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攝影工作室?
最近特別迷膠片,針對膠片的各種弊端也有做了功課,比如說面臨即將全部淘汰的問題,只有沖洗後才能知道拍攝效果的問題,以及後期沖掃的各種問題,成本等等。最近朋友要求攢一個膠片攝影工作室(他已有數碼),請教各位大神,不知可行不可行?希望從市場,也就是面臨的客戶群,拍攝題材,膠捲的選擇,後期的沖掃(不會自己沖),機器的選擇(已有135,是否要上120?)等方面分析是否可行?
可行也不可行,看你方向了,商業市場幾乎沒有膠片的立足之地,民用市場有,給姑娘拍拍寫真,給男人拍拍肖像,其它空間幾乎沒有,主要是成本高,一般消費者不接受,懂的人消費的也少。膠片短時間內不會淘汰,除非數碼在畫質、畫幅、成本上全面超越膠片,目前看來還差得遠,一兩千元就能賣個中畫幅膠片相機,數碼中畫幅的成本則始終在幾萬元級別徘徊,而且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玩膠片,足以支撐幾個大廠商維持下去。自己沖,自己掃,成本並不高,就看你勤快不勤快,不會就學,大把教程。工作室用135?盡棄膠片的優勢,膠片的最大優勢就是更大畫幅,至少6x6起,建議4x5,最好8x10。(攝影界有個真理:底大壓死人,不要懷疑。當然拍好拍不好那是另一碼事)
下面是我自己的膠片工作室「木目館」的作品:
那就要看你的攝影哲學是否能符合膠片的用法。
換句話說,沒有數碼相機的年代,是不是不能拍照了?是不是沒有影樓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的影樓和主流商業攝影的審美和流程,已經完全變味,如果想用膠片介質去完成,很難,吃力不討好。
如果回歸從前的攝影美學和拍攝哲學,當然沒有問題。僅有的問題在於,能不能找到理解這一切並為之買單的客戶呢?這很難說。
膠片的不便利性,對於人像攝影這方面,我覺得是很小的。畢竟不是拍體育和活動記錄一類需要大量燒快門的題材。
135要不要升級,拍客戶的話,那是必須的吧。。。
我並不認為膠片的成功率底下這個看法 對於好的攝影師 在出片率上 膠片的成功率絕對是大於數碼照片~ 買135 或者 120 其實都不重要 膠片確實有特別的味道 ~ 但還是要看你是否真的能夠掌控它~ 以及你拍照是否有特點~ 不然不管你是數碼還是膠片 還是要用作品吸引人 如果你還在糾結器材... ...真的沒必要 市場上 有成功的膠片攝影工作室 也有成功的數碼攝影工作室~ SO 2條路都有成功案例 至於你選哪條都無所謂
奔著「藝術」的方向去,不要搞商業,商業膠片註定整不過數碼,膠片慢就整點不需要效率快的,寇得卡的照片你能看到的都是幾年前的,而他的照片又出畫冊又熱賣,用膠片還是數碼都無所謂。
主頁看見nono老師的回答,也來湊個熱鬧吧……
題主的問題,有點模凌兩可……「膠片工作室」?您打算做一家專門提供膠片後期沖洗服務的工作室?還是,想以膠片作為拍攝媒介,來為客人拍照的工作室?如果是前者,您最多做成沙龍,要成為正常運作的工作室,並且盈利……比較困難!因為,目前據我所知,但凡還在用膠捲的人,一般都是自己洗的; 如果您的計劃是後者,那麼您計劃拍什麼類別的照片呢?人像,商業,產品,美食?還是作為影視劇組跟拍的宣傳片拍攝?等等……拍什麼門類是關鍵,用什麼媒介拍那都是無所謂的!我今天拿一台膠片機給客人拍照,我稱為「膠片工作室」,那明天我換一台數碼後背,我改名「後背工作室」?哈哈哈,最近相聲聽多了吧……希望對題主的自我定位,有一些參考價值吧!作為小眾的膠片攝影,把它完全作為工作室的主力,成功率很低,除非你有很好的平台、很好的創意、很好的技術支持,但也難成。
如果真心愛,你可以從膠片攝影推廣的角度來做,這樣成事的可能性大些,單靠膠片攝影作品的工作室(影樓)幾乎很難支撐下去。推薦閱讀:
※中畫幅相機和大畫幅相機到底有什麼區別?所謂畫幅的大小到底如何理解?
※如何模仿膠片風格來修圖?
※如何建立一個簡易暗室?
※大畫幅相機為什麼那麼貴?
※如何用PS或者LR後期出類似於VSCO模擬出來的效果?
TAG:膠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