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爸覺得小孩要打才能成材?

如題。我仔細想了想還是沒想清楚這到底是社會學心理學還是教育類的射程範圍。

說點別的,我爸覺得養小孩要想教好要考打的,先學會聽話,道理以後慢慢再明白,像以前小孩學三字經一樣。他很崇尚孔孟之道(雖然我覺得他也沒有很懂都是朋友圈看的,覺得平等和自由都是狗屁,可能是因為覺得小時候沒教好我,給我太多自由,導致我現在一灘爛泥……搞得我也很想知道現在打還來得及嗎(?)

我爸,家庭美滿生活幸福的中年男人。很喜歡評價別人的生活,認為家庭幸福的根源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要當賢妻良母。可能是因為他看過很多婚姻家庭不幸福的例子吧……

我媽,家庭主婦。說實話我覺得她很辛苦,因為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瑣碎,但是她的狀態很幸福美滿,每天打打球接送小孩做做家務。在婚姻家庭的觀念上的深刻的同意我爸,可能是因為她看過很多我爸朋友婚姻家庭不幸福的例子吧……


從描述來看,你父親屬於那種自發樸素的育兒觀。這種是我們父輩一代人的通病:缺乏最基本的科學驗證的能力。(我爸也這樣。)

首先,拿你成長的孤例,就得出了放養不好。(姑且不說放養的定義),然後簡單的二分法,不放養,就是要打孩子。然後用很想當然的判斷說三歲前要打,就我認識的人裡面,有著一種判斷的,是認為孩子三歲前和寵物的智商接近,所以怎麼養寵物聽話的,怎麼養孩子。(這裡還忽略了寵物還有育種,篩選這一環。更不提人作為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這樣的方式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而且從頭到尾,也沒看到你提到你父親有讀過更多關於兒童的,乃至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的書籍(也許看過一些育兒類的書籍,但你這邊沒怎麼提到,說明這些知識,在你父親的知識體系裡面的權重也不高)。

那麼他會陷入這種樸素自發的育兒方法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有可能,讓他打一個孩子成長起來,然後還不如你,他可能就會覺得育兒這種方法沒意義,都是天註定了。

講真,過好自己的日子吧,他們的想法他們開心就好,別影響到我們養育我們後代的方式。


我YY中以後小朋友犯了一般性錯誤應該按照如下處理方案:

1,給機會buy in:每年給她1000塊錢炒股,炒股盈利去掉我的分成可以拿來自己花或者在犯事的時候交給我用來彌補我擦屁股的時間,炒股虧損了必須給我做家務或者打工撈回來

2,沒錢的時候可以做題:數學奧賽/leetcode,取決於當時的年齡/知識水平

3,如果小朋友在中國,該揍就揍TMD,我的地盤我做主!

就等老婆批准了,嗯……


打是沒辦法的辦法,但也是個辦法。


首先,看這個問題能推斷出題主小時候爸爸是不主張打小孩的,他更推崇民主平等的教育模式。而現在教育理念的改變,恐怕是他認識到自己長久秉持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簡單地說,題主作為他的教育成果,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教育成果,完敗。(理論到實踐,失敗。→推翻理論。)

其次,教育過程中必要的懲戒是需要的。當然,這個「打」還是有很多學問的。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到某種程度,批評是不夠的,道歉是沒用的,得挨打。那麼他就會自我審視,慢慢明確一條界限,從而努力不越界。怎麼跟他講清楚挨打的原因,打得多重,都是學問。還要考慮到年齡因素,性別因素,性格因素等等各種影響。學問很多很深。「打」孩子不是讓他怕你,而是讓他敬畏規則,最終把外部監督化為自我的內驅力。

最後,我反對一切無端的宣洩感情的暴打,這是家暴,是傷害,是犯罪。「打」是一種教育輔助手段,教育是目的,「打」到孩子身上之前,想想打完了能有教育效果嗎?

假如不知道怎麼「打」孩子正確,請你放縱他好了。「放縱」他,老師,同學,甚至社會也會好好教育他。一旦「打」到性格扭曲,學校社會想幫你教育他都無能為力。


我個人認為,打是沒錯的。但是要搞清楚怎麼打。我個人想法是,從小給孩子約定,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如果違反了,該打幾下。然後按照這個約定打,從小給他樹立法的精神。比如不寫作業打十下,那就一下不多一下不少。偷懶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個人最討厭的打法是憑心情打,我爸就是這樣。心情好了,你在客廳拉屎都沒事。心情不好了,你從他身邊經過唱著歌都能被打一頓。特別是喝完酒後,你不知到啥時候就被打一頓。除了打出恐懼,沒其他用處(我至今不喝酒。)


在支教

不打不行,但是不能發泄式的打小孩,懲罰式的打有利無弊。

以前總是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真正教了小孩子才知道他們並不記仇,打手心任然管用。假如為了不體罰而不懲罰他們的話只會讓他們更熊…

不知道高素質家庭的小孩是不是比農村小孩教養更好,能夠不懲罰的聽大人話。


謝邀。

以前看《國王的演講》,有個事情印象挺深。

喬治五世和治療他口吃的醫生說起,他的母親,即瑪麗皇后為了治療他的口吃,只要他說話口吃就不給喬治五世吃飯。

我不知道您的家庭能否提供比英國皇室更優越的教育環境,不過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當時英國精英家庭教育中,體罰是常態。

原則上說,對小孩實行體罰肯定是政治不正確的。甚至有人說是家長或教育者無能的表現。

打罵這種事情盡量避免,換個體罰方式,比如跑步之類也許好點。

………………割…………………

坦率說,我發現不少評論的人情緒頗為激動。

是不是還在上初中處於逆反期?還是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我要表達的東西?還是濫用體罰的受害者?

舉這個例子無非是說明:

1.即使是英國皇室也不可避免的使用體罰。

2.即使是英國皇室體罰也不一定是恰當的,乃至濫用。

3.體罰應慎重,打罵更應慎重,但是因為擔心濫用體罰而對體罰持禁止態度的,我只能說也許你是搞教育心理學的。

結論就是:對於絕大多數家庭而言,體罰是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乃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應慎重使用。

有問題么?


心理學和教育學都對這個問題有所探討。你爸的觀點有一點點道理,但總體上來說還是錯的。

小孩子的認知能力非常有限,跟他們講大道理是不合適的。有的小孩似乎能明白許多道理,但其實他們並不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比如講尊老愛幼,他們可以記住大人講的各種尊老愛幼的理由和好處,但並不一定真正理解尊老愛幼對於自己、周圍人乃至整個社會的意義。

對小孩的教育方式多以模仿和行為訓練為主。模仿不用多說,字面意思就行,比如通過玩過家家來模仿學習成人的各種社會角色。行為訓練簡單理解就是獎懲體系,做了成人期望的行為,給予某種形式的獎勵,如誇獎、零食、玩具、娛樂等等;做了成人不希望的某種行為則給予懲罰,如批評、減少零花錢、限制娛樂時間等。

令堂大人的觀點是,因為孩子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只能用打的方式來塑造行為。這是用一個正確的前提,去推導出一個錯誤的結論。他過於突出懲罰的作用,而且懲罰的方式只有一種——「打」,所以總體上是錯誤的。獎勵和懲罰的形式盡量多樣,要靠成人去發現或創造對孩子來說最有效的形式。只會打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要麼家長懶,不想花心思;要麼蠢,想不到辦法。


我覺得是傳承加上個人經驗吧

1。我爹小時候被我爺爺管的超嚴,童年悲慘,所以我爹在我小時候的教育政策就是: 放羊

2。而且他覺得自己的基因特別好,生出來的小孩肯定很聰明,放放羊也能學習好,所以: 一直放羊

3。但是,我爹農村出身,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他會在我考不好的時候,出來打我,所以: 一直放羊,偶爾被揍

最後我變成了一隻,很不自覺的懶羊。(大學後的自我認知)被打一頓,才會發憤圖強。比方說,這個期末我考出翔,下個學期才會努力考到前面。要麼就是弔兒郎當被打臉,才能認真


體罰並不是洪水猛獸。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在體罰小孩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或者說說當你很生氣的時候絕對不可以體罰小孩,因為這種很不理性的情況下很難控制體罰程度,容易給小孩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施暴是為了讓挨打的一方執行自己的意願。

執行力度是夠了,然而施暴者自己的思想素質跟不上,又何談其後代能成才?


多次和他講道理,口頭責罵都不聽。那麼也許可以關他禁閉(從小就體驗一下監獄生活),把他關在一個不能獲取外界信息的空房間里(可以放幾本書),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外,不讓他出來。


是不是在就業還就學方面有了分歧?

另外感覺你爸現在已經進入朋友圈內容農場,類傳銷宗教思維的受眾層級了...

說句不好聽的,可能本來就不是層次特別高的人


人們根據自己的經歷來判斷對與錯。

第一種情況,你爸從小挨打,長大成材,所以他認為挨打能成材。

第二種情況,你爸從來不挨打,長大沒成材,所以他認為挨打才能成材。

不知道你父親屬於哪一種?如果都不是,他可能只是懶得跟你說而已,畢竟動手比較方便


無法交流,無法達成共識。

那麼,就控制對方滿足特定的 符合交流的 狀態;

---

極其有限的 最低成本 的手段就是:暴力

---

而一旦一個良好的動機和行為得到良好反饋,則被激勵,則會形成慣性(成癮)。

下次,遇到此類情況,第一反應是:

無法達成共識—無法交流—無法控制—讓對方滿足被控制狀態—讓對方符合交流前提—暴力—交流—共識


因為他爸爸已經打不動他了。


就是為了滿足控制欲,把孩子當做自己的財產。


推薦閱讀:

失足婦女普遍排斥和客人親吻在心理學上有何理論支持?
自閉症的生理機制是什麼?近年來是否有新的研究進展?
人們為什麼要親吻?
行為經濟學究竟是屬於經濟學領域還是屬於心理學範疇?
為什麼很多 LLer(LoveLiver) 熱衷傳教?

TAG:心理學 | 教育 | 代溝 | 社會學 | 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