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衰退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弊?

東北近年來,人口不斷流出,加之出生率低,老齡化嚴重,養老金也出現虧空,經濟發展緩慢。但從另一方面看,隨著東北人口下降,會出現人少地多的情況,加上機械化農業不斷發展,東北的人均gdp反而會上升,有的人說等於走北歐模式。對於這兩種觀點,大家怎麼看呢?


北歐也不是靠農業發家的,挪威有油氣資源、北愛爾蘭靠低稅率吸引大企業投資,這些國家人口縱使幾百萬,仍舊是二三產業佔主導。

而農業先進的美國第一產業只佔GDP的1%,佔比還在下降。

東北三省1億人口想靠減少人口,發展農業發家致富?這個說法很可笑。

看了答案,都在探討東北衰退的理由,可以總結出兩條,人口流出和國企臃腫。

但是這並不能解釋東北的衰落。

就拿2016年名義GDP暴跌的遼寧來看。

2015年末遼寧戶籍總人口4270.8萬,常住人口4382萬人。凈流入111.2萬人。

遼寧哪裡流出了?

好吧,可能你說遼寧不準,要看黑龍江和吉林的數據。

2015年末 黑龍江戶籍人口3898萬,常住人口3812萬,凈流出86萬人。

2015年末 吉林戶籍人口2729萬,常住人口2753萬,凈流入24萬人。

可以看出,所謂的東北人口大量流出是個偽命題,東北有人口流出問題的只有黑龍江,遼寧和吉林兩省都是人口凈流入省份。

再來看看最近幾年的經濟明星四川。

2015年末四川戶籍人口8204萬,常住人口9132.6萬,凈流出人口928.6萬。

東北三省整體算起來有50萬的凈流入人口,相反四川才是真正的人口流失大省,多達近千萬人口流動在全國,何來全國到處是東北人這一說?全國到處有東北人不假,東北不也到處是全國各地人,不少人回答反覆提及東北人口流出其實是以訛傳訛。

另外一個話題,國企,很多人談到東北問題總繞不開國企,東北國企是臃腫,但是有多臃腫,有具體的定義嗎?很多回答里總是反覆提及東北官僚氣太濃、東北人計劃經濟思想不幹實事、混吃等死,好像在全國市場經濟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東北還維持著改開前那一套一樣。假如東北聽從這些人的意見,順應市場化了,東北的經濟就能迅速步入快車道。

然而我找來了數據,2015年最新統計的遼寧民營經濟佔據遼寧經濟產值的68%。

咦,說好的東北國企臃腫呢?

好,再來看看民營經濟的標杆省廣東,2015年廣東經濟產值中民營經濟佔53.4%,說起國企拖累經濟這個稱號送給廣東最恰當,但貌似國企佔比龐大的廣東,經濟反而沒受影響。

看到這裡可能還有人會說廣東外資多啊,或者說遼寧的民營經濟雖然多,但是都是國企轉化(潛台詞就是我不信這是真的,這裡面一定有問題!),應該要比外資,外資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經濟的真正活力。

當然我也找來了2014年的《中國城市外資吸引力研究報道》。遼寧外資吸引力排名全國各省第二,300多個城市中,大連的外資使用量排名首位,瀋陽也進入了十強。

所以不比說民營經濟之外,如果光比外資,遼寧的佔比依然全國領先。

好了,看到這裡肯定還會有人在想,東北至少是遼寧民營經濟活躍、人口也沒流出,經濟是怎麼衰退的?可能有人又會想到,東北留不住人才。

而2015年國家統計局作出的調查。遼寧本科大學生比例居全國各省第二,僅次於陝西。遼寧研究生比例全國各省第四。211重點大學各省第十,也高於全國平均10%以上。其他高等院校全國第二。綜合教育得分遼寧全國各省第一。吉林和黑龍江綜合教育得分也排在了全國第三和第四,屬於中國人才保有量最頂尖的省份。各項人才儲備的指標遠遠領先於廣東。

2016年遼寧瀋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排在了全國300多個城市中第一位,說瀋陽是中國教育首善之城也不為過。

所以人才流出、人口流出、國企臃腫,其實都不是現階段遼寧的問題。

但是作為東北代表的遼寧經濟卻衰落了,遼寧的衰落肯定不是空穴來風,也有人提出了老齡化這個觀點,很多人都大約知道東北生育率低,老齡化高,但是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卻很少有人知道。我特意也花時間根據遼寧歷年常住人口數和人口出生率統計出來了遼寧歷年的出生人口。

可以看在這個數據中,遼寧最早的年份出生人口有35.8萬人,而1998年就跌破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記錄,當年僅出生32.3萬人口,這個人口出生率比現在的日本還要低。

遼寧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出現在1963年,當年出生130.3萬人,而最低的年份出現在2012年,只出生了25萬人。而日本戰後團塊世代三年平均每年出生200萬人口,直到2016年日本仍有97萬的出生人口。

很多人都說東北未富先老,以為東北最誇張不過是走了發達國家的老路。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日本以及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從沒有出現過東北如此懸殊的出生人口結構,東北的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案例。

遼寧1963年受毛時代的鼓勵生育政策,生育率最高點超過9.0,同年日本只有3.5左右,遼寧這個生育率幾乎創下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紀錄,而進入2000年之後國家統計局數據中遼寧生育率只有0.7,同樣創下了人類歷史上的最低記錄(日本生育率1.5)

整個東北現在的人口大頭集中在20歲~65歲之間,從2010年開始遼寧的老齡化就開始跳水。

很多人都用東北人口流出來形容東北的人口困境,其實東北的人口困境不是來自外界的吸引,而來自內部的崩塌。

從現在開始,遼寧每年都會減少相當於總人口1%~2%的勞動力,也相當於勞動力市場3%以上的勞動人口,與之相反的是老齡人口會呈現幾何形狀的暴增。

2015年遼寧60歲以上人口老齡化19.7%,15歲以下少兒比重9%。20歲~60歲人口佔據了遼寧總人口的65%。

遼寧現在的供養比是,6個勞動力供養2個老人,符合人類社會3:1的養老標準,遼寧現在養老金也剛好可以平衡收支。

我做過一個模型,這個模型雖然有一些小瑕疵,但大致可以反應遼寧維持現有生育率未來的人口結構變化。

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未來遼寧總人口會大量減少,與之伴隨著的是老年人反比的暴增。

到2080年遼寧人均壽命增長到頭之後,遼寧的預期老齡化會維持在73%,工作人口比重維持在22%,平均2個勞動力供養7個老人,養老金體系自然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理由,而實際上遼寧養老金應該也會在2020年左右出現跟黑龍江一樣入不敷出的情況,轉而由國家財政報銷,往後報銷比例會逐漸增長至國家財政也承擔不起的地步。

綜上,東北衰退對國家當然是壞事。

遼寧就算是人口這樣暴跌,到2100年還會有922萬人口,仍然需要大量的二三產業。

美國發展到如今農業占只佔到了經濟總量的1%,未來技術革命後可能連0.1%都不到了。

單純靠糧食養活不了東北人,其實未來的經濟發展形勢看,對於人口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100年前法國人天真的以為一輛火車就可以替代1萬駕馬車,一條流水線可以替代10萬個紡織女工,還需要人幹什麼?所以法國接受了馬爾薩斯的觀點放棄生育更多的孩子,人口被當時鼓勵生育的德國趕超。

然而真正工業化後,法國人才發現,一個新興產業的出現,會連帶著出現更多的產業集群,人力變得更加稀缺,產業進步的國家當然也有很多人失業,但這些國家的人並不是被迫失業,而是年輕人不再參與父輩的低端工作主動失業,所以可以看到就算是義大利年輕人失業率超過20%,依然有大量的中東勞工奔走於義大利的街頭疲於工作,這些義大利年輕人也可以選擇那些中東勞工的工作,但是他們寧願失業也不想干那些低端工作。

在可見的未來,石油、礦產、糧食等自然資源在經濟中的比重會越來越低,下一波的智能革命就要來了,馬雲說過一個老人80歲還在搞創新這是恥辱,創新是年輕人的事,而東北未來創新很遺憾只能靠老年人驅動。

(下圖2016年各省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黑龍江糧食自給率400%,農村人口逐漸大幅度減少,但黑龍江的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僅低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也是全國倒數第一。也印證者我的觀點農業占經濟比重會越來越低,所帶動的收入增長也會越來越小。)

(2017年上半年黑龍江農村人口大幅減少,相反的是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下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依然排在全國倒數第一,靠減少人口種糧救不了東北。)

整個東北未來的情況是老年人會佔到社會的絕對多數,他們佔有社會的絕對資源(當然這個群體貧困率也會增大),這並不是簡單的市場經濟就可以解決了的問題,人口的萎縮,肯定還會帶來市場的萎縮,一個社會只有在市場不斷擴張和年輕人占絕對多數的情況下,才更利於接受新興產業,一個80歲的老人創新出一個產品然後給另外一群80歲的老頭?這個畫面太美,況且遼寧未來的情況是所有年齡段的人口都會銳減,就是連80歲老頭的市場也會不斷喪失。


東北人口流失的主力是城鎮人口,不是農村人口。


謝邀

東北的衰落對中國不好說利弊,這是現實,最大的作用在於給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國有經濟為主體,官僚主義盛行的結局是什麼?

具體而言,東北人並不笨,更不懶,東北的衰落導致人口流出,為關內提供了相對廉價、高素質的人才,大家看三亞街頭計程車司機是不是東北口音居多,北京街頭黑車司機是不是東北人不少。

很容易前面一位老兄的意見,怕的是國家違反市場規律搞大項目大基建來振興東北,我覺得東北振興一點不難,一是減稅,對於政府亂收費下重手,二是減人,大量減少公務員和財政供養人員,三是放權,負面清單應該首先在東北落地。

我不是東北人,但我相信東北會有振興的一天,最重要的在於決策層是否能用另一種思路來管理,那就是小政府、放水養魚。


人是關鍵因素

受過高等教育的大批量流出

年輕人大量流出

剩中老年人多 低文化素質人多 體制內人多

改革阻力反而會越來越大

你說的大規模機械化成片的農業生產 東北已經走在全國前面了

單靠種植 經濟很難提升到很高水平 還需要工業深加工等等

社保等虧空越來越大 衰退只會進一步惡化 壞賬不會因為衰退就消失 東北經濟衰退不止對東北 對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會有利 因為需要中央財政的投入加大 自然其他地方相應會少

我一直很悲觀


東北,河南,若工業昌盛如蘇,浙,粵,哪裡去種糧。

南方某省推平千萬年積累下來的肥沃的沖積洲建合資某某廠外資方驚詫國內方驕傲自豪並上了官媒這樣的例子在東北河南再重演是好事嗎?您自個判斷。


這種問題也邀請我呀?

東北衰退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人為無法阻止。

現在中國的經濟,官方都不提增長了,你覺得有那幾個地方不衰退的?

除了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武漢成都重慶鄭州,其他地方我都不看好。


東北衰退只是恢復它應有的地位而已,談不上利弊。硬要說是利大於弊。

但中央要是不惜代價扶持阻止衰退,那就是弊大於利了

東北的崛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背靠老大哥,東倚朝韓日,這在當年是有利條件,日本佔據東北,成立偽滿洲國,一定程度下促進了東北的工農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台灣同理

收復東北後,確立重工業優先發展方針,東北憑藉良好的基礎,有娘疼,有奶吃

革命同志老大哥的幫助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蘇聯幫助建設工業體系,受益很大

實際上呢?東北氣候條件不好,區位不好,蘇聯東部地區很窮,很冷。朝鮮很窮,很毒菜。東北還不靠海,無法發展海上貿易,原料和產品運輸成本高……

和四季如春,如花似玉的南方相比東北除了資源毫無優勢。而現在交通的發展導致資源優勢越來越不明顯,這不就完蛋了嗎

而且東北的傳統也很不好,社會主義建設歷史成了東北肩上沉重的負擔。以國企為主,國企效率低下,人情包袱重,都很不利於發展

中央也不應該徒勞無益地投資源,搞扶持老東北。以前搞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國家安全,因為沿海地區實在是太容易受到攻擊,當年沒有定都天津也是考慮到太容易受攻擊

現在無所謂了

東北恢復它應有的地位,老老實實搞規模化,機械化農業就可以了。人口流失就讓它流失唄,你還能怎麼樣

看看北歐,加拿大,東北這樣的地緣條件,就應該讓它荒涼下去,地廣人稀。搞個機械化農業,再搞個大興安嶺旅遊業,讓有錢人打打熊,挺好的

人口,盡量集中到沿海發達地區,進一步促進城市化,現代化發展

你讓人死硬地留在東北,它也發展不起來,有什麼用,一廂情願。人哪,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除了要自我奮鬥,還是要遵循歷史的進程。就算是黨和政府,不聽長者言,不信經濟規律,一意孤行也是要自討苦吃的


無所謂好壞。未來人口必然向少數幾個大城市集中,隨著人口迅速老齡化,不止是東北會衰落,多數的三四線城市,小城鎮,都會衰落。


瀉藥,東北人口流出,肯定是肥了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對東北的經濟發展極為不利。現在全國人民對東北的印象就是冷,人高馬大要打架,東北話。其實東北有豐富的資源,但是不能躺在原有的資源上睡大覺,大慶油田現在大部分都是水了,要利用其他地方經濟優勢來帶動東北經濟發展,只要有政策支持,不要限制經濟的自由發展,東北還是很有希望的。


這個難談利弊,產業重布局,其實東北在建國初期的位置是由於當時地域發展不均,現在產業外流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對比上海,其實單從產業而言,情況差不多,原來上海的重化工業幾乎全部挪出去了,但是上海金融、貿易起來了,所以整個城市沒什麼問題;而東北是重化產業挪出去,但進來和興起的少,所以不行了。不過也許產業重布局中還是有機會的。


自然過程而已,何來的利弊。


東北的衰落在1980年代,就有跡象了,標誌是東北的央企下放給市裡。

  近十年不行,只是顯露出來而已。

  但瘦死駱駝比馬大

   遼寧的GDP仍然居全國十位左右

   別看現在某些地區發展了,看看「查環保」,一夜就歸零哈

  未來兩年內會來超級核彈級利空,

  那些高房價地區會招來滅頂之災

長春的GDP增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重要的關鍵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見下:

即將

房地產稅要橫空出世了

1%-1.5%,無免徵或人均10-15平米免徵。

這稅猶如10000個核蛋在高房價地區上空炸響,

高房價地區會頓成一片無人區。

不僅僅是房價會二折以下,更關鍵的是,高房價帶來高房產稅,高房產稅勢必要求人員的高工資,而幾近各類工商企業都無法承受高工資支出成本,所以分分鐘各類工商企業都會遷出高房價地區,四個偽一線的支柱產業剩下的只能是養羊,炒房者亟不可待的赴天台跳廣場舞,年薪幾十萬的偽中慘立馬失業加一屁股房貸,光怪陸離的偽一線的人們頓成鳥獸散,那幾個偽1.5線什麼津杭金陵也不例外,那個西湖邊的城市估計只剩下馬總裁自己在乾嚎之外,伴唱著西湖外的茫茫牛羊啼叫。

各類產業會直接逃到低房價基礎設施完備交通便利教育發達氣候環境適宜的二線中心城市,

東北,迎來了歷史的新機遇。

東北,不僅是前清的龍興之地

而且,將是共和國的復興之地

東北的四個中心城市,將輕鬆踐踏那四個偽一線於腳下,更遑論什麼偽1.5線了

曾經年薪幾十萬的偽中慘只能可憐兮兮的爬過山海關來到東北祈求一碗飯吃

再來一個實例,

東莞,自從富士康走後,東莞家徒四壁成為了一座死城,短視的人卻以為是掃黃導致的,

東莞,成也富士康敗也富士康。富士康為何搬走東莞去鄭州?唯一原因就是高房價要求工人的高工資,工廠的成本不能承受之必然。

東莞的完蛋只是序曲

所以,即將的未來上演的正戲,房地產稅這個主角會使四個偽一線及附庸的偽1.5線成為東莞。

東北,因禍得福

中國的未來在東北

天佑東北

天眷盛京

(本觀點為中國首創世界唯一,始發於天涯再發於知乎)


東北經濟衰退,根本原因在政治。東北前面有朝鮮,朝鮮背後有韓國,日本,美國,俄羅斯。東北衰退,其實是東亞矛盾緩和的一個結果。東北的氣候不適宜人的居住,沒有國家意志自然就會產生人口流失。

東北衰退,是結果,不是變數,沒辦法衡量利弊。如果這種趨勢延續下去自然會產生一些惡果,會影響一個地區的資本平衡。一般來說,產生資本流出的地區,民眾都不可能會生活的越來越方便。

現代產業發展已經很成熟了,新的產業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大體上分為基礎資源相關的產業,製造業,普通服務業,文化和金融產業。一個地區想要有所發展,必須要在某些產業中比周圍地區擁有獨特性優勢。比如北京就有首都優勢,上海就有區位優勢,香港就有歷史優勢(香港是中外勢力交匯和交流的地方)。所以北京可以依託河北以及周圍地區發展高新科技,文化產業,金融產業。上海可以發展依附於製造業的高新產業,承載外企的中國發展。香港就更特殊了,香港依託於這種優勢,可以利用中國龐大的進出口做文章。這些都是其他地區難以企及的獨特性優勢。

東北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地區,之所以能被關注。除了偽滿洲國發展工業化的歷史外,更為關鍵的是東北是中國的一個戰略支點。如果東北敞口,那俄羅斯的勢力必然要染指這裡。如果東北不保持強大的戰略威懾,朝鮮和韓國甚至於美國就會在這裡動心思。朝鮮是東亞勢力的平衡點,那東北就是中國使勁的地方。東北萬不可開。

決策層當然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美國一超地位被削弱,陷入到債務泥潭中。俄羅斯的人口發展不起來,日本也陷入到老齡化的危機當中。東北這邊也不再是戰略平衡的支點。以前打架是拳打腳踢,現在打架靠高科技。東北亞的戰略問題,不再那麼複雜。中國逐漸會成為主導解決朝鮮問題的一方。這是歷史的必然。東北復興雖然喊了好多次,但決策層顯然也明白趨勢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所有的努力只能減緩東北人口的衰退。

與此同時,全世界海權國家的優勢在喪失,陸權國家在崛起。所有國家都把精力集中在發展陸權上來,這也讓東北喪失了一定的優勢。如果發展海權,顯然東北必須穩定。如果發展陸權,東北只要保持不出問題就行。

這些都決定了東北得到的資源越來越少。

中國和歐洲都有寒冷地區,但歐洲和中國的寒冷地區有很大差異。歐洲的寒冷地區,都有自由港,但中國並不是。歐洲寒冷地區的人口不會流失,但中國會。同時歐洲還有國界,文化,語言等原因,決定了歐洲遷徙比中國慢。這並不意味著寒冷地區並不會向溫暖的地區遷徙。


工業慢慢衰敗後,工業人口向農業轉移,慢慢的東北變為農業大區,也是可以的!總得有人種田吧,可惜,東北腐爛的官僚思想,就是這樣簡單的退化也做不好!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365163/answer/2916243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要想知道東北為什麼落後,一定不要錯過對東北農業和農村落後的剖析,這方面我是外行,但是,我長在農村,種過地。我認為,除了因為東北工業產業類型對農村經濟沒有聯動能力,除了因為為了確保中國工業家底的穩定,進而從財政、金融等政策打壓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外,導致東北農村落後的還有工農業剪刀差對東北的危害。

  實際上,中國有兩種剪刀差,工業對農業外,還有輕工業對重工業。不幸的是,東北既是重工業大本營,又是中國農業的根本,在中國,只有東北同時遭遇了兩種剪刀差的禍害。幸運的是,上海同時成為兩種剪刀差的受益者。不是那些地方多有本事。

  什麼是工農業剪刀差,大致的意思是,農業部門將其產品按照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賣給工業部門,主要是紡織、糧食、服裝等輕工業,而工業部門則按照高於價值的價格把工業品賣給農業。從而形成了所謂剪刀差,這就是幾十年來中國工業剝削了農業,現在中央說工業要反哺農業了也是這個道理。剪刀差的概念來源於原蘇聯,其含義是工業品和農業品之間的不等價交換。是左傾勢力在東歐和亞洲非洲迅速積累國家工業基礎的辦法。

  工農業剪刀差實際造成工業集中區對農業集中區人民的剝削,而享受國家富強的機會卻是一樣的,甚至也是不平等的。

  從1953年實行農產品的統購統銷到1985年取消統購統銷期間,國家通過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無償從農民手裡拿走了6,000—8,000億元資金。僅江蘇一個省,1978年以前就被剪刀差剪去農業剩餘400億,相當於這一時期江蘇省農民純收入的三分之一。

  1978年以後,農民的剪刀差負擔並未消失,剪刀差呈波浪起伏狀, 1989年後又有所擴大;1994年國家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後剪刀差又開始縮小,然而1996年後剪刀差卻又回升。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由於絕大多數非農產品已經進入市場競爭決定價格的時代,剪刀差的汲取功能才開始弱化。而這時的東北農業又馬上面對入世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這讓東北農業雪上加霜,形成了農業上的「東北現象」。

  那麼什麼是輕工業對重工業的剪刀差?因為輕工業在改革開放後,除煙酒等專賣產業外,多數已經不再受國家嚴控,而重工業和主要礦山開採業一段時間以來被國家控制價格,這就形成了輕工業對重工業的剪刀差,而資源大省和富集地區就再次受害,這就是山西和東北的命運。

    我們拿上海和東北來比:

  東北主要向國家提供定價極低的:沒法回籠貨幣的產品(軍品)、非回籠貨幣的產品(包括工業裝備等資本品;糧食、房子、醫療、教育等生活必需品;石油木材等生產原料)

   上海主要向國家提供定價極高的:國家回籠貨幣的商品,包括香煙、手錶、縫紉機、自行車、電視機、收音機等生活必需品。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單一的計劃經濟,幾乎所有的商品價格都列入國家定價範圍。

   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車實行憑票供應。1962至1963年之間,「鳳凰」、「飛鴿」和「永久」的標價高達每輛650元, 1980年前後,在天津的郊區,蓋一棟80平米左右的房子只需要1000元人民幣,2輛自行車的價格等於80平米的房子,你說當時國家定的上海輕工產品格價高不高。這不就是剪刀差嗎?

   鳳凰自行車產量由1958年的15.6萬輛迅速擴張至1990年的354萬輛.。我個人大概算了一下賬,由於工業消費品與源材料剪刀差巨大,每輛自行車最少有300元以上的稅收,以平均年產100萬計,鳳凰自行車稅收起碼每年2億,1958-1990年估計稅收96億以上.這就是上海計劃時期上交稅收多的原因之一. 。

   就是在東北產品和上海產品如此之大的價格剪刀差下,大慶一個市貢獻的金額也比上海高,遼寧也比上海高。可見如果刨除不同工業品之間的巨大剪刀差,以上海名義上繳中央財政中又有多少是本應屬於東北的?有多少是國家為輕工業品高定價下以上海名義上繳給中央的?迄今為止,大慶油田累計上繳稅金4561億元,承擔原油差價4190億元,創匯500億美元,如果按每桶原油50美元計算,大慶已向國家累計貢獻6300億美元,合人民幣近5萬億元。這個數字屬於東北那麼東北會不會是又一個科威特?

    國際上,工業國往往會用抬高工業品價格,壓低農產品出口價格的方法,以工業品利潤補貼本國農業,剝削和壓榨海外農業國。同時輕工業和尖端科技重工業發達的國家會剝削初級重工業和採礦業發達的國家。而我國計劃經濟時期根本就是人為地製造出三類地區

   ,東北是最大的受害者。

  第一類是上海:佔據工業品中定價最高、但技術含量卻並不高的非生活必需品

  第二類是東北三省:生產以成本價定價(平價調出)、但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技術裝備等資本品,非回籠貨幣類工業品(包括軍品),承受工業品內部剪刀差;同時承擔工農業剪刀差。

  第三等是其他農業地區:承擔工農業剪刀差。

  東北不僅生產技術含量高、卻按照成本價定價的重型工業裝備,而且生產定價最低的農業品,承受著兩種剪刀差,是計劃經濟兩種剪刀差的最大受害者;而上海不僅生產工業品,而且生產工業品中定價最高、但技術含量卻並不高的暖瓶、手錶、自行車等日用品,而計劃經濟時期恰恰規定由後者承擔著國家從老百姓中回籠貨幣的作用,因此強於此項的上海佔了便宜。

  而負責重型機器裝備製造的東北工業品卻以成本價上繳中央,這些機器裝備調到上海後被用於生產遠高於成本價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輕工業品(一輛自行車近200塊錢,工人月工資只有不到40塊)賣給老百姓,稅收卻以上海產品的名義上繳中央,所以才有生產機床、汽車、飛機、發電設備、重型冶金、礦山裝備的遼寧,上繳中央稅收竟然和只能生產輕工業品的上海相差不多,兩者50年代到80年代貢獻國家稅收竟然都是3千多億。這就形成了上海等輕工業發達地區對中央稅收貢獻很大、國家似乎對東北投了項目十分偏愛的假象,掩蓋了東北淪為輕工業地區經濟殖民地的實質。

  陳雲指出,「縮小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這是我們的目標,共產黨的政權必須這樣做,不能忘記。革命就是為了改善最大多數人民的生活。

  然而,東北卻在1949年以後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更不要說應有的超級富足。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公室主任張國寶10月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東北農業對全國的貢獻越來越大。可是,想沒想東北百姓得到了什麼?東北農村得到了什麼? 他還說,東北黑土地素來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地,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這個作用越發明顯,東北地區提供的商品糧佔全國總量的比例越來越高,現在已達到1/3。可是這恰恰是東北最大的不幸!貢獻很大,可是老百姓沒有相應的實惠,黑土地反倒被糟蹋得嚴重水土流失,不知道當下面的黃土裸露之後,誰能對東北負責?黑土下面的黃土可是十分貧瘠的。

  還是那句話,別把東北當成普通關內省份,他是關東,他是滿洲,他曾經是亞洲最最發達的地方。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提供的數據顯示,1980年廣東經濟總量是遼寧的1/2,而2001年東北三省經濟總量只有廣東的62%,東北三省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比重也從1978年的約17%下降到2005年的8.7%。而1945年的時候,東北佔中國的比重高達95%,1946年蘇軍破壞後還佔到75%。您怎麼面對這個數據?還用那蒼白的語言嗎?


東北人口不斷流出,老齡化這個問題是有,但是絕對不是嚴重的地區。東三省外流人口一共300萬,中部一個省1000萬,中部一個地級市外流人口就比吉林省外流人口多。如果按外流人口數給各省份排名,吉林遼寧都得排到中下,甚至倒數。 而這幾年的東北地區人口,也一直很穩定,假設大量外流了,那人口是不是明顯減少呢?老齡化這個,東北地區遼寧嚴重一些,吉林省老齡化就是全國平均水平,低於江蘇,浙江,上海等。黑龍江跟吉林差不多。因此,我認為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降低,並不是因為人口外流和老齡化,2017年東三省Gdp就不會太差。長春和大連,可以名義增速超過10%


東北的衰退和東北人有關!

東北有兩種俠。

1:鍵盤俠

2:接盤俠。

鍵盤俠負責自黑自己的家鄉。

接盤俠負責去別的城市接盤。

俗話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窮山惡水出刁民,沒有文化真可怕。

(最近在看闖關東,東北不是窮山惡水,確是窮人移民的後代)

東北人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思維上的腐化!

外地人都在爭先恐後的搶人去自己的城市接盤。

而東北傻子被吸引去接盤,繼續的打工做窮人,還不忘黑自己的家鄉一把。

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我想走、我走了、你也走、其他人也別進關。

你走可以,但是你的言論不要影響外地人進來,

你的行為和素養,不要丟了東北人的臉。

你走了,你爸媽和你是東北人的身份還在,東北不好,東北人都走光了,你爸媽和你自己生活得有多凄慘。

窮人永遠都是窮人,永遠給富人接盤。

因為窮人不會想如何抄底如何創業如何翻身當未來的既得利益者去讓別人接盤,而是總想著,打工的崗位不多啊!我要去個打工崗位多一點的城市去接盤!

而外出的精英和富人,我也希望你們不要忘記生你養你的故土!為你的家鄉,為你東北人的身份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有利,讓我們提前看到了未來


可能會破後而立,也可能一振不起


一開始咱們國家的經濟代表是西北,後來到江南,然後是河北,然後是東北,現在是東南、沿海。帶入時間的話你會發現每一次變化都有非常合理的重大的歷史事背景。所以我想,蘇聯如果不能再強大起來的話,東北可能會越來越沒落吧,是歷史的潮流……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經濟(GDP總量)被中國反超會產生什麼影響?
香港澳門台灣和其他發達國家人工昂貴,內地的人工便宜,其原因是什麼?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如何看待 1966-1976 所謂「探索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如何看待蔡英文上位和國內的七大戰區的調整?

TAG:老齡化 | 中國經濟 | 東北 | 中國人口 | 振興東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