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


看怎麼定義武俠吧。

「武俠小說」這個概念民國才正式出現,但是之前的一些作品很顯然帶有「武俠」元素,可以視為萌芽。有人認為武俠小說源於唐傳奇,也有人認為應該從俠義公案小說開始算起。其實往遠了追溯,可以上溯到·《史記·遊俠列傳》。

在談論武俠小說的歷史時,很多人會提到《水滸》,我覺得這是必然的,因為武俠元素在《水滸》中非常明顯。「武」不必說,《水滸》總的審美原則就是崇尚「力」之美。「俠」其實也沒什麼可說的,古人眼中的「俠」其實跟我們現在說的差別很大,《史記·遊俠列傳》中的俠不必有武力,但一定要重承諾、輕生死、恩怨分明、仗義疏財,這些成了後世作品中俠的基本特徵。到了唐代,俠作為詩人眼中的理想人格,開始有了道德要求,唐代詩人普遍崇尚遊俠(連杜甫也不例外),而且不少人確實有過遊俠經歷,在他們的眼中俠客需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也就是金庸所謂「俠之大者」思想的最早出現。然而同樣是在唐代,出現了另一種俠的形象,相對於詩歌而言更加通俗的傳奇小說中,俠客的道德要求並不高,相反出現了許多暴力血腥與非道德特徵。在唐傳奇中,「力」的體現遠遠超過「道德」,我們談論《水滸》時經常提到的「食人」與「濫殺無辜」,在唐傳奇中屢見不鮮。在古人的眼中,這些情節反而使俠的形象更加神秘而令人敬畏。「俠」作為道德完人的概念,其實很晚才出現。

《水滸》具有武俠元素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它是不是武俠小說呢?我認為不是,至少不只是。

有知友貼了我以前的答案,其實我不建議大家把《水滸》當做武俠小說來讀的原因一是它和現在形成的已經成熟的武俠觀念,尤其是和新派武俠小說對俠的理解是有區別的,我們不應該以金庸以後的俠的觀念來看待《水滸》中的好漢;二是我認為《水滸》除了武俠元素以外,還有非常濃重的世情小說元素,我們不應該把它定死在武俠小說的概念里,《水滸》的內涵遠不是武俠小說的定義能夠涵蓋的。

最後,《水滸》目前的公認定位是英雄傳奇,我覺得這依然是最準確的,既非完全寫武俠,也非完全寫世情。


不是,武俠小說的定義首先歷來就不是很明確

廣義的武俠小說包括了唐傳奇在內所有劍俠話本以及民國和解放後的新派武俠等等等等,然而即便是在這個定義里,水滸傳我看也只有一半算得上是武俠小說,從宋江上山之後,水滸的主線故事已經脫離了以個人視角為主的江湖氣,開始往袍帶書的結構上湊了,雖然直到結尾也沒湊出個子丑寅卯來(水滸後傳似乎彌補了這一點),但很明顯,四十回以後的水滸已經跟武俠沒啥關係了。所以我也只能認為,水滸傳不算武俠小說。


不是。

第一,武俠小說,武字當頭。

不管報恩尋仇,還是稱霸武林,說到底都是以武功說話(武俠小說意義上的「武功」)。武俠世界裡對人物的判定標準也相對穩定,就是以武藝論高低。比如《射鵰》里五絕之一的黃藥師,如果沒有練成絕世功夫,晾他再有大才,也不過是個沒什麼話語權的糟老頭子。洪七公一生堂堂正正,能夠做丐幫幫主的首要資本也不是人格高尚或者管理能力出眾,而是功夫最高。《天龍八部》里的蕭峰向稱豪義,但如果沒有絕世武功,再義氣再能喝酒也沒人注意他,連最基本的存在感都刷不出來。

武俠世界裡武字當頭,武藝不精就沒有關注度,沒有人鳥你,必須練成絕世功夫,你的傳說你的風采才能被人津津樂道。所以在任何武俠世界裡,追求武藝的精進都是普世價值觀。功夫提上去了,是硬橋硬馬的萬人敵,隨便去哪都能開山頭,就算做不上教主,幹個左右光明使還是敷余的。

反觀水滸,好漢們歷來的一號人物,王倫,白面秀才,林衝要火併他時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晁蓋、宋江也不以武藝見長,特別是宋江,平生只靠用忠義手段籠絡人心,唬得各路英雄見面就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哪裡顯他打人的手段?教出的徒弟孔明、孔亮,武藝也是稀鬆的很,菜逼不堪,先後被多人摁在地上摩擦。

宋江諸頭領想奠定自己的地位,不是靠武藝,而是靠腦子、計謀、動用社會資源的能力,誰調動的社會資源多,誰用的好,誰就能服人,誰就是老大。倘若水滸以武藝論高低,那麼豹子頭林沖又有功夫又有資歷,合該做梁山泊頭把交椅;武松、魯智深均是一流高手,並且有獨掌方面的經驗,也能做頭把交椅;為什麼他們都排在了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後面?

再看武俠小說的正常邏輯,令狐沖根本沒有幫派管理經驗,而且一向是江湖浪子作風,怎麼就能掌管了恆山派?虛竹本來是木訥的小和尚,得了神功後陰差陽錯,居然做了靈鷲宮主人,靈鷲宮除了本部人馬以外,還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區區虛竹連寺院主持都沒做過的人,如何管理這麼大的一個攤子?武俠小說里任何一個幫派,不管多大多小,哪個幫主本人不是門內第一流、甚至就是第一位的高手?

第二,武俠小說有一個相對封閉的「武林」,所有故事也是主要以武林為發生場景。《水滸傳》的世界卻是開放的,並且多數事件發生在正常世界。

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擺出來,都是令人發愁的生計問題。武俠小說里雖然偶有窮人,但大體上不會為生計發愁,生計問題也基本上很難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矛盾。

古龍喜歡寫窮,寫落魄,但是表現的毋寧說是屌絲逆襲後的談資,所有人最終還是會被裹挾到最核心的要素「武功」上面。在武俠世界裡你會使錢,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有錢也很難說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有人拿金彈子打彈弓,不過表現其豪奢,是一種風格化的處理,武林豪傑們也很少會想著如何用錢把團隊裝備升級,然後排兵布陣,黑哪個落單高手。就算想黑,一般也贏不了。從整體上看,還是講究江湖事,江湖了,使下作手段也不出江湖思路,跟正常世界不搭嘎。並且和普通老百姓過的什麼日子,基本無交涉。偶爾出現些什麼耕樵漁獵,也都是風格化的,類乎行為藝術。就是偶爾出現了官府,對武林秩序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

武林豪傑們也很少會想到返回正常世界,像劉正風這種要搞金盆洗手的異類,也並不是說就此離開武林和市井人士打交道了,人家吃喝不愁,社會關係都在江湖上,一起玩兒的還是曲洋這種。饒是如此,他金盆洗手也沒成功,不過是笑傲江湖的小插曲罷了。

整個武林世界,還是在以一種基本和正常世界無甚交涉的方式運行著。

水滸傳就不一樣了。

第一個出走的人王進,為什麼出走?是因為舊日的仇家高俅回來了,待不下去了,而且人也沒就此走入武林世界,不過是想換個地方,繼續過正常生活。其他魯智深、林沖、武松、史進、晁蓋等等,這些人最初都是活在正常世界裡的,那個「江湖世界」只是在好漢們互相交流的時候,才作為一種談資出現,非到萬不得已,他們並不想「落草」、「入伙」,去過那種江湖生活。並且就算是落草入伙了,只要能有萬一的機會,他們也還是想著重返正常世界。

一部《水滸》的發生場景,基本上都是在和正常世界產生衝突。三打祝家莊,基層鄉土社會;大鬧快活林,市井生活;攻打大名府,正面和政府發生衝突……水滸的每一個故事,都能看到來自現實世界的影響力。

梁山泊雖然被水圍了,但水滸卻不是個封閉的幻想世界,好漢們通過舟船蘆盪和現實世界發生交通,干預正常世界的同時也承受來自正常世界的影響。

在這個世界裡,功夫再高沒屌用,有錢、有權才可以為所欲為。阮氏三雄也是頂天立地的好漢了,盤算的也不過是「一腔熱血賣於識貨的」。誰最大?買主最大。武松號稱正人了,為什麼替施恩出頭?還不是因為施恩供應了酒肉,給了他面子?

第三,武俠小說是給年輕人看的成人童話。水滸是給有社會經驗的人看的政治小說。

有句話講,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說得好像水滸很中二很熱血,看了就容易打架。

仔細看水滸裡頭的打架那些事兒,多半不是因為年少莽撞。是為什麼呢?

用水滸的思路講,就是奸臣蔽上,有才能的人報璧向隅,無處施展才華。

因為窩了一肚子不平之氣,再有遭遇非常,這才最終走上了武裝割據的道路。有過社會經驗的人再看水滸,就會發現這是一部不平之書。高太尉只為是蹴鞠玩兒的好,上頭有人,就能做太尉,就能作威作福。蔡九為是蔡京的兒子,就能坐鎮一方,充當偌大一個江州的青天。梁中書就更不堪了,為的是個女婿,居然也能蹭蹭往上爬。武藝高強的林沖,不過一個教頭,最後教頭也坐不穩;打死吊睛白額虎的武松,不過一個都頭,都頭幹不成那就只能浪蕩江湖;宋江自負通經史、有權謀,江湖上響噹噹的孝義黑三郎,不過一個押司;其它諸如楊制使、魯提轄,都是一官半職坐不穩、隨時滑到社會底層的人。

如此才藝,如此際遇,焉能令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今日讀者只看到打人的人,沒看到背後的世道,便以為從前所謂「好漢」都是扯淡,一定撥亂反正把108將批倒批臭。誠然,108將里有英雄也有鼠輩,說的半文不值那隻能說你幼稚。更何況,「好漢」本來就不是「很好的漢子」的意思,而是指有能耐的人。

108將有沒有能耐?鼓上蚤時遷還一技傍身、並且不安於做小賊呢,稱為好漢有何不可?

挑明了一句話,好漢有好人,也有壞蛋,但只要豁得出去、不願苟延殘喘活一輩子的,都是好漢。

再說武俠小說。武俠小說里有帶政治隱喻的,比如笑傲江湖。但事有主次,看完一部笑傲江湖,讓你記住的是令狐沖等武林高手,還是東方教眾的頂禮膜拜?

武俠小說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永遠都在講一個人如何如何。說到底,不過是給年輕人看的童話罷了。或者更確切一點講:通俗小說的一種。

最後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凱鵝


先上觀點:這取決於對武俠小說的定義。

有人是把唐代豪俠小說都算到武俠小說裡面的,宋元朴刀桿棒話本更是不在話下。

也有人認為武俠小說是一個很晚才出現的類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是清代嘉慶年間的《三俠五義》。

還有人把俠義公案小說都剔除在武俠小說之外,從清末民初管自己叫「武俠」的舊派武俠小說算起。

但無論持哪種觀點,追溯武俠小說史的時候也特別提到《水滸傳》。即使不承認它是武俠小說,也要承認它所代表的英雄傳奇是武俠小說的「前身」、「萌芽」之類的。

上面有答案認為「水滸裡面的人三觀不正濫殺無辜,所以不能叫武俠」,這種觀點並不對。古人對「生命」的價值看法和今人完全不同。在舊派武俠小說里,俠客在行俠過程中濫殺無辜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能以此為依據。

比如《三俠五義》中白玉堂闖入龐太師府,只是因為惡作劇心理就扮戲法害死了龐太師兩個小妾。但白玉堂的人設卻是扶危濟困的俠盜,殺兩個反派家裡人不算什麼。

直到新派武俠里,仍然有很多這種思想的殘餘。比如楊過在路上看到有人鞭打拉車黃馬,就把那人打一頓把馬搶走,完全是強盜行徑。郭靖黃蓉在路上看到地主婆坐轎子役使轎夫,就攔路割掉地主婆的耳朵,最後哈哈大笑著離去了。


如果把每個角色拆開看必然算,合在一起也符合武俠小說特徵,但小說的主旨不是武俠。

俠,行走於夾縫之中,背負道義前行,左邊刀山,右邊血海,武功是劇情需要的金手指,苦難是逼迫他尋找自我的任務。

俠義往往非常簡單的信仰,在於個人時是俠,一旦成群結隊就會異化,水滸英雄即使高喊替天行道,也掩蓋不了有很多殺人越貨的渣滓。例如三大祝家莊是殺人越貨搶地盤,強行把扈三娘嫁給王英是畜生行為。

作者表面上使用了很多武俠手法,反覆包裝梁山好漢,但內心是反武俠的和平主義。


首先說下這問題產生的背景算是前言:

這篇題目的題主"@知乎用戶";跟我在一個金庸相關的帖子里撕逼。這貨拋出了一個觀點,「水滸被公認為武俠小說」。我一工科生,哪懂你們文藝界的事。但是秉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我讓他論證憑什麼說水滸是武俠小說。這貨說讓我自己去查百度,他說他從百度百科上看來的。 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告訴這廝,百度百科沒法作數,而且水滸詞條下也沒寫自己是武俠小說。 在我已經快沒興趣跟這貨撕逼之際,這廝終於扔過來一段還算乾貨的文字,並耀武揚威的認為這是他本科畢業論文專門研究過的,似乎在他本科畢業論文的大力研究下,水滸被歸入武俠小說已勢在必行。。。

附上這廝複製給我的原文:

那麼到了明朝初年的時候,中國千百年來積累的武俠文學的資源,匯聚起來,產生了一部古代最傑出的,最著名的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就是《水滸傳》。

那麼《水滸傳》,以前我們把它叫做公案,後來的文學史也把它叫做「英雄傳奇」,這都是對的,它是英雄傳奇小說。但是如果我們從武俠小說的角度來看呢,《水滸傳》也是古代最優秀的武俠小說的代表。我們今天想一想,《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那不都是標準的一個一個的武俠嗎!要武有武,要俠有俠,它所弘揚的精神,也是正宗的武俠精神。所以《水滸傳》給了後世無數的武俠小說以思想的和藝術的啟迪。

_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

《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遺武俠之模範。

——梁啟超《小說叢話》

第五章 武俠小說史上的里程碑《水滸傳》

一、《水滸傳》成書過程中的俠盜意識

二、 《水滸傳》與《史記瞄俠列傳》

三、梁山上的「盜氣」

四、水滸英雄的行俠特徵

五、真實而傳奇的武俠世界

六、俠的悲劇結局

——羅立群《中國武俠小說史》目錄

舊式武俠小說的一個普遍觀念是「快意思仇」。惡徒固然任意行兇,殺人如麻,即使俠士,殺得性起,竟也殃及無辜。《水滸傳》就寫武松為了報仇,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一家老少十餘口,連兒童、馬夫、丫環、廚師也不能倖免。

——嚴家炎《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

《水滸傳》的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都超出一般武俠小說的範疇,從而第一次讓武俠小說進入文學殿堂。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

明清乃至民國的長篇武俠小說大多沿著《水滸傳》的道路走了下去。

——韓雲波《中國俠文化:積澱與傳承》

小說分類在我看來,是個學術問題,雖然哥不混學術界好多年,學術的問題還是要用學術的方法。故做此文

首先還是上觀點:不錯的確有一幫研究武俠的大V認為水滸是武俠小說,然而學術界並不公認水滸是武俠小說。認為水滸是武俠小說的主要只是這幫專門研究武俠的學者的小眾觀點。

題主給的那段話,仔細看看 除了梁啟超外,其他的書名都是研究武俠的,每本書的書名都跟武俠相關。沒有一本是專門研究水滸的,也沒有一本是專門研究中國(古典)小說分類的,更沒有一本是研究中國(古典)小說史的。也就是說,樓主給的這段東西,只能證明這幫研究武俠的學者(大V)認為水滸是武俠小說罷了

於是我上知網搜了下相關論文:

陳志偉 在 明清小說分類試探 (引用我就不寫太麻煩了)一文中介紹到,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將 《水滸傳》列為講史小說(該文中並無武俠小說之類);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中將《水滸傳》列為英雄傳奇(該文中並無武俠小說之類);譚邦和在《明清小說史》將《水滸傳》歸為白話長篇小說一類,值得一提的是譚邦和的分類當中包含武俠小說,然而並未將《水滸傳》列入其中。 而前面題主提到的梁啟超曾將中國古代小說分為「鬼神」、「英雄」、「男女」三類——壓根沒有武俠小說這一類。 接著,陳志偉試著講明清小說進行分類,講《水滸傳》分入俠義小說下的英雄傳奇類。並明確反對將水滸歸入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 是不能等同於「俠義小說」 的。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武俠的因素雖然產生很早,卻不能以之命名。因在此類作品中,重「俠」,重「義」,而不甚重「武」,這在《史記·刺客列傳》 已有鮮明體現。 而且在古代,也沒有「武」、「俠」 連稱並成為一個辭彙。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應該是進入現代以來,還珠樓主、王度廬、鄭證因等人創作的大量武俠小說, 「武」、「俠」 並重,開啟了武俠小說創作的先河。

由此可見在陳志偉的文章中,無論是他自己還是他引用的其他學者(大V),都沒有將水滸列入「武俠小說」這一類的。作者本人甚至認為中國明清壓根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由此可見在作者看來將水滸列為武俠小說是有很大爭議的。

陳麗媛 在 論胡應麟的文言小說分類觀——兼及文言小說分類之發展流變 一文中指出,根據胡應麟的觀點,水滸應列為傳奇。

韓偉 在 中國古典小說的分類中介紹到: 梁啟超 等將古代小 說 概 括 為 「 鬼神 」 、 「 英雄 」 、 「 男女 」 三類 , 並將《水滸》列為「英雄」類 。而作者本人在梁啟超的基礎上,將古典小數分為,志怪神魔小說、英雄傳奇、社會人情。並將水滸列為英雄傳奇。

劉書成在 總類、分類、子類、跨類——中國古代小說類型體系新說中指出學術界一般認為《水滸傳》代表英雄傳奇類小說,原文如下:

對《三國演義》 、《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等四部小說, 學術界一般認為分別代表了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 、人情小說等四種小說類型

李蓉蓉在《中國小說史略》對《水滸傳》的分類再認識中提出,她認為《水滸轉》應列入宋人小說類別里的公案小說。

楊秀苗在以宋代為背景的英雄傳奇小說研究一文中。提出明清英雄傳奇小說中,水滸系列、楊家將系列、說岳系列、以及趙匡胤發跡變泰系列都是以宋代歷史為背景,可以說是英雄傳奇流派的主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個人簡單看了一下相關文獻,已經可以得出結論了。對於水滸傳的分類,在學術界是眾說紛紜,可謂一個難點。但是一般公認,水滸傳屬於「英雄傳奇」類小說。當然有部分專門研究武俠的學者認為水滸也能歸納為武俠小說。然而這並非學術界的共同認知,目前來說沒有一篇不是以武俠為研究主題的文獻(文章)講水滸列入武俠小說的。 甚至有人明確反對,將所謂的「武俠小說」一詞帶入古典小說分類當中,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武俠小說的本身就產生與近代或者現代,古代壓根就沒有武俠小說這種說法,因此無法把古代小說歸納入古典小說名下。

由此可見,把水滸歸入武俠小說,僅僅是少數專門研究武俠小說的學者的觀點。並不代表學術界主流觀點,講水滸列入武俠小說必然會在學術界引起爭議。

這是另一個達主的回答,我引用來做一個補充,個人認為這個答案很贊,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我想說的話。

最後,至於孔慶東這幫人論述水滸也是武俠的話,我簡單看了下,多數不是學術類文章,什麼百家講壇最多算一家之言的科普類文章,漏洞不少,邏輯並不完整。但是我不想也沒必要跟孔慶東撕逼。 只需列明學術界目前主流觀點,把水滸列入武俠這事存在相當爭議講清楚也就足夠了。

————————————————————————————————————

下面是撕逼時間,各位只想看正經答案的看官請自動跳過。

就我看到的幾篇文獻而言,除了搞武俠的那幫人,學術界幾乎沒人把水滸歸為武俠小說類。甚至幾乎沒人在分類古典小說的時候用到「武俠小說」這個名詞。為什麼?在我以小人之心揣摩來看,文科又不是科學,並沒有一個100%的對錯之分,那幫搞武俠研究的要硬說水滸是武俠小說,似乎也並沒有100%的不正確呀?把水滸拉到武俠小說的陣營,可以大大提高這幫研究武俠小說的逼格,屁股決定腦袋罷了。

然而研究水滸的,研究古典小說的,壓根沒人鳥你們武俠小說,為什麼?因為這樣會大大拉低自己的逼格罷了。其實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 我惡意揣測一下,僅僅因為「武俠小說」這四個字給人看起來的直觀感覺,恐怕在我們有生之年主流學術界永遠也不會將其定義到水滸的頭上。。

為何?因為現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說句實在終究是現代人搗鼓出來的一種通俗文學讀物罷了,古人幾乎沒有武俠的概念,前面有作者也提到了,在古代,也沒有將 「武」、「俠」連稱並成為一個辭彙。 既然本來就是現代人的玩意。你可以說水滸是武俠小說的萌芽,但要硬把水滸歸為武俠小說,恐怕不光學術界不同意,更是會讓各種路人笑掉大牙。

至於題主@王超。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喋喋不休,無外乎想證明自己這種鬍子黨的逼格高罷了。。 你看題主又研究武俠史,又研究古典小說分類,逼格多高呀,所以咱們鬍子粉都是逼格高的人,所以鬍子就是好。。你們看港版的沒研究過武俠小說史吧?你們逼格真底,審美真差。。。

看個武俠小說也能看出個逼格來,哥也是醉了。 所以這才是題主繼續拉水滸進武俠小說的核心目的呀


關於水滸傳的問題,圍觀 @段品章 的回答 段品章:《水滸傳》好在哪裡? 就夠了。


「俠」是一種反抗不公的精神,但有不傷及無辜的前提。

任何一本小說里能稱為俠的人都是以此為恥辱的。

那108個魔頭哪個手軟過?


顯然不是。

有人說武俠小說的核心是」俠「,應該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說的,這麼說並不十分精確。

實際上,作為一種類型化的通俗文學,武俠小說的典型特徵應該是」快意恩仇「。換個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用武力來解決人物面對的矛盾和衝突「,帶有很強的浪漫主義色彩,就和現在的某些類型網文,比如玄幻、都市異能等是一個路子。

如果一部武俠小說拋開了武和俠,人物就不能解決其矛盾和衝突,它就是武俠小說。反之,它就不是純正的武俠。

一些公認的經典武俠作品,特別是金古二人的代表作品,其實和傳統武俠是有點相背的。他們的人物武功再高,也難逃命運的擺布。也就是說,這些作品寫的雖是武與俠的故事,卻不是純正的武俠小說。武力,並非解決其人物矛盾的核心。

古龍的《七種武器系列》,把七種正能量的情感作為武器,而金庸乾脆讓具有超人武力的人物被命運擺布。比如《天龍八部》中,天下無敵的大英雄蕭峰居然落了個自殺身亡的結局,這種結局顯然是多數武俠作家不敢寫也不能寫的——至於《鹿鼎記》就更別提了。

放到創作年代來看,《水滸傳》應該是一部以梁山泊強盜故事為素材,糅合民間流傳的話本而著的」歷史小說「,按金聖嘆所說,就是一部諷喻小說。就今天來看,它也應該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多說幾句。

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帶著百八好漢造了反,奪了天下,改變了眾人的命運,可以說很有武俠小說的特質了。

可作者並沒有這麼寫。

很多人設想宋江若不招安,下場會如何如何,那些好漢要不死,又該如何如何。事實上,宋江不招安,好漢不死絕,放在歷史上是說不通的。

因為水滸故事結束之後就是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徽欽二宗及數千女眷被金人掠到北地,慘死異鄉。這是華夏史上的奇恥大辱,曾讓岳飛」怒髮衝冠「,恨不得飲胡血、食虜肉,方能雪他臣子之恨。現在只要是個男人,了解了這段歷史都會坐不住的,所以稱」大宋「為」大慫「。

以宋江保國安民的志向,斷不可能坐視徽欽二帝受辱,百八好漢也不可能沒個動靜,然而歷史上並沒有宋江等人抗金的事迹,因此作者必然要安排宋江等人在靖康之前死掉,成其德行。

看施耐庵先生如此尊重歷史,一點也不YY啊,哪是什麼武俠小說!


我覺得可以算。

湯哲聲教授的《中國現當代通俗小說與網路小說》,裡面提到:

日本有武士道,西方有騎士文學,中國有武俠……當然,作為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最高峰,《水滸傳》對武俠產生了深遠影響。起碼有以下的三點:

第一個為中國的武俠小說為武俠人物找到一個正當的理由。你可以殺人,可以放火,也可以到處搶,到處攻城掠地,但是有一個正當的理由,那就是替天行道。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你天不做的事情我來做。

二,《水滸傳》實際上為中國的武俠的人物的社會階層,他的一種認定,以及他的結局做了一個規範。這麼說,武俠這個層面,也可以說俠士這個社會層面,他是沒有獨立的社會階層的,你看,《水滸傳》水滸傳告訴我們,你要麼跟著朝廷,要麼你就歸隱江湖。他沒有獨立的階層。如宋江的結局。如神鵰結局楊過歸隱。

《水滸傳》第三個貢獻,美化了中華武功。中華武功第一次正式地進入小說。武松,醉八仙。楊志的刀,林沖的槍,都寫得美輪美奐。小說化了,美學化了。當了清代末年,武俠小說繼續向前發展,它就有了一種多樣性地發展。當武俠和言情結合起來以後,那就有了《兒女英雄傳》。當武俠和公案小說結合起來以後,就有了包公,施公等等……換句話說,到了這時,武俠走向多樣化。


水滸里有沒有武?「武松醉打蔣門神」、「林沖棒打洪教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等這都是武。不同的是水滸的時代,「武」還沒有被系統化。「拳在少林,劍出武當」這類精細的劃分,是水滸在之後的好幾百年里慢慢成型的。

那水滸里有沒有俠?當然有,按照司馬遷的定義,水滸里好大一撥人都是俠,而且大多數人都有韓非的「俠以武犯禁」的行徑。有唐宋豪俠「仗劍行俠—馳騁邊關—立功受賞」的三步走,又承上啟下地為明清的俠義公案提供了優秀的範本。

那水滸傳算不算武俠小說?當然不能算。

為什麼?

《水滸傳》跟在它之前和之後的眾多作品一起,為二十世紀初現代武俠小說的出現埋下伏筆,水滸里有眾多武俠小說的影子。水滸之前,秦漢的遊俠、唐宋的豪俠,都是孤獨的,俠的故事也都是「俠客」與「世人」之間的發生的。水滸對於後世武俠小說最重大的意義,就是水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們之間的關係,構建了一個「江湖」的雛形,這個「江湖」里,俠不再是孤身一人,他可以遇到其他的俠,他們之間也同樣有很多故事。水滸之前,俠都只能生活在世人的世界裡,水滸為「俠」這條魚,創造了可以自由呼吸的「水」。

「武俠」這個詞,是水滸成書之後很久才出現的,水滸為後世「武俠」的出現打下極好的基礎。但水滸本身不能被限定在武俠小說的框子里,因為水滸的文學和文化意義顯然超越了現代武俠小說的限制,同時也缺少後世武俠小說的一些重要元素。

比如對俠的行為的正當化,正統武俠小說判斷正義的標準一定是行為的原因,而不是行為的結果,而有一些行為是默認正當的,比如「仗義」、「報恩」、「比武」等等。按照武俠小說的標準,武松殺了西門慶的後果不應該是上山落草,而應該是名揚四海。

再比如江湖世界的獨立和自洽,大部分時候水滸英雄們還是需要面對來自外部的朝廷的律法,而不是江湖世界內部的「道義」。最終懲罰惡行的機制是官府,甚至是鬼神,而不是江湖世界獨立於外界影響的自我調整。

還有武的理論化和系統化,武功、招式、門派這些在水滸里幾乎沒有任何具體的描述。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小細節,比如正邪的分明等等,這些都可以擴展到類型小說的創作方法上去,不細說。

最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作品可以超越任何一個類型小說的畫地自限,就好像魯迅說《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水滸里看到武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雖然不能被嚴格地算作武俠小說的起點,但是水滸為後世的武俠小說提供了無數的經典創意和概念。所以,說水滸「是」或「不是」武俠小說,都不準確。說水滸「不只是武俠小說」雖然討巧,但卻更準確。


《水滸傳》是通俗小說,是通俗小說!不是武俠小說!

《水滸傳》講的是一些山賊土匪金盆洗手的故事。終極目標是被招安,入朝做官。

它的重點在廟堂!

而武俠小說的重點在江湖。

兩者的傾向都不同。所以它不是武俠小說。

它更像什麼,我覺得更像話本。或者說唱戲的劇本。

按你的分類吧,也就是演義吧


如果以武松魯智深為主角的話,那肯定是了。


@凱常說不過罵髒話還這麼心虛啊,還限制評論了。

你的滿口髒話不就驗證了我說的話了。這教養怎麼說都應該幼兒園中班了吧,我家樓下的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可不會把「眼瞎」、「大耳刮子」之類的掛嘴上。


比起武俠小說,我覺得《水滸》更應該是社會小說…放在今天的話應該算都市小說類型的?有答案認為它是聚焦於政治的歷史演義小說,我覺得也過了點。

你要問水滸里有沒有武俠因素,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水滸》的主題並沒有放在江湖俠義之上。借用當年《百家講壇》鮑鵬山老師的觀點,《水滸》的主題是兩個字——生活。怎樣活下去,怎樣活得有模有樣,怎樣又才能活出尊嚴。


水滸不是武俠小說,什麼是?金庸古龍,都是現代人,用他們的作品去定義《水滸》?不是應該用《水滸》去審視金庸古龍么?

若是追本溯源,那《史記·遊俠列傳》呢?那《春秋》的各種自殺呢?

既然明清小說大成,既然《水滸》是四大名著,那就是唄。

換言之,不是「《水滸傳》是不是武俠小說?」,而是,《水滸傳》本身就是武俠小說的標準。

若是把自己代入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我會感覺很怪異,非常不協調。各種神神秘秘,各種高深莫測,各種故弄玄虛,各種似是而非,各種稀里糊塗。說好聽叫【虛構】,說難聽叫【意淫】。

哎,我可不是踩金庸古龍啊,得分和誰比。若是有人提問,說金庸古龍不如郭臟暗,我也是第一個不服。

相反,我用【犯罪專家】的簽名走入《水滸傳》,毫無不適應。

種菜的張青、打魚的三阮、快活林絲襪會所、飯店老闆娘孫二娘、菜市場買肉的魯達、非法盜獵的解珍解寶、小公務員宋江、街頭詐騙的李忠、多次出入派出所的白勝、入室盜竊的時遷、被戴綠帽子的苦逼刑警楊雄、偽造支票二人組的蕭讓+金大堅……每個人都有正經營生,沒什麼神秘的,也沒什麼奇怪的,平淡又不乏味,普普通通的。這是一個很和諧的社會,毫無違和感。

從真實性上,歷史上,真有36個人在梁山,現在還有【粱山派】這個門派,門長就是宋江的後人宋義祥。

燕青也確有其人,前幾年還見過燕青後人的文章。一套燕青拳,也是流傳甚廣。

武松打蔣門神的【玉環步鴛鴦腿】,是【南拳北腿】的【戳腳翻子拳】。

不多說了,這些事,跑個跑步機、舉個鐵、挑幾段健美操就好意思發自拍就有人贊的知乎人不懂,還好像我賣弄似的。。。

施耐庵本身就是造反起家,怎麼造反、怎麼打家劫舍、怎麼搶劫、怎麼綁票,他門兒清。

《水滸傳》,是他的工作報告吧?

反觀金庸古龍,他們有工作經驗還是有生活經驗?

你可以說我在強詞奪理,你可以說我在以偏概全,你甚至可以說我沒讀過水滸。

但,你最好把《水滸傳》定義為武俠小說。

因為,它如果不是【武俠小說】,那它只能是【教科書】。

——————犯罪專家

啊對了,差點忘了,我這裡有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標準的武俠小說。沒有之一。

圖片是網上的,書不知在哪個柜子底下,懶得找。——————deepson


武俠之所以稱為武俠是有前提的,武俠的永恆不變的核心是武,武是以殺傷和強身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可總結可教授的有序的身體活動。人物之間要解決難以調和的矛盾,主要的解決方法是武,這樣的小說才是武俠小說。

所以水滸雖然是武俠形成之路上的一環,但很難稱之為武俠。畢竟它在人物動作的描寫上,不夠「有序」。

曾經和人討論過武俠的定義,一條條標準都是實打實的,裡邊沒有「武俠精神」這種扯淡的東西。


水滸傳算是政治小說,畢竟施耐庵做過張士誠的幕僚,tg早年井岡山時期各個山頭的摩擦在水滸中都有「模板」,尤其是火併王倫那一章大家仔細看,裡面挺多學問的。當然 笑傲江湖也是有政治影射,但還是沒有到水滸中山頭之間暗中角力,架空元老(晁蓋),那麼深刻;宋江那句「休分功勞高下,新來的頭領一邊,原來的頭領另一邊」簡直絕了~

武俠小說中只有金庸的帶政治影射,有筆力(畢竟書香門第),其餘的梁羽生,古龍(有黑道經驗,寫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參考了教父,影射黑道寫的也不錯了),溫瑞安都一般,。其實武俠小說大部分並不深刻。金庸很多東西也是參考水滸傳的:武松打虎、喬峰殺虎,豬腳不會第一個回合就出現(金聖嘆評水滸),草蛇灰線法,棉針泥刺法,等。。。

俠以武犯禁 武俠小說或者影視作品最終形態不一定要反映上層政治(黑澤明的七武士,用心棒,椿三十郎反映武士階級幫助平民階級),但一定是要反應某一個階層的生存,私以為水滸傳做到了。


不是。

你可以看看《千古文人俠客夢》。

無武不可行俠,但是俠客是要仗劍行俠浪跡天涯最後笑傲江湖的,而不是要跟軍隊帶兵打仗。

《千古文人俠客夢》里說,很多人看水滸都喜歡上山之前的好漢,因為那時的他們最有特點,可是他們上了梁山之後好像都成了沒多大區別的軍官了。


水滸傳的個別人物身上具有武俠小說人物的特徵,甚至其中多樣的角色給了後來很多武俠小說作者以啟發。

但是,何為武俠?武是一方面,重點卻在一個俠字身上。武俠小說寫的還是俠客的故事。

何為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水滸的主旨是這個么?不是吧。

水滸只能說是英雄(也有狗熊)的傳奇故事。


金庸認為是。

但這取決於你怎麼理解武俠小說。正式文學應該也不會這樣分類。況且武俠小說還可以廣義俠義之分。

我個人同意,武俠小說源於司馬遷史記里俠士幾篇,但是那幾部分算不算武俠小說?

事實上,公認的首篇好像是 三俠五義。

現代武俠小說定義一般是寫俠客義士的小說,水滸算不算?事實上,碧血劍,俠客行算不算?尋秦記算不算?金古梁黃溫風格也不盡相同,還有新武俠,歷史武俠…各種劃分。

但說水滸傳是歷史傳奇小說可以接受。

貼一個金庸的觀點:

金庸認為最早武俠是 虯髯客傳,然後後面一句,把 水滸傳 列為武俠小說,原文可見他的新修版前言。


武俠的核心是俠,至少作者對文中主角是正面稱頌的!但水滸不是,很多時候對水滸英雄的稱頌是讀者的行為,而非作者!


這兩天認識了一位曠世奇才,忍不住想給各位介紹一下。

點評:以才取人,不論顏值。

點評:腦洞碩大,思路獨特。素質極高,文明有禮。

點評:博學多才,涉獵廣泛。

點評:認真細緻,科學嚴謹。

點評:無中生有,大魔術師。(這位奇才特喜歡替我說一些我沒說過的話,三番五次的)

點評:公正平等,標杆一致。

點評:地位崇高,尊貴典雅。


推薦閱讀:

劉正風怎麼才能避免被滅門呢?
應該如何評價溫瑞安的起名藝術?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此詩的作者是誰?
從《說英雄》系列來看,四大名捕的武功屬可被元十三限這一級別秒殺的檔次,為何辦那麼多年案還都活了下來?
令狐沖的哪些作為,讓你印象深刻?

TAG:武俠 | 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