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推廣有哪些比較有創意的方式?


正好我的微信公眾號昨天發了一篇蠻有意思的文章,感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反正算是一種有創意的推廣話劇的方式。

首先,讓我圖文並茂地給你講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於「Pay-Per-Laugh」的宣傳片截圖,可以再Vimeno上看到)

而且,為了控制票價,看「Pay-Per-Laugh」的戲的時候,進門不給錢,24歐為最高票價,剩下的笑就是送你的啦。

怎麼樣,這個系統看上去棒棒噠吧?

所以,秉著做一個高信息量和高質量的戲劇公眾號的心,我們找到並翻譯了一篇這樣的文章。

原題為 Pay-Per-Laugh:The comedy club that charges punters having fun

Pay-Per-Laugh:裝在劇場的「買笑器」

作者:Brian Logan

譯者:胡小丟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

人類活動被分成一個個可以測量的大塊兒,所有的東西只要是方便量化的,就更容易被標價、打包和出售。所以,喜劇怎麼能被排除在外呢?

說實話,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總有點愚人節玩笑的意思。巴薩羅那真的有這麼一間劇院,能給喜劇觀眾裝一個「笑了就得給錢」的玩意兒嗎?脫口秀戲迷真的要忍受這種每笑尿一次就得給一次錢的賭博嗎?

很不幸,也很顯然,這是真的。巴薩羅納的獨立喜劇製作公司【Teaterneu】跟廣告機構【The Cyranos McCann】合作推出了這個系統。有報道稱,這是針對西班牙政府對戲劇票房徵稅的一次反擊,因為高昂的稅費,於是他們不得不提高票價,然後就把熱愛觀看現場表演的觀眾們嚇跑了。

這個「笑了就給錢」的妙招基於面部識別系統而成。每一個座位背後裝了一個控制面板,它會讀出每個人的面部表情,並且按照「假笑」、「輕聲笑」和「放聲大笑」來評級。BBC告訴我們,你每大笑一次就得給0.3歐元,而一旦你已經給了24歐元了,就會被踢出系統——接下來的笑,就是送你的啦。

可是呢,我這個人啊,卻是作為反面教材被Russell Kane(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笑的人之一」)寫進他的第一本小說The Humorist里的——我就是那個「不會笑,甚至不會微笑」的批評家。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必須得感謝自己得到了一份具有充分保證的終生免費看喜劇的合約。至於那些聲稱「笑聲玷污了喜劇的審美經驗」的高級知識分子階層了,我想當這幫煞風景的傢伙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一定也會露出一個假笑。

不過,就算我是那群笑得東倒西歪的傢伙裡邊兒的面癱,我也不願意有半場演出的時間被被那張離我鼻子有十二英吋的毫無表情的臉分散注意力。而且說實話吧,我喜歡笑。但是,當每個我的笑會被提交給某個系統,然後這個系統把我的笑有償化的時候,我會更喜歡笑嗎?這隻會讓我對自己的每個笑都小心翼翼的,因為我的每個笑都代表了我是否享受這個演出。如果笑夠了一定的量,那麼我沒笑出來的那些,就更加不清晰了。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看待這件事兒呢?把它當做廣告公司的一次無害且絕妙,並且收穫了世界性的矚目的營銷行為?或者把它看成某種預兆的先驅者?

嚴肅地說,這是對喜劇的一次平淡無奇的回歸。它暗示著最有價值的喜劇就是那些獲得最多笑聲的喜劇。你這麼想吧,如果「笑了就給錢」投入廣泛使用,哪還會有劇場買那些富有實驗精神的喜劇演員的賬嗎?就是那些冒著風險把笑點攢起來或是推遲一點的,那些所求的不是笑聲的多少,而是笑聲的質量的。

無論在什麼時候,喜劇最後需要的才是一個讓所有人對「離上一次發笑已經過去**秒」心心念念的機制。

話又說回來,我也不能太認真了。好吧,我覺得這簡直是一個天才的主意——在諷刺自己這方面。

「你想用金錢衡量文化?!好啊,那我就給你翻譯翻譯什麼才叫用金錢衡量文化?!」

接下來要上線的就是「為你的每一次抽泣付錢」的《李爾王》和「為你每一次搖擺付錢」的搖滾現場。

這是對藝術商業化的一次反證過程,而對它而言,我們能做的唯一且合適的回應便是給它至少24記「值得的」放聲大笑。

對這事兒,您怎麼看呢?反正我還蠻期待如果下面這兩個東西出現,又會怎麼運作?


我覺得是借勢營銷和渠道銷售吧~


推廣要基於話劇本身的內涵,想要達到的效果,至於形式的話,現今許多廣告的形式都是可以借鑒的!


推薦閱讀:

到美國留學,如何用魔術巧妙地賺錢?
有哪些普通人容易上手的比較好的即興表演方式或者才藝表演?
聖誕節男票過生日,送什麼禮物比較好?
團建有啥創新玩法么?
如果弗蘭肯斯坦沒有毀掉那個女「怪物」,你覺得結局會是什麼?

TAG:創意 | 演出 | 推廣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