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山寨」(Counterfeit)是中國目前非常重要並且有特色的一個經濟現象。

小商品市場長期以來是中國的山寨產品的最大聚集地,然而近年來甚至高科技產業也開始山寨,比如小米多次抄襲國外產品,以及比如深圳的華強北電子市場的電子產品也有相當一部分山寨自外國產品(主要是外觀設計)。山寨,對創意和創新者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因為山寨使創造者的權益受到侵犯(中國沒有足夠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然而同時它可以降低價格使產品更具被消費力。

比如說——舉一個今天觀察到的具體例子:

——————————————————————

「方所」書店是一家類似台灣「誠品書店」的連鎖創意書店,2011 年在廣州太古匯開業。方所佔地 1800 平米,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等混業經營為一體。店內四周都是書櫃,書的品類非常齊全,可謂應有盡有。然而考慮到近兩年實體書店的運營情況,書店靠賣書一定是無法完成賬面盈利的。靠書和環境吸引人群,轉換成咖啡、服飾、室內裝飾品、藝術品消費,則是書店的盈利模式。

然而在創意擺設、創意餐具等櫃檯,一些頗有設計新意,然而材料和製作工藝並不高超的陶杯竟然可以標記 300 元人民幣,一個陶瓷的碗竟然要賣 500 元。如果有人願意,可以設計「異常相似」(換句話說就是並不違法的「山寨」)的餐具,並且可以把價格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內(300-30,500-50,etc.)後還有相當的盈利空間。把這家店開在附近,可以想像生意之火爆。

注意,以上假設的重要前提就是這件山寨店的商品質量非常高,和「方所」不相上下,而且商品只是相似,甚至還有創新和改進,考慮到中國在知識、創意產權以及專利相關方面法規的欠缺,所以「方所」無法告這家山寨店抄襲,即使告了也很難贏——正如其他無疾而終的知識版權的官司一樣。

可以想像,山寨店生意一路紅火……

(故事未完待續)

——————————————————————————————

請大家合理地推測兩家店後續的發展,並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總得來說,「山寨」是有可取之處的嗎?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和創新Economy and Innovation Power)而言,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山寨源於專利過度保護。我贊成收專利費,但反對捆綁銷售或限制使用從而製造壟斷。

打個比方,滑動解鎖的專利。別家應該可以付合理費用使用。這樣可以避免廠家通過專利壟斷,產品捆綁自家落後工藝。也可以確保新發明能更少束縛更快應用。

所謂合理,就是你自己產品所有專利的總售價,不能比你的產品利潤還高。


德國日本笑呵呵: 終於洗白了,有人來頂鍋了。


談不上利弊,山寨本身就是在競爭程度低,知識產權監管不力條件下的一種選擇

現在發達的工業國家早年也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比如19世紀下半期的美國德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韓國。

只要法律跟得上,這個問題會在未來十年內逐步解決

假如法律跟不上,我們未來要頭疼的大問題不會是山寨……


利大於弊啊


模仿並不是問題,新生事物初期,都需要模仿。


買小米的人,最初也只是因為買不起蘋果。

我周圍的小米用戶第二款手機多是iPhone。


用自己的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創新產品被山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總的來說是很不愉快的。

那兩年我完整地體驗了系統化被山寨的過程。

2011 年,做數碼創意周邊,運氣不錯,連著做了幾個挺火的創新產品。加上拼體力式的社區運營,運營的品牌在歐洲打開了市場。

然而在國內讓代理商開始推廣後,神奇的經歷開始了。

產品所在的 3C 配件類市場出現了品質很糟糕的仿款,糟得不要不要的,胡亂做的包裝,沒打我們 logo。當時覺得很好笑,安慰團隊說,咱們設計好所以被抄了,是市場的認可,激勵咱們繼續做更好的產品。

沒過兩個月,還是上面這套糟糕的模具,產品上出現了我們的 logo,包裝也開始仿了。我開始很不爽了,一邊安慰團隊說,看,咱們的品牌也開始得到認可了。一邊開始找人學習專利,打假等知識。開始註冊專利。

年底,山寨的新款閃亮登場,品質有了很大提升,但還是能看出是仿的。淘寶上咱們品牌輸入進去能找到大量假貨,渠道反饋還有一些授權經銷商在拿假貨當真貨賣。當時我就怒了,諮詢知識產權方面的律師,被告知打假的時間成本很高,收益卻極低。更何況產品銷售的主戰場在歐洲,所以也沒精力管下去。只是定期在淘寶投訴,但實際效果並沒有什麼 L 用。

次年春天,傳說中的高仿出現,我 tm 自己都分不清了哪款是真哪款是假,一霎那居然有了感動的感覺......緊接著,山寨們推陳出新,推出了自己的設計,打上我們的 logo,高潮是一家檔口專賣我們的仿品,而我,無可奈何。

最後的結果是我們逐漸撤出國內市場,大量的庫存也影響了海外渠道的建設和團隊的心態。

慘淡收場。

產品被山寨的過程和結果都是令人痛苦的。但是,在經歷過這段神奇又狗血的日子,我學會了用專利來保護自己,我學會搞定商標和版權,我學會用更敏捷的方式開發產品,我學會和用戶溝通,以產品來分享自己的價值觀。

當經歷過不屑,不爽,憤怒,抗爭,哭笑不得的無奈,到最後平淡面對,反省,繼續向前。大概就是這樣一種體驗了吧。

因為在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在這個短視,抄襲成風的時代,其實,我還是願意相信,只有創造有價值的產品,才會真正影響到用戶的生活。隨著市場與用戶的不斷進化,創造價值的創造者,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過上體面生活的。

但在去年年中發生了一件影響惡劣的抄襲事件:小米涉嫌抄襲了百慕達的凈化器。這件事在設計圈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沒想到號稱追求創新的小米也能如此無恥的抄襲。設計師們在朋友圈發起了號召原創的傳播,像病毒一樣,身邊大部分設計師都參與了這次控訴。

我拍檔阿魚當時說過一段很深刻的話:

「當我們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都是所謂的 Knowledge Worker, Information Worker 的時候,不形成一股尊重創造的力量,那麼大家都是籠子里的螃蟹(都在競底)。我們最終要走向世界,那麼我們用什麼姿態走向世界?是被唾棄,還是一種被尊重的狀態?任何的人類,都是希望以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狀態存在的,這是天性,所以我不相信一些負面的力量可以持久的逆天。尊重創造並不是一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所謂道德與否,就是一個事情能否可持續地發展。而創造是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道路。」

同樣經歷了產品被山寨摧殘的我,對產品被抄襲的憤恨感同身受。除了參與發聲,我在想,如果能把堅持做原創的創造者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傳播出去,真正去喚醒大家對於原創的意識,會是一件多麼棒的事情。我也知道,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也許它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我想去記錄他們,去記錄下這群值得被人尊敬的創造者們。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一次產品路演,我認識了設計師林瑋,他和我分享了他的故事。

08 年至今,他和他的小夥伴先後設計並製作的兩款產品成為行業爆款,卻被山寨得體無完膚,創造了上億的產值,落袋的收益卻不到萬分之一。

「把自己覺得不錯的想法做出來,市場化,實現設計的價值。」

這麼多年來林瑋一直堅持著這目標,看似簡單過程卻又複雜多變的事情。當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時候,唯有對原創設計的熱情才能支撐他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

是的,這就是他的夢想。

我被這哥們打動的同時,也和自己團隊說,我想拍這個關於創造者的紀錄片。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夥的支持,在經費,精力和資源都很有限的背景下,我決定以眾包眾籌的方式去完成它。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有情懷的事情,它還是一個可持續的社會創新項目!

我們在安利合作夥伴加入的時候遇到了很多質疑:

這件事對你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對參與眾籌的支持者又有什麼好處呢?

嗯,這個社會是實際的,單靠情懷解決不了問題。即使初心是對的,也必須要有更接地氣的方式。

深圳灣的炫姐姐首先加入了,她的想法是,如果咱們能把這個事情做成,就是在一點一點地改善行業的風氣,讓更多有創意的人行動起來實現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對行業,對你我最大的好處。

BottleDream 的衷聲和阿菜給了咱們很棒的建議。他們曾經成功眾籌並拍攝了環球社會創新運動的紀錄片『創變者』,並且在全球四百多家線下青年空間「號稱草根院線」做公映。

通過上次的公映,他發現國內外空間最大的需求是「有價值,可互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為空間帶來持續的流量和收入。

他提議我們除了拍出創造者的故事,還可以拍下創造者們做產品方法論,以視頻工作坊的方式,就可以把硬體創業的方法論分享給許多有想法卻無法入門的人。

這傢伙真是天才!

有心人社區的 Keledoll 給我們建議,除了視頻內容,還可以做成一個工具包,在參加完空間的工作坊,還能把工具包帶回家,逐步探索產品開發的方法論:有一個 idea 了,怎麼確定這個需求是真實的還是自己 YY 的?怎樣可以快速地做出功能原型?有功能原型驗證需求了,找誰設計?開發流程是怎樣的?應該怎麼找供應商?怎麼管理供應商?怎麼賣貨?怎麼做營銷和品牌?怎麼找投資人?

這樣的課程和工具包並不是硬創速成法,但我們經過這樣的系統練習,至少可以少走彎路,也能帶你認識到需要的合作夥伴。(嗯,還能讓一些人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硬創畢竟是大坑。)

這個方案越來越成熟後,我們在安利合作夥伴時變得容易多了。

到今天,我們在各個領域有了 13 家棒棒的機構/團隊作為這部紀錄片的聯合出品人!

經過了四個月的方案迭代,我們的計劃是這樣子的:

第一階段:選取四位硬體創業圈有代表性的創造者,記錄下他們自己的創造故事。

分別是創客導師程天縱老師,創客高磊,設計師林瑋,音頻匠人曾德鈞老師。

第二階段:和以上四位創造者和13位聯合出品人,以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做成硬創方法論的教學視頻和工具包。

第三階段:創造者的紀錄片和硬創方法論視頻,在全國四百多家線下青年空間辦互動培訓工作坊。參與支持的空間可以獲得紀錄片播放權和組織培訓的授權(嗯當然空間還有收費權),參與支持的個人支持者可以得到硬創方法論工作坊的參與權和工具包。

接下來呢?

我也不知道。這並不是一個周密布局的大活動。只是一個創業者為自己,為他人發出原創呼聲的一點小念想演變出來的項目。

我是像那個從雪山上踢下一塊小石頭的人,或者只是一塊石頭,也有可能滾成一個大雪球。

如果這塊小石頭能成為雪球,我們團隊會把腳本和版權開源出來,讓各行各業的創造者們一起為自己和行業發聲,聯合起來,自豪地告訴這個世界:

我,就是創造!

下面的鏈接就是紀錄片和創造工作坊的眾籌頁面,謝謝支持。

燃在心中,我就是創造


開始是利大於弊,然後是弊大於利


拋一捧土。

個人觀點。

山寨不是天朝獨有經濟現象,全世界壟斷程度不高的行業都會發生。

來源於民航工業和家電行業的一些行業發展史和寡頭企業的傳記。

固定生產力條件下,可行、可靠、便宜、美觀兼具的設計就那麼幾條路線。初期廠家又多,必然會有各種山寨現象。後期壟斷化,幾個寡頭大佬各走一條獨木橋,山寨就少見了。

和監管有關,監管嚴格赤裸裸抄襲不會那麼多,但擦邊球山寨依然數不勝數,不分國界。

對經濟是否有推動作用。

個人觀點比較中性。

因為這些現象本就發生在相對有活力的行業,很難搞清楚山寨和活力之間的因果關係。或許可以看成行業活力的一種指標?


推薦閱讀:

經濟結構調整未竟,但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重回政策刺激的老路是否有效?政策刺激的方式對您所在的行業有過哪些影響,未來還會有用嗎?
東莞市內巨型鎮長安 虎門撤鎮為市後會有什麼變化 對今後發展有何影響? ?
國內哪些人可以稱得上經濟學家?
國內銀行會進行反向壓力測試嗎?
中國在2020年之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嗎

TAG:經濟 | 山寨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