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各大電影節是如何從眾多候選電影里選出入圍影片的?

剛剛看到「選送本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長片共有4068部,短片有8985部,長片電影中有2005部來自美國,2063部來自全球各地,而最終入圍長短片共是181部。這僅僅1%左右的入圍概率恐怕也正是聖丹斯每場放映都值得期待的原因。」組委會通過什麼方式從如此海量的選送影片中挑選出入圍影片,挑選的方式、流程和標準是什麼?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戛納在知乎,更多「戛納電影節」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2017 年 5 月 24 日,知乎在戛納電影節現場,與 @《看電影》 聯合主辦了一場論壇。本場論壇邀請到了三位電影節選片人與一位資深影評人,從專業角度出發,聊了聊關於電影節選片的事兒。是真的每部電影選片人只看不到一分鐘嗎?選片人每天會看電影看到崩潰嗎?對於想要入圍電影節的導演們,他們又有什麼忠告呢?這些問題,我們都在論壇里得到了答案。

四位嘉賓:

左二:東京國際電影節選片總監 石坂健治

左三:聖丹斯電影節選片總監 Trevor Groth

右二:《Hollywood Reporter》雜誌影評人 徐匡慈

右三: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選片人 Gerwin Tamsma

首先,關於如何選片,他們這麼說:

Gerwin:每年需要篩選的片子實在是太多了,我不可能看完每部電影,但是也不可能如同傳聞,每部電影只看五秒就能判斷出片子質量。每個電影節也有自己的口味,導演在提交自己的作品的時候,其實也應該考慮自己的影片和電影節的口味是否相符。比如浪漫愛情喜劇這樣的電影,可能就不是鹿特丹電影節最喜歡的那種類型。同時,也不要投遞粗剪的作品版本,這會大大降低選片人看中你的電影的機會。還有,提交片子的時候,可以先了解一下各大電影節的流程。

Trevor:究竟是什麼樣的片子入選,其實還是個人化的意見。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電影節選片是一個托關係有效的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有很多電影要看,但是選片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我們發現導演的天賦和獨特的表達能力,這也是選片的樂趣所在。

石坂:選片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每年做決定的時候,我們都是很艱難的,因為就東京電影節來說,我們每年至少都會收到1500部左右的電影。所以,其實電影入選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每年,我和我的團隊,大約兩三個人,會看五百部左右的亞洲電影,然後做筆記,一起討論之後得出最終結果。我們非常嚴肅的對待這件事情,也是因為需要和其他電影節競爭,我們也想要選出更好的片子,來應對來自其他電影節的壓力。

談及電影節對電影類型和主題的偏好,他們提到:

Gerwin:雖然作為選片人不應該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確實會有一些偏好。比如關於中國的社會風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或是討論性相關話題的電影,是鹿特丹會偏愛的。

Trevor:對於聖丹斯電影節來說,不管片子來自哪個地區,我們更希望看到詼諧幽默的喜劇,尤其是關於大都市現代生活的,比如伍迪·艾倫風格的影片。我們想要了解不同地區現代的都市生活是怎樣的。

石坂:我也希望看到全世界各國不同地區關於普通人生活的電影。拿中國來說,了解現代中國人的個人情感和思維方式可能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影片中,我們卻可以觀察到普通人生活的蛛絲馬跡,這比大製作大場面的電影要有趣多了。

作為選片人,最困難的莫過於在多如雪片的作品中選出佳片。對此,他們表示:

Trevor:聖丹斯電影節每年平均會收到 4000 部電影,包括紀錄片和劇情長片。這些片子我確實無法每一部都看完,但是我還是會盡量多看。 這就是選片人工作里最大的挑戰了。

Gerwin:最大的困難大概來自於最初做這份工作的時候,看片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好,只有傳統的放映方式,有的電影后期還沒有做好,所以這樣的電影,看起來就比較痛苦。現在有了數字拷貝,就簡單多了,如果覺得不錯,就可以看下去,如果看 10 分鐘覺得不行,就可以直接切換到下一部片子,效率高了很多。

石坂:選片人一直要不停的參加電影節、收集世界各地的佳片,所以我就在不停的輾轉,根本停不下來。我每年有半年的時間選片,另外半年時間在大學裡教書。選片的時候,我們會考慮影片當地的審查制度,也會從文化的角度出發,看看當地最核心 的問題是什麼。

徐匡慈老師也對想要入圍的導演們給出了一些建議:

徐匡慈:三大電影節的選片流程也是大同小異,不過申請者也會更多,他們考慮的元素也會更多。建議導演交片子的時候,了解自己電影的特徵和電影節的特徵。而且,也要把電影剪輯完畢在上交,柏林和威尼斯據我所知絕對不會接受粗剪版本的電影。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媒體材料和電子版的背景說明,也會幫助選片人對你的作品有更好的了解。

此外,四位嘉賓也聊到了對中國電影的印象:

Gerwin:在鹿特丹電影節與大家見面的中國影片有《八月》、《清水裡的刀子》等,我對他們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清水裡的刀子》也在荷蘭發行上映了。

Trevor:在聖丹斯電影節上,近年也有兩部中國影片與大家見面,一是黃堯導演的《歡·愛》,還有一部是去年來中國發現的一部影片,青年導演耿軍的作品《輕鬆+愉快》,這部片子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是用了很獨特的視角和非常中國北方味道的敘事方式,我在其中看到了一種幽默,雖然片中的角色都是一本正經,但是其實卻是非常有意思的。同時,聖丹斯電影節每年也會有中國紀錄片入圍,我們也很重視這個單元。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在短片上發掘更多的中國電影。

石坂:東京電影節有30年的歷史了,而且中日兩國,在文化上也有一衣帶水的淵源。大家對東京電影節最早的認識,可能來自於吳天明導演的《老井》,因為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吳天明導演和這部影片參加東京電影節。最近幾年我們比較喜歡的東京電影節入圍的中國影片,有 @張大磊 導演的《八月》,相國強導演的《少年巴比倫》,這些電影讓我看到了新的中國電影。我第一次看《八月》的時候,感到很驚訝,這完全不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影片,它甚至也不是一個典型的來自內蒙古的電影,它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中國電影。這些新的年輕導演,可以說代表了中國電影的新生代。

徐匡慈:作為影評人,我的視角和選片人有所不同。相比較於選片人針對式的評判,我們會更加廣視角的去看電影。雖然有些電影的視聽語言還不是那麼成熟,但是它們都在描摹中國的社會現實。參加了這麼多電影節,也包括中國的電影節之後,我覺得,電影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八月》,我覺得這部電影表達的,和一般人想要從中國電影中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它講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社會問題,但是在這樣的一個語境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的細膩觀察和獨特的影像呈現。在當下世界影壇,多元化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了。第五代導演,可能更側重於講述中國鄉村的故事和風土,而第六代則把目光轉向了社會問題。現在的中國導演,視角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這些新生代的中國電影中,他們看到了:

Gerwin:在看《八月》的時候,我會關注,這是完全出自導演的個人視角和內心表達,還是有更廣闊的社會問題蘊含其中。我也會看電影製作,比如導演的拍攝手法。看的時候我會想,導演是否是受到楊德昌的影響呢?或者說,受到台灣影像的影響呢?因為電影中沒有很多心理剖析,但是卻刻畫出了很多人物當時的感受。深刻的心理剖析可能更多見於美國電影,《八月》對於感覺的描述,很讓我印象深刻。

Trevor: 當下應該是一個電影工作者的好時代。因為現在的發行方式非常廣泛,電影會更加容易的抵達更多的觀眾,這對於導演們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對獨立導演來說,也同樣是個挑戰,因為他們拍片的初衷可能不是賺錢。電影節最大的意義,其實是一個過濾器,選出最佳影片,讓大家為產業所肯定。如果導演在作品裡發出自己最真實聲音,那麼電影節是獨立電影的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以美國為例,美國觀眾也會看外語片,這些電影多多少少會對好萊塢大片有些挑戰。我本人會比較喜歡看不同地區、不同語言的電影,而且即使在美國,觀眾對外語片的偏好也與日俱增。最近,美國排名前三名的電影,都是外語片。現在的外語電影,被美國片商看中的機會也更多了,比如之前入選聖丹斯的《輕鬆+愉快》,就已經有美國片商購買了版權,即將在美國發行。

石坂:我關注了很多日本的獨立影片,和中國的對比之下,我其實很好奇中日兩國獨立電影的預算問題。當下中國獨立電影的面貌已經不一樣了,我甚至覺得中國獨立影片比日本的要精彩的多。

最後,徐匡慈先生也對當下的影視評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徐匡慈:在中國,有一位影評人叫 @徐浩峰,而且他這些年也開始拍電影了,我認為,他的影評是寫的很好的。當然,影評帶有個人因素,你喜歡看什麼電影,不喜歡看什麼電影,都會在你的影評中體現。不過,媒體影評人是一個專業的職業,我們會客觀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然,也存在一些紅包影評人,但是我認為,作為專業的影評人,我們表達觀點的時候,因為點評的是他人的作品,所以,應該有基本的責任感和尊重在。我在網上也讀了很多有洞察力的影評,現在的社交媒體有很強的流通渠道,在被多次轉載轉述的過程中,有些文章的原意被消解了,有些文章的觀點被改變了。當代人已經離不開社交媒體,所以,影評的進一步解讀,也在網路中成為了可能。

--------------

除了四位嘉賓,《八月》的導演@張大磊 ,《黑處有什麼》導演的@王一淳,《喊山》的導演楊子等新一代中國青年導演也參與了論壇。

楊子導演在論壇中提及,如果說導演是第二理想的職業,那麼選片人就是第一理想的職業。正是由於有了全世界迷影者的節日——戛納電影節,我們才有機會將幾位著名的電影節選片人聚集在一起聊電影與電影節。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行將進入尾聲,值得期待的,不僅僅是金棕櫚,各地多種多樣的電影節,也正促進了徐匡慈先生所言的「電影的多元化」。馬上,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即將拉開帷幕,選片人為我們在大熒幕上選擇了什麼?我們會去電影院里尋找答案。


作為選片人很辛苦的,在幾千部報名影片中選出藝術和技術上有獨到之處的作品,再進過初選,複選,一起討論,爭辯,最後才確定哪些電影是參賽,哪些是參展。通常選片工作要持續半年以上,有時好不容易選上了,片方卻因為種種原因不來了,格外遺憾。


我在大一的時候入選當過第二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和「飛鷹原創微電影大賽」的學生評委,以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相關比賽為例,就個人經歷來談談部分電影節和電影賽事選片。

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主要競賽單元,每年約收到全國各地以及海外作品3000部左右。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通過向社會公開招募遴選學生評委,選拔全國高校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和相關經驗的學生到北京師範大學進行兩天的現場觀片,採用分組方式對劇情片、動畫片、紀錄片、實驗短片等作品進行觀賞、打分,每組需看的片單不同,一共約500部。去年我們組有12人,每日觀片量250部左右,由組長統計均分,共同推選出了我們入圍作品。每天從早到晚,非常辛苦,有的影片直接半分鐘甚至十五秒就直接過掉了,遇到優秀作品會多看一會兒,這樣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初選。

像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原創影片大賽就是通過學生評委來實現初選,也就是有入圍資格的影片,再請專業人士在入圍作品中來進行最佳劇情、最佳紀錄片、最佳試驗片等的評選。


首先電影送給電影節評審是按照各種類別送審的,在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官網(2017 Sundance Film Festival | Now)上可以看到,有各種類型的:

每種類別都有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專門審閱這種類型的影片:

這樣幾萬部電影一分流,分到每個工作室的就少了非常多,每個部門都有很多人,最後由領導集中送審,最後彙集成候選影片。

獎項由每屆的評委會選出。這些成員一般都是業內著名的編劇、製片人、導演、演員等等組成,偶爾會有作曲、作家、電視界的人員加盟。

然後我們來看奧斯卡的評選規則:

(一)學院對參評影片的評選資格的限制。

1、長片電影時間長度長於40分鐘,用35mm或740mm的膠片或是非錄像帶公開放映過。

2、要在洛杉磯的某家商業院線放映過,且在此上映期間的廣告和市場開發符合業界慣例,上映的時間必須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間。

3、在洛杉磯上映前也還要在美國之外的商業院線首映過,影片的公開首映若不是在劇場放映的(如廣播、有線電視及家庭錄像片和互聯網等),將無資格參加奧斯卡評選。首映後的六個月之內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體上公映,六個月之後才可在非院線媒體上映。

4、在獎項規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時候要附帶全面而真實的電影可靠的電影製作職員名單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磯院線名稱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會參評的影片不能於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會將最後確定評選資格,理事會不會受任何人為障礙約束干擾,它會為獎項評選做出自己的獨立決定。

8、如果發生任何爭執,理事會有權保留獎項直至爭議解決再作評定。

(二)獎項投票規則限定

1、 各類獎項的最後一輪投票只有那些積極的終身的學院成員才具有的資格。

2、 有資格參評的影片將被放入奧斯卡年度「評選放映表」。

3、 除了表演獎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單張「評選放映表」僅指參評影片名稱而不包括相關個人名字。

4、 提名和獎項是秘密投票選出的,由學院提供印製的選票,無記名投票。由學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證員開啟和計算票數。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選票的計分採用優先選擇和加權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無資格參加最後評選。

6、 每個獎項的提名不超過五部。

7、 如果一項提名影片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被理事會宣布廢除評選資格,不會增加新影片填補空缺,此項將以少一個提名名額的方式進入下一輪投票。

8、 投票得將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則作品作者都會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項獎項獎品數有數額限定。若最終投票中有兩部影片得分一樣,就兩部都授獎。

所以參考一些公司的運作方式,送選規則,評選規則,投票規則,就能夠大概明白這些了,

藝術也是可以打分的,參照藝考。。。。


看片看到吐血、看到暈厥、看到四肢發麻、兩眼發昏


第一眼以為是監黃員。原諒我污了


大兄弟說的是鑒黃師嗎


看到吐血、看到暈厥、看到四肢發麻、看到兩眼發昏

所以最後能入選的都是千錘百鍊出來的啊


據我所知,有的電影節是有分地區的負責人。圈定地區的電影統一交到地區負責人處,由地區負責人們統一協商投票選定送選電影。

所以這些地區負責人擔任的就是初步篩選評定的工作,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選片工作的負擔。

具體也不是很了解,如果有錯誤麻煩指正。


感覺first電影節的各位老師們在一個小黑屋裡都看吐了。。


有的是給大學生看,然後讓他們投票。。?


小太爺大軍即將到達現場


推薦閱讀:

國內有哪些電影節?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楊冪憑《逆時營救》獲得的休斯頓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是個野雞獎?
第 68 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展映单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影片?
哪些電影節是真正有含金量的?
哪些明星參加第十三屆中美電影節啊?

TAG:電影 | 電影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