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市面上的大多數鋼筆不這麼設計呢?

我也用過不少鋼筆,但是大多數鋼筆,都是像我圖裡左邊那樣的設計,很不方便,很不人性化。包括廣受好評的LAMY,他墨水瓶的設計看似精妙,下面卻多了一卷吸墨紙,這在我看來是一種累贅。

為什麼不能像我圖中右邊那樣設計呢?吸墨器可以旋出來接到墨水瓶上那個口,然後通過導管將墨水吸入吸墨器中。在這個過程中墨水應該是不會弄髒筆的,也就沒必要加上吸墨紙,也沒必要用紙巾擦。而且墨水導管伸到墨水瓶最底部,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墨水,不造成浪費。

是因為成本太高了?

(手繪不好,多見諒)


首先,題主這一套設計只有當上墨器和墨水瓶配套時才能發揮作用。那麼對於大多數不符合這一套設計的來說,要麼是累贅,要麼會起反作用。

分開來看,先說為什麼墨水瓶沒必要加一個小型槽:對於大多數活塞上墨的筆而言,只有把筆尖完全浸沒到墨水中才能很好地完成上墨:

只有「1」接觸墨水的話,基本是吸不到墨水的,「2」的出水孔可以完成一部分任務,但只有「3」這個位置完全浸入,才能不混入很多氣泡的吸墨。

所以題主的墨水瓶設計只有對上墨器才是有效的,對於大筆尖的活塞鋼筆而言,哪怕是寫樂矮胖瓶那樣的輔助設計也是毫無作用的,因為149大小的筆尖根本塞不進去。

而且把這個槽的概念放寬了來說,色彩雫的底部錐形孔,寫樂矮胖瓶的塑料漏斗,萬寶龍高跟鞋的鞋跟部分等等都是類似的設計。

最後,對於題主的墨水瓶輔助裝置有一個致命問題,如果小容器本身是空的,要怎麼把墨水從底下吸上來?

再來看鋼筆為什麼不全部採用上墨器或者像潛艇上墨一樣伸出一根導管:這個設計的優勢無非是上墨不會污染筆尖,也同時可能吸得更滿一些。但其實採用正常途徑時,筆尖總成那一塊的毛細也浸潤了墨水,之後直接寫就能寫出字來,而用上墨器灌滿之後再插回來,豈不是還需要額外的步驟來保證能寫出來?

至於潛艇上墨,採用一個既不美觀又難以維護的結構,來實現一個好處不大的功能,是沒有多少人會買賬的。

綜上,太過於複雜的結構除非其優勢是巨大的,否則便沒有推廣的價值。

ps上圖被畫得太丑了,原圖如下


曾經有一個帝國,他叫西華

曾經鋼筆的老大叫做派克

一個pen for man

一個61

潔凈上墨的顛峰,什麼墨水瓶都弄不臟鋼筆

可惜一個因為機械結構太複雜,一旦壞了難以維修

另一個機械結構可以說是鋼筆里最簡單的了,虹吸上墨,聚四氟乙烯包裹防沾墨。部件理論來說壽命是最長的;可惜參觀了英雄廠之後竟然和英雄一樣玩起了爆桿(非黑,調侃61筆握易爆桿、箭標易脫落)

再說有了子彈上墨(也就是現在流行的換墨囊),有了原子筆和水筆,有了現代的中性筆

鋼筆早就成為了奢侈品,不需要太新穎的設計了

只需要保持傳統,純手工製作和貴重材料更加吸引人

所以你問為什麼,我只能說,因為鋼筆早已沒落


題主的想法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首先不贊同舉潛艇、百麗金L5(以及其山寨品OASO火箭鋼筆)和派克61的例子。這些都是在筆身上做文章,成本太高,和題主在墨水瓶上做文章有本質區別。也不贊同提活塞筆等其他上墨方式,題主是在嘗試改進卡水上墨這種上墨方式。你說改進之後的墨水瓶無法兼容其他上墨方式,感覺有點跑題。更何況題主改進的其實不是墨水瓶。

其次得批評批評題主。題主的問題描述里「不會弄髒筆」、「最大限度地節省墨水」兩句話的存在讓很多人聯想到了潛艇等經典筆款和一些經典墨水瓶,造成了跑題。不過不能完全怪題主,題主可能並不知道還有那些上墨方式和墨水瓶存在,而且不臟筆確實是題主設想的一大優點。

第三還得批評題主,題主在原上墨器上加螺紋這個想法完全是個冗餘設計,根本不需要螺紋這種東西。這個多餘的元素吸引了火力,誤導了一些答主。

一些答案認為鋼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題主的設想雖然精妙但是為此投入研發是不必要的。這個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個想法背後隱含的條件是研發成本高,成果收益低。但我個人並不認為這個隱含條件是成立的。

即,我認為,題主的設想的研發成本並不高,收益並不一定低。

題主所設想的本質是一種輔助上墨裝置,跟百樂ink-70、寫樂墨水瓶里的輔助上墨裝置等物體是同一等級的東西。在這我想強調一下,【它只是一塊塑料】,不需要修改上墨器、墨囊、鋼筆、墨水瓶。

這也是我批評題主的地方,題主的螺紋是基於穩的考量設計的,但其實這個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我們都說寫樂的上墨器垃圾,都想找替代品。有筆友就發現了,用白金上墨器似乎沒問題,缺點就是插不穩,會掉下來,筆友的解決方案是在白金上墨器外面纏膠帶增加外徑,讓它能牢固地固定在寫樂的筆握里。

但是!換到題主這個場景來,題主設計的輔助上墨工具只需要【上墨而已】,完全不需要考慮上墨器在鋼筆里,人在帶著筆運動時上墨器脫落的情況!

白金的上墨器口徑跟寫樂的並不一致,但能不能成功上墨?能!那歐標呢?派克凌美口徑呢?不一定全都能,但是兼容多種口徑的上墨器完全可以。適配性問題其實不是問題。

壓力問題我覺得也不存在,我們只要保證人在上墨時上墨器跟題主的輔助上墨裝置的頂部之間的水平接觸面是平整的就足夠了,不必多麼嚴絲合縫。也就是塑料質量不要太差,人的手要穩別抖。

最大的問題是上不滿,上墨器內的空氣體積會大於等於導管的容積。

題主的設計思路我換個方式解釋,可能更有意思些:

我有一根摔壞了的筆,廢物利用。我找一個墨水瓶,給瓶蓋開個洞,我把壞筆的筆握(含毛細)插裡面,用膠水把筆握跟瓶蓋固定好。

每次上墨的時候,我先把上墨器從好筆的筆握上卸下,再插入到跟瓶蓋融為一體的壞筆握上,旋轉上墨,上滿墨了,OK,拔下來插回到好筆里,簡直完美。

題主要做的,就是把上面那個場景的筆握中的毛細系統換成導管。把筆握中跟上墨器連接的部分做的能兼容多種上墨器。然後也不要「跟瓶蓋融為一體」這種,而是設計成一個瓶內的可以取出的模塊。

為了解決上墨上不滿的問題,毛細系統不能直接被導管代替,這就略複雜了大晚上的腦袋想不過來。不過我覺得低成本的毛細系統問題應該也不大。鋼筆的毛細要考慮的是不斷墨不飛白,在劇烈運動、氣壓、溫度變化的情況下有一定容錯性不漏水。而輔助上墨裝置中的毛細就是一個長期浸泡在墨水瓶中的毛細,不需要考慮那麼多,成本應該可以降下來。

最後再強調一下,題主設計的只是一個額外的輔助上墨裝置,量產時的實際成本可能也就幾毛錢。如果題主的設計影響了原本的墨水瓶的「用盡最後一滴」的設計,那就扔掉它。如果題主的設計影響了活塞筆的上墨,那就扔掉它。寫樂的輔助上墨裝置讓人連筆尖都插不進去,壕們不照樣直接扔掉嘛~


其實題主說的類似黑科技,犀飛利早就玩過了。。。

潛艇上水,簡單來說就是把呼吸管做成可伸縮的管子,吸水的時候伸出筆舌後將墨水導入墨囊,文字說明太複雜,總之優點就是:不弄髒筆尖,吸墨水不用擦墨水,即使墨水瓶最後殘留了一丟丟的墨水,也很容易就能吸上來。

不過題主的想法挺有意思的,但這樣一來就要重新設計上墨器,再者就會讓其他上水方式無法上水,這便等同自砸招牌,最後就是成本問題,產生了許多局限性。

同樣還是像 @Dzeqmiang Dang 所說,現在的鋼筆早就不考慮實用性和用戶體驗了,現在鋼筆的「工匠精神」早就已經變質成為宣傳噱頭,犀飛利早就放棄那些具有實用性的上墨方式,同時也是考慮到維修的簡易化,鋼筆流行的年代,人人都會修鋼筆,而現在稍微出了點問題就不知所措,倒不如搞個最簡單易懂的上墨器。因此潛艇,TD一類又實用又有意思的上墨方式可能不會再有。

順帶提一句,三文堂的vac700是負壓上墨,因此上水時浸沒筆尖的墨水越多越好(是個缺點),因此三文堂推出了「專用墨水瓶」,內部有個上墨輔助器,瓶口規格剛好是vac700的筆握外徑,可以把筆尖朝上墨水瓶口朝下來吸水,不過沒人買就是了。


我覺得這個思路不錯,那個介面用硅膠做成漏斗型的不就解決通用性的問題了。

另外,把筆頭放到墨水瓶chu,把銥粒chu掉的情況也是發生過。。


通用性與製造成本;通用性,鋼筆螺紋介面是不是跟機械螺絲一樣有類似的標準?來個鋼筆,要M6介面的…如果沒有標準,那麼你家的墨水瓶只能適用某一類鋼筆,能有多少銷量?現在用鋼筆的也沒多少,除了書法愛好者沒幾個用鋼筆的;製造成本,鋼筆市場已經很小了,還要多一些成本做這些,值得嗎?再者,現在來說,鋼筆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書寫工具,沒有多少人會在意這一點便利性,再退一步,這點改變能帶來多少效益?作為商家他們不僅僅考慮產品的質量和方便性,還要考慮經濟效益。


首先,題主的思考精神是值得讚揚的。但是,題主一定是沒有仔細觀察凌美的墨水瓶,示意圖完全是錯誤的,所以才會問出這種問題。

其實現在的主流的墨水瓶都有著非常精妙的設計來使得能夠「儘可能的用盡最後一滴墨水」

上幾張圖

這分別是鴕鳥,4001,色彩雫,寫樂的墨水瓶。可以看到,他們都是有著一定的措施來使得墨水能夠「儘可能的用盡最後一滴」的(包括我沒圖的萬寶龍高跟和西華的果醬瓶。西華的果醬瓶內部也十分的精妙)。題主的導管雖然精妙,但是和這些設計來講,效率還是太差,即:無法保證「儘可能的用盡最後一滴」。

其次,適配性不好。

我們就單說上墨器就有百樂寫樂白金歐標派克西華水人這麼多種類,口徑各不相同。怎麼能夠保證買墨水的人一定是用了同品牌的鋼筆。如果沒法保證的話,那這個設計有什麼用?就不說用活塞TD潛艇上墨的那些了,這麼做了,讓他們怎麼辦?

第三,壓力不夠。

就算是為了適配所有上墨器把口做的大一點吧,但是這樣子就會導致壓力不夠從而吸不上墨水。無論什麼上墨方式其原理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力來使得墨水進入上墨器(或者是筆)如果這麼設計的話,就必須得把那個卡口做的和上墨器嚴絲合縫,包括那個「輔助上墨器」和墨水瓶口的連接,才能保證吸上墨水。但是我們假設這麼做了,那麼就會有兩個問題:

一,上墨效率太差。必須得多擰好多圈才能吸上墨水,而且不能上滿,上墨器內空氣的體積大於等於導管的容積。

二,瓶子內外壓力不對等,這個會發生什麼我也就不說了。

拿到了凌美的墨水瓶,繼續更一發。

我個人認為,在量產墨水瓶里,凌美不一定是最好看的,但一定是設計比較精妙的

可以看到,他整個的墨水瓶是成漏斗形,既可以保證「儘可能的用完最後一滴墨」,加的底座也很好的容納一定量的紙來擦筆(就是墨水不怎麼樣)而且下面的尖部足夠大使得別的筆尖比較大的筆也可以儘可能的去滿足第一條


其實吧,題主設計這個墨水瓶很早就有成品了,只不過是給三文堂580這個活塞筆專門設計的。對於上墨器,各家規格都不一樣,而且用上墨器的筆大多數算是中低端,特意設計個墨水瓶吃力不討好,不如好好做墨囊。


這麼說吧,

電子錶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很精確了,一個月也差不了幾秒,電子錶可以做得很薄,佩戴更舒適。從實用性和舒適性來說電子錶可以甩機械錶好幾條街。為什麼還有人用瑞士製造的厚厚的機械錶呢?樓主忘了情懷(就是裝B)這個東東。

使用鋼筆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情懷,使用他的人並不在意它的便利性或實用性。他們更在意慢慢旋開筆帽,將鋼筆插入墨水瓶,輕輕按壓幾下,看著墨水緩緩吸入吸墨器,然後用紙輕輕擦拭筆頭的墨水,再將鋼筆裝配好……。這一切在樓主眼中的不便利,都早已成為滿足使用鋼筆的那部分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部分了。這就是情懷。就像勞斯萊斯永遠不會設計成為流線形,來減少空氣阻力,以減少油耗,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這些不便都早已成為產品高貴品質的一部分了。這些都不再是缺點而是優點。

不要說改進吸墨方式,現在高檔的鋼筆,連更換吸墨器筆芯(鋼筆墨囊)這種設計都嗤之以鼻。


我一直都是用注射器給上墨器里加墨水的


我就是喜歡吸墨水擦筆一系列過程


我覺得這個墨水瓶簡化到極致的結果就是墨囊,而不是上墨器+墨水瓶

不如思考一下在不少鋼筆標配墨囊而另購上墨器,且墨囊較為容易買到的情況下,為什麼有人選擇使用上墨器而不使用墨囊

作為上墨器黨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增加鋼筆的把玩樂趣(上墨器吸墨很好玩有木有)

?上墨器與鋼筆的結合更具有一體性,上墨方式和上墨過程成為鋼筆設計和功能的一部分。一支不依靠其他工具而能獨立完成上墨的筆,是筆的設計與製造工藝的體現。而用完就扔的墨囊對鋼筆而言更接近一種獨立而突兀的存在

?對於儲墨裝置與筆配合緊密的鋼筆,反覆插拔墨囊和用上墨器上墨+清潔筆頭,後者更為方便

?在急需的時候,一瓶墨水不會突然就用完,但墨囊可能會找不到

?墨水瓶放在桌面比墨囊放在桌面更為美觀

題主這種需要反覆插拔上墨器的墨水瓶與不同品牌上墨器的配合存在問題(需要緊密配合才能吸上墨水,而不同上墨器介面大小不同)。此外,我覺得這種墨水瓶的設計在理念上是與使用上墨器+墨水瓶組合的理由相悖的,所以我認為直接使用墨囊更為方便


裡面有答案已經提到潛艇以及適配性的問題了,我就不再說了,其實在怎麼能夠用盡墨水這一點上百利金已經有一個很棒的設計了,那就是Pelikan L5 ,機械也不想犀飛利潛艇那樣複雜,但是專門的上墨瓶還是註定它是小眾的。

(圖片來源於google,侵權刪)

就題主提出的螺紋上墨器來說,個人有以下幾點理解:

1、成本

對於題主提到的螺紋上墨器要保證良好的氣密性的話,鋼筆以及墨水瓶螺紋處的工藝要求就會增強。鋼筆方面還好說,很多墨水價格就很便宜,改變瓶口帶來的瓶身成本增加還是比較頭疼的,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墨水在他們的印象中是幾塊錢的存在。

2、易用性

現在主流的上墨方式基本就是擠壓、上墨器、活塞和負壓,這幾種上墨方式基本就是把筆尖放到墨水瓶中上墨然後拿出來擦就行,即便是l5這一種也只需把筆尾卡到墨水瓶中擠壓墨水瓶就好,整個上墨過程算比較方便的。而如果採用題主的方式首先要旋下上墨器,再旋到墨水瓶上,完了又要重複一遍旋上旋下的動作,更不用提如果螺紋過長或者做工不行帶來的卡殼等問題(解決的話又導致成本的上升)。

3、耐久以及防熊防呆

螺紋的結構時間久了容易磨損,材料不好的話說不定幾個月就要管一個上墨器,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還有就是碰到不知道的人用力直接拔下來結果整支筆直接報廢,那一刻別提有多糟心了(ps:我的m400,名月即使在我再三提醒下還是會有人用力去拔筆套,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會幹這種事。。。)

當然題主能有這樣思考是很好的啦_(:з)∠)_


用注射器最好。吸到最後一滴


先放結論:在目前墨囊規格無法統一的情況下,低端市場中,題主的設計是墨囊的低端版,競爭力遠弱於墨囊。而高端市場需要考慮大量的活塞上墨鋼筆,也不能使用題主的設計 。

目前市面上的鋼筆存在很多種各式各樣的墨囊介面規格,例如lamy,百樂,白金,寫樂和使用較為廣泛的歐標都互不兼容,互補兼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壟斷自己鋼筆所使用的墨囊,上述幾家的中低端產品(100-500)是不會放棄墨囊利潤的。上述設計對氣密性要求高,必然只能出現專品牌專用的現象。這就使得墨水和墨囊無法顯示出區別來。還沒有墨囊的便攜性等。

另一方面,除了部分學生,現在很少會有人使用廉價的墨水,三至五圓一瓶的墨水在易用性和墨囊相差甚遠,在價格上也沒用優勢,而和高端墨水相匹配的高端鋼筆中,大量使用了活塞上墨的設計(如百利金全系,大量的萬寶龍限定,lamy2000等等),古董鋼筆還存在潛艇上墨,負壓上墨,不可拆卸墨囊等設計,這些設計也要求大口徑鋼筆水瓶。


把瓶蓋設計成一個吸管,吸好墨直接注入吸墨器或者墨囊,不是更方便嘛。


以後買個墨水還得考慮介面標準。。。


寫樂爸爸的墨基本就是這樣的吧,還比這個簡單,而且這麼淺沒法吸墨啊_(:з」∠)_不過畫得挺好的^_^


你一定沒看見過一款紅點設計獎墨水瓶……


要這麼說,墨水隨瓶送一個小注射器就行了,哪要這麼麻煩


推薦閱讀:

為什麼 Lamy 在中國會流行開來?
為什麼紅色墨水會在鋼筆尖上留下綠色的光澤?
學生適合哪些便宜,順滑,又好看的鋼筆?
Lamy推薦?
很帥的明尖鋼筆尖有哪些?

TAG:設計 | 產品設計 | 鋼筆 | Lamy | 英雄鋼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