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會議中套瓷教授PhD?

即將去參加一個會議,從日程上來看有好幾個比較想跟的教授,請問各位大佬有沒有比較實在的建議?

有一個關鍵問題是這其中幾個教授並不present,都是他們的博士生在present,教授可能就在旁邊聽。所以提問感覺沒有辦法直接跟他們交流。


答主非常鼓勵會議上套磁,在會議上當面套磁比郵件有用的多,因為它等於一次面試!當然,前提是你套的教授,他有錢有招生意願。

不管目標自己有沒有Presentation,只要目標在場,不管是誰的報告,找機會就舉手提問,人家馬上就能記住你,並且有利於會後交流。

相關:國內985畢業後在美國(UIUC)和歐洲(KTH, CTH, EPFL, NTNU)留學,PhD。另外由於本人在之前的工作中每年都會參與系裡招生,幫老闆評審申請材料,參與系裡招生會議。經手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需要做論文的碩士,申請position的博士和國內想要去我們課題組交換或者聯合培養的博士。

答主研究生,博士期間交換,合作科研項目,博士後等機會都是(郵件結合會議)陶瓷得來。

道理很簡單:套磁的作用在於相互了解,當面套磁能傳遞的信息遠遠多於郵件套磁。會議套磁不僅在對申請有巨大幫助,對將來的整個學術生涯作用都不可估量,具體可以看我的另一個答案:

騰衝:如何提高論文發表的效率?

會議套磁的獨特好處在於:

  1. 快速讓對方了解自己,包括基本信息,學術現狀,交流能力和個人personality(最後兩點在西方學術界非常重要,但是用郵件的交流很難傳達)。
  2. 有時間和空間可以就一個問題深入討論。
  3. 讓對方參加自己的Presentation全面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交流能力。

基本上以上三點都做到的話,等於經歷了一次長面試,對方如有資金,已經差不多可以決定要不要你了

分享一下會議套磁的基本套路:

  1. 通過現場報告提問讓對方記住你。(這是搭訕最好的方法,如果錯失了或者不好意思,茶歇提問也可以)。答主本來很低調,每次看報告都只是看看。偶然有一次提問之後收到奇效,後來每次聽報告都會逼自己提問,後續為自己的學術帶來非常多的機會。
  2. 報告結束不要急著離開分會場,看看有沒有機會繼續交流,如果沒有的話,找茶歇的時間繼續交流。有機會馬上邀請對方來聽自己的報告,這是展示自己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能一起吃飯中飯,吃晚飯就更好了。在交流的時候,盡量表現出自己想要合作的意向。
  3. 會議結束以後馬上發轉為郵件套磁,表達自己認識對方和榮幸和交流的感受。並在郵件里系統的介紹自己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合作的意向。

再分享一下如何寫套磁郵件。在我看來,套磁信相當於小PS,可以這麼寫(不需要太長,除非自己特別厲害,500字以內足矣):

第一段:介紹自己。我是誰,之前在哪裡讀書,現在什麼狀態。我對xxx大學的xx專業感興趣,請問有沒有機會再xx系讀博士或者做研究。(第一段一定要開門見山把最重要的信息寫出來,不推薦用什麼因子之類的,教授很忙,需要在第一時間看到需要的信息。表明對對方的研究領域感興趣而非個人,給自己留後路)。

第二段:我很優秀。1. 我讀書的時候,成績xx,排名xx,我們學校有多厲害xxx。(在沒有其他亮點的情況下,成績是最能體現學術潛力的指標)。2 我做了xxx相關項目,負責xxx內容,最後項目取得了什麼成功,比如發表了什麼論文。3. 因為我獲得了xxx獎勵,排名xxx。

如果在國外有交流經歷,最好寫上。由於中西方教育體系的巨大差異,外國教授對中國教育的了解並不多,所以認可度其實不太高。談一談在國外交流的經歷和取得的成績能讓對方相信你在外國教育體系下一樣可以做的很好。

第三段:簡要指出對方在本領域的優勢,適當誇獎。然後談談自己之前的背景和取得的成績和對方非常match,能為對方帶來什麼貢獻。

最後:不要忘記附上簡歷!

再回答一些相關郵件套磁的問題:

能不能套一個系不同的老師:回答是可以,但是要注意套磁信寫法。

本系的教授吃飯時候相互聊天甚至開會說到套磁申請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已經套了系裡的一個教授,然後在信里指名自己(只)對對方教授非常感興趣。結果沒過多久又去套另一個教授,而且用了類似口吻,那等於打了自己的臉,非常不合適。但是如果靈活一點,在套磁信里說明對對方系裡的research field 感興趣。過了一段時間再去套同系教授,就完全可以說的過去。套磁的時候常見的情況就是沒有回信,原因無非很忙沒看到或者沒興趣。我的建議是隔1到2周再發一次,如果還是沒有回信,就可以考慮換人了。兩封信都看不到的概率不太高(除非是休假。所以千萬不要在休假時間套磁),兩封信看到都不回基本上可以認為沒興趣了。

事實上如果套磁信是針對對方系裡而不是個人,同時群發多個教授也可以,但是不推薦。

有很多學弟學妹問我需不需要去讀目標教授的論文,然後針對對方的研究領域好好準備陶瓷。我覺得如果你確實有這個時間,可以這麼做;或者你只想跟他讀,其他人不考慮,也可以這麼做。但是我覺得這麼做的性價比不太高。原因很多,比如:1. 現在很多教授都時候在做不同的細分方向,並不容易判斷他接下來的主要精力會放在哪裡。2. 我們自己往往會同時申請幾個學校,平時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未必有這個精力去讀對方的作品,更何況大部分人申請的時候在這個領域其實不是很了解,要快速讀懂和理解對方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實申請研究生就是找互相match的導師和學生。理論上我們需要回答兩個問題:1. 為什麼我是最符合你要求的人。 2. 為什麼你是最符合我要求的人。但是考慮到實際上每個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申請,大多數選擇權還是在學校那邊,考慮到套磁信字數不宜太多,因此,回答好第一個問題會重要的多。要回答好這個問題,核心答案就是:我很優秀並且我的優秀能為你帶來貢獻

關於參與國外系裡招生的心得和體會,可以看這裡:

騰衝:在海外院校招生辦公室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答主科研之餘,創立獨立留學品牌(微信公眾號) Flyacademia,以多年參與系裡招生的經驗,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留學申請信息,擺脫不靠譜中介,解決留學信息不對稱。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讀純數學phd的人要有多熱愛數學與科研?
被阿姆斯特丹大學語言學專業本科錄取該不該去?
PhD讀生物物理理論or高能理論?
大牛教授or普通藤校or普通phd?

TAG: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 | 留學申請 | 麻省理工學院MIT | 申請博士 | 北美P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