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群體因為獲取深度資訊更容易了,他們會更加智慧和優秀」,你同意嗎?
網友金句:「資訊獲取方式的革命帶來的結果,是根據獲取資訊的質量迅速將人群分化兩個群體,精英群體因為獲取深度資訊更容易了,他們會更加智慧和優秀;而屌絲群體因為被垃圾信息淹沒,毫無信息甄別能力而變得越發腦殘」。你同意嗎?
相關閱讀:美國傳播學家蒂奇諾1970年提出的「知溝假說」(Knowledge Gap Theory):「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兩者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知溝假說又稱知識格差,經濟結構決定信息貧富:一種是信息富有階層,一種是信息貧困階層。via @羅昌平
表明一下觀點:我同意這個說法。
知溝假說產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所以在這個理論裡面的「資訊獲取方式改革」指的是電視的普及。當時美國做了很多科教類的節目,以期提高那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群體的知識水平,緩解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結果發現雖然貧困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雖然有在科教節目中受益,但是受益最多的卻是那些富有的本身就擁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群。科教節目反而加劇了知識的不平等,這個現象催生了「知溝假說」。這是背景。互聯網時代之後,其實這個情況更加嚴重了。顯然網路上的教育資源是非常的多,不僅有收費的,還有免費的,比如MOOC這樣的機構,無償在網路提供各個大學的課程,無疑是對現行教育體制的一種很好的補充。其初衷本來也是為了緩解教育的不平等,但是很可惜,往往是那些受教育水平更高的人會去在課外接觸這些網路課程,而最需要教育的人卻成天沉溺於一些對知識增長無益的娛樂節目。這種差異的產生,或許不能簡單的歸咎於精英階層天生上進勤奮好學,屌絲就是天性懶惰愚蠢。
互聯網看上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其實並不然。首先,一樣會上網,很多人並不知道有知乎、果殼這些關於公共事務和科學知識的網路社群,更別提一些更加專業的網站,因為接觸這樣的社群其實是有隱形門檻的,而現在建立在微博、微信上的網路社區其實是很封閉的。比如微博,如果一個人受教育程度比較低,上網可能就只是看看笑話和段子,他接觸互聯網時只會主動去關注和段子笑話有關的賬號,那麼他的timeline上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任何一個和提升自我、獲取知識有關的內容。我們以為互聯網上獲取知識的大門為每個人敞開,其實對於他來說,他連門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第二個門檻是知識儲存量的差異,知識儲存的越多,對新的知識的理解掌握就越快。如果不懂一點英語,就永遠與國外名校的網路公開課無緣,哪怕這些課程再多再好,這部分的知識和不懂英語的人沒有任何關係。網路上的知識不是小學基礎教育,做得再用心再簡單的課程都是需要門檻的,而且網路上的知識往往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現,系統性差,不利於沒有基礎的人進行學習。
其實我個人覺得,互聯網時代的知溝效應要遠遠大於電視時代,因為電視節目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每天看電視,他總會有時候會接觸到一些科教節目,哪怕他不喜歡,起碼他能知道這個東西的存在。但是在互聯網中,由於信息實在是太多了,而我們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去接觸,這使得網路擬態環境中,我們接觸的信息面其實是變窄了。看看自己的timeline,大家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這更加不利於信息弱勢群體看到更大的世界。
但是,覺得自己屬於」信息富有階層「也別急著高興。因為互聯網上獲取的信息,轉化成知識的轉化率並不高,也就是說無論是屌絲還是精英,其實大家都在垃圾信息中掙扎。而網路中獲取知識的質量也非常堪憂,比如百度百科……當然隨著科技發展和網路社區成熟,知識的質量會越來越高,但短時間內也難以超越傳統的書本、面授教育。因為互聯網畢竟傳播的主要不是」高精尖「的知識,而是某一範圍某種」一般「的知識。知識的含金量超過一定的程度,就很難再互聯網中大範圍傳播。比如物理學的教授不會到知乎上來問物理學的問題,如果學術上遇見什麼難題,一般很難在網路中得到答案(特殊行業除外)。如果經常上上知乎果殼,就給一些用戶造成了自己是」信息富裕者「的錯覺,其實也很不利於用戶自身的知識提升。稍稍在這種錯覺中自我滿足個兩三年,一不小心就成了自己行業里的」信息貧困者「也是蠻悲劇的。我本來想反駁,講著講著就同意了…
知溝說的是由於:1.傳播技能的差異2.已有知識儲量差異
3.社交差異4.選擇性接觸以及理解和記憶的因素5.大眾傳播的特性導致的——社會經濟地位高者在獲取知識的速度方面超過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同時知溝也隨時間不斷擴大。精英群體無論是政治、經濟、知識方面的精英,其實都已經是智慧、優秀且有更高社會經濟地位的,獲取知識當然更快更多,也就更容易變得更智慧優秀。
結合生活經驗回答關於屌絲群體方面的問題——屌絲群體之所以對信息毫無甄別,也是由於以上原因。一個除了微博微信騰訊彈窗新聞什麼也不看(傳播技能和已有知識儲量),接觸的都是轉發謠言雞湯養生高仿代購(社交差異),聞馬哲(僅做代表,選擇性接觸)點x的人。他如何能夠獲取超過精英群體的知識?但要說屌絲群體越來越腦殘我也不認同,因為我們看多了見面就乾的片還會想看看帶劇情的呢,謠言和養生看多了我們也會進行篩選,會開始分辨信息,並且隨生活需要開始有目的 地獲取知識。屌絲群體獲取知識慢,但並不意味著屌絲群體就無法成長。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這個概念源自天主教,經過漫長的演變確定為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饕餮及色慾這七個原罪。七宗罪本是人之共同惡行,不過重點討論下它們在精英青年人群中的具體表現。希望能夠讓這些精英加深自我的反思,進而擺脫它們的束縛
第一宗罪:傲慢
傲慢是精英的一大通病,正所謂「恃才傲物」。傲慢可謂害人害己:於己,它讓人覺得自己總是對的,進而阻礙對自己的反思和批判;於人,它讓精英覺得高人一等,對他人缺乏必要的尊重,反過來又影響精英的人際關係。消除傲慢需要樹立一種多元的價值體系,比如對一個人的認可應該是建立在多個維度的,比如性格、道德、成就、興趣等等。如果覺得別人僅僅在某一個方面不如自己,就可以狹隘地看輕這個人,實際上是一葉障目。
第二宗罪:妒忌
妒忌是人之常情,不過精英更容易陷於比較和嫉妒之中,因為成為精英之路本就是由無數次勝利造就的。精英的情緒容易不穩定,當看到自己被同類,甚至不如自己的人超過了,精英就會燃起熊熊妒火;而當自己超過了別人時,又會沾沾自喜。他缺乏平和的內心,情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可怕的是嫉妒和比較是沒有終點的,如果一味只是想從競爭中取勝,就會成為精神上的餓鬼,永遠得不到滿足。有自己堅定追求的人更容易擺脫妒忌之苦,他們不會與別人進行簡單粗暴的世俗價值標尺衡量,而是專註於自己熱愛的事情,過得簡單而快樂。
第三宗罪:暴怒
人會對行為和結果進行一定的預測。如果局面失控,人就會感到「不安」或「恐慌」,進而以「發怒」的形式體現出來。憤怒是人賴以生存的動物本能;此外,人還有一種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緒,即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一種感覺。當自尊感情受到傷害時,人就會憤怒,這是保護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種行為。有些青年精英,童年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挑剔和打罵,因此內心埋下了悲傷、挫敗和自卑的種子。一旦有事激發了他們的創傷,他們就很容易暴怒。比如他們會過於敏感,誤認為別人無心的行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進而產生強大的報復心理。另外,他們對於別人也缺乏耐心,很容易對他人反應慢,行動不完美而產生憤怒。這些問題得不到改善,對於他們自身和別人來說,都是很大的折磨。因此,梳理自己的成長經歷,對他人和自我少一些挑剔和批判,嚴重的話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宗罪:懶惰
這裡的「懶惰」指的是某些精英在思想上的懶惰。很多時候精英為了維持自己一貫以來的良好形象,會選擇那些有把握的事去做,而不是內心渴望的,但充滿風險的事。這本質上是一種保守,他們也可能因此錯過了很多人生的精彩,而過得庸庸碌碌。另外,當下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取決於其在某個領域內的成就。這就使得有些人認為只要功成名就,就不需要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豐富自己的人格,追尋人生的意義。這樣的「懶惰」使得有些人的人格修養和工作成就呈現一種畸形的不對等。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我們應該在那些一直被教導要優秀的領域之外的地方更加「勤快」一些。
第五宗罪:貪婪
說精英貪婪並不為過,他們所擁有的遠超社會平均標準,但他們並不滿足,並且不停索取更多的東西。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參照物是和自己相似的,甚至是遠超自己人。貪婪的隱患在於驅動人使用違背道德倫理的方式來獲得並不必要的東西而最後害人害己。假如有半杯水,不僅應該看到杯子還空著一半來激勵自己進步,也應該看到杯子已經有一半的水了來告訴自己知足和感恩。芮成鋼本已活得風生水起,但他野心膨脹,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人應該對自己的慾望保持警醒,而不是被其操縱。
第六宗罪:饕餮
對於某些精英而言,吃,這種本來很簡單的活動,變得過於複雜乃至成為一種負擔。精英的吃,要麼是為了實現一定利益目的的飯局,要麼是緩解加班的壓力和飢餓的暴飲暴食,要麼是獵奇嘗鮮或炫耀的一種形式。無論是哪種,都伴隨著高額的開銷,冗長的時間和身體的負擔。說到底,吃飯還是一件非常基礎的生理需求,沒必要搞得過於形式化和複雜化,否則容易身心俱疲。現在興起一些簡單、返璞歸真的飲食方式,比如有機食品,素食和少添加的料理,就是一些很好的抵抗運動。少一些不必要的飯局,少一些過於刺激的食物,少一些過分的精緻和擺設,專註於食物本身和自己的健康,對自己身心都好。
第七宗罪:色慾
好色當然不是精英的特點,不過就像高智商犯罪,人們對高智商非正常X關係也一樣津津樂道,比如投行里「女實習生就是拿來睡的」的最佳實踐,又比如前段時間網上沸沸揚揚的某大學「炮王」的事迹。部分精英在男女關係上比較「亂」的原因,一方面也許受西方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精神壓力大以及生活本質上的空虛。某些人無法建立深厚穩定的親密關係,而是喜歡流連輾轉於百花叢中,也反應了其內心缺乏安全感,無法對自己和伴侶的人生負起責任,只能通過反覆的短暫刺激來滿足自己對愛的渴望。靠不健康的X來抵抗壓力和空虛只能是權宜之計,認真地尋求和守護持續而穩定的愛作為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才是長遠之計。
與七宗罪相對的,天主教早在千年前也提出了七美德:分別是: 貞潔(purity)、節制(self-restraint)、慷慨(vigilance)、熱心(integrity)、溫和(composure) 、寬容(giving)和謙遜(humbleness)。其實道理很簡單,人生若要幸福快樂,就要少一點自私自利,多一些關愛他人;少一些放縱揮霍,多一些節制自律;少一些驕傲自大,多一些謙虛尊重。自我修行之路漫長而艱辛,祝大家都能雲破日出。
現實中衡量人的地位的是執行能力,實踐能力。我們公司CEO是個毛粉,但實踐能力完爆大多數人。
我認為不應該單討論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喜好,更何況對於大眾(較精英群體而言),很多時候是想不想獲取知識的問題,可參考主動受眾的知識,有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例子作為論據,這裡飄過各位剁手黨的爸爸。我認為知識溝的出現是多種力量綜合產生的。
p.s. 知識溝理論的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孩子能獲取的總體知識量固定控制在一個少兒益智節目《芝麻街》,曾提出過貧窮積極獲取知識的孩子比富有消極獲取知識的孩子更能獲得知識,但是貧窮孩子可接觸的知識是有限,並且接受知識的渠道並不受限於電視媒體,就有關於社會公平(加粗社會公平四個字)的問題,以至於後來發展出信息溝,傳播效果溝等理論,就是說越來越不公平。
馬克思大大曾經說過,事物發展是內外因相結合,所以老生常談的還是三大板:政治,經濟和文化。從宏觀社會層面對互聯網的影響和控制。可參考文化霸權理論的相關知識。(簡單解釋一下,就是社會控制和受眾的打情罵俏,哈哈哈哈哈個人覺得這個理論打開一個看問題的新大門)
所以我認為要從微觀層面上受眾與宏觀層面上的社會制度,傳播體制相結合來看待問題。當然也可以涉及一點媒介規範理論,就是批判部分媒體,不能一直傳播低級,黃色的內容,要有自己的操(逼)守(格),畢竟有些媒體為了經營也是蠻拼。
歡迎交流,蹲坑去然後繼續看英語……………請百度 知溝理論
個人認為,精英與平民的區別。不在於其接收了什麼樣的知識,而是他相信了什麼內容
馬太效應,一定會
精英比普通人更加擅長在信息匱乏的情況下決策。
他們擅長,是因為他們經常在這樣的狀況下承擔責任。失敗者總想把失敗原因(或別人的成功原因)歸結到初始條件和輸入的差異。
這恰恰使他們更加難以擺脫失敗命運。~~~~~~~~~下面是廣告~~~~~~~~~
創業朋友們的私信提問我已回復。但最後還是覺得大家需要不僅是問答,而是系統的訓練。
因此我和同事設立了一門實訓課程,希望對大家有用。課程簡介及報名方式:PSMD/README.md at master · xuemen/PSMD · GitHub為了保證質量,每個實訓班主講者都有實踐經驗,為營業額過億的企業設計過頂層規則的。~~~~~~~~~~~~~~~~~~~~~~~~~~~精英群體因為獲取深度資訊更容易,他們會更加智慧和優秀,因為他們能夠輕易的獲取很多資訊,眼界和思想都能變得很開闊,不可否認的是當他們了解的更多的時候,對於變得更優秀有一定的好處。
但我覺得,想要變得優秀更重要的是對於你看過的資訊的總結和歸納,這麼說吧,看過不思考,記流水賬,那根沒看過有什麼區別!
其實題主的命題的主體就是精英群體,稱之為精英本身就是很優秀,我覺得應該改為,人們因為因為更容易看到更多的資訊,才會變得更加優秀,但這個命題明顯就是錯的!同意。
而且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信息點的不同,還會造就更多的差距,逐漸形成不同的群體。
雖然個人能力可以彌補少量信息差距,但是,在一定意義上,信息相當於捷徑。
至於最後結果如何。取決於捷徑省下的時間與個人能力高度的差距(?? . ??)基辛格說:當你掌握我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你就會完全同意我的觀點。信息的不對稱造就了精英們與常人截然不同的思辨角度和評判方式。
只能說喜歡人云亦云不喜歡獨立思考的人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會變成純粹的信息受眾,每天接收各種信息轟炸而變得麻木冷漠,淹沒在垃圾信息里還洋洋自得,沒有甄別真假善惡的能力會在不知覺間就變成流言的傳播者。
精英的養成之路與後天的教育有很大關係,但或許與生俱來便與眾不同的天賦賦予了他審視世界的機制這不就是蝴蝶效應的具體化么,「 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 」
非常同意
其實,我對此還是秉持著懷疑的態度,應該來說我是覺得,是幫助屌絲群體能夠變的兩極分化,也就中低產階級信息的脫貧!首先,獲取深度的資訊更容易了,確實能幫精英群體變的更優秀了,但是對於深度的資訊這一點,就目前互聯網的現狀應該是很你難去評判的,大量的垃圾信息的湧現,龐大的信息量堆積在人面前的時候,深度的資訊真的更容易獲取了麽?像樓上的妹子做的深度分析,其實大量專業性的知識或許都具備著隱藏屬性,不在那個圈子深耕很難過去乾貨!其次,就不得不提一個精英階層的事了,什麼叫精英群體? 人類文化是帶有傳承性的,精英群體所流傳著的信息像就像條條大路通羅馬時的羅馬城堡里的貴族,他們很多時候是優質信息的製造者,而當所有人都能夠來羅馬時,他們也從優質信息傳播者變成了龐大外來信息接收者的一份子,金字塔尖端的知識壁壘被沖劑,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彼此不同的文化和知識!------ 然並卵,吧啦吧啦說了一堆,腦子裡湧現了很多信息,結果打出來就這些,看的有點不滿意,又不想刪!總的來說,同意此觀點。
推薦閱讀:
※開烘焙店都有哪些鮮為外人知的技巧?
※「銷售」跟「營銷」是一個怎樣的關係?他們會有兩種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 嗎?
※凡客鋪設戶外廣告宣傳全球同步開售《喬布斯傳》,是一次品牌營銷活動嗎?而非簡單產品廣告。
※為什麼我講不出扣人心弦的故事?
※Under Amour 報價每年 8 億贊助 CBA 是否值得?運動品牌花巨資贊助體育賽事,如何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