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國大陸的遊記書籍,有什麼好的推薦的?

一直想在中國大陸各地遊走,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自然風貌,所以想先先做做功課,大體了解一下這方面的信息,各位有沒有相關的遊記書籍,可以推薦的?


徐霞客遊記,呵呵。

徐霞客之後,幾百年了,還沒出現一個能寫好廣袤中國的人出現。

大家都忙著掙錢呢。終於有了一本書叫做《背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但深刻不足。而且在境外的居多。

目前寫的最好的,還得首推余秋雨吧。《文化苦旅》等等幾本書還是非常好,苦旅是我第一本看了好幾遍的書。可是看完也挺痛苦的,裡面寫的東西正一點點消失,它是偏人文歷史的。

還有什麼書呢?攻略就別看了吧,那個只是個工具。而且通常你要游遍中國的時候,攻略的用處不大,變化太多。買本全國地圖比較重要。這個工具和你吃飯通常得用雙筷子還不太一樣。

突然想起瀘沽湖遇到一個七十多歲的爺爺,做地質的。房間就兩張床,我和另外一個小夥子堅持讓他睡床上,我們其中一個睡那個地鋪的加床。但爺爺很倔,最終我們兩個可恥而且不安地睡在柔軟的床墊上。

你一定可以遊走中國。除了作上路的決定比較難,一定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你。

加油。我們。


如果兄台要到湖南湘西遊玩的話,可以買一本沈從文的《湘行散記》,不止愛情,還有故事。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因母親病危,從北京趕回湘西鳳凰所寫。當時和三姐約定一天寫一封信寄給她,所以沈從文把沿途所見所感都寫在了裡面。有水手,有妓女,有村夫.....他們故事串成了一副美麗的湘西畫卷。值得你去讀,去品味。


1.賴瑞和:《杜甫的五城》,全民旅遊時代開始前,一個在香港教書的台灣人的背包游。比現在很多背包客都要酷,都要好玩。

2.何偉:《尋路中國》,一個美國非虛構寫者的「遊記」和「住記」,《甲骨文》和《消失的江城》也有遊記段落。《尋路中國》很難說是完全意義上的「遊記」,但對異文化地區的敏銳觀察和思考卻非常難得。

3.足立喜六:《長安史跡研究》,一個日本學者100多年前對西安附近古迹(主要是唐代陵墓)的測繪。雖然是學術研究,但寫得很有意思。03年三秦出版社的版本裝幀很差,圖片可以看看日文原版。


對遊記的一些讀後感

幾年前,或許是因為網上遊記、旅遊攻略風靡,抑或是看了《萬水千山走遍》、《文化苦旅》云云,文藝細菌激增,開始執著於尋找「旅行的意義」,尋找迷失的自我。然後矯情而偏執地把每次趁著幾天假期,擠上汗味蒸騰的火車,搶打折機票,和同學擠宿舍或睡KTV包房,看遍人山人海的經歷稱作「旅行」。

結果卻是:我非但沒有尋回自我,反而親歷了堵在高速路上的怨聲載道,在烈日下的景區排隊的苦等焦灼,被旅行團拉去各種購物區的無奈掃興,舉起身份證強行同古迹合影,因為撥開人群擠到近前太過艱巨……就這樣「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千辛萬苦跑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嵌滿人的海灘,長滿人的山麓,全然不是文章和圖片里的模樣。

看著街道上人流朝我湧來,車道上輕而易舉就堵成「長龍」,各個城市的建築似乎約定好一般,混搭著國際范的City Mall和腌臢的貧民區。醜陋成風格的建築,錯落的便利店、小飯館、家庭旅社直到洗浴中心、汽修店……人們臉上的表情也千篇一律,可以一眼就分辨出他們的社會階層,地下通道里都有乞丐,會所里都有富豪。一切沒有多少不同,不過是建築群落更大,或摩天樓更高,所有的市鎮都是一個市鎮。

不禁惶惑:難道非要搖曳起民族風的花披肩,哼著不明就裡的異域歌曲才能滌盪靈魂?於是,逐漸厭倦了這種勞民傷財的「放鬆」方式,更願意宅在家裡,刷刷黃金周人潮如洪水猛獸的新聞,嗟嘆一個個被「玩壞」的景點。

最近在看何偉(本名彼得·海斯勒,一個寫中國故事的美國人)的《消失的江城》,他眼裡的重慶小城涪陵——這個我之前只知道是出產涪陵榨菜的地方。

這本書既沒有寫成觀光客的遊記,也沒有寫成學者的考究,只是從普通人最親近的視角,把涪陵變成他的江城,他在中國的故鄉。他只是忠實記錄下時代變遷,不單是個人命運的起伏,還包含街道、食肆、農田、工廠、山巒、江水、風俗、情理,一個完整的時空,我們平日里熟視無睹的種種。

在涪陵的大街小巷裡彷彿看到某個類似自己的背影,上演著一幕幕陌生又熟悉的故事。看到他人流血的傷口,突然感到自己身上早已麻木的疤痕隱隱作痛。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彼此理解的可能。它促使你重新審視生活,並且在心理上重新建立和其他人的聯繫。原本乏善可陳的一切又鮮活起來,原本相似的、無價值、無意義、無從分辨的面孔重新凸顯,獨特而立體,我們因此看見彼此。

看《消失的江城》時我總是會想起這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在時代重壓下氣喘吁吁的你我,疲於奔命以至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思想。因為看到別人奔忙,所以自己似乎也得奔忙。因為別人渴望遠方,所以自己似乎也夢寐遠方。其實,我們生活的地方何嘗不是你我的「江城」?只是我們一直視而不見罷了。找個近處走走,呼吸樹下濕潤、青綠的空氣。看春天打疼枝頭的鳥兒,驚醒河裡的魚兒,扯開天邊的雲兒,吹散心頭的愁兒。有趣的人,新鮮的事從不缺少。

換個心情後一頭扎進生活,我們或許不必刻意踏上書里描繪的遠方,生活自會安排你輾轉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我們也無需印證它們是否是書里的模樣,因為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本來就不一樣。

我們總是輕易就忽略了近旁,卻執意要去尋找遠方。明明自己捂住了耳朵,卻說要聆聽心的聲響。所謂的故鄉,原本都是異鄉。所謂的遠方,不過就是故鄉。一些人筆下美得不像話的地方,不過是另一些人司空見慣、視若無睹的歸途。

「書」途同歸,若你不能發現你身處的地方,去到別處,也並不能怎樣。「既來之,則安之。」則尋訪之,體味之。哪裡都有別樣的風光。


lonely planet 應該是必須必備書籍了,裡面有中國部份的介紹。


《徐霞客遊記》+1

看得很感動。

不過應該和LZ的要求離得有點遠。


《黃河邊上的中國》,自然的美是中性的,人們只能用中性的語言去描寫。比如「綠、白、凈、高、深」,而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有江湖才有百態,有百態就有態度,有態度就會形成意見 ,意見的匯總與交換,就是智慧和經驗,智慧和經驗不正是遊記的核心內涵嗎?

沒有人味的遊記,只能是地理書。


余秋雨的黔東南行紀

剩下就是中國地理雜誌出的各種攻略。


推薦閱讀:

想五一去朝鮮,可能會出現因為某些原因被扣留回不來的狀況嗎?
從空中看北京是什麼樣的?
Locals路客是做民宿的嗎?和Airbnb,途家網,小豬,住百家這些做民宿的國際國內平台有什麼區別?
四月最適合旅遊的地方,國內,學生,兩三天?
我想看攻略性很強的國內自駕游的遊記,哪個網站可以看?

TAG:書籍推薦 | 旅行 | 書籍 | 自助游 | 大陸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