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變得愛自己又不至於變得自戀呢?

我是個有點小自卑的人,很容易陷入極端的自我否定之中,我想變得,愛自己,可是又擔心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很自戀。

我想問一下大家,一個人如何變得真正的愛自己,卻又不至於讓人感到自戀呢

圖片圖源來自右下角,侵刪


關鍵 要把握一個度。《自戀時代》這本書會給你一些啟示

自戀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只是不少人應該也和我一樣覺得它和多數人沒什麼關係,但這本叫做《自戀時代》的書卻讓我嚇了一跳,因為書里講述的很多自戀現象,似乎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那麼自戀時代,你「自戀」了嗎?

本書的作者是兩名美國心理學教授,簡·M.騰格是美國聖地亞哥大學心理系教授,著有暢銷書《我一代》,W.基斯·坎貝爾是美國喬治亞大學心理系教授,《當你愛上一個只愛自己的人》一書作者,其有關自戀的研究成果曾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作者認為自戀雖是一種心理文化的問題,但與生理疾病的模式極為相似,某種意義上來說,自戀就是一種流行疾病,本書的內容就按照疾病的診斷、根源、癥狀、預後與治療四部分展開,介紹了自戀流行病的狀況、癥狀、危害、根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預防和治療方法。

在診斷部分,作者列舉了大量事例和數據資料向我們描繪了導致自戀的自我欣賞的諸多奇觀,討論了關於自戀的六大訛傳,並探討了自戀現象的起源和在美國的發展過程。在根源部分,作者指出了自戀的四大根源:養育子女的方式,明星和媒體對於自戀的傳播,互聯網的影響,寬鬆信貸。在癥狀部分作者描繪了自戀的幾種主要表現:愛慕虛榮,物質主義,獨特性,反社會行為,人際關係中的自我中心者,特權感,宗教和志願者服務等,這些既是自戀流行病的表現,也是它的危害。在預後與治療部分,作者先討論了自戀在美國及全球的蔓延,兩位作者都是美國人,所舉例證和數據多在美國,但指出中國的「小皇帝綜合症」、「網紅」及芬蘭校園的槍擊視頻說明了自戀在全球的蔓延。治療方案主要從安撫自我意識,與他人建立聯繫,改變核心價值觀,及針對四大根源改變社會實踐。

書中各部分描述的很多思想觀點和事例都是我們所熟悉的:真人秀電視節目,整形手術,明星炒作,許多勵志書籍都將愛自己看作萬能靈藥,認為只要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告訴孩子他們很特別,「如果你喜歡自己,那麼別人也會喜歡你」……這些信息現在就充滿在我們的周圍,比如很多微信熱文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愛自己」的。但是,你知道嗎?這些都很可能導致自戀,甚至本身就已經是自戀的表現了。反社會行為與自戀有關也是我沒想到的,有些校園欺凌者施暴後將視頻上傳網路確實是事實,甚至槍擊犯中也有人將錄像帶寄給媒體,為了出名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作賭注,自戀真是太可怕了!

說到寬鬆信貸,我不由得想起那個流傳很廣的段子:中國人用了20年攢夠買房子的錢高高興興住進新居,同樣收入水平的美國人也是剛還完貸款但他已在新房內居住20年。可是在《自戀時代》這本書里作者卻認為寬鬆信貸是自戀產生的根源之一,作者多次提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說明那場金融危機正是自戀導致的嚴重後果。作者還由此提出嚴厲警告:如果對自戀流行病不加以控制,社會上將出現更多的特權感、物質主義、愛慕虛榮、反社會主義和人際關係問題,甚至有可能再出現一次經濟崩潰或者一場流行病或是環境災難。

雖然很驚訝,也仍有部分疑惑,如強調自尊和個性導致自戀我覺得也許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但對這本書的內容從整體上我還是贊同的。

《自戀時代》和一般的理論書籍不同,裡面很少艱澀的理論術語,更多的是豐富生動的事例和數據資料,因此雖然厚厚一大本——有近四百頁,這讓我收到書時也嚇了一跳——但讀起來並不費勁。這是它的優點,也是缺點,感覺例子太多了點,論證似乎不夠嚴密和有力,分析及應對方法也似乎略顯不夠,如自信與自戀的區別只說是不要過度,治療自戀的方法前後內容有重複也不是很明晰。

作者在引言中說「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敲響警鐘。與已經被廣為人知的肥胖流行病相比,美國民眾似乎已經習慣了由自戀引起的不懂禮貌、好出風頭,以及明星崇拜。」我覺得這也是本書留給我最深的印象,讓我嚇一跳的同時,也給了我警醒。雖然我在本書的自戀程度測試中表明我的自戀程度較低,但書中所舉的一些自戀或可能導致自戀的表現也是我原本推崇和追求的,需要警惕!我們需要反思和提醒自己:自戀時代,你自戀了嗎?

讀《自戀時代》時,我正好聽女兒說她與一同學平時相處很好,可是每次她遇上麻煩事時這位同學就表現得比較冷漠,我馬上想到她這位同學是典型的自戀性人格,他們只關注如何滿足自我,這雖然不能改變什麼,但能夠讓我們豁然開朗,並減少傷害,如迴避或者各取所需。

當然對於一種疾病,我們最關心的還是預防和治療方案。自戀流行病的表現和危害書里都講了很多,但我認為最主要的特徵和危害其實就是兩點:一是不切實際的浮誇幻想,一是只想到自己的自我中心主義。

對付浮誇幻想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英文「自戀」起源於希臘神話,一個美少年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抑鬱而死,死後河邊長出了水仙花,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就借用這個詞,用以描繪一個人愛上自己的現象。《自戀時代》的副標題就是「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過於自信過於自尊就是過於愛自己,就是自戀,相信自己,但要立足現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大,更不能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對付自我中心主義,也要把握一個度。強調個性有利於充分發揮潛能,但如果過度強調獨特性則可能會培養獨特叛逆者,難以融入群體中,甚至增加攻擊性或者強化孤獨抑鬱感,產生嚴重後果。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愛這個世界。我們與他人有不同,但更有相同相似之處,要心懷感恩之情,學會同理心和憐憫,關心他人。要抑制自我欣賞和自我表達的需求,可以通過學習謙遜、自我同情與正念來安撫自我意識,或者通過幫助他人來滿足自我需求,雖然作者認為宗教和志願服務包括慈善事業也變得與自我欣賞和尋求關注有關,但因為它幫助到了別人,故不屬於自戀,或者說屬於自戀病帶來的有益方面,而且它還是消除自戀的一個方法。

從序言中看本書是二版,出版於2009年,書中所述種種社會現象與當今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自戀是一種心理文化疾病,個體自戀水平的增長不過是文化巨變的結果,要阻止它的蔓延,除了個人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層面的努力,如抑制真人秀等鼓吹自戀的電視節目,消除互聯網互動中的負面影響,強化對信用卡和金融貸款的監管,鼓勵儲蓄抵制消費行為等等。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強大的集體主義意識,鼓勵責任感、努力工作以及和諧,作者認為這正是自戀文化的解毒劑。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崇尚個性和自由的西方文化就成為我們很多人的嚮往和追求,但他們自身已經意識到其中的「毒」素,我國傳統文化在束縛社會發展時也曾成為一種「吃人」的有「毒」文化,可見文化其實沒有絕對的優劣,關鍵在於揚長避短和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也能很好地預防和治療自戀流行病。

在這個強調愛自己的時代,《自戀時代》這本書給我們敲響了關於自戀的警鐘,同時也對如何阻止自戀流行病的蔓延給我們提供了有幫助的意見和建議。


首先你分清自戀和愛自己,自戀就是我怎麼這麼美,我怎麼這帥,我怎麼能這麼完美等等。而愛自己是不應付自己,就像愛著你的另一半一樣,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要好好的吃飯,哪怕再懶也要給自己做飯,就好像給另一半一樣,天冷記得加衣,就像你提醒對方一樣…愛自己就是像疼愛對方一樣認真的對待自己


推薦閱讀:

在面對有錢人和帥哥的時候心裡會感到自卑,不敢和他們掙。我是男的。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也特別不自信。?
。骨子裡的自卑怎麼破?
如何克服超級自卑?
我現在剛參加工作,在和上級領導工作溝通中有畏懼情緒,一面對領導心裡就發虛,我也不知道還在怕什麼,整天緊張,唯唯諾諾,害怕自己做錯事,感覺壓力很大,很自卑,怎麼能改變我這種狀態?
從小到大養成的自卑該怎樣克服?

TAG:心理 | 自戀 | 自卑 | 自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