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健創作的動畫長片《大世界》(原名《好極了》)?
我一直在想,我應該如何推薦大家這一部畫風奇詭,故事精奇的黑色罪案小電影呢?最終,我還是來用我的觀點為你複述一下這個簡單又很有意思的故事裡的人吧。因為是他們構成了這個有趣的故事,是他們彰顯了人性的陰冷和可愛。
其實從預告片和預告海報,你基本上就能猜到一個由100萬所展開的爭奪故事的基本脈絡。其實,他們爭奪的是錢嗎?看上去是,實則,是改變當下的機會,就像片中劉哥的保鏢說的那樣「他大概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吧」
可能對於大老闆來說,100萬可能就是一個數字,但對於小人物來說,100萬是一個顛覆自己人生的方式。他們都有著窘迫的當下,和美好的遙想,這一百萬,就是其中的橋樑,連接起現實和理想,讓他們徹底擺脫當下的窘迫的生活。
對於小張來說,那是自己表達孝順的方式,因為他媽要他結婚,結了婚就孝順了,而女朋友整容失敗了,見不了人,那就結不了婚,所以他覺得他要這一百萬幫帶女朋友去韓國整容,然後回來結婚,然後讓老媽開心,也算是盡了孝道。
對於燕子這對情侶來說,香格里拉就像是遙遠的夢,雖然大師說過他們28歲過了磨難也會大富大貴,不如抓緊當下,就現在,拿了錢,去香格里拉,實現那些遠方與詩的願望。
對於黃眼來說,自己要搞科研,實現自己久未實現的夢想,一百萬,可以做更牛逼的東西了。就開個小旅館也能曲線救國的完成自己的透視眼鏡的發明和究極絕殺武器要你命1000,有了這些錢,上限可能就要到007這個級別了。
穿AJ5的屠夫殺手,皮哥,他喜歡洛奇,練過武,他追這一百萬的理由可能要遠一點,他追的每一筆錢,不止這一百萬,都是為了自己在美國念書的女兒的那一百多萬的學費,他想要徹底改變自己這個沒文化導致的賣出肉賣武義的低端生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野獸,面對這個殘酷的大世界,不斷尋找著出路,不斷還擊著世界的侵襲。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順著本身的軌跡活下去,人會活到什麼地方去呢?
會活到,忙裡偷閒,悄悄背著老婆和老朋友吃一頓飯,然後扯扯耶穌和佛哪個法力大就信哪個的屁話,再想想自由的三個階段:菜市場自由,超市自由,網購自由,又吃一口菜,第二天繼續去工地打工。
日子,一眼就可以望到頭,野獸,漸漸睡著了。
直到有一天,一道光照進來,一百萬,野獸就醒了。所有人都有慾望,所有人都有追求,只是代價夠不夠誘人罷了。
這裡單獨說說劉老大和他的發小吧,這是獨立於100萬之外的故事,很多點睛的事情都是從這裡出現的。
畢竟,被綠了的故事我是非常喜歡的。
劉老大一出場,你會覺得你看見了昆汀電影的那些大佬們。
他絮絮叨叨的講了一大堆太現實的道理,最後的落腳點並不是你他媽不是兄弟居然敢睡我老婆,給我戴綠帽子老子要弄死你。
他在陳述的,是內心中的氣憤與不平。雖然他幫了發小那麼多,但他也是恨的。因為這個發小,從小至今,都是壓自己一頭的『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時候到外灘吃12個包子,到當下畫很值錢的藝術家,他都壓在劉老大身上,讓他自內心深處痛苦。
痛苦什麼呢?貧窮、低端、LOW、不浪漫……這一切的現狀的對比,讓他痛苦,讓他自卑的內心瘋狂,他要解決掉這一切恐懼和痛苦,就只有弄死這個『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大世界裡的眾生,都覺得自己如同困獸,都在尋找著掙脫當下生活的一線機會,但都或多或少的因為自己的貪婪落得一個大暴死的結果。
還是劉老大一語道破天機:
「可是他們都沒能改變命運,大部分的人都被命運改變了」
是的,你我何嘗不是如此呢?都是終日奔波的凡人,被命運左右,還在糾結於三種自由中,這也沒什麼不好,至少,我們還活著呢,要知足常樂,對吧?
— END —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騎士日記 (KNIGHT825)
《大世界》的成功當然因為劉健,其問題也因為劉健。這部劉健一手包攬導演、編劇、製片、設計、美術和部分配音的動畫長片里,無處沒有他的影子。也因此,帶上了獨特生輝的烙印。
說是生輝,但《大世界》的基調是昏暗的。城鄉結合部,鄉村邏輯與勉強的工商業碰撞,底層瑣屑與野蠻的資本家牽連。一個巨款帶出的故事,勾勒了殘酷百態。劉健對這些內容的審視並不帶有知識分子的悲天憫人,而更像調查新聞式的冷酷白描。它不是莫言與賈平凹的黃土瀰漫,也不是余華與劉震雲的雞零狗碎。在某種意義上,它更像當代都市背景下的高曉聲,是更黑色冷峻的趙樹理。這使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具有了當世寓言般的文學氣息。也讓動畫這一可高度凝練、抽象與再創造的藝術,有了可依之所。就連粗礫的線條,都彷彿在為主題服務。揚長避短,可謂高明。
然而,骨架上的得體,並不能掩蓋劉建作為動畫人在文字上的不敏感。且不說因資金短缺,只能讓幕後人員充當非專業配音所帶來的尷尬。人物的台詞(尤其是劉叔的)具有強烈的書面語色彩,作為對白相當失敗。
這也是絕大多數國產動畫電影的問題,過去三年暑假檔的「三大」都中招了。《大聖歸來》台詞平平,幸有童自榮等泰斗加持。《大魚海棠》則頗失敗,台詞繁複累贅甚多。《大護法》有林允兒親自修改,粵語台詞比國語好上許多,否則也是《大魚海棠》的水平。這三部作品都並非現實背景,而《大世界》完全不同。我深刻懷疑劉健寫完劇本自己是否讀過,或讀了有無什麼感受。若無,他應該老老實實找一位文學顧問。
即便如此,瑕不掩瑜,《大世界》依然呈現出這個國家崛起的宏大敘事下的陰霾。它沒有攻擊任何政治立場,因為這是叢林法則與現代文明的狐步舞,無論換了什麼政府什麼民族,都是一樣的。從這一點上,劉健在本土敘事中展現了一種全球性的關懷,更顯難能可貴。
又及,片中被綁架的畫家叫方援軍,按照其壁畫風格我一直疑心在調侃方力鈞。不過,說是方力鈞與岳敏君的結合,也無不妥。真的好極了一部完全昆汀的電影既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又有豐滿的人物和故事可以說完美
借用豆瓣一句評價:
同一個故事拍成真人電影,沒人想看;拍成動畫,國產動畫之光。
片子故事粗糙,毫無必要的多線剪輯,看起來白描底層卻處處透著說教和浮誇的台詞,加上各種各樣的噱頭並且碰瓷昆汀今敏,形成了看似「叫好不叫座」的場面。
私以為能在國外拿獎,鼓勵加滿足獵奇心態的得分居多。
一部非常樸實真誠的電影,畫風蠻寫實的,在這部電影裡面有大量的固定鏡頭,黑場,很多敘事的方法是通過聲音先切入,再切入畫面,整部電影的節奏是偏緩慢的,台詞其實也很樸實,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樸實、認真、純粹,認認真真的給你講一個發生在南京縣城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由劉健自編自導、耗時3年時間獨立完成的動畫長篇電影。可以看到這裡面的真心實意,非常樸素的風格,其實大概就是由一筆錢引發了一連串的荒誕故事。
所謂的貨,其實就是建築公司的工資款,一開始看的時候,我還以為劉叔是一個做毒品走私的,所謂的貨是違禁品,但是其實就是建築公司的工資款,而且之後和彪哥聊天,也在討論蔬菜大棚,大樓的事情,所以其實他們的工作都算是正當生意。
這裡面很多內容都很諷刺。
大學生覺得親戚開網吧的同學是富二代,想退學創業開餐館做生意,覺得讀書沒什麼用。
餐館老闆喜歡搞科技發明,但是沒錢上學搞科研。
餐館老闆娘覺得十元一碗餛飩,一輩子都掙不到一百萬。
瘦皮不是科班武術學校出身,野路子混成了賣豬肉,吃了沒文化的虧,於是費心思把女兒送到美國讀大學。
燕子姐姐就想要錢和男友去一次香格里拉。
等等,一些看似平淡而對他們來說難以實現的願望。
最後,
想要錢的都死了,
要整容的變醜了,
參透人生的念佛了,
只有一個人留下來了,就是小張,最開始就是由他起的頭,搶劫了趙叔的錢。
瘦皮問他「你搶這個錢幹嘛」
他說「給燕子整容,她整容失敗了,我只有帶她去整容,她才會嫁給我,她嫁給我,我媽才高興,我媽就想看我結婚」
就是這麼一個淳樸簡單頭腦的小夥子,不禁唏噓,底層人民的生活居然是這樣的。
在這部電影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就是最後瘦皮開車的鏡頭,接著黑場,之後轉為下雨,當時我瞬間覺得寒冷刺骨,感覺雨真的下到了我的身上。
其實這部影片可能因為是一個人製作的原因,有些口型沒有做好,人物也沒有很流暢很大的動作,但是卻讓我莫名覺得適合這樣的風格。
不過,我最喜歡的其實是配音,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你們會覺得,這裡面的配音各種口音,甚至有話都說不清楚的狀況,為什麼我覺得好,因為「真實」和「代入感」強,作為一部動畫電影,除了在畫面上要下功夫,在聲音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讓人脫離這個故事,在這部電影裡面的配音,那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土,身邊的人真的就有這樣說話的,台詞差,但是差的恰如其分,差的符合故事。
一切都是剛剛好,藝術就是這樣,很奇怪,最符合故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還記得有一段李二和同事在討論自由的事情,李二覺得他不自由,天天上班,同事告訴他自由分三個階段:菜市場自由,超市自由,和網購自由,那就是真的自由,但是之後話鋒一轉,說其實不是這樣。
讓我想到一句話,你不是不自由,你只是慾望太多。
原本這部電影叫《極好了》,我想,說的就是,現在就已經是極好了。
你所擁有的一切,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對於想看動畫片的我來說,
這是什麼垃圾玩應
表現風格也不用把美術設計做的跟屎一樣吧
電影也分為內容和形式吧?
不用看內容,就看你這個形式……
我就想問一句,你是真的花不起錢弄兩個美術設計嗎?
本來中國動畫界就是動物園
你用弄出個抽象派……
你這個設計成這個樣子,只能用成人漫畫的噱頭吸引一部分非動漫愛好者,把你這個當成抽象電影來看……看動畫片的誰來看這個破東西。
是沒法取得市場的
爆死預定
如果給你100w,你認為自己能改寫命運嗎?
很多人都打心底里覺得,可以。
· 工地打工的小張,為了帶整容失敗的女友去韓國重新整容,搶走了屬於地產大佬劉叔的一百萬,他就認為,這筆錢可以改寫自己和女友的愛情;
· 殺手瘦皮則要供養在美國讀書的女兒,於是接下了為劉叔追回錢的活,殺戮無數,但他覺得,這筆錢可以圓他的美國夢;
· 還有醉心科學,發明出「超級VR掃描5D透視眼鏡」的黃眼,還有想要去香格里拉的小鎮殺馬特青年,他們都覺得——
但凡這筆錢到手的那一瞬,一切美好生活也會招之即來。
這些人,為了這100w,在這部動畫電影里荒謬的聚集在了一起。
就這部,《大世界》。
這部「少兒不宜」的成人動畫有多牛逼呢?
它是一個人,用了4年,共計一萬小時,4萬4千張話,一筆一畫出的。
它獲得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成為內地首部斬獲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動畫電影。
另外,《大世界》入圍第67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繼宮崎駿《千與千尋》之後,21世紀第二次有亞洲動畫電影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有多用心,可想而知。
它還有上一部名為《刺痛我》,導演劉健集編劇、繪製、剪輯等工作於一身,創作了這部風格突出的獨立動畫。
同樣的是,它背離了傳統動畫工業的流水線分工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作者性的原汁原味,而這個原味,就發生在我自己的常居地,南京。
這部電影每個人看了都會有些許共鳴,就是因為裡面的場景就是我們平日里司空見慣的,小旅館、小商鋪,電影街頭巷尾的建築,而這些素材全部取自現實生活,每個場景的聲音都是在南京實地錄製的。
它的配音極其有特色,為了不顯得刻意,為了寫實,電影用了帶有南京口語的普通話配音,就像是平日里你隨手可以抓來的一個人在說話。
有時候想想,錢可真是害人不淺啊,但細一想,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甚至有句話說:
「說錢買不到快樂的,那怕是進錯店了,或者錢不夠多。」
所以,錢沒什麼不好的,全都是慾望在背後作祟。
一般來說,丟錢的人都是火燒眉毛了,但事實上,這100w的失主,自己卻是最不著急的一個...
相比於100萬被搶,劉叔更痛心發小竟然「搶」走了自己對他的信任,作為兄弟,卻睡了自己的老婆。
所以我很喜歡「劉叔」這個人物,他好像是活出來了。
他似乎什麼都見怪不怪,都經歷過,有很多美國犯罪片大佬的影子,很有范兒,感覺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的那種穩重感。
面對人性的醜惡,他習以為常,以惡制惡。
片名雖名為《大世界》,但在這部電影看來,世界也不過在這十來個人之間流轉,他們圍成了一個圈,就共同組成了這麼個大世界。
有人可能覺得,劉叔就是那種心狠手辣的有錢人吧?
我倒覺得,他反而是全片最有「人情味」的那一個。
他當然需要更多的100萬,但同時,他更是看透了紅塵,懂得感情高於金錢的哪一個。
而其他人,則還停留在認為暴富能夠改變命運,能讓自己擺脫小城無趣生活的層面上。
當然了,除了為女友整容、為老媽留孫子的小張。
但小張這個人物,可圈可點,塑造他的時候,我覺得除了突出他用情至深和事件的導火索之外,對之後的劇情並無太多推進作用,這個是有些缺憾的。
電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灰色。
在這部動畫里的南京,你看不到人頭攢動的新街口,也看不到莊嚴肅穆的中山陵,而是如同一片臭水溝的、光芒被完全遮蔽了的、光怪陸離的情景。
這讓我不由得感覺——
成年人的世界,本身就不是那麼涇渭分明,非黑即白的,灰色才是他們的常用色。
灰色地帶,才是正常的。
本片才用了多線敘事,一步步娓娓道來了故事的全貌。
深刻的明白什麼叫「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直到最後一幕打開之前,你都無法看透這分割的世界與世界,竟藏匿著這麼緊密的聯繫。
而現實中,很多事亦是如此。
我們都只是這市井中的小人物。
這麼說,可能是把電影說得太沉悶了,但其實還是有不少冷幽默之處,緩和氣氛的...
比如,關於「上帝和佛祖哪一個更powerful」的討論,充分調侃了現在的佛系青年;
再比如,對於「自由」的重新解讀,重新分段,從能否在「菜市場」 「超市」 「網購」自由的買買買,來區分的有趣論斷。
都讓人覺得,劉健導演在捕捉生活細節之處,是真正深入到最基層去考慮的。
一部電影的好壞,我自認為不在於它把現實的陰暗面說得多麼細緻到位,而是最後有沒有給人以活下去的理由。
儘管現實陰暗,但我覺得編劇在《大世界》中任然付諸了很多「希望」。
就如同電影開篇引用了托爾斯泰《復活》中的句子:
「儘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
儘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
儘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
儘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
但在城市裡,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
微博@龔莞婷的莞公眾號:龔莞婷(ID:gwt961228)同名知乎專欄已開通新書《孤獨患者拯救指南》,噹噹、淘寶、京東、亞馬遜均火熱發售中。簽名版:http://product.m.dangdang.com/25181202.html?t=1511776916何為「大世界」?
在我看來,這個片名與郭敬明的「小時代」寓意相近。
《小時代》所處的背景,是魔都上海,一座經濟發達,人類發展指數極高,集現代文明和自然風光於一身的模範之城。
但要知道,上海的面積,僅佔中國國土的千分之一。
而郭敬明,主要描寫這千分之一中,部分握有近乎無限資源的人。
這些人的比例,則僅佔中國人口的千萬分之一。
一小撮人生活在,遠離大環境的中國一角,故稱《小時代》。
《大世界》截然相反。
它的背景,在北上廣以外,在中國大多數的「其它城市」。
它描寫的角色,也更貼近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
你看它時,不會感到《小時代》般的遙不可及。
你會發現,那些荒誕的人事,實際上是那麼真實,它即使不發端在我們的人生,也必存在於我們的可視範圍之中。
影片開場,畫面定格在托爾斯泰《復活》的一段話——
儘管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
儘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儘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儘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裡,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這是一個怎樣的「成人世界」?
工地司機小張,搶劫了老闆劉叔的一百萬。
小張攜款逃跑,不料又遭餐館老闆娘二姐、發明家黃眼的聯合打劫。
後又出現種種角色,老趙、阿德、瘦皮、吳力度、古洝洝……
多條支線匯聚成河,最終使劇本走向一個閉環。
你問我,誰是主人公?
導演劉健說——
「錢」,才是本片真正的核心主角。
《大世界》是部奇詭的電影。
它的畫風有點像今敏,劇本結構則可能偷師於蓋·里奇、昆汀、寧浩。
可它的故事核心,卻特立獨行,與上述幾位導演都不一樣。
無論《偷拐搶騙》《低俗小說》還是《瘋狂的石頭》,都是用多支線的閉環結構,去營造一種黑色幽默的搞怪氛圍。
換句話說:它們的劇本雖然複雜,但根本上是為了博觀眾的輕鬆一笑。
它們的主題是:一群人搶奪一摞錢,從而引發出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劇故事。
《瘋狂的石頭》
《大世界》不同。
它的主題是:
一群人搶奪一摞錢,然後在搶錢過程中,與觀眾探討他們為何要搶錢,以及探討關於拜金主義、人生自由的深層次問題。
換句話說:它不是輕鬆喜劇,它是由黑色幽默包裹的,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
小張為什麼要搶錢?
為了給女友整容,為了讓母親抱孫子——
我女朋友整容,整失敗了
我要帶她去韓國重新整容我們就要結婚了我媽一心等我結婚抱孫子,我不能對不起我媽我媽為了我吃了太多苦了,我不能不結婚
搶錢,是為了愛情和孝道。
黃眼,從小熱愛發明創造。
卻因家境貧寒,初中就畢了業。
從小張手裡把錢搶來後,黃眼對二姐說——
人啊,沒有夢想是多麼可悲啊
今天老天有眼,送來這麼一大包啟動資金我要好好計劃計划下半輩子嘍
搶錢,是為了創業與夢想。
劉叔派出豬肉販兼殺手瘦皮,尋找一百萬的下落。
於是,瘦皮來到小張住的鐵道賓館301,大開殺戒。
後來,從劉叔口中,我們得知到——
瘦皮是個清高孤傲的人,每年花幾十萬供自己女兒在美國留學。
搶錢、殺人,是為了女兒未來能改變命運。
幾經轉折,兩個撞球混混,吳力度和古洝洝,又得知到一百萬的消息。
他們拿著刀,來到賓館,走進電梯。
古洝洝對吳力度說——
我們拿了錢就去香格里拉,好不好?
聽說那裡空氣特別好!四季如春,還可以種菜養豬
搶錢,是為了理想中的詩和遠方。
每個人都懷揣崇高的目的,卻同時干著下作的勾當。
每個人都急於改變命運,最後卻統統一敗塗地。
為什麼?
吳力度和古洝洝走進電梯時,突然捲起一陣殺馬特風的MV。
前方高能——
騰訊視頻
初看這段《我愛香格里拉》時,我只想笑。
我以為它與《阿凡達和屌絲男》《大王叫我來巡山》屬於相同類型,只是提供一種低級的逗樂子。
直到看完全片,我心中略感不對,回家又看一遍後,才漸漸明白它的深意。
這個MV,是吳力度和古洝洝在電梯里,幻想自己即將得到一百萬,之後將要過上的生活片段。
演唱者一本正經,歌詞如此寫道——
我要去香格里拉 衝上那雪山佛塔
讓冰川的融水把我灌醉吧穿越蒼穹去追逐那璀璨的星月
歌詞看似宏大,其實本質空洞。
這樣的歌詞,很像一些喊麥青年,腦海被現實局限,沒什麼辭藻和想像力,構思不出「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般抽象的絕句。
因此,就算他們手握名利,充其量也只能幻想自己成為龍傲天——
敗帝王 我斗蒼天
我奪得皇位以成仙 豪情萬丈天地間續寫另類我帝王篇——《一人飲酒醉》
假設吳和古拿到一百萬,來到香格里拉後,他們會過上怎樣的生活?
沒有面朝大海,沒有春暖花開。
他們將繼續賣苦力奮鬥,趕羊、開拖拉機,結婚並生出下一代養兔的農民。
一百萬,只能讓他們本就平庸的人生,變得更加平庸而已。
用當今流行的話說:《大世界》里的人物,根本問題不在於錢,而在於極端貧窮落後的思維。
更準確地說,他們是被拜金主義嚴重蒙蔽了想像力。
所有人都想改變命運,所有人都認為改變命運的方式,唯有一夜暴富。
酒桌上,一段揭露我們大環境,值得深思的對話——
老趙:你的新工作怎麼樣啊?
李二:當保安其它還好,就是不自由老趙:自由?你曉得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嗎?李二:自由不就是沒人管, 想幹嘛就幹嘛唄老趙:我來跟你講講啊,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分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菜市場自由你早上去菜市場買菜,不用考慮價錢也不用考慮當季不當季,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第二個境界,超市自由你到超市買東西,同樣的,不用考慮價錢管它打不打折,只管喜歡不喜歡推著小車隨便拿第三個境界:網購自由朋友,你老婆喜歡在網上淘貨吧?購物車裡還是成天塞滿滿的啊?她肯定期待哪天把購物車裡的東西全買光啊什麼代購、海外購、全球購盡情買這就叫網購自由!
有錢即是自由,有錢即是一切。
這樣的價值觀,你信多少?
問問自己的內心,就能看到我們這個社會的弊病。
《大世界》擊敗《大護法》奪得金馬獎時,不思凡第一時間表示祝賀。
《大世界》超前點映時,劉健也特地請來不思凡,就中國成人動畫的未來展開對談。
兩位導演,既是對手,亦是創作上的神交好友。
還記得不思凡說過,自己初入動畫圈時,目睹業內的悲哀現狀——
幾乎所有的原創人都在問一個問題就是
動畫怎麼樣做才商業動畫應該怎麼樣賺錢就所有人都在研究這些東西然後每次創作我覺得我並不快樂我很痛苦
所有人都只在想,如何把錢從觀眾手中揣到自己兜里,沒人去想該如何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沒人關心行業的未來,沒人想要拔高觀眾審美,沒人在乎中國動畫能否崛起。
所有人都只在想,趁亂再造個《喜羊羊》撈一筆。
本質上,這樣的「負荷博弈」,和搶錢能有多大區別?
思維受「錢」所困,從而害人害己,使大環境陷入一種缺乏創造力的循環死局。
這樣的亂象,何止《大世界》,何止動畫行業?
我上網輸入「寫影評」,也得到這樣的結果——
現實中,也不少人問過我類似問題。
大多時候我會說:你寫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自然能換來相等的錢。
在我看來,我們必須把目標放在內容創造上,而不是「搶錢」上,城市才能稱之為城市,文明才能稱之為文明。
《大世界》雖是部成本極小的動畫,卻能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發行,為什麼?
劉健真正看到並創作出了中國動畫應有的價值。
他說——
我去過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發現《千與千尋》的背景,很多是根據實景創作的包括很多優秀的歐洲以及美國動畫也都是根據創作者所處的土壤、成長環境來創作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創作生態我們該用自己的眼睛,去實實在在看待我們的周圍把自己真正強烈感受到的,用動畫去表現出來
《千與千尋》的油屋與道後溫泉本館對比
因此,劉健和不思凡,都選擇以抽象的藝術,深化表現出他們眼中的現實。
《大世界》所描畫的世界,正是大多數人所處的現實世界。
這個世界,它不完美。
以精神角度來看,它甚至堪稱一片荒原。
破敗、迷亂、物慾橫流。
太多人將慾望偽裝成夢想,將野獸本能誤當成內心的呼喚。
但,這並不是《大世界》的全貌。
我認為,除了「錢」以外,本片其實還有另一個主角——
劉健。
正是在這樣一個喧嘩浮躁的大世界裡,劉健卻能跳出環境束縛,追求理想之路。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黑格爾說過:
無知者是最不自由的
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身體的自由,經濟的自由,都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的保證,應如尼采所說,是知識、良心與尊嚴。
是能看清慾望和理想,並用堅強的精神意志,掌控自己的人生大局。
劉健,做到了。
3年,1個人,創作1部動畫。
每天畫8~10個小時。
800個鏡頭,4.4萬張畫稿。
導演、編劇、原畫、剪輯、配音……
獨自完成《大世界》95%的工作。
這是何等強大的精神力量?
不被本能和外部誘惑掌控,可以全力追逐自己心中的最重要之物。
這樣的人,才真正堪稱是一個自由的人。
一方面,劉健用《大世界》表達出這個世界的殘酷。
另一方面,他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
即使生活在這樣一個殘酷世界。
我們依然還是能選擇追求卓越。
最後,不知巧合還是故意,亦或者兩位導演都對其深信不疑,《大護法》和《大世界》兩部作品中,都相同引用了哲學家朱熹的一段話當作台詞,讓我印象深刻。
就用這段台詞收尾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2018-1-14 今天中午看了國產動畫電影《大世界》(原名《好極了》)
去年,《大世界》》(原名《好極了》)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中國動畫長片第一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同年,《大世界》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三項提名。當時聽說入圍就一直關注,沒想到今年居然在大陸上映了。
之前看過導演劉健的另一部動畫電影《刺痛我》,儘管其製作與本片一樣粗糙,但其獨特的故事,現實主義的風格與黑色幽默依然吸引了我。
先介紹一下背景
導演劉健,1969年出生於中國江蘇。中國動畫電影導演,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教師 。199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2007年創立「樂無邊」動畫工作室。2010年推齣動畫長片《刺痛我》。2017年,其自編自導的動畫片《大世界》》(原名《好極了》 )
2000年 中國觀念攝影藝術展 義大利
2001年 馮小剛電影《大腕》製作動畫 北京
2002年 孟京輝電影《像雞毛一樣飛》製作動畫 北京
2002年 出版圖書《勇往直前》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年 365集動畫片《蟲蟲》任編劇導演(廣電總局2005第一批優秀國產動畫片)
2008年 ASIAGRAPH2008演講《中國動畫的新世代-劉健導演描寫的現代中國社會》 日本
2008年 12屆荷蘭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委 荷蘭
當年,為了拍攝《刺痛我》,劉健導演還賣了房子。
《大世界》是由劉健自編自導、耗時三年時間獨立完成的,劉健幾乎一人完成了電影的所有工作,包括編劇、畫分鏡圖、做動畫、導演和剪輯。近80分鐘的手繪二維動畫,800多個鏡頭的原畫全部由劉健自己完成。成本大約1000多萬。
故事講述了南京的一天,工地司機小張為了挽救和女友的愛情,替她籌措整容費,搶劫了建築公司工資款100多萬,引發連鎖反應,幾個勢力都為了錢捲入其中的故事。
先來吐槽
由於是小製作電影,人手不足,可以看到是導演本人承擔大部分工作,配音也是找親友等非專業人士配的。帶來的問題,是電影製作十分粗糙,畫面不連貫,有很多靜止鏡頭(劉導你不要學庵野痞子省錢【滑稽】)。我敢打賭,如果《大世界》有《大魚海棠》那樣的畫面,流暢度,肯定會更上一層樓。(我覺得這兩部走向兩個極端)
這是一部實驗性質的作品,有很多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不是那種常見的商業模式,很多觀眾無法接受;有的台詞過於文(zhuang)藝(bi),藝術性與個人風格很強。讓人不習慣。
相比於《刺痛我》,《大世界》人物眾多(有名有姓的有十幾個),支線龐雜,有些地方結構顯得有些混亂。
吐槽完,再來談談亮點
作品很真實,有很多反映現實生活,尤其是底層生活的點點滴滴。讓人了解中國城市的另一面。
建築工地
菜市場
街邊商鋪
這種紀錄片一樣的風格很有代入感
又比如電影中很多細節,比如新聞聯播,比如廣播,牆上廣告海報,比如手機鈴聲,網吧,餐館等。我還聽到廣播中川普的演講,(《刺痛我》里是談論奧巴馬當上總統,時間過得真快)。我還在網吧牆上看到了《刺痛我》的電影海報與王老吉的廣告。(導演真皮)
電影中塑造了眾多人物,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有工地司機,房產老闆,黑社會,工頭,黑衣殺手,民間發明家,旅店服務生,網吧妹,大學生,保安等等,勾勒出一幅眾生圖。
而將這不同人物聯繫起來的,是100萬現金,大家為了各自的目的,有各自的苦衷,各自的貪慾,都不惜手段,以致有人丟了性命。
熙熙攘攘,皆為名來;攘攘熙熙,皆為利去。
動畫中有兩個有意思的情節
一是混混情侶在電梯里幻想拿到100萬去香格里拉生活的情景,那段借鑒毛時代宣傳畫風格,很有喜感;而後又回到現實,很是無奈。(後來他們掛了)
另一個是小張在網吧被人砸暈後的一段意識流,一分多鐘鏡頭全是流水(劉導深得痞子真傳),很有現代主義的荒誕。
影片的音樂也很有特色。其實電影大部分時間都是無音樂的紀錄片風格(讓人想到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僅有的幾段音樂,插曲《我愛香格里拉》與片尾曲《我們的八十年代》,以及流水意識流那段男聲吟唱,都很有特色。
電影台詞很文藝很中二.
比如開頭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復活》開頭" 儘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儘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里,不讓花草樹木生長,儘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儘管他們濫伐樹木,驅逐鳥獸,在城市裡,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比如片中兩人的聊天:人生有三種自由,菜市場自由,超市自由,網購自由。而最大的自由是知足常樂。(據說是導演在醫院看病時聽兩位中年男人聊天記下的)
問,佛與上帝哪個法力大?哪個大我信哪個。答:只要自己行善,信什麼都不要緊。
這是真實的世界,也是荒謬的世界。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大世界》這動畫,簡單的說,就是「很有趣」。
故事還是蓋·里奇式兜圈子,但每一段台詞和演出,甚至一些場景,都充滿了趣味。
我看到網上有人說覺得畫的太差了,但這片子畫的並不差,只是畫風是這樣,觀眾應該接受它,它的美術何止不差,在它自己的風格下已經非常好了。
配音也是一樣,很有腔調。
期待導演劉健的下一部作品。隨著動畫電影《大世界》片尾曲的終了,觀眾陸續散場,許多人在議論紛紛,這是誰的故事?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其實,這個故事是屬於一群人的,主角就是大世界裡的人們所代表的群體。
一群人的大世界
大世界講述了一個一群人爭奪一包錢的故事。但對於電影多線索穿插敘事的精巧構思而言,這個概括就如同「紅樓夢講述了寶黛的愛情悲劇」一樣無意義。
幾個重要道具如裝錢的包、鐵路賓館301房卡等,把不同身份的人鏈接起來,雖然人物的情緒線沒什麼變化,行為的動機單一就是拿到錢,但多方勢力的角逐,讓這個故事精彩紛呈。
有人說這個故事像動畫版的《瘋狂的石頭》,但二者是有著明顯差別的。
《瘋狂的石頭》中有明確的主人公保衛科長包世宏,寧浩導演為了讓觀眾能移情到主角身上,先是給他安排了面臨下崗、工資被拖欠等一系列人生困境,後又有得知廠長出賣全廠人利益後的衝冠一怒,使得包世宏成為一個正義又可愛的人;而大世界裡的所有人,都沒有正義的動機,儘管他們身處社會底層,卻都給人一種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感覺。
搶劫的小張第一個出場,搶錢動機是給女友去韓國整容,但後來被殺手瘦皮捉到後,小張卻道出深層原因:給女友整容是為了和她結婚,讓母親早日抱孫子,這樣的理由,雖蘊含樸素的親情,卻還是讓人哭笑不得。劉叔是一個地產開發商,本是值得同情的丟錢者,出場情節卻是和保鏢一起綁架和虐待畫家援軍,暗示了其黑色背景。接下來,導演又通過對話揶揄了他愛賣弄卻又知識貧乏的特點,再加上他酷似港台大哥的髮型和衣著,一個富而不貴的暴發戶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大世界》使用了一種冷靜的客觀視角來呈現故事,給予每個人物的出場時間非常均勻,每個人的地位也非常平等。所以說,大世界裡角色的群體就是主角,他們作為世界的冰山一角,去詮釋所處的那個社會的狀態。
動畫的場景和道具也在全力配合著這個主題。它們高度寫實,甚至你在街頭走一走就可以找到同款。
片中有兩個重要的地點,分別是「誠信網吧」和「鐵路賓館301」。網吧的牌匾是四個規規矩矩的黑體字圍了一圈閃閃發亮的小串燈,是否讓你覺得似曾相識?鐵路賓館301的門卡是故事裡重要的線索式道具,刷卡的鈴聲,門上貼著的印著特殊服務的性感女郎,都讓人有極強的真切感。街景的表現更是巨細靡遺,狹長陰森的巷子,接觸不良的霓虹燈字,斑駁牆上的小廣告,無不讓人欽佩劉健老師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不厭勞苦的創作精神!
人物的對話也很真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言習慣,它是個人思維方式的體現,但如果沒有人類補全計劃,我們就沒法去完整了解另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也就無法自然地按照他的方式去說話。
對不同人說話方式的掌握需要漫長的觀察記錄來積累。而《大世界》中人物身份紛雜,有地產商、司機、小酒館老闆、開撞球吧的小混混等,這些人的說話方式都很符合他們的身份。地產開發商劉叔是一個暴發戶,他喜歡和保鏢阿德說名言,但又會弄錯究竟是馬雲還是喬布斯說的,他還會說關於瘦皮命運的讖語,顯得自己閱歷豐富,智慧過人。瘦皮是一個殺手,話很少,但在緊張戰鬥後接到推銷樓盤的電話時也能禮貌拒絕。被小張刺傷後,他打電話給劉叔說「丟臉了」,這些話語都巧妙地烘托出一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孤傲殺手的氣質。
《大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動畫,儘管它是荒誕的,是黑色幽默的。
現實主義,有記錄性的真實,也有表現性的真實。大世界屬於後者,它表現的是八九十年代社會弱勢群體的浮躁與焦慮,整個故事是讓人感覺壓抑的,活躍其間的幽默也只是咖啡里的方糖,稍微調劑一下口感而已。那是一個社會高速生長的青春期,也相應地配合著這個時期該有的缺鈣。
社會資源由公有大量轉化為私有的時候,有些人拿到了麵包圈,而另外的一些卻只拿到了中間的圈。法制的不健全,給了一些投機者暴發的機會,他們雖然也是因自己的「聰明」致富,鑽空子的行為卻被看在眼裡。社會財富的匱乏恰恰助長了它的集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警示屢被冒犯,甚至是一種常態。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做時代的弄潮兒,也成為少數人的特權。
這是一個國家的陣痛,而《大世界》里的人,正是承受痛苦的主體,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一眼就望見命運的天花板。
更可怕的是在天花板之上,有著曾經和他們一樣貧窮如今卻高高在上的儕輩。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哪怕它就像「有錢了去香格里拉養豬種菜」一樣可笑,但這種夢想和現實相比還是太美好了,它代表著物質和精神的一場壓抑已久後的徹底宣洩。當那包一百萬元像一個召喚夢想的天使般出現在眼前,怎能不引起內心的喧嘩與躁動。物質生活的逼迫和誘惑比道德的約束強有力得多,這就是片中人物拜金主義的根源。
一個人的大世界
在片尾字幕中,導演劉健老師填充了不下十個欄目,儘管有幾個身份是與合作者共同擔任的,但導演,台本,原畫,人物設定和背景設定這些決定性的工作卻是一人完成的,而且,他甚至出現在了描線的列表中!網路上有估計劉健老師完成95%的工作的說法,雖無法精確量化,卻幾乎可以說,《大世界》是一個人的動畫。
劉健老師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而後從事當代藝術工作,接觸動畫後,產生濃厚興趣,開始成為一名獨立動畫人。為了製作自己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刺痛我》,甚至賣掉了房子籌錢,此片在國際上廣受好評,卻由於題材原因並未在國內上映。《大世界》是他第一部在國內上映的動畫長片。
做動畫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事業,所以主流的商業動畫都會求穩,但這也帶來了「套路化」的嚴重問題。
「我有一個夢想,有人阻攔我,心靈導師鼓勵我,我成功了」是故事線套路,「一言不合就唱歌」是情節套路,「我有一個傻乎乎但善良的小夥伴」是角色套路。而獨立動畫恰如一泓清泉,帶來導演的個人印記,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聽體驗,帶來新穎的情節和真摯的情感。但獨立動畫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問題,可以說劉健老師選擇自己做動畫,既有想掌控整個流程的執著,恐怕也有「只有自己不用付費」的無奈。
為了創作這部動畫,劉健老師每天要畫8到10小時,堪稱廢寢忘食。儘管如此,細心的觀眾也會發現這部動畫的幀數很低,停車的緩衝還有人物的肢體動作都有明顯的不和諧。
接受採訪時,劉健老師曾說這是刻意抽掉一些幀後形成的冷硬風格,是刻意做出的與迪士尼或者日本動畫的區分。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但更大的問題是,動畫的表演並不好,人物說話時,嘴在動,身體其他部位卻紋絲不動,尤其突兀的是連停在半空中的手也不動。
筆者在影院觀看時,注意到身邊的觀眾對此頗有微詞。的確,這樣的表演使畫面太安靜了,加之大量表現人物對話的鏡頭,本就是中近景鏡頭,佔據大片空間的角色卻只有嘴在動,使得動畫前半段畫面獃滯,故事發展階段顯得冗長,乃至有觀眾做出了「有點像ppt」的評價。
此外,為了展現時代面貌,片中出現大量的城市景象,這些靜態的影像在美術方面無可指摘,是本片一大亮點,但卻進一步破壞了靜與動的平衡,加重了拖沓感。
這是本片最大的缺點,而且非常致命,因為它直接關係到觀眾的觀感。
一個影視動畫從業者可能會分析畫面,梳理劇情,挖掘內涵,但佔據大多數的普通觀眾,他們關注的就是好不好看,一部電影應該在視覺畫面上保持對觀眾眼球的吸引,而不是停幾秒之後再看也無妨。《大聖歸來》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之王,其秘訣正是觀感出色。
低幀數的動畫也可以做出生動的表演,UPA和薩格勒布學派都是這條道路的先行者。也有許多日本TV動畫雖然幀數低得令人髮指,但電視的小屏幕和閃爍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低幀數的僵硬感。筆者看過大世界後,又在電腦上觀看了《刺痛我》,兩者的表演風格相同,而在小屏幕上觀感好得多,大銀幕會把僵硬也同時放大。
下面是一個出色的低幀數表演的例子,美國獨立動畫大師比爾·普萊姆頓的短片《不信弄不哭你》。比爾·普萊姆頓同樣堅持一個人做動畫。可以看到,兩個人物的下半身其實是不參與表演的,但身上陰影和輪廓線的微弱變化,卻避免了僵硬。
短片《不信弄不哭你》
當獨立動畫走向商業平台,有一些問題是必須要面對的。單槍匹馬的製作方式是令人欽佩的,但這種方式與電影工業有著天然的衝突:想要好看,就要有細節,想要有細節,就要增大工作量,想要增大工作量,就要擴大創作隊伍。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優秀動畫人身上的擔子更重,除了要探索本土動畫的發展道路以外,還要肩負將已經積累的經驗傳承下去的任務。一個優秀的動畫團隊,是身處其中的年輕動畫人最好的學校,宮崎駿、今敏等大師都有在動畫團隊長期作為一顆螺絲釘的經歷。無論動畫院校有多好的平台,多豐富的師資力量,也只能帶領學生初探動畫幽微。而把動畫作為職業的人,需要終身成長,如果能夠得到優秀前輩實踐中的指導,其意義是無比重大的。中國動畫的繁盛,也不在於一顆參天大樹矗立於荒野,而是要有茂密的森林,能有足夠多的人才形成自己的生態,這些人才,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算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苛求吧。
這部動畫,還是帶來很大的驚喜和感動,從它的一切,都能看見劉健老師對現實的關注,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世界是以相對進步的階層為標杆的,在城市的中心,有無數光鮮亮麗的人享受著21世紀的生活,但隨著外圍半徑的擴大,會逐漸出現還過著90年代生活的人,再擴大,也許還有過著80年代或者70年代生活的人,他們正是大世界中的人。
這種良知是中華文化的一條血脈,無論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還是蔣兆和的《流民圖》,都體現著藝術對人的關懷和悲憫,《大世界》並沒有流露態度,但客觀地表現,已經是一種繼承了。
最後,希望劉健老師能找些幫手,看他有些發青的臉色,著實有些心疼。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作者達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我們需要資深撰稿人、運營實習生、兼職設計師、網站志願者,有意者可以投稿至xueshupa@163.com。
【點我進入傳送門】
原文首發自微信公號「就叫熊太行也行」一百萬能做什麼?答:毀掉人生,以下內容有劇透。
得金馬獎的電影,「喪」片不少,比如我們之前推薦的《不成問題的問題》、《老獸》和《嘉年華》。
但是這三部合在一起,可能都不如2017年最佳動畫長片《大世界》「喪」。
「喪」未必不好。當所有人都高歌猛進的時候,那些喪的、深沉的東西,給了我們一種反思自己的可能。
以下內容有劇透,不過還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
看完文章看電影,你會看得更明白。以及個人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二刷。
故事發生在一個「沿海小城」。
沿海未必發達,未必思想開放,也有傳銷肆虐、人人頹廢的那種地方,比如城鄉接合部。導演劉健就生活在南京城郊的大學城,片子里許多場景是就地取材。
商業文明在這裡微微透進來一束光,工地上的攪拌機隆隆作響,大學生們談論著比爾?蓋茨的退學和扎克伯格的創業。這兒房價便宜,生活成本低,普通人沒那麼辛苦,但也沒見過太多錢。
你問一個小城的普通人「許多錢」是多少錢。
他可能會一拍腦袋:100萬!
現金。
100萬現金大約重11.5公斤,能裝滿一隻大雙肩背包,或者差不多大小的旅行包,再多就不好攜帶了。
小城裡有外來人口(看片的時候試著數數有多少種口音),不過總體還是熟人社會,人際關係相對穩定。
但小城的平衡是一種特別脆弱的平衡。當100萬現金突然出現,這種平衡就被擊碎了。
一群人開始爭奪這100萬。貌似個個都有苦衷,可每個人的話都吞吞吐吐,不盡不實。
小張和燕子
100萬首先毀掉了一對即將結婚的情侶。
燕子為了變得更美,去「忘不了」姐妹整容醫院整容,結果失敗(這種醫院名字一聽就不靠譜,果然整完就忘不了了),精神遭受巨大的打擊,把自己關了起來。
去韓國整容需要很多錢,她沒有。
小張是燕子的未婚夫,一名建築工地的司機,在人們眼裡,再沒有比他更老實的人了。
眼看婚事要黃,大齡青年小張很著急,因為不結婚生子就是不孝,就對不起他媽。為了帶燕子去韓國做整容修復手術,他搶走了老闆劉富貴的100萬(他自己的說法是「借」)。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惦記錢的各路人馬,洶湧而至。
老實人小張的苦衷看上去特別可人,但是有這麼幾個問題:
☉ 他應該知道,搶了黑社會老闆的錢,要麼會被老闆追殺,要麼會被警方通緝,根本去不了韓國。
☉ 燕子整容失敗,婚事反而不會黃,她沒什麼可選項了。
見財起意的黃眼
100萬毀掉了一個「科學家」。
黃眼是一個民間發明家,打小就有個「愛迪生第二」的夢,初中畢業,堅持發明創造,人到中年終於有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這樣的人里偏執狂不少,類似的還有宣布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各位民間高人。
黃眼想用自己的發明造福人類,順便發家致富,不過顯然他沒有被人賞識,靠一個餛飩店維持生計。
小張裝錢的包不離身,來到黃眼的店裡吃飯,黃眼用自己發明的透視眼鏡看到了錢,開始一路跟蹤。
他一度拿到了那100萬,不過出了點意外,100萬落在了老婆手裡。
不知道民間發明家的夫妻關係怎麼樣,現實中大多數女人遇見這種老公的感受都是「過夠了」。黃眼老婆帶著錢自己跑了。
職業殺手瘦皮
100萬還毀掉了一個商人。
丟了100萬的劉富貴沒有報警,而是找了一個職業殺手瘦皮去殺小張。
「偶像是史泰龍,祖上開鏢局的。」
瘦皮是小城裡難得有文化有膽量的人,他的官方職業是肉販,但是知道查QQ的IP地址。
瘦皮有個成為體面人的夢。跟一般的混混不同,他穿著講究,說話不帶髒字兒,簡直還有點禮貌。
而正是這份他儘力維持的體面和尊嚴,最後要了他的命。
跟很多父母一樣,瘦皮自己未竟的事,要在下一代身上實現。他堅持送女兒去美利堅接受教育,因此生活負擔很重,非常缺錢。當劉老闆找到他的時候,他接下了這單活兒。
要追回的錢是100萬,所以這次任務的懸紅不會超過50萬。50萬,瘦皮要殺幾個人。
市面上沒有這種行情。一種可能是,瘦皮也準備拿到錢就把錢黑掉。
塑料姐姐洝洝
100萬還造成了親人背叛和君臣反目。
洝洝是燕子的表姐,她男朋友「力度哥」,是劉富貴的小弟。
這倆人也惦記上了這筆錢,結果不幸撞見瘦皮,當然沒有好果子吃了。
這對情侶的夢想是「就地解決小張搶了錢去香格里拉」。
真不知道去那種海拔高(3450米)、冬天冷、物價貴的地方有什麼好,還不如南方沿海小城待著呢。
劉富貴和發小
一眾人在追搶100萬的同時,還有一段「兄弟情」毀了。
錢被搶之後,劉老闆沒報警,而是買兇。
因為他就沒法報警。他綁了人,他的發小,知名畫家方援軍。
畫家睡了劉富貴的老婆。劉富貴先綁架了畫家,到手了100萬,然後殺人泄憤。
從小發小就是優等生,「別人家的孩子」,有一個好爸爸和一個體面的家庭。劉富貴則是從小聽著發小去外灘玩的故事流口水,長大後白手起家,承接工程一路灰色人生走過來的。
套用《銀魂》里的那句話就是:
「我們跟你們這些少爺不一樣,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劉老闆殺人有些奇怪。
按說他早已經成了人生贏家,已經沒必要為錢殺人。如果只為錢,繼續敲詐畫家能得到更多。
甚至也談不上為了義氣殺人,用江湖義氣拆解的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事實上,從綁人到殺人,睡他老婆這件事,他只是輕描淡寫一句帶過。
真正殺人的借口,是早年因為對方優秀而產生的不平感。
「為什麼你不用經受我經受的這一切!」
對了,劉富貴殺死畫家之後,畫家作品的收藏者或成最大贏家。
都是借口
100萬讓這些人的命運糾纏在一起,所有人都聲稱是為了夢想,所有人都努力尋找借口,證明自己的掠奪和殺害合情合理,最後,所有人又都被摧毀。
這一切發生在一天之內。電影的英文名叫《Have a nice day》,「好極了」,極盡諷刺和黑色幽默。
100萬,撕開了小城的悲哀。
房價低廉,麻辣燙6塊錢一碗,騎摩托車、扮成殺馬特青年就可以把妹,電影院里能看美國大片,打開手機可以知道英國脫歐、川普當選,好像連接了全世界。
然而沒什麼卵用。
人們在小天地里稱王稱霸,在大世界中又不值一提。
100萬是多少錢呢?
是一輪最常見的創業啟動資金,是北京一間衛生間的價格,是幾個比特幣的總價,是王首富小目標的百分之一,是馬爸爸一夜數字的幾萬分之一。
在大城市,100萬早已不是什麼值得搏命的數字。
有夢想是好事,但這些人實現夢想的手段都不對,甚至這些夢想本身也顯得過時和虛榮。
每個人都在虛張聲勢,努力證明自己好拽、好厲害。
知足常樂?
想要而不得,是許多痛苦的來源。
兩個工地幹活的工人有一段對話:
李二問:「什麼是自由?」
年長的工人煞有介事地說:「自由有三層境界:
第一層是菜市場自由,你可以在菜市場里不看價格隨意買。
第二層是超市自由,你可以在超市裡隨心地消費。
第三層是網購自由,你可以隨意清空自己的購物車。」
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財務自由。
李二聽了哀嘆一聲:「我連菜市場自由都沒實現,看來我沒希望了!」
老工友忙忙安慰:「真正的自由呀,是知足常樂。」
跟現實的困境相比,這句話聽起來更像一碗雞湯。許多人首先需要的不是死守,而是突圍,以及非常重要的,選擇一條正確的出路。
在鬼卞唱的電影推廣曲最後,導演給出一行字:歡迎來到成人世界。
成人世界不光有負累和慾望,還應該有責任和擔當。這正是片中各個角色沒有明白和儘力逃避的。
用不勞而獲的錢整容、開廠子、遊山玩水,叫什麼「實現夢想」?
那叫做「貪」。
小城裡有沒有機會?當然有,但機會有限,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紛紛湧向大城市。如果你還有很多力氣想要釋放,就不要一邊原地打轉,一邊怨天尤人。
就像過不好自己的人生不是原生家庭的錯,找不到出路也不全是小城市的過。
願意承受更大壓力、付出更多努力的人,也會得到更多機會。
吃苦耐勞的一對夫婦哪怕沒受過太多教育,在北上廣深掙到第一個100萬也可能不超過10年。雖然風霜勞碌,也好過負罪潛逃、顛沛流離。
但是離開小城,需要極大的勇氣。現實中,要從小城轉向中心城市,是辛苦而驚險的一躍。
熊師傅在《關係攻略》里說過:如果你要問熊師傅「我要不要去上海」「我要不要去北京」,那最好是「不要」,因為你還沒有想好。
如果你真的準備去那裡,應該去實地看看,感受那裡的節奏,那裡的壓力,甚至找一份工作,帶著工作機會來問熊師傅,「我如何二選一?」
北上廣深沒什麼人性。
但是北上廣深,有更多規則。
中國社會不缺人談「人性」,缺的正是「規則」和「擔當」。
P.S
推薦大家看《大世界》,這部電影跟《兩桿大煙槍》、《瘋狂的石頭》類似,充滿荒誕和黑色幽默。
另外留意幾個彩蛋。
片中植入了導演劉健的前一部作品《刺痛我》,據說這種玩法是致敬了今敏。
劉富貴說的那句名人名言,「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野獸」,出自美國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莫里斯也是一個很喪的人,他畫插畫給孩子,從不刻意迴避死亡、焦慮、恐懼和悲傷,正相反,他想用插畫告訴孩子,如何掌控負面情緒。
希望你看完之後重新回到這篇,告訴我你的感觸和領悟。
最後說一句,不要隨隨便便整容,更不要去小作坊整容。這部電影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一次整容引發的血案》。
— END —
熊太行:人際關係洞察家,得到 App《關係攻略》專欄作者,《西遊記》深度研究者。前雜誌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
咳咳灰:喪文化愛好者,沒本兒老司機,本公號常駐作者
? 轉載請私信本人獲取授權,公號請搜索「就叫熊太行也行」,豆瓣、知乎、微博請搜索「熊太行」
這部作品裡,「動畫」和「成人」更多是賣座盈利的噱頭。
如果八九成都是靜止不動的畫面,那哪裡還算動畫,《大世界》中靜止畫面的畫面真的太多了,全程跟看PPT一樣,人物念台詞時只有嘴巴在胡桃夾子式地反覆開合,什麼口型啊,動作啊,神情啊通通都沒有,觀感特別差,製作特別馬虎。最初看這個畫風還以為是轉描的動畫作品,結果沒想到是配音很渣的PPT。
劇本還是挺有趣的,對國內三四線城市的生態刻畫還是很生動的,但有賣丑博人眼球之嫌。可惜了,如果找個專業點的動畫團隊完成,多加些中間幀,讓動作連觀點,絕對能成為標誌性的作品,或者改改劇本,真人拍攝,拍好了沒準又是一部《瘋狂的石頭》。
動畫做成這樣,倒也是大大節省了成本,畢竟創作骨幹也就劉鍵教授,現在的電影市場,再小眾入賬幾百萬應該都不成問題,更何況得了金馬獎的片子,多少也會有點人氣的,入賬一千萬應該不在話下。
但我覺得,這片子真不值得花錢買票去看,製作太粗糙了,很沒誠意,油管B站上很多動畫的製作水準都比《大世界》要好,更何況《大世界》還有許多特別敷衍灌水的段落,我是展映看的,實話實說,真不推薦大家花錢去影院看。
一個荒誕的事情
就是里里外外都看上去完全不是事兒但你就是不知道明明這種不是事兒的事兒卻為什麼就是很荒誕
看過之後覺得這片子工業水平一般,同時有種特別的,為了黑暗而製造黑暗的,底層系中國「國際大獎片兒」的造作感
承認缺陷不丟人,我也不覺得這片子就算只是一個人做的就可以高分了,那不叫認可,那叫憐憫
作為一個動畫愛好者你讓我給這片子打高分絕對不可能
然後豆瓣我掛了星星之後就有人私信我,我不知道他是誰
但是引用的話和本回答中製片人先生說的一毛一樣一個字都不差
然後我就想說,為什麼我要聽那些什麼各路各國影評人的?然後你給我這些參考有何意義呢?你說的這些動畫電影人我一個也不認識啊
我不能有我自己的評價標準么?
謙虛使人進步對不對?對等討論嘛,不要用那些我根本不認識的大人物來砸我好不好?
還有啊
照應現實來做動畫設定,本身就是題材中的一種細節追求,這真的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
隨便一部你們覺得死宅真噁心的日本商業動畫都會有這樣的訴求
這不是商業不商業的問題,甚至於說,反而會有商業性的「聖地巡禮」呢,這可是帶動日本小城鎮旅遊的一個典型的商業套路啊
你看看人家一部小成本輕百合動畫片《普通女高中生要做當地偶像》裡面的流山市街景
再說了這在技術層面上,也沒啥可說的,你完全可以照著照片描
但是它給人帶來的現實感互動感這些東西,就是質量的一部分,這種質量和商不商業真沒毛關係
還有的回答討論賺錢與否,什麼搜個寫影評都要看要不要錢
然後覺得君子固窮啊好啊好啊
我還是回敬一下
同樣是獨立動畫,看看隔壁的《三體·羅輯傳》是怎麼做的
論獨立性,人家不比你逼格低
論內核,人家不比你淺薄
論商業性,人家還是比你強
但人家還是從一個人悶頭做,發展到了現在有足夠的商業水準
商業不是一個丟人的事情啊
反正我是一直不待見類似這類中國文藝電影的
《嘉年華》之所以好,是因為它真的有關懷
而不是包裝成現實主義關懷的刻奇,並把這種刻奇當做一種優越感,甚至把優越感包裹成為一種商業品販賣給需要它的人
動畫水平,真的不是一個所謂的主題就能決定全部的
再說了就算黑深殘中二好賣優越感,你要不是老虛,你要沒有老虛那麼深厚的文本和哲學基礎,沒有老虛那麼豐富的劇本經驗,就不要覺得自己只要黑深殘了就能當老虛
最後也說說這所謂的四個大字頭的中國「優秀」動畫吧
(當然這種生拉硬扯四個完全不同的動畫作品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裝逼)
大聖歸來是新世紀中國最成熟的商業動畫,我不想加之一,它的意義也最深刻,因為它將是今後「想要讓中國的商業動畫進入主流文化群體認知」的所有商業動畫作品製作者的,一個永遠繞不過去的討論對象
大護法是用奇幻題材包裹的反烏托邦故事大綱,無論其故事的飽滿程度,還是立意方面的深入程度,都並不十分令人滿意,並不是把那些中二得不行,你以為別人不知道,但別人並不是不知道或者真的並沒有意願去知道的東西明明地擺出來,嘶聲力竭地向觀眾喊,看啊這個意象是要表達這個這個道理,那個情節是要映射那個那個歷史,其背後的力量,終歸還是有些淺白
大世界上面說完了
大魚海棠是一次深沉的世界觀衝突展演的商業嘗試,之前的相關回答中我說過很多遍,很多很多遍,它的內核深度和視野高度,遠遠不是大世界和大護法這種淺薄的中二式賣弄可以比較的,但不得不說,它在平衡商業屬性和價值屬性的方面做得另主流觀眾難以接受,可是即使這樣它仍然是中國平面手繪動畫的票房冠軍
這個世界是瘋子和傻子的世界,瘋子勇往直前得名得利,傻子興高采烈知足常樂。
不一樣的動畫和音樂效果。
畫風個性不落俗套,配色非常逼真。仔細看樓下自行車棚,滴水的水龍頭暈染破碎的洗手台,我都誤以為下一秒要變成真人電影。場景可以說很用心了,細節處理很到位且貼近生活,路邊建築工地的圍擋,上面殘缺不全的中國建業;牆體上居委會預防艾滋人人有責的標語,小飯館裡牆面上的菜單和價格都很清晰,閃爍的蓋澆飯廣告牌,層層疊疊的小廣告,還有那個霓虹燈「舞」字可以說很社會了。配樂做出了搖滾樂的感覺,特別是安安表姐和殺馬特小弟的那段香格里拉,配樂搞笑又無奈,拖拉機和放羊的形象也是跟現實中性感低胸弔帶反差萌,摩托車配低音炮也是戳心了,三四線小城市無業游民和殺馬特青年的標配,改裝的排氣筒聲音巨大,市中心開的飛快擾民又危險,每次看到我都要詛咒一番... ...話說表姐胸很有料啊,夾得住手機呢。
社會底層人物的鏡子。
電影中每個人的個性都鮮明突出,黑色幽默荒誕又好笑卻影射著這個社會底層最真實的樣子,特別是在這個100萬的漩渦里逐風逐浪的小市民們,一心想完成女朋友整容心愿的小張,女朋友整容失敗,想帶她去韓國,搶了錢卻口口聲聲說「借」,膽小怯弱,但是心思單純。黃眼想創業想結婚,他覺得人有夢想和目標才叫活著,卻被豬隊友拋棄,練家子瘦皮清冷孤傲,小張說他像古惑仔,我卻覺得他像個有著鐵血柔情專業的殺手,一輩子不見光卻給寶貝女兒最好的,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不言不語溫柔給了自己最珍貴的人。戰鬥力最弱的大概就是安安表姐和殺馬特黃毛了,羨慕著老闆的低音炮摩托車,心裡惦記著算命的說自己能大富大貴,安安的內心很小女人,拿到錢去香格里拉,那裡能種菜能養豬,奈何戰鬥力低下兩個人被瘦皮分分鐘KO,所有人都想拿著這100萬改變命運獲得自由,就像片中說的三種境界的自由,什麼時候逛超市不用看打折了,想吃牛肉買牛肉不用看價格了,這才是自由。最後的贏家大概是給劉叔帶了綠帽子的畫家,雖然被虐了一頓但性命無憂,最後也應該獲救了,看來不止玩嘻哈的喜歡吃餃子,畫家也喜歡呢嘿嘿。
片中說,想要自由,想要改變命運,但是改變命運的時候你不知道是不是被命運改變,想要獲得自由的時候又會產生一種執念,這種執念又恰恰限制了你的自由。這種矛盾卻又無法反駁的感覺貫穿了整部電影,其中的深意只有看了才能體會,人心不能貪婪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改變命運的捷徑走不好就會萬劫不復,而這輪迴最終每個人都逃不過自己所要承擔的。
最後問一下,瘦皮這個噴霧哪裡有賣?想要。
看《大世界》的片尾就感慨,劉健導演太牛逼了,基本上所有工作都有他的名字。這一部動畫能拿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的提名,以及力壓《大護法》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絕對是實至名歸。也讓人感慨,「國漫崛起」不再是一句空話,能像劉健這樣精誠所至的動畫人們的復出,國產動畫縱使前路曲折,但終究會到達光明的終點。
《大世界》有著鮮明的美術特點和表達方式,可能沒有看過這一種類型動畫的朋友需要適應一下。我還專門找學動畫的朋友科普了一下,這種年畫剪紙類的風格最早起源於日本、韓國的實驗派動畫,就是講究簡單線條勾勒,低幀數動作,寫意的表達。近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外動畫如韓國的《首爾站》
從劇情來講,給我的感覺這是一部動畫版的《瘋狂的石頭》荒誕、幽默、巧合、蝴蝶效應,串聯起了一個喜劇故事。但是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喜劇的故事,包裹著悲劇的內核。
電影的片尾曲是《我的八十年代》,裡面出現的種種場景,如破敗的城中村、烏煙瘴氣的網吧、簡陋的小旅館、兩塊錢一碗的拉麵,一如我們印象中的八九十年代。但是電影中明顯兩處給我了我們提示——一個是收音機里的美國大選信息,一個是某龍套演員說了句「英國都脫歐了」——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這是在2016年。
所以這說明了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是摺疊的世界,根據社會階層劃分,時間和空間是「摺疊」的。我們中產階級以上提前步入了二十一世紀,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底層人民依然活在八十年代的水平。我國網民2016年的統計是7億——這也就意味著十四億人口有一半還沒有智能手機沒有接觸互聯網嘛。我記得之前知乎上有個清潔工回答問題,現在搜沒有搜到,他的生活就是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當代社會八十年代」的生活方式:諸如特別便宜的路邊攤,不用身份證的小旅館,沒有智能手機的生活。
所以為什麼我說這是一個喜劇故事,包裹著一個悲劇內核。我之前的文章里也一直說,底層社會中沒有文明規則,有的只是叢林法則,有的只是弱肉強食。
很明顯,劉叔是一個黑社會組織頭目,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之後,就開始制定符合文明社會運作、發展的相關規則,法律、政府、官僚體系、暴力機關等等,都是人類或者說是人類的統治階級對社會規則的制定。然而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成為了一個「慣例」,因為上層階級的意志從來都難以有足夠的力量來規定基層的方方面面,於是基層自組織就成為了所有人類社會的常態。在我們的封建社會,由地主、鄉紳組成的基層自組織構成了一個封建國家最穩固的分子,而在現代社會,這個基層自組織從某種程度上表現為「黑社會」。
當人類的文明制度無法深入到基層時,基層社會的規則就突出表現為叢林法則: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黑社會,具有明顯的暴力特徵,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突出表現——誰拳頭硬,誰就說了算。我們看日本和台灣,黑社會都是維繫其基層規則的「自組織」,構成了這兩個政治體最基本的「細胞」。日本就不用說了,台灣的竹聯幫、四海幫(外省人),天道盟(本省人)都是在政治、經濟、娛樂圈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更不可忽視的是每一個市縣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小黑幫,基本上就是一個社區和一個社區的自組織,我們看台灣縣市選舉的新聞,無論是藍綠候選人,都要到每地黑幫老大去「拜票」。不過日本和台灣的黑幫已經相對「文明化」,很正常嘛,上層的規則在發展,基層的規則同樣在進步。我們經常看國內網文感慨日本黑幫,說他們講義氣有規則,不欺婦孺彬彬有禮,收個保護費還要穿個西裝鞠個躬,這只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化」趨勢的一個表現而已。從某種意義上講,黑社會的「黑」是相對於上層階級規則的「白」,然而上層階級無力規定基層的秩序,只能將其定義為「黑」,並且盡量限制其不往過於違背人性的叢林法則發展(例如日本關於黑社會的相關立法,其實就是變相承認了黑社會的合法性,是一種上層規則對基層自組織的妥協)。至於這個「黑」黑到了什麼程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所以說,「大世界」這個名字取得好啊。「大世界」的故事發生在「城北大學城」也是意味深長。歡迎來到成人世界,歡迎來認識我們真實的世界。
大概三年前的時候,我在北京採訪過一次這部動畫的製片人楊城,主要就中國獨立電影和獨立電影人談了許多問題,收穫頗多。採訪結束後,楊城就把劉健導演推薦給了我。當時我聯繫劉健導演的時候,他說最近比較忙(現在看來就是在做《大世界》了),結果到最後我也沒機會採訪他一次,這在我短暫的採訪生涯里算是一個遺憾。三年後的今天,因為排片不多的原因,我在南通起早前去觀看《大世界》,在空蕩蕩的放映廳里,回想起當年的採訪,多少有點感慨。
我之前評價《前任3》在票房上的高歌猛進,認為其市場成功之處在於覆蓋範圍精準,同時豆瓣的低評分和諸多差評,也充分說明中國觀眾的審美異常分裂。但是這種審美的兩極化,帶來的並不是成熟的分眾市場,而是創作者、市場工作者的迷茫:中國觀眾到底喜歡看什麼?
我在三年前的採訪中,和楊城聊到一個為何很多人做藝術片發行及藝術片院線會在中國失敗的問題,當時他給我的回答是「定位太高,好高騖遠」。他認為中國其實沒有一步到位去做藝術院線的可能性,也沒有一步到位去做很大的藝術片發行公司的可能。政策沒開放,審查很嚴格,最重要的是看似規模龐大的市場其實才剛剛起步,工業並不成熟,分眾市場遠未形成。
所以像《大世界》這種獨立長篇動畫,最後還是得走商業院線。市場應該還是需要一些多元化的作品,來滿足想看到它的觀眾。
獨立電影相比商業電影,更為注重導演本人的個人表達,這就造成和觀眾的相處模式其實是有一定區別的。尤其像《大世界》這種,劇本和畫面全部都由劉健一手完成,觀眾所看到的作品,即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全部。
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講,看《大世界》與其說是看動畫,看電影,更像是通過動畫電影這種媒介,來理解劉健本人想表達什麼。
很多人在看完此片以後,會想到蓋里奇,也會很自然地想到《瘋狂的石頭》。因為從劇情結構來看,都是通過多線敘事來講一個由一筆錢引發的血案。通過荒誕的劇情,和鮮明的人物,上演一場黑色喜劇。劉健通過描繪這出喜劇,向我們展示了他眼中的邊緣人物生存群像。
所以相比劇情和畫面,我更關心導演眼中的世界。這些平時不被人關注的人在想什麼?在思考什麼?是如何生活的?
100萬現金,從本質上來講其實並非鈔票本身,而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只是每個人對於改變的看法不同。這群人都對於自身的狀態心有不甘,因此才會冒著危險去追逐這筆錢。導演通過角色說,人人心中都有一隻野獸。許多人認為這隻野獸是貪婪,某些方面來講並不錯,但更細緻一些去想的話,我覺得這隻野獸是對現在的極度不滿,和想改變的強烈意願。
譬如始作俑者小張,一再被強調是一個老實人,做出如此鋌而走險的事情其實是為了幫助整容失敗的女朋友。有趣的是小張的女朋友則從頭至尾都沒有出現過,用其母的話來說,是因為整容失敗不願見人。小張搶錢的行為,實則是想給女朋友的改變埋單,天真地認為只要去了韓國,花大價錢整容,就能擺脫現在的狀況。
黃眼的動機看起來更加高大上,一個鬱郁不得志的民間發明家,拿到這麼一筆錢,第一反應居然不是揮霍,而是當成創業的啟動資金。相比之下,殺馬特情侶中的長髮男,是一個典型的迷惘青年。開著一個破舊的撞球廳,相信28歲後會翻身的鬼話,只知道要大富大貴,卻並不清楚有錢之後要幹嘛。
就連追逐他們的殺手瘦皮也是一樣,雖然沒有指望去用這一百萬來改變自己,但是辛辛苦苦把女兒送去美國讀書,也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過自己這樣的生活。
為什麼?因為在這樣一個地方,生活太壓抑了。不管有錢無錢,每個人都彷彿身處一個破敗的大世界中。所以每個人歸根結底,都希望跳出這個世界,或者說…劉健給我們展示的這個世界。沒有露過正臉的彪哥或許是全片中地位最高的人,如今的願望也是金盆洗手。導演在中間加了一段比較意識流的真實畫面,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這是小張的夢,是脫離這個動畫世界的真實世界。
這彷彿是一個隱喻,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中掙扎,一百萬現金,一個改變和掙脫枷鎖的機會,就像一片帶血的鮮肉,喚醒了所有人心中那隻渴望改變的野獸,直到野獸與野獸之間互相搏鬥、廝殺,最後死於籠中。
我覺得劉健導演是一個略顯殘酷的人,因為如果沒有一個老實人突然打破沉寂,所有人可能都會相安無事地過完一生。這種不甘願,最後都會化作60歲後身著汗衫,坐在小巷子口,望著人流的惆悵,一坐就是一天。可是命運偏偏要給他們開一個玩笑,放上一個誘餌,讓他們自相殘殺,同歸於盡後,再把這個誘餌拿走。
動畫的最後,警察到來,倖存者小張看著一袋子錢,再看著滿地的屍體、損壞的車輛,不知心中會想些什麼。劉健導演好像沒有給他們留下一丁點希望,老實人小張,最後也不會迎來美好的結局,而他女朋友的臉,則再也回不去了。
恐怕這就是劉健所觀察到,或者想表達出的世界。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是一隻困獸,每個人在一生中也都有放出野獸的機會,每個人都在掙扎,而每時每刻,也有人因為掙扎失去自我。導演或許表達出了一定的對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推崇,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導演將自己的獨立作品,放上商業院線,交由市場,留給普通觀眾評說,不也是一種衝破自我的做法嗎?而導演心中的野獸,又在哪裡呢。
不得而知。
在電影徹底工業化的時代,竟然冒出來一部手工藝作品。
這部手工藝作品竟然入圍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又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正當資深動畫迷們感慨「牆裡開花牆外香」,紛紛惋惜它拿不到投資找不到發行商時,它竟然還過了審,要在國內上院線了!
簡直活久見了。剛看完首映出來,好激動,爭取不劇透。
故事的展現視角非常獨特,幾乎全部是固定鏡頭。當然,這很有可能是出自導演的拮据,畢竟為了省錢……他還承擔了這個動畫的編劇原畫剪輯配樂和配音。但我愛死了這種固定鏡頭帶來的獨屬於早期電影的莊重感和畫面感,配合整個故事畫風,客觀的上帝視角,也更能凸顯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冷峻無情。
(雖然不是主角,但是我最喜歡的人物)
導演的剋制,體現在,一直到電影的中期,我才從特朗普的演講音頻和蘇拉里大選追蹤的新聞里確認,這個故事發生在2016年。而在此之前,劉健花了三年手繪出的畫風和氣質全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坑坑窪窪的瀝青馬路,未完成的建築工地,掉了最後一個字的商家招牌,濃郁的人情味配上荒涼的工業感,都帶給我三十年前的感覺。等到中期開始晃過整容醫院的玫紅色廣告牌以及荒野上通過的高鐵時,我才意識到不對勁,覺得可能是二十一世紀初吧。聽到特朗普的宣講音頻時,我才意識到,這竟然是2016年,結合人物的配音,後來聽說都是導演和他的朋友們,南京口音。結合這麼多信息一推斷,終於成功定位,這是2016年的,江蘇南部的一個四五線小鎮。
通過這種克制性,你就可以發現,這是一部對觀眾擁有極端自信的電影。它沒有給出任何多餘的時間、地點、人物名字的字幕提示,完全由人物的對話和故事的發展來交待。這大概是《大護法》在金馬獎上輸給它的原因,《大世界》太完整了,只要你具備一定的對鄉鎮社會人情關係的了解,就可以整合四條分線敘事,搞清楚每一個人物,最終在結尾交匯到主線上。
這部電影一共出現了14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為什麼我能記得那麼清楚呢,因為這14個人,說話風格竟然完全不一樣。記得有位劇作評論家誇讚莎士比亞時說過,如果莎翁的劇本中出現了100個人物,那麼這100個人物就會有100套完全不同的話語邏輯。我自己寫劇本時就常常遇到這個困惑,就是我寫完一看,發現,就算我用力去避免了,但是主角和配角的說話方式,依然感覺非常相似。現在很多電視劇之所以讓人看著尷尬,也是因為,劇裡面嘩啦啦出現幾十個人物,但他們都只會用編劇的一種思維方式去說話。如果能夠做到讓14個人物說14種話,那導演一定是一位極其擅長觀察生活揣摩身邊人的敏感細膩之人。
這種細膩體現在畫面的每一個細節上。比如整容醫院的廣告牌出現了兩次以上,對應的就是主角的女朋友整容失敗的消息,我就自然地聯想到了,主角的女朋友,大概就是在鎮子上到處虛假宣傳的整容醫院開的刀——很享受這種給到聰明的觀眾充分信息,等待我自己去挖掘、聯想、構建背景世界的感覺。
(這是影片中一位人物的車庫)
黑色幽默完全建立在時代感上,諸如馬雲喬布斯雞湯梗、創業梗、藝術家梗、還有恰好撞上了賈乃亮熱點的出軌梗——「如果你是我,怎麼對待這種上了自己的女人,背叛兄弟的男人?」,每一條單獨拎出來都足夠有趣,原創金句滿天飛。
準備交完論文去二刷,把漏過的細節補上,再感受一下蓋里奇式的荒誕現實。
關注電影本身吧。有一些說頭。
比如小張。小張最經典的是兩個鏡頭。一個刀尖抵著司機的咽喉,一個刀尖和殺手瘦皮對峙。那是他和世界正面對抗的唯二兩個時刻。在眾多武器中(啤酒罐,斧子,鎚子,高科技眼鏡,爆破,槍,車)小張用的是一把脆弱的匕首。他在預告片中是題眼,是荒謬和諷刺的開端,搶了錢的他在街邊網吧敲下:燕子,我有了一百萬。我們可以去韓國重新整容了!
這句話的黑色幽默在於,小張,搶了一百萬,可他的人生夢想卻tmd僅僅是整容。還是重整。在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就在思考,這會是個什麼背離了理想的市井sb故事。台詞寫得好啊。
另一個是全片唯一驚天地的蜥蜴爬過鐵軌。遠方汽笛陣陣。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隻變色龍,隨時準備更改自己適應環境。可是人總是這樣短視看不到遠方的宿命,即使把自己和鐵道變得一模一樣,卻依然逃脫不了血肉橫飛的命運。
觀影之後讀了一些西方媒體評論。什麼「在劉建和他電影的世界觀中,freedom, is only the freedom to buy. (自由,只是買東西的自由)」、「他們深受自己的限制,以至於他們不敢dream bigger」。其中滿滿優越感諸君可以隨意體會。沒有受制的經歷,就無法理解連車也買不起的撞球攤青年夢想中的香格里拉已是超越了自己的桎梏。
再看現在的電影圈,有誰願意拍一拍小張這樣的角色。大家都還沉醉於每時每分演學生演的像是皇帝登基的王力宏。我們每天在談論人民,可我們眼裡沒有人民。
我是《大世界》製片人楊城。分享幾個國外的同行的評價給大家:
我之所以喜歡《大世界》,是因為所有的鏡頭都非常美,場景和人物都以獨特的方式處理,組成了一部高超的動畫電影。
Georges Schwizgebel(曾三次入圍戛納電影節的動畫大師)
我已經從事動畫電影行業十多年了。我為很多不同類型的項目工作過,不管是獨立動畫還是一些受眾群體非常廣泛的商業作品。我自己也導演過一些短片動畫電影,所以我知道想要在這個領域成功會有多難。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刺痛我》的時候(當時我是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的組委會的成員)我震驚了。導演劉健居然能夠一個人完成一部二維動畫!說實話,對此「壯舉」我印象十分深刻,但是更讓我目眩神迷的是,這是一部充滿很多新的巧思、擁有很好的劇本把控力和獨特幽默感的好電影。
當我聽說《大世界》即將上映的好消息,我立刻告訴了我在法國的朋友們。上個月,法國的Forum des Images 電影院里座無虛席,觀眾們都十分期待。放映過程中他們捧腹大笑,有些人在電影結束後找到我,專門向我表達感謝,感謝我為他們帶來了如此優秀的中國導演的作品。
對我來說,當我看到劉健的第二部作品,我已經能夠確定他是當下中國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即使他只有很少的資金預算用於創作,他也總是能像一個極成熟的導演一樣很好完成自己的作品。只有極少數藝術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在盡我的最大努力使這部電影在法國順利發行,並且我堅信它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在法國上映。但我知道,劉健導演最誠摯的心愿,還是希望這部電影能夠被他摯愛的中國觀眾看到。我很少遇到一個如此有誠實並且有勇氣去準確刻畫自己所生活社會的動畫導演。所以,我會強烈推薦大家觀看《大世界》,然後在這部電影中和這位值得你驕傲的藝術家迎面相遇。
法國動畫協會會長 Denis.Walgenwitz
《大世界》是一部黑色犯罪喜劇,一眾性格和生活背景迥異的人懷揣各自的目的對一袋被偷的錢展開追擊。
清晰的情節層次和獨特鮮明的畫風使得電影的觀感十分出眾。片中的每一處街景和場景設置彷彿都是故事的講述者。
這是直指世界電影藝術頂端的電影,在擁有娛樂性的同時也難得可貴的擁有創新性。這是一部獻給成熟觀眾的獨具個人風格的動畫電影。
荷蘭國際動畫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藝術總監 Gerben Schermer
我以前以為沒心卻想拍電影是最可怕的。現在我覺得沒錢卻想拍電影才是最可怕的。
2015年的《大聖歸來》,2016年的《大魚海棠》,2017年的《大護法》,近年來院線國產動畫電影的良心與話題之作,片名都是迷之採用【大】字開頭,同樣誕生於2017年的動畫長片《好極了》,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後又更名為《大世界》,擊敗《大護法》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並在2018年上映。
一睹真容之後,片子的表現完全匹配之前的榮譽,不僅維持了國產動畫電影【大】字頭的玄學良心,還更上一層樓,《大世界》可以說四【大】天王中綜合素質最高的一作。只有77分鐘的片長,但在畫面和文本的單位信息量上卻是最大。
作為院線觀影,還是難得的2D手繪動畫(前三作轉3D估計也是被逼的)。從作畫,分鏡,剪輯,劇本架構,台詞措辭,主題闡述,音樂都有很不錯的水準,而且除了音樂,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導演劉健自己完成的,頗為了得。
(這也要慶皮克斯沒有選卡車做主角,追溯源頭可以慶幸孩之寶先創造了擎天柱,否則《汽車人總動員》搞不定就要變成《大卡車總動員》……【大】字玄學也就破了)
不同於前三【大】都帶有奇幻設定,《大世界》是完全的現實背景,又不同於以【成人動畫】姿態上映的抽象政治寓言《大護法》,《大世界》是一組社會現象的切片,不止是給大人才看得明白的動畫,應該說是一部社會人動畫。
從既不美型也不可愛的畫風,到灰暗荒誕的故事內容,大概會讓小確幸小清新的成年人下意識地別過臉去,而切實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工作、觀察、感慨過的人,可能才更從這部「惡臭」的動畫片中嘗到滋味。
露天的撞球廳與迪斯科、烏煙瘴氣的網吧、潮濕腥味的菜市場,中高專職院聚集的大學城,紅光艷俗的夜店,招牌花眼、地面雜亂的街道,荒涼的郊外、汽修廠,拆遷工地,廉價的賓館、食雜店、小炒店……一個個場景土氣滿滿,光怪陸離,精準而刺眼。
黑社會的大哥、小弟、殺手,玩嫂子的畫家,殺馬特的青年混混,民科,職高學生,打工仔,整容失敗的女生,對著電視機睡著的家庭主婦,低收入埋怨生活的油膩中年……一個個在人口上主流,又在價值觀上非主流的人物,輪番登場。
《大世界》中展示的這些市井百態,類似三四線小鎮鎮、城鄉結合部的風土人情,的確是一個更大的世界。在中國社會的結構與比例中,這些部分才是更為龐大的主體與基層。那些城市居民們很難直視的生活狀態、匪夷所思的古怪審美,其實才是更為普遍的存在。只是因為新聞報道,文化作品,通常會過濾掉這些難看的現實,加上受眾有很多倖存偏差者,於是又顯得好像不為人知。
將這些社會切片,生猛而有機地組合呈現出來的《大世界》,即使擴展到整個國產電影的範疇,也是一份非常難得的影像,如同《清明上河圖》的背面,能提供世人以觀察,中國特色的魔幻現實社會。
只要看看【快手】這個玩意的存在與火爆,就知道電影所表現講述的貧窮、骯髒、扭曲,醜惡,荒謬……一點也不誇張,並且已經在保留反映現實的基色上,做了戲劇性的美化,達到了觀賞的平衡。
場景的輾轉,人物的對話之間,《大世界》也對民間雜亂的文化思潮一一挪諭。英國脫歐,川普執政,這些閃現的國際大事對於小鎮的小人物,儘是不明覺厲的荒誕。學生以為開店就賺錢的創業幻想,現實中能掃中無數人的膝蓋。馬雲喬布斯的名言傻傻分不清,諷刺著成功學雞湯。
尤其片中兩位工地保安的一場閑聊戲,透露出對社會生活極為留心的觀察思考。
先是佛祖與上帝誰厲害的討論,將民間暗潮洶湧的宗教傳播,以及中國人什麼都信又什麼都不信的實用主義(這點簡直拯救人類文明),展示得非常到位。就在電影上映前的2017年底,左手佛系青年右手聖誕節的世俗狂歡,還歷歷在目。另一方面,基督教在社會中下層日漸擴張,鄉土化的改編傳教,收納了大量低學歷,低收入的人群(其實上層受過高等教育的信徒也有一些了),是個潛在的警報;本土佛教則更多的商業化,比如電影中提到給准考證開光。能在一部動畫電影中窺見這些宗教暗潮的縮影,個人是覺得蠻驚喜的。
隨後關於自由的看法,菜市場自由、超市自由、網購自由的三種自由境界,明顯是對消費主義的結構調侃,也再一次顯示出中國獨特的世俗智慧,實用至上,與時俱進。最後再說出知足常樂,放下貪念的自由,又有了點形而上的升華。
豐富的社會素材,充滿作者氣息的觀點論斷,在電影中也並沒有成為單純的堆砌,或者圖文解說。國產動畫一向較為薄弱的劇本環節,也是前三【大】都有明顯斷片兒的缺陷,到了《大世界》,終於有了躍進,劇本相當的紮實,素材和觀點,基本融入到多線並行,環環相扣的劇情敘事之中,荒誕不經,又邏輯嚴密。
偷了一百萬的小張,拷打畫家的劉叔和司機阿德,殺豬的殺手瘦皮,殺馬特情侶,民科技術宅和小吃店老闆娘,五條線索接連展開,圍繞著【一百萬】這袋麥高芬,交錯推進。隨後被電的民科,獨自順錢跑路的老闆娘,又分開兩路,後期再加入的司機老趙,演變成了一場連環大碰撞,除了殺馬特情侶掉線得比較早,各路人馬都在最後片尾撞到了一起,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高度集中。
(英文片名也因此叫做《Have a nice day》,反過來漢化,就是《好日子》或者《今天是個好日子》,其實也挺暴力的……當然也沒什麼,畢竟連台詞說「爺爺長得像hama」的《大護法》都過審上映了)
劇情展開上,《大世界》是《兩桿大煙槍》、《偷拐搶騙》那種蓋里奇電影式的大迴環。賣豬肉的殺手的瘦皮,那種【我只是路過】的驚悚范兒,民科技術宅的黑科技,又有幾分讓人想起《老無所依》的氧氣罐殺手。而人物與內核上,人人自帶思想者屬性,滿嘴念叨人生哲學,一邊暴力,一邊分享人生經驗,則是非常的《低俗小說》。
全片只有兩個角色得以善終,金盆洗手的劉叔的老大,還有念叨知足常樂才是真自由的大叔,他們都是放下貪念的人,而其他要麼機關算盡,要麼陰溝翻船。這種禪意,也很像是殺手朱爾斯從《聖經》中所寫的報復者醒悟為牧羊者,決心退隱,並在電影片尾(時間正序的中點)放過搶劫情侶,走出了環形結構的黑幫故事。
按照以往黑色幽默電影的習慣,那裝著一百萬的袋子,應該是團滅式的連環撞車後,被僥倖生還的主角,或是某個幸運兒撿走。但這是國產片,最後自然要有警察降臨,標準的社義結局,《大世界》這次的設計安排相對順滑了許多,不會有明顯的突兀。而且從【放下貪念】的角度上,如果小張在醒來後從團滅現場撿走了錢順利跑路,而沒有在警車面前舉起雙手,反倒破壞了影片的表達,失卻了那種到頭來一場空的荒謬。
儘管《大世界》可以稱做是動畫版的《低俗小說》,中國小鎮版的《偷拐搶騙》,殺馬特版的《奪命金》,但絲毫不能掩蓋影片出色的原創光彩。劇情的強度與完整性,在國產動畫長片中堪稱翹楚。對於黑色幽默,犯罪片,以及復調結構電影的模仿與本土化結合,做得也不亞於三次元的《瘋狂的石頭》和《心迷宮》。
從視聽觀賞性上,《大世界》可能還更有風格一點,這部實際上是獨立動畫的作品,畫風寫實,簡陋,又詭異,帶點靈魂畫師的感覺,加上魔性的音樂,以及夜戲的背景,讓片子有種嘈雜又空靈的情緒與意境。
在嚴密的劇情連環中,電影還插入了一段接近3分鐘的江水空鏡頭,以及殺馬特情侶在電梯中的想像,一段以大yue進素材為原型的《香格里拉》MV,屬於相當文藝之抽象的表達。雖然不明其意,但總感覺有那麼點弦外之音。結局對準雨中人民幣的劇終鏡頭,尺度也不算小。
當然,《大世界》的題材、畫風,無論如何也只會是小眾電影,不符合主流娛樂的需求。只是我個人非常欣賞這部片子,認為這是一份珍貴的影像,鮮少有華語電影會以不獵奇的姿態去刻畫探討這些社會真正主流的中下層眾生相。
喜歡這部電影,或許也和我的一個習慣有關。本人是一個無法理解逛街這種事意義的怪物,但平時也會逛街,只不過去那種城中村裡邊步行轉悠,專門看那些狹窄,簡陋,不衛生的地方,嘈雜,擁擠,粗俗的人流。明明就在繁華熱鬧的市區,但只要拐個彎進去,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直觀視覺上自動退回一個世代。這種魔幻的感覺,是我認為在城市生活中最能告誡自己認清現實的方法。
現在讓我住在這種條件的地方,估計也就忍上三天,但忽視它們的存在,是一定不能的。這些不好看的東西,才是社會的主體與基石,中下層的世界之大,遠超想像。城中村就是城市裡最容易找到的體驗窗口,去裡邊轉一轉,看看那些為生活忙碌的面孔,你就會發現電影、文化、審美,自由什麼的,在生活中遠沒有那麼重要。如此,對於很多事情也就是有數了。比如《小時代》這東西為什麼能有高票房,你看看《大世界》里的世界,多少也明白了些。
《大世界》的觀影體驗,就很像是逛了一趟城中村。雖然這看似是一個悖論,看電影,為什麼要去意識到電影不重要。但對待一個事物,往往要先看清楚它在現實中的位置和比重,才能真正地了解或者推動。譬如當你充分意識到現實的情況之後,對於依然願意打磨,嘗試探索進步的作品,就更能抱以寬容和讚許。
微信版原文請戳鏈接,也歡迎關注我的訂閱號【gbs8850】
《大世界》.小鎮上窺見更大的中國,國產動畫的現實主義新銳
剛剛看完,說真的有點失望。
先說硬傷
硬傷真的實在是太太太明顯了!第一是畫面,作為院線上映的電影,作為大屏幕的電影,你起碼要給觀眾一個舒適的畫面吧
並不是說畫風的問題,畫風還是挺對我胃口的,而且也適合現實意義的主題,顏色搭配也挺舒服的但是各種靜態,掉幀,甚至連人物的動作都沒辦法做到流暢,人物說話口型都對不上。別和我說這也是為了主題,很明顯就是資金不足資金不足也許不能怪在片方身上,但面對這麼大一個屏幕一兩個小時,看到的彷彿是ppt,給觀眾觀影體驗極差。我看的時候基本上一邊看一邊看手機,主要是聽聲音就能懂劇情,畢竟一抬頭可能畫面還是那個畫面,就沒變過。大魚海棠被詬病的再厲害,起碼眼睛不辛苦啊然後就是配音,真的太差了。
除了極個別人比較正常,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配的好點,其他人都透露著一種強烈的做作感,為了迎合人物性格和劇情,用一種刻意的方言和語調配音,真的讓人很不舒服。尤其是那個大哥,真的一開口我就……讓我想起了小學請同學起立聲情並茂朗誦課文的感覺。直到老三出來,才有一種耳朵可以清凈一點的感覺。製作方真的窮到連好點的配音演員都請不起嗎!?然後故事
中規中矩吧該有的點都踩到了,邏輯和故事也算上說的通,結局你可以說是給觀眾留下無限遐想,反正我不喜歡,也不怎麼明白,整體也絕對沒有其他影評說的這麼好(我都快懷疑那些人是水軍了。)說實話忍不住吐槽這一點,是不是現在國內,尤其是動畫片只要涉及一點成人和現實問題大家就高呼不得了,了不起但說真的,題材雖然不錯,可故事也很平庸啊甚至如果只是把動畫換成真人電影,吹的人還有這麼多嗎!?這個故事讓我覺得很像余華的《第七天》,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總之不要尬吹了OTZ然後優點……
說實話這個電影給我的是減分的感覺剛開始真的很驚艷,畫面的細節,整體的配色等等,但越看越……所以非得說優點可能還是細節吧,各種背景都很有現實的感覺,包括內容還有破舊的感覺,這一點還是可以看出主創們是下了功夫的觀察背景上的廣告可以說是我觀影過程中最有趣的地方了結論就是不推薦大家去電影院看,不值票價,而且看著累。
如果電影能在b站上那樣搞個承包的話,我覺得十塊錢以內還是值得的,小屏幕+彈幕也不會看上去太累。另外多說兩句國漫和國足真的唯二的每次看完都失望失望完了下一次還是會去支持的東西了吧(。對這部電影的感覺有點複雜。
總的來說就是一部技術上不太合格的動畫片加一部故事上不算新鮮的黑色犯罪片成就了一部類型獨特風格化的華語電影。喜歡不喜歡,見仁見智吧。
《大世界》改名之前叫《好極了》,入圍了2017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又拿了金馬獎。很難用單純的動畫標準去評價這部電影。事實上,動畫只是這部電影所選擇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的製作、表達、敘事很多時候是與傳統動畫背道而馳的,充滿了實驗感。比如在第四篇章的開始,一段長達2分多種的水面實拍畫面,用於表達眩暈的意象。大量固定鏡頭與環境畫面,劇情完全依靠台詞推動,「畫」根本沒有「動」起來,一看就是補間幀不足。這些在傳統電影人看來完全是偷工減料大逆不道的做法,在電影中比比皆是。劉建本人是畫家,動畫反而是後來的事業。《大世界》里那個被劉叔虐待的畫家,正是由導演本人配音。所以整部電影的美學還是非常突出的,有濃郁的波普藝術風格,畫麵線條簡單卻漂亮,雜亂之中又透露出一種介於真實和荒誕的美。導演顯然是把動畫作為一種複合藝術形式來做了,大量環境音、媒體背景音、電子音樂的介入,不停出現的招牌、廣告、橫幅、燈箱、標語與海報,被刻意帶入的時代感,流行文化與政治符號,沒有離開過的城鄉結合部,構築了一個封閉獨特的生態環境。表現形式上,融入了太多導演的個人風格,是部十足的藝術電影。而內核卻又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業化黑色犯罪電影。故事主題、人物設計、敘事結構完全師承了昆汀、蓋里奇與科恩兄弟。看多了同類型電影,便不會對這樣的故事感到新鮮。電影里沒什麼好人,總有一個冒冒失失的倒霉鬼,一個緊追不捨卻又總失之毫釐的狠角色,一個坐鎮幕後運籌帷幄的大佬,一群動機不純亂入的牛鬼蛇神,最後機緣巧合多方混戰,倒霉鬼又總能幸運地功成身退。當然,作為一部在國內公開上映的犯罪題材電影,也少不了必然到來的「天網恢恢」。電影中有一些諷刺性的幽默,但並不算喜劇。倒是幾個角色的刻畫挺鮮活,特別是屠夫殺手瘦皮。整部電影只有77分鐘,有效劇情大概60分鐘,作為院線電影已經很短。但因為節奏問題,居然還是讓人覺得啰嗦和拖沓。所以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就只剩獨特表現風格與類型化故事的結合了。因為製作費用的捉襟見肘,包括編劇、原畫、分鏡、導演,整部電影的95%都是劉建自己完成的。所以不太能「動」的動畫,既是電影的風格所在,也是不得已為之的無奈選擇。配音的都是導演的朋友,這大概也是電影的一個問題所在。南京口音普通話接地氣,但大多時候,台詞都像毫無感情的機器朗誦,抑揚頓挫和斷詞斷句都有問題,搭配過於書面化的語言和動畫畫面,呈現出了非常詭異的感覺。總而言之,《大世界》是劉建一次很有意義的類型化創作,它的美學風格、表達方式有其獨特之處,在華語電影中也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但電影依然存在著導演藝術表達和商業風格拉扯較勁的矛盾。受制於經費,電影的完整度也不算高,只能另闢蹊徑地走「風格化」路線,估計難以討好主流觀眾群體,估計會迅速冷掉。PS:新褲子和張薔的音樂還是很好聽的。首映看完………只想說不要以為什麼片子宣傳到位都能上院線圈一波錢好么,不是很寬容的觀眾根本看不下去,故事還行,但其他方面的製作素質低的令人髮指………作為獨立動畫很優秀,上映就不必了吧
---------------------------補充一下-------------------------------------
世界上有很多獨立動畫大師,比如比爾·普林姆頓,你要拿他的片子小範圍展映,或者上藝術院線,我覺得太棒了,但是如有發行方說要拿他的片子包裝成商業動畫然後大規模院線上映,我覺這就是騙錢,因為電影是不能退票的,而且欣賞這個東西是有門檻的,寬容的觀眾畢竟還是少數。(不好意思,例子舉得不好,因為這個片子根本不能和比爾的相提並論)
另外貼一張大世界製片人扯虎皮扛大旗的聲明,大家自行決定要不要去看吧,呵呵~
去年看的點映,不思凡都來為它站台了。大四部曲,《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大世界》算是最後一部。
先說結論:這是一部,適合大冬天,你縮在被窩裡,煮著小火鍋咕嘟咕嘟,窗外飄著雪花,房間里只有你自己一個人,你百無聊賴,自己一個人靜靜地看的動畫片——不適合大銀幕,不適合大銀幕,不適合大銀幕。
但既然是進入大眾院線傳播,那麼評價這部電影,我會按照院線電影的標準。
看完之後,我先按耐住自己的洪荒之力,問了一些平時不怎麼看動畫,不是ACG愛好者的同學:「你們覺得這部動畫怎麼樣?」
得到的回答是:帶著期待來,沒想到這麼無聊/不好看/沒意思/看不明白/啥呀。
導演在交流環節說,這是實驗性動畫,是作者風格的動畫,不是大眾的,市場的動畫。
《大世界》,講了個很簡單的故事,類似於中國九十年代那種電影的風格,一夥社會盲流,因為一袋錢,引發的追逐遊戲,追尋這袋錢和想要得到這袋錢,是動畫里角色們的行為動力和人物依次出現的情節線索。
為什麼會看不明白呢?
因為動畫短短七十分鐘,會動的畫面,遠少於七十分鐘。其中還夾雜著,讓人看不懂的片段:比如電梯里,女人幻想自己拿到這筆錢就能去大理(還是拉薩來著),忽然就插入了一首MV,還是五六十年代工人風格的,拖拉機,收麥子,唱的歌也非常時代感。又比如,那段長達好幾分鐘的大海,還是實拍?!?!有什麼特別的意味嗎?看不懂。而且,這種畫風都不一致的沒有敘事的畫面,對故事情節是一種割裂,那一段我直接齣戲,想玩手機,困,想睡覺。
畫風,一方面很感動,畫風很真誠,很誠實,城鄉結合部的景象,中國混混的面貌,還真就是那樣,導演自己也說,是取了實景作畫。說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國產動畫,幾乎所有場景都采寫自實景。這一點就像日本的動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宮崎駿的世界,就很奇妙。破敗的街道,塵土飛揚雜訊不斷的工地,只亮了一半燈的廣告牌,髒兮兮的道路和小商店,真實,本身就是一種夢幻,一種你很容易進入的夢幻。
另一方面,動畫,之所以叫動畫,而不是皮影戲,不是PPT,是有原因的。好的動畫電影,都是按照電影的標準創作,鏡頭的銜接,人物的動作,至少有這麼幾個標準吧:
1.流暢。實驗性不能是不夠流暢的借口吧?這動畫七十分鐘,看得人著急:
這人咋又不動了?啥時候動呀?大量的、頻繁的靜幀,看得人心火燒,倒是動一動呀。而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有些地方很僵硬,尤其是,我個人超級不喜歡黑場轉場,太齣戲了,我又不是在看話劇!!!!!!!!動畫電影,在影院這個空間,需要的是連續性,這才有電影的效果,而不是戲劇的效果。用長達十多秒的黑場,像話劇一樣,區別故事的起承轉合,我個人覺得沒必要,而且打斷我正常觀影,也打斷了連續性的敘事。
2.動態。電影是動起來的畫面,我觀影的時候就在想,這是什麼?PPT?也不是,PPT動畫效果要更差一些,哦,我想到了,flash動畫。
對,這部動畫給我的感覺,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flash動畫。人物的運動+鏡頭的運動=畫面的運動,人物經常性不動,鏡頭沒有複雜的運動,畫面經常性靜止,
要知道,對於適應了電影畫面流暢運動,甚至被好萊塢爆米花快節奏視覺快感培養起來的觀眾,是無法忍受這種靜默的,就好像是:
這一刻,空氣中忽然安靜了。
這背後的是一個人的尷尬和無所適從,而這樣的一刻,在這部動畫中是很多的,或者說,是這樣的一刻們,支撐起這部動畫的所有畫面。
3、故事的邏輯性。一個有邏輯的故事,也許只是個普通故事,但沒邏輯,絕對不是好故事 。這部動畫的故事很簡單,邏輯梳理相對比較容易,人物出場就是按照這袋錢的去向決定的。
4、結構。還是不錯的,主線是,小張搶錢,小張被綁,小張重新上線去追錢,副線是劉富貴綁了畫家,殺了畫家,而副線是主線之所以能存在的原因——因為劉富貴綁人殺人,所以丟了錢也不能報警,只能雇瘦皮去追錢。這個結構,本身很緊湊,頗有《瘋狂的石頭》的感覺,但如我上面所說,畫面的處理太過「先鋒」,破壞了原本緊密的故事結構。
5、思想性。這個不必說,這部動畫,我給它6.5分,5分都給思想性。雖然很多人可能沒看懂故事中的某些畫面、場景,但大家都get到了導演要表達的內容:
100萬,這個足以安逸的金錢數字,赤果果,勾起的城鄉結合部的小人物們的熱情,表現了一種喪極做夢,夢極毀滅的底層狀態。
金錢、地位、美女,所謂的世俗成功標準,劉富貴之所以要殺畫家,因為他需要錢和地位,這個地位不是他黑社會的地位,而是心理上的尊嚴的地位,他仇的不是富,而是平順的別人的一生,畫家睡了他的女人,挑戰了他原本就按耐不住的自尊心,殺之,為了告訴自己,平順也會終結,那麼坎坷,就有了優越。
小張之所以要搶錢,是為了想去韓國整容的女朋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容在今天大城市,在很多人眼裡,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割雙眼皮不是整容,紋眼線不是整容,墊鼻子不是整容,好吧,在那樣一個閉塞喪敗的城鄉結合部,年輕的女孩為了整容,她的年輕的男朋友要去搶劫,這種荒誕和無厘,透露出一種悲哀:所有人都在被工業商業影響,被櫥窗里展示的美麗新世界吸引,沉湎。
瘦皮為什麼會死?因為不甘心。不甘心就被偷襲了,不甘心連續被偷襲了,不甘心自己經營多年的0失敗形象,被小屁孩毀了,所以,這份偏執促使他走向了毀滅。觀眾目瞪狗呆,居然執念如此之深,如此莫名其妙的原因?!對啊,這麼的莫名其妙,旁人都不能理解的理由,卻能讓他走向滅亡,荒唐!
表姐是有夢想的,她想和對象去大理,大理,無論是三次元還是二次元,都是浪漫代名詞,表姐有顆少女心,雖然她抽煙燙頭罵髒話,但她是個有夢的女孩。可惜,表姐混大的,她沒有意識,要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小張給了她機會,拿走這袋錢,遠走高飛,可以去大理。看到這裡,我忽然理解了,為什麼導演要在他們上電梯那麼短的時間裡,插入一個近3分鐘的MV。那就是少女的夢想,是表姐的希望,可惜,1分鐘之後,破滅了。
厲害吧?這樣來理解,會發現導演很會講故事,他用了鮮明的對比,來突出表姐搶錢失敗後的諷刺和悲哀。
金錢,物慾;美麗,心欲;地位,心欲;
角色們不知疲憊,不怕危險地追逐著這100萬,因為心欲控制了物慾,物慾像饞蟲一樣,在你的身體里攪動,燒著你原本就不安分的心。
什麼樣的人,會在這種荒誕中樂此不疲?
底層,不怎麼上學,沒什麼本事,不需要人也不會招人的城鄉結合部,物慾像傳染病一樣從大城市傳播到這裡,被他們看做一種時尚和身份,進而爭先恐後地追求。
電影中有一段,吃飯的鏡頭,是這部電影里唯一正常的人,在二人一來一往的話語中,我們能看到導演的態度:生活到底是什麼?人要怎麼活?
對白很直白,大家都能明白,而這一段,是故事高潮前夕,是一種預示,預示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預示這群人一定會失敗(時間太長,記不起台詞了),表達的,是老實人該如何生活,人這一輩子,就踏踏實實的,平平安安的。
這部電影的思想性,我認為很優秀,寫底層不算什麼,寫戲謔和荒誕不算什麼,導演對人性和人心的挖掘與思考,才是這部電影思想優秀、深刻的地方。
人,沒有絕對壞的,人的惡,也有著理由,小人物的作惡,只是夾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結合部居民的一種心態,一種惶恐,迷茫。
黏黏糊糊,破破敗敗,髒兮兮,喪兮兮的城鄉結合部,活著一些不知往何處去的靈魂。
我的成長經歷,就是我們家從城鄉結合部發展到城市的過程,我見證了,如電影里一般的人心變動,曾經友愛的一家人,在金錢物慾的洗劫中,成了片中小燕塑料姐妹花;曾經夥伴,成了劉富貴和畫家的相殺;年輕人在慾望煎熬和現實的不需要中艱難求生,不知道自己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
95後,00後,大概是看不懂這部電影、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居多,一部動畫,電影,都需要觀看者此前有相應的成長背景和審美接受習慣,他們不能懂90年代下崗潮,他們不能懂80年代的理想與自由,他們不能懂改革開放帶來的心潮湧動與不安——他們只在書上讀到過歷史,讀到過事件,卻不曾讀過當時的人,更不曾進入過人的內心。
90後也到了如電影中角色們的年紀啊,我爸媽經歷過下崗潮,我的老師們都是80年代談得起理想與自由的人,我見證了城鄉結合部發展中的不堪與脆弱,人的迷茫與尷尬,我理解,市儈這個詞的意義,切身感受過改革開放帶來的人心浮動。
這部動畫電影,之所以能獲獎,不在於動畫的不流暢和畫面的尷尬,也不在於故事的簡單和直白,而在於直白背後,看到的是曾經的,那樣一個中國,那樣的中國小人物,
寫到這,我又想起一句話,中國不是北京上海,中國,是千千萬萬的農村,還有城鄉結合部。
總結:思想性佔5分,其他佔1.5分,你就知道我一貫的態度:電影,是講故事的光影藝術。
PS.吐槽:我個人挺支持這個動畫,但不支持大家去電影院觀看,省的你們罵它,花了錢,觀眾就有資格評價。如果有人罵,我不會跟人家辯論,有人誇,我也不care,我有我自己的態度和觀點,我看電影,不管別人怎麼說。太多觀眾,容易受到非電影因素的影響了,《前任3》能賺錢,就是這一屆觀眾不行啊!
附上這四大系列,我的評分:
《大聖歸來》:7分。第一部,明確的致敬,畫面和故事較以往動畫有所突破,情感真誠,合家歡電影。
《大魚海棠》:4分,給廣院畫畫的同學們。我用萬字寫過影評,包括如果是我怎麼講好這個故事,很不錯的創意,很垃圾的敘事以及態度(九部委扶持動畫的政策為什麼被取消?呵呵噠。)
《大護法》:7.8分,自分級,寫入動畫史冊。故事深刻,畫面太漂亮了,小眾,但優秀。扣的分是台詞。
《大世界》:6.5分,配得上它拿的獎,小眾,扣的分是畫面和敘事節奏,以及底下製作人不知所云的吹捧。——真是夠了,你信不信這片上映,絕壁很多人罵。不要以為扣上「藝術」的名字,就能用B格代替觀影。
在這樣的城市裡,春天畢竟也還是春天
這篇算不上正經影評,我就是看完來打call的自來水~
在這個以商業化和華麗特效為主導的電影市場,這部作品的出現絕對是一個異類。
它沒有現在動畫作品流行的「美輪美奐」的畫面,「老少咸宜」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看起來質感粗糙的鐵線描手繪人物、寫實陰鬱的色調、荒誕而黑暗的劇情走向,是部標準的成人向動畫電影。
為了能完美的呈現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導演劉建用了3年時間自己手繪完成了這部70多分鐘的電影的全部畫面,加上後期製作等等,基本95%的工作都是一個人完成的,妥妥的逆潮流而行。
來感受一下這個妖氣十足的畫風
不過,自亮相以來,《大世界》是一路拿獎拿到手軟,並且一舉殺進了三大電影節,甚至在柏林電影節拿的是最佳影片的提名,不是動畫片!
開篇第一個鏡頭就把我鎮住了,天色陰沉的南方小鎮,藍色鐵皮圍起來的工地,圍欄上的招貼和背後的城市建築都一清二楚。之後幾個場景在音樂的節奏里輪番呈現,有種當年看《攻殼機動隊》時,伴隨著《謠》在城市中巡視的感覺。
細節滿滿的城鄉結合部
故事結構很像《瘋狂的石頭》,時間雖短,但是相當暗黑相當有料,我就不劇透了。唯一的不足可能是配音,質量參差不齊,反正我看的時候偶爾會齣戲。
排片奇少,看的人更少,我又一次華麗麗的享受了一把包場的待遇。所以,想看的自己抓緊吧。
來,乖乖吃了這枚安利……
*************
一個喜歡背上包到處亂走,
喜歡電影,
喜歡碼字兒的不靠譜青年
LP(孤獨星球)中文作者
生態/環保志願者
分享旅途中、電影里的那些故事
歡迎關注公眾號「sailing帆的行與影」
推薦閱讀:
※單從動畫製作技術上講,國內動畫與國外動畫是否也存在明顯差距?
※像《言葉之庭》這類排片少,藍光銷量也不驚人的如何確保盈利?
※Fate/Apocrypha TV版 22 話的表現形式和火影忍者 387 話有哪些異同?
※為什麼在打開由數碼寶貝世界進入現實世界的大門要選擇哥瑪獸的卡片?
※是否有漫改動畫比原作漫畫更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