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使用的螺旋形曲線叫什麼名字?


斐波那契螺旋,又稱黃金螺旋

使用此螺旋線構圖的法則叫做斐波那契螺旋線構圖法

『攝影教室』用斐波納契比例構造完美構圖

進入斐波納契比例

斐波納契比例也被稱作Phi或黃金分割,這個規律由萊昂納多·斐波納契在公元1200年左右發現。他注意到自然界中大量出現了這個比例,以此為基礎的自然結構設計即實用又美觀。從此就有了黃金分割這個昵稱。

自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家和建築師們就在作品中大量應用1:1.618這個比例。在巴台農神廟、《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著名藝術作品中都能發現這一比例,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黃金分割已經被蘋果公司用於其產品設計中,Twitter在頁面設計中也採用了這個數字,世界各個主要公司在Logo設計中也都有採用。攝影圈內並對此沒有過多討論過,因為這是一個有些高階的構圖方法,而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如果只說三分法則就簡單多了,如此直接、精確,而且容易上手。

斐波納契比例並不是複雜的數學概念。這是一個實用的構圖方式,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以及世界500強公司都在用。對攝影來說,這個比例創造出的構圖,符合人類潛意識裡的審美觀。把斐波納契比例的4個點畫出直線,你會發現得到了一個類似三分法則的網格線。但仔細觀察後會發現這並不是準確的三分線。現在畫面的比例不是1:1:1,而是1:0.618:1。下面是一些例圖:

上圖中,我將馬的略佔主要位置的左眼放在網格線交點上。試想看,如果我這裡用的是三分法則網格線,則馬頭會擠在畫面左邊。這張照片中,馬頭不在畫面中央,也沒擠在任何一邊。這就是恰好的位置,你同意嗎?看看另一個例子:

這張照片有些不同。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就會發現這裡沒有用網格線。這張照片中,我把模特的頭放在螺旋線上,而讓他的左眼位於節點上。

黃金分割黃金螺旋黃金三角與攝影構圖

首先,將要拍攝的圖片的主體作為起點,就是黃金螺旋線的繞得最緊的那一端。 這種類型的構圖通過那條無形的螺旋線條,會吸引住觀察者的視線,創造出一個更為對稱的視覺線條和一個全面引人注目的視覺體驗。

將黃金螺旋運用在攝影,能提高你拍攝出出眾的相片的幾率。相對於三分法這個靜態的方法,黃金螺旋在我們用眼睛捕捉畫面時提供了一個流動的線條。黃金螺旋總在你的畫面之內旋轉,從頂部到底部,它使你的畫面的構圖更加的富於變化。

布列松

黃金螺旋非常適用於風景攝影。不管你的主題是一個籬笆、一個沙灘、一座山脈、一個樹林甚至是一群人,畫面的其他元素則隨著螺旋線而分布,它的線條會很長很有生氣。它也能很好的用於人物攝影。

另附一些斐波那契螺旋實例:


這就是最常見的黃金分割啊!名字的話,鸚鵡螺曲線?


等速螺線,或者阿基米德曲線,吧。。。


不匿名回答問題。

最近看了寧思瀟瀟老師的一篇文,頗有感觸。

首先先來回答題主的問題,這個曲線叫什麼。

斐波那契螺旋,又稱黃金螺旋。使用此螺旋線構圖的法則叫做斐波那契螺旋線構圖法。

果然聽起來有什麼用呢?

這裡答主看了網上很多的所謂斐波那契螺旋的片子。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

這玩意,看看當個笑話就完了、

哦,看著很厲害,這裡還是引用寧思瀟瀟老師的話

不管畫面和黃金螺旋有沒有關係,把黃金螺旋放上去難道就叫構圖法了?!

這個螺旋好不明覺厲啊。

至於這個圖。。。

哦,所以說這和攝影有什麼關係。

答主到現在依舊想不通,一個攝影師要多麼牛逼才能再拍照時候想到準確的非。。。哦不是

「斐波那契螺旋線」

斐波那契他老人家非得從墳頭裡出來?

事實上,網路上說的那麼多構圖技巧,也就三分法啥的有用些。作為一個渣渣,別的實在「看不懂」啊。

然後我好像開始明白了一件事

這世上沒有什麼是不能強行構圖的

不信我們來看看。

多好的中心構圖?

再比如之前的螺旋線~

所以說

有功夫折騰這個,

為什麼不考慮來牌昆特牌呢


斐波那契螺旋

圖片來源:

Cats matching up with 『Fibonacci Sequence』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llumeowti (21 Photos)


名字叫黃金螺旋,黃金矩形(樓上的蒙娜麗莎就是)多次分割後再用弧線連接分割點,這種構圖會引導眼睛環繞整幅照片最後停在交叉點。


去看《Steel Ball Run》

這招學會了主要可以用來突破次元之壁


推薦閱讀:

想學拍照,為什麼我朋友總說要我用手機拍好了再用單反拍?
相機入手兩個月...勞請各位點評一下?
如何把學校拍出恐怖片的效果?
關於一些地方性攝影qq群的問題?
一些片子,請批評教育。?

TAG:攝影 | 攝影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