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冠希「音術」展及他的行為藝術《我吃和拉都在這兒》?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與陳冠希(Etalier des Chene)和摩登天空於2018年1月12日至2月11日期間共同呈現展覽「音術」,一同探索作為藝術的音樂。
這次尤倫斯的藝術展《音術》,陳冠希不僅展出自己的藏品,跟藝術家合作的作品,更有自己為摯愛秦舒培創作的作品《雅存》和為時三天的行為藝術《我吃和拉都在這裡》。
整個展覽的脈絡是由暗夜到白晝,以音樂為線,每個作品對應一首新專輯的音樂,可以看出陳冠希這起起伏伏的十年的心境和狀態。從這次展覽陳冠希自己創作的作品來看,陳冠希無疑是有天份和創作慾望在的,特別是《我吃和拉都在這兒》的行為藝術,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和調侃。
三天行為藝術表演後,陳冠希生活過的空間將作為展品繼續展出,其他值得看的作品如一比一的全息投影,呈現了「作為殉難者的藝術家」的全息圖《血同》,虛擬了陳冠希將自己倒吊起來死亡的影像;還有VR作品《妳》、Video 影像《無間道》、油畫裝置《九霄雲上》以及他收藏的 Mark Justiniani 《洞》和 Azuma Makoto 《植物學雕塑「雜交植物」第三卷》和 teamlab的《水粒子的世界》等等...
對於這次陳冠希「音術」展及他的行為藝術《我吃和拉都在這兒》,你們怎麼看?
謝邀。部分贊同 @劉紅皓 和 @透明流動虛無 的觀點,但需要再消化一下。我想通過下面的回答嘗試解答兩個問題:1)我如何評價陳冠希在尤倫斯的展覽「音術」2)陳冠希在美術館裡舉辦展覽的意義;3)美術館對大眾文化生活的意義。讀完,你可能會明白這場展覽的價值。
陳冠希走進玻璃房子,與我們坦誠相待共處三日。這讓人想起最近播出的「黑鏡·黑色博物館」里的畫面,人們從各地趕來拉下電閘,享受處決殺人犯、劣等種族或賤民的快感,甚至是享受殺人的快感。故事若真如此,就太好了。對陳冠希來說,現實更為殘酷,不許任何辯白。
開幕首日,大批消費者湧進展廳,這在意料之中。霎時,不少人直奔美術館商店搶購商品,那邊排起了長龍,買完又瞬即離開,有些出人意料。在販子眼裡,陳冠希就是賺錢工具。另外一些人圍攏在玻璃房子前,大多是粉絲(不論是潮牌粉還是唱片粉或是黑粉),掏出手機像觀賞動物一樣記錄囚鳥。但真正流連展廳的人並不多,遑論在陳冠希的音樂里體驗這場富媒體展覽了。
在衍生品的倒賣聲、粉絲的驚呼聲以及反對者的嘲諷聲里,我們看不見爭鋒相對,看不見真正的對話,這是可悲的。其實展覽消息剛出來時,就有人問我:「陳冠希憑什麼在尤倫斯開展!?「,「是不是在炒作?」但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沒有參觀展覽。反對者繳了自己的械,叫兩聲便好,這也是可悲的。也有幾個做展覽的人突然腦洞大開,覺得尤倫斯的法子好能賺大錢,便豎起大拇哥嘖嘖稱奇,這仍然是可悲的,和上面的販子沒什麼區別。
沒有對話,也無法對話是我對這個展覽的評價,但錯不在陳冠希、也不在尤倫斯,錯在每一個人身上,錯在這個時代——我們活在可悲又麻木的時代。
在作品「我吃和拉都在這」中,「示眾三日」的刑罰直接點出了展覽主題:「做我自己」。這是陳冠希永恆的創作主題,直到公眾能與他真正對話才算了結。最初,我沒有意識到這個展覽在策划上的高明之處,草率地認為除「示眾三日」外,其他作品都不用看。真開幕以後,才發現自己錯了。最好看的作品不是「示眾三日」,而是「雅存」,一件陳冠希獨立完成的繪畫作品。
陳冠希給夫人畫了這張肖像,用蒙娜麗莎式樣畫的肖像。真的很難看。可看著這幅畫突然閃過一連串疑問:陳冠希真能愛他老婆嗎?他是渣男嗎?他有權力重新選擇真愛嗎?以及憑什麼這幅畫能在美術館展出?「示眾三日」是陳冠希想和公眾對話,「雅存」則迫使公眾與自己對話。放過別人等於放過自己。在這件作品裡,我們想到的問題,同樣是陳冠希在艷照門事件後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我真能愛自己的老婆嗎?我是渣男嗎?我有權力重新選擇真愛嗎?我這種畫憑什麼能在美術館展出?一旦解開上述疑問,他才能解放,但解放的並不只有他而已,是我們所有人。
處理艷照門事件,是所有人的責任,不只是陳冠希一個人的責任。除兩件作品外,其他多是陳冠希與藝術家的合作或是他自己的收藏。這些合作是一種對話,而對話主題不在於「陳冠希」這個符號,在於他這個人。在作品「你」中,傳陳冠希在16年公然約炮、再現艷照門的女主角日本模特秋元梢以真人比例出現在VR設備中,邀請觀眾進入你倆的親密世界。這種身份移置的目的很明顯,正為了質問觀眾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
要處理艷照門事件及其在我們心中泛起的餘波,就必須和陳冠希對話。早年,藝術家蔣志就和另一位主角阿嬌做過一場對話,即作品「0.7%的鹽」。現在,我認為策展人把「雅存」放進美術館、數碼公園和陳冠希合作的「你」這兩件作品/行為,在力度上與蔣志差不多,不分伯仲。但問題在於沒有人願意對話,至少公眾意識不到責任也在自己身上。
因此,陳冠希在美術館開設展覽的意義就在於從自己入手嘗試處理艷照門問題,及其引發的後續事件和問題。這些問題的最終癥結糾纏在一起,就是本次展覽的主題「做我自己」。可惜的是無法達成,但尤倫斯作出的選擇,即准許陳冠希入場的選擇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美術館的身份是什麼?事實上,美術館在起到藝術教育和普及作用的同時,更需要成為事件的發生場所,引起公眾對社會、歷史、文化的思考,並對那些無關自己卻與自己藕斷絲連的事物開始關注。如果不是這樣,美術館將成為大唱讚歌的輝煌舞台,不論歌頌政權、民族、社會、科技還是自然。因此引進陳冠希是尤倫斯做的一件好事。
但為什麼無法對話?我們糾結的這個問題,其實也糾纏著陳冠希,還有許知遠。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很滑稽,但可以這麼做。在最近一期節目里,李誕向許知遠解釋「死在女人身上」這句話在公眾面前的「正確」表述方法,而許知遠表示這樣很累。之所以累,是因為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話,且是一句無傷大雅的話。李誕在後面則稱自己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活出自己,而這又是荒謬的選擇,因為放棄「矜持」就能收穫自由。
陳冠希碰到的問題差不多。作為公眾道德優越感的墊腳石,陳冠希永遠停留在2008年,成為了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後來的命運眾所周知,因此又成了一條警語:公然犯錯者萬世不得翻身。有人認為這是非黑即白的幼稚心理使然,但真正的問題是「做我自己」的訴求受到約束,公眾的自我意識受到規訓。如果不理解,我們換一個詞,那就是「自我審查」。通過對陳冠希符號的再三消費和固化,甚至是知識化和教條化,「做我自己」的聲音越來越弱 。但這不是某個意識形態強加的,而是社會大眾集體塑造的。
當蔣志把阿嬌引入鏡頭時,他指的就是這種自我審查:阿嬌因未在艷照門事件後當眾落淚,被指不知羞恥。陳冠希儘管在事後誠懇道歉,但這一「惡行」至今仍未平反。艷照門雖惡,但不至於成為一條不可饒恕之罪。公眾的集體聲討,以及大眾娛樂從始至終的反覆渲染將這種「自我表達的行為」打入永劫。在這個循環中,凡支持原諒陳冠希的人被指責,最終被規訓,「做我自己」,表達自我看法的行為也被制止。然而,這種自我審查並不向善,所建立起的新道德標準並非不作惡,而是犯錯了必不可被人知曉。
艷照門事件是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去處理的一件事。從這件事開始,引發了一連串事件,封殺吸毒藝人是一種,實錘打臉落井下石是一種,就連在知乎上稍有勘誤的回答都會遭人檢舉示眾,檢舉者擁有無限優越感,似乎自己是神,旁觀者同樣站在道德高地諷刺被檢舉者學藝不精,誤人子弟,甚言妖言惑眾。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心理,但我們習以為常了。
讓陳冠希進入美術館,起到的作用就是反思我們是否應該給犯錯者一次機會。就像把陳冠希和許知遠放在一起談那樣,把陳冠希和美術館並置在一起也有同樣的荒誕感,從這種荒誕感中,引發的正是我們的思索:經歷艷照門以後,陳冠希真能愛他老婆嗎?他是渣男嗎?他有權力重新選擇真愛嗎?以及還相信人性嗎?
單說尤倫斯的這個展覽有什麼不好,就是收門票了。門票機制篩選了觀眾,使對話更難進行。對於門票問題,陳冠希自己的說法是(引用了@柯懷忘答案中的圖片):
2007 年,我上初中。 某天中午吧,在星空衛視-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 Channel[V] 電視台上,第一次聽到記得我嗎 - 陳冠希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印象很深。後來我通過 QQ 音樂、MP3、手機聽了其他很多歌,也覺得很好聽。專輯中經常有大段獨白。
Please Steal This Album 中的《戰爭》、《香港地》、《即影即有》、《馬戲團》。
三角度 - QQ音樂- 的《謠言》、《Everywhere We Go》、《金翅鳥2012》、《上路》。
三角度 (二) - 陳冠希 - 專輯 - 《外星伴侶》、《東方快車》、《天外有天》。
Confusion - QQ音樂- 全部的歌曲都是經典。
Super Brothers - QQ音樂 也非常好聽。
讓我再次介紹我自己 -整體水平非常高,傾心之作。 Just Blaze、Kanye West 參與制作。
我並不算嘻哈樂迷,說唱聽得並不多。但如果那時沒聽過這些,我的音樂品位只會更惡劣。
早期專輯反而是很久後才了解的,但非常值得聽。
Hazy:The 144 Hour Project (第二版)
69 FM Mixtape -
能有如此高質量的專輯,很大程度仰賴於陳奐仁、MC仁、廚房仔、MC HotDog、DJ Tommy 等教父級音樂人的幫助和精神支持,否則不會有陳冠希。MC仁行事獨特,神仙人物,無論在音樂還是潮流方面都給了陳冠希很深的影響。
2010 在新加坡辦畫展時,陳給自己起名 Etalier des Chene(陳的家族),2016 年在UCCA 的攝影展同樣沿用了這個名字,EDC aka ETALIER DES CHENE ,這個嘻哈的名字就作為藝術家的陳冠希的稱謂。
CLOTTEE BY CLOT
讓我再次介紹我自己 -專輯封面是 CLOT 最經典的產品荊棘系列 Alienegra 的圖樣。
其中《凌晨1:37》,是 DJ Muro 參與制作的,前奏就有種日本電子的風格,而且歌詞中也提到了 DJ Muro。
MURO DJ Muro / 室田隆義 / King Of Diggin / DJ XXXL 是日本最重要的 DJ 之一。
其實最早 2000 年出道的同名專輯《陳冠希》中就有 Rap 元素。《極愛自己》是張國榮為陳冠希寫的歌,陳希望放一點 Rap,英皇不讓,後來張國榮同意加了一段 Rap。
最新的專輯第三部曲由摩登天空發行,後兩張由 CLOT Media Division (CMD)發行,也是 UCCA 音樂展覽的主要內容。因為是摩登天空參與的,所以展覽現場的作品與專輯音樂一一對應,有明顯的線索,最主要的顯然還是陳冠希這個 icon。
一隻猴子 第三部曲 -
一隻猴子 第二部曲 -
一隻猴子 第一部曲 -
全部由陳冠希和Home | The 4PK 監製,2016 年剛簽約摩登天空。詞全是陳冠希寫的,問題不是香港和英文口音,因為這是他的身份。主要是中文歌詞水平不高。
製作上有 DJ Snake 這樣級別的人物參與,水平不會低。最後整體聽起來更傾向 EDM,法國電子音樂的感覺。與 Clinton Sparks / Brodinski / Myd / Kore 等製作的《健身房 / 呼吸》與平日在畫廊里看的影像藝術的音樂製作非常像了,再加上 MV 非常搭配。
最適合演唱會的音樂還是由 DJ 組合 Christian Rich 製作的《爽》。
現場我最喜歡的是與音樂《神》對應的 Nick Knight 的作品《GOD=YOU》,是一面不規則的圓弧鏡面,我第一次進去就頭暈腦脹。
陳冠希本人在玻璃屋子裡一直來回踱步、說話,UCCA 的劉解說告訴我他基本都在與員工交流,很日常。陳冠希本人笑地很自然,稍微駝背,不拘小節,和想像中一模一樣。
-
以上只是陳冠希作品信息,那陳冠希重要在哪裡呢?
摩登天空與陳冠希的合作感覺很生疏,有點水土不服。出生在溫哥華、大起大落在香港、生活在洛杉磯、受日本潮流文化影響的陳冠希,怎麼在大陸音樂市場獲得更多受眾?
在陳冠希的成長中,在大陸的活動極少,只是近兩年才因為紀錄片重回視野。陳冠希的名字大陸眾所周知,但陳冠希的作品,無論服裝還是音樂,傳播渠道都非常有限。主流媒體、影視劇、綜藝等一直缺席。音樂上對國內嘻哈音樂人的影響很難說,應該不及熱狗,也少有像《差不多先生》、《九局下半》、《十三號天使》這樣氣氛的作品。台灣華語音樂對大陸的影響更深。
如果你只知道陳冠希三個字,那你根本就不認識陳冠希。
摩登天空 MDSK 這個廠牌也是最近才開始簽嘻哈藝人,而且只簽比較有名和商業價值的,小老虎 Soulspeak、萬妮達、TT 等,遠遠不能代表中國嘻哈的面貌。MDSK 音樂節也有一些日本的嘻哈音樂人表演。
另一方面,陳冠希也不認識我們。陳冠希當然不認識我們。陳冠希今天所經歷的一切,我們都沒經歷過。
夜來妖-陳冠希 這首歌填詞主要來自導演肖洋:
狐狸精跟我洞房
條件和人不太一樣不需要本地的戶口不需要買車買房不用假裝前途無量
陳冠希自己肯定不會用這樣的語氣唱。
Mr. Sandman-陳冠希
就算是一輩子
也買不起棟房子就算買了也會累死他到底幹嘛要這樣子
他不想當宅男要當就當豪宅男這種夢比登天還難他到底應該要怎麼辦
這是之前印象中陳冠希的語氣。現在沒有熱狗、MC仁等人的填詞,陳冠希本人的語氣就是《一隻猴子》里那樣。
但我想,阻礙我們認識陳冠希或者陳冠希認識我們的,不是中文水平,而且是大陸在潮流、音樂、青年亞文化方面的貧瘠落後。
-
從目前的時間點看,嘻哈在中國大陸的境遇,也大概說明:國內嘻哈的勢力還很弱、喜歡嘻哈的人很少、嘻哈文化知識匱乏。更不要說,在音樂無國界的觀念早就應該普及的今天,居然還有人自欺欺人地站在集體主義角度批評國內沒有嘻哈土壤。
-
可能來看展的人群中,有些只對陳冠希的形象有興趣。但陳冠希的形象本身是很單純易讀的,除了公眾視角中的陳冠希的故事,他受到的文化影響——即陳冠希之所以為陳冠希的精神內核——更需要人主動去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他的形象上。
一個展覽最好讓原本對藝術不感興趣的人,對藝術感興趣。對嘻哈、DJ、爵士、對藤原浩、BAPE、長尾智明、高橋盾、日本、洛杉磯文化、香港街頭文化、大懶堂(L.M.F / Lazy Mutha Fucka)、紋身、戶外等領域感興趣。想辦法學習這些文化,而不是只崇尚企業家精神和工程師文化。跟著陳冠希提高提高自己的藝術品位,別老窩著。
青年人嘲笑廣場舞佔領了廣場,那青年人熱愛廣場么?就算沒有廣場舞,難道會有更多年輕人在廣場上玩嗎?哪怕是多幾個人玩滑板、跳曳步舞呢。
然後再仔細想想,青年人就沒什麼像樣的文化。青年人的娛樂是不是主要源自以下渠道:芒果台、騰訊遊戲、QQ、微信、微博、貼吧、B站、短視頻、直播,全是主流線上的,這他媽算哪門子青年亞文化?
大多數青年人既無心改善自己惡劣的穿衣品味,也放不下手中翻不到盡頭的時間線。
在陳冠希這裡,別說什麼傳播學之類的套話,就算理清了,也是袖手旁觀。陳冠希能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人學習嘻哈和潮流文化,本身就是一件善事了。
@在藝APP 謝邀請
前幾日在冠希哥的行為正要結束的時候,略微寫了兩段:
透明流動虛無:看完了陳冠希,然後呢?zhuanlan.zhihu.com關於冠希老師的「藝術作品「,倒是真沒什麼可說的,咱們說點別的吧,也許和冠希老師的展覽沒有直接聯繫:
相信對於很多人而言,陳冠希早已經「死了」,無論這些年他再如何「掙扎」,他早已經死在了一場名為「艷照門」的兇殺案里。作為一個早已符號化的形象,這幾年來陳冠希也做了不少個體回溯的嘗試,關於當年似乎已經「蓋棺定論」的艷照門事件新聲音的不斷出現,也側面反映了某種大眾整體意識的變遷。可是,把一個符號以符號標誌性事件的形式放入到符號展示的官方體系——當代藝術語境中,又帶來了哪些討論的可能性呢?
於是,不如就來談談謀殺,以及「藝術」。
「我要殺了你,這是一次藝術嘗試,請你配合。」
出生在曼徹斯特一個頗為富裕家庭的托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jncey,1785—1859)曾經寫過一本名叫《謀殺的藝術》的小冊子,展示了作為彼時英國貴族階級的某種獨特趣味,德昆西風趣詼諧的穿梭在古典文學和歷史故事中,從被當作邪惡的「謀殺」邏輯中探尋某種美好的快感,彼時的人們甚至成立謀殺俱樂部,探討策劃完美謀殺的可能性,殺人自然是一件需要被譴責的惡,但謀殺卻同時也是一種優雅的藝術,值得認真對待和欣賞。
德昆西說:「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比如,人們或許可以理解謀殺道德性的一面(通常在講道壇、老貝里中央刑事法院如此);當然我承認謀殺具有邪惡的一面,或許我們也可以從審美的角度來對待謀殺,就如同德國人所說的,它與良好的品味有關。」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因道德捆綁帶來的對其美感的完全否定,並不比謀殺的惡更高尚。
如果德昆西活在超視覺的今天,不知道他會不會是《電鋸驚魂》的忠實粉絲。與那個時代「純良」的讀者相比較,這個時代處於任一媒介終端的觀眾都熟知謀殺的美感,對病態、邪惡和可悲人性描述的話語從未如此豐富,不斷突破的視覺和敘事模式也讓觀眾的認知和經歷從未如此分化。換句話說,對惡的「美」的接受及在某種「例外狀態」下的對惡的實施渴望,也從未如此強烈。謀殺甚至化約成各種個體切實可行的大眾行為模式。
睽別七年的《電鋸驚魂8:豎鋸》三天在北美影市收入1625萬美元高居首位,但對比「電鋸驚魂」系列其他篇章的開畫成績,卻只能排到倒數第二位(僅高於2009年《電鋸驚魂6》的1400萬美元)。
歲歲收尾交替之際,國內某位藉助選秀節目迅速躥紅的嘻哈歌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封殺」,網路言論幾成一片倒形式。與德昆西所強調的謀殺的美感不同,如此層出不窮的「大眾謀殺案」卻是以某種「道德的絕對正確觀」為前提的。如若謀殺的內核一定含著某種「惡」,這種「惡」又是如何以懲治惡的形式臨場的?
《謀殺的藝術》中還有這麼一段話:「那麼詩人必須做什麼呢?他必須將讀者的興趣引到兇手身上,我們必須同情兇手(當然我這裡所指的同情是一種基於理解的同情,我們需要進入兇手的情感世界,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並不只是基於憐憫和認同的同情)。」然而在今天,即便再蹩腳的三流懸疑電影編劇,都會給敘事中的兇手安排一個「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背景和動機,我們被真相、反轉和恍然大悟所充斥,個體判斷和審美是缺席和不必要的,我們所需要坐的只是靜坐,等待真相的不斷來臨。
在這個事實溢出的時代,在我們還沒忘記福柯的「生命政治」和漢娜·阿倫特的「平庸的惡」,或者阿甘本的「例外狀態」——除了緊急狀態,今天的權力不再有任何其他的正當化形態——之前,再用僅剩的精力來回顧一下卡夫卡筆下的一則非典型謀殺故事:《兄弟謀殺案》。故事的篇幅很短,短到敘事中容不下讓讀者期待的殺人動機和事件真相,只剩下狂暴的殺人者,浴血的被害者,冷漠的旁觀者以及悲痛的承受者。熟知卡夫卡的讀者在其吝嗇的筆墨中尋找象徵隱喻——「並不是一切都令人滿意,並不是所有的美夢都能成真。你沉甸甸的屍體躺在這裡,一動也不動。你這樣無聲地提問究竟是為什麼?」——但在卡夫卡的象徵符號發揮指涉功能前,故事似乎已經揭示了最觸目驚心的「當代謀殺真相」,我們除了成為某一位故事的純粹角色外,再無別的真相和可能。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殘忍和「惡」。
一場大眾謀殺案便是這樣進行的。話語經由至高權力,提供「道德正確」的武器,讓這場大眾參與的角色扮演遊戲變得無比簡單,每個人只需揮舞著雙臂,坦蕩蕩地施惡,然後高喊卡夫卡筆下兇手施馬爾的台詞:「殺人真是快活!別人的血在流淌,這使人感到輕鬆,受到鼓舞!」
最後再回到我們的主角陳冠希身上來,這次在UCCA的展覽當中,有這麼一件備受媒體關注的作品:《我吃和拉都在這裡》,窺視與曝露所帶來的目光以行為藝術的形式出現,一同而來的,還有他標題昭然若揭的音樂:《自我意識》。這是某場過時的集體無意識和個體自認為被壓抑的自我意識的衝突嗎?要是帶著德昆西的目光來看待事情的始末,藝術在這裡的位置會不會很尷尬?
那是一場絲毫無美感完全稱不上藝術的謀殺,而被害者,正借著藝術還魂。
尤倫斯就是有底氣,敢接這種活。
1月12日,周五早上十點,北京風和日麗。
到達尤侖斯尚早,預期排隊的景象並沒有出現,個別 The North Face 撞衫的少年已經提著快閃店的白色購物袋出來透氣了。據說他們這些第一批進場的人早上六點半就已經在藝術中心門外排隊了。但他們都是四好青年,我看他們聚眾的時候只是在豪言萬丈分享購物經驗,沒有抽煙。
安檢、兌票、入場,有序進行。據我所見,前來觀展的大部分被分為三種人:迷妹、潮牌愛好者、買手,少部分是藝術熱愛者。
場館空曠,前台兌票的烏泱泱人群和館內景觀的蕭條大相徑庭。此次展覽有22件藝術作品,這裡面包括了陳冠希獨立創作或與其敬仰的藝術家合作創作的作品以及陳冠希個人收藏的藝術作品。巨大的「已經死了」的人,被掛在景深的牆壁內,輕微地搖晃著泛著可怖的紅光,瘋癲的音樂MV錄影、滿箱的登機牌、頗具諷刺意味的照片牆、豬籠草和百合雜交的植物雕塑……每一件藝術作品都與新專輯中的一首歌曲相呼應。拍了很多照片,節選一些好的給大家看看:
▲數字王國《血同》2016全息投影
對應歌曲:《已經死了》
▲陳冠希 《請綁綁好你的安全帶》
對應歌曲:《別走》
▲陳冠希 《以牙還牙》
對應歌曲:《什麼關係》
▲Noah Sherburn《R.KELLY》
對應歌名:《熱身》
▲凱利·瑪麗·比曼《面紙用光了》 布面油畫
對應歌曲:《別哭》
在其鏡子裝置、海報塗鴉拼貼作品裡,我似乎看見了法國立體派拼貼 (Collage)、概念塗鴉藝術,還有草間彌生《無限鏡像室》的影子。
▲陳冠希《我的暗黑扭曲幻想》影印照片
(歌曲這個不記得了…)
之所以選擇開展第一天就來看,就是沖著他本人的行為藝術《我拉和吃都在這兒》,限時三日。經過重重柵欄圍起的曲折通道,在面前的玻璃房子內,我就看見了他。穿著黑色的棒球衫、戴著黑色的線帽,搭配一件白T恤和卡其色的褲子,盤腿坐在椅子上給門票簽名。面前的辦工桌上放著各式各樣的馬克筆、大量的門票、燃燒的檯燈、一隻猴子,還有帆布鞋……他身後是白色的單人沙發、白色的床。
▲行為藝術表演《我拉和吃都在這兒》
對應歌名:《自我意識》
助手盤旋在他四周,有時候他們各做各的,有時候相互交談。em…好像,只是一間普通的透明工作室而已?直到陳冠希抬起眼和我們對視幾眼,他停下簽名,看著玻璃房子外的人群,笑容中帶著不羈的自信和調侃,讓人躲閃不及,好像是他在觀察我們,內心真的很強大。我們只在玻璃房外逗留了五分鐘,工作人員就催促我們離開。
後來我和庹老師(一位混藝術圈的KOL)討論陳冠希展覽的時候,她讓我去看看阿布拉莫維奇的展覽報告,也是在房子里生活供人參觀。2002年11月,在紐約的一家畫廊里,阿布拉莫維奇赤身裸體在畫廊的牆壁上一個包廂似的盒子里淋浴,滿畫廊的觀眾都安靜地凝視著她,只聽到水滴濺在地上的聲音和放在浴室地上的一個節拍器的響聲。
她表情平靜,死寂地站在那裡任由水流經她的身體。閉著眼睛,雙手放在身體兩邊,手心向外,擺出一副極虔誠的姿勢。時間在節拍器緩慢的嘀嗒聲中消逝。幾分鐘之後,阿布拉莫維奇面部扭曲,努力張大嘴巴,似乎在做出一種發不出聲音的嚎叫。
▲行為藝術《海景房》(The House with the Ocean View)
這件作品表演了12天,阿布拉莫維奇把這樣生活、挨餓的狀態完全展示給觀眾。整個表演期間她不說話、不閱讀、不寫作,每天要喝大量的礦泉水,洗3次澡,每天的睡眠不超過7個小時。觀眾們被要求保持安靜,並且——按照阿布里莫維奇那獨特的塞爾維亞式英語的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應該是——「與藝術家建立能量的對話」。
對比真正的行為大師——阿布拉莫維奇的一件作品《海景房》,我認為他們雖然有共通的東西,但是陳冠希還是比較畏縮的,展覽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大膽。我所說的共通點就是:與藝術家建立能量的對話。陳冠希的一些作品、在玻璃房子里的任何表演,都是在和觀眾互動。表現的主題是:一位深受狗仔跟蹤,私生活曝光在大眾媒體之下的公眾人物的自我反省和對這種現象的抨擊。有一句話叫: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亦凝視著你。所以他在被狗仔偷拍時也拍下狗仔的樣子;在表演行為藝術被觀眾看的同時也在觀察我們。淡定的眼神和不羈的態度,處處顯示著強大的內心,我能從這種對視中感受到他傳遞給我一些東西。
做爸爸之後,人特別溫暖。
結尾時,到了 Pop Up Store 面前,彼時已經排隊很長。他們好像都因為陳冠希而來,因為他的潮牌而來,因為這些大小猴子而來?甚至對這樣愛好藝術的人士來說,他們的存在完全忘記了陳冠希辦展的初衷,彷彿在詆毀我和藝術中心的智商。其實,對於這樣的現象,陳冠希早就有所準備,在本次展覽的發布會上,就有人問他:很大一部分人因為陳冠希你才來看展而並不是真正沖著藝術前來,你如何看待這件事件?
「我覺得非常好,謝謝他們。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進門吧,進門可以讓他們驚訝,如果他們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東西,他們可以發現,原來我喜歡藝術,原來我也可以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可以做到,你們也可以做到吧。」
這次展覽還是很成功的,陳冠希的粉絲都很瘋狂也很有錢。微博上的照片像瘋了一樣傳開,我想大家應該都做到了吧。
後來看完展,在對面小飯館吃飯的時候,一位胖胖的假小子,手提十幾個購物袋闖進門,點好菜之後,忙不迭開始叫閃送。閃送一個個進門,她膝下的袋子一個個減少,直到一個都不剩下。那頓飯她吃得心急如焚,頭上的汗珠兒顆顆倍兒亮,一種不言而喻的竊喜倒是喜上眉梢。怎麼說,最後還是帶著一丁點悲傷離開798的。
今天突然看到粉絲群里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有點戳心。因為他說的是事實。我們絕大部分的粉絲都更關注陳冠希這個人。對他的作品真的沒有特別認真的去看去聽去感受。甚至於我看到今天朋友拍的展覽中的照片。她也說裡面一個人沒有。而我在看到那些照片的時候真的滿滿人去樓空的失落感。所以我一定要把我的想法感受寫一寫。我非常幸運受邀參加了冠希這次音術展的開幕酒會。也在發布會聽到了有人提問冠希一定有很多人是沖著陳冠希這個人來的他怎麼看。更親耳聽了冠希說他一隻猴子第一部曲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裡面有他想對我們說的話。可是我在展覽里絕大部分的關注點還是只是陳冠希。所以說現在的我感覺自己參加開幕酒會的幸運點不止在於被自己一直愛著的偶像帶著看了他的展覽,更在於我聽到了他自己作品的想法 創作過程。其實對我來說我最喜歡的作品就是「你」。冠希在解說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了猴子王找到了他的愛人。包括裡面代表「真愛的成分」的那副畫。他專門畫給舒培的畫。這幅畫實話說其實挺抽象的。可是我就是覺得冠希想說在他的眼裡舒培特別美。冠希放出過這幅畫的底稿,和達芬奇那副蒙娜麗莎的微笑很像。人們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可是不可否認蒙娜麗莎是美的,這幅畫的高度也難以企及。當時冠希說,他就是有點擔心舒培會不喜歡。我想她一定是喜歡的。因為愛人為自己作的畫,怎麼會不喜歡?所以扯回「你」。我知道這些一定是冠希對舒培表達的愛意。而這些,我就會知道我愛的人有他愛的人在身邊。他很幸福,也很滿足。對我而言也就特別高興了。「無間道」給我的印象也很深。除了冠希的玻璃房子我在這裡待的時間最久。因為主要是那時候特別不捨得走出去。覺得走出去之後看到冠希之後整個展最大的意義就結束了。可是現在我再想想那片並不洶湧澎湃的大海。它給我的幸福感並不亞於「你」「心跳」「承諾」「真愛的成分」這些直白的表達。我反而能從「無間道」里感受到冠希的幸福。因為冠希說這是舒培拽著他去北極看北極熊時看到的。而這一點,就是當時舒培擊中我的一點。我永遠記得我剛知道冠希跟舒培在一起那時候心中五雷轟頂的感覺。可是作為一個理智的粉絲我慢慢的又只能祝福,因為覺得冠希幸福冠希開心就好。可是真的真的讓我覺得。哇,舒培這個嫂子我認了。就是10月份在上海innersect的展上。冠希說舒培知道他喜歡北極熊之後特意買了票拽著他去了北極。我就知道。舒培也真的很愛我們大家都很愛的那個人。她愛的,也是很真實的那個陳冠希。所以這片海。儘管冠希用它來代表了無間道。我依然覺得是他自己說的,猴子王穩定下來了。玻璃房子是一定要說的。畢竟這是我最愛的一部分。確實是因為陳冠希。我知道展覽里每一幅作品都包含著冠希的很多想法以及很多他想表達的東西他想說的話。但是我也知道自己是因為愛陳冠希這個人才願意看這個展覽去體會作品的意義。所以不論我再喜歡這裡面的什麼都一定不及陳冠希。冠希在這個玻璃房子裡面生活了72個小時。展示給了我們他日常的生活狀態。有人說他像是猴子 被人觀摩。可我覺得,表面上看是我們在看他,但是玻璃房子裡面的他又何嘗不是能反看回我們的一舉一動呢?冠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玻璃房外的我們反而因為他的一舉一動激動萬分。誰被誰觀摩又怎麼好說。最後也就說冠希的最後一個作品吧。他說這首歌他是在跟我們每一位在講話。說我們各位都是神。他希望我們可以告訴他下一步應該怎麼樣呢。可以過嗎?可以做嗎?而我想說,其實冠希才更像是我的神。A$AP Rocky說冠希是他的兄弟;Elle Hu說冠希是她的老師;有人說冠希像是unicorn;還有人說冠希是alien。可我始終覺得,冠希就是神。是帶著我們所有粉絲變得更好的神。過吧,也去做吧。就像你一直對我們說的那樣,相信自己 努力做自己 堅持努力?? 因為我們也知道,自己愛的偶像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1/15/2018
他年輕帥氣,家境富裕,以Bad boy著稱,在香港娛樂圈紅極一時...08年時遭遇人生滑鐵盧隨後抽身香港娛樂圈,轉戰好萊塢,投身時尚產業,搞設計,做品牌icon,結婚生子,當爸爸養閨女……
沒錯就是他陳冠希!
他的每件事拿出來都充滿話題性,前一段時間陳冠希在紐約大學做了一個演講,他意氣風發侃侃而談,並且成功的展示出了明星轉型成為年輕企業家後也可以很有才華,現在這位充滿話題、星途頗為曲折的陳先生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做起了藝術行為展覽,不得不說陳冠希之前總結自己:我想要人們承認,我不只是個賣潮牌、玩Hiphop,爆出過醜聞的毛頭小子,這就是我的全部,可這些並不能定義我的人生。我想,他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這樣的註腳,還真是挺酷的一個人~
從2010年就曾開始與新加坡畫家羅傑翰、美國畫家扎古安舉辦主題「叛逆的痕迹」展覽。展出了包括油畫、裝置、雕塑作品共近十件藝術作品,有意思的是,陳冠希展覽的主題為「我討厭你的注視」,像是無聲的拿藝術做抗議。他用他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風格去傳遞自己的真實的想法,至於別人的想法,估計他本人並不care。2014年時,陳冠希就以對談嘉賓的身份參與了藝術家亞歷克斯·以色列在UCCA舉辦的展覽「洛杉磯計劃」相關項目,並於2016年, 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EDC aka ETALIER DES CHENE(陳冠希)個人攝影展,其中攝影作品分為四組,大多是陳冠希近臨近展覽五六個月內拍攝的,以生活寫照和一些極地的動物為主。不僅有攝影作品,還有陳冠希的3125c服裝和藝術家曾梵志合作的五件襯衫,襯衫上印有曾梵志藝術作品。這次展覽看起來不僅僅是一次攝影展,更像是一次空間藝術項目或是跨界藝術項目。這次的「音術」展覽相較於之前在藝術領域的試水,這次更為FINE ART,不僅帶來22幅包括陳冠希獨立創作或與其敬仰的藝術家合作創作的作品以及陳冠希個人收藏的藝術作品,更是放開手腳做一次被大眾窺視的玻璃房間里的行為藝術表演,這件作品命名為《自我意識》,現在無法對這次行為藝術表演作出評價,但可預見的是尤倫斯場館爆滿,摩肩接踵的景象。就個人來說,還是很為陳冠希叫好的,作為一個一輩子活在閃光燈下的藝人,敢於接受三天赤裸裸的大眾窺視,我想,他可能真的放下了,他接受了高低起伏的人生,現在的他,可能接受了自己是個普通人,不再畏懼燈光與他人的窺探,甚至拿他人的窺探來對抗「窺探」,這次,藝術家陳冠希是真的酷!看一波陳冠希收藏的藝術家的部分作品
KAWS
Alex Israel
Terry Richardson)
高橋盾(Jun Takahashi)
Sam Friedman
Tomoo Gokita
Scott Campbell
Barbara Kruger
這次展覽展出的展品有幾件件他收藏的和他自己的作品都很喜歡
一件是陳冠希跟好萊塢團隊合作的全息投影「血同」
一件叫「Hole」,這個作品營造了一種無限延伸的錯覺,我跟同行的朋友一直在討論這裡面的裝置技巧,挺有意思的~~配合這陳冠希的新專「get down想要?」一起聽,忍不住想跳,哈哈哈哈,講解員說,悲觀的人看的梯子是向下???
這件是陳冠希自己的作品,也是從這個作品我才真正感覺到陳冠希的藝術天分和看開人生的心境。
音樂和影像都很美,重點可以關注,靜靜地看一會兒比在熒幕前拍照好玩兒~
總結:值得去,不管是看他本人的行為藝術「我吃和拉都在這裡」還是他收藏和自己創作的作品,不管是抱著獵奇還是窺探還是就是想看看偶像還是去看看陳冠希的收藏品味,這個展覽都可以窺見一部分。
前有Kanye west、GD都舉辦過藝術展覽,作為國內嘻哈界的明星,陳冠希邁出的這一步,酷!
入不敷出的美術館可以參考此案例,增加人氣,賣的票都能抵消大半年的運營成本,作品好壞不重要
前CEO May姐是陳冠希的粉絲,從14年開始的洛杉磯計劃,陳冠希開始與尤倫斯的接觸越來越密切,所以尤倫斯和陳冠希的關係一直都很好。16年辦了3125C的Pop-up Store和小型展,17年又將Vlone帶入搞了個Pop-up Store. 尤倫斯和陳冠希的這次合作不是沒有端倪的。
尤倫斯對這次陳冠希的展其實興緻挺高的,畢竟會為美術館帶來不菲的收入,但是可預見的是展覽作品的水準不會超過歷史展覽的平均水平,所以尤倫斯也不敢把《音術》放在展覽里而是作為了特別項目。
回到展覽本身,評價展覽主要是從它的內容和意義來看。《音術》的內容從作品上來看,陳冠希自己的作品佔一半,收藏與合作的作品佔一半。他自己的作品幾乎貼滿了名人效應的標籤,自己被偷拍,自己的演出,自己受傷害,包括最後他的行為藝術,都是以他本人為媒介而成就了這些作品的價值。不過有幾件作品我覺得挺有意思,有一件是《九霄雲上》,他把秦舒培和女兒的名字倒著寫在了上面,畫面的背後有煙霧漫出,倒也有點仙意。這次展覽的展廳設計也是一個亮點,在上述的這個作品中,兩塊光屏的漫射出的光線配合煙霧,與畫面主題完美吻合。整個展廳的設計與搭建據說花了300餘萬。可以說沒有展廳的設計,整個展覽的質量會下降大半。
這場展覽對於陳冠希而言意義非凡,雖然說作品與新專輯歌曲一一對應的關係使展覽似乎更像是一場新專發布會,在美術館裡該不該播放音樂曾經在知乎被討論過,《音術》以這一新形式進行了探索,儘管有著濃厚的商業氣息,音樂和具體的藝術表現本身依然相互完整了對方。對於演員、音樂人陳冠希,我們的要求其實不必那麼高,Just have fun.
很難判斷陳冠希是否完成了他的目的,開展前三天他的在場已經積聚了足夠的人氣,大小猴子的SOLD OUT已經證明了展覽在商業上的成功。然而之後幾天,人流隨他而去,大眾關注的並非他的藝術。也許票價已經暗示他只想和喜歡他的人舉辦一場自HIGH的Party。你不鳥他,他也不會Care你。Keep real, always cool.
十年前參觀了陳老師的[光影術]無門檻展,至今我仍覺受益匪淺。
至少展現了藝術是可以玩兒的這種輕鬆的態度。
不過這個遊戲確實太貴了。
首先,我不追星。然後簡單的說說,關於行為表演,沒去現場但是在朋友圈也看的差不多了,形式非常老套,勉強算獨特的地方大概是陳冠希的明星身份,但整個行為的表達方式以及在邏輯上的設計都略顯簡單。尤其是陳老師在場的這三天票價還要多個一百來塊,反正如果不是強烈的想驗證陳老師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像趙本山像我這樣的觀眾是不會願意多花一百來塊去看的。(不過陳老師不在好像更找不到理由去看?)
推薦閱讀:
※為何現在丑書當道?還有那個曾翔是什麼鬼?
※Jeff Koons 是誰?
※當代藝術家對自己作品的解讀和藝評人的解讀,哪個重要?
※藝術有沒有對錯?
※請問有什麼以時間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嗎?