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有哪些常規研究方法?
好問題啊!最近三個月一直浸染在研究方法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遂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手點進來了,我一定要答!
針對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最好用、最實在、最喜歡的就是問卷調查和訪談法了。為什麼,科學啊。
剛巧上個月我也做了幾百份問卷,大冬天的去目標地點發問卷,守著對方填,然後回來整理,還有約不同群體做訪談。但是當SPSS分析的圖表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當我把調查報告彩印出來的時候,這種拿到一手數據,彷彿真相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滿足感,真不是一般的方法能達到的。這個月我還會根據這些一手資料寫一篇論文然後發表,這種自己一手創造出來,實打實的滿足也不是三兩字可以形容了。
好了,打住。
上面扯了這麼多廢話,咱們還是回來看研究方法吧。
此處挖個坑,因為本周太忙,所以我會在大概5天後補完這個答案,聊聊我們會用到的6種研究方法,以及每種方法的特點、使用步驟。
以截圖為證,帶我補坑歸來。
---------------補坑分割線----------------
好了我來補坑了。
正文內容順序如下:內容分析法、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實地調查法、觀察法和訪談法、個案法
每種方法的定義、特點、步驟,我會爭取一天更完。
一、內容分析法
定義: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於具有明確特性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定量描述的分析方法,將非定量的文獻資料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並依據這些數據對文獻的內容做出定量分析,以描述傳播內容、推論傳播意義與背景。
一句話總結:對已有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用數字反應出來,揭示這些對象的本質和趨勢。
步驟:建立研究目標,提出研究問題,確定研究範圍,抽樣,選擇和定義分析單位,編碼,分析數據及解釋結果。
來舉個例子。你想研究美食類公眾號怎樣推送更能吸引受眾。
如果用內容分析法,按上面的步驟,你需要明確這個目標,提出你想搞明白的問題,然後確定研究範圍,也就是你要選哪些公眾號?選公眾號在什麼時間範圍內的文章?
接著定一個抽樣的規則,是隨機抽樣還是系統抽樣還是分層抽樣?
隨機抽樣就是隨機抽取樣本,這種方法常常用於總體個數較少;
系統抽樣則是按固定時間抽取,比如每周一的文章我們抽出來;
分層抽樣,它主要是用於總體中的個體有明顯差異,比如專門針對大學生的效果研究,針對中年人的效果研究,針對老年人的效果研究,我們就可以將總體分成三個互不交叉的層,然後按照一定的比例從各層獨立地抽取個體,把這些個體放在一起作為樣本。
經過以上步驟,你以為最難的結束了?NONONO.
超級繁瑣的其實是後面的編碼,和SPSS的分析。
但如果不是學術研究或者要寫研究報告,其實上面的工作已經做夠你看出一些端倪,後面的工作我們就不多說了。
這裡說一下內容分析法的優缺點:
優點:
①較為客觀的研究方法
②結構化研究(內容分析法目標很明確,對分析過程是嚴格控制的,整個過程按部就班,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操作執行,這樣的優點也很便於我們做最後的統計分析)
③非接觸研究(內容分析的研究對象是事物,沒有情緒,不會被我們的研究者干擾,是什麼就是什麼樣,不會被改動,所以使最後的研究非常有效)
④質的分析與量的分析相結合
⑤揭示文獻的隱性內容
缺點:
①結果受材料限制(內容分析受材料的限制較大,材料是否真實性、好不好收集、方法是否科學這些都會影響研究結果)
②解釋能力較差(內容分析法的結果大部分是描述,它解釋了趨勢和本質,告訴你是這樣,但是不能告訴你為什麼)
③工作量大(很多東西要自己統計,要需手工完成,很費時費力,工作量大)
④對編碼者能力要求較高(對編碼者的素質有較高要求,需要對編碼者進行系統培訓,才能有效保證研究信度)
⑤對新事物無法靈活處理(分析模式是固定的,如果在研究期間有新情況或新事物,很難靈活處理)
⑥國內研究水平落後(雖然內容分析法在國外已經運用很多年,但是在我們國家內容分析法的研究仍落後於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方法和技術還沒有真正的應用到中國的研究中來。)
二、文獻研究法
定義: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
與內容分析法的區別:內容分析法是將大量材料變成數據,然後依據數據進行分析,更強調細緻和程序化;而文獻研究法是把已有的東西直接拿來整理,拿來看,不存在數據分析的部分。
步驟:提出課題或假設,搜集,解讀,分類,分析。
這一看是不是比內容分析法少很多工作
注意事項:
①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典型性
②材料來源要多元
③不要只「述」不「論」
補充:該研究方法既然帶了「文獻」二字,自然要對已有文獻進行研究,而如今大家寫論文做研究哪個不會用到已有文獻?故文獻研究法只是一種說法,並不能作為一種理論性的研究方法。或者說,在寫論文時不能像內容研究法這樣,被當做你的研究方法寫上去。
三、比較研究法
定義: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對象加以對比,以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的一種分析方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感覺這個方法並沒有什麼說的,就是把你要研究的幾個對象拿著比較一下就行了,我們平時經常在用這種比較。
這裡只需了解一下它的分類:
①按屬性的數量,可分為單向比較和綜合比較
②按時空的區別,可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
③按目標的指向,可分為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
④按比較的性質,可分為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
⑤按比較的範圍,可分為宏觀比較和微觀比較
四、實地調查法
定義:看到上面有答主提到「田野調查」和「民族志」,其實就是我們的田野調查或現場研究。它是一種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都可稱為「實地研究」或「實地調查」。
實地調查是指研究者親自進入某一社區,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段內通過參與觀察與居住體驗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的研究工作。實地調查是市場調研的一種重要方法,包括訪問法、觀察法、實驗法等三類方法。
步驟:此處貼上我兩個同學的總結,她們分別從兩個角度來闡述的步驟,我覺得比我寫的好。
優缺點
優點:
①適合在自然條件下觀察和研究人們的態度和行為,效度較高
②方式比較靈活,彈性較大(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可以隨時修正研究的目標和設計)
③適合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
缺點:
①概括性差
②信度較低
③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所需要的時間較長
④倫理問題,在參與觀察中是否要隱秘研究者的身份提出倫理問題
五、訪談法和觀察法
訪談法定義:訪談研究法,或稱訪問法,就是訪問者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向被訪問者了解社會事實情況的方法。其中,訪問的過程實際上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面對面的社會互動過程。
另外,訪談分為兩種:
①無結構式訪問(又叫非標準化訪問):即大致確定一個題目與訪問內容後,由訪問者與被訪問者自由口頭交談並根據情況不斷調整訪問的內容和方式。
②結構式訪問(又叫標準化訪問):通常採用事先統一設計、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並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訪問對象。
步驟:採訪前準備(時間地點問題等),提問,捕捉信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與核實
觀察法定義:是指研究者在實地研究中,有明確目的地以感覺器官或科學儀器去幾率人們的態度或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要帶著明確的研究目的去觀察;且最好經過已經專業訓練,並帶上輔助工具。
步驟:明確問題、選擇對象,制定觀察計劃,做好準備(如選擇觀察方法、確定指標等),進行觀察並記錄,整理與分析
上面的訪問法和觀察法我們就不說特點了,這兩個都是我們做研究時的輔助方法,沒有必要多談。
六、個案研究法
定義:只要是對一個有界限的系統,諸如一個方案、一個機構、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單元,做翔實完整的描述和分析,就是所謂的個案研究。----麥瑞爾姆
個案研究的意義在於回答「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而不是回答「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它更強調找出被研究對象的特性、問題的形成和發展原因及過程,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設計和嘗試一些積極措施,以促進研究對象問題的解決。
步驟:確定研究目標,收集整理個案研究對象的資料(如從時間上看、從內容上看),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如語言特點、新聞來源等),問題的矯正與指導,形成結論
優缺點:
優點:
①深入、全面
②代表性、證偽
缺點:
如何發掘個案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意義,這個不好辦
以上就是我們平時用到較多的研究方法了。
有朋友會問,為啥沒有問卷調查?
這個問題太大了啊!要寫我能寫整整一個答案!
所以需要的話我們接著聊。
由於知乎回答的篇幅不能太長,太長沒意思,所以以上回答並沒有特別展開說。
所以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在評論里接著聊。
最後,以上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End.
剛寫完論文,想助一臂之力。被紛繁複雜的研究方法弄得頭都大了。傳播學處於多個學科交叉的區域,和廣告學、社會學、人類學,甚至管理學相互交錯,難免有些令人費解。
個人總結如下——
1.實驗控制法實驗控制法是從自然科學中借鑒過來的,需要有因變數和自變數,成本還挺高的,除非是我們自己的品牌有A/B Testing的意識,還要花本錢把人弄進小黑屋,不然很難做。這個以前的人研究子彈論之類的多。
2.調查法調查法就得用到統計學的相關知識。裡面又分定量和定性兩大方面,具體研究的手段如下。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法一定脫離不了假設檢驗這一步。目前都用,必須。
定量調查方法的幾種類型:
.郵寄調查(Mailinterviews)
.電話調查(Telephoneinterviews,CATI)
.街道或商城攔截面訪(Street/Mall-interceptpersonal interviews),
.中心地調查(Centrallocation test)
.入戶面訪(In-homeface-to-face interviews)
.網上調查(WebSurvey)
.藉助其它電子手段(傳真、郵件)的調查(Surveysvia fax, Email, etc.)
.神秘購物調查(Mysteryshopping studies)
.其它定量調查方法(Otherquantitative studies)
定性調查方法的幾種類型:
.小組座談會(Focusgroups/Group discussions)
.深層訪談(In-depthinterview)
.德爾菲法(Delphimethod)
.觀察法(Observationmethod)(所以理解為實地觀察等等也屬於調查的一部分)
.投影法(Projectivetechniques)
.其它定性調查方法(Otherqualitative studies)
3.基於文本(文獻)的研究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話語分析。詳情見知乎貼怎麼辨析傳播學研究中的文本分析、話語分析、內容分析? - 研究方法
4.個案研究和比較研究這倆研究方法可以從論文的題目中可以看得出來。屬於粗線條上面的。
首先,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類。
定性研究方法又可以分成人文科學的定性和社會科學的定性;
人文科學:話語分析和文本分析; 社會科學:民族志、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焦點小組座談和投影技法;定量研究方法基本用於行為主義的研究,也就是傳播效果研究,有內容分析法,個案調查法,實地調查法和實驗法。
題主說,缺少科學研究方法做支撐,個人愚見,研究方法既然分為兩類,這就說明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研究對象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不一樣,最終得出來的理論當然也千差萬別。何為定性研究方法,字面上理解,性質唄,思辨、質化的研究方法,說白了就是思考得出來的結論,好多哲學家都是通過觀察、思考、辨析,最後得出來的結論,當然,思辨的過程肯定沒有數據的支撐,而是邏輯、思維。就傳播學史而言,基本可以分為三個學派,經驗、批判和媒介環境也可以叫技術學派了,那麼批判學派的學者們主要關注的基本都是宏觀社會結構問題以及媒介產業和媒介所有權的問題,他們其中的一些學者得到的結論都是通過觀察、思考得到的;
舉個例子,傳播政治經濟學派,他們受馬克思的影響也支持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二元框架,那麼大眾媒介作為上層建築,只有經濟基礎改變了,大眾媒介的一些弊端自然就跟著變化了,但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能說變就變,讓你拿來做實驗嗎?試試私有制,不行了,好,咱換公有制,再不行,換國有,這不可能吧,這種宏觀的研究對象,就註定了它得用定性的方法來進行研究,但這種方法就不科學嗎?前提得是邏輯嚴謹,你不能瞎推演,是不?咱再說說定量研究方法,顧名思義,量化、數據、實證主義唄,用實際證據說話,那麼就得要求你的研究對象必須能夠量化,研究對象能進行數據搜集和整理,你的研究對象根本無法收集,你還怎麼最後用數據來處理,而且這個後期的數據處理也是基於概率論的角度,那麼為了保證實驗的可重複性,你就得保證,前期你量化研究對象的標準得一致,不然A來做實驗,得到概率是10%,B來做實驗,得到概率70%,這就沒有讓這個實驗沒有參考價值了吧。
所以,說了這麼多,最關鍵的問題,不是缺少科學的調查方法,而且研究之前,你得先明確,這次研究我的研究目的是什麼,其次,我針對的研究對象又可以是什麼,如果這個研究對象是可以量化的,那麼你可以選擇定量的,但並不意味著不能用定性的方法,可如果你發現你的研究對象根本不能量化,那麼就只能採取定性的研究方法,這也不意味著說,一項研究中不能同時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對象過於宏觀的時候,在很多細節上,你可以採用定量的方法,用數據支持,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明確研究目的和對象,所以說,能說不用數據證明的理論就不科學嗎?
而且說個題外話,很多我們來沒來得及開闢的領域,對於未知的一些東西,我們不都是有個先將它定性,它到底歸到哪一類,然後再詳細的分析嘛。
對於具體的研究方法如何使用,可以給你推薦幾本書,當然你本科學新聞傳播的,我也就不班門弄斧了。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 陳陽 (作者)傳播研究方法 - 柯惠新媒介研究技巧(中文版) 阿瑟·阿薩·伯傑(Arthur Asa Berger) (作者), 展江 (注釋 解說詞), 傅茜 (注釋 解說詞), 張晶 (譯者),
樓上推薦了陳陽的 推薦風笑天的《社會研究方法》算是入門書,寫論文夠用定性需要掌握 話語分析 文本分析 民族志 焦點小組訪談 投影技法定量 實地調查 內容分析 實驗法 個案研究法簡單來說,新聞傳播學並沒有十分獨特的研究方法,基本很多都是取材於社會學研究的方法。
所以,在剛開始讀博時,我導指定要求把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好好看一遍。
從自己的學習出發,風笑天老師(有幸上過他的課)的《社會研究方法》也很值得推薦。
另外,近幾年來,新聞傳播研究也在借鑒其他學科領域中的研究方法,比如黃旦、劉海龍、胡翼青都是從思想史的角度來考慮新聞傳播問題的。
其實,關鍵是研究問題,你的研究方法是與研究問題相匹配的。
推薦暨南大學的《傳播學研究方法》
推薦閱讀:
※非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應怎樣自學該專業?
※任家萱(Selina)燒傷後的宣傳工作比起俞優秀在哪裡?
※如何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信息熵"的概念?
※為什麼切糕能火?對於目前互聯網上的各種黑,是因為國人缺少吐槽的對象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傳播者應該為消息的準確性負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