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導演就不能像阿米爾汗一樣,拍個簡單的故事,野心都這麼大嗎?

為什麼就不能像阿米爾汗一樣,拍拍摔跤吧爸爸之類的,以小見大,好好講一個故事?雖然沒有野心,但是商業口碑雙豐收。為什麼張藝謀非要拍英雄,陳凱歌非要拍無極,馮小剛非要拍夜宴?故事都講不好,只是靠畫面能撐得起野心?

更新一下,我問這個問題的意思並不是誇獎阿米爾汗,大家不要分析他的好壞,只是隨手舉個例子,因為最近剛看了覺得不錯。也不是為了羞辱中國的大導演,我也犯不著。大家要看到這個問題的本質:

1.中國導演為什麼這麼喜歡說教。直愣愣的告訴你什麼叫做天下,什麼叫做英雄?

2.中國為什麼沒有好的編劇,來幫幫這些大導演呢?老百姓都看著想笑的劇情,大導演們真的不知道好壞還是另有隱情?

3.中國的導演們為什麼不尊重觀眾呢?為什麼不多拍老百姓愛看的喜聞樂見的東西,非要拍自以為是的東西?

4.想罵人的請不要來,我不是電影人,也不大看電影。我只是有這麼一種感覺,中國電影圈為什麼能給我一個外人這種感覺?是他們太浮躁還是有人故意誤導大眾?

5.其實我也犯了一個錯誤,這種問題老百姓根本不會搭理,來參與的都是電影愛好者或者所謂的閱片量大的精英。自然失去了討論的意義。就好像到學校罵老師,到醫院罵醫生,到政府罵官員,到窯子罵妓女。能有什麼好下場,看來很難全身而退。


假如印度人民只能看到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他們就會問:

為什麼印度導演就不能像張藝謀一樣,拍個簡單的故事?


《三傻》的導演不是阿米爾汗

《pk》的導演不是阿米爾汗

《摔跤吧爸爸》導演還不是阿米爾汗

他只是主演了這些電影

所以不要拿他和中國的導演比

要比可以和中國的演員比,比如葛優葛大爺。

參演《霸王別姬》,拿了金棕櫚

參演《活著》,又拿戛納影帝

主演的電影拿年度票房冠軍也拿了好幾次了吧。

要口碑有口碑,要票房有票房,要獎項有獎項。

論電影生涯的成功程度,葛優目前還是力壓阿米爾汗吧。

並且個人感覺,前幾年中國的格鬥電影《激戰》,還是可以和《摔跤吧爸爸》相媲美的


志大才疏的不是導演,而是資本,別想太多,如果編劇和導演能有決定自己作品的權力那我國的電影市場不至於爛到這個地步。


題主可能把範圍拉的有點大了,中國並非沒有好導演。阿米爾汗也並非以導演功力備受稱道。

阿米爾汗作為電影人,難能可貴的是能夠始終保持一種人文情懷,去成為一個突破固有觀念牢籠、去重塑社會價值觀的人物。這種角色影響力已經不再僅限於一個導演,而更類似文化偶像、社會公知、社會活動家。

另外,故事簡單與否和最終的電影質量沒有必然聯繫。並不是說,故事越簡單電影質量就越高。能打動人、激勵人心的故事只是電影劇本的一種選擇而已。

再一個,野心大與拍攝場面宏大的片子也沒有因果關係,場面宏大的片子只是一種視覺偏好或追求,而野心大小要看導演自身希望突破的是什麼,比如說,希望片子獲得國際市場高額票房是一種希望獲得商業成功的野心,希望嘎納柏林東京等國際性電影節獲獎是一種希望獲得行業內認同的野心,希望得到觀眾的喜愛認同則可能是一種希望獲得大眾認可的野心,希望突破制度障礙開啟民智又是一種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希望改變社會現狀的野心。

無論是《英雄》、《夜宴》還是《無極》都是導演自身對電影事業的探索嘗試,張、陳、馮也並非只能拍攝此類片子。一個簡單的道理,既然作為導演在中國可以成為翹楚,他們當然也都有木秀於林的獨到之處。

最後,張、陳、馮之外也有不少優秀的導演、《英雄》、《夜宴》、《無極》也並非中國電影的最佳代表。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


2018.1.18更新。

看到評論挺多的,更新一下回答。

我說阿米爾汗挺一般的,這話的確讓人很不愉快,畢竟「一般」還是「不一般」是件非常主觀的事。如果用「減肥、增肥」來衡量是否一般的話,阿米爾汗可能會比傑克吉倫哈爾還牛,榮膺頭名寶座。事實上,人們也的確更容易受「為了XX電影減肥增肥XX斤」這樣的直觀感受影響,而電影藝術之所以沒有變成「只要減肥就能獲獎」的套路式的把戲,就是因為「套路」並不被影評人廣泛認可。

所以,任何形式上的「誠意」都不如影片本身的質量。

我來說說我評價的標準(如果標準不同,觀點不一致也很正常):

1.藝術片看質感。(比如評論里提到的《樹先生》,還有《長江圖》、《霓虹惡魔》之類……)

2.文藝片主要看高級與否。

3.商業片主要看完成度。

(有人說阿米爾汗不是導演,他有點像周星馳,不管是不是導演,他的電影基本都有比較統一的風格,所以會貼上阿米爾汗電影的標籤。所以我們還是把他當做導演來討論。)

如果把阿米爾汗的電影看成商業片,那就需要來評價一下它的完成度。

拿《摔跤吧爸爸》來說。

1.影片的前半段的畫外音是侄子,這是電影的視點。觀眾是通過這個人物來看故事的,這個人物本身也是有感情的。不幸的是,這個人物講到後半段,消失了,寫丟了。

我看電影的時候,非常想知道用畫外音說話的這個哥們到底心裡想的是什麼,他給兩個姑娘做陪練,自己有沒有感覺到不適合壓抑?這個影片沒有講,也無可厚非,但是,寫丟了,就是很大的敗筆——因為視點消失了。

之後影片就沒有主觀視角了,這個人物後來啥樣大家也不知道,視點不統一,對完成度來說是很大的損害。

2.兩個小女孩起初非常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訓練她們,「不理解」被塑造的很好,這樣就需要一場「轉變思想」的戲。

這場戲是這樣的:突然出現了一個姑娘,跟她們訴說自己的不如意,她們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那個姑娘之前沒出現過,後來也沒出現過。幾乎是天神下凡一般的存在。

觀眾好像不在乎這個,很多公眾號還在誇這個片段,但這樣的情節非常生硬。如果影片描述了三個小女孩一起練摔跤,有一個被迫離開了她們的隊伍而走上了悲慘人生,這兩個女孩發生轉變就很自然。

這種「突如其來」顯然破壞了完成度。

3.影片反派角色是國家隊教練,這個人設非常單一,他有種不由分說的固執。

對於這樣的人設,一般來講,要麼說明他為什麼固執,要麼用很形式感的畫面把他背後的理由掩飾掉。

前者是電影的常用手法,後者比較高級,一般會塑造讓人又恨又愛的角色,比如《爆裂鼓手》。

而《摔爸》里教練這個人設明顯缺乏動機,破壞了完成度。

這片看了好久了,我只能想起這麼多了。補充2點:

1.《摔爸》存在很多缺點,但優點也不少,比如摔跤場面。

2.我看的是院線版,存在刪減。這片的刪減原因是為了減少片長,增加排片。如果未刪減版完成度也不高,那就是不高,如果未刪減版完成度高而內地版低,那……只能說明阿米爾汗並沒有那麼大的「誠意」。

由於人們覺得阿米爾汗很諷刺,把他的電影當做文藝片來看,而商業片和文藝片的界線本就很模糊,所以,我們也不妨用文藝片的欣賞角度來看看阿米爾汗的電影。

它們真的都不高級!

拿《摔爸》來說,反派角色包攬一切,國家隊教練沒來由的壞,電影把一切罪責都歸咎為這個教練。

把罪責歸結為一兩個人就是對社會問題的逃避。

如果我們拍一個中國足球的電影,把國家隊教練罵的狗血噴頭,熱血球迷一定會覺得這是好電影。但事實上中國隊教練換了一個又一個,足協主席都換了那麼多,仍然沒有什麼起色,它是社會問題而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所以我們拍得再激烈,再興奮,也改變不了什麼。

再拿《PK》來說,這個電影表面上主角是一個外星人,內核就是個孩子。《小王子》一類的動畫片都在講述這種價值觀:孩子純真,童言無忌,都是對的;大人複雜,善於掩飾,都是錯的。

這很有些李贄《童心說》的感覺,其實,明分對錯就已經不高級了,大人的虛偽是社會的必然,是人與人構成協作帶來的必然結果,如果把它簡單地定義為「壞」,讓人們生出一系列對自己虛偽的討厭來,是沒什麼太大意義的。

看完《PK》,愚昧一點的人看到別人的虛偽,聰明一點的人看到了自己的虛偽,但又能怎樣呢?太陽照常升起,人們照做自己。

《PK》讓人感受到了虛偽,也沒深挖為什麼虛偽,至於塑造了一個極壞的大師,就又是歸罪個人,逃避問題了。

阿米爾汗的大多數電影都是這種層次。評論區里提到了《盲山》、《盲井》、《一個勺子》、《十七歲的單車》、《歸來》、《鋼的琴》……

從文藝片的角度上來看,這些電影都要比阿米爾汗的高級。

《盲山》:不把鏡頭對準人販子,而是對準村民,不提一兩個人的惡,而提整個村子背後的中國傳統思想的愚昧……

《十七歲的單車》:沒有壞人,青年人就是在這樣危險的境況中長大,背後的社會問題很龐大……

《鋼的琴》:小元她媽也不是壞人,無非想讓孩子過得好一點,是整個社會讓陳桂林這樣的人沒了地位,背後是下崗潮……

《歸來》:當陸焉識找到迫害自己妻子的人的時候,發現那個人也過得非常悲慘,就放棄復仇了——那是時代的悲劇,不是某個壞人乾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阿米爾汗的電影基本上和馮小剛的比較接近,人民大眾喜聞樂見,嬉笑怒罵各種不服。他們的缺點都是:

不是「反思」,而是「看不慣」!

我沒有對類型片的歧視,恰恰是用類型片的標準評價他,也仍不算太高,用文藝片的角度來評價,也不算高級。

就評論來回應一下:

《英雄》的價值觀反人類。單就美學風格的角度講,中國非常需要這樣的電影,《妖貓傳》算是一類,我們的《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畫皮》美學風格都是西方的。

《樹先生》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藝術片(我把藝術片和文藝片分開了),我給這片打5星,我沒法給任何人講它到底怎麼好。

中國好電影非常少,但是非常有活力,你看不到任何一個國家電影市場像中國這麼亂。

80年代,看《T省的84、85年》、《黑炮事件》,雖然各有各的魔性,但也都差不多……

後來,《紅高粱》《霸王別姬》《變臉》《大鴻米店》《人生》之類的,也都差不多……

而今,電影市場的亂象遠非印度可比,畢贛排除《路邊野餐》這種世界級的神片,《戰狼2》這種很一般的電影創造票房奇蹟,拍過類型片《可可西里》的轉而就去拍文人電影《王的盛宴》,拍文藝片《綠草地》的寧浩一眨眼去拍《瘋狂的石頭》……

如果你看過《綠草地》有多慢,你一定不會想到《瘋狂的石頭》會那麼快!如果你看過一個叫《中邪》的恐怖片,如果你看過一個叫《完美動物》的青春片……你一定不會說中國沒有導演拍簡單故事,但他們的野心,真的很大……

我很看好中國電影,因為很刺激,什麼可能性都有,但願中國導演不要都像阿米爾汗一樣,都去拍一個簡單的故事,我希望他們都有野心,這樣我就能看到很多爛片,也偶爾看見驚世駭俗的好片了!

以下原答案:


我只能盡量揣測如果我的閱片量也像提問者或者一些回答者那麼低,然後盡我所能說清楚。

你說的,張,陳,馮,三位導演也在《英雄》《無極》《夜宴》之後拍了一些你喜歡的那種類型的電影,比如《唐山大地震》《趙氏孤兒》《搜索》《千里走單騎》。

但這些電影表現平平。

你喜歡的阿米爾汗的電影大都是類型片,它們建立在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之上,印度寶萊塢的發展是連續的,有積累的,從業人員的經驗就更豐富,所以拍類型片比較純熟。

舉個栗子:哪怕是一個拿話筒的場務,他如果有足夠的經驗,就大概能理解導演想讓他把話筒舉多高,這種經驗不是書上寫的,是師父帶的,師父的師父就已經很純熟了,到了現在,自然徒弟也很熟。拍電影是好多人的事,從業人員素質和影片質量關係很大。

跟阿米爾汗的電影比,中國缺類型片,因為中國電影史發展是斷代的,文革徹底斷了,基本不拍片了,80年代拍的很自由,片子都很魔性,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90年代開始收緊。

不純熟,故事創造者和表現者都不太能講好故事,所以就有了你的感覺。

至於我看到有答主說《驢得水》,這個回答還是比較搞笑的。

話劇搬上銀幕是很近期才有的事,這種電影靠演員誇張的表演和劇本的文字功底,不太靠導演,和阿米爾汗的電影還是兩回事。

中國有大量講故事講的好的電影,比如《萬箭穿心》之類的……但如果你認為「故事好就是好電影」,其實很多國產電視劇都能滿足你的口味。

至於電視劇和電影的區別,我就不說了。

而且,阿米爾汗……其實……也一般吧……


先問一句,您看過超過10部阿米爾汗的電影么?

要求低一些吧,您看過超過10部印度電影么?

從印度能引進的或者是在網上被熱傳的,自然是優秀的作品,它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有什麼奇怪的?

即使如此,也有一部引進了中國的、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完全談不上好。

——《幻影車神3》。當然,你要說它比夜宴無極強我還是承認的。但你要說它比得上《英雄》那就是睜眼說瞎話。

然後說句帶點氣的:中國為什麼沒有口碑票房雙佳的電影你們心裡沒點那啥數么?

就因為每一部——對我說的就是每一部——票房高的國產片,都會有一大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藝術品位極其高超拳打戛納評委腳踢奧斯卡學院的超級影評人指出它們的幼稚和辣雞啊。

因為在中國,國產片口碑高的定義就是「好並且沒有幾個人看票房很低可以凸顯出我的逼格」啊。它怎麼可能跟票房共存?

戰狼2(豆瓣7.2,票房57億)你們也說口碑不行;

大聖歸來(豆瓣8.2,票房9.6億)你們也說口碑不行;

芳華(豆瓣7.8,票房14億)你們也說口碑不行;

湄公河行動(豆瓣8.0,票房12億)你們也說口碑不行;

老炮兒(豆瓣7.9,票房9億)你們也說口碑不行。

那怎麼辦?他們都沒有好好講故事,中國就是沒有口碑好的片,你們滿意了唄?

但《幻影車神3》,反而是好好講故事的呢。

我要強調的是,阿米爾汗的那幾部優秀作品(地球上的星星、三傻、我的神、摔跤吧爸爸),在印度絕對不是常態。最近印度的大片,反而更多的是《未知死亡》、《幻影車神3》這種「奇怪模仿好萊塢+寶萊塢特色舞蹈滿載」的怪異混合品。——是的,《未知死亡》也是阿米爾汗主演。

這裡再澄清一下,我不是針對阿米爾汗,阿米爾汗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人之一,他的許多作品體現的對印度的深情真的是令人感動的,一點都不憚於指出印度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卻又不存任何一分「你國藥丸」(而我國網上這種人可太多了)的意思,充滿了對光明美好的嚮往和呼籲所有人一起為此努力。真正的良心電影人。

正因如此,我不能看著阿米爾汗被用作你們表達某些偏執觀點的工具。

最後再說,張藝謀和他的《英雄》。你去市面上買任何一本中國電影史的書籍,看看其中的《英雄》的評價,對中國電影發展的意義,看看是不是所謂《無極》《夜宴》之流?

我們再看一組有趣的數據:英雄在北美上映,票房5371萬美元;媒體綜評(mtc)分數85分;爛番茄影評人新鮮度95%;imdb分數7.9。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片;香港金像獎14項提名其中7項獲獎。

妥妥的神作節奏。

舉個不恰當的栗子。你想像一下,在一個平行世界裡面,有美國人問「為什麼美國導演就不能像張藝謀一樣。為什麼都拍蝙蝠俠大戰超人、自殺小隊呢?」你是不是要覺得很玄幻?

然而我們還嫌《英雄》太爛了呢,我只能說,大家真的很嚴格。

畢竟奧斯卡10項提名4項獲獎,最佳外語片的《卧虎藏龍》,我們的豆瓣分也只有7.9,是不是也「野心太大不會講故事」啊?

我們真該為我國有如此嚴格的影迷而感到驕傲的呢!

然後再談一下,我國電影確實還有很多問題,這幾年市場極速發展之下,資本的大量湧入,帶來了大批量的無營養垃圾片,這個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這很大程度上,不是導演所能決定的。中國有沒有簡單拍故事的導演?即使是題主說到的張藝謀、馮小剛,《歸來》《芳華》也不是什麼「畫面野心黨」吧?新晉導演,徐浩峰的《師父》、路陽的《綉春刀》兩部開武俠片新風氣,題主就看不到么?獨立藝術電影,FIRST青年影展佳作頻出(黑處有什麼、八月、中邪),題主就看不到么?路邊野餐如此的驚艷,題主就不關注么?

以題主所說的《摔跤吧爸爸》為標準,熱血勵志電影,確實向來就不是中國所長,但林超賢也有拍《激戰》啊,口碑也不錯啊?即使有國產片debuff,豆瓣也有7.8分呢。

何況,一定要所有類型都好才算好么?你怎麼不說印度片十之八九都要塞進去歌舞很違和呢(當然,我個人很喜歡看印度歌舞片)?

中國一代代電影人的努力,我們在藝術上,歐洲三大獎也有相當的斬獲;商業上,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當然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但妄自菲薄,同樣不妥。

最後,總結一下中心思想:

  1. 中國有好片,你看得不夠多;
  2. 印度的好片也少,只是恰好被你看到了;
  3. 中國電影還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發展前景,但不可隨意否定;
  4. 嚴格很好,雙標要不得。

最後的最後,給題主一些建議:

上面我說得可能有些不友善,但真誠的說,誰都有過思慮不成熟的時候。如果真的熱愛電影,就多看片,看好片,尤其不要被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當你看了一千部、兩千部,再回頭看自己的這些問題,相信你也會有答案。


更新一下,評論有幾位在對我提出的具體某些影片是否好提出了爭議,我想說的是這很正常,也有過一些電影,我和其他我很認可的對電影非常有鑒賞力的朋友卻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個人喜好總是存在的嘛。

甚至我文中舉的部分片,我都將其列為口碑之作,但其實個人並不喜歡(具體是啥我就不說了)。然而總不能因為我不喜歡,就說它一定不好,喜歡的人就都沒有鑒賞力了。

我個人是希望以包容的心態去觀影,這不是說看什麼電影都覺得好,而是對於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觀點,也能認真去傾聽,即使還是無法說服自己,但至少能理解其他人為什麼這麼認為。求同存異,大家都是文明人嘛。

另:之前把幻影車神寫成極盜車神了(我對不起埃德加·賴特),趁沒人發現趕緊改過來!


沒有看過題主所說的《摔跤吧!爸爸》,但是看過一部伊朗電影《小鞋子》,講的也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挺感人的,但是場面宏大的電影也未必不能打動人。

選擇的題材不一樣而已,不需要這麼義憤填膺吧,可能中國浮誇的電影題材確實多了一點,但你確定中國沒有講「簡單故事」的優秀電影嗎?

你可以看看《驢得水》,不知道為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會是它,豆瓣評分8.3,雖然沒有題主的片子那麼高,但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這部電影嚴格意義上來說和「簡單的故事」有點偏差,因為它表現得更多的是一種戲劇性。劇情和場景都不宏大,甚至帶著一股濃濃的鄉村氣息。故事本身還是挺好的,真的如海報所說,「講個笑話,你可別哭」。但題主也許會嫌棄它土。可是中國相當一部分接地氣的題材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啊,它就是在講個簡單的故事,平凡人的故事,如果題主看不下去,又在這裡說中國沒有講簡單故事的好電影,那我也無話可說了。(可能我說話比較刻薄,誤傷題主請見諒。)

另外,每個題材都可以產生優秀的作品,導演也可以有自己的風格,就像以前的詩詞流派,蘇軾、辛棄疾的風格偏於豪邁,而柳永、李清照的風格則相對婉約。指責某種特定的風格是沒有必要的。

假如國外的電影都很宏大而中國的電影都局限於講普通的小故事,這個時候題主是不是又要倒過來問為什麼中國的電影這麼沒有野心?

也許是題主的潛意識裡缺乏民族自信心吧,我不是刻意嘲諷題主,我曾經也問過中二的問題,比如中國的科普頻道為什麼大部分時間都在播動物世界之類的紀錄片,而少有能喚醒青少年對物質規律思考並激發求知慾的題材,http://www.zhihu.com/question/49780791?iam=cb088a52c3c66ab6c3469d518d3f7f4b歡迎來懟。


這和投資人的口味也有關係

我們只說這一個原因

假如我是導演,我去拉贊助

我是不是要把自己的電影說的特別高大上才好拿來錢

我去給投資人說,我要拍個小故事,家長里短的,你贊助兩個億吧,人家會不會把我打出去?

這是一個資源社會,很多事情做成什麼樣子,真正的決定權在擁有資源的人手裡

瘋狂的石頭就是講的屌絲的故事

不過要是沒有劉德華贊助的五百萬,並且還不進行任何干涉,恐怕也拍不出來

問題是哪有那麼多劉德華這樣的投資人啊

大部分人都是要求宏大要求牛逼要求獲獎要求票房

順便再要求自己女朋友給安排一個角色

導演也是打工的

大導演也就算打工仔中的王者罷了

我不知道你是幹什麼工作的

你敢不敢給你老闆說我們不要做同行中的領先好不好

做個安靜的小公司多好啊


其實,中國這些導演也不是沒拍過好片子,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你看過就會說真尼瑪好片子,阿米爾汗這些電影真的比不了!

只不過他們現在拍的都不好,誰知道為什麼呢,故事大了就散,小了就單調無味,就拿妖貓傳來說,是個非常有趣的小說,但是拍出來差了點韻味,張藝謀的歸來,也沒有了味道,故事沒講好,跟故事大小沒有任何關係


  1. 電影是視聽藝術,通過聲音和畫面在熒幕上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是最重要的,劇本也是為它服務的,電影在完全擯棄敘事的情況下也可以產生較高的藝術價值;
  2. 中國電影和中國導演又集體被黑,楊德昌聽了想跳出來打人。


你們這些人,竟然沒人提《霸王別姬》!

差評!


更新,引述一段自己在另一個回答下的評論,算是對於《摔跤》一片和阿米爾汗的個人定論:

阿其實是個短板明顯,長板極長的影人(說不清他算不算導演,用影人比較合適),優點是劇作能力(三大名作都有參與劇本)、幽默節奏把控、通俗商業片範疇內的內涵挖掘、甚至動作調度(摔跤這種運動能拍到這種視覺震撼度真的不容易)都在世界頂尖級,但另一方面整體節奏把控(印度長片的通病)、劇本的刻意感和主角光環度、某些敘事技法的陳舊度(如摔跤爸爸里的反派教練人設)上,簡直連「平庸的好」級都達不到。在總體完成度上,馮小剛的潘金蓮拉出來完爆阿的任何一作,拿姜文出來簡直欺負人。不過我覺得他在pk中的「童真」其實正是他在國內如此高評的最大原因,這種「即使生活如此草蛋我還是能笑著活下去」的精神狀態,似乎根植於印度特有的宗教氛圍(在其他印度影片如蘿莉的猴神大叔等片中也是一以貫之),對於國內影人,要不太苦大仇深,要不太諷刺,再不就乾脆玩世不恭了,對於觀眾,多數喜劇要不俗的沒邊(麻花大鵬),要不看似親民實則精英疏離(馮與姜文),再不就是流里流氣(寧浩),很少有阿米爾汗這種印度影人的童真感和乾淨感,這才是他們電影「好看」的源泉,影片的實際質地反在其次了。

----------------------------------------------------------------------------------------------

原答案:

基本同意 @枚五和 @junf兩位答主對問題的回答,站在「為什麼《摔跤爸爸》這種片子很少見」的角度上,我們的類型片有斷代,商業類型片總體質量平庸是顯見的。當然隨著電影工業發展,足量資本注入,這個問題正在快速地「被解決」,10年以降,我國商業片中出現了《讓子彈飛》、《尋龍訣》、《夏洛特煩惱》、《激戰》、《親愛的》、《心花路放》、《狄仁傑系列》等一批口碑與票房雙贏的作品(商業上太成功的《泰囧》、《湄公河》、《戰狼》反而有點過猶不及,個人觀感並不太佳)。此外,國產動畫復活(還遠遠不敢說崛起),寧浩、陳可辛等人對類型片的深耕,麻花、大鵬對喜劇的工業化製作,烏爾善對視效大片的探索,林超賢對體育片和戰爭片的補位,也都是非常可喜的現象。也許我們確實還缺乏阿米爾汗這種對商業與影片深度平衡得如此到位的電影人,但單就電影工業整體的發展程度而言,我們和印度並沒有什麼大差距,題主的疑問,反而體現出對電影認知的狹隘(好故事才是好電影這種認知,實在是國內最詭異的一個電影觀謬論)、閱片量的不足、以及對國片的偏見和不了解。

另外需要說一句,阿米爾汗是厲害,但,印度也有且只有一個阿米爾汗,其他電影人在作品質量、國際影響力上的與他的差距太過明顯,其個人的優秀無法替代整個印度電影的水準(《猴神大叔》這種准優秀的作品我們一點兒不缺)。何況阿米爾汗並不完美,三大名作(《極盜車神》之類阿式庸作估計題主不一定知道......),三傻的「散」(故事冗長,節奏如流水賬)、pk的「滿」(太想塞進東西導致主題反被削弱)、摔跤的「圓」與「舊」(講故事太套路,國家隊教練被設計成純粹的反派和小丑,這在當代類型片中都是盡量被迴避的准淘汰式技法),也都是肉眼可見,把他當做高山仰止的對象號召中國電影學習,老實說也實在有點妄自菲薄。拋開姜文、賈樟柯、陳凱歌之類骨子裡文藝的導演(僅就電影水準本身而言,姜、賈的平均水平和藝術水準反而穩在阿米爾汗之上),我們照樣有馮小剛、寧浩這種能在商業和深度上切換自如的電影人(現在的年輕人恐怕不曾體會過天下無賊年代全國票房四分之一盡歸於馮的恐怖)。

而至於我們的大導演為什麼喜歡「大場面」么……那是另外一個問題,而且人家拿的到資源玩兒情懷是本事,題主你是管不了也吐槽不著啊,早日認識到世界根本不會按我們普通人的意志轉是正途,何況你的這個意志也真的不是很有趣呢。

以上。


英雄有張曼玉如臻化境的演繹和大量意味深長的留白,有奧斯卡提名傍身。

摔跤吧爸爸有啥?滿腦子的雞湯和煽情的畫面。

就像一篇寫出深度的高考作文和一篇滿分小學生作文相比。

高下立判。


前面有個答主對《摔爸》已經夠客氣了,講道理摔爸的缺陷實在是太明顯。你別看它誠意很足,其實創作理念真的是相當落後。

那位答主已經明確點出摔爸把國家隊教練設置為反派,用正邪二分的方法玩貶低一方反襯另一方英明的手法。

其實不止如此,這種手法在全片里存在很多,而且還有另一層面的問題就是——因為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國家隊教練們看完電影后大為感動,順便起訴了片方。

為什麼我說這種手法在片中不少呢?

想想主角的奮鬥史吧。

剪髮吃肉,剋制慾望,成績提高。

蓄髮打扮,看場電影,成績墜落——儘管她不誤國家隊訓練。

翻譯過來給看不懂的人就是,成績來自生活方式,大城市現代女孩的的生活方式被設置為「墮落」,用來反襯爸爸鄉村式的正確英明。

說到這裡明白了吧。這片子的核心就在於——先有正確英明的爸爸後有天,全世界在爸爸面前犯錯來反襯爸爸的正確。

問題還有很多,之後更


因為你看的電影少


你不知道遊戲圈裡都是些什麼人,一張嘴就是秒gta秒血源什麼的


感覺題主的煩躁點莫名其妙

你能要求一隻雞下的每一個蛋都形狀完美味道鮮美嗎?

導演也是人,也有行差踏錯的時候,王晶拍一堆爛片,可他也能拍出來追龍這樣的好片子,你喜歡什麼就去看什麼好了,中國又不是只有這一個導演,國產電影滿足不了還有國外的排隊等著填補。

非要憂心天下?就不能好好享受做個皇帝嗎?


好好問問題拉上我阿米幹嘛。。。不要給阿米爾汗招黑。。


我想題主想問的不僅僅是,為什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不好好拍片子,而是以他們三位為代表的,國內知名導演以及不那麼知名導演為什麼拍的都是爛片?我想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有類似疑問的人其實有很多,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喜愛電影,關注電影,就會發現國內不乏優秀的電影,以及提問者口中好好說故事的電影。

張藝謀早期電影《活著》《大紅燈籠好好掛》《秋菊打官司》《菊豆》《紅高粱》等。陳凱歌早期電影《黃土地》《孩子王》等,《霸王別姬》自是更不用說,但是題主一部也沒有提到。這些電影可以說是對於「社會」以及「人」的關注與剖析,似乎更符合題主認知中好好說故事的影片類型,題材比較接地氣,觀眾也會覺得這些故事 這些人可能就在自己身邊,容易引起思考引發共鳴,而與之相對立的,是題目中出現的《無極》《夜宴》《英雄》等離我們生活比較遠的題材,拍不好不免容易讓人有假、大、空的觀感,脫離了群眾,自然成為了別人口中的不好好說故事,現不論這樣幾種類型的片子孰高孰低,畢竟不是寫影評。

如果你有著類似疑問,對於電影有著喜愛,並且想要了解電影,而不是為了裝個逼,就不會人云亦云,認為國外來的都是好電影,國內電影都是爛片,就會發現國內不是沒有優秀電影,也不是拍不出好電影。

不可否認,《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優秀的電影,阿米爾汗演技精湛,故事完整,通俗易懂,更是國民高的一個原因,但是他的優秀更多的是建立在印度那個有著種姓制度的特殊的社會環境下的,眾所周知的印度強姦案頻發,女性地位低下,因此一部摔跤吧對於印度來說可以說是一部里程碑式意義的影片,它不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印象中印度的愛情片,歌舞片,它是帶有社會責任感的,直面了印度的社會問題,引起印度的轟動以及大家的廣泛關注,卻顯然與中國以及其他很多國家國情不符。所以其實一部影片不僅僅是說一個故事,還需要聯繫它當時的社會環境,如果拋開這些外在因素,以及對於大眾情緒的煽動,它其實對於大家來說,只能說是一部較為完整的故事,並沒有那麼深刻複雜。

再說回國內電影,(其實也可以說包括電視劇了)爛片多嗎?非常多,多得不得了。但是難道真的都是爛片么?也真的不是。

由於近些年,大量的資本湧向了影視行業,但是國內的影視行業卻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運營模式,就造成例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的小鮮肉天價片酬,演員軋戲等問題。資本湧入市場,投資方為你一部戲投資,它是為了什麼?為了情懷?為了社會責任感?不可能的,它是為了賺錢。(當然我不是否認有的資方確實是有情懷的,但是也是建立在他有錢,賺了錢的基礎上,才能去投資一些看起來就賺不了什麼錢的文藝片,畢竟如果完全不賺錢,他吃西北風去)

那麼什麼是一看就能爆,就會引發大家火速關注的片子?必然是有著頂級的流量,再配上明明瑪麗蘇滿滿卻能引發各種女友粉男友粉老婆粉老公粉真愛粉遐想的台詞,大家一起在電影院尖叫,好帥啊 好美啊 好撩人啊,組團去看,一刷二刷三刷去看,這樣的片子,你多看一次,就讓資本多看到了一絲希望,下一次就更加毫不留情的用流量配瑪麗蘇來辣你的眼睛。你可以否認你自己不是這樣的,但是你無法否認,別人為他們花錢是有多樂意多積極。

這張圖是曾經某一劇出來的時候,有人指出了劇中不嚴謹的地方,而被網友群嘲。

雖然不是電影,但是也可以代表很多人的想法從而說明一些現象了。

我先去睡覺了。。。醒了再寫


因為有太多人的眼神和您一樣不太好


首先我們要有一顆認真的心,講究的心,把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儘力做好,

比如問問題不帶錯別字。

…………以下是補充回答………………

說說我認為的,為什麼我們能看到的印度的電影這麼吸引人。

我很喜歡印度電影,最喜歡的是沙魯克汗和阿米爾汗。感覺沙魯克汗非常純粹,是個很有魅力的人。阿米爾汗非常廣博,是個有思想的人。慢慢的,我喜歡上了大學時期還覺得奇怪的印度歌舞,音樂響起來就讓我想到永恆的春夏,清涼的晨昏,歡樂的人群,遙遠的田園,可愛的英語口音。

每當有豪華的場景,我會想,在印度大多數貧苦人民的眼中,這大概就是天堂。他們太苦了,他們生活的環境也太混亂,而苦難中的人們對於美好的嚮往是無比強烈的。比如,跨越了世俗觀念的自由戀愛、超越宗教矛盾與國家衝突的人性大愛、打破女孩悲劇宿命的選擇,等等。

這些內容,也是我們這個國家面臨過的,或者正在面臨的。多麼容易產生共鳴啊!

從我們能看到的印度優秀電影中,能感覺他們真的是站在人的角度上,去審視、思索、展現他們內心幸福的真諦。每一句台詞,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場景,都在用心傳達他們想要表現的東西。專心,專業。

但不是所有的印度電影都這麼精彩,也不是所有的國產電影都很爛。我們也有很多經典的電影啊,目前爛電影多的話,和我們整個國家處於這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有關係吧。

看過的電影不多,暫時說到這裡吧,虎頭蛇尾,見諒。


畢竟藝術商業一把抓,都想一部到位,一片成名


謝邀,阿米爾汗好像只在《摔跤吧爸爸》(如果不對請指正)里參與了一部分導演還是製片人的工作,其他電影都只是主演,他背後是有寶萊塢的。其實和演員對比更合適,不過和演員比我們更不怕,有星爺呢!

中國有好的導演,這些導演有自己的風格,其中不乏比阿米爾汗還要優秀的。

張藝謀前幾年一直被網友罵,說他拿中國舊社會的醜惡陰暗取悅外國觀眾拿獎,再看現在對阿米爾汗的一片吹捧說他敢於用電影披露這個抨擊那個,雙標真的挺嚴重的。


說實話我覺得摔跤吧爸爸拍的有一點一般,或者說過譽了。

我買票去電影院看的,看到前面一點知道大概背景之後,我就猜到了整個電影的脈絡而且都猜對了( ?,_?) 導致整個電影索然無味。

如果一個導演的追求就是把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拍好的話,那麼電影也就只能定格在一個可以猜到結局的小故事裡。

我也是學編導的(學渣本渣)在我看來之所以電影可以發展到現在,就是因為有許多導演有著不同追求。可能他們拍的片並不都是好片經典片,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就否定他們所有的內容,並不是每個導演都想拍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 ( ?,_?) 電影都是導演世界觀的具象化,中國好導演爛片層出不窮的現象(我覺得)和市場有一定關係,一些大場面大製作的爛片要是在沉澱幾年,編劇再仔細琢磨琢磨,未嘗不會變成一部好片,但是前期投入著急回本、部分受眾並不能準確認知電影的好壞(我之前看電影就只看宣傳力度)、導演的過分自信(逃)都導致一些電影「流產」

可要是真如題主說的哪樣的話???所有電影都是以小見大的小故事,大概題主又會問「為什麼沒有像xx大場面肯定是拍不出來中國導演xx"


這種題主就是馮小剛所說的垃圾觀眾。

中國的好片也很多,可惜你例舉不出來。

就算別人告訴你這是個神片了,你也會說一句我看不懂。

來,說說你對刺客聶隱娘有什麼看法。

估計你都沒看過吧。

把英雄和無極放在一起?????


你提問的時候帶腦子了嗎?


希望題豬分得清什麼是導演,什麼是演員,蟹蟹


因為你閱片量太少


首先汗叔的作品也未必都是精品 近期的這幾部還算佳作 之前的呢?引進美國的大片肯定是過審後具有一定商業價值的。口碑好不好不用太多考慮 能賣就好(生化危機系列 敢死隊系列 後幾部的變形金剛等等)這幾年好萊塢的作品走下埔路 但是爛片只要能賣到中國 中國就可以把票房拉起來了,肯定賺得鍋滿盆滿。引進印度(汗叔接連幾部),泰國(天才槍手)或者其他一些非美國的作品的時候肯定這些電影在當地取得了好口碑和高票房的肯定。所以好故事的質量保證可見一斑。

國內導演不是沒有好故事 中國這麼長遠的文化 隨便拿出來編一段就可歌可泣,關鍵是真的都能完全拿出來講嗎?光腚總局(能吸引大眾興趣的往往都是被和諧或者不能太多提及的部分)。電影:活著,天浴(蹭下小鹿姨的熱度),盲井,盲山 都算是接地氣的故事 鬼子來了之類也是 怎麼就不讓上呢?許三觀賣血記出自余華的作品 也是好故事 曾一度引起姜文興趣 但是他明白即便拍了也肯定不讓放映,沒有人會投資才作罷。最後被韓國買走拍攝放映。

所以知名導演們可能不是不願意講好的故事 有口難說啊 希望後來人可以突破這塊壁壘。


簡單的故事不代表好拍。

就像做飯一樣,越是食材簡單的菜越考驗功力,比如土豆絲,炒青菜。食材切的大小、火力、時間把控、油和鹽的量控制都是在毫釐之間。

拍戲也一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必須輔以極大的耐心和誠意、超強的節奏把控能力和鏡頭感、敘事技巧等等。

相反越是宏大的、感人的、賣情懷的相對容易拍一點,或者說各有各的難,並不是故事簡單拍起來就簡單。


不可否認,毋庸置疑,中國的大部分導演都保留著一種古代文人思想,他們往往想通過敘事表達出某種人生哲理亦或是某種感悟,這固然很好,但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忘記了對於觀眾來說,理解認同一個道理,需要一個完整的好故事,中國導演們忽略了故事的重要性,將道理建立在了支離破碎的故事上,打動得了自己,打動不了別人。

至於人們說印度許多電影的好,這同樣不可否認,但終歸到底,他們想講的道理並不那麼深刻,所以建立在簡單的故事上,足以讓觀眾認同。


英雄還行吧,沒有其他幾部那麼爛。


客觀的說,是要平衡的意見太多了


這個問題同樣也困惑了我很久。國產的爛片,特別是動則投資數億的巨型爛片,甚至有些是有過良好作品的知名導演和演員參與的巨型爛片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連我們這些不是電影從業人員的觀眾都能一眼看出來這些電影從劇情、道具場景再到思想內涵上一無是處。那那些導演、製片、演員甚至投資方都是電影領域的專業人士,多少都會有一些自己基本都專業素養吧。說的難聽點,一些電影專業大學生拍的畢業作品都在劇情台詞上可以碾壓一些所謂大作,主要限制他們的只是成本而已。簡而言之,就是有些電影劇本或者概設只要正常審美的人看一遍都知道這些拍出來肯定是辣雞,為什麼那些擁有專業素養的從業人員還願意接手,排除各種商業上的許多強制因素,難道就沒有一個製作人有能力完全照自己的意願拍一部自己滿意的作品嗎?好像也不是,我感覺是真的拍不出。


樓主問得好,道出了我們這些平民電影愛好者的心聲。

曾經」寄幾個兒」想過此問題,沒有找到固定答案,也可能看的電影太少,沒有看到印象深刻的此類國產電影吧。

個人有兩個思慮,呈與諸君公論之

1,歌中所唱「這睡獅濺已醒」,醒來時,國家的狀態是伸懶腰,打哈欠及咆哮之,祖國的文化產業先驅們可能也正想通過咆哮,來告知世界一個強烈聲音

2,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會不會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需要求助大神們解讀)?

3,如1所說,睡獅起床抽的太厲害,很可能有副作用,各大名導並不是愛這個劇本,很多是礙於面子來拍的...如馮老師曾經說過,欠某人的情,故每年拍一部喜歡的,如《甲方乙方》、《1942》《唐山大地震》再拍一部沒那麼滿意的,如《夜宴》(哈姆雷特老劇本披個中國大地主階級的外衣)

現腦子日漸放空,很多話會有許多bug,給人感覺如遊泳時碰上一群幼年食人魚,想趕走沒意志,趕不走咬得疼...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正,謝謝


謝謝你的信任。

說到這個話題,先跑題一下哈。我突然覺得非常理解那些喜歡看韓劇的人了。我在大學期間也看過幾部韓劇的。《看了又看》,《搞笑一家人》都讓人笑中帶淚,一集接著一集,看完才過癮。其實都是一些家庭瑣事,打打鬧鬧哭哭笑笑,每一集都有一件小事,完整而充滿溫暖和愛,還有那麼一點點收穫。不是每部韓劇都是肥皂劇的。

電影也一樣,有的導演擅長以小見大。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數億人心甘情願買單。中國的導演沒有幾個有自己個性的,他們都是市場化催生的利益孵化器。也許剛出道時還有那麼點個性,慢慢地被利益驅使,本質變了。除了用些高科技,顯得有點技術含量外,搞得很離奇很懸很宏大很高大尚很讓人不解看不懂,才覺得高明,是大導演所為,其他的都是怎麼利益最大化怎麼來。他們的野心其實也不大,只不過為了票子票房,他們知道再拍也拍不出奧斯卡,還是求實點吧。

就像當年的《無極》,看過後大家總結一句: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去年票房最高的《戰狼2》我卻沒興趣看,是不是我另類無知無趣?有時候我也想強迫自己去理解電影,超濃縮的120+分鐘講述一個或複雜或傳說或者歷史或者超地球的故事,讓人理解接受產生共鳴引起轟動還要賺大錢,不那麼容易做到的,是不是我們應該更寬容的去對待這些導演的作品?這才是我們這些善良的人應該做的?但是我又不能接受,一個極為淺薄的人,沒什麼文化,道聽途說一個不完整的故事,編造太多不靠邊的情節,請些流量明星或者影視大咖來博眼球,各種貼心的打動人心的宣傳造勢,忽悠我們這些孤陋寡聞的人走進電影院,浪費我們的時間,辜負我們美好的願望。

我非常高興的是,現在許多喜歡觀影的大眾品味審美欣賞的能力不斷提高了。不再那麼盲目,也不會被那麼輕易欺騙。從故事本身的深度去品評一部電影,不單純看出演的明星的臉了。

我有一個自己甄別一部電影是否值得去影院觀看的標準,只是個人愚見:導演的經典作品數量,作品的深度,參演演員的演技及品格是否在線,能德藝雙馨的就更好了。看這個導演的品性,看參演人的品性,基本上這樣的電影還是看過不後悔的。我們只能盼望一批批導演能夠對得起自己曾經上過的學讀過的書,不那麼離譜就好了。好好講一個故事,有始有終,至少講完一個不讓人氣憤的故事。


視界不一樣,脖子上那玩意兒水平就不同。


標題應該加個詞,「知名」導演。有些中國爛片拍的故事真的很簡單很簡單……


一樣的劇情中國導演拍出來都是罵,外國導演就是讚美。這就是原因。


孩子,我不確定你今年幾歲但是通過你的言辭來判斷,你的意識應該是十七八歲,稍微成熟一點,會思考人生來為何,也會思考一些大人才思考的問題,比如電影方面你就說了幾個人名!這點我那時候也會,但是通過後續幾年觀看了很多電影,再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自己再跳出思考者本身,從一個實踐者的角度來看待的話,我就會不斷的覺得曾經的自己是個傻逼!!沒錯,《三傻》和你列舉的那幾部電影年代相差不大,可是你有查閱一下他們的導演是同一個人嗎?以及那時候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氛圍,阿米只是主演,你拿他跟導演比較,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拿你列舉的幾部電影的主演一起比較,比如張國榮,他的成績相比之下會遜色嗎?


這我就不樂意了,你拿這幾個導演最差的去和人家最好的比結果顯而易見。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這三人好片子多的是,要不也沒今天的地位,你自動忽略了我們還能說什麼


故事講爛了,跟野心也沒什麼關係,只是說明了導演功底不行。

再說故事簡單的電影,就不能野心嗎?比如伯格曼的《處女泉》。


因為你無知且自大,中國不是沒有好片作品但你不會看,印度爛片也多的是但你看不到。


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這種各大大小電影節獎都拿到手軟的人。你居然告訴我他們不會講好一個故事。

張藝謀,閉著眼睛隨便說,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就算你舉例的英雄,大概你不知道哪一部電影是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

馮小剛,甲方乙方,集結號,一九四二。做演員都能拿影帝。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

陳凱歌。提陳凱歌,用他的霸王別姬比,太欺負人。就像大學生吊打小學生一樣,就算後來被人詬病江郎才盡。照樣還是拍出了百花深處這樣讓人驚艷的片子。

天天只盯著被水軍炒爛的片子,是不可能得出中國電影的真實水平的。大導演不說,這些年,小成本拍的又厲害的片子多了去了,心迷宮,路邊野餐等等,算上紀錄片就更多了。但是一般人的認知里紀錄片電影不算電影,這裡就姑且不談。

所以說,評論電影,往往不能用大多數的爛片代表少部分優秀的片子,畢竟那些優秀的片子才代表著中國電影的高度。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現在中國的優秀導遊太少了。

好像青黃不接的樣子。


把第五代導演八九十年代的作品看完,你就知道自己說錯多少了。


電影還是百花齊放比較好。至於第五代導演,他們也有很多好好講故事的電影。張藝謀的《英雄》是開啟中國大片時代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


一葉障目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題主這樣的人,甚至沒有去細細品過某個片子,就要去指責,比如 英雄。你可以說他故事單薄,也可以說他敘事混亂,但是沖著他各個段落的顏色風格,畫面匹配,我就選擇不聽你們罵這個片子了。


提這個問題的樓主,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多看多聽多思考,加油。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這麼踩「英雄」?有點厲害啊。

少看點好萊塢多看點電影吧。

舒緩情緒的嘲諷一下其實我自己看的電影也很少。

為什麼我們國家優秀的藝術電影人活不下去題主心裡得有點數吧。

阿米爾汗追求的是變革和教育,這兩個目的都是必然和上座率掛鉤的,恰好戳准了題主的點。真要馮小剛芳華不拍去拍私人訂製?恰恰就是題主這類人逼得他去拍私人訂製。

好吧我又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

阿米爾汗很優秀,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人之一,對不起我實在是反感一味地認為別人好但其實完全沒有花費努力去了解自己人付出了多少就瞎指責的人。


英雄我反覆看了三四遍,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新的發現,無論是音樂,畫面還是對白。

摔跤我就看了一遍,第二次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中國這老三位拍文藝片還成。拍商業片就真的爛。覺得中國老一代導演最好的是姜文 。


也有簡單的導演呀

他們不僅故事簡單

目的也簡單

他們就想賺錢~


鹿蜀:不招待見的大片——《忍者神龜2》影評zhuanlan.zhihu.com圖標

缺乏恆常標準,激情隨時滿滿的:自然是業餘的;

不能從全行業整個產業生態鏈著眼看問題,具體到了事件往往就是各說個話、津津有味、蠻有道理的:當然是底層的;

自己能力不行,東西又拍出來了。為了讓自己有理由活下去,只好騙自己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這就是我想要的風格」:顯然是無能的。


你說無極和夜宴就算了,你說英雄,我就不開心了。這部電影在國外的票房和口碑你怕是不清楚。


我昨天又看了一遍讓子彈飛


我隨意揣測了一下題主的意思,應該是說小故事不代表不能出好作品。中國導演的怎麼不喜歡拍優秀小故事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挺中肯的啊,希望看到更多優秀的但是更趨於平凡的故事,而不是上來就主題恢弘,橫貫上下五千年。

但是吧,這種橫貫上下五千年的片子咱也得有啊。張藝謀的英雄,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都有他們存在的道理。不能說你喜歡小故事,就不讓大導演們拍大故事了呀。只要能力優秀,一樣可以在大故事上獲得很高的完成度啊。

所以,說到底,片子好才是硬道理。


大學以來電影沒少看,基本國內上映口碑還可以的都會去看,就我看到的而言國產電影的確有差距,近年給我印象深刻的就一部《驢得水》,其他戰狼,湄公河行動之類都是中規中矩的電影,沒什麼好批評的,但也就那樣。跟《摔跤吧爸爸》、《敦刻爾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些比差得還是很多,中場戰事雖然是李安的作品,但跟國產倆字卻是不沾邊的,他的電影完全是美國化的。國產電影的確是成長空間很大。


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拍電影是為什麼?不就是為了觀眾喜歡嗎?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感官的刺激,心靈的共鳴。票房其實就是最好的說明,好電影差電影就這麼簡單,用票房說話。

你再陽春白雪沒人看,還不是白搭,也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的電影就是拍的不好,什麼也別說,觀眾不認可,這部電影就是失敗。

你再下里巴人,有票房就說明觀眾多,觀眾多不就說明大家喜歡嗎?那不就是達到了創作者的目的了嗎?觀眾認可,那就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中國不乏好電影,也不乏好導演,好演員。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的好電影出現的。據說《不問西東》就是一部好電影,額還沒時間去看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大陸拍不出《一隻狗的使命》這種類型的片子?
桃姐接到劉德華和他的朋友們的電話,為什麼很快的掛掉了?
《失戀33天》反映了主流社會文化中對什麼的需求?
為什麼中國電影質量不高,與哪些因素有關?
為什麼現在的華語電影大多質量不高?

TAG:電影 | 奧斯卡 | 華語電影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