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是唯一的真相。」?
01-20
——來自列夫托爾斯泰《懺悔錄》
這麼說吧,我還在上大學,這個問題也久久盤旋在我腦海很久了,而我目前的答案是這樣的,「托爾斯泰認為生命所做的一切,都不會有意義,因為你現在做了,但終究都會消失,隨著你的死亡,也就是後一句話,死亡才是唯一真相,你的家庭,你所目前享受的快樂痛苦,歡笑,眼淚,都不過是經歷罷了,多了也不會怎麼樣,少了也無所謂,因為沒目的,而且會消失,但為何會有這種思想呢,是在於托爾斯泰認為世界的主體地位是自己,包括我也這麼認為,不是說世界圍著我轉,而是我有意識,這個我的世界才存在,而我目前做的東西以後都會消失,那我為何還要做,這就比如你小時候玩遊戲,是遊戲主角,你想打通關,但卻發現存不了檔,而你又沒那麼多時間打下去,所以打通關這個願望不存在了,既然打不通關,為何還要打下去,托爾斯泰早年是信仰精神上的不斷進化的,發現進化了也沒用,因為自己關機後,什麼都沒了啊,還玩什麼,乾脆直接關機算了,而我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生命的意義。還在探尋,但我希望我以後的世界公正,健康,所以這是我的目標吧
托爾斯泰在現在人看來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他後來因為自己沒有勇氣自殺而自責。他寫這本懺悔錄是探索自己曾有的抑鬱傾向,所以我感覺正常人很難理解裡面的文字並非是文學水平不夠,反而可能是正常人理解不到作為托爾斯泰的一種痛苦。
而這句話 生命是一場虛空,而死亡是唯一的真相 或許不必理解它的意思,卻可以從一定程度看出托爾斯泰的無奈和苦悶。在抑鬱的人看來,生活一點意義都沒有,但他又知道這種沒有意義是假的,他本人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他內心早就沒有活力了,所以覺得虛空(抑鬱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活力)。死亡是真實的,不用再體會到心裡的痛苦和煩悶,當我們想到死這個詞的時候往往覺得解脫,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感覺到生命和自己無關,是大自然的一場饋贈。在托爾斯泰的世界裡,死亡成了唯一真實的東西。(一切推斷建立在他抑鬱的前提下)
但不得不說,一個大作家在寫這句話的時候,不可能還是被一些小事所束縛,他可能一方面想讓人類去了解他,去為自己的活著掙得一份榮譽。另外一方面,就是冷靜地在告訴別人,不要被世俗的東西蒙蔽了雙眼,淪為慾望的奴隸,人都會死,關鍵在於怎麼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切都是個人想法。希望看到這個問題的人能開開心心的,幸福充實每一天~)我上大學的第一本外國名著是·盧梭寫《懺悔錄》,可能太年輕,所以看到三分之一就感覺整個人很壓抑就放棄了,後來同學看了托爾斯泰的《懺悔錄》,就跟她討論了一下,她說裡面最讓她記憶最深的就是這句話了,個人覺得是指當一個人真正意識到自己將要告別人世時,回首自己的一生,儘管人的一生命運不同,滲透了各種喜怒哀樂,而終將還是逃不過死亡,只有在死亡面前,才能真正去領悟到人生的過程儘管不同,但每個人都從血肉慢慢增長,最後又歸於黃土,在死之前便了無牽掛了---------------鄙人之見,謝謝!
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會停止。
——卡夫卡我曾經想脫離列夫托爾斯泰的這種觀點,於是找尋到這句話來予以解釋。實際上在我看待懺悔錄之前我已經有與他同樣的思考,直到看到這本書才發覺這像是我的知音。然而後來的深思又使我發現在列夫托爾斯泰這個疑問里,卡夫卡的回答根本無法有效解釋。於是我後來便如此闡述:
「生命是有意義的,因為存在,無論消逝和永恆,因為他如此真實的存在。」「生命是有意義的,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探尋存在的意義,不斷探尋生命的意義。」「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諸如此類的人類文明一切終極問題的存在便是生命的意義。意義在於探尋終極問題,即使這條路無比漫長像是唯一存在的永恆事物,但古老的中國早已告訴我們解決的辦法,愚公的故事。」類似如此的回答,我在不斷探尋。當然我沒有抑鬱症,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但我喜歡思考,拒絕行屍走肉一般活著,那不是活著,只有思考才讓我感到我在活著。
——————————————————————
(事實上,我真正認為既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與否,那麼便選擇死亡與否是偉大的,自殺恰恰是對生命存在的捍衛。但我同樣認為,既來之,則安之同樣偉大。最重要的,致使我不去偉大的自殺的原因是因為,我怕疼~或者是,我想活著,求生的慾望,生存的本能,反正,)
我想活著,我想思考。
這便是我對生命的答案。剛剛看完《懺悔錄》第一遍,我是這樣看的:我們自己生命里所擁有的,所堅信的,如果不能超脫貧窮、苦難和死亡,那麼只剩下虛空,那麼唯一的終結和真相只是死亡。而且托爾斯泰在《懺悔錄》八章以後也承認自身考慮問題的局限性,局限於自身人群和歷史時期。我想,生命終歸是需要一道信仰的,並不特指宗教,我們需要憑藉信仰而無懼貧窮、苦難和死亡。
推薦閱讀:
※《戰爭與和平》哪個譯本最佳?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寧到底哪裡壞?
※為什麼說《戰爭與和平》是偉大的小說?
TAG:列夫·托爾斯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