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些方面能看出《安娜卡列妮娜》是世界級的名著,為何我感覺一般?


上學的時候第一次看也沒啥感覺,甚至覺得不如《簡·愛》呢。但是《安娜》是耐得住消磨和咀嚼的,它像生活本身一樣浩瀚並布滿有溫度的細節,有不可調和卻無比真實的心靈困境。它讓你幾乎能以一種過來人的態度面對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和矛盾,不是「我懂了」而是「我承認我不懂」。

開篇的那句「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是初讀時無法領會的。

我有個習慣是在同一時間把兩本書交叉著閱讀,拿來配《紅樓夢》的一直是《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人類不可多得的精神之花


我覺得經典的價值在於它經過了時間的淘洗依然可以在若干年後的今天引起人們的共鳴。也就是「文同此心」。

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是19世紀俄國上流社會的貴婦,與我們生活的時間地點環境身份都不相同。但又有多少人在重複安娜與渥倫斯基的悲劇——女人為了回應男人熱烈的追求而放棄原有的家庭和孩子,而在起初的甜蜜過後二人之間卻開始出現爭執,直至無法溝通而產生厭倦。轉瞬即逝愛情,以及之前的痛苦犧牲和輿論的壓力無疑給安娜造成了無法形容的傷害,一個人是要絕望到何種地步才會選擇卧軌自殺。即使我們沒有相同的經歷,但在愛情里也會有過相似的心情。

其實覺得題主如果不做研究,只是從閱讀欣賞的角度對待這部作品,大可不必去糾結托翁的創作意圖或者時代背景,去感受書中的人物的悲歡離合即可。在一部經典中,有些東西是屬於時代屬於社會的,也有些是屬於個人的。

亦或者題主無法得到共鳴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在閱讀之前帶有的個人經歷是不同的。說明你和這本書沒有緣分,繼續尋找下一本喜歡的就好啦。


當你了解了一個時代,懂得了人性,你就會被其深涵的思想價值所驚呆。


糖固然是好吃的,但是不帶糖的咖啡最香。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一部既美不勝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這部小說的初步創作不過僅用了短短的50天時間便得以完成,然而托爾斯泰很不滿意,他又花費了數十倍的時間來不斷修正,前後經過12次大的改動,遲至4年之後才正式出版。這時,小說廢棄的手稿高達1米多!"全部都應當改寫,再改寫",這是托爾斯泰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顯然,一部《安娜·卡列尼娜》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改出來的。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價值,使得這部巨著一發表便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據同代人稱,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場真正的社會大爆炸」,它的各個章節都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蹺足」注視,及無休無止的「議論、推崇、非難和爭吵,彷彿事情關涉到每個人最切身的問題」。但不久,社會就公認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達到的高度是俄國文學從未達到過的。偉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興奮地評論道:"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100多年來,《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斷地得到人們的肯定與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響無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推向了最高峰,樹起了一面高聳入雲的豐碑。另一方面,人們又把《安娜·卡列尼娜》當做俄國19世紀現實的教科書。俄國革命的領導人列寧曾反覆閱讀過《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皺了。他說:「托爾斯泰在自己的作品裡能提出這麼多重大的問題,能達到這樣大的藝術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了一個第一流的位子。」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100多年來各國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銀幕、熒光屏。


對呀,國內哪個譯本最好呢?中文版的


我覺得《安娜·卡列尼娜》絕對稱得上是世界名著。它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悲劇。其實書中的列文就是托爾斯泰的真實寫照。托爾斯泰借列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描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想。但我覺得《安娜·卡列尼娜》最美的是他的建築學結構。

其實我也只是個初二的學生,觀點可能有些膚淺,希望大家指教。


真實的生活是複雜的,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人們為了追求完美,往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安娜·卡列尼娜》展現了複雜的真實世界的人間圖景,托爾斯泰的文學功力無人能及。


為什麼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該不會是譯本不對吧?我看的是英譯本,中譯本翻譯的太差,看不下去。


請從人活著的意義的角度去看,這和西方文化背景有關,不懂西方文化你不會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契訶夫和他的劇作《櫻桃園》?
如何模仿俄式翻譯腔?
哪些俄羅斯文學作品有關俄羅斯人的命運觀念?
俄羅斯近現代有什麼優秀的文學作品?

TAG:文學 | 列夫·托爾斯泰 | 俄羅斯文學 | 安娜·卡列尼娜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