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的「沒」字讀mei表示否定含義是來自哪裡的方言?
我個人猜是「靡」
兩種觀點:(1)「沒」來源於「無得」合音。北京話裡面原-k型入聲,白讀多數韻尾都變成了-i,如「得」-ek,現在重讀讀了děi,「白」「百」同理。「無」聲母m,「得」韻母變成-ei,這麼一合音,倒是正好說得通。
(2)來源於「未」的滯古音
無 mu mo me無有 me you mei you
坐標淮東。
泗洪方言中,「沒」作「不」「不曾」時如若「昧」,應該是來自於「未」;作「無」時不獨用,與「有」連用讀若myou,可能來自於「無myo」或「無有」。
沭陽方言中,「沒」作「不」「不曾」時讀若「埋」,可能是「沒」入聲對轉,也可能來自「微」;作「無」時不獨用,或與「有」連用讀若「埋有」,或與「得」連用讀若「沫得」。
由此可見,即使聽起來都像是「沒」這個字,各地的方言中對應字的來源也有可能不一樣= =沒,本義是沈沒,本身就有無的意思。而且方言裡說成入聲。不必附會 無,未。
我這樣說,現代漢語北方方言 【沒】這個字僅僅是一個在北京借用來表示don"t的借用字,只是恰好直到最晚期的中古漢語時期的北方方言口語里里,滯留自上古的口語層表示don"t含義的mu?t音,和沒字同音,所以沒字用來代寫而已。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看漢語里,一個don"t和won"t都是怎麼表示的?
秦方言(汾渭流域):muo陰平,如 你吃飯了muo、muo有、muo事
華北某些漢語:mu去聲,如 有木有
粵語:mei去聲,如 你食咗未
其實這個字真的就是【未】字,沒mu?t字只是在一段時間和口語上的【未mu?t】同音了
說白了這是一個類似於詞族的關係,上古漢語里,未m?ds,勿m?d、沒m??d,微m?l,無毋ma,莫maag,罔mla?,這些都是m聲母的一組,同族的唇音否定詞還有,不pu、否p?、否br?、非p?l、匪p?l?等等等等,這是一種同源詞族,這種發音之間的關係也許就是一種類似於曲折語的變格關係!
也就是說,不和非,其實就是一個單詞的兩個形態,pup?l。無和毋,就是一個單詞的不同地區的寫法。而無、莫、罔這些就是一個單詞的不同變格,ma、maag、mla?(陰陽對轉,如迎?la?和逆?laɡ就是一個單詞的兩個讀法)!
理解這些,應該不難吧
比較有意思的是 未m?ds和勿m?d,對應了英語的have not和will not
-----------------------------------------------------個人見解
無和未口語合併進了沒:
無:ma&>mi?&>?uo&>muo&>mu&>mou(北方口語粵語路線)、ma&>mi?&>?uo&>vu&>u(北方文讀路線)
未:m?ds&>mu?t&>muo(秦隴口語路線)、m?ds&>mut&>mu(華北口語路線)、m?ds&>mi?j&>??i&>vei&>uei(北方文讀路線)、m?ds&>mi?j&>??i&>mei(粵語路線)
表示「無」時是「微」,表示「未」時是「未」。
雲南地方方言a mei 或者 mei 是代表否定,對此前的表現狀態持反對。
聲母一致,只是韻腳不同。
推薦閱讀:
※撣邦、果敢地區的政府文件是否使用漢語?
※形而上學為什麼會有現在這個意思?
※唐朝人說的是廣東話嗎?
※《快雪時晴帖》中「未果為結,力不次」一句應該如何譯成現代漢語?
※「古人誠不我欺」這個短句中為什麼不直接用「誠不欺我」要用倒裝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