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凈土宗和基督教是否有些相似?
「購買赦罪券常常有害:容易使人忘記真誠的悔改;容易使人認為教皇是在斂財。」
凈土宗誦念「南無阿彌陀佛」和購買贖罪劵有什麼不同?多念幾遍福報多些,是不是就可以抵去剛造的惡業了呢?「二力就是談自力和佛力,稱為二力。有時候這兩種說法可以平等地去看待。凈土法門,就往生這一點全憑佛力,所以有時候稱為他力法門,或者叫純他力法門。」
純他力,這和基督教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感覺這裡討論的時候有點模糊了 還是要區分開 凈土 和 凈土宗 凈土只是一個概念 部派佛教的時候就有了 凈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 之一
"自力「和」佛力「的兩種見解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西方人心目中的佛教與」自力「有關,他們稱為」Self-Enlightenment"。很多人說基督教義不合理,就算一個人品格完美,但如果不信耶穌基督也不可得救。不過大家還是需要了解什麼是「原罪」,這和你我的行為無關,是人類的「祖先」亞當與夏娃在樂園中吞食禁果而留下的。要自我救贖「原罪」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總有缺點邪念,只有耶穌基督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才能贖人類的「原罪」,所以要贖罪,就必須要信耶穌。
當初聖奧古斯丁認為自己拯救自己的靈魂是不可能的,他放棄了摩尼教而成為基督教徒。同樣,修習佛法的信眾也會覺得經過千萬劫才能證四果是無比艱難的,那也會指望依靠「佛力」來完成這條道路。依靠佛力也不是和上面說的Enlightenment無關,關係小些,如果我們翻一翻《凈土三經》的目錄,怎麼去虔誠的「信」佔據了很多篇幅。所以,凈土和基督教的共同點在於「信」。當然,信仰也未必是迷信,丹麥神秘主義者基爾愷郭爾認為,信仰(faith)是人類精神的最高點,信仰的依據是理性,但超越了理性。
西方凈土和天堂有不同之處,這裡並不是最後的歸宿,人死後投胎到這裡也不是胎生的,而是蓮花生的,而且在六道之外。西方凈土之主,阿彌陀佛,會在這裡幫助人成為佛或成為菩薩返回六道渡眾生。那怎麼來這裡呢,主要是念佛的名字,甚至是百萬遍,還要修行試圖在心中看到佛。和基督教顯著不同的是,基督教否定了自我救贖的可能性,凈土宗倒不反對其它宗派的修行道路。有一位朋友曾和我說,「你別以為每天一心念佛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比較好奇的是「西方凈土」的概念是如何產生的?因為除了西方,也有東方和南方凈土等。Amitabha是阿彌陀佛,Amita梵語是無限的意思,這相信大家都知道,因為演化成無量壽佛之名。有人說Amita和波斯的真理之神Mithra發音很接近,這倒有點牽強,但起源和波斯是否有關,值得探討。其實在明清凈土宗成為我國佛教的主流之前,民間的信仰主要是「彌勒凈土」,那為什麼後來演變成阿彌陀佛的凈土呢?這是否與「人間凈土」的信徒多次揭竿而起,試圖在中國建立人間佛國而受到統治者打壓有關呢?
一般認為,凈土宗在中國的創始人是山西人慧遠,他生前就不斷提倡要想成佛就要不斷念佛,而且立了一個小佛像天天朝拜。他的弟子和繼承者們進而把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等奉為正行。看來,偶像崇拜是凈土宗的起源之一,但這也無法解釋「西方凈土"的概念是如何產生的。英國著名詩人彌爾頓寫了著名史詩」失樂園「,這部作品的重要性在於宣揚所謂上帝賜給人類的」樂園「不在天上,而在人間,作品的面世標誌著英國思想界人本主義的轉型。那和我們的」人間凈土「倒挺有相同之處。
綜上所述,我懷疑凈土宗早先起源在於」彌勒凈土「,阿彌陀佛的西方凈土並非主流。因為彌勒的凈土不在西方或東方,就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所以,自隋文帝時期起,人間凈土和彌勒的信徒就多次造反試圖推翻帝制,期間成功和白蓮教或明教等合流,直至最終的消亡。自此,英俊的彌勒佛形象變成了大胖布袋和尚,阿彌陀佛的西方凈土也取而代之了。
中特佛的凈土宗還不如基督新教信義宗呢。
信義宗提倡因信稱義,信就可以了。持名念佛還有念佛的數量要求,到底哪個宗教更人性化?
凈空法師慈悲開示:念佛有大罪過!
凈空法師慈悲開示:基督教比佛教好!
應邀
你的補述文字,存在邪見。
先談區別,再論邪見。
凈土宗和基督教沒有相似處!
1、凈土法門是出世間法。真實往生極樂世界者,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了!
基督教是世間法,即使升天了,還在六道輪迴中。
2、理論區別:凈土法門是大乘佛法,見地是緣起性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基督教理論,連純正世間善法都算不上,《聖經》中鼓吹惡行的文字,比比皆是!
所以說,基督教理論與凈土法門理論沒有可比性!
3、修證區別:凈土法門之修證,皈依、發心、戒、定、慧、解脫,皆是大乘佛法次第明確!詳見「世親菩薩《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基督教修證,理論混亂,善惡間雜。例如,其提倡「博愛」,就是非常虛偽的,因為,他要審判屠殺他們自己認為的不得救贖者與魔鬼。
基督教認為自己是唯一正教,其他宗教都是魔鬼!博愛哪裡去了?
4、成就區別:凈土法門的成就,是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真實往生者,已經解脫了六道生死輪迴。還能繼續修行至究竟圓滿成佛,又能徧虛空法界普度眾生!
基督教的成就,是升天。仍然在六道生死輪迴中,而且,其天界還是低層次!福盡依然下墮!
簡要辨析二教.
漢傳佛教真實凈土法門,保存在世親菩薩《無量壽經優波提舍》中。根本就不是「他力法門」!詳見筆者「世親菩薩《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新解勘正本(上)(下)」及「《無量壽經優波提舍》與凈土法門的祕密(1)——(13)」
當代基督教《聖經》,據西方人自己考證研究,早已經脫離了耶穌的原義!被其後人隨己意篡改得面目全非!連耶穌學過佛法的證據都要毀掉並予以誹謗!
我來說點區別。
首先,凈土宗理解為: 以幾部與「阿彌陀佛」有關的佛經為主的修行方式,其他佛經不反對,只是不太去接觸。區別1 ,不信怎麼辦。
凈土宗: 不修凈土法門,沒有關係,你可以修其他法門,也可以成佛。哪怕你不信佛,只要你行善,在六道里也是天道福報。基督教: 不信我你就下地獄。哪怕你是好醫生,好警察,未開智慧的嬰兒。區別2,進入條件為何成立。
凈土宗: 簡單說,法藏比丘發願,若有眾生修善並以此善求生凈土即可往生,否則他不願成佛,法藏比丘為這個快捷方式修行了無數億年。這個快捷方式不是憑空來的,是法藏比丘「利用因果律」修行來的。為此他付出了很多。基督教: 神有能力創造一切,神是萬能的,但是神創造你的時候沒讓你信他,現在神不知道為何又要讓你信他,他又不高興用神力,並且神還要考驗你,要不然他不知道你是不是信他。考驗多久也不知道,我看我朋友虔誠了很多年了,個人覺得說白了就是看神的心情。區別3: 進入以後的設定合理性。凈土宗: 進入阿彌陀佛世界後,境界不夠的,會在蓮花裡帶很久(自認在宮殿,應有盡有,唯不見佛這一個苦),等成熟時(修行有成,惡習已無)蓮花開了才能見佛,菩薩以及其他。基督教: 通過審判的,可以進去新世界永生,未說是否會給人洗腦,
假如不洗,像我一個朋友是虔誠基督徒,但是他為人也有很多缺點。大多數人其實差別不大,都有人的缺點。那麼永生不死的他們如何長期和平相處?假如進新世界是洗腦的,我還是我嗎?退一步,神為何不幹脆早點大家一起洗腦了進新世界。非要把壞人丟火坑裡也不給他們洗腦放新世界呢。我認為沒本質區別,都是以感性的信心為準,信的越深功勞越大。
謝邀:你看這是什麼水果?
是不是葡萄?其實它叫「嘉寶果」表面上看起來和葡萄差不都,可是吃起來味道可是大相徑庭。
而且也是長在樹榦上的。。。。。
凈土宗和基督教如何是否相似?不明白的人,表面上看好像是差不多,可是兩教的「內核」,可是根本不一樣,毫無可比性。
- 基督教認為有個造物主「上帝」
- 而佛教認為世間「無主宰、非自然」,佛雖然「萬德莊嚴「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但他不是造物主,不是決定一切的「神」。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並不是某個「神」所造。
佛教認為,覺悟的眾生便是佛,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眾生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顯然沒聽過基督教有類似教義,一切眾生都可成「上帝」,也不認為眾生是平等無二。
所以兩者從最根本的內核和基本教義上有本質的不同。
- 注意、注意、注意,真正明白上面講的,就知道兩者完全不同了。下面是重點。
蕅益大師雲: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 雖然凈土法門講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看起來好像和基督教信基督得永生,都有一個信字,但是兩者從含以上根本不一樣。
對此,蕅益大師展開講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凈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凈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凈莊嚴,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 所以蕅益大師這裡講信願為慧行,和基督教講的信基督的信根本不一樣(教理這裡就不貼出來了)。
- 雖然凈土法門講他力,其實自他其實本不二。信願行,本來就是即自即他。這也是凈土法門最為殊勝的地方。
如果把凈土宗理解為念佛生西,還真不如基督教呢……
一個是阿彌陀佛的佃戶,一個是耶和華的富二代……
好好的金勺子拿來攪屎最多算重口味,但是蒯出來往嘴裡送就是反人類了…………我一直也是這麼認為的……原因有二:
1.凈土宗:發心信仰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佛號,死後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不退轉;基督教:信上帝,得永生,死後上天堂;
2.基督教:信上帝,得永生,不信,下地獄;凈土宗:信佛號、佛經,上輩子曾作佛道,是非凡人;懷疑佛經,來自惡道,惡業未完。
然後……基督教是一神宗教,凈土宗自稱無神教。兩者在信心得救心態上看好像是一回事,但是我可以一針見血指出不同點,凈土宗的修行本質上還是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最權威的開示,念佛是一種三昧,是最高級的三昧,但是基督教祈禱靈修不會得三昧,頂好僅會得一些小禪定,那又有什麼用呢,一個念佛可以得三昧,一個祈禱只能算是一種身心休息,差距在這裡。
凈土宗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天堂的美化改良版本。凈土宗就是迷信,低級宗教。
你念佛就能成佛,那我念清華大學我就能清華大學畢業?
老實念佛好歹還老實,拜上帝不老實,因為分別心分別了上帝和自己。
既然這樣,道理就不講了,就直接讓基督教徒都皈依佛門吧。從現在起開始修凈土宗,念佛求生凈土。
轉一篇文章:
基督教耶穌與佛教凈土宗:為何耶穌是以凈土宗教理精神傳道的
基督教與佛教、耶穌心法與佛教凈土宗
為什麼耶穌是以凈土宗教理精神傳道的?
第一部分:基督教的因信稱義與佛教凈土宗的信願為本
關鍵詞:因信稱義
佛教凈土宗【立宗的基石】在於阿彌陀佛第18大願,就是【彌陀本願】,這個是48願中的根本和核心的,把彌陀救度的法門與其它8萬4千法門截然分開,涇渭分明。故大乘佛教從龍樹菩薩起,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天親菩薩《往生論》判佛教為【自力法門與他力法門】,道綽大師判佛教為聖道門和凈土門,印光大師判佛教為通途法門與特別法門。
(禪宗大德、中國佛協會長釋傳印在《念與念佛》中說:特別是其第十八願的「十念必生願」。正是由於具有如是之功德力用,超越了佛法中「難行道」法門,乃得我輩下愚凡夫能夠如願以償往生彌陀果報凈土。
藕益大師《彌陀要解》:今凈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下下品人,亦證三不退,一生圓成佛果。此乃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言思莫及。故《要解》云: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今此兩願,於四十八願中,如箭靶之紅心。【至於第十八願,則如紅心中之中心。】)
無量壽經18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願里,【拋開自力】修行不說,只說信願,【根本在信】,所以印光大師說:凈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及,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
而基督教最大特色在「【因信稱義】」。
最早是「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還有很多此類說法,比如: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 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 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
希伯來書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挪亞因著信,既蒙 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凈土宗為何要以信他力救度為本?末法眾生,障深慧淺,無有行證,不靠佛力,無法成道。
1、佛教說末法時代,但有教法,而無修行和證果,這是許多經論中都有記載。如大乘《同性經》卷下、唐·慈恩窺基大師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說:「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余即修行、證果),名為末法。」——摘自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宗教不宜混濫論》講記
《占察善惡業報經》:末法時期,人們「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少,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2、阿彌陀佛化身、凈土宗真正集大成者、實際創始人善導大師: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而約翰一書1:8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1:10 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印光大師: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
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凈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凈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自力與佛力相較,何啻霄壤之隔。所以從古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誠可惜也。
好高鶩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凈宗行者,所當切戒!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萬修萬人去.
3、省庵大師說:「一切法門,皆自力出生死故難,唯念佛兼仗他力故易」(《東海若》解)
4、禪宗大德、中國佛協會長釋傳印《凈土決疑論講記》 :
由於洞悉——即徹底無誤地明了如來權實法門的途徑,深知如來度生的本懷,所以,這種人能夠「於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所謂諸法,即昔日如來於一代應化時教中,針對諸弟子們的要求而稱機適時所說的種種修行法門。於如是諸法之中,信願念佛一法,即如《佛說阿彌陀經》,為如來對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為首的諸大弟子、諸大菩薩和無量諸天,「無問自說」的【特別法門】;此人(於禪已徹悟向上者)奉此以為自己的通途正行。
永明延壽禪師《禪凈四料簡》第二聯曰:「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吾人須知,四料簡的這一聯語,對於天下一般修學佛法的人來說,尤為親切。世尊特垂洪慈大悲,無問自說,暢舒度生本懷,揭示這一非通途常規【自力】修持法門【所堪匹敵】的【特別法門】——凈土法門,其所以特別和殊勝之處,便是在於憑仗阿彌陀佛慈願大力和行人信願行力,以具縛凡夫的資質,在沒有斷除見思惑業的情況下,即能超越六道輪迴這一生死苦海,脫離如同火宅炎炎的三界樊籠,而得逕直到達清凈如甘露、安穩而永無憂煩的「阿鞞跋致」境地。
聖經里的說法:
羅馬書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是指"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而無信的)能在上帝面前稱義",自然也不會僅僅因為【自己的世間善行】而上天堂。
即便是往生天堂所需的世間善行,也幾乎難以做到,聖經里就有耶穌否定自力救度的記載: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註:有古卷作「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 他說:「甚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 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 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 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提摩太前書: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人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 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
加拉太書: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
歌羅西書: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剋制(禁止)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
所以,兩者共同之處在於:信【自力】修行難得救度,唯信他力方可救度。
佛教凈土宗《阿彌陀經》梵文本原文是:「眾生不得以【今生所行之善】得生彼國」。這就否定了【自力修行】救度的法門。
善導大師的《觀經四貼疏》---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連大阿羅漢尚且難以往生,何況是凡夫呢?若論凡夫,尚且無力脫離六道的輪迴,何況往生高妙的報土呢?
五乘【自力】非是入報土之因,唯有【深信彌陀的救度】本願才是正因。
所以,凈土宗被稱為三根普被,無機不收。
觀經有五逆十惡之人,一生未曾遇到此法,臨終有幸遇到善知識開導念佛求生極樂而得以往生,新約路加福音也有例子: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他,說:「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 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 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 就說:「耶穌啊,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有人因此批評念佛法門是廉價出售,而印光大師說,這種人能有幾個?是罕見的,如果我們也以此為例,指望臨終10念往生,則為邪見,因為我們平時就遇到此法門而不肯念佛,不像此人是臨終才遇上。
永明大師佐證惡人臨終十念往生,臨終時,心力能勝終身業力,是時少許,心力猛利,如火量雖小能作大事。由於臨終之心決定勇健,能勝百歲行力,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得以衝出重圍,此為臨終十念法門之神效。
那麼凡夫世間的有漏善行有何意義呢?佛教凈土宗說法為「助行」,隨緣隨份,根據自己情況,上品的大作功德,中下品各有不同。很多無知識甚至不識字的念佛人,有漏善行多了,就會福至心靈,某種程度地暗合道妙。而在佛教通途法門裡,這更是保持人身、或得升天界而不墮三惡道的保證。當然,基督教不說六道輪迴,但加拉太書說:律法原不本乎信,只說:【「行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著。」 】這樣說來,律法是為甚麼有的呢?原是為過犯添上的。
第二部分:出離心、菩提心
大小乘區別主要在發心上,在小乘僅為出離心,重視自我解脫;大乘為出離心與菩提心的結合,重視(眾生一體)在普度眾生中自覺覺他。
聖經里耶穌說的也有【出離心】:
1、馬太福音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 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 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雅各書: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
2、腓立比書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3、歌羅西書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約翰一書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禁止)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耶穌說的也有【菩提心】(耶穌見機說法,為當時當地眾生只說愛心針對全人類):
1、腓立比書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 叫你們在基督耶穌里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
約翰一書 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
2、馬太福音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3、彼得後書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4、彼得前書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 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 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 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5、雅各書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6、提摩太前書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7、馬太福音 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第三部分:菩薩四攝六度
四攝中的布施、愛語、利行,容易理解,聖經中很多,在此就不贅言。只說難理解的「同事」法:
佛菩薩隨類化身,隨順眾生,故有菩薩四攝之「同事」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耶穌也是如此,並不標顯獨特:
彼得前書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哥林多前書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菩薩有四攝六度的善巧方便,新約有: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你們要防備人。。。
菩薩六度
(一)、耶穌說布施:
馬太福音 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註:有古卷作「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 他說:「甚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 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 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 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這是到了極致的財布施,也說明靠這種自力成道有多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於無畏布施,法布施就比比皆是了。
還有無相布施(因當時當地眾生根機,也就只能說到這種程度了):
馬太福音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二)耶穌說持戒:
馬太福音 倘若你一隻手或是一隻腳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你缺一隻手或是一隻腳進入永生,強如有兩手兩腳被丟在永火里。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來丟掉;你只有一隻眼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的火里。
這就是佛教「寧可持戒死,不可破戒生」的大乘菩薩精神。
(三)耶穌說的忍辱、精進、禪定與般若:
雅各書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其實新約里這種例子很多,就舉此一例。
「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就是忍辱精進,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就是【凈土宗的禪定】(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任何法門都無法動搖其求生極樂的心);「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就是凈土宗念佛眾生往生前(預知時至,或放下萬緣、看破紅塵智慧)、往生後的「得不退轉菩薩乃至成佛」。
心懷二意的人,即不是「一向專念」的人,聽參禪好就參禪,聽持咒好就學持咒,認為靠這樣的自力修行的力量救可以往生。。。
【凈土宗由深信而生出的禪定】
一心不亂:信自無力,唯信佛力救度,任何法門皆不能動搖此信念。從此,上盡一形,下盡一念,唯信佛力救度。
提摩太後書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約翰一書 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他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這「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就是凈土宗念佛人真正深信彌陀救度後,知道自己往生後註定是不退轉菩薩,已經在極樂凈土註冊上了,就心無挂念,更無執著地念佛(行)了。所以,凈土法門是一種最為善巧方便的破除我執、契入空性的法門。
佛經說:若有善男子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龍樹菩薩《易行品》說: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實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這樣的往生,【不是等待多少年之後,等你快死的時候,是當下就給你保證的】。所以,【龍樹菩薩解釋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解釋為「即入必定」,你只要念佛、稱名、自歸,當下就往生決定了,當下就不退轉了!
第四部分:信與行、正行與助行、出世與入世的關係
因信稱義而得神的救度後,就可以不用持戒、放縱私慾、廢除律法了嗎?因深信切願往生極樂凈土,就可以否定持戒等凈業三福和參學大乘其他各宗了嗎、可以隨便開葷說是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了嗎?
凈土宗念佛法門,並不嚴禁性生活、葷食,與聖道門不同,因為眾生多生累劫於六道中輪迴,本是罪惡業力凡夫,沒有幾個能斷除淫慾心,何況末法凡夫!但也並不是鼓勵、縱容性生活、葷食,如此為邪見,於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不相應的。因為阿彌陀佛的救度不是我們可以縱容自己的理由。戒律為佛法基礎,無論修任何法門,如果持戒越來越差,那絕不是真修、真信。念佛人也是根據自身的持戒情況,修此法門後持戒愈加精進,而不是越來越放逸、懈怠。
耶穌與凈土宗的答案完全一致!
凈土宗雖說讀誦凈土經典、觀想、禮佛、讚歎供養、念佛為往生「正行」,但持戒或參禪持咒等其他是「助行」,如順風揚帆,不但不可偏廢,還要隨份隨力去做。缺乏深信切願,就須通過參學大乘明白「唯心凈土、自性彌陀」而加強信心,或通過修凈業三福達到福至心靈,不是一味只強調【信】的。
善導大師:經云:「一者、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凈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般舟贊》:慎莫輕心縱三業,業道分明不可欺。
蕅益大師《重治毗尼事義集要》:【持戒】念佛,本是一門。凈戒為因,凈土為果。若以持名為徑,學律為紆,既違顧命誠言,寧成念佛三昧?多纏障垢,凈土豈生?夫如海無涯,豈不廣大?保任解脫,豈不簡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惡防非】;專精律學者,方能決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現在紹隆僧寶,臨終上品上生。法門之妙,孰過於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張,取笑識者?
印光大師:佛以慈悲為本,【汝既吃肉,即無慈悲之心】。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按理宜凈素。雖勢難即凈,但宜少食。即食,亦當存一憐憫度脫之心。】
印光大師:凡夫修行,當發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則力能為者,勉而為之。不能為者,必令此心常存。則固與大乘之願心,不相背也。」
凡念佛之人,務必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堅決,求生西方。
修凈土者,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加以四弘誓願,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而父母妻子,外而鄰里鄉黨,皆修五戒十善,並修凈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系凡夫,實即菩薩。何以故,以心廣大故。」
大安法師: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救,所以我不持戒,也能往生;二是認為凈業行人持戒不清凈,就不能往生。這兩種觀點都有偏激。應知凈業行人信願持名,雖然能仰靠彌陀願力帶業往生,但是仍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持戒。戒律是佛教的命脈所在,不持戒就不具備佛教徒的資格,尤其是出家人,不持戒就是敗壞佛教的幢相。戒律是佛法的最後所系。持戒能增上往生的品位,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光靠持戒的功夫是難以往生西方凈土的,往生凈土全憑信願,感通佛力,成辦往生凈業。
凈宗法師《阿彌陀經大意》:只是,我們這種煩惱眾生起了不應該起的念頭的時候,內心並不是沾沾自喜,向人家自傲地說:「因為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可以任性為所欲為。」——絕不是!倒是有一種慚愧的心、感恩的心、柔軟的心。【因為我們學佛必定是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棄惡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新約里的說法:
羅馬書:【我們因信廢了律法么?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雅各書: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 。。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羅馬書: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彼得前書: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矇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雖然佛教凈土法門往生後是「國土凈則心凈,但在往生前也須「心凈則國土凈」」)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
帖撒羅尼迦前書: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不要一個人在這事上越分,欺負他的弟兄,因為這一類的事,主必報應,正如我預先對你們說過,又切切囑咐你們的。 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馬太福音: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猶大書: 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罰的,是不虔誠的,【將我們神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
約翰三書:親愛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神,行惡的未曾見過神。
約翰一書: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我們知道凡從神生的,必不犯罪,從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
彼得前書: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禁止)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
彼得後書: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那些【隨肉身縱污穢的情慾】、輕慢主治之人的,更是如此。他們滿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引誘那心不堅固的人,【心中習慣了貪婪,正是被咒詛的種類。】
約翰一書: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禁止)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第五部分:耶穌也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無壽者相」:
彼得前書 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這就是【無我相】,類似釋迦佛作忍辱仙人時在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毫無怨恨之心,耶穌在死前也說請神原諒他們。
歌羅西書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
這也是【無我相】。
馬太福音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這是【無人相、眾生相。】
彼得後書 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這是【無壽者相,沒有時間觀念】。
第六部分:
關鍵詞:持名念佛
凈土宗說信願念佛名號必定往生得救,聖經里也有很多「求告耶和華的名」
舊約:
亞當又與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 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
創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亞伯拉罕在別是巴栽上一棵垂絲柳樹,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
以撒就在那裡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並且支搭帳棚。他的僕人便在那裡挖了一口井。
你們求告你們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華的名。那降火顯應的神,就是神。」眾民回答說:「這話甚好。」
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
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麻瘋。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
這樣,我們便不退後離開你;求你救活我們,我們就要求告你的名。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
那時,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說:「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
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
在那日,你們要說:「當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提說他的名已被尊崇。
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原來你掩面不顧我們,使我們因罪孽消化。
願你將忿怒傾在不認識你的列國中,和不求告你名的各族上。因為他們吞了雅各,不但吞了,而且滅絕,把他的住處變為荒場。
耶和華啊,我從深牢中求告你的名。
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
那時,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同心合意地侍奉我。
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 神。』」
新約:
使徒行傳 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並且他在這裡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
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
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
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
現在你為甚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羅馬書 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哥林多前書 寫信給在哥林多 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里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
第七部分:耶穌不是心外求法的外道
馬太福音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
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接近佛教的明心見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基督徒說「盡心、盡性」就是「全心全意、不遺餘力地愛主你的神」(You shall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全心全意,在禪宗是因【定】(即全心全意)生慧,從而明心見性,在凈土宗叫【一心不亂】(或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即善導大師說的「通體靠倒,一心皈命」,不要相信憑自力修行的力量就能往生凈土。
基督徒又說,對神的信仰不是靠心意、意識,而是「意志」。凈土宗之極樂世界信仰,也是在「意志」,而非只在心意、意識。 因為該法門是8萬4千法門中最為難信的,唯佛與佛方能徹底明了此法門。所以凡夫乃至菩薩,都無法靠凡夫的心意、意識(分別心)來真信的。還要靠意志(本覺真心,堅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凡夫可以成佛),堅定不移。
約翰福音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佛教五戒之【不妄語】
佛不妄語,能伸舍覆蓋3千世界,新約雅各書: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佛教說口業最大,新約雅各書:這樣,舌頭在百體里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破除我執】
佛教《法句經》也說:昔世尊在祇園精舍,有四比丘,共論世間何者最苦?一言淫慾,二目饑渴,一言嗔恚,一言驚怖,共諍不止。佛言:「汝等所論,未究苦義。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嗔恚、色慾、怨仇,皆因有身。身者,眾苦之本,禍患之源!」
(道家經典道德經: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聖經歌羅西書: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
【耶穌是否絕對反對偶像崇拜呢?】
很多基督徒都知道不崇拜偶像,看到佛教徒拜佛就說是崇拜偶像,豈不知拜佛的真正含義。佛教徒明明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還會相信僅僅拜佛就可保佑自己?有此想法者多是愚痴人。
馬丁路德提到一個特別觀念,即義人同時又是罪人。上帝不是以他的光榮讓我們知道他,卻以釘十字架的受苦形像向人類顯明其愛與寬恕。所以,上帝的啟示仍有隱藏性,真正的上帝是人永遠不知道的,人想像的上帝是「光榮的上帝」,跟耶穌的表現完全不一樣,耶穌的到來就是解脫所有這些人類執著之「光榮」外衣。明白上帝的深度豐盛,是超乎人概念之外。由此,我發現在基督教神學裡面也有空的智能。事實上我們追溯古代舊約聖經的精神,即知【上帝是不能用任何偶像來表達】,也不用任何人間的觀念或者人間的系統、人間的雕刻表現出來。
路德的觀點,其實就與佛教一樣,破除一切執著,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惜這一空性觀點,基督徒卻受用不到,只能依文解字。
耶穌是否絕對禁止崇拜偶像呢?
馬太福音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麻瘋的西門家裡,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周濟窮人。」 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甚麼難為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
因為此女的誠心!
約翰福音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所以,正信佛弟子也是以誠心拜佛的。目的正在通過這一方式破除自我的執著,破除我慢。
耶穌說神是「眾光之父」,(雅各書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
佛教的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耶穌這樣說,只是沿襲猶太人的神人關係的稱呼,佛教是佛道平等,故不用父子關係,實際上耶穌就是在用「因信稱義」的理念弘揚凈土宗的核心精神教義,只不過不說代表諸佛的阿彌陀佛而說成神。。
無量壽經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新約馬太福音 所以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
佛教高僧大德祈福或為人助念,往往有效,而雅各書: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
所以,耶穌實際上是大乘行者,以佛教凈土宗精神傳道者。
其他證據如下:
基督教是外道嗎?
一、金剛經云: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大德有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莫非般若。
不要給佛法貼上標籤!難道只有佛經才是佛法?要如此參禪,非被棒喝。
如果佛經才是佛法,那麼很多大乘經典,南傳上座部根本不承認的,而玄奘大師早已立不能顛破之論破之,揚名印度,說符合三法印的就是佛言。
佛性不分南北,難道就可以分中外、東西方了嗎?
聖經里諸法無常的話很多,各位可以查閱,耶穌經常說,這世界上的一切都要敗壞,不要留戀,要念主的名,去天堂(即凈土)是究竟成道。
說無常,也說常,到天堂就永生不滅,與主同在。
耶穌心法,表面看離空性尚有距離,但耶穌豈是不懂無證的聖人,只是對當時當地有緣之人,也只能隨緣示教,說法到那個程度了。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連孔子都破除了二元對立,耶穌也是如此。皆大菩薩化身,南懷瑾大德、凈空法師提過。
南懷瑾也對「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做了以下見解:
「佛在金剛經里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就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 」
二、外道的真正含義是心外求道之義。
儒家本是心性之學,昔孟子云:人皆可為堯舜。與眾生皆有佛性何異?
道家清凈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而無為,道德經云: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萬不可把無為解為「只是順時而動」。這與佛家「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又有何異?
況發菩提心者,一切世善皆成無漏;不發菩提心,雖修五度,總屬有漏。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儒道是否心外求道暫且不提,請問儒家、道家是善法不是?
發菩提心,修一切善法,皆是成佛資糧。法由心生,道本人心,大乘之妙,恰在心能轉法,如無菩提心,即學大乘亦屬小乘乃至人天之乘,有菩提心,即學儒道,亦屬成佛資糧。
印光大師論太上感應篇
大師在評價《太上感應篇》時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況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從這些開示可以知道,有了菩提心,就有了成佛的種子,各種善法以菩提心來修,就變成了成佛之法。
凈空法師:有一年,我在台北大專講座,開《了凡四訓》的課程,非常受同學們的歡迎,有一天,我遇到一位法師(年齡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我把他看作一位長者),他把我叫到身邊,斥責了一番。這位法師說:『你在大專講座開課,講佛法就好了,為什麼要講外道的東西?』我說:『我沒有講外道的東西,我是講佛法。』這位法師說:『《了凡四訓》不是佛經。』我說:『你說的是這件事情!《了凡四訓》雖然不是佛經,但是它有佛的法印印定。』他板起面孔很生氣的說:『什麼法印?』我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我一說出來,他臉紅了,掉頭走了。
所以,懂得此理,我們心胸就開闊了,不但《了凡四訓》可以包容,所有一切宗教經典所講的,都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所以哪個宗教不是佛教?哪個經典不是佛經?若心胸狹小,常常想與人敵對,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三、耶穌確是以凈宗教理精神傳道的!
《虛雲年譜》:或謂。基督教亦脫胎於凈土宗「阿彌陀經。」試觀耶穌身上搭衣。與佛相同。阿彌陀經說西方極樂世界。耶氏亦說天國極樂。凈土往生分九品。耶教李林天神譜。亦言天神分九品。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耶氏亦言你不在人間立功。上帝不許你到天國。凈宗二六時念佛名號。求佛接引。耶氏亦以早晚祈禱上帝哀佑。至佛門有灌頂之法。耶氏亦有洗禮之儀。——觀此耶氏教義。與凈土宗趣。大致相同。而耶氏誕生於釋迦後千有餘年。當是曾受佛化。得阿彌陀經之授。歸而根據之。另行創教。我會到處亂說凈土是抄襲波斯拜火教抄出來的產物?
推薦參考曾銀湖的《走出彌陀的光環》
區別挺大的吧,起碼我沒聽說哪個神父一天念十萬遍耶穌基督的。
宗教都是以信為前提的,不信就不會行,而且相信的前提是未做到、未得到、未去到。
相信上帝存在,肯定是以未見過上帝為前提的;佛教相信小乘教義,也都是沒有證到阿羅漢果位的;相信七十二處女的自然也是未得到七十二處女的穆斯林;相信凈土存在亦是如此。為什麼?
比如相信北京存在這個問題,肯定不能問北京人信不信,人家就生活在北京,自然就沒有信不信的問題了,你問人家這樣的問題,人家會回以關愛智障的眼神,神經病才會問嘛。
信,凈土宗解釋為善根福德,基督教解釋大概是主讓你信你才能信(歡迎糾錯),其實都離不開一個緣字,緣,妙不可言。
宗教無有高下,我們這些信徒的心自有高下。
最後答答主提問,不然就答非所問了。凈土宗和基督教確實很像,咱就不提耶穌印度學佛、耶穌頭頂放光、禱告結手印、早期神職人員衣服綉卍字這些難以證實也難證偽的話題了,不過從側面也表明兩個宗教確實有共同點,這個毋庸置疑。
至於完全靠他力,你去美國也好、日本也好,達不到人家條件人家不會讓你入國門的,這個自身條件難道不是自力的一種嗎?你坐車還要煩勞您老邁開腿先上車呢,對不對?說凈土沒有了,會不會挨揍,但現實就是這樣的,修佛的分兩派,修凈土的和修西方金的,目前都已不復存在,法界一統,大道一體,現在都是修無為心法;
基督還存在,耶穌還在法界一起學習;
上帝也好,神也好,佛也好,其實都是修自己,自己的內心叫佛,真我如心,即心即佛,即身即佛;耶穌基督也是修懺悔禱告釋放自我,把我的所有煩惱交給神,這個神可以理解成造物神,也可以理解為自己的元神,自己修出來也可造物
一切唯心造,您心中的凈土是啥樣,您決定往生您心中的凈土。您心中的天堂上帝是啥樣,您決定去那個天堂見那個上帝。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各種宗教到底都有哪些區別?
宗教與福音的區別:「耶穌不是教導我們要如何生活才能有功德承受,相反,他來到世上是要借著為我們生和死而赦免並拯救我們。上帝的恩典並非是臨到那些在道德上有卓越表現的人,而是賜給那些承認自己無法行善、並且知道自己需要救主的人。」
基督教是救贖性的信仰,基督教信仰不是修行!
其他宗教可能有教主或創始人,但就是沒有一位能夠擔當人罪惡的救主。惟有基督教有一位擔當人一切罪惡,代替人一切刑罰的救主。當然其他宗教也談救贖,但本質上卻是自我救贖。即通過人的善功和恪守宗教律例,彌補自己的罪惡,以期得到自我救贖。而聖經卻啟示無人能靠善功得救,因每個人都是當受地獄永刑的罪人。一個好法官尚且不能因一個殺人者真心懊悔罪行,而不判他死刑。公義的上帝又豈能因人的善功悔罪,不刑罰人的罪惡呢?而且因著原罪對人的浸透,人的一切行為都為罪所污。根本不能行出真正的善,因而在上帝看來依然為罪,當受永刑。異教都認為人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與行為,從他們的上帝那裡來換得拯救與赦罪。異教可能也宣稱上帝是絕對公義的,但實際上他們的上帝都違背了公義原則,因他們的上帝居然會因人的悔罪、善行與努力,忽略人的罪惡,而無需一位救贖主。
惟獨聖經的上帝是絕對聖潔公義,因此他不能不刑罰罪。所以上帝若要救人脫離地獄永刑,就必須有一位自願代替他們受死,擔當罪責的救贖主,來滿足上帝的公義。這正是基督教與一切宗教最本質的不同之一!惟有基督徒信仰聖潔公義的上帝,與他們所宣稱上帝是聖潔公義的前後一致毫無矛盾。
事實上惟有基督教的核心是救贖,其他宗教都不是。他們要麼專註於自我救贖,要麼專註與今世利益。例如,很多宗教人士也稱上天堂得永生,但他們信仰生活的核心無不是眼見或外在好處(利益)。如,他人的尊重高舉、名譽、地位、富足、消災免禍、隨心所欲等等。此為人類墮落後之共有欲求,每個人裡面對有著對上述無法抑制的盼望。所以他們本質上依然與世俗生活的人無異,都在追求虛空與暫時的今世利益。甚至他們所描述的天堂也不過是人類地上世俗生活的延伸,如,隨意吃喝享受、玩樂。
正統基督信仰與上述完全不同,首先聖經命令基督徒,不追求眼見與外在利益。反要以自己已有的為滿足,甚至要逃避一切世俗利益和私慾的誘惑。跟隨主耶穌被稱為十字架的道路,不但不會風平浪盡,消災免禍。反而會失去今世利益,並經歷苦難、逼迫甚至死亡。上帝在聖經中應許給基督徒的沒有一樣是世俗的福分。而都是屬靈的、非物質的永恆屬天福分。是因著基督救贖而來的,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並永生,及隨之而來的內心安息、滿足與盼望。聖經中的天堂也絕不是地上世俗生活的延伸,而是沒有罪惡、傷害、死亡、眼淚,人人聖潔美好、自由相愛往來,不娶不嫁,沒有屬物質生活需求,人與人,與上帝,親密無間,直到永遠的至美至善之境!
實際上,一切的人類知識與宗教體系,都不約而同的把解決人類今生問題或需求當做重點。唯獨聖經是把人引向上帝,引向永恆與肉眼不可見的事物。當然基督信仰也解決人類今生問題與需求(實際上唯獨基督信仰才能夠真正解決)。與一切人類知識與宗教體系,從問題外面或本身切入的方法不同,耶穌基督是透過他十字架捨命的救贖,一次性永遠解決了人類的罪、死亡和審判的根本問題,繼而使人類一切今生問題與需求也隨之迎刃而解了。把人引向上帝,引向永恆,是基督教眾多獨有標記之一。一個把人引向上帝的信仰,一定出於上帝。而令我驚嘆的是,唯獨基督教是如此。因此我確信基督教是出於獨一上帝的,唯一真宗教。
「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馬太福音 11:12 )——有多少人把這句話理解成了努力靠著自己行為而得救?努力,是靠著耶穌的恩典而努力,不是靠著自己的行為。試圖努力靠著自己行為,會感到信仰是束縛和壓力,而不是平安與喜樂。。。一個自我努力的人會苛刻自己更會苛刻他人,而不是以愛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 試圖靠著自己的行為而努力,無異於放棄了耶穌的恩典,而最終卻不斷收穫各種挫折。。。 不以耶穌救贖為中心一定會以自我為中心,其行為特質就一會是經常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和強求他人,而卻並不真正在意和關注他人的感受。 不以耶穌為中心,就會自己建立一套宗教體系,然後自表虔誠,不注重他人的感受,卻在意各種旁枝末節各種禮儀形式,而在自己注重的宗教行為上吹毛求疵。。。 「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提摩太後書 3:5 )而因著罪可怕的特性,人卻往往意識不到自己這些問題。。。
人自以為有信仰,所有的可能不過是自己的宗教罷了。。。有信仰活在耶穌中,身上所散發出的愛是無法掩蓋的。。。而試圖靠著自己的行為稱義其行為所散發出的卻是一股虛偽的讓人感受不到暖意的偽善。正如麥子與稗子,結果之前外表很像很像。。。
活在耶穌當中內心會表現出真正樂意的順從,順從其實是發自人內心的一股力量,這力量正是來自於耶穌,來自於對於耶穌的信!信,才會願意不斷求助耶穌求助上帝的指引。而當人靠著自己,則會把上帝當做自己的工具以為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根據自己的意願就近或者遠離上帝。。。
人靠著自己的力量是絕沒可能悔改的,絕無可能!人只有真正求助於耶穌真正願意接受耶穌的幫助才可能獲得那真正悔改的力量。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 (腓立比書 4:13 )
上帝在聖經當中所預言的究竟有哪些?上帝最終要成就哪些事情?
http://www.qimiaozhenxiang.com/sp.html?ejid=11《最奇妙的聖經預言》
從西域凈土信仰到中原凈土宗的轉變
[ 作者: 李進新、張敬全 來自:佛教在線 已閱:2919 時間:2009-11-14 錄入:wangwencui
2009年11月14日 佛學研究網
一.凈土信仰的歷史淵源
凈土即佛國,全稱清凈土、清凈國土、清凈佛剎、佛剎等等,凈土思想的最初萌芽可追溯到印度原始佛教時期,成熟於印度大乘佛教時期。佛教中有多種凈土,一佛一凈土,凈土信仰是指相信某一佛國凈土真實不虛,無尚莊嚴,發願往生其凈土,並以實際行動,諸如通過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形式來實踐其信仰。本文專指彌勒凈土和彌陀凈土,彌陀信仰傳入中原後形成凈土宗,凈土宗是指佛教由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原後在原有凈土信仰的基礎上一心專信彌陀凈土,稱念其名號以求死後往生其凈土,並經慧遠、曇鸞、道綽、善導等高僧大德的教相判釋,全力弘法,伴隨其在社會上產生影響的同時逐漸形成的佛教宗派。
1.彌勒信仰的歷史淵源
彌勒,漢語音譯梅怛麗耶、彌帝隸、梅低梨、梅怛麗、每怛哩、昧怛履曳等多種形式,意譯慈氏。梵語Maitreya,巴利語Metteya,犍陀羅語Matrya,吐火羅語Metrak,回鶻語Maitrisimit。從語源學和語義學的角度考察,彌勒這一詞語吸收了更為古老的波斯神話、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國教查拉圖斯特拉教(希臘語「瑣羅亞斯德教」,漢譯「祆教)與古代印度神話及吠陀文化。波斯的太陽神、光明之神密陀羅與印度的太陽、光明之神密多羅同為一個詞「Mitra」;波斯語的「慈愛」與《奧義書》的「慈氏」亦同為一個詞「Maitri」。它們與梵文的彌勒(Maitreya)、犍陀羅語的彌勒Matraya不僅在詞音上極為近似,而且在語義上也基本相同。由此可見,彌勒吸收了上古波斯和印度對太陽、光明之神崇拜的原型,彌勒的文化原型的確深深植根於上古波斯、印度兩國主流文化的土壤之中。
2.彌陀信仰的歷史淵源
與彌勒及其兜率凈土相比,彌陀及其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思想形成的似乎要晚一些。彌陀,中國六朝時意譯為「無量壽」,唐代時音譯為「阿彌陀」。彌陀,為阿彌陀(Amita)之略稱,漢文音譯阿彌多、阿彌跢、阿彌多婆等。「阿」為梵音之首字,一切音聲,一切文字皆不離「阿」。「阿」的意譯為「無」,古代印度認為就語言文字而言,「阿」為萬物之根源,諸法之本體。「彌陀」意為「量」,因為阿彌陀具有太陽、光明之神密陀羅的原型,所以,又譯為「無量光」,並有12光佛之稱。可見,阿彌陀這一語義與彌勒似有同源性。然而,阿彌陀還有其它兩個意思:一為無量壽;一為甘露。此二義系後世附加上去的,一則謂其有無限之生命,即徹底脫離輪迴苦海,永無生死;二則謂其以「甘露」滋潤苦海芸芸眾生之心靈,使其枯竭生命達到永恆,即擺脫生死此岸,永拔三界。從語源學和語義學的角度考察,彌陀同樣可以追溯到上古波斯與印度的太陽神和光明之神密陀羅(Mitra)和密多羅。
二.西域佛教中的凈土信仰
1.西域的彌勒信仰
西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域系指陽關、玉門關以西的地區,包括今新疆和中亞、西亞、北非、東歐、南亞等地;狹義的西域系指天上南北,大體上相當於今日的新疆。本文所指狹義之西域。
從考古實物材料來看,彌勒及其兜率天凈土的信仰興起於公元一世紀印度的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統治時期。從貴霜王朝的都城犍陀羅出現的佛像浮雕以及位於恆河中游西北部貴霜王朝的領地秣菟羅出現的2世紀初製作的佛陀像、菩薩像(主要是彌勒像)及佛陀故事浮雕的生平事迹、彌勒與過去佛等來看,彌勒信仰體系應該於公元2世紀就已經形成,之後伴隨著佛教東傳的潮流進入我國西域地區,並在廣闊的西域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今天,根據對吐火羅文、粟特文、于闐文、回鶻文以及西域豐富的佛教遺存的考察,可知彌勒信仰曾在西域傳布很廣。其中通過對於闐文文獻的考察,季羨林認為,有關彌勒信仰的書共分兩大類:一類是Maitrya—samiti,我譯為《彌勒會見記》;一類是Maitreyavy—akarana,譯為《彌勒授記經》……。《彌勒會見記》與《彌勒授記經》二者內容基本相同,但又有區別。」[1]Maitreya—samiti基本上屬於小乘範圍,而Maitreyavy—akarana是一本則大小乘雜糅。另外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些粟特文的佛教文獻,其中就有粟特文的《彌勒會見記》。由此可知:彌勒信仰在西域境內絲綢之路的南道曾經是流行的。
彌勒信仰在絲綢之路北道的傳布主要集中在龜茲、焉耆以及高昌。龜茲是西域佛教石窟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主要有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阿艾石窟等。
首先來談克孜爾石窟,根據《克孜爾石窟內容總錄》的介紹,克孜爾石窟現在正式編號的洞窟為236個,其中能夠辨認出繪有彌勒菩薩的石窟17個,分別是:第14、17、27、38、77、91、97、100、110、114、135、155、163、171、179、196、224窟等,其中114窟含有大乘佛教的內容,另外關於彌陀信仰的圖像在克孜爾石窟中似乎從未見到。以下選取幾個洞窟做一簡單介紹:
14號窟(平面方形,縱券頂):「(主室)南壁中部是門道。西側壁中上部殘存一身立佛和一身天人。東側壁殘損。門道上方半圓端面繪彌勒菩薩兜率天宮說法圖,壁畫大部分殘失。畫幅下方繪一列平行四邊形紋和一列卷草紋。」[2]
38號窟(中心柱窟):「(主室)東壁中部是門道,門道兩側彼大部分殘損。……門道上方半圓端面繪彌勒菩薩兜率天宮說法,有一部分壁畫被揭取。券頂中脊繪天相圖,從西至東依次為:月天、立佛、風神、金翅鳥、立佛、風神、日天。」[3]
根據克孜爾石窟中發現的梵文殘卷,季羨林認為,經卷中菩薩有很多,但是寫出來的卻只有彌勒一個,且Maitreya這個詞五次出現。可見彌勒在眾菩薩中地位之崇高,也可見彌勒信仰在龜茲流行的情況。
庫木吐拉石窟晚於克孜爾石窟,繪有彌勒說法圖的洞窟有第43、46號等窟。如43號窟(中心柱窟):「窟門上壁畫彌勒說法圖,惜已殘破。但從聞法諸天的形象來看,都是用十分細的線條畫出人物的眉目,衣著和褶紋,線條勁健有力,似使用了鐵線描法」。[4]
46號窟(中心柱窟):「中心柱正壁開龕,龕上壁面畫有聞法諸天。在窟門上壁畫有彌勒說法圖……」[5]克孜爾尕哈石窟的14號窟也繪有彌勒說法的場面。
位於焉耆的七個星石窟第8窟繪有彌勒兜率說法圖,季羨林對吐火羅文A殘卷的研究認為,焉耆地區彌勒信仰最著名的吐火羅文A的著作是《彌勒會見記劇本》,此劇長達27幕,可謂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長的劇本之一。一種屬於信仰的思想,能以劇本的形式形象鮮活的展現出來,可見該信仰的世俗化與大眾化趨勢。古代高昌的北庭寺的E204洞龕內有「彌勒上生經變圖局部」,繪於經變圖中央。另外,1959年哈密市脫米爾提大隊(今哈密市天山區板房溝鄉)巴什托拉出土了回鶻文《彌勒會見記》586葉。這說明彌勒信仰在該地區曾經是盛行的。
2.西域的彌陀信仰
凈土宗產生以後,凈土宗的信徒根據佛經在各處石窟、寺廟繪製了佛國凈土的圖畫,即經變畫。在西域與彌陀信仰有關的石窟壁畫出現在晚期的石窟中,即安西大都護府時期及其以後,如庫木吐拉石窟第16、14窟,高昌的柏孜克里克石窟17、20號窟以及上個世紀末發現的阿艾石窟等都繪有西方凈土經變畫,這都是中原凈土宗興起後回傳至西域的。
從吐魯番出土漢文文獻看,在唐代,吐魯番諸地的凈土宗信仰已相當流行。回鶻入居這裡後,也自然地受到了這一信仰的影響,故「凈土三經」都被譯成了回鶻文。另外,在於闐地區和敦煌發現的于闐語佛教文獻中,與彌陀信仰有關的佛典有《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這說明彌陀信仰曾經流行於該地區。
從佛教經典的翻譯和高僧的活動來看,西域高僧安世高、支婁迦讖、支謙、竺法護、鳩摩羅什、康僧鎧、畺良耶舍、沮渠京聲等先後譯出與彌勒、彌陀信仰相關的多部經典。
古代西域之佛教,于闐、高昌地區以大乘為主,而龜茲、焉耆地區以小乘為主。大乘佛教影響了周邊的小乘佛教,突出例證是在龜茲克孜爾石窟繪畫中滲進了大乘的內容,如114窟彌勒繪畫位置以及裝束、姿勢的變化得以說明。同樣,小乘佛教也影響了周邊的大乘佛教,最為突出的例證就是在龜茲——焉耆一帶盛行的彌勒信仰也為回鶻人所繼承。可見,彌勒信仰靈活地貫穿於西域大乘與小乘佛教中,廣泛盛行於西域各地。彌勒信仰在西域的傳播一直保持著繁盛的趨勢,直到佛教完全退出西域為止。彌勒信仰在西域的廣泛傳布,勢必隨佛教東漸之勢一起進入中原,在中原形成影響。
三、凈土信仰向中原凈土宗的轉變
1、中原的彌勒信仰
自從彌勒信仰傳入中原以來,南朝文人士大夫多用文學、繪畫的方式盛讚彌勒、宣揚彌勒信仰,如宋明帝的《龍華誓願文》,齊竟陵王的《龍華會記》,齊周顒的《京師諸道造彌勒像三會記》,齊沈約的《彌勒贊》。在北朝,彌勒信仰更多的是以造像形式表現的,據日本學者佐藤智永在他的《北朝造像銘考》中,列舉了雲岡、龍門、鞏縣諸石窟和傳世的金、銅像的類別數字,其中,有關釋迦、彌勒、阿彌陀佛(無量壽)及觀世音四尊像有紀年的數字如下:
名稱
數量
時間
釋迦
彌
勒
阿
彌
陀
觀
世
音
北 魏
103
111
15
64
東魏和北齊
46
36
17
94
西魏和北周
29
3
1
13
總 計
178
150
33
171
其中觀世音造像在北魏分裂後急劇增加,這一點值得注意。這些資料均表明在北朝時期彌勒信仰曾經廣為盛行。在中原,彌勒信仰始於兩晉,至南北朝時達到極盛。究其原因,約略可知這與彌勒信仰自身所具有的特點、生於亂世之下民眾的心理需要以及道安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倡導和最高統治者對彌勒救世主思想的青睞是分不開的。
2、中原彌勒信仰的衰落與彌陀信仰的興起——凈土宗的形成
據相關數據顯示,彌勒信仰在隋朝時開始衰落,彌陀信仰日益興起,觀世音信仰依舊盛行。據「北朝至隋唐時無紀年造像之中,彌勒為22例;阿彌陀佛127例;無量壽9例;釋迦牟尼佛42例;觀音147例。隋唐時紀年造像,阿彌陀佛147例;彌勒15例;釋迦牟尼佛11例;觀世音53例,同時又有盧舍那、多寶佛、藥師等多種題材的出現。」[6]
彌勒信仰中「彌勒即將出世」的預言,可以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神化其身份,以彌勒的化身自居,也可以被民間的農民起義者利用。在北魏末年,就有沙門法慶領導的大乘起義,口號是「新佛出世,除去舊魔」。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九月,「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殺阜城令,自稱大乘」。同年九月被鎮壓。第二年,大乘餘眾又突襲瀛州城,衝進州衙,很快又被鎮壓。在隋朝短短的三十多年中,以「彌勒出世」號召的農民起義就有三次。連續不斷的彌勒教派起義,直接威脅著封建王朝的統治,引起統治者的不安和警惕,開始禁止彌勒教派。每次起義失敗後,都有數以千人被連坐,這使彌勒信仰逐漸走向衰落。
阿彌陀凈土信仰的經典早在漢魏之際就已傳入中國內地,在東晉慧遠僧團的影響下,到南北朝時又經曇鸞的大力倡導,再加之早已盛行的觀世音信仰的助推,使彌陀信仰開始盛行起來逐步走向成熟直到凈土宗的建立。
據上文相關資料的分析,彌勒信仰與彌陀信仰均在漢魏之時傳入中原,彌勒信仰受西域彌勒信仰盛行之勢的影響率先在中原盛行起來,於南北朝時期達於極盛。北朝後期至隋出現了彌勒信仰的衰落,而彌陀信仰在彌勒信仰走向衰落的同時逐步在中原大地盛行起來。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有其內在的原因?筆者以為,作為中國佛教凈土信仰中最為龐大的兩個流派——彌勒凈土信仰與彌陀凈土信仰,一者的衰退,另一者的興起、盛行,兩者的變化態勢必有其原因所在,本文以下做出分析。
其一,從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來看,彌勒信仰固然有最高統治者的親睞之處,但是同時它又具有對統治者極為不利的一面,農民起義領袖多以「彌勒出世」為口號,領導農民起來起義反抗。但是起義的結果往往是被統治者血腥鎮壓,這一點可從北魏至隋唐的多次農民起義的慘敗結局中得知。屢次起義屢次被鎮壓,對統治者而言,必然明文禁止彌勒教派,對彌勒信仰保持警惕;對下層民眾而言,每次的血腥鎮壓都有上千人被連坐,使他們對彌勒信仰心有餘悸,敬而遠之。彌勒信仰在中原的正常發展受到影響,日益走向衰落。儘管在唐武周時期,武則天以彌勒佛降世臨凡自居,並冠之於尊號之首,使彌勒信仰短時內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興。但是,彌勒信仰還是擺脫不了日益衰落的趨勢。彌陀信仰不具有彌勒信仰「未來佛」的內容,對於統治者和下層民眾都沒有上述顧慮。
其二,從高僧大德的弘法而言,彌勒信仰缺乏高僧大德的教相判釋,繼承創新。東晉高僧道安大師弘揚彌勒凈土並與弟子發願往生兜率凈土,但在當時還沒有宗派之分,彌勒凈土與彌陀凈土是兩種不同的凈土,僅此而已,並沒有優劣之分。據《高僧傳·曇戒傳》說:「後篤疾,常誦彌勒佛號不輟口,弟子智生侍疾,問何不願生贍養,戒曰:『吾與和尚等八人,同願生兜率。和尚及道願等皆已往生,吾未得去,是故有願耳。』」[7]依此說明曇戒沒信彌陀,只是因為他與道安和尚等人有約在先,不願爽約而已,僅此而已,並無兩種凈土何者優劣的問題。所以,道安的高足弟子慧遠在當時沒有信仰彌勒,並不算離經叛道。但是,從慧遠之後,經曇鸞、道綽等人的弘法判教,彌陀信仰與彌勒信仰有了高下、優劣之別。特別是唐朝時,出現了圍繞兩種凈土展開的爭論。爭論的陣容很壯觀,包括法相唯識宗、天台宗、凈土宗、密宗等中國佛教諸宗派,玄奘、窺基、道綽、善導、迦才、懷感、元曉、慧果等高僧參與了這一爭論。特別是窺基作為一位著名的彌勒信仰者,他不去宣揚彌勒凈土,卻宣揚彌陀凈土之優勝,很引人注目。這場爭論的雙方,皆以經典為依據,各執一詞。總體而言,彌陀信徒一方採取了攻勢,咄咄逼人;彌勒信徒一方處於守勢,反駁聲勢不足,軟弱無力。爭論雖未使彌勒凈土信仰就此衰萎,但是也嚴重限制了彌勒凈土信仰的傳播。
其三,從佛教自身而言,過分強調彌勒信仰中的下生信仰使它失去了可靠信仰根基。「彌勒出世」被統治者與農民起義領導者的多次濫用後,給社會帶來的不是和諧與幸福,而是一次次災難。這有違精神信仰的終極目標。而此時,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信仰正悄然興起,日益盛行。以致於彌勒信徒偽造經典,將觀世音拉入彌勒經典當中,已經不是純正的彌勒信仰。而彌陀信仰的經典中本來就包含有觀世音信仰的內容,觀世音信仰在凈土宗形成之前早已在中原盛行。隨著彌勒信仰的逐漸衰落,佛以菩薩重,本來就有彌陀經典依據的觀世音信仰助推著彌陀凈土信仰日益走向成熟。
其四,從佛教經西域東漸中原的歷史來看,小乘佛教曾在西域流行甚廣,傳至中原遠不及大乘佛教在中原的影響,大乘佛教更能與中原的傳統文化相調和適應。在隋唐之際,中原大乘佛教在南北朝佛教的基礎上完成了中國化過程,中原佛教諸宗包括凈土宗確也形成於南朝和北朝佛教的揚棄之上。隋唐時期,彌陀凈土信仰隨著大乘佛教中國化過程的完成而日漸興盛。唐玄宗禁斷彌勒教後,彌勒信仰降為一般佛菩薩崇拜的水平,凈土信仰成為彌陀信仰一家的天下。五代時期的布袋和尚的出現樹立了完全中國化的彌勒形象,它改變了彌勒信仰的發展的原有軌跡,形成獨具特色的彌勒文化。
其五,從下層民眾的心理需要而言,中國社會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戰亂更迭後至隋唐趨於穩定,亂世期盼彌勒下世改變現實,建立人間佛國的信仰已經不符合民眾的心理需要,而關注後世歸宿的彌陀信仰更能滿足盛世時期民眾的心理需要。唐朝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使多數下層民眾都能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社會矛盾趨於緩和,民眾的心理需要自然趨向於關注後世的歸宿問題,彌陀信仰中的西方極樂世界所具有的強大吸引力滿足了這一需要。
其六,從語源學和語義學的角度分析可知,彌勒與彌陀具有同源性,且都有凈土信仰的一面。兩者經西域傳入中原後,起初,並無何者優劣的問題,當道安大師的高足慧遠信仰彌陀凈土時,並無背離師門之嫌。另外,我們可以從一些題記中看到有將彌勒信仰與彌陀信仰相混雜的情況。如「北魏神龜三年(520)翟蠻彌勒造像題記:為忘父母洛難弟造彌勒像一軀,願使王者上生天上,托生西方,侍佛左右,供養三寶。」[8]這說明,在當時有的信仰者未能準確區分二者,將之混淆。這似乎也能說明二者所具有的某種相似性。
其七,從佛教修行的角度而言,傳統的彌勒信仰要求修禪、讀經、觀像等,比較繁瑣;而彌陀信仰經過慧遠、曇鸞、道綽、善導等高僧的判教創新,使彌陀凈土信仰一改早期觀念念佛的方式,轉為以稱名念佛為主的修行手段。往生彌陀凈土的條件比起往生彌勒兜率凈土的條件更為簡便易行:「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9]使彌陀信仰既適合於目不識丁的下層民眾,又適合於學貫古今的文人墨客。
彌陀凈土信仰到唐朝高宗之時,善導大師等人為其建宗立派,中國凈土宗從此以宗教宗派的面目出現於世。凈土名「宗」,但這個宗與其它各宗不同,它根本不存在法嗣制度,既沒有師徒授受、衣缽相傳之制,也沒有「心心相印」的說法。凈土宗至善導而完全成熟,風行於天下,向東傳至日本,向西回傳至西域各地。
參考文獻
1.佛經經論:
[1][曹魏]康僧鎧譯.無量壽經[Z].大正藏.第12冊
[2][姚秦]鳩摩羅什譯.阿彌陀經[Z].大正藏.第12冊
[3][西晉]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Z].大正藏.第14冊
[4][姚秦]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成佛經[Z].大正藏.第14冊
[5][姚秦]鳩摩羅什譯.彌勒大成佛經[Z].大正藏.第14冊
[6][唐]玄奘 辨機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M].中華書局.2000
[7][梁]慧皎撰 湯用彤校注.高僧傳[M].中華書局.1992
2.專著類:
[1]吳平凡 朱英榮.龜茲史料[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87
[2]陳揚炯.中國凈土宗通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信息來源:佛教在線)
??????????????????????????????????????????????????f========================================================
凈空法師:「般舟三昧」絕對不是現代凡夫想做就能做到 人家到你這個地方念佛,是正常人,一個星期下來,這個人變成不正常了,神經錯亂,要送到神經病院,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366集 2013年7月19日講於香港
「今之『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相當於《吳譯》之『在心所願,往生阿彌陀佛國』。《會疏》曰:『日夜稱說(彌陀光明),至心不斷,是則生因也……。」
往生正因就在執持名號。
「然則稱彼名號(彌陀聖號),至心信樂,是日夜稱說義也。」
這說到念佛。現在有人倡導「精進念佛」、「般舟三昧」,這是好事。但是在現前這個社會,現在人的善根、福德、因緣,很難達到這個要求。我年輕的時候在台中跟老師學習,老師那個時候創辦台中佛教蓮社十周年,我那個時候去的。十年當中,他只打過兩次「精進佛七」,都出了問題。「精進佛七」,同學不能超過十個人,這是日夜念佛不間斷。主七和尚,那個時候李老師自己擔任,人多了照顧不了,只能照顧十個人,所以兩次參加的同修都是十個人。其中有一個出狀況,那麼人家到你這個地方念佛,是正常人,一個星期下來,這個人變成不正常了,神經錯亂,要送到神經病院,這是老師最不願意做的事情。他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而且又是最好的中醫。老師告訴我,他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個人恢復正常。以後再不敢打「精進佛七」了。
「精進佛七」有這麼多麻煩、出狀況,何況「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佛七」才七天。九十天不能夠躺下來,不能夠坐著,只能夠站著,只能夠走動,我們想想,那要什麼樣的體力、什麼樣的毅力?絕對不是現代凡夫想做就能做到,不可能!
-------------------------------------------------------------
大乘佛教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剛興起,就有言論【大乘非佛說】
初期大乘經典《般舟三昧經》支婁迦讖翻譯,就是信行的經典,裡面有大眾【大乘非佛說】的記載,也有第一次阿彌陀佛的記載。
行品第二
佛告跋陀惒菩薩:「若有菩薩所念現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薩高行。何等為定意?從念佛因緣,向佛念意不亂,
佛言:「持是行法故,致三昧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何因致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如是,跋陀惒,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隨所聞當念,去是間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在眾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阿彌陀佛。」
佛告跋陀惒:「我持三人以付。若持是事為說經,使解此慧至不退轉地無上正真道,然後得佛號曰善覺。如是,跋陀惒,菩薩於是間國土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念故,見阿彌陀佛,見佛已從問:『當持何等法生阿彌陀佛國?』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數數,常當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
佛言:「是菩薩用是念佛故,當得生阿彌陀佛國。常念如是佛身,有三十二相,悉具足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比丘僧中說經,說經不壞敗色。何等為不壞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敗色,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為念佛。」
佛言:「善哉!善哉!跋陀惒。如是,跋陀惒,色清凈,所有者清凈,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三處:『欲處、色處、無想處,是三處意所為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是怛薩阿竭,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泥洹。是法無可樂者,皆念所為,設使念為空耳!設有念者亦了無所有!』如是,跋陀惒,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
佛爾時頌偈曰:
「心者不知心,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痴, 無想是泥洹。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念。
《般舟三昧經》表達了阿彌陀佛念佛的本意,
【心者不知心,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痴, 無想是泥洹。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念。】
這才是真正的念佛!
大眾【大乘非佛說】的記載
譬喻品第四
佛言:「其人從持是三昧者,所去兩兩三三,相與語云:『是語是何等說?是何從所得是語?是為自合會作是語耳!是經非佛所說!』」
佛言:「痴人自於前世佛所不供養,不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妬,用財利故,但欲求名,但欲嘩說,不得善師,亦不明經,聞是三昧已不信不樂不入中,反誹謗人言:『是彼不知愧,為自作是經耳!是經非佛所說!』
佛爾時頌偈言:
「假使三千界, 滿中珍寶施,
供養佛世尊, 以用求佛道;
設復有比丘, 聞是佛三昧。
信樂而不疑, 其福過彼上。
諛諂懷自大, 無信在凶害,
與惡師相隨, 不信是法教。
犯戒近惡友, 堅住自貢高,
各各共議言:『是經非佛語,
佛不說是議, 為自共合造,
此非法王教!』共誹謗如斯。
竟無有是語, 此為誹謗佛,
有樂道法者, 我故為說耳!
有聞是經者, 仁賢而喜悅,
其心常不疑, 不言非佛說。
奉禁戒清凈, 受法諷誦利,
執經普講說, 則具足道義。」
可知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自大乘佛教初期興起,就有【大乘非佛說】爭議。
===========================================
佛法,基督教法,本是一個法。只不過,一個是東方的,一個是西方的。只是看你的因緣而已。
爵士貓1 小時前
師兄,你理解的【上帝】不是西方的上帝,是中國人的上帝。凈土宗凈土,基督教天國,本是一個,都是方便之法,不是究竟法門。究竟法,凈土天國都沒有。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1 小時前
你對佛法的圓信和圓解沒有生起。。。讀懂蕅益大師這句:「全事即理,全妄即真」,你就明白了。何謂方便,何謂究竟?要說方便,一切法門皆是方便,要說究竟,當下就是究竟。迷者全真即妄,悟者全妄即真。。。。還在執著於究竟和方便,還在二者間做取捨。佛法本來是理事圓融《維摩經》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又如《華嚴經》說:「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什麼叫凈土沒有?一切唯心,何謂有和沒有?你告訴我,什麼叫有?什麼叫沒有?
爵士貓回復佛澤 (作者)1 小時前
師兄說的是。佛法圓融,一法即一切法,凈土,天國都是假名施設而已。有情大眾痴迷顛倒,有情眾生會執凈土為實有。菩薩宣講佛法應針對有情眾生根性不同,善巧說法。所以佛法既是無量無邊無際,佛法又一絲一毫不掛。是因為有情眾生無量無邊無際。有情眾生證得菩提,自然沒有究竟和方便之區分。而有情眾生未證菩提之前,無條件的宣講凈土,而有情眾生不知還有佛法究竟義,有情必然執凈土為實有。師兄,不可不思。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46 分鐘前
你就錯了,這就是為什麼佛法講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許。所謂有無,不過依心而立,假作真時真亦假,什麼叫有什麼叫無?本來就是分別妄想。所以為什麼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眾生處處執著,與其讓其執著於娑婆種種五欲,不如讓其執著於求生凈土。依教奉行,也可得解脫。這對應下根之人。而上跟利智之人,知一切唯心,知理事無礙,全事即理。本來就是不二的。所以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則實不生,去則決定去。知凈土不出吾人一念心性之外,求生自心本具凈土。這才是理事圓融。而不是以為無凈土可生。真無掛礙,不是一切皆無。而是提起放下皆無掛礙。不求生凈土就無掛礙,求生凈土就掛礙了?這叫什麼無礙呢?還是分別嘛。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這才是真自在啊。
爵士貓回復佛澤 (作者)4 分鐘前
師兄說,讓眾生執著求生凈土,也可以解脫。這就大繆了。
佛法說的莊嚴凈土,是有情眾生證得菩提以後才有的境界,證得菩提以後,菩薩與一切法無所得、無住、無相、無願,無菩薩、佛祖之分別,哪裡還區分凈土非凈土。
有情眾生,執著凈土,只是方便之法,一旦有情證得菩提,凈土即無矣。
佛法無生無滅,不增不減,才有知一切唯心,知理事無礙,全事即理。
所謂有情的下跟與上跟之分,也是假名而已,一切有情法性本空、自然平等。
有情只是前世的因緣不同,善根不同,才有今日對佛法理解不同。
有情只有證得菩提,才是真自在。
你我沒有證得菩提之前,自然還是貪嗔痴不斷,不可自認為自己可以放下一切獲得大自在,你我還是要進入輪迴的。
象head (提問者) 回復爵士貓3 小時前
緣起性空是很明顯的道理,一點也不神秘。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29 分鐘前
智旭大師在《宗論》示謝在之中有言, 「人謂諸有為法,皆如夢幻,不知心性,不可喚作有為,不可喚作無為,因迷故即無為成有為。有三界輪迴因果,喻如夢幻泡影露電。若返迷歸悟,則又即有為成無為,如夢得醒,幻複本,泡歸水,影歸質,露不異濕性,電不異常光。今念佛求生凈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埽之,可乎哉。」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27 分鐘前
大師於後又言「今人於夢幻妻子家緣,刁;能當下割捨,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下覷破,乃至夢幻詩文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獨於夢幻西方,則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對待而論,娑婆活計,添夢者也。求生凈土,醒夢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絕待而論,惑業感於三界,惡夢也。念佛生於凈土,好夢也,亦不可不求生也。惑者又曰,當下即是凈土,何必西方。問曰,當下即飽暖,何必吃飯穿衣。當下即富貴,何必貨殖科甲。當下是學問,何必讀書。當下是帝京,何必北上。既世間法毫不可廢,何獨於出世法而廢之。苟深思此理,凈土之生,萬牛莫挽矣。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23 分鐘前
佛說一切法因病予葯,若死執於空,不明凈土大意。是不知佛法圓融。解脫與否不在於生與不生,而在於迷與未迷。若言凈土無,即是執理費事。其實是另一個角度的「大迷」。不知你這個有無的想法,本來就是迷么?
爵士貓回復佛澤 (作者)5 分鐘前
師兄,佛法不在於【有】與【無】之分別。
佛法在於佛祖宣講了緣起性空的佛法本意。
佛法的【空】不是世俗義的【空】。
佛法的【空】也不是對【有】【無】之否定。
佛法的【空】是為了表達世界的本意。
佛法的【空】既是有也是非有,既不是有也不是非有;佛法既是世間也是非世間,佛法既不是世間也不是非世間。這不是文字遊戲,而是因為佛法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的奧秘。
菩薩為救拔眾生,用了凈土方便之法。但是凈土法是有相法、有住法、有願法,凈土法不是究竟義的佛法本意。
有情用凈土法門,證得菩提以後,凈土法門也須捨去。所謂佛法不生不滅,哪有凈土,哪有菩薩,哪有佛祖呀。
所謂凈土,只是佛祖為了救拔痴迷顛倒的有情眾生,施設的假名而已。600卷的【大般若經】已經把佛法本意說得十分清楚。
所以我一直建議大家多多讀佛經,而不建議大家讀漢族佛教大德的注釋之類。中國漢地佛教有華嚴宗、天台宗、禪宗、凈土宗之分,這些門派都是漢族人適應中國國情發展出來的,有情眾生一定要十分明白。今天,21世紀,有情眾生可以直接讀佛教的全部的經典,甚至是梵文、巴利文的佛經,為何還要被華嚴宗、天台宗、禪宗、凈土宗的門派的資料,限制了你我修行之路呢?
佛教徒既然選擇了【搞清楚自己死後歸於何處的的道路】,既然選擇了佛法,那起碼應該好好讀經,讀讀【大般若經】,讀讀【阿含經】,讀讀【阿毗達摩 】,讀讀巴利文佛經,而不是只讀華嚴宗、天台宗、禪宗、凈土宗的門派的資料,不好嗎!
有情眾生的救拔之路,需要讀經,需要修行,更需要有情自己去走艱辛的求佛之路,就如同西藏的那些朝拜路上的佛教徒!也許你覺得不感動,那是你與佛祖的因緣問題。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2 小時前
前面其實說的很清楚了,要說方便,三藏十二部,你言的種種修行何法不是方便?何法不是方便?眾生本來是佛,但要依種種方便法,方得解脫,所以經上說的很清楚了。「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你這種否定方便法的觀念本就是不明白佛法之圓融。思維還執著在有相和無相中打轉。明白何謂全事即理,全妄即真么?其實這樣說下去完全是雞同鴨講,我說實話可能不太好聽,你讀經正信和正見沒有升起,已落入邪見。就此打住吧。我建議你學佛還是一步步來,走正常渠道,找個明師。不要自己亂琢磨。不懂凈土法門。可多看看相關經典。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2 小時前
基本的概念要搞清楚,你所謂的「究竟法」其實也是方便法,真正的究竟本非語言文章思維可得,是聖者的自證境界。你扯半天所謂究竟不知道也是諸佛「方便」說么?你行持的一切法門何者不是方便?「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不知皆是方便法么?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1 小時前
你真正看懂了智旭大師在《宗論》這句話,也不用我費這麼多口水了。才算真正入佛正信,明白佛法之圓融。 「人謂諸有為法,皆如夢幻,不知心性,不可喚作有為,不可喚作無為,因迷故即無為成有為。有三界輪迴因果,喻如夢幻泡影露電。若返迷歸悟,則又即有為成無為,如夢得醒,幻複本,泡歸水,影歸質,露不異濕性,電不異常光。今念佛求生凈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埽之,可乎哉。」……你再這樣看了點經胡亂解佛法下去是有點危險的。根源在於修行沒跟上。
爵士貓回復佛澤 (作者)13 分鐘前
這就是【大般若經】中的意思。
佛法沒有有為法無為法之分,智大師的天台宗也不過是漢族人自己在大乘佛教、儒家學說、道家學說基礎上自己創立的漢地佛教的宗派。
佛法本就沒有誰是正宗的代表,一切以佛法為準,
修行漢族人單單只認可禪修也是偏頗,佛法的辯經傳統、唯識思想在漢地佛教根本沒有發展起來。
漢地佛教徒固步自封十分嚴重,連一個台灣印順大師都容納不下,還談何發展佛法。
倒是日本的佛學研究獲得了國際認同。師兄,這一點你是否了解?
漢地佛教就是漢族人的國學,是儒釋道的結合,這已是國際上公認的結果。
認清漢地佛教的地位,漢族有情眾生才知道如何是正統的佛法,而不是只知道禪宗凈土宗。佛法無邊無際無量,有情眾生只需根據自己的因緣選擇修行方法,我就選擇了讀佛經修行,而不是打坐禪修。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1 小時前
再給你貼一段,你好好體會下,其中道理。問:經雲。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又雲。取相凡夫。隨宜為說。若得理本。萬行俱圓。何須事迹。而興造作乎。
答:此是破貪著執取之文。非干因緣事相之法。凈名經雲。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金剛三昧經雲。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導行。以行圓理。又菩提者。以行入無行。以行者。緣一切善法。無行者。不得一切善法。豈可滯理虧行執行違理。祖師馬鳴大乘起信論雲。信成就發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論問上說法界一相佛體無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復假求學諸善法之行。論答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凈。而有礦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凈。如是眾生真如之法體性空凈。而有無量煩惱垢染。若人雖念真如。不以方便種種熏修。亦無得凈。以垢無量。遍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略說方便有四種。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諸福德。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隨順法性無住故。二者能止方便。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令不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三者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修供養禮拜三寶。讚歎隨喜勸請諸佛。以愛敬三寶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痴障故。四者大願平等方便。所謂發願。盡於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法性廣大。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牛頭融大師問。諸法畢竟空。有菩薩行六度萬行否。答此是三乘二見心。若觀心本空。即是實慧。即是見真法身。法身不住此空。謂有運用覺知。即是方便慧。方便慧亦不可得。即是實慧。恆不相離。前念後念。皆由二慧發。故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1 小時前
先德問雲。即心是佛。何假修行。答秖為是故。所以修行。如鐵無金。雖經鍛煉。不成金用。賢首國師雲。今佛之三身十波羅蜜。乃至菩薩利他等行。並依自法。融轉而行。即眾生心中。有真如體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相大。今日修行引出報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有真如法性自無慳貪。今日修行。順法性無慳。引出檀波羅蜜等。當知三祇修道。不曾心外得一法行一行。何以故。但是自心。引出自凈行性。而起修之。故知摩尼沉泥不能雨寶。古鏡積垢。焉能鑒人。雖心性圓明本來具足。若不眾善顯發萬行磨治。方便引出成其妙用。則永翳客塵。長淪識海。成妄生死。障凈菩提。是以祖教分明理事相即。不可偏據而溺見河。
爵士貓回復佛澤 (作者)6 分鐘前
今天不爭論佛經。否則,師兄貼一段佛經。我貼一段佛經,豈不沒有休止。佛經的解讀,是需放在整體的境界才可明了,抽出來一段佛經解答,十分容易偏頗。
佛澤 (作者) 回復爵士貓1 小時前
你整天掛在嘴邊的《大般若經》可知是誰翻譯的?玄奘法師。你又知道不知道玄奘法師最後求生的是彌勒凈土?你說是你懂得多還是翻譯此經的玄奘大師?是你懂「究竟法」還是大師懂一些?
爵士貓回復佛澤 (作者)9 分鐘前
佛法的本意,只認法,不認人。佛法在2500年中的發展,有許多方便之法。玄奘大師求生彌勒凈土,佛經中沒記載,只是凈土宗本門的傳說而已。
善良的小孩回復象head (提問者)1 小時前
凈土宗不是佛教的嗎?
善良的小孩回復爵士貓1 小時前
你對凈土的了解太少。佛勸自己的父王念佛,豈是誤他?
爵士貓回復善良的小孩12 分鐘前
凈土宗只是漢族人自己的東西。
---------------------------------------
爵士貓回復林彬懋 (作者)4 分鐘前
我十分敬重印順大師,他是21世紀中華民族僅存的佛學大師,其他大師我聽的很少,也不認同。我也是依據印順大師的思想,逐步修行佛法的。但是印順大師不是神,我前些天讀他的【金剛經講記】就覺得裡面有許多說法值得商榷,可能在30年代大家都是這樣提法。我感覺印順大師把大乘佛教提到了不合適的位置。其實大小乘皆是佛法,本無高低之分。今天我與大陸一個師兄談論凈土宗的事情,感覺漢地佛教徒的思想比較不開放,沒有從全球立場去思考佛教。這點,日本佛教界就比較開放。至於印順大師的禪宗歷史的學說,我了解很少,不能隨意評說。
========================================================
象head (提問者) 回復佛澤 (作者)22 分鐘前
我這裡提出的問題是凈土宗和基督教的異同,而不是佛教和基督教的異同。後者我當然知道。你這一大串話無非就是「無分別心」這四個字。這四個字誰都會說,現在說有說無純粹是文字遊戲了。
爵士貓回復象head (提問者)4 分鐘前
凈土,基督教都是有情眾生在修行中的理想盼望,就是佛法中的【萬法唯心】,基督教即是盼望耶穌基督的復活再次降臨世界,試圖實現人間天國。
他們都是人的美好的東西。
基督教的分支天主教、東正教認為上帝是一個奧秘,不可知,不可言,這點與印度佛教的緣起性空一致。
但是基督新教,認為人人可以直接與上帝對話,結果就是【烏托邦主義】在世界的勝利。
凈土宗類似於基督新教。還好,凈土宗沒有被【烏托邦】思想控制,但是王陽明的心學與基督新教是太類似,明代東林黨就是心學的惡果。
推薦閱讀:
※造過重罪的人是否能往生凈土?
※凈空法師所作所為是否是在割截他的粉絲們的法身慧命?
※是不是有很多學佛的人學的觀點極端了?為什麼?
※蓮池大師說:「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這跟佛提出的「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不是有矛盾嗎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