的工業機器人是由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德國的庫卡、瑞士的ABB生產,他們四家佔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如果可以將上游產業國產化,將大大降低成本。

核心零部件占工業機器人成本的大頭。在我國,多軸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中,減速器系統約佔36%,伺服系統約佔24%,機械本體約佔22%,控制系統約站12%,其他外設約佔6%,核心零部件佔總體成本約 72%。六軸機器人國產化率不到10%,在焊接領域,國外廠商佔84%的份額。所以,實現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是控制成本的重中之重。

精密減速器:基本被日企壟斷。減速器,說白了,就是把電動機、內燃機等高速運轉的動力通過輸入軸上的小齒輪嚙合輸出軸上的大齒輪來達到減速的目的,並傳遞更大的轉矩,其中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是精密減速器中重要的兩種減速器。目前全球機器人行業75%的精密減速機被日本的Nabtesco和HarmonicDrive兩家壟斷(業界俗稱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國內 RV 減速器無批量生產,國產化進程緩慢,諧波減速器已量產並獲得國內市場初步認可,但在傳動精度和效率、扭轉強度、輸入轉速等性能方面與日本產品差距還是蠻大。

伺服系統:國內品牌有一戰之力。伺服電機是一種補助馬達間接變速裝置,可使控制速度,精度非常準確,可以將電壓信號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相當於工業機器人的「神經系統」。伴隨著數控化的普及,國內伺服產品保持了快速增長,國產品牌技術路線與日系品牌接近,總市場佔有率在 10%左右。我國伺服系統的自主研發、製造生產及應用已經基本成熟,形成了一定的產品系列和自主配套能力,在中低端已經實現量產,但在高端產品方面與國外仍有差距。這也是國內廠商需要拓展的方向。

控制器:是核心部件里差距最小的。控制器國內外差距最小,控制器是機器人的大腦,發布和傳遞動作指令。有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就是工業控制板卡,包括一些主控單元、信號處理部分等電路,國產品牌已經掌握;軟體部分主要是控制演算法、二次開發等,國產品牌在穩定性、響應速度、易用性等還有差距,請繼續努力。

我國與歐美日差距明顯,市場空間大

我國工業機器人與歐美日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1、品牌知名度低——國際知名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安川、ABB、庫卡)牢牢掌控話語權。2、核心零部件短缺,比如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之類的都依賴進口或者國際廠商。3、設備兼容性、原材料存在技術壁壘。

專利技術差距大。從下面兩圖可以看到近10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專利數量飛速上升,但專利申請機構中日本占絕對優勢。全球前20家工業機器人專利申請機構中,有日本公司16家,韓國2家,瑞典和德國各1家。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前20家機構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機構,僅僅只有2家企業,國家電網和瀋陽新松機器人。

佔有率提升空間大。從工業機器人角度來看,前面提到的「四大家族」在中國市場份額合計超 60%,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份額超 90%,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在下游應用領域中,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 84%;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 90%份額。從工業機器人零部件角度來看,精密減速器領域中兩家日本企業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佔比超過了75%,國內企業僅小批量生產;伺服系統中國內企業佔比低於10%,單是松下、安川、三菱、台達、西門子這5家企業佔比就超過60%;控制器領域發那科、庫卡、ABB、安川、愛普生5家企業佔比60%,國內企業佔比不高於20%。

市場空間大,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20%。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2017~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均銷量預計為14.8萬台,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1%。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佔全球比例預計從2015年的27%提升至2019年的39%。從核心零部件來看,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2億提升至2020年的超過40億,年複合增速達到30%;工業機器人用伺服系統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1億提升至2020年的33億,年複合增速達到25%;工業機器人控制器的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4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12億元,複合增速25%。

我們從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RII)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在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將雙雙突破50%。下圖表為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目標:

總的來說,我國工業機器人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也說明了該領域具有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


以上是液晶面板和工業機器人的情況,其他具有進口替代潛力的領域還有一些,今天先聊到這裡,日後有時間再續。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更多我們的研究信息。


新能源車載三元電池用的鋁塑膜


謝邀。醫療行業。介入手術的導管和導絲如果國內成熟,將帶來無窮的利益,受益無數患者。


航空業,正在做的有商飛,如果能替代播音和空客,應該是有千億級的市場的。


先寫結論:材料技術、元器件製造可能會成為進口替代戰略的重點領域,進口替代往往承擔著改變經濟結構的任務,這兩者的發展是有利於實現產業升級的目標的

從雙一流大學榜單的重點學科數量也可以看出國家對材料技術的重視:

可能出現高速進口替代前景的有:

1.半導體技術(單晶矽片等)

2.纖維材料技術(碳纖維等)

3.複合材料技術(鋁塑膜等)

4.高分子材料(偏光片等)

5.元器件(光器件等)——————未完待更————————


題主可參閱《中國製造2025》全文及其技術路線圖


高精度轉檯?光纖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黨報的評論「中國已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中國產業升級效果如何?你對中國製造業的未來有信心嗎?

TAG:投資 | 製造業 | 宏觀經濟 | 金融業 | 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