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收到多所美國大學的offer,如何科學地選擇?

收到第一份offer時狂喜不已,收到第二份offer時又驚喜又為難,收到第三份offer時我承認我已經混亂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選offer是個技術活!除了排名,你必須思考和學校的匹配度。校園文化、地理位置、學生群體等因素都該被重點考慮。

具體可以參考我剛剛舉辦的live: https://www.zhihu.com/lives/833704481609891840


  1. 地理位置很重要,加州和紐約、東部沿海會有利於找工作,而且大城市可以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一起幫助做個項目,小地方人少不利於短期的發展。
  2. 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學校非常重要。個人比較推崇先進一個好的學校,之後可以考慮換專業。因為從長遠的職業發展來看,很多年後人家會記得本科的學校,卻不一定會問你的專業。
  3. 其他的還有學校校專業和個人愛好、未來職業定位,有沒有獎學金等因素。

更多相關內容在

JinCao 曹金的live

JinCao 曹金 - 知乎專欄


除了看每個學校的網站還有介紹手冊之外,還有一些數據是留學生們要仔細研究的,這樣才可以決定一個學校是否適合他們。

花點時間看看我下面列的幾個標準,可以對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有很大的幫助。

1.
學費和獎學金:美國大學的學費普遍都很昂貴,對於留學生來講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在研究選擇美國學校的時候,你要把學費和獎學金的各項數據和要求都弄得清楚。對於留學生的獎學金是很有限競爭也很激烈的,好消息是,那些頂尖的大學往往都會提供給留學生極其慷慨的獎學金,並且能拿到獎學金的人數也很多。所以多花一些時間研究這些數據對於你的家庭的預算很有幫助。

2.
大一學生的轉學率:一般學校的網站是不會展示這個數據的,除非這個學校的學生的轉學率很低,總體來講,所有大一學生轉學率低於百分之十的學校都是好學校。你很難在網上找到某個學校的大一學生轉學率,不過你可以在網上的論壇看看學生們對這個學校的滿意程度,如果大部分學生都抱怨這個學校,或者轉學和退學的學生很多的話,那麼你就要慎重自己的選擇了。

3.
學校的留學生人數及百分比:這完全取決於你的愛好,規模大人數多的學校留學生比較多,問問你自己是否願意認識很多留學生朋友,是否希望你所去的學校有很多來自你國家的人,比如有的人希望可以在學校和自己國家的人打成一片,會有一點家鄉的感覺;而另一些人則更希望融入美國文化,不希望學校有太多的留學生。

4.
學校的畢業率:看看學校的畢業率可以讓你對學校的教學水平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並且可以看出學校是否對於自己的教學質量非常看重;好學校的四年畢業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九十左右。


當年我自己在申請留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學長,他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在拿到了 CMU 的 MSIN 和 Columbia 的 MS CS 錄取之後,選擇去了後者。那時的我還是一個留學申請方面的新人,只知道 CMU 在 CS 專業排名第一。我很自然的問了一個很菜鳥級別的問題:學長你為什麼不去 CMU 啊?CMU 多牛呀!學長意味深長的說:MSIN 這個項目太水啦!你看那誰誰誰,GPA 不到 3.0、GT 慘不忍睹也能被錄取,還給獎學金呢,還是哥大好些,CMU 太水了。

多年後,我從另一位朋友處了解到這位學長的現狀:後悔死了,當初就應該去 CMU 的,那裡的小子都組團去 Google,你要是只去了一個 Microsoft,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說。

其實這個問題後來我自己也琢磨透了:錄取標準低(容易獲得錄取)並不等同於項目質量低。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天 MIT 也開始大量招收自費碩士(目前 MIT EECS 系的自費碩士只針對自己學校的本科生開放),在了解這一信息的人很少的情況下,其申請難度也必然會較低。而沒人會因此跑出來說:MIT 的碩士項目太水啦!實際上 CMU 開設的與 CS 相關的碩士項目質量都是比較高的。各個項目之間充分共享資源,上課的老師都是大牛,學生要想順利畢業,幾乎都得脫一層皮。

一般來說,項目質量和申請難度是有正相關性的。但是,例外總是存在,即一些項目質量不錯的學校、申請難度卻並不像想像中那麼高。也正因為這些例外的存在,才使選校變得更有價值。

理想情況下,選校期間同學們應該挑選那些與自己水平相當、申請難度偏低且項目質量偏高的學校。而當申請結束拿到了一堆 offer 後,在決定選擇接受哪個時,應該選擇項目質量最高的那個。這時候,千萬不要再因申請難度而否定那些質量高的項目。否則,你可能將重蹈我學長的覆轍。

《不可不知:項目質量與申請難度的相關性》。全文轉自我的公眾微信:一隻留學顧問(anadconsultant)。


謝邀。

選擇是一種糾結的幸運,也是一種幸運的糾結。選擇錄取結果的時候尤其如此。在留學諮詢這個行業做了九年了,每年都見到大量學生在錄取結果沒到之前患得患失,錄取結果到了之後又左右搖擺,現在看到這個問題心理真是很有感觸。

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其實選擇錄取結果,還是有技巧、有規則的。由於題主沒有給出個人的具體情況,而且提問重點是「如何科學地選擇」,那我下面談的內容也盡量針對錄取結果的選擇給出一個比較科學的思路,可能會偏宏觀一點,也方便遇到類似問題的同學進行參考。

1. 以職業目標為導向的需求定位

我相信大部分的學生,在申請之前,就對所選擇的學校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那麼,對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也基本明確了。在獲得了多個錄取之後,首先需要結合自己的需求,認真思考一下,哪個學校更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今年有個申請新聞的學生,同時拿到了密蘇里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錄取,兩所學校都是在美國乃至全球頂尖的新聞學院,無論是排名還是知名度,都相差不大。這個時候,要問問自己,在申請的時候PS裡面的職業規劃是否還是自己的初衷,想要做一名記者還是學者?密蘇里大學在過去培養了大量優勢的記者,可以說是記者的搖籃,在中國的新媒業內也是無人不曉。密蘇里大學的新聞教學法,也被被推崇為經典完備的記者培訓手冊。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傳播學院算得上現在美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綜合性傳播學院之一。學術實力極為強大,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的學者。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計劃吧,答案就出來了。

按照這個思路,我建議大家無論是申請什麼專業和項目,在選擇offer的時候,首先對自己的需求做好定位,想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再去關注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排名等等其他因素。

2. 一定要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準備

當你對自己的職業需求做好了分析和定位,如果還無法做出判斷,說明你所獲得的幾個錄取院校,培養方向和課程設置等區別並不是很明顯。那麼可以結合你最看重的或者說最有需求的一到兩個方面,做出必要的取捨。你要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過分的糾結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在上面一段,我只是列取了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需求,這並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出發點。

比如在多年以前,我曾有個學生同時獲得了哥大的錄取(無獎)和Iowa的全獎錄取,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為什麼呢,因為她迫切需要解決在美國的費用問題,否則,將會為她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我非常支持她的做法。雖然她放棄了名校錄取,但同時也為自己將來的學習和發展獲得了經濟上的保障。

3. 全面評估錄取院校的整體實力

還有一部分學生,目前對於未來的職業計劃和需求並不是很清晰,申請的專業也是比較General的項目,也並沒有什麼經濟壓力。因此,這個時候就可以對比錄取院校的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地理位置,就業資源等等方面。

比如我還有個學生,同時獲得了Pepperdine和Pittsburgh的公共事務項目的錄取,如何選擇呢?我把我給學生的分析過程,用下面一個表格做簡單的對比,大家可以看清楚。建議大家也可以用這種簡單明了的方法去做比較,去收集信息,幫助自己判斷。

其實通過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看出在不同方面學校的基本情況。如果進一步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兩所院校在專業實力上的差距。匹茲堡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GSPIA)是美國國際事務研究協會的十所創辦學校之一,擁有公共行政管理、公共與國際事務、國際發展共3個專業及下屬9個研究方向。匹茲堡大學還擁有獨一無二的27國教室,擁有亞洲研究、拉美研究、俄羅斯和東歐研究和歐洲研究中心,匹茲堡大學是美國17所涵蓋四個及以上區域研究中心的大學之一,這些研究中心被美國教育部指定為國家資源中心。

另外,我認為在美國進行公共政策方面的學習,東北部是美國較發達的地區,眾多國家資源聚集的地方,這裡的機會要更多。

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學生都會選擇Pittsburgh。這個時候還是看自己的需求,有的學生就會更看重Pepperdine風景如畫、溫和的氣候,小班授課的模式以及嚴謹的學風,較少的中國學生的氛圍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不同的需求完全會讓你做出不同的決定。

因此,選擇錄取結果有的時候很簡單,但有的時候又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參考多個維度,結合自己的具體需求做出決定。

有條件的話,可以去學校實地考察了解情況。

另外,如果方便的話,可以到美國學校進行實地考察,親身看看學校的環境,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更加客觀的了解一下學校的整體情況。比如學校的學習氛圍,學校周圍的環境,給學生提供的實踐的機會,以及未來就業的情況。這是第一手的信息,可以讓你更準確的做出決定。如果不方便出國實地考察,也可以聯繫在校的師兄師姐,通過Skype視頻來解決這些問題。

一定要自己做決定。

最後,就是建議大家,一定要自己做決定。因為,沒有人能夠比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況和需求。可以徵求多個人的建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深入了解,但不要指望別人幫助你做決定。在這件事情上,要相信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最準確的決定。


好問題。我們前兩周舉行了一次公開課就是專門講如何選offer。我把講座內容貼上來。

How to choose your offer?

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伯晟教育的直播公開課,我是今天的轉述老師Katia。我們今天講座的題目是甜蜜的煩惱-如何選Offer?首先簡單介紹下本次講座導師是伯晟教育一級導師 Steven Mercer 史蒂芬.莫瑟博士。在長達30年的教育工作中,莫瑟博士既有在大學教授教育學的經歷,又有頂尖大學招生辦主任的工作經歷,並參與創立了美國獨立升學顧問協會。莫瑟博士有豐富的教育理論與實戰經驗,30年間他指導了許多學生獲得了常春藤盟校及其他頂尖名校的錄取。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教育諮詢專業 客座教授

美國獨立升學顧問協會(IECA)理事會主席

California Lutheran University 教育學院 客座教授

南加州大學本科招生辦高級副主任

今天的轉述老師 Katia是伯晟教育的創始人,16歲離開中國,在國外完成了高中、本科以及碩士的教育。精通中文、英語和俄語。本科畢業於莫斯科大學,之後被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關係學院-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錄取。Katia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就職於密蘇里大學招生辦,以及美國最悠久最權威的NGO之一:World Education Services。多年的留學生涯和工作經歷讓她深刻了解美國高等教育及留學生群體。

選offer的時候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莫瑟博士說,一般來說,拿到offer的學生都不需要再看那些特別宏觀或者客觀的數據了,因為你在選校的時候已經這麼做了,否則你也不會去申請那個學校。所以這些錄取你的學校都會基本滿足你的要求,所以放開這些因素,在擇校的時候你就要轉換思維方式,由「希望被選擇」轉換為「做選擇」。所以,在這個階段,對學校的判斷更多需要你主觀的判斷。第一個你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直白1)你能交得起學費嗎?第二個因素是"Will you be happy at this college"?你需要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美國有太多的學校了。為什麼?美國不同的大學希望吸引不同的學生,而你也要選擇不同的學校。有些學校競爭非常激烈,學生基本不可能有什麼閑暇與課外活動。而有些學校,學術方面也非常棒,但是平衡做得更好,學生會有更多社交。有些學校是小學校,有些是大學校,有些在小鎮,有些在大城市。這些是你需要考慮的。

剛才說了轉換思想,但是很多學生在選offer的時候還是用的申請時候的思維,比如看排名選校,對此怎麼看?

關於排名,莫瑟博士說他不會太看中排名的價值。因為,首先,我們都知道排名都是雜誌或者網站排的,就是為了多賣幾本或者增加點擊率,做排名不是為了給你選校,而是為了多賣雜誌。給教育質量排名是非常難,近乎不可能的,尤其是本科。事實上美國本科課程內容在全美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非常好,但是你如果看數學本科的教學內容,普林斯頓,UC伯克利,密歇根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沒有什麼太多區別。研究生院倒是會有專業上的區別,所以申請研究生院的時候問數學專業哪個比較合理。排名是我們永遠不會忽略的一個東西,尤其是對那些正在或者準備申請的學生和家長。但是,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排名都是為了營銷。Steven的建議是,在選offer的時候把排名放在一邊,更多的看學校的學術環境,學校的氛圍和性格,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當你找工作的時候,很少有僱主問你學校排名多少。僱主在意的是你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可能是溝通的能力。工作經驗相比排名要有用的多。

很多學生選校是從就業角度考慮,糾結在喜歡的學校和名氣更大點的學校之間。選擇更有名的學校有助於畢業後找工作,你怎麼看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學校的名氣和個人成功沒有太大關係。學校也許能幫你找到第一份工作,但是這個也是根據專業,如果金融/商科,學校可能會有助於你找到第一份工作,但是其它領域並不明顯。你個人的經歷、經驗、能力更重要。關鍵還是要看你做了什麼。當然,我不會天真到勸人不要去名校。但是,這個就好像給自己買鞋,看上去很美和穿上很舒服是兩回事。

找工作更多的是看個人能力,但是這樣的話,我會說,選擇名校就是因為名校給予的資源更多,更聰明的學生,更好的教授,更多的學生團體,這些資源都會有助於學生成為更好的個體。您怎麼看

莫瑟博士表示他完全同意。問題需要這麼看,舉個例子,如果學生最後剩下2所學校要選,一個名氣更大。如果兩所學校總體更加接近,比如學科、專業、學費、整體環境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去名氣更大的學校完全正確。但是,如果兩所學校在細節差別比較大,那麼只為了學校名氣就非常不值當。很多研究都表示,在第二梯度的學校,就是那些非藤校,非斯坦福的那類學校,其實這些第二梯度的學校對學生更上心,提供更多的關注與支持,教授們在學生身上花的時間也更多。

如何爭取更多獎學金。學生拿到學校A的錄取,給了5千塊,也拿到了學校B的錄取,給了1萬,學生想去A但是想和學校爭取更多一點錢,這樣可以嗎?

莫瑟博士說這個看情況,有時候可以,有時候不行。有些學校就會很直接的告訴你,我們不談判。大部分學生不太會和學校談這個,基本上接受學校給的。首先你需要和financial aid office談,而不是招生辦。你需要告訴他們你是誰,你被錄取了,你對這個學校非常感興趣,你真的願意去。你一定要讓他們相信這個學校是你的首選,唯一擋在路上的就是資金問題。如果不行,他們會直接告訴你不行。如果可以,他們也許會問你其它錄取你學校的名字。如果其它錄取你的學校中有他們視為競爭對手的,也許他們會更有興趣。對於國際學生來說,你也需要聯繫招生辦。因為在一些學校招生辦也管理著一部分錢。建議聯繫完financial aid後聯繫招生辦。

Katia的補充:研究生院也要聯繫里和教授

對於那些畢業後回國的學生,他們在選offer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訴求,對於這些你有什麼建議?

莫瑟博士說他非常明白畢業要回國的學生也許更傾向選擇知名度比較高的學校。他覺得這是一個聰明的選擇。但是,他認為這樣做的前提是你能夠在這個學校里成功並快樂。另外,莫瑟博士分享了美國的經驗。他說也許在40年前的美國,在名校畢業的學生非常容易找工作,更容易有一個光明的前途,比非名校的容易得多。而現在,在美國已經不明顯了。更重要的是實習經歷、做項目的經歷、畢業論文等個人經歷。普渡大學的研究顯示,學校的名氣只佔到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的4%。美國的經驗顯示,學校的名氣對美國學生完全不重要。很多成功的企業家、CEO都是一般學校畢業的。莫瑟博士相信這個趨勢也會在中國到來。


為三個offer糾結,說明你真正想要的是第四個


恭喜你拿到AD/Offer!接下來,就需要大家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項目,確定留學的目的地。歸根結底,你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人生負責,這篇文章主要討論選擇接受AD/Offer時需要考慮的一些因素,至於哪個AD/Offer更適合你自己,純粹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主觀問題。

  • AD是Admission的縮寫,就是學校決定錄取你了,但是你需要自己負擔留學費用(學費+生活費)。
  • Offer表示學校除了錄取你之外還會給予你獎學金:獎學金的形式分為TuitionWaive(學費減免),Stipend(生活費),而生活費發放的具體形式有Scholarship(獎學金)、Fellowship(助學金)或者ResearchAssistantship(RA,助研)/TeachingAssistantship(TA,助教)等。

在選擇Offer/AD時,有這個幾大方面因素需要考慮

  • 學校排名
  • 學校地理位置
  • 就業情況
  • 獎學金(生活指數)


作為一個過來人,題主的糾結我也曾經經歷過。提供一點我自己的經驗給你。

1、如果經濟上有困難,我會優先選擇有全獎的學校;

2、優先選牛校;

3、最糾結就是在牛校和全獎的學校之間選擇。我推薦選牛校,雖然第一年沒有獎學金,但是後面讀書過程中依然是可以申請的,而且還有校內打工和助教的機會:

4、如果畢業之後打算回國發展,學校在國內的名氣越大越好,對你找工作會更有幫助;

5、同樣如果回國發展,學校名氣相差不大的話,那就選擇華人校友多的學校,人多好辦事。相信我,融入白人社交圈的幾率極小極小;

6、如果打算留在國外發展,盡量選擇大城市周邊的學校。以美國為例,金融的盡量去東北部,IT的盡量去加州。當然這只是一個大體的建議。這樣選的原因在於美國人相對比較閉塞,除了那些頂級名校之外,很多學校的名氣輻射能力都有限,美國人對於排名並不像中國人那樣看重。

7、如果你是個富二代,那就什麼都不用糾結了,選個舒服的地方讀完書繼承家業就好了。(這樣的情況真心不少,呵呵)

希望可以幫到你。


提供一些可以幫你選擇的建議:

1. 如果你拿到offer的項目不一樣,考慮你更喜歡哪個方向 (有些項目雖然名字相似,但其實不同學校的課程或偏重點完全不一樣)

a. 看學校官網上的課程有哪些,哪些必修哪些選修,是否符合你的興趣,是否有你是否有跨領域選課的靈活性等

b. 看教授的研究方向,看看有沒有你特別感興趣的。

c. 在LinkedIn上找校友,聊聊就讀感受(非常有用)

2. 如果你拿到offer的項目都類似,那就考慮學校

a. 學校的地理位置,看你喜歡城市還是鄉村;喜歡開車還是走路或坐地鐵就能到;喜歡熱鬧便利的都市生活,還是景色宜人的郊外;

b. 天氣,東北部和西海岸完全不同;如果不喜歡漫長的冬天,就跑到陽光明媚的加州去吧。

c. 就業環境,是否在就學時方便找實習。比如矽谷適合創業高新產業很多,康州有最多的保險公司,ESL老師可能華人多的地方比較好找工作等等,可以網上多收集信息。

d. 學校有沒有提供很多on-campus的職位,如果你感興趣,順便想掙點零花錢的話

e. 學校國際生比例,中國學生比例

f. 學校經常組織的活動你是否喜歡,是否會想去參與

g. 學校的其他資源,比如哈佛支持學生創業的i-lab,你想以後創業的話可以關注。

h. 其他因素,比如男女比例,比如西部中國男生比例較高,東北部則相反。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選校季了!可別小看哦,選校可真是門大功課。不相上下的成績和經歷也許因為在選校時不同的決策而收穫完全不同的結果。在伯克利時,我專門去聽了一門關於選校的講座。演講的伯克利學長第一件事就是發給每個人一個表格。他讓我們首先寫下五樣你最希望你未來學校可以有的特點,然後又讓我們寫下五樣最不希望未來學校有的。經過他一指點,本來我從有點排名至上的小心思完全醒悟過來。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所需求的,才可以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呀~所以,在選校的時候一定一定要有自己的標準,明確知道自己最看重和最不在意的是什麼,選出一份最適合自己的選校清單~

特長領域

首先最關鍵的當然是要了解學校是否有你喜歡的領域,是否這個領域是學校最傑出的之一。因為當你的專業是學校最好的專業之一的時候,你也許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機會,比如說更好的教授,更多的實習科研機會,更多的助學金等等。不過很多人並不會有很明確的目標,那可以了解下自己感興趣的幾個領域,選校時可以關注下在幾個領域都比較傑出的學校。(因為美國轉專業是非常普遍的!)如果有明確的想讀的專業更可以精確到教授噢,可以通過Rate My Professor(Rate My Professors)甚至每個學校自己的Rate網站來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教授的評價。

錄取特點

↑錄取特點其實就是 美國大學很喜歡的一個詞 「Fit」 ,適合… 這真的很模糊,令我當時一頭霧水,這哪來的標準呢? 其實呀,看你和學校 Fit 不 Fit 最快的辦法一是通過Students review(College Reviews: StudentsReview : Over 224000 College Reviews ? (4,421 colleges reviewed!)), College Confidential (College Admissions, Search, and Financial Aid Help from College Confidential) 這類的網站來了解在校學生對於學校的看法,特別要關注下他們提到的個人看法。當然,這些評論只是參考。因為每個人性格不同,比如說其中有所學校很多評論都提到學校很注重學術但是學校很無聊,都在學習,很少Party;但如果你是一個更以學術為主喜歡濃厚的讀書氛圍的人,你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自己也許很合適這裡。

其二我更建議你們可以嘗試去聯繫些在校學長學姐,他們的直觀感受更能給你們提供有利的參考。並且,你也可以通過他們的經歷來分析下學校注重的是什麼,多思考學校為什麼會錄取他們,這其實都是有邏輯可循的。比如說有些學校錄取的都是高分競賽王,而有的學校偏愛歷史哲學「大師」,有的學校很注重文書和面試,而有的更看重義工或者藝術活動。只要你認真去查找,是有很多的案例給你去分析,去探究出最適合你的學校。

課堂形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喜好,所以課堂形式尤為重要。在高中的時候我接受的都是小班教育,每門課基本都只有十人左右。我特別適宜和喜歡這樣這樣的形式,因為我可以有更多提問和討論的機會。常常,老師也會讓我們圍坐成一圈各自抒發意見或者給每個人上台演示的機會,所以比起坐在大課堂更偏重聽課的形式來說,我更喜歡小班。所以在選校的時候,我專門看重了每個學校的 師生比 小班比 這些數據。而且,有些學校更是以小班教育出名的,比如說部分私立大學和大多數文理學院。當然,肯定也有更喜歡大講座形式的人,所以可以結合自己過去的經歷和學習習慣,來分析下自己更加適應哪種課堂來幫助選校。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真的真的非常重要!除了生活習慣的不同,比如說有的人更喜歡大城市的方便熱鬧而有的人更享受村鎮的寧靜悠閑,之外,地理位置對於課外活動實習,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有很大的決定性因素。對於學商科的學生來說,在紐約這些繁華的地區,他們的實習機會很可能將比其他地區的多很多。即便是面試,相比其他城市的同學還要搭飛機,他們只用騎車或者徒步就可以去,非常方便。而喜歡藝術的同學,則可以選擇人文設施多的地方,比如說博物館,藝術館,劇院這類地方,將來你的課堂也許就不僅限於校園了。關於地理位置,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家長最關心的安不安全。這個可以通過College Prowler(College Reviews by Students for Students)這個網站來查詢,它很詳細地列出了校園及周邊安全係數的排名。除此之外,這個網站是非常有趣的,它上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排名,比如說最難進的學校,最多帥哥美女的學校,最多樣化的學校。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往往也是在選校階段容易忽略,卻在上學時期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一點。很多學生去上學才開始發現學校伙食或者住宿如此之差,抱怨都來不及咯。所以一定要在選校階段就做好功課啦!詳細了解學校的衣食住行可以通過上每個學校的官網上都有的一欄 Campus Life 來詳細了解。也可以使用剛剛提到的 College Prowler(College Reviews by Students for Students)來查詢哦。它上面有很多關於美國大學食宿的排名,比如說擁有最好吃餐廳的大學或者住宿條件最好的大學。更直觀的可以上Youtube, 打下自己大學的名字和幾個關鍵詞,一般都可以搜到在校學生拍攝的學校環境還有宿舍生活的視頻。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當然也是重中之重了!寫文書,面試時常會被問到 Why our school? 這類的問題,如果你可以很明確地說出你最喜歡的學校的幾個club或者最欣賞的一類活動,這將讓招生官感到你對學校滿滿的真愛。除次之外,提前了解大學有沒有你喜歡的社團活動,這對於未來的大學生活也會增添很多樂趣呀~查找學校有什麼社團活動的方式也非常簡單,也是在各所大學的官網上搜索Clubs Student Organizations 即可。同樣地,在Youtube上打下關鍵詞,也許也可以看到相關的視頻。職業方向

↑職業方向涵蓋了學校對於職業教育的重視,實習機會還有最重要的校友人脈網路!雖然現在對於我這個大學新生來說也沒有什麼實感,但是很多學長學姐都分享過他們找實習的經歷。很多時候,他們的第一份實習都來自於校友。在美國,校友間的感情是非常濃厚的,所以校友網路是個非常好的資源。有位學長曾和我分享,他首先先查詢到大約五十位從事他感興趣領域的校友,然後一一寫郵件給他們,收到了大約二三十封回信,然後大約十個給他面試的機會,最後收穫了三四個offer。可見,這個概率並不是很高,但是校友資源可以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關於校友資源,你可以在Linked in (https://www.linkedin.com) 上通過輸入大學的名字來查找,也可以在學校的官網或者之前提到的幾個評價或排名的網站上了解。

怎麼說呢,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和認真的研究才可以找 到最適合你的學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來關注我的公眾號:沒有分享

(一個剛剛經歷過留學申請,一路磕磕絆絆,最後小有收穫的世界黨。??·??·???? ??在這裡,你將看到有關申請中遇到的問題,有趣的活動經歷,使用備考小技巧等等留學相關的小經驗。之後還會分享大學的學習體驗,生活隨筆等等。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曾經面對過類似的問題。再加上我已經畢業了,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的想法,所以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建議。

高中畢業時收到了大概12個offer(因為當時申請是自己DIY的,怕沒有結果,所以投了17個學校)。這些學校裡面,排名最高的是Emory University,排名最低的是Purdue Univerisity,而最終去了的是USC南加大。其實我對排名的重視程度沒有痴狂的程度,選擇了USC是因為它在洛杉磯,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城市,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現在畢業了,對於當年自己做的選擇非常慶幸,因為我不僅度過了非常充實和精彩的大學,同時很多人生的方向也因為這所學校而變得更加清楚了。所以在學弟學妹們擇校時,一定要認真思考你到美國留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對我而言,很重要需要衡量的因素有這些:

1. 學校排名和你的專業排名

這兩者都很重要。排名高你的光環的確高,但你專業的排名才更可能代表著你將來的能力水平。應該多去你專業所對應的學員的網站看看,了解他們的師資(faculty)能力和力量。很多老師的個人簡歷都可以下載的,這幫助你能很好地分析是否這些老師能對你最有幫助。

2.學校給你的資源

無論如何,最值得你去的該是一所願意不惜重金去培養學生的學校。無論你是什麼專業,要儘可能去了解你們的學校和學員為學生提供了哪些學術和社會資源,比如說: 強大的研究經費,大量的校園招聘活動,各種以專業或興趣為主導的社團或校機構,豐富誘人的學生福利,還有強大的校友關係等。這些資源,是出了你專業以外,最能區別你和其他院校學生的因素,也很可能是真正讓你未來迅速適應社會的支持。

3. 你出國的目的

在美國,什麼樣的留學生都有,見怪不怪,所以這個值得探究一下。那你出國是帶著什麼目的的?!是純粹為了死磕學術的,還是來紙醉金迷的,或是有一個平衡生活?

你希望畢業後的自己會是個什麼樣子?是在升華成一個享盡無憂生活的高富帥基礎上,又把到了一個超美的妹子?還是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把自己的意志和成績磨練到滿級?

你都有自己的追求,千萬別欺騙自己。因為我既認識在繁華都市掙扎的留學生,也認識在鳥不拉屎地方呆的寂寞難耐的人。別騙自己,來美國到底是什麼目的,要想清楚。

4.要留在美國工作嗎

如果你想畢業後繼續在美國工作,那麼選擇一個離工作最近的地方,毋庸是最好的選擇。這裡的「最近」不光指的是距離,更指的是資源。美國的大城市是集中資源最密集的地方(更多給辦sponsorship的公司)。如果你選擇的學校在大城市裡,你更容易用足夠的時間去了解這個城市的文化,並且積累這個城市的人脈關係。據說San Jose Unverisity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比美國top 50畢業生的還高,這就是因為人家挨著矽谷。

如果你畢業可能想著儘快回國,那就應該選擇離回國最近的道路。這就是把你的學習成績提到最好,認識更多要回國發展的小夥伴,選擇排名更好但可能地理位置相對遜色的學校。畢竟你不需要考慮太多在那個城市要積累什麼資源。

這次先寫到這裡,改天有時間可以再補充。如果學弟學妹有什麼可以幫助上的,可以留言給我。


強烈建議親自去campus visit 不去不知道 一個完全沒到過的地方 特別是文化相差那麼大的地方。 通過排名 照片 視頻 了解都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啊。有能力一定要親自去看看,實在不行,就找專業相同 三觀相似 已經就讀的學姐學長多打聽了。


題主對收offer的描述可以說是真的很到位了。沒經歷過的同學可能沒有這麼切身的體會,想一想,在幾個月的漫長等待中,你懷揣著忐忑、緊張的心情,既期待又怕失望。終於等來第一個offer,心裡肯定終於踏實了一點。接著你又期待著下一個,期待著更好的。而第二個offer也沒等多久如期而至,你的心更加踏實,而你又期待著第三個……這種感覺大概就跟中獎一樣。直到你最想去的學校給了你offer之前,那你都會懷揣著期待。而當所有能拿的offer都到手之後,你的心情可能真的會從開心變成困惑——尤其對於那些有選擇困難症的同學來說。

選哪一個?怎麼選?

面對這個「第二次」選校,其實,你壓根就不必那麼糾結。因為在申請的時候,第一次選校,就已經幫你做了足夠的功課。理論上到了第二次選校的階段,你應該會非常輕鬆才對。對於咱們來說,選擇一個學校值不值得,其實也就是考慮投資回報率。投資自然是學費等投入,回報則涉及到學校的條件、師資力量、就業前景等。

1、根據你的長遠規劃來進行選擇

同一檔次的學校,看綜合排名其實意義不是很大。你要說哥大和哈佛差多少,其實完全不能這麼比較,你要比較最多去比較項目。這個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長遠規劃是什麼?

1)你是打算完成該階段學位後繼續下個學位的深造還是立即就業?

2)如果就業,你是打算留在美國還是回國就業?

為什麼長遠規劃對於選擇offer很重要?因為你將來打算在哪就業是和你所讀的學校息息相關的。如果你打算留美就業,那麼地理位置、校友資源、企業的認可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那麼你就應該把這幾項當作更加重要的參考權重。比如你學 CS 的,加州是個不錯的選項,以Santa Barbara為例,身在矽谷,很多公司都願意直接去學校招人資源非常好;而如果你學金融等商科專業,那麼紐約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比如紐約大學、哥大等)。

在美國,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時候都比較看重地理位置這個因素。一是因為它們對於本州、本城市的學校更加了解,而且很可能它們已經吸收了很多本地的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校友網路。二是本地招人的成本更低,如果你在其他州讀書,公司招你還需要支付一筆relocation fee來幫你搬家。

而如果你打算繼續深造,那可能學校和項目的學術氛圍,研究能力和科研資源可能更加重要。

2、專排還是要看,但要更深入

前面說綜排沒什麼意義,但專排其實還是可以看看。畢竟雖然兩個學校綜合實力差不多,但具體的專業可能相差甚遠。比如UIUC的綜排40多,但CS專業卻可以將哈佛遠遠甩在後面。

當然,這一步其實在第一次選校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選擇的學校基本上都是自己打算就讀的專業比較強勢。但想要確定offer,還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去對比這幾個學校該專業或者該項目之間實力的差距。

3、留學成本考慮

首先是學費,這個在各個學校的官網上都可以查到(相信你在第一次選校的時候已經做了這些功課)。有的時候幾個學校間確實難以分個高低,那就看看他們的學校學費,以及學校所在地的消費水平。

4、校園氛圍

當我們用各種標準去儘可能理性考慮的時候,也別忽略了我們自己的內向主觀感受。一個學校,不管它排名多高,如果和你氣質不搭,那可能就並不是合適的。

比如,有的學生內向,他並不是很喜歡跟別人交流,更別說參加社團乃至兄弟姐妹會這種組織。如果這樣的性格去那種party比較多的學校,那可能就會成為異類,很難去適應,會生活地比較痛苦。

而如果你是一個外向的學生,希望更多參與社交。但學校這樣的社團和活動特別少,大家都是悶頭讀書,你也會感到不自在,讀得並不開心。

很多同學都胡忽略校園氛圍,但小A要強調的是這其實很重要,因為這影響到你的就讀體驗。

5、其他考慮因素

1)氣候

2)周邊治安

……

一般我們申請的時候學校的檔次都應該合理地拉開(否則劃分檔次就失去了意義),而等你面對數個到手的offer時,你只需要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檔次上。當然,總會有意外,學生可能會選擇稍低的檔次的學校,也可能到手的offer都處在一個檔次,難分伯仲。

通常來說,到手的offer一般分以下幾種:

1)早就心有所屬的夢校

2)和自己水平相匹配的學校

3)拿來墊底的學校

毫無疑問,當咱們手握夢校offer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接受它。但如果比夢校低一個檔次的學校有獎而夢校沒有獎,很多同學又會陷入糾結。因為留學確實是一筆巨大的花銷,如果學校給獎能夠極大減輕留學負擔。這個時候小A的建議是,對於大多數非PhD申請者而言,其實有沒有獎一開始就不會納入考慮範圍,你應該對此早有準備(有足夠的留學費用)。因此對於這部分人來說,有沒有獎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相反,選擇一個更優質、更適合自己的學校和項目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如果是「哈佛、耶魯、MIT怎麼選」這種狀況,僅僅依靠檔次來選擇就不太好使了。這屬於第二種狀況,因為他們處於同一水平,難分伯仲。這個時候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第一次選校要做的,比較這幾個學校以及項目之間,對於你來說哪一個更合適。

而對於那些墊底的學校,如果不是實在沒得選又必須要走,很少有人去關心吧?


對於錄取學校的選擇同樣搖擺不定的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你申請的是MS,則主要分以下兩種情況,第一,你的MS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不準備繼續攻讀Ph.D學位了;第二種情況則是,你的MS是為Ph.D鋪路的,你走的是研究性路線。

假設你屬於第一種情況,那麼選擇錄取學校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學校在工業界的聲望。畢業之後,如果你想先留在美國工作幾年,然後再回國發展(大部分留學生會這麼選擇),那麼所選學校在工業界的聲望非常重要。這一點怎麼看呢?看一下該學校你所選專業每年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以及國際生的就業情況,如果不出意外,你最後的就業情況和最近幾屆的畢業生相差不大。如果形勢良好,說明該校在工業界是有一定地位的,校友也多,其畢業生能力是被該行業認可的,所以選擇該學校不會讓你失望。

第二,學校的地理位置。如果錄取你的學校不是常青藤一類的名校,而你畢業之後又希望能進入企業直接工作,那麼學校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商科的申請者來說,紐約等繁華的都市無疑是絕佳的去處。對於理工科的申請者,除了東部沿海,五湖區、加州也是大家趨之若鶩的好地方。當然,由於各種條件限制,錄取你的學校不一定在大城市裡,但是最好選擇離工業區近的學校。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企業也喜歡就近招聘人才,如果相隔太遠,而你所選學校又不是那麼出名,專排也一般,那些HR很可能都沒聽過你們學校的名字,對於競爭激烈的職場來說,你的學校背景顯然不能給你加分,這就需要你的個人條件特別牛,美國是一個競爭特別激烈、節奏很快的國家,要想在眾多的牛人中脫穎而出,可能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第三,學校的環境及校風。這一點為什麼也很重要呢?你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待兩年,如果你適應不了當地的環境氣候,那麼也是很煎熬的一件事。每個學校有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學校的小風也是不同的,選擇學校時需要把這些考慮在內。

對於第二種情況,建議你從這幾方面來考慮:

第一,學校專排以及教授。專排名次好,學校里該項目的牛教授多,與教授接觸的機會也多,拿到該領域牛推將來去Dream School的機會就大;

第二,研究興趣。如果該學校有你喜歡的項目,並打算以後繼續讀該領域的Ph.D,而該學校有匹配度高的實驗室,那麼選擇該校對申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綜合排名。一般來說,綜合排名比較靠前的學校,雖然專排會靠後(比如說哈佛大學的ME專業,專業排名第26,但是它的教授都非常牛,專業也超級棒,專業排名低是由於系比較小的原因),但是同樣值得你去擁有!

看完以上內容,對於學校選擇有疑惑的小夥伴們,你們有點頭緒了嗎?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擇是一種糾結的幸運,也是一種幸運的糾結。選擇錄取結果的時候尤其如此。在留學諮詢這個行業做了九年了,每年都見到大量學生在錄取結果沒到之前患得患失,錄取結果到了之後又左右搖擺,現在看到這個問題心理真是很有感觸。

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其實選擇錄取結果,還是有技巧、有規則的。由於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那我下面談的內容也盡量針對錄取結果的選擇給出一個比較科學的思路,可能會偏宏觀一點,方便遇到類似問題的同學進行參考。

以職業目標為導向的需求定位

我相信大部分的學生,在申請之前,就對所選擇的學校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那麼,對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也基本明確了。在獲得了多個錄取之後,首先需要結合自己的需求,認真思考一下,哪個學校更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今年有個申請新聞的學生,同時拿到了密蘇里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錄取,兩所學校都是在美國乃至全球頂尖的新聞學院,無論是排名還是知名度,都相差不大。這個時候,要問問自己,在申請的時候PS裡面的職業規劃是否還是自己的初衷,想要做一名記者還是學者?密蘇里大學在過去培養了大量優勢的記者,可以說是記者的搖籃,在中國的新媒業內也是無人不曉。密蘇里大學的新聞教學法,也被推崇為經典完備的記者培訓手冊。而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傳播學院算得上現在美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綜合性傳播學院之一。學術實力極為強大,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的學者。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計劃吧,答案就出來了。

按照這個思路,我建議大家無論是申請什麼專業和項目,在選擇offer的時候,首先對自己的需求做好定位,想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再去關注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排名等等其他因素。

一定要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心理準備

當你對自己的職業需求做好了分析和定位,如果還無法做出判斷,說明你所獲得的幾個錄取院校,培養方向和課程設置等區別並不是很明顯。那麼可以結合你最看重的或者說最有需求的一到兩個方面,做出必要的取捨。你要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過分的糾結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在上面一段,我只是列取了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需求,這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出發點。

比如在多年以前,我曾有個學生同時獲得了哥大的錄取(無獎)和Iowa的全獎錄取,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為什麼呢,因為她迫切需要解決在美國的費用問題,否則,將會為她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我非常支持她的做法。雖然她放棄了名校錄取,但同時也為自己將來的學習和發展獲得了經濟上的保障。

全面評估錄取院校的整體實力

還有一部分學生,目前對於未來的職業計劃和需求並不是很清晰,申請的專業也是比較General的項目,也並沒有什麼經濟壓力。因此,這個時候就可以對比錄取院校的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地理位置,就業資源等等方面。

比如我還有個學生,同時獲得了Pepperdine和Pittsburgh的公共事務項目的錄取,如何選擇呢?我把我給學生的分析過程,用下面一個表格做簡單的對比,大家可以看清楚。建議大家也可以用這種簡單明了的方法去做比較,去收集信息,幫助自己判斷。

其實通過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看出在不同方面學校的基本情況。如果進一步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兩所院校在專業實力上的差距。匹茲堡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GSPIA)是美國國際事務研究協會的十所創辦學校之一,擁有公共行政管理、公共與國際事務、國際發展共3個專業及下屬9個研究方向。匹茲堡大學還擁有獨一無二的27國教室,擁有亞洲研究、拉美研究、俄羅斯和東歐研究和歐洲研究中心,匹茲堡大學是美國17所涵蓋四個及以上區域研究中心的大學之一,這些研究中心被美國教育部指定為國家資源中心。

另外,我認為在美國進行公共政策方面的學習,東北部是美國較發達的地區,眾多國家資源聚集的地方,這裡的機會要更多。

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學生都會選擇Pittsburgh。這個時候還是看自己的需求,有的學生就會更看重Pepperdine風景如畫、溫和的氣候,小班授課的模式以及嚴謹的學風,較少的中國學生的氛圍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不同的需求完全會讓你做出不同的決定。

因此,選擇錄取結果有的時候很簡單,但有的時候又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參考多個維度,結合自己的具體需求做出決定。

有條件的話,可以去學校實地考察了解情況

另外,如果方便的話,可以到美國學校進行實地考察,親身看看學校的環境,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更加客觀的了解一下學校的整體情況。比如學校的學習氛圍,學校周圍的環境,給學生提供的實踐的機會,以及未來就業的情況。這是第一手的信息,可以讓你更準確的做出決定。如果不方便出國實地考察,也可以聯繫在校的師兄師姐,通過Skype視頻來解決這些問題。

一定要自己做決定。

最後,就是建議大家,一定要自己做決定。因為,沒有人能夠比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況和需求。可以徵求多個人的建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深入了解,但不要指望別人幫助你做決定。在這件事情上,要相信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最準確的決定。

公眾賬號:mission-liuxue

更多問題請致電400-066-8566!


-----------------------------------更新-------------------------------------

一年一度的offer季又到了, 留學申請已陸續結出果實,各學校的offer紛至沓來,是不是看得你眼花繚亂? 面對這麼多offer,你是選排名高的還是專業對口的?

選擇offer的方法

很多同學都會接到多個offer,而且當初在選擇申請這些學校的時候,大都是通過1-2個學校核心競爭力進行選校的,這意味著每一個發放offer的學校,都可能成為自己的最終選擇。但是,這麼多offer擺在眼前,選擇困難症就犯了。身邊的家長、同學、老師、甚至網路都成了幫助做判斷的信息來源。然而,每個人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沒人能給出真正有效的建議。在這裡,我們給大家推薦一個方法,能幫你更有效地做出選擇。

常見選校因素:

? 維度一(學業因素):項目口碑、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畢業難易度

? 維度二(生活因素):硬體設施、費用開銷、氣候因素、城市安全

? 維度三(就業發展):地理位置、行業因素、專業排名/綜合排名、校友網路

以上三個維度,是選校時要參考的幾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要做的是:先進行自我需求的剖析,找出3個(不要超過3個)對自己最重要的因素,並進行排序。有了自己的需求模型後,就可以針對這個模型,考察所有給你發offer的院校的評分。切記,在院校對比過程中,僅針對選定的三個因素進行評分,不要考慮其它需求。由於三項需求本身是有先後順序的,可以為其分配權重,比如:專業排名50%、地理位置40%、城市安全10%。這樣,在同一城市的院校里,專業排名最高的就可以作為最終選擇。

-----------------------------------以下為原答案-------------------------------------

這個主要分兩個方面去說,從大的專業類來看的話,商科可能更多考慮的是以後的就業,我建議根據學校的名氣來選;

如果是理工科偏學術的,那麼主要考慮這個學校學術的影響力,比如像數學統計這樣的,我建議就是這個學校對你今後做PHD和做研究影響有多大等。

還有的同學會問,有的學校要求交留位費,這個費用一般是多少?如果不去的話,還可以退嗎?

留位費是多少每個學校不太一樣,少的可能100多美金,多的可能1000美金~1500美金。一般商科比較常見,比如金融會計,它基本上都要求交留位費,而理工科的則相對少一些。但如果是交了就代表你向學校作出承諾會去,假如後面學校仍有合適的錄取人選,他也不會錄取了,結果如果你不去的話,那麼這部分留位費就不會退了。

有些時候自己希望的學校錄取還沒到,而有些學校的已經有了,為了能有保底學校自己會交留位費,這種情況建議大家有針對性的選擇學校交吧,別全部交了,也算是給自己攢一些人品:-D。


最想去的學校遲遲不來結果,催小秘的話怕催出一封拒信來;

不催,錄取的學校馬上要交定金

糾結……

這樣一個境況,貌似是很多申請人在申請後面臨的又一考驗。

為何說是考驗呢,在這裡應了一句話「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對這一問題的處理得當與否,說小了是預防經濟損失,說大了是關乎留學的價值。

其實某些方面來講定校糾結的根源是選校不清晰導致的,所以我在幫學生選校的時候就會經常帶入式的詢問「如果哥大和UCB都錄你了,你會選哪個?」用這種方式不斷讓學生思考自己對於學校的熱衷程度排序。

但關於申請前的選校分析這裡先不談,我們重點來看下,遇到來了多個offer時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儘快定校。(以下是我常用的策略,供大家參考)

---------------------------------------------------分割線-----------------------------------------------------

1、在眾多參考因素里列出自己最看重的三個要素,選出心儀的前三所學校做重點分析。

因為定校是一個多維度綜合考慮得出的唯一結論,所以若要羅列每個人參考的因素,可能會很多,這樣無法達到最終想要的結果。因此一般我的策略是:

羅列定校需要考慮的因素---取前三位最在意的參考因素---制定分值與權重比(如下面的思維導圖所示)

備註:很多學生在羅列參考因素時側重點都非常不一樣,比如有的會考慮是不是有同校的校友在;有的考慮下飛機後離學校的距離;當然PhD的話還需要考慮教授等等~~所以首先要尊重個體的差異化,第二要結合科學的分析,不能太感性。當然了,也許你算出來分值後對學校有了一個排序,但是不代表你會認同這個排序,不急我們繼續做分析。

2、結合自己的長短期發展計劃定校

這裡所說的長短期發展並不是文書中寫的那些(因為我知道,很多學生的長短期目標與ps里的並不一致)而是你真實的個人想法。

比如:你是希望留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還是畢業後回國;或者繼續海外讀博……有的學生可能目標更加明確,比如就是希望能夠進NGO組織;或者去諮詢公司;或者回國接管家族企業等~~

當你的目標越具體,你在多個offer中選出適合自己的那一個的幾率就越大。所以,第一步計算過綜合得分後,結合自己的長短期目標進一步圈定學校。這一步由於個人長短期計劃不同不進行分析。

--------------------------------------------------------福利--------------------------------------------------------

3、給大家一些可以查到學校官網以外信息的網站做參考

CollegeNavigator,http://www.nces.ed.gov/collegenavigator

  很正統的學校信息諮詢網站,一個學校只用一個頁面,資料詳盡全面,風格為表格風+圖標風。相同產品中有一些出彩的地方:1. 有簡單的filter功能,比如勾選錄取率、SAT分數、地理位置、學制……篩選學校。2. 學校運動員的組成數據很詳盡,標出各項運動的運動員人數。3. 治安詳情,學校犯罪事件詳細數據,包括謀殺、非法持有武器、違禁毒品、違法飲酒、盜竊、性犯罪等等。

unigo,College Matching and School Reviews. Your Guide to College

  很適合用於了解一個學校,信息較學校官網而言簡潔,分類清晰,有在讀學生的評價和評分(1-10分),還有學生拍攝的學校視頻,可以直觀了解學校的環境、日常生活狀態。也有filter選項篩選學校,只是選項內容比較簡單:學生人數、地理位置、錄取難度、費用、所在州。由學生評選出眾多特別獎項,例如學生最開心的學校、位置最佳學校、Wifi覆蓋最廣學校等等,可以在unigo上找到更多有趣的獎項。

Cappex,http://www.cappex.comComment

  它的標語:Your College Decision Headquarters. 就是幫你選校的網站,網站標榜有3000多家大學信息。這個網站的特點就是數據做的很好看清晰,你能查到的數據主要就是:去年的錄取情況、今年錄取要求、專業情況、校園及周邊生活。數據比較直觀,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比較好:已經圈出20所學校比較心儀,縮小範圍,在Cappex上對比查看錄取率、學費信息、男女比例、學校人數、地理位置……這些數據你可以比對著綜合考慮,刪選出12-15所學校作為最終的college list。根據你提供的對學校的要求,可以推薦合適的學校,比如學校大小、專業、地理位置、氣候、學校經費……

NicheCollegePowler,Niche: College Search, Reviews, and Rankingscolleges.niche.com

  Collegeprowler更注重學生自己的反饋,網站有一個排名,主要是由300,000多個學生的120,000,000份反饋意見決定,考慮的是學術、學生生活、經濟可負擔程度。學生可以參考這個排名,但是決定性不是非常高。由於美國國內情況和中國學生的不同,很多網站推出的選校概率預測放在中國學生身上是有一定誤差的,這是因為中國學生的SAT分數水平普遍比美國學生平均分數要高,對於根據分數推斷出的「高」錄取概率,還是抱以「圖個吉利」的心態來看吧

Rate my professors, RateMyProfessors.com – Find and rate your professor or campus.

越來越多的學生愛在「Rate My Professors」這類網站匿名評價學校的教師。評價的方面包括老師是否對你有幫助、講課是否清晰、上課氛圍是否輕鬆愉快、老師是否有魅力等內容(當然,性感女教師在最後一項總是得高分)。


一不說專業,二不說學校,三不說PhD還是Master。神仙也不知道怎麼幫你啊。。。當然了,你要是申請college就當我沒說。。。


什麼專業?哪三所學校?每所大學都是完全不同的,你要是想要一個清晰的建議,最好把情況描述清楚。


我也好想糾結這種問題啊啊啊


希望明年這個時候可以糾結同樣的問題(?????????)


我知道不科學 但是當年我選擇的標準是哪裡錢多去哪裡 當然 錢多的這個學校的老闆恰好是最在乎的那個 不僅當天發offer 還找了另一個老師當說課


推薦閱讀:

phd們寫PS的時候寫的都是真心話么?
在申請國外大學時面試會問你什麼樣的問題?
出國留學申請書怎麼寫的?
留學去了penn state Harrisburg 是不是挺丟人的?
如何出國讀研?

TAG:美國大學 | 留學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